游褒禅山记复习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复习

游褒禅山记复习
时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
释义:天下太平之时,做好事的人得福,做坏 事的人得祸;到乱世之秋,做好事的人不得福, 做坏事的人也受不到惩处,这是不合常规的现 象。有智慧的人不因为这些不合常规的现象就 怀疑规律,所以顺着福气所来之处,防范祸患 所来之处。是不是机会,我不能决定,只是守 住自己的志向罢了。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并且要谨慎采 用的原因。
四.为划线部分断句并翻译(断句 不超过6处)(断句3分,翻译3分)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 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 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 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参考译文: 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修常人之节不做浅鄙之事。魏 舒年轻时就擅长骑马射箭,进入山野,每次捕猎都收获 甚丰。魏舒做了后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与僚属比 赛射箭,魏舒是常常用筹码为他计算(射箭的成绩)。 后来恰逢人手不够,钟毓让魏舒凑数,魏舒发箭无不射 中,在加上魏舒举止娴静优雅,几乎极尽妙处。
2.世之治也 / 行善者获福 / 为恶者得祸 / 及其 乱也 / 行善者不获福 / 为恶者不得祸 / 变数 也 / 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 / 故循福之所自来 / 防祸之所由至也 / 遇不遇非我也 / 守其所志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 而已矣。 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
找到错误点就是找到增分点
《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
我 们 的 基 础 落 实 好 了 吗?
基础知识点
错题原因
识记方法总结
向基础要分数——积累,夯实,方法。

《游褒禅山记》复习(一)

《游褒禅山记》复习(一)

《游褒禅山记》复习【每日背诵】理解性默写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往往有得,”,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3、“,”,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 ,常在于险远,”,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5、“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6、“有志矣,,,亦不能至也。

”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7、“有志与力,,,,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8、“然力足以至焉,,”,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9、“ ,可以无悔矣,?”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10.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_________, , , 。

【每日积累】主题名言——匠心:1. 可巧手以继拙作,不可庸工以当精制。

——黄成2. 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

——[了不起的匠人」3.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杜甫【每日习题】一.实词积累(抄原题并做在读书笔记上)从:樊哙从()军,从()刘邦征伐。

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良计,斥项王。

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来,欲杀之,樊哙不顾。

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良坐。

二、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直接做,不用抄题)考古学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①。

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②。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不能到达。
然力足以至焉 而不至,於人 为可讥,而在 己为有悔;尽 吾志也,而不 能至者,可以 无悔矣,其孰 能讥之乎?此 余之所得也!
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 的(而未能达到),在 别人(看来)是可以讥 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 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 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 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 道谁还能讥笑我吗?这 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趣。
第二段:重点词语
有穴窈然 幽暗深远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而”,表修饰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则其至又加少矣 更 则或咎其欲出者 有人 / 责怪
2014年高考语文字词复习
烟岚lán 修葺qì 笨拙zhuō 讽刺fěng 静谧mì 龋齿qǔ 编纂zuǎn 否泰pǐ 拘泥nì 蜷曲quán 羞赧nǎn 鞭笞chī 敷衍yǎn 狙击jū 确凿záo 勖勉xù 鞭挞tà 拂晓fú 巨擘bò 日晷guǐ 酗酒xù 别墅shù 俯瞰kàn 镌刻juān
以远,则至者少。 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
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於
伟、瑰丽奇特、非同寻 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
阻、僻远的地方。
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也。有志矣,不随 以止也,然力不足 者亦不能至也。有 志与力,而又不随 以怠,至於幽暗昏 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人很少到达的地方,所 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 不能到达的。(虽然) 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 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 足的,也不能到达。有 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 从别人、有所懈怠,但 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 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 的物件来支持帮助,也
归纳主题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 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 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 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秋水》《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诸子喻山水》词法句式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秋水》《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诸子喻山水》词法句式

游褒禅山记2.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2)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头)(4)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照明)(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艰险遥远的地方)(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动用法,使……错;传:动词活用为名词,流传的文字)(7)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8)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活用为名词,到的地方)(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使动用法,使……昏惑)(10)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在一侧)(11)则或咎.其欲出者(责备)(12)夷.以近(平坦)3.特殊句式(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省略句)(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句)4.整理“其”和“观”的意义和用法其1、其下平旷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则或咎其欲出者4、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择其一二扣之6、其皆出于此乎7、其孰能讥之乎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9、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1代词山2代他们3代那个4代自己 5 代其中的6句首副词表揣测大概7副难道8副一定9假设连词如果观1、古之人观于天地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3、此岳阳楼之大观也4、大王见臣列观5、坐井观天1、观察2、景象3、景象4、一般的台观即章台5、观看前赤壁赋一、通假字举酒属.客同“嘱”,劝人饮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同“凭”,乘山川相缪.同“缭”,盘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二、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教学难点: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导语:智利诗人聂鲁达在一首诗中写道:“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一滴水里拥有一片海洋。

”佛语说:“一花一世界”,这些话都告诉我们:一件很小的事物里也可能隐藏着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也可能隐藏着大智慧。

见微知著,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我们今天来研读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二、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

21岁时中进士。

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特权,强化统治力量,以防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即49岁时,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

因保守派反对,熙宁九年,即55岁时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卒谥文,也称王文公。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积极参加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

散文以政论性为主,分析犀利,态度鲜明,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

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

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公元1051—1054年,即30岁—33岁时,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教案(1)《游褒禅山记》教案(1)[课文说明]好文章,特别是古文,如牛肉干,越嚼越有味,越嚼越能感受它的精思细理,这篇课文就是如此。

我初次阅读并未感觉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讲了“志”“力”“物”的辨证关系——这个学生一读就能理解。

可在我看了有关评论之后又读,发现好文章就是好文章,他之所以能流传后世,定有它特别高妙之处,这篇文章区区几百字通过对一次游玩的简单记述就为我们深刻透辟的阐述了怎样成大事以及以怎样的态度做学问的问题,前后呼应,详略得当,记叙与议论完美结合,无一句无着落,没有旁逸之枝,思维严密、清晰(无怪乎作者是政治改革家,纯文学家思维一般没有这样严密清晰,很多时候混沌一片),如果也能让学生领略到这一点,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晚号半山。

神宗时,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我执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

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

其散文雄建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等》。

[关于文体]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

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

(题目中有“记”不见的就是游记。

)[个性教案]《游褒禅山记》教案一、导语:以前我们写游记主要写哪些内容?学生答:旅游的时间地点和谁一起去,然后写所见,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者抒发对古代文明遗迹的赞美,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颂以及由此引发的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可这篇游记却不是如此,它通过作者的亲身游历探险,发幽微之思,阐发深邃的哲理,那么作者为我们阐发了那些哲理呢?他的观点给我们那些思考呢?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然后通读全文)二、简介作者并解题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

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复习检测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复习检测

句子翻译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 名之曰“褒禅”。 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 其见愈奇。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 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检测
高2011级
词语解释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有穴窈然 3、然视其左右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5、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于是余有叹焉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 以钟名,何哉? 3、古之人不余欺也! 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词语解释
1、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2、硿硿焉 3、微波入焉 4、微风鼓浪 5、得双石于潭上 6、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7、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8、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9、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伶官传序》检测
高2011级
句子翻译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 知之矣。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 伶人也哉!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复习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复习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动,命名
名→状,从侧面
形→名,深度
形→动,走到尽头
动→名,见到的景象 动→名,到达的人
6、则其见愈奇
7、则其至又加少矣
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8、火尚足以明也
9、常在于险远 10、至于幽暗昏惑 11、后世之谬其传
形→动,照明
形→名,危险偏远的地方 形→名,幽暗的地方 令人迷乱的地方 使动,弄错,使„错

此余之所得也 古人„往往有得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言得之
“ 其”字的用法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这,指慧空禅 代词,它,指仆碑 3、独其为文犹可识 院 代词,它,指洞穴 4、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那些,指好游者 代词,它,指后洞 5、盖其又深, 代词,他们,指游客 则其至又加少矣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代词,他们,指古人 7、其孰能讥之乎?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6、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进入, 火把(也) 还足够(继续)照明。
“ 其”字的用法
8、而余亦悔其之 代词,指自己 9、既其出 助词,无义 10、视其左右 代词,它,指洞壁 11、谬其传 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12、咎其欲出者 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13、吾其还也 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14、其可怪也欤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 其”字的用法
人称代词 代词 指示代词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以其乃华山之阳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良乃入,具告沛公 质于齐,兵乃出 家祭无忘告乃翁 表判断,是 副词,竟然,居然 连词,于是 副词,才 代词,你,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 析"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并总结规律,指明文 言句式并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重要的实虚词含义。 学习难点:辨析"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 用法。
拓展延伸
指出下面语段中所有“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并把 语段翻译为现代汉语。
拓展延伸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 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 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 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 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 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狐狸对狼说:“羊肉一定很鲜美啊!你如果有意品 尝,不如叼来其中的一只吃一顿,得以饱饱自己的口福 。”狼说:“我们又能把凶猛的牧羊犬怎么样?” 于是狐狸挑拨离间地对牧羊犬说:“羊多次骂你, 那些话太难听了,你竟然不生气,是果真没有听到,还 是害怕你的主人呢?等到他们追逐嬉戏(没防备的时候 ),我愿意为你一雪那耻辱。你一定要答应这件事啊。 ” 牧羊犬笑着说:“想要加害于人,难道会找不到托 辞吗?”于是牧羊犬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和狼(只
翻译句子
1.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已经出洞了,就有人责怪那些想 要出来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盲目 地)跟随他们因而不能够尽情享受那 游玩的乐趣啊。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 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悲 叹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的人弄错了它 流传的文字而没有能够说明白的情况,怎 么能够说得尽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今天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 而谨慎选取的缘故了。
作业:
根据学案资料提示,任选其一,写 一个作文小片段,不少于150个字。
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4火尚足以明也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6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7有泉侧出 8则其至又加少矣 9而其见愈奇 10而世之……常在于险远 名→动 筑舍定居 名→动 命名,叫 形→动弄错 名→动说明白 形→动 照明 形→动 穷尽,走到尽头 形→动 尽情享受 名→状 从旁边 动→名 到达的人 动→名 看到的景观 形→名 险远的地方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 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 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 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 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 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1语气副词,表感叹,一定 2. 连词表假设,如果 3.指示代,其中的 4.人称代,自己的 5.语气副 表反问 又 6.指示代,那 7. 8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9.人称代,他们 10.指示代,那 11.语气副,表祈使,一定 12.语气副,表反问,难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