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一、前言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是整个天然药物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试验,检验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得更加牢固。

通过试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

在实验中,重点是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以下技能:提取分离方面要求掌握常用的经典方法的原理及操作。

其中包括液-固提取法(浸渍、渗漉、回流提取等)、液-液萃取法(简单萃取法、梯度萃取法、反流分布法)、重结晶法等。

掌握纸色谱、柱色谱(包括吸附柱、离子交换柱等)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鉴定方面化学方法①掌握一般定性反应在鉴定中的用②掌握重要衍生物(乙酰化物、甲基化物生物碱盐类等)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③了解重要降解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光谱方法了解UV、IR、NMR、MS在天然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目前要求学员能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UV、NMR波谱、蒽醌的IR以及麻黄生物碱的NMR谱特征。

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须知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挥发性、易燃、有毒、有腐蚀性、刺激性、甚至爆炸性药品,试验操作又常在加温加压等情况下进行,需要各种热源、电器或其他仪器,操作不慎易造成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事故。

但只要加强爱护国家财产和保障人民生民安全的责任心,提高警惕,消除隐患,注意实验规则,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实验规则试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原理和操作规程。

随时记录试验应记的项目,以作正式报告。

试验前应清点并检查仪器是否完整,装置是否正确,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

试验时不准做无关的事情,严禁吸烟,不得擅自离开,并应随时注意反应情况,仪器有否漏气,破裂等。

药品仪器都是国家财产,须节约爱护使用,公用物品,用完后立即放回原处。

不可调错瓶塞,以免污染,仪器要洗刷干净。

操作易燃性有机溶剂,回流、蒸馏、减压蒸馏时,不能明火直接加热,要放沸石或一端封死的毛细管,若在加热时发现无沸石则应冷却后再加,防止爆沸冲出。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摘要:本实验采用天然药物提取法,以姜黄素为目标化合物,通过溶剂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等步骤,成功地从姜黄中提取出姜黄素。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姜黄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可用于姜黄素的提取和纯化。

引言:天然药物在中药领域有长久的历史,并且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和治疗中。

本实验旨在利用化学方法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目标化合物,以姜黄素为例进行研究。

姜黄素是姜黄根茎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

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鲜姜黄,无水乙醇,乙酸,氯仿,丙酮等。

2.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槽,高速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实验步骤:1.预处理姜黄样品:将鲜姜黄切碎并研磨成细粉,加入无水乙醇溶液中,将其置于40℃的恒温槽中提取一段时间。

2.溶剂提取:将提取液过滤,所得过滤液用氯仿萃取,重复该步骤两次,所得的有机相合并,并经旋转蒸发机蒸发浓缩。

3.分离纯化:将提取液溶解在正己烷中,通过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

首先用正己烷进行洗脱,之后用氯仿-甲醇(20:1)溶液进行洗脱。

4.结构鉴定: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进行姜黄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相对滴定法测定含量,并与标准品对照鉴定。

实验结果:1.提取纯化:通过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法,成功地从姜黄中提取出纯化的姜黄素。

提取纯化过程中,利用纸色谱法监测样品的纯化情况。

2.结构鉴定: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姜黄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比对标准品和实验样品的吸收峰位置和峰高,确认了所提取的化合物为姜黄素。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通过天然药物提取法和硅胶柱层析法成功地从姜黄中提取纯化了姜黄素,并进行了结构鉴定。

实验结果显示,本实验方法可用于姜黄素的提取和纯化,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姜黄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实验为天然药物的提取和纯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深入研究姜黄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石蜡油
--------------------------------------------------------------1000g
【质量要求】 1)水分 2)重量差异 3)装量差异
4)溶散时限
5)微生物限度
【鉴别】
取本品乙醚提取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对照 药材作成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 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 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
rutinose
芦丁(rutin)
对酸性、碱性或两性化合物,可加入酸或碱以调 节溶液的PH值,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离 解型),从而改变溶解度而实现分离。包括酸/碱法、 碱/酸法。
一些酚酸性类物质如黄酮、蒽醌类等用碱性水从药 材中提出后,加酸调至酸性,酚酸性成分可以从水中 析出。(碱/酸法)
出;
3)未加水到适当位置前,切勿接通电源; 4)温度控制器不可随意拆卸;
5)外壳必须接地;
6)控制箱内部应保持干燥,以防因受潮而导致漏电;应随
时注意水箱是否有渗漏现象。
2.实验报告要求 ①旋转蒸发仪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②水浴锅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思考题
① 中药材提取液的浓缩一般有那些方法,采用减压浓 缩有什么好处?
2. 与硅胶混合:CMC-Na溶液与硅胶的比例为3:1。 具体方法如下:先将CMC-Na溶液倒入自动搅拌器或研钵
中,然后加入硅胶,搅匀即可。若是在研钵中研磨,按一
个方向研磨,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以赶尽气泡为佳。
3. 铺板:手动或机械。手动铺出的板的薄厚与所加 的混合后的硅胶量有关,而机械铺出的板的薄厚与机械所
再用。 3) 调正主机角度:只要松开主机和立柱连结螺钉。主机 即可在0-45度之间任意倾斜。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案doc-欢迎访问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案doc-欢迎访问

实验一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与分离和鉴定实验编号:1日期:学时数:6学时地点:任课教师:实验目的:掌握从大黄中提取和分离游离蒽醌的方法实验原理:大黄中有多种游离蒽醌及其苷类,总含量约2-5%。

主要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以及它们的葡萄糖苷等。

从大黄中提取分离游离蒽醌时,先用20%硫酸加热使苷类水解,保留滤饼,滤饼用乙醚加热回流提取总蒽醌苷元(游离蒽醌),提取液作TLC鉴识。

实验对象:大黄主要仪器、试剂:电热套、烧杯、20%硫酸、薄层硅胶G 、0.5%CMC-Na。

实验操作步骤:酸水解:取大黄10g ,粉碎,加20%硫酸水溶液100ml,水浴上加热3-4小时,抽滤,滤饼水洗后自然干燥。

铺薄层硅胶G板:薄层硅胶G :0.5%CMC-Na(1:3)实验注意事项:①加热温度不要太高。

②溶液保持微沸,防止药渣炭化。

③不断搅拌。

后记:实验一大xx游离蒽醌的提取与分离和鉴定实验编号:2日期:地点:任课教师:实验目的:1.掌握从大黄中提取和分离游离蒽醌的方法。

2.掌握蒽醌类的色谱鉴别方法。

实验原理:大黄中有多种游离蒽醌及其苷类,总含量约2-5%。

主要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以及它们的葡萄糖苷等。

从大黄中提取分离游离蒽醌时,先用20%硫酸加热使苷类水解,保留滤饼,滤饼用乙醚加热回流提取总蒽醌苷元(游离蒽醌),提取液作TLC鉴识。

实验对象:大黄滤饼主要仪器、试剂:电热套、圆底烧瓶、冷凝管、乙醚、硅胶薄层板、石油醚、乙酸乙酯实验操作步骤:总羟基蒽醌苷元的提取:取干燥滤饼,放入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醚50ml,回流提取3-4小时,得乙醚提取液。

乙醚提取液经薄层层析检查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

薄层板为硅胶G-CMC-Na,展开剂为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7:3),直立展开。

实验注意事项:①加热回流时电热套电压小于50v。

②取石油醚(60-90℃)7ml,乙酸乙酯3ml,混合均匀。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实验一 大黄中蒽醌苷元的提取、分离与鉴别一、实验目的1.掌握从大黄中提取和分离游离蒽醌的方法。

2.掌握用pH 梯度萃取法分离不同酸性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

3.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检识方法。

4.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色谱检识方法。

5.了解用柱色谱法分离蒽醌类成分。

二、实验原理1.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 ex Reg.和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中含有大黄蒽醌及其苷。

(1)大黄酸(rhein) 分子式C 15H 8O 6,分子量284.21。

黄色针状结晶(升华法),mp.321~322℃,330℃分解。

能溶于碱水、吡啶,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石油醚,几不溶于水。

(2)大黄素(emodin) 分子式C 15H 10O 5,分子量270.23。

橙色针状结晶(乙醇),mp.256~257℃,能升华。

易溶于乙醇、碱水,微溶于乙醚、氯仿,几不溶于水。

(3)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分子式C 16H 10O 5,分子量270.23。

橙色针状结晶(甲苯),mp.223~224℃。

易溶于热乙醇,可溶于乙醚和苯,并呈黄色;溶于碱液呈红色;氨水及硫酸中呈绯红色。

(4)大黄酚(chrysophanol) 分子式C 15H 10O 4,分子量254.23。

橙黄色六方形或单斜结晶(乙醇或苯),mp.196~197℃,能升华。

易溶于沸乙醇,可溶于丙酮、氯仿、苯、乙醚和冰醋酸,极微溶于石油醚、冷乙醇,几不溶于水。

(5)大黄素甲醚(physcion) 分子式C 16H 12O 5,分子量284.26。

砖红色单斜针状结晶,mp.203~207℃,溶于苯、氯仿、吡啶及甲苯,微溶于醋酸及醋酸乙酯,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和丙酮。

2.本实验是根据大黄中的羟基蒽醌苷经酸水解成游离羟基蒽醌,而游离羟基蒽醌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乙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用氯仿从水解液中将游离羟基蒽醌提取出来,再利用各游离羟基蒽醌的酸性不同,采用pH 梯度萃取法将其分离。

天然药化实验报告

天然药化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天然药化实验报告篇一:天然药化实验实验一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0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黄柏中提取盐酸小檗碱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盐酸小檗碱的化学性质和鉴定方法。

3.掌握渗漉法、盐析法、结晶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黄柏为芸香科(Rutaceae)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及黄柏树(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的干燥树皮。

树皮中含有小檗碱(berbe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黄柏碱(phellodendrine)等多种生物碱及内酯、甾醇等,其中以小檗碱为主要药效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含量为1.4%-5%(川黄柏含量较高)。

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表、退虚热之功效。

1.小檗碱(berberine)异名黄连素,分子式[c20h18no4]+,分子量336.37,黄色针状结晶。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广谱抗菌药,小檗碱主要用于菌痢、胃肠炎、痈肿等细菌性感染。

现代研究证明小檗碱有抗肿瘤、抗心率失常、降压、降血糖等作用,在临床上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求量日益增加。

o+omeome2.溶解性:能缓缓溶于冷水中(1:20),微溶于冷乙醇(1:100),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微溶或不溶于苯、氯仿和丙酮,硝酸盐极难溶于水,盐酸盐微溶于冷水(1:500)但较易溶于沸水,硫酸盐和枸橼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大(1:30),盐酸小檗碱为黄色结晶,含2分子结晶水,220℃时分解并转变为棕红色小檗红碱,285℃时完全熔融。

3.小檗碱为季铵碱,其游离型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其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利用小檗碱的溶解性及黄柏中含黏液质的特点,先将药材用石灰水润湿,使药材吸水膨胀,小檗碱游离,同时可使黄柏中含有的粘液质沉淀。

用水渗漉法提取小檗碱,再加盐酸使其转化为盐酸小檗碱沉淀析出,结合盐析法得到盐酸小檗碱。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实验报告学院:生命学院专业:生物工程班级:16111001学号:1120102458姓名:王倩实验一、槐米中芦丁的提取、精制和鉴定(一)实验目的要求1.制备芦丁,供药用。

2.通过芦丁的制备,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的原理和操作。

3.熟悉重结晶技巧。

4.了解和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一些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

(二)实验的基本原理1.芦丁的提取原理利用芦丁结构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呈酚酸性,能在碱水中溶解的性质,可用碱性溶剂进行提取,提取液加酸后可沉淀析出(碱溶酸沉法)。

2.芦丁的分离原理利用芦丁结构在冷乙醇中溶解度小,在热乙醇中溶解度大,以及在热水中溶解度大,在冷水中溶解度小的性质分离。

芦丁用乙醇水溶液加热溶解后,趁热抽滤,向滤液中加冷水后能析出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不纯可再重复操作进行分离)(醇溶水沉法,即醇-水重结晶法)。

3.芦丁的鉴定原理(1)利用吸附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芦丁与芦丁对照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展开,显色,以达到鉴定芦丁的目的。

(2)通过专属的化学显色反应(如三氯化铝显色反应),确定芦丁的成分类型(黄酮类)。

(三) 实验内容1. 用碱提法提取槐米中芦丁。

2. 用酸沉法和冷却过饱和法分离芦丁。

3. 溶剂重结晶精制芦丁。

4. 薄层色谱法和显色反应鉴定芦丁(四) 实验药材仪器与试剂1. 实验药材槐米20g。

2. 仪器:磁力加热搅拌器、500ml烧杯,1000ml烧杯,50ml烧杯,250ml圆底烧瓶、500ml圆底烧瓶、100ml量筒、50ml量筒、100ml锥形瓶、50ml锥形瓶、研钵、移液管、减压过滤装置,布氏漏斗,抽滤瓶、层析缸等。

3. 试剂:硼砂、氧化钙、HCI、三氯化铝、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甲酸、滤纸、PH试纸等。

(五)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1. 芦丁的提取(1)方法一(碱溶酸沉法)称取槐米粗粉20g,在研钵中研碎后放入500ml烧瓶中,加0.4%硼砂水溶液200ml,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微沸后,关闭加热开关,保持搅拌状态,加石灰乳(1.5g氧化钙加入10ml水研成乳液)调PH8~9,加热微沸30min(在沸腾过程中未用冷凝管,使水蒸发掉一部分,浓缩使之后沉淀易析出),并保持溶液PH8~9,趁热过滤,药渣(第二次提取)再用0.4%硼砂水溶液200ml煮沸半小时(此时不需加石灰乳),合并两次滤液(总体积约400ml),放冷(60~70℃),小心逐滴滴加浓盐酸,同时快速搅拌调制溶液PH3,在冰箱中放置(过夜),沉淀。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实验须知 (1)第一章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技术 (5)第一节经典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5)第二节结晶和重结晶 (9)第三节层析分离方法 (11)第二章实验部分 (18)实验一中草药化学成分的鉴别法 (18)实验二薄层板的制备、活度测定及应用 (25)实验三秦皮中七叶苷、七叶内酯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28)实验四虎杖中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31)实验五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36)实验六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40)实验七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鉴别 (44)实验八穿心莲内酯的提取分离鉴别与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的制备 (48)实验九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54)实验十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57)实验十一粉防己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60)实验十二绞股蓝总皂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别(设计性实验) (65)附录一中草药化学成分检出试剂配制法 (67)附录二常用有机溶媒的性质 (74)实验须知一、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特点1.实验周期长。

本实验指导中一般一个提取分离和鉴别实验需要用去8学时,时间长。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仪器、试剂尤其是提取物的妥善保管或者保存。

2.所用试剂和溶剂品种较多,用量较大,许多试剂易燃、有毒或有腐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和空气会形成爆炸混合物。

许多实验需用电炉加热或进行减压操作,学生用到的热源和电器较多,因此应切实注意实验安全,严防产生触电、中毒、烫伤等意外发生,谨防发生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并保证实验室通风良好。

二、实验规则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是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为此,提出下列实验注意事项:1.遵守实验室制度,维护实验室安全,不违章操作,严防爆炸、着火、中毒、触电、漏水等事故的发生,若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进行适当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天然产物中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很多,在深入研究之前应首先了解其中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皂苷、黄酮类等等。

这就需要进行各类化学成分的系统定性预试验。

或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单项预试法来初步判断。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未知成分的天然产物是怎样初步提取分离的,熟悉各主要成分的试管试验、沉淀反应和纸层析、薄层层析的方法并根据试验结果判断含有什么类型的化学成分。

二、基本原理利用各类成分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对天然产物的提取液进行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其中的化学成分。

由于提取液大多数颜色较深,影响对颜色变化的观察,可以使用薄层层析(TLC)或纸层析(PC)等方法对天然产物的提取液进行初步分离,再进一步检查。

三、实验内容:利用不同成分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一般可采用以下3种溶剂分别提取,试验。

1.水浸液:取中草药粗粉5 g加水60 ml,在50~60℃的水浴上加热1小时,过滤,滤液进行下列试验。

检查项目试剂名称糖*1、酚醛缩合反应*2、菲林试剂酚类△1% FeCl8试剂鞣质△1、1% FeCl8试剂苷类或多糖*1、酚醛缩合反应*2、加6NHCl酸化,加热煮沸数分钟,冷后仔细观察有无絮状沉淀*3、菲林试剂,观察水解前后Cu2O沉淀量有无增加。

皂苷* 泡沫试验生物碱*1、碘化铋钾试剂*2、硅钨酸试剂*在试管进行,△在滤纸或硅胶CMC-Na薄层板上进行,下同。

糖鉴定(1)α-萘酚一硫酸试剂检查还原糖。

①溶液I:10%α-萘酚乙醇溶液。

溶液II:硫酸。

取1ml样品的稀乙醇溶液或水溶液,加入溶液I 2滴~3滴,混匀,沿试管壁缓缓加入少量溶液II,二液面交界处产生紫红色环为阳性反应。

(2)斐林试剂检查还原糖。

溶液I:6.93g结晶硫酸铜溶于100ml水中。

溶液II:34.6g酒石酸钾钠、1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

取1ml样品热水提取液,加入4滴~5滴用时配制的溶液I、II等量混合液,在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产生砖红色沉淀为阳性反应。

如检查多糖和苷,取1ml 样品水提液,加入1m110% 盐酸溶液,在沸水浴上加热10min,过滤,(成盐去除杂质)再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按上述方法检查还原糖。

或者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看色谱图。

酚类鉴定试剂(1)三氯化铁试剂检查酚类化合物、鞣质1%~5%三氯化铁水溶液或乙醇溶液,加盐酸酸化。

取1ml样品的乙醇溶液,加入试剂1滴~2滴,显绿、蓝绿或暗紫色为阳性反应。

作色谱显色剂用,喷洒后,显绿或兰色斑点为阳性。

2.乙醇提取液取中草药粗粉5 g,加5~12倍量95%乙醇,在水浴上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滤液留2 ml作(1)项试验,其余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浸膏状,浸膏分为二部分,一部分加少量2% HCL振摇溶过滤。

分出酸液,作(2)项式验,附于滤纸上的一部分再以少量乙醇溶解,溶液作(3)项试验;另一部分浸膏以少量乙酸乙酯溶解,溶液置分液漏斗中加适量5% NaOH振摇,使酚性物质及有机酸等转入下层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剩下的乙酸乙酯为中性部分,用蒸馏水洗去碱性即可备用,将乙酸乙酯液2~3 ml,在水浴上蒸干,以1~2 ml乙醇溶解作(4)项试验。

(1)项试验检查项目酚类鞣质试剂名称△1% FeCl3△1% FeCl3结果(2)项试验检查项目生物碱试剂名称*1、碘化铋钾试剂*2、硅钨酸试剂*3、苦味酸试剂结果(3)项试验检查项目黄酮蒽醌试剂名称△1、1% AlCl3试剂* 2、盐酸镁粉反应△1、10% KOH液△2、0.5% Mg(Ac)2试剂结果(4)项试验检查项目香豆素与萜类内酯试剂名称*1、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呈色反应结果3、石油醚提取液取中草药粗粉1 g,加10 ml石油醚(沸程60~90℃),放置2~3小时,过滤,滤液置表面皿上任其挥发,残留物进行下列试验:检查项目甾体或三萜类挥发油和油酯试剂名称*1、醋酐-浓硫酸试验石油醚提取液滴于滤纸片上,观察有无油斑并在加热后能否发挥结果黄酮类鉴定试剂(1)盐酸-镁粉试剂检查黄酮(醇)、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取1ml样品的乙醇溶液,加入数毫克镁粉,滴加数滴盐酸,必要时水浴上微热,显红-紫色为阳性反应。

(3)三氯化铝试剂检查具有邻二酚羟基或3-羟基、4-酮基或5-羟基、4-酮基的黄酮类化合物。

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或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

喷洒前、后将薄层板置日光下和紫外光灯下观察,呈黄色或黄绿色荧光为阳性反应也可在滤纸上或试管中进行。

(3)醋酸镁试剂检查黄酮类,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及羟基蒽醌类衍生物。

1%醋酸镁甲醇溶液。

在滤纸或薄层板上,点1滴样品醇溶液,挥去醇后,点1滴试剂于样品斑点边缘,加热干燥,于紫外灯下观察,黄酮类显黄色荧光,二氢黄酮类呈天蓝色荧光。

显橙红色为大黄素型蒽醌,显紫色为茜草型蒽醌。

生物碱鉴定试剂(1)改良碘化铋钾试剂为生物碱通用显色剂。

溶液I:0.85g次硝酸铋溶于10ml冰醋酸,加水40ml。

溶液II:8g碘化钾溶于20ml 水中。

溶液I和II等量混合,于棕色瓶中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目前市场上有碘化铋钾试剂可供直接配制:7.3g碘化铋钾、冰醋酸10ml加水60ml。

取1m1样品的稀酸溶液加1滴~2滴试剂,产生桔红色浑浊或沉淀为阳性反应。

如作薄层色谱显色剂,取混合液1m1、醋酸2ml、水10ml混合即得。

喷洒后呈桔红色斑点为阳性反应(2)苦味酸试剂为生物碱通用沉淀试剂。

苦味酸1g溶于100ml水中。

取1ml样品中性溶液,加入试剂1滴~2滴,产生黄色晶形沉淀。

(3)硅钨酸试剂为生物碱通用沉淀试剂。

1g硅钨酸溶于20ml水中,加10%盐酸使成pH2左右。

取1ml样品的稀酸溶液,加入1滴~2滴试剂,产生白色至褐色沉淀为阳性反应。

四、药品试剂:中药饮片每组每种8克生物碱试剂(1)碘化铋钾(Dragendorff)试剂:出现桔红色或黄色沉淀。

(2)苦味酸(Hager)试剂,样品液需调至中性后加试剂,出现黄色晶形沉淀。

(3)硅钨酸(Bertrand)试剂: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沉淀,在薄层板上应时,加热后出现黑色斑点。

酚类、鞣质试剂1%三氯化铁水或乙醇试剂氨基酸、蛋白质试剂茚三酮(Ninnydrin)试剂糖、多糖和苷试剂(1)α-萘酚试剂、Molish试剂(2)菲林氏反应(Fehling试剂):溶液Ⅰ:69.3克结晶硫酸铜溶于1000毫升水中。

溶液Ⅱ:349克洒石酸钾钠及氢氧化钠100克,溶于1000毫升水中。

皂苷试剂浓硫酸试剂黄酮类试剂盐酸——镁粉反应醋酸镁反应1%三氯化铝乙醇液香豆素试剂1%三氯化铁水溶液Gibb氏反应: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Emerson)4、玻璃仪器:(每2人或3人一组,每组一套)(1) 试管10个,滴管2个,玻棒1支(2)100ml圆底烧瓶一个,250ml圆底烧瓶一个,25cm球型或蛇型冷凝管一个,有机溶剂蒸馏回收装置1套,50ml烧杯3个,25ml具塞锥形瓶,(3)有孔白瓷板1个(4)滤纸,乳胶管、药勺仪器:(1)普通天平,(2)分析天平,(4)电水浴锅五、思考题实验学时:9学时实验二 芦丁的提取、分离及鉴定一、目的要求1.以芦丁为实例学习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2.掌握用黄酮苷水解制取黄酮苷元的方法。

3.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二、基本原理槐米系豆科属植物槐树SopHora japonica. L.的花蕾,历来作为止血药,治疗痔疮、子宫出血、吐血、鼻出血,并有清肝泻火,治疗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的功能。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芸香苷(芦丁),含量高达12%~20%,芸香苷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现已发现含有芸香苷的植物高达70种以上,尤以槐米和乔麦中含量最高。

药理实验证明芸香苷有调节毛细血管渗透作用,临床上用作毛细血管性止血药,常作为高血压症的辅助用药。

槐米中主要成分的物理性质1.芸香苷(芦丁, rutin ):O H O H C 21630273⋅,淡黄色针状结晶,mpl74℃~178℃,无水物为188℃~190℃。

溶解度:冷水中1:8000,热水中l :200,冷乙醇中1:300,热乙醇中1:30,冷吡啶中1:12,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氯仿、石油醚等溶剂。

易溶于碱液,呈黄色,酸化后又析出,可溶于硫酸和盐酸,呈棕黄色,加水稀释又析出。

UV nm EtOH max λ:259,299sh ,359。

2.槲皮素(quercetin ):O H O H C 2710152⋅,黄色结晶,mp313℃~314℃,无水物为316℃。

溶解度:冷乙醇中1:290,沸乙醇中1:23,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吡啶、丙酮等溶剂,不溶于水、乙醚、苯、氯仿、石油醚。

UV nm EtOH max λ:255,269sh ,301sh , 370。

HOOH O OOHOH葡萄糖-鼠李糖芸香苷(芦丁, rutin)1.芸香苷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显弱酸性,在碱水中成盐增大溶解能力,用碱水为溶剂煮沸提取,提取液加酸酸化后又成为游离的芸香苷而析出。

并利用芸香苷对冷水和热水的溶解度相差悬殊的特性进行精制。

2.黄酮苷可通过酸水解得到苷元和糖,并可通过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进行检识。

3.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对紫外光有特定吸收的特征进行结构测定;也可制备乙酰化物进行结构鉴定。

三、实验内容1自槐花米中提取芦丁:(1).提取方法:称取槐花米粗粉20g(压碎),加沸水300m1,加热煮沸30min,四层纱布趁热过滤,残渣同法再操作一次,合并两次滤液,放置冰箱中析晶,待全部析出后,减压抽滤,用蒸馏水洗涤芸香苷结晶,抽干,得粗制芸香苷,置空气中干燥后,称重。

(2).重结晶方法:取粗芦丁2 g,加去离子水或蒸馏水400 ml,加热煮沸,趁热抽滤,放置过夜析晶(或放冷析晶),抽滤,得精制芦丁。

记录:粗芦丁得率多少?精制芦丁得率多少?熔点?2. 芦丁的水解:取芦丁1 g,加2% H2SO4 80 ml,小火加热微沸回流30分钟至1小时。

开始加热10分钟为澄清溶液,逐渐析出黄色小针状结晶,即槲皮素,抽滤取结晶(保留滤液20毫升,以检查其中所含单糖),沉淀物为芸香苷苷元(槲皮素),用蒸馏水洗至中性,抽干水分,晾干,称量。

得粗制槲皮素,再用乙醇重结晶得精制槲皮素。

加50%乙醇(按1克90 ml量)加热回流使槲皮素粗晶溶解,趁热抽滤,放置析晶,抽滤得精制品,在减压下110℃干燥可得槲皮素无水物。

测熔点,进行薄层层析鉴定。

取芸香苷水解后的滤液20m1,加饱和氢氧化钡溶液中和至中性(搅拌下进行),滤去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滤液浓缩至2ml~3ml或蒸于后,加2ml~3 ml乙醇溶解,作为糖的供试液。

3. 鉴定呈色反应取芸香苷及槲皮素精品约10mg,各用5 ml乙醇溶解,制成样品溶液,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比较苷元和苷的反应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