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第1讲平均数(一)

一、知识要点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

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练习1: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题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2: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例题3】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思路导航】原来三个数的和是2×3=6,后来三个数的和是3×3=9,9比6多出了3.是因为把那个数改成了4。因此,原来的数应该是4-3=1。

练习3:

1.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

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去掉的数是多少?

2.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题4】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思路导航】98分比89分多9分。多算9分就能使全班平均每人的成绩上升91.7-91.5=0.2(分)。9里面包含有几个0.2.五一班就有几名同学。

练习4:

1.五(1)班有40人,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去参加体育比赛而缺考,全班平均分为92分。缺考的两位同学补考均为100分,这次五(1)班同学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某班的一次测验,平均成绩是91.3分。复查时发现把张静的89分误看作97分计算,经重新计算,该班平均成绩是91.1分。问全班有多少同学?

【例题5】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先求出五个数的和:38×5=190,再求出前三个数的和:27×3=81.后三个数的和:48×3=144。用前三个数的和加上后三个数的和,这样,中间的那个数就算了两次,必然比190多,而多出的部分就是所求的中间的一个数。

练习5:

1.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如果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2.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6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6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5人和第6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第2讲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问这是他第几次测验?

【思路导航】100分比86分多14分,这14分必须填补到前几次的平均分84分中去,使其平均分成为86分。每次填补86-84=2(分),14里面有7个2.所以,前面已经测验了7次,这是第8次测验。

练习1:

1.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

2.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

【例题2】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平均91.5分,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

【思路导航】因为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84分,即语文+英语=168分,而英语比语文多10分,即英语-语文=10分,所以,语文是(168-10)÷2=79分,英语是79+10=89分。又因为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所以政治是86×2-89=83分;而政治、数学两科平均分91.5分,数学是91.5×2-83=100分;最后根据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可知,自然分是89×5-(79+89+83+100)=94分。

练习2:

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

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7。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

【例题3】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所用的时间就等于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显然,要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必须先求出逆水行全程时所用的时间。因为360÷10=36(千米)是顺水速度,它是汽艇的静水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和,所以,此汽艇的静水速度是36-6=30(千米)。而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所以汽艇的逆水速度是30-6=24(千米)。逆水行全程时所用时间是360÷24=15(小时),往返的平均速度是360×2÷(10+15)=28.8(千米)。

练习3:

1.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汽船从乙码头逆水行驶8小时到达甲码头,已知汽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21千米。求汽船从甲码头顺流行驶几小时到达乙码头?

2.一艘客轮从甲港驶向乙港,全程要行165千米。已知客轮的静水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水速每小时3千米。现在正好是顺流而行,行全程需要几小时?

【例题4】幼儿园小班的20个小朋友和大班的30个小朋友一起分饼干,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10块,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求一共分掉多少块饼干?

【思路导航】只要知道了大、小班小朋友分得的平均数,再乘(30+20)人就能求出饼干的总块数。因为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30个小朋友一共多2×30=60(块),这60块平均分给20个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可得60÷20=3(块)。因此,大、小班小朋友分得平均块数是10+3=13(块)。一共分掉13×(30+20)=650(块)。

练习4:

1.数学兴趣小组里有4名女生和3名男生,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女生的平均分是90分,男生的平均分比全组的平均分高2分,全组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几下?

【例题5】王强从A地到B地,先骑自行车行完全程的一半,每小时行12千米。剩下的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王强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求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全程除以行全程所用的时间。由于题中没有告诉我们A地到B地间的路程,我们可以设全程为24千米(也可以设其他数),这样,就可以算出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12÷12+12÷4=4(小时),再用24÷4就能得到行全程的

奥数平均数问题教案

第六讲平均数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算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平均数。 2:学会解决平均数问题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如何解决复杂平均数问题,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把握理解复杂平均数应用题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过程: 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 学习例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 5厘米、7厘米和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集体讨论:这是很简单的一道题,大家试着自己解答一下。 分析与解答: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 解:(4+5+7+8)÷4=6(厘米) 答: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6厘米。 学习例2:蔡琛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 89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4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6分,而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蔡琛这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应是多少分 集体讨论:你能在这几个平均数中发现什么 分析与解答:解题关键是根据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是84分求出两科的总分,又知道两科的分数差是10分,用和差问题的解法求出语文、英语各得多少分后,就可以求出其他各科成绩。 解:①英语:(84×2+10)÷2=89(分) ②语文: 89-10=79(分) ③政治:86×2-89=83(分) ④数学:×2-83=100(分) ⑤生物: 89×5-(89+79+83+100)=94(分) 答:蔡琛这次考试英语、语文、政治、数学、生物的成绩分别是89分、79分、83分、100分、94分。 二、加权平均数 学习例3: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元,水果糖每千克元,奶糖每千克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要求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的价钱,必须知道混合后的总钱数和与总钱数相对应的总千克数。 解:①什锦糖的总价: ×2+×3+×5=(元) ②什锦糖的总千克数: 2+3+5=10(千克) ③什锦糖的单价:÷10=(元)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第1讲平均数(一) 一、知识要点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练习1: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题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2: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例题3】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思路导航】原来三个数的和是2×3=6,后来三个数的和是3×3=9,9比6多出了3.是因为把那个数改成了4。因此,原来的数应该是4-3=1。 练习3:

(完整版)小学奥数平均数问题

第六讲平均数问题 【名师导航】 把几个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数就是平均数。 下面介绍求平均数的两种基本方法: 1、直接求法:利用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求出平均数,这是由“均分”思想产生的方法。 2、基数求法:利用公式“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的总和÷总份数=平均数”求出平均数,这是由“补差”思想产生的方法。 【例题精讲】 例1 工路队前4天平均每天筑路80米,增加工人后,第5天筑路100米,求工程队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多少米? 分析:(1)先求出5天筑路的总长度80×4+100=420(米),再求出工程队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的平均数。(2)从“补差”的角度考虑。由于前4天筑路的平均数小于第5天的筑路米数,所以把前4天的平均数80米看做是基数,然后把第5天多筑的(100-80)米平均分成“5份”,用4份补进到前4天的平均数中去,留1份在第5天,从而求出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的平均数。 解法一(米) 解法二(米) 答:工程队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84米。 例2笑笑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80分,音乐88分,体育84分,美术78分,数学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高6分,笑笑数学得了多少分? 分析:本题关键是求出五科平均分,依题意,我们可以先求出语文、音乐、体育、美术这四科的平均分是(分),根据条件“数学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高6分”知,前四科的平均分低于五科平均分,要把前四科的平均分提高到五科的平均分,从“补差”的角度思考,需要把数学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高的6分补到前四科的每科平均分中去,平均每科补(分),所以,五科平均分是(分),那么数学成绩就是(分)。 解:(1)语文、音乐、体育、美术四科平均分: (2)五科平均分: (3)数学成绩: 答:笑笑数学得了90分。

趣味奥数之平均数问题

趣味奥数之平均数问题 一、专题简析 我们经常用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来比较班级之间,同学之间成绩的高低,求出各科成绩的平均数就是求平均数。 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应用很广泛,例如,求平均身高问题,求某天的平均气温等。 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总数量”以及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数。例1: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共植树80棵;第二组有6人,共植树66棵;第三组有6人,共植树54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分析与解答:因为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由问题可知“平均范围”是三个组,是按人数平均,因此所需条件是三个组植树的总棵数和三个组的总人数。三个组植树的总棵数为:80+66+54=200棵,总人数为:8+6+6=20人,所以平均每人植树200÷20=10棵。 二、练习一 1,电视机厂四月份前10天共生产电视机3300台,后20天共生产电视机6300台。这个月平均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2,小明参加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是85分,后三次的总分是270分。求小明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3,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平均每人植树10棵;第二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11棵;第三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9棵。二(1)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答案】1.(3300+6300)÷30=320(台) 2.(85×2+270)÷5=88(分) 3.(10×8+11×6+9×6)÷(8+6+6)=10(棵) 例2:王老师为四年级羽毛球队的同学测量身高。其中两个同学身高153厘米,一个同学身高152厘米,有两个同学身高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身高147厘米。求四年级羽毛球队同学的平均身高。 分析与解答:这道题可以按照一般思路解,即用身高总和除以总人数。这道题还可以采用假设平均数的方法求解,容易发现,同学们的身高都在150厘米左右,可以假设平均身高为150厘米,把它当作基准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平均数”。 (153×2+152+149×2+147×2)÷(2+1+2+2)=150厘米 或:150+(3×2+2-1×2-3×2)÷(2+1+2+2)=150厘米 练习二

(完整版)小学奥数-平均数问题(教师版)

平均数问题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例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解析】(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 (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 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小试牛刀】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解析】甲113 丁77 【例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解析】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小试牛刀】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解析】9人 【例3】★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解析】98分比89分多9分。多算9分就能使全班平均每人的成绩上升91.7-91.5=0.2(分)。9里面包含有几个0.2,五一班就有几名同学。 【小试牛刀】五(1)班有40人,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去参加体育比赛而缺考,全班平均分

第四讲 平均数问题(教案)

平均数问题 一、知识要点 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被用到,比如我们经常用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来比较同学之间、班级之间成绩的好坏。求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就是求平均数。平均数问题不仅用在求平均分数上,还应用在很多方面。比如由同年龄不同地区儿童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来分析儿童生长发育的情况等。 在求平均数时,必须知道两个条件: (1)被均分事物的总数量; (2)要均分的总份数。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我们看到,对于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二、例题 例1、乐乐参加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数是85分,后三次的平均分数是90分,问乐乐前后几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分析:利用前两次考试的平均分数可以求出前两次考试的总分数,同理,也可以求出后三次考试的总分数,然后用前后几次考试的总分数除以总次数就是所求的平均分数。 解:(85×2+90×3)÷(2+3) =440÷5 =88(分) 答:乐乐前后几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88分。 练一练:萍姐姐去爬山,上山时的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下山时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那么,她在上下山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分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显然,萍姐姐上下山的平均速度,等于萍姐姐上下山的总路程除以上下山所用时间的总和。而题目中没有给出爬山的路程,也无法求出爬山路程。为此,我们可以假设山路为12千米,则上下山的路程为2×12千米。 解:2×12÷(12÷2+12÷6) =24÷(6+2) =24÷8 =3(千米/时) 答:萍姐姐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 问:萍姐姐上下山的平均速度,像下面这样计算可以吗?为什么? (2+6)÷2=4(千米/时) (变式练习):小明从甲地到乙地一半时间骑自行车,一半时间步行。步行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骑车速度为每小时24千米。求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分析:题目中没有给出总共行了多少时间,也没有给出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不妨假设总共行了2小时,那么所行路程就可以简单地计算出,相应的平均速度也可以求出来了。要是设共行4

小学奥数 平均数问题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1. 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知识点说明: 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个可以和行程问题里面的平均速度要区分并联系) 模块一,简单的平均数问题 【例 1】 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 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 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即为:457846+++÷=()(厘米). 【答案】6 【巩固】 小叶子这学期前5次作业的得分分别是95,87,92,100,96.求小叶子这5次作业的平均成 绩?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因为本题的“平均成绩=总成绩÷次数”所以先求总成绩,再求平均成绩.即: 958792100965++++÷()4705=÷94=(分) . 例题精讲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平均数问题

【答案】94 【巩固】中关村三小有15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他们每分钟跳绳的个数分别为93、94、85、92、86、88、 94、91、88、89、92、86、93、90、89,求每个人平均每分钟跳绳多少个?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解析】从他们每人跳绳的个数可以看出,每人跳绳的个数很接近,所以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数90做为基准数,再找出每个加数与这个基准数的差.大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加数,如93=90+3,3作为加数; 小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减数,如87=90-3,3作为减数.把这些差累计起来,用和数的项数乘以基准数,加上累计差,再除以和数的个数就可以算出结果。 ①跳绳总个数。 93+94+85+92+86+88+94+91+88+89+92+86+93+90+89 =90×15+(3+4+2+4+1+2+3)-(5+4+2+2+1+4+1) =1350+19-19 =1350(个) ②每人平均每分钟跳多少个? 1350÷15=90(个) 【答案】90 【例2】如图5是小华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的统计图。小华五次测验的平均分是分。 图5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1试 【解析】(90+95+85+90+100)÷5=92分 【答案】92 【例3】某学生算六个数的平均数,最后一步应除以6,但是他将“÷”错写成“×”,于是得错误分析l800,那么,正确分析是__________。

4.四年级奥数 平均数问题

第四讲平均数问题 教学目标 1、熟练的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教学重难点 1、找准已知量,未知量。准确的找到总数量,相应地份数,再求平均数。 2、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新课导入 我们经常用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来比较班级之间,同学之间成绩的高低,求出各科成绩的平均数就是求平均数。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应用很广泛,例如,求平均身高问题,求某天的平均气温等。 新知传授 例题1 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共植树80棵;第二组有6人,共植树66棵;第三组有6人,共植树54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解:因为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由问题可知“平均范围”是三个组,是按人数平均,因此所需条件是三个组植树的总棵数和三个组的总人数。三个组植树的总棵数为:80+66+54=200棵,总人数为:8+6+6=20人,所以平均每人植树200÷20=10棵。 练习1 电视机厂四月份前10天共生产电视机3300台,后20天共生产电视机6300台。这个月平均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例题2 王老师为四年级羽毛球队的同学测量身高。其中两个同学身高153厘米,一个同学身高152厘米,有两个同学身高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身高147厘米。求四年级羽毛球队同学的平均身高。 解:这道题可以按照一般思路解,即用身高总和除以总人数。这道题还可以采用假设平均数的方法求解,容易发现,同学们的身高都在150厘米左右,可以假设平均身高为150厘米,把它当作基准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平均数”。 (153×2+152+149×2+147×2)÷(2+1+2+2)=150厘米或:150+(3×2+2-1×2-3×2)÷(2+1+2+2)=150厘米

小学奥数典型问题解析: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典型问题解析:平均数问题 四、平均数问题 【例1】暑假期间,小强每天都坚持游泳,并对所游的距离作了 记录.如果他在暑假的最后一天游670米,则平均每天游495米;如果 最后一天游778米,则平均每天游498米;如果他想平均每天游500米,那么最后一天应游多少米? 分析:因为平均每天所游的距离提升 498-495=3米,需要多游 778-670=108米,所以暑假一共有108÷3=36天,如果平均每天游500米,则要在最后一天游 (500-498)×36+778=850米。 【例2】某次数学竞赛原定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现在将 一等奖中最后4人调整为二等奖,这样得二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提升 了1分,得一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提升了3分,那么原来一等奖平均 分比二等奖平均分多分。 分析: 解法一:根据题意可知:前六人平均分=前十人平均分+3,这说明 在计算前十人平均分时,前六人共多出3×6=18(分),来补充后四人的分数。所以后四人的平均分比前十人平均分少18÷4=4.5分,也就是:后四人平均分=前十人平均分一4.5 。 当后四人调整为二等奖,这样二等奖共有20+4=24(人),平均每人提升了1分,也就由调整进来的四人来供给,每人平均供给 24÷4=6(分),所以,四人平均分=(原来二等奖平均分)+6,与前面式 比较,原来一等奖平均分比原来二等奖平均分多4.5+6=10.5(分)。 解法二:

图上横向的线表示人数,竖向的线表示分数,红线表示原来的的 一等奖和二等奖,蓝线表示调整后的一等奖和二等奖,虽然一、二等 奖的人数和平均分发生变化,但一、二等奖的总分没有变,也就是说 图上红线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蓝线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我们观察图能够发现两块黄色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蓝色长方形的面积(10-4)×3+20×1=38,蓝色长方形的长是4,宽就是38÷4=9.5,原一 等奖比二等奖的平均分高9.5+1=10.5分。 练习四: 1. 甲班51人,乙班49人,某次考试两个班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 是81分,乙班的平均成绩要比甲班平均成绩高7分,那么乙班的平均 成绩是______分。 49×7÷(51+49)=3.43分 81+7-3.43=84.57分 2. 某次数学竞赛原定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现在将二等奖 中前4人调整为一等奖,这样得二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下降了1分, 得一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下降了2分,那么原来一等奖平均分比二等 奖平均分多分。 (10×2+20×1)÷4=10分

三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三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例1: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共植树80棵;第二组有6人,共植树66棵;第三组有6人,共植树54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分析与解答:因为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由问题可知“平均范围”是三个组,是按人数平均,因此所需条件是三个组植树的总棵数和三个组的总人数。三个组植树的总棵数为:80+66+54=200棵,总人数为:8+6+6=20人,所以平均每人植树200÷20=10棵。 练习一 1,电视机厂四月份前10天共生产电视机3300台,后20天共生产电视机6300台。这个月平均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2,小明参加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是85分,后三次的总分是270分。求小明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3,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平均每人植树10棵;第二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11棵;第三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9棵。二(1)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例2:王老师为四年级羽毛球队的同学测量身高。其中两个同学身高153厘米,一个同学身高152厘米,有两个同学身高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身高147厘米。求四年级羽毛球队同学的平均身高。 分析与解答:这道题可以按照一般思路解,即用身高总和除以总人数。这道题还可以采用假设平均数的方法求解,容易发现,同学们的身高都在150厘米左右,可以假设平均身高为150厘米,把它当作基准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平均数”。 (153×2+152+149×2+147×2)÷(2+1+2+2)=150厘米 或:150+(3×2+2-1×2-3×2)÷(2+1+2+2)=150厘米 练习二 1,五(1)班有7个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其中有两个同学得了99分,还有三个同学得了96分,另外两个同学分别得了97、89分。这7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2,气象小组每天早上8点测得的一周气温如下:13℃、13℃、13℃、14℃、15℃、14℃、16℃。求一周的平均气温。 3,敬老院有8个老人,他们的年龄分别是78岁、76岁、77岁、81岁、78岁、78岁、76岁、80岁。求这8个老人的平均年龄。 例3:从山顶到山脚的路长36千米,一辆汽车上山,需要4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沿原路返回,只用2小时到达山脚。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分析与解答:求往返的平均速度,要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的时间,往返的路程是36×2=72千米,往返的时间是4+2=6小时。所以,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72÷6=12千米。 练习三

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问题 把几个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数就是平均数。 两种基本方法: 1、直接求法:利用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求出平均数,这是由“均分”思想产生的方法。 2、基数求法:利用公式“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的总和÷总份数=平均数”求出平均数,这是由“补差”思想产生的方法。 1、工路队前4天平均每天筑路80米,增加工人后,第5天筑路100米,求工程队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多少米? 分析:(1)先求出5天筑路的总长度80×4+100=420(米),再求出工程队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的平均数。(2)从“补差”的角度考虑。由于前4天筑路的平均数小于第5天的筑路米数,所以把前4天的平均数80米看做是基数,然后把第5天多筑的(100-80)米平均分成“5份”,用4份补进到前4天的平均数中去,留1份在第5天,从而求出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的平均数。 解法一(米) 解法二(米) 答:工程队这5天平均每天筑路84米。 2、笑笑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80分,音乐88分,体育84分,美术78分,数学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高6分,笑笑数学得了多少分?(补差法) 分析:本题关键是求出五科平均分,依题意,我们可以先求出语文、音乐、体育、美术这四科的平均分是 82.5 (分),根据条件“数学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高6分”知,前四科的平均分低于五科平均分,要把前四科的平均分提高到五科的平均分,从“补差”的角度思考,需要把数学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高的6分补到前四科的每科平均分中去,平均每科补1.5(分),所以,五科平均分是 84 (分),那么数学成绩就是 90(分)。 解:(1)语文、音乐、体育、美术四科平均分: 82.5 (2)五科平均分: 84 (3)数学成绩: 90 答:笑笑数学得了90分。 3、淘气在期末考试中语文、外语和自然的平均分是81分,数学成绩公布后,四门成绩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淘气数学考多少分?

小学数学《平均数的问题》教案

平均数的问题 教学内容:13 平均数的问题,【知识要点】懂得移多补少的特点。【例1】,【例2】【例3】【例4】【变式题1】,【基础训练】1,2,3,4。 一、情境导入(5分钟) 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男生和女生举行了一场趣味投篮比赛,想知道他们的得分情况吗? 课件出示统计图。 (1)看到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每组每人得分) (2)金灿灿的奖杯在那儿等着呢,请你来当裁判,这金灿灿的奖杯该被哪组捧走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裁判理由,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反驳他人的观点。? 当学生讨论、交流出需要求出每组平均每人得多少分时,师板书出“平均”。 (3)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用平均数来比较那个对的实力强一些比较公平,那什么是 平均数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那么什么是平均数呢? 二、新授(15分钟) 1、学习【知识要点】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如:有6个数分别是12、25、36、24、18、27,它们平均是多少? (12+25+36+24+18+29)÷6=24,24就是这6个数的平均数. 求平均数,是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几个不完全相等的数完全相等. 2、学习【例1】 例1.三、四、五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有120人,加上六年级,四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有115人,六年级有多少人?

【思路点拨】根据前三个年级的平均人数可求出三年级共有多少人,同样可以求出四个年级共有多少人。四个年级人数与三个年级人数之差就是六年级人数。 【解答】120x3=360(人) 115x4=460(人) 120x3=360(人) 460—360=100(人) 答:六年级有100人。 1、【变式题1】乐乐期末考试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3分,后来英语考了96分,他三科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思路点拨】先求出乐乐语文和数学的总分数,再加上英语的分数,就等于3科总的分数了,然后除以3,就是他三科的平均成绩。 【解答】93x2=186 (分) 186+96=282(分) 282÷3=94(分) 答:他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 例2.张丽、李红、王娟三名同学,张丽、李红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张丽、王娟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39厘米,李红、王娟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三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思路点拨】要求三人的平均身高,必须求出三人身高的总数。由张丽、李红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可以求出两人身高的和是280厘米,张丽、王娟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39厘米,可求出两人身高的和是278厘米。可以知道280+278+270是两个张丽、两个李红、两个王娟身高的和。也就是三人身高和的两倍,除以2就可以得到三人身高的和,再除以3就得到三人的平均身高了。 【解答】140 x2+ 139x2+ 135x2=828(厘米) 828÷2÷3=138(厘米) 答:三人的平均身高是138厘米。 例3.在阳光体育踢毽子比赛活动中,四年级(1)班参加比赛的同学每分钟的成绩如下:80个2人,86个3人,90个3人,92个4人。四年级(1)班参加比赛的同学平均每分钟的成绩是多少个? 【思路点拨】要求这些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个,必须知道总个数与总人数,总人数是把参加比赛的人数加起来,2+3+3+4=12(人),总个数需要先求出每个个数段的总人数。80 x 2 +86 x 3+ 90 x 3 +92 x 4=1056(个),然后用总个数÷总人数=平均数。 【解答】80 x 2 +86 x 3+ 90 x 3 +92 x 4=1056(个) 2+3+3+4=12(人) 1056÷12=88(人)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1、一箱橘子、2箱苹果和3箱梨子共重100千克;2箱橘子、4箱苹果和1箱梨共重100 千克。求每箱梨重多少千克。 正解:20千克 2、2只羊、3匹马和4头牛每天吃草143千克;一只羊、4匹马和2头牛每天吃草108千克。 求一匹马每天吃草多少千克。 正解:14.6 3、3头牛和6只羊一天共吃草93千克,6头牛和5只羊一天共吃草130千克。3头牛一天 共吃草多少千克? 正解:45千克 直接求法:利用公式求出平均数,这是由“均分”思想产生的方法。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基数求法:利用公式求平均数。这里是选设各数中最小者为基数,它是由“补差”思想产生的方法。 (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总份数=平均数 例1:李师傅前4天平均每天加工30个零件,改进技术后,第五天加工零件55个,李师傅5天中平均每天加工多少零件? 解答:先算出5天的总零件数:30×4+55=175(个),再求出5天中平均每天加零件的个数。 (30×4+55)÷5=35(个) 1、四(1)班有学生40人,数学期末考试时有三位同学困病缺考,平均成绩是80分。后 来这三位同学补考,成绩分别为88分、87分和85分,这时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正解:(40—3)×80=2960(分) (2960+88+87+85)÷40=80.5(分) 例2:王师傅4天平均加工26个零件,第5天加工的零件数比5天平均数还多4.8个。王师傅第5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解答:设王师傅第5天加工,x个零件。由5天平均数这个“量”可列方程。 X-4.8=26×4+x)÷5 5x-24=104+x 4x=128 X=32

2、一个学生前六次测验的平均分是93分,比七次测验的平均分高3分,他第七次测验得了多少分? 正解:93×6=558(分) 93—3=90(分) 90×7=630(分) 630—588=72(分) 例3: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一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这一次是第几次测验? 解答:(100-84)÷(86-84)=8次 3、小松前几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一次考了94分就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了。这 一次是第几次考试? 正解:(94—84)÷(86—84)=10÷2=5(次) 例4:张明前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分。为了使平均成绩达到92.5分,张明要连续考多少次满分?(每次测验满分是100分。) 解答:(92.5-88)×5÷(100-92.5)=4.5×5÷7.5=3(次) 4、小王前5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5.8分,为了使平均成绩尽快达到90分以上,小王 至少还要参加几次考试?(每次满分为100分。) 正解:(90—85.8)×5÷(100-90)=4.2×5÷10=2.1 例5:一辆汽车林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为了按时到达,后3小时每小时加快5千米。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答:甲、乙两地相距:40×2+(40+5)×3=215(千米) 所用时间:2+3=5(小时)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40×2+(40+5)×3]÷(2+3)=43(千米) 5、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前3小时每小时行90千米,后2小时由于道路原因,每小时少行5千米。汽车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正解:[90×3+(90—5)×2] ÷(3+2)=(270+170)÷5=440÷5=88(千米/时) 当堂测试: 1、10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最高得分是95分,最低得分是75分,总平均分是81分,去 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其余8位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 正解:(80×10—95—75)÷8=80(分)

2021年小学四年级奥数讲解 平均数问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解平均数问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解:平均数问题 我们经常用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来比较班级之间,同学之间成绩的高低,求出各科成绩的平均数就是求平均数。 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应用很广泛,例如,求平均身高问题,求某天的平均气温等。 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总数量”以及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数。 例1: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共植树80棵;第二组有6人,共植树66棵;第三组有6人,共植树54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分析与解答:因为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由问题可知“平均范围”是三个组,是按人数平均,因此所需条件是三个组植树的总

棵数和三个组的总人数。三个组植树的总棵数为:80+66+54=200棵,总人数为:8+6+6=20人,所以平均每人植树200÷20=10棵。 1,电视机厂四月份前10天共生产电视机3300台,后20天共生产电视机6300台。这个月平均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2,小明参加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是85分,后三次的总分是270分。求小明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3,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平均每人植树10棵;第二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11棵;第三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9棵。二(1)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例2:王老师为四年级羽毛球队的同学测量身高。其中两个同学身高153厘米,一个同学身高152厘米,有两个同学身高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身高147厘米。求四年级羽毛球队同学的平均身高。 分析与解答:这道题可以按照一般思路解,即用身高总和除以总人数。这道题还可以采用假设平均数的方法求解,容易发现,同学们的身高都在150厘米左右,可以假设平均身高为150厘米,把它当作基准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平均数”。

【小学三年级奥数讲义】平均数问题(一)

【小学三年级奥数讲义】平均数问题(一) 一、专题简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的问题:有几个杯子,里面的水有多有少,为了使杯中水一样多,就将水多的杯子里的水倒进水少的杯子里,反复几次,直到几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移多补少”,通常称之为平均数问题。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关键是要求出总数量和总份数,然后再根据“总数量+ 总份数=平均数”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 二、精讲精练 例1 :用4 个同样的杯了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 厘米、5 厘米、4 厘米、3 厘米。这4 个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练习一 1、小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社会分别得了90分、96 分、92分、98分,这四门的平均分是多少?

2、某校1——4 年级分别有260人、300人、280人、312人,平均每个年级有 多少人? 9 朵,小林和小宁合做例2: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华做了7 朵,小方做了 了12 朵。平均每个小朋友做了多少朵? 练习二 70 本,第四层放了46 1、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书52 本,第二层和第三层共放本,平 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103 人,第四车间有81 2、某工厂第一、二车间共有工人180 人,第三车间有 人。平均每个车间多少人?

例3:植树小组植一批树,3 天完成。前2 天共植113 棵,第3 天植了55 棵。 植树小组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 练习三 1、小佳期中考试语文、数学总分为197 分,外语考了91 分,小佳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2、小红、小青的平均身高是103厘米,小军的身高是115 厘米,三个人的平均 身高是多少厘米? 例4: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 小时每小时行驶70 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五年级奥数-复杂平均数问题电子教案

复杂平均数问题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果灵活的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例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桔子平均每箱42个,梨、桔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求一箱苹果多少个?一箱桃多少个? ①1箱苹果+1箱梨+1箱桔子=42×3=126个 ②1箱桃+1箱梨+1箱桔子=36×3=108个 ③1箱苹果+1箱桃=37×2=74个。 方法一:由①-②可知:1箱苹果比一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③就可以算出,一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方法二:将①+②+③就有了2箱苹果、2箱梨、2箱桔子、2箱桃。 (126+108+74)÷2=308÷2=154个,就是苹果、梨、桔子、桃各一箱的重量。减去①便得到桃的重量:154-126=28个,由③可得苹果:74-28=46个 【举一反三】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 、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个组平均每组植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2、一次数学测试,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 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

小学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电子教案

平均数问题 1、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走40米,18分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走60米。小刚上、下山平均每分走多少米? 40×18÷60=12分40×18×2÷(18+12)=48米 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期中考试平均分是多少分? (99―89)×2÷40+89=89.5 3、有八个数字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9.3。已知前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0.5,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1.3。问:第五个数是多少? 10.5×5+11.3×4-9.3×8=23.3 4、王新同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是94分;数学和外语平均成绩是88分;语文和外语平均成绩是86分。王新语文、数学、外语各得多少分? 94+88+86=268 268-88×2=92 268-86×2=96 268-94×2=80 5、芳芳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87分,数学96分,地理93分,思想品德94分,外语考试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低2分,求外语成绩及五科平均成绩。 (87+96+93+94)÷4=92.5 92.5-2÷4-2=90 6、某班统计数学考试成绩,得平均成绩85.13分。事后复查,发现将张小云的成绩87分误作78分计算。经重新计算后,该班的平均成绩是85.31分。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87-78)÷(85.31-85.13)=50 7、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平均分数是91分,这六个人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位同学仅得65分。那么,居第三位的同学至少得了多少分? 91×6―65―100―99=282 282÷3+1=94 8、小华爬山,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到达山顶后立即下山,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小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1×2÷(1÷2+1÷6)=3 9、六(1)班42名同学进行毕业合影留念。拍6寸合影照片可附送两张照片,费用为5.2元。如果需加印,每张加收0.71元。现在每人各得一张照片,平均每人需付多少元?

六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电子教案

六年级奥数平均数问 题

平均数 专题简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例题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分析与解答: (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 (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 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挑战自我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题 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分析: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挑战自我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奥数平均数问题练习题

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 总数量= 总份数= 有5个自然数平均数是28,如果这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那么前3个小数的平均数是19,后3个大数的平均数是42。中间那个数是多少? ①小李练习打靶,一共打了8枪,平均毎枪得54分,前5枪平均毎枪得46分,后4枪平均毎枪得68分。小李第5枪得了多少分。 ②有7个数排成一列,这7个数的平均数是30,前4个数的平均数是35,后4个数的平均数是26。问:第四个数是多少? ③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39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从小的开始所取的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7;从大的开始所取的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48,问中间的数是多少? 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6小时,返回时用了4小时;这辆车往返速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①小华家离学校有360米,早晨上学,小华走7分钟到校,下午放学时小华走9分钟才到家,小华上学和回家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②5个女同学的平均体重是13千克,7个男生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这些同学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③小娟家到学校共450米,早晨上学,小娟每分钟走75米,下午放学回家时,小娟每分钟走50米,求小娟上学和回家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杨萍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87分其中语文83分,英语80分,她的数学成绩多少分? ①小璐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两门功课的平均分数是93分,要想语文、数学三门功课的平均分数提高2分,她的英语应考()分 有五筐苹果,第一至每四筐每筐平均有苹果181个;如果加上第五筐,每筐平均有苹果169个,第五筐有苹果多少个? ②某班一次外语考试,李星因病没有参加,其他同学的平均分是95分,第二天他的补考成绩是65分,如果加上李星的成绩后,全班的平均分是94分。这个班有学生多少人? ③甲乙丙3个数,已知甲乙的平均数是45,甲丙的平均数是41,乙丙的平均数是43,甲乙丙3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 玉红小学四年级有三个班,一二两个班学生平均数是51人,二三两个班学生平均数是 56人,一三两个班学生平均数是55人。这三个班学生平均数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