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4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合集下载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高中历史)教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高中历史)教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高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光荣革命”1.议会制由来2.“光荣革命”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1.君主立宪制2.责任制内阁3.代议制度的发展4.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重点: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难点: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由于所讲内容概念性较强而且较抽象的特点,主要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会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

培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

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

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光荣革命”1.议会制由来先讲清英国议会制度的由来。

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经过了三个国王。

1214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

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

亨利三世(1216—1272年)继位后,贵族继续与之对抗。

亨利无奈,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

后来,反对国王保护宪章派的贵族领袖人物西蒙·孟福特对会议进行改造,这便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

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件:第四单元第1课

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件:第四单元第1课

英国沿袭了300多年的《王位继承法》正受到 挑战,这一被指称“歧视女性王室成员”的法律 如若得以修改,那么威廉王子婚后第一个孩子
如是女儿也有望在同代王室成员中最先登上
王位,成为又一位女王.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课程标准
概述《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理解“限制王
权、议会权力至上”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 本原则.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布
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 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 变迁的理解.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探究问题】 (1)按照英国清教徒革命的发展进程将上述图 像排序,并据此概述革命期间的政体变化. (2)詹姆士一世的权力和玛丽、威廉的权力一 样吗?说明理由. (3)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图像是“可视的历史”?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考查《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604年英国众议院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
论就尊严或权威而论,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 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 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 的法律或法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近代部分》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第(1)问要注意理解两段材料的内容,材料1表明 议会对国王的斗争由来已久,在资产阶级革命
前,议会利用国王所颁布的法律来维护自身权

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高中历史教材课程目录必修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实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I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8课罗斯福新政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目录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3课美苏争霸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6课两伊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保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高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等基本史实。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通过阅读等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注意情境再现,分析材料。

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与曲折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理解和尊重人类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进一步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难点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对本节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

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民主制的特点等。

【教学方法】引导、探索、归纳、应用【教学准备】准备幻灯片学生预习【教材教法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光荣革命”。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和曲折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

第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逐渐扩大。

1689年3月,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

这种由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完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体制,已经是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的雏形。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反作用。

马克思得出结论:“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什么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代议制从本质上讲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是国家权力得以实现的主要形式。

公民通过由自己的同意所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这种间接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

高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难点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对本节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

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民主制的特点等。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光荣革命”。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和曲折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

第二,《权利法案》。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逐渐扩大。

1689年3月,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

第三,责任制内阁。

这种由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完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体制,已经是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的雏形。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反作用。

马克思得出结论:“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

”第一目,“光荣革命”。

本目内容分为两个部分:①英国议会制度形成(13世纪);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光荣革命。

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而后对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历程作了概括的说明。

建议教师对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适当的补充,特别是在议会与国王的斗争方面,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英国的议会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①英国议会的形成英国议会是资产阶级议会的鼻祖,它起源于中世纪,大约在13世纪中期,贵族在同英王亨利三世的斗争中获胜,成立议会,议会制度形成。

13世纪末以后,议会经常召开,议员由贵族、市民和骑士组成,由于各个阶层的利益不同,常常不在一起开会,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上下两院:上议院由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又称贵族院;下议院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又称平民院。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课程标准] 概述《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理解“限制王权、国会权力至上”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一、英国《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1.背景(1)1688年,英国议会中的政治____________联合发动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继承英国王位并签署《权利法案》。

(3)目的:为了限制________和保障________________。

2.内容(1)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破坏宪政的行为,重申了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

(2)议会________议员_____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________、________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3)凡未经________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的实施。

(4)不得找任何借口随意________,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_等。

3.意义(1)以________条文的形式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统治①限制了________的实际统治权。

②保障了________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3)英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1.形成:一系列法案的颁布(1)《三年法案》:________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

(2)《王位继承法》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严格的限制性安排,明确规定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未来的国王必须是英国国教徒。

2.内容(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办法来________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和________的限制。

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早 自13世纪英国逐渐确立起一
期 种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
的 英 国
国王虽享有很大的权力,却 受到议会的限制。不经议会
议 同意,国王不得征税,也不
会 得随意侵犯臣民的人身自由。
2.1688年“光荣革命”,奠定了政治基础;
1688年,议会赶走了斯图亚特王朝 的詹姆士二世,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 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继承 英国王位。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 史称“光荣革命”。
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 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 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 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 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
议会权力至上”。
一、含义:
以君主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 不同程度的限制的一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形式。又 称为“有限君主制”。
二、建立过程:
1.传统上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历史; 议会之母
有限的王权 13世纪,英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 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不久,贵族再次与国王 发生冲突,1265年,贵族、骑士和市民等召开会议,这 就是英国议会的开端。后来议会变为上下两院,上议院由 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下议院则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新兴资阶和新贵族进入议会, 特别是下议院。传统上,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新税 的权力,国王征税,必须获得议会的同意。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
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十中学 张峰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课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课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教学设计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教学重难点重点:《权利法案》及君主立宪制难点:代议制立宪政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革命以急风暴雨的方式荡涤着旧制度的污泥浊水,以主要解决政权转移的问题的新制度也由此出现。

而新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又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决非一次革命能一蹴而就。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初级阶段,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都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都要有一个探索、实践过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开始确立,资产阶级的政权开始确立。

这些革命成果就成为英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运作机制走向近代化的起点。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英国《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让学生首先回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重点回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英国议会召开,资产阶级拒绝了国王征税的要求,并提出要限制王权,这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结束的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是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发动的一次没有流血的政变,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

但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

)议会为了巩固对专制政体的胜利,趁势通过《权利法案》,巩固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统治。

《权利法案》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

在学习《权利法案》时,让学生把课下收集的有关《权利法案》的材料与教材提供的权利法案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讨论,重点理解《权利法案》的本质是确立议会主权,限制王权。

《权利法案》,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An Act Declaring the Rightsand Liberties of the Subject and Settling the Succession of the Crown),是英国宪法中重要的一部法律,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一、英国《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1.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

(2)革命结束:1688年,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即“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玛丽和威廉共同继承英国王位,并签署了《权利法案》。

2.目的
限制王权和保障公民权利。

3.内容
(1)规定议会权力:
①立法权: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下院议员自由选举产生。

②财政权:征税权归议会。

(2)限制国王的权力:
①司法权:国王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随意征税。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4.意义
(1)国内: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得以确立
①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

②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

(2)国际: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成为以后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深化认知]
“光荣革命”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光荣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向其他阶级妥协的结果,但这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清除封建势力决定的,这个结果是符合英国国情的。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1.前提基础
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确立过程
(1)系列法案:
①《三年法案》:规定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②《王位继承法》:对王位继承顺序作出严格的限制性安排。

(2)历史作用:
①从根本上否定了专制主义传统,彻底抛弃了“君权神圣”与“君权神授”的理论。

②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3.基本原则
(1)内容:
①限制王权:通过议会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

②议会权力至上:议会成为常设性最高立法机构,掌握重要的国家权力。

(2)作用:从政治上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英国朝着君主立宪制的方向发展。

4.主要特点
(1)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

(3)议会权力得到提升,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权力。

5.历史意义
(1)英国的资产阶级分享到了国家权力。

(2)英国社会获得了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3)英国在本质上逐渐实现了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变。

[深化认知]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与英国议会传统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密切相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舞台;革命胜利后,通过一系列的立法,英国确立和巩固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并逐步扩大代议民主制的基础。

探究点一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史料探究]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1)材料中提出“上帝”的目的是什么?这种思想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答案] 目的:材料中提到“上帝”是为了说明君权神授思想。

影响:材料中体现的思想力图维护君主专制权力,结果导致资产阶级、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矛盾激化,是导致革命的原因之一。

材料二人们参加议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

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者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

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从而只复寻求上帝给予人们以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2)根据材料二思考,材料提到“上帝”的实质是什么?这种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实质:材料中提到“上帝”是为了说明天赋人权思想。

影响:材料中体现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建立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论形成]
君主立宪制与封建君主专制的区别
1.性质不同
(1)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代议制立宪政体。

(2)君主专制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政体。

2.国王与议会的关系不同
(1)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失去了原来的至上权威,王权本身要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国王只是“统而不治”的虚位君主。

议会的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权力机构,议会真正掌握了国家实权。

(2)君主专制下,君主权力至高无上,议会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

3.目的不同
(1)君主立宪制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国家权力,使社会获得了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2)君主专制使皇权至高无上,维护封建君主统治。

探究点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史料探究]
材料一法律的权力高于国王的权力;过去国王拥有的“搁置”法律的权力是非法的;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无权征税;在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招募和维持常备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