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
X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

X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对于射线检测人员,主要考虑的是外照射的辐射防护,通过防护控制外照射的剂量,使其保持在合理的最低水平,不超过国家辐射防护标准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
射线防护的三要素是距离、时间和屏蔽,或者说射线防护的主要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俗称为射线防护的三大方法,其原理如下:§3.1 时间防护时间防护的原理是:在辐射场内的人员所受照射的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在照射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照射时间便可减少所接受的剂量,或者人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工作,就可能使他们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仅在非常情况下采用此法),从而达到防护目的。
时间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减少人体与射线的接触时间(缩短人体受照射的时间)。
根据:剂量=剂量率x时间,因此可根据照射率的大小确定容许的受照射时间。
例题1: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所处位置在有辐照的情况下该位置的剂量率为50x10-6Sv/h,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则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1x10-3Sv,则工作人员每周可工作的小时数是多少?解: [1x10-3Sv]/[50x10-6Sv/h]=20h例题2: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则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1x10-3Sv,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每周工作时间如果是24h,则工作人员所处位置在辐照时的最大剂量率不能超过多大?解:[1x10-3Sv]/[ 24h]=41.6x10-6 Sv/h§3.2 距离防护距离防护是外部辐射防护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距离防护的射线基本原理是首先将辐射源是作为点源的情况下,辐射场中某点的照射量、吸收剂量均与该点和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平方反比定律,即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变化(在源辐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剂量率或照射量与离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射线的危害与防护

X射线的危害
Z ZZ Z
生殖系统影响 X射线会影响精子和卵子的 质量,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
眼疾 过量的X射线照射 可能导致白内障、 视网膜损伤等眼疾
免疫系统抑制 长期接触X射线可能导 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X射线的防护
X射线的防护
为了减少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防护措施 遵守安全规定: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 流程
对患者的辐射暴露
环保与安全意识
提高环保和安全意识, 推动更环保、安全的医 疗技射线的危害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在接触X射线 时,务必采取安全措施,遵循专业操作流程,以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 除了上述提到的防护措施,以下是一些额外的建议,以进一步减少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
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在接触X射线时,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铅围裙、手套、眼镜等 ,以减少辐射暴露
远离辐射源:尽量避免直接接触X射线源,特别是在没有专业防护的情况下
X射线的防护
起源
孕妇保护
孕妇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 应尽量采取防护措施, 避免辐射对胎儿的影响
教育公众
加强对公众的辐射安全 教育,让人们了解X射线 的危害,并学会如何正
确应对
合理布局医疗设备
医院和诊所应合理布局X 射线设备,尽量减少对 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辐射
暴露
发展
限制曝光时间
在需要接受X射线检查 时,尽量缩短曝光时 间,以减少辐射剂量
定期检查与培训
从事与X射线相关工作的 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 查和培训,确保了解最 新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技
巧
使用低剂量技术
采用低剂量X射线技术进 行诊断和治疗,以减少
射线和X射线的防护

与带电粒子不同,γ 射线 没有射程的概念。窄束 γ 射线强度衰减服从指数衰 减规律,只有吸收系数及 相应的半吸收厚度的概念。
9
第二节 γ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
一.窄束γ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
σ=σ ph + σ c + σ p
总截面 光电效应截面
康普顿效应截面 电子对效应截面
23
第三节 γ点源的屏蔽计算
四.利用半减弱厚度计算
半减弱厚度,就是将γ射线的照射率、剂量率或注量率等减弱一半所需屏
蔽层的厚度,常用符号 ∆1表示,令减弱倍数K=2n,得n=logK/log2,则屏
2
蔽层厚度:
R = n∆ 1
式中,n为半减弱厚度的数目。
2
利用上式关系,可以粗略估算所需的厚度,γ射线在水、水泥、钢、铅中
16
8
第二节 γ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
三.累积因子
2.累积因子的计算 在屏蔽设计中,累积因子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累积因子的计算 可分为(1)单向平面源垂直入射或斜向入射均匀介质的情况;(2) 各向同性点源在在无限均匀介质中的情况;(3)非均匀介质的情况。 累积因子的具体计算方法有矩方法、蒙特卡罗法等;
系数为μ。若不考虑碰撞,则,在
P1点,微分线源dL对照射率的贡献
L
为:
dX&
=
SLΓdL a sec2 θ
e − µR secθ
dL
式中e-μRsecθ表示线源发射出的光子在屏 蔽层中的减弱,这里并未考虑积累因子
屏蔽墙 θ1 θ2 P3
光电 效 应 σ ph ∝ Z 5
σ
ph
∝
(hν
−7
医疗器械培训认识医用X射线机的辐射防护措施及紧急处理方法

医疗器械培训认识医用X射线机的辐射防护措施及紧急处理方法医疗器械培训:认识医用X射线机的辐射防护措施及紧急处理方法医用X射线机是现代医疗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医疗设备,可以为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有关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然而,作为一种放射性设备,它也带来了辐射的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掌握和遵守相应的辐射防护措施及紧急处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一、辐射防护措施在使用医用X射线机时,应该采取一系列辐射防护措施来减少辐射对人员的影响。
1.1 设备操作人员的防护设备操作人员是直接接触医用X射线机的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衣、防护眼镜和手套等。
防护衣通常由铅制成,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
1.2 病人和陪护人员的防护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病人和其陪护人员也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他们应该佩戴铅制的防护衣,特别是对于经常接受X射线检查的患者,应该注意减少辐射剂量的累积。
1.3 周围环境的防护医用X射线机所处的工作环境也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这包括设计和装置防护屏障,确保工作场所有足够的防护厚度,以减少X射线的泄漏。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辐射防护设备的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紧急处理方法在使用医用X射线机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发生事故或突发状况,需要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方法,确保人员的安全。
2.1 紧急撤离如果发生X射线泄漏或辐射事故,应立即启动紧急撤离程序。
所有人员要迅速撤离现场,并尽量保持逃离辐射源的方向与辐射泄漏的路径相垂直,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辐射剂量。
2.2 应急通知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应急通知至关重要。
相关人员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隔离辐射源,确保其他人员的安全。
2.3 紧急辐射监测紧急辐射监测是及时评估辐射剂量的关键步骤。
在紧急处理过程中,应使用专业的辐射监测设备对现场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并及时报告和记录相关数据。
2.4 紧急医疗处理如果人员暴露于辐射中,应立即进行紧急的医疗处理。
x射线的防护基本方法

x射线的防护基本方法
X射线的防护基本方法包括:
距离防护:在拍片时,被照射的物体与放射源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这样可以使放射线到达被照物体时,剂量既能满足诊断要求,又不过大影响投照。
屏蔽防护:在没有进行投照视野的区域,采用铅板、铅衣或者是铅裙进行必要的遮挡,尤其是甲状腺、下腹部的生殖腺等比较重要的腺体区域。
这样就可以使产生的散射线对人体造成的辐射损伤降到最低。
减少照射时间:尽量缩短接触X射线的时间,尽快完成检查或操作。
医疗人员应熟练操作,并高效率地进行检查。
避免无防护的近距离操作:例如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尽量远离射线源,同时确保与射线源之间有足够的距离。
床边帘防护:床面以下的床边帘(不含上档板),竖直高度至少应在80cm-90cm以上,长度120cm;C臂机接收器尽量贴近拍摄部位;在满足无菌要求的情况下,接收器离病人越近,能有效接收穿过病人的X射线就越多,并且对应的球管离病人更远,病人受到的辐射更少,这样出来的片子质量又高,还可使发射强度不至于太大。
床边帘应保证垂直于地面(可5-10cm离地)防止折叠、踩踏,如有发现破损应立即更换;床边帘的上挡板也尤为重要,可以隔绝病人发出的散射线。
医疗机构应严格控制照射野范围,并为受检者配备必要的放射防护用品,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或组织(例如性腺、眼晶状体、乳腺和
甲状腺)采取必要的屏蔽防护措施,避免其受到X射线主线束的直接照射,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辐射暴露。
dr摄影 防护措施

dr摄影防护措施
在医疗领域,DR(数字射线摄影)是一种常见的影像诊断技术,用于获取X射线图像并进行诊断。
在进行DR摄影时,需要采取一些
防护措施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
1. 辐射防护服,医护人员在进行DR摄影时应穿戴辐射防护服,以减少接受X射线辐射的风险。
这些防护服通常包括铅质材料,能
有效地阻挡X射线辐射。
2. 辐射防护眼镜,医护人员在操作DR设备时应佩戴辐射防护
眼镜,以保护眼睛免受X射线辐射的伤害。
3. 辐射防护屏障,在X射线摄影室内,应设置辐射防护屏障,
以限制X射线辐射的扩散,减少他人接触辐射的风险。
4. 距离和时间控制,医护人员应尽量保持距离X射线源,并尽
量缩短X射线曝光时间,以减少接触X射线辐射的机会。
5. 定期辐射监测,医疗机构应定期对DR设备及周围环境进行
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这些防护措施对于确保DR摄影过程中的辐射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辐射防护标准和操作规程,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每个参与者的健康和安全。
X射线安全防护措施

X射线安全防护措施X射线是一种具有高能量和穿透力的电磁辐射,虽然在医学、检测和工业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如果不正确地处理和使用X射线,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于确保X射线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和更新X射线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这个制度应该包括设备的维护、改进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并有效减少X 射线泄漏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了解和遵守安全操作的要求。
其次,进行职业培训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所有涉及到X射线操作的人员,包括医生、技师和工程师等,都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X射线的基本原理、安全操作规程和急救措施等。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正确地使用和管理X射线设备,并能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第三,对工作场所进行合理设计和布置也是必要的。
在X射线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应考虑到辐射防护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隔离防护、屏蔽防护和辐射监测等,避免辐射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应提供适当的警示标识和紧急退出通道,以确保人员在危险情况下能够及时离开。
第四,遵守个人防护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每位操作人员都应定期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铅衣、眼罩和手套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的暴露风险。
同时,应定期进行辐射监测和个人剂量测量,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的安全隐患。
第五,定期进行辐射防护设备和设施的检查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设备包括辐射计、钴60辐射源和防护器具等。
定期进行这些设备的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准确可靠地工作,并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
总之,X射线的安全防护措施离不开制度建设、职业培训、合理设计、个人防护、设备维护和应急预案等方面的综合措施。
只有采取了这些措施,才能确保X射线的正常使用,最大程度地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x射线防护的三个基本措施

x射线防护的三个基本措施一、透视屏蔽透视屏蔽是x射线防护的首要措施之一。
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必须确保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透视屏蔽是通过使用特殊材料来阻挡和吸收x射线辐射,从而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常见的透视屏蔽材料包括铅、钨等重金属。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吸收能力,能够有效地阻挡x射线的穿透。
在医疗机构中,透视屏蔽往往是由专门设计的防护设备来实现的,例如透视挡板、防护衣等。
在使用透视屏蔽时,要确保材料的厚度和质量符合标准,以确保有效地屏蔽x射线辐射。
二、安全距离安全距离是x射线防护的另一个基本措施。
在x射线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和患者应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根据辐射的特性,x射线的辐射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因此,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应尽量保持与辐射源的安全距离。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检查设备和辐射源的特性来确定合适的安全距离。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工作人员和患者接受到的辐射剂量,保护其健康安全。
三、时间限制时间限制是x射线防护的又一重要措施。
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应尽量缩短接受辐射的时间。
因为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辐射下会增加辐射剂量和潜在风险。
因此,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应尽量控制检查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暴露。
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应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高效的操作技巧,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检查时间。
对于患者来说,医务人员也应尽量减少操作的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透视屏蔽、安全距离和时间限制是x射线防护的三个基本措施。
通过合理使用透视屏蔽材料,保持安全距离和缩短检查时间,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人员和患者接受到的x射线辐射剂量,保护其健康安全。
此外,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还应加强监测和质量控制,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医务人员也要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辐射的危害。
只有全面贯彻这些基本措施,才能有效保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对于射线检测人员,主要考虑的是外照射的辐射防护,通过防护控制外照射的剂量,使其保持在合理的最低水平,不超过国家辐射防护标准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
射线防护的三要素是距离、时间和屏蔽,或者说射线防护的主要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俗称为射线防护的三大方法,其原理如下:§3.1 时间防护时间防护的原理是:在辐射场内的人员所受照射的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在照射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照射时间便可减少所接受的剂量,或者人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工作,就可能使他们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仅在非常情况下采用此法),从而达到防护目的。
时间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减少人体与射线的接触时间(缩短人体受照射的时间)。
根据:剂量=剂量率x时间,因此可根据照射率的大小确定容许的受照射时间。
例题1: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所处位置在有辐照的情况下该位置的剂量率为50x10-6Sv/h,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则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1x10-3Sv,则工作人员每周可工作的小时数是多少?解: [1x10-3Sv]/[50x10-6Sv/h]=20h例题2: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则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1x10-3Sv,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每周工作时间如果是24h,则工作人员所处位置在辐照时的最大剂量率不能超过多大?解:[1x10-3Sv]/[ 24h]=41.6x10-6 Sv/h§3.2 距离防护距离防护是外部辐射防护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距离防护的射线基本原理是首先将辐射源是作为点源的情况下,辐射场中某点的照射量、吸收剂量均与该点和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平方反比定律,即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变化(在源辐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剂量率或照射量与离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增加射线源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便可减少剂量率或照射量,或者说在一定距离以外工作,使人们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下,就能保证人身安全。
从而达到防护目的。
距离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增大人体与射线源的距离。
平方反比定律可用公式说明: IA /IB=FB2/FA2,式中:IA-距离A处的射线强度;I B -距离B处的射线强度;FB-射线源到B处的距离;FA-射线源到A处的距离。
该公式说明射线一定时,两点的射线强度,与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显然,随着距离的增大将迅速减少受辐照的剂量。
不过要注意:上述的关系式适用于没有空气或固体材料的点射线源,实际上的射线源都是有一定体积的,并非理想化的点源,而且还必须注意到辐射场中的空气或固体材料会使射线产生散射或吸收,不能忽略射源附近的墙壁或其他物体的散射影响,使得在实际应用时应适当地增大距离以确保安全。
例题1:辐照场中距离射线源2米处的剂量率为90x10-6Sv/h,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每周工作时间如果是25h,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则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1x10-3Sv,则工作人员与射线源的最小距离应为多少?解:首先计算工作人员按照标准规定在距离射线源某处时每小时允许接受到的剂量率:[1x10-3Sv]/[25h]=40 x10-6Sv/h,设此允许的剂量率为I2,距离为D2,题意中的D1=2米,剂量率I1=90x10-6Sv/h,则根据平方反比定律:I 1/I2=D22/D12,可以求得D2=3米例题2:辐照场中距离射线源2米处的剂量率为180x10-6Sv/h,工作人员与射线源的距离为3米,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1x10-3Sv,则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每周工作时间不应超过多少小时?解:首先根据平方反比定律求得工作人员所处位置的剂量率=[180x10-6Sv/h]x22/32=80x10-6Sv/h,然后再根据标准规定的允许剂量当量限值计算得到:[1x10-3Sv]/[ 80x10-6Sv/h]=12.5h§3.3 屏蔽防护屏蔽防护的原理是:射线包括穿透物质时强度会减弱,一定厚度的屏蔽物质能减弱射线的强度,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足够厚的屏蔽物(屏蔽材料),便可降低辐射水平,使人们在工作所受到的剂量降低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达到防护目的。
屏蔽防护的要点是在射线源与人体之间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射线的屏蔽材料。
对于X射线常用的屏蔽材料是铅板和混凝土墙,或者是钡水泥(添加有硫酸钡-也称重晶石粉末的水泥)墙。
屏蔽材料的厚度估算通常利用了半值层(半价层)的概念。
在X射线检测中利用的是宽束X射线,下表给出了宽束X射线在铅和混凝土中的近似半价层厚度T1/2和1/10价层厚度T1/10。
注意:由于铅板的纯度及纯净度、混凝土的配方以及组织结构上必然存在的差异,因此表中给出的半价层厚度只能作为参考值,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增加保险量。
在屏蔽防护计算中,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即由射线源直接穿过屏蔽物的初级辐射屏蔽,还有射线在屏蔽物上引起的散射辐射也是需要考虑屏蔽的。
下面结合具体例题予以说明:[1]初级X射线屏蔽:首先确定屏蔽透射量,然后根据由实验测量得到的射线减弱曲线求出所需要的屏蔽层厚度。
屏蔽透射量B=PR2/WUT式中:B—X射线的屏蔽透射量R/(mA•min) (在1米处) 数值上:1R≈1remP—每周最大容许剂量当量:职业性照射为P=0.1rem/周;放射性工作场所邻近人员P=0.01rem/周(注:根据GB4792-19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规定放射性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5rem,一年365天共52周,按国家法定工作时间(即扣除周六、日和法定节假日)应为250天约36周,但为了从严考虑(例如加班),取50周计算得到0.1 rem/周的限值,公众人员个人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应低于0. 5rem,即为0.1 rem/周的限值。
如果射线照射工作场地邻近非职业射线照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现场时,应考虑屏蔽的最大容许剂量当量按公众人员标准计算。
)R—X射线源到操作者的距离,米T—居留因子:全居留T=1(这是表示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停留情况的因子,分为全居留、部分居留、偶然居留三种情况。
全居留T=1是指经常有人员停留的地方所考虑的因子,适用于控制区,包括控制室、邻近的暗室、工作室、实验室、走廊、休息室和职业性照射人员常规使用的办公室,以及例如位于射线机房邻近建筑物中用于居留和商店、办公室、居住区、运动场、其他生产工作场所等;部分居留T=1/4是指有部分时间里有人员停留时考虑的因子,适用于非控制区,例如日常非职业性照射人员所用的公共走廊、公共房间、休息室、娱乐室、电梯、无人管理的停车场等;偶然居留T=1/16是指偶然有人员经过情况下考虑的因子,适用于非控制区,例如公共浴室、楼梯、自动电梯、行人、车辆通道等)U—使用因子:充分使用U=1(这是表示射线利用程度的一个因素,分为充分使用、部分使用、不常使用三种情况。
充分使用U=1是指直接承受射线照射,例如透照室内直接受到有效射线束照射的门、墙、天花板、地面、窗口;部分使用U=1/4是指不直接受到射线照射,例如射线机房内不直接受到有效射线束照射的门、墙、天花板、地面、窗口;不常使用U=1/16是指基本上不受到有效射线的照射。
)W—工作负荷:mA•min/周(指高压通电时间)(即每周的工作负担,在数值上等于每周工作时间与管电流的乘积)计算出屏蔽透射量后在X射线减弱曲线图上查出相应管电压的所要求的屏蔽厚度(铅板或混凝土墙),考虑两倍的安全系数时则再加一个半价层厚度。
X射线减弱曲线图管电压50-200KV的宽束X 射线穿过铅(密度11.35g/cm3)的减弱曲线管电压250-400KV的宽束X射线穿过铅(密度11.35g/cm3)的减弱曲线管电压50-400KV的宽束X射线穿过混凝土(密度2.25g/cm3)的减弱曲线[2]散射X射线的屏蔽:初级X射线照射到物体(这里指屏蔽物)时将有散射X 射线发生,我们可以把散射体看作为辐射源,散射X射线照射量的大小一般用距离散射体1米处散射X射线照射量与入射初级X射线照射量之比来表示,它与初级射线的性质、射线源到物体的距离、散射体受初级射线照射的面积和散射角度等许多因素有关。
下表给出散射的S值与入射光子能量的关系:散射屏蔽透射量Bs=(PRS12RS22/WST)(400/F) (在1米处) [单位:R/(mA•min)]P—每周最大容许剂量当量:职业性照射为P=0.1rem/周;放射性工作场所邻近人员P=0.01rem/周W—工作负荷:mA•min/周(指高压通电时间)T—居留因子:全居留T=1RS1—散射体到散射点的距离,米RS2—射源到散射体的距离,米F—散射面积,cmS—散射面积为400cm2时离散射体1米处的散射辐射产生的照射量与入射辐射照射量之比400—测量S时的散射面积,cm2对于0.5MeV以下的X射线可认为主要的散射X射线与初级X射线具有相同的减弱特性,计算出Bs值后可从X射线减弱曲线查得相应的屏蔽厚度。
例1:一台250KV的X光机,管电流5mA,探伤人员每天工作6h(高压通电时间),每周工作5天,工作地点距X射线管焦点4米,求防护初级X射线的混凝土厚度。
W=It=5mA*60min*6h*5天=9000 mA•min/周P=0.1rem/周R=4mU=1T=1B=(0.1*42)/(9000*1*1)=1.8*10-4rem/(mA•min)在X射线减弱曲线图纵坐标查到B值并从该点作横坐标与250KV曲线相交得到混凝土厚度35cm,考虑两倍安全系数,增加一个混凝土半价层2.8cm,合计37.8cm例2:承上题,散射体距X射线管焦点4米,散射面积400cm2,工作点距散射体1米,散射角60°,求防护散射X射线所需混凝土厚度。
P=0.1rem/周,RS1=1m,RS2=4m,W=9000 mA•min/周,F=400cm2,T=1查看“散射的S值与入射光子能量的关系”得到:S=0.0019Bs=(0.1*42*12*400)/(0.0019*9000*400)=0.09rem/(mA•min) 查得混凝土厚度11cm例3:一台额定管电压250KV的X射线机在1米处1mA•min时产生的剂量X=0.02Sv,检测人员使用该机每周工作5天,每天开机工作时间为4小时,使用的管电流为5mA,工作人员所在的操作位置距离X射线机为4米,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防护一次射线的混凝土墙所需厚度T 是多少?解: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 ,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H W =1mSv=1x10-3Sv ,检测人员每周工作负荷为W=5天x4小时x60分钟/小时x5毫安=6000mA•min,混凝土对250KV 的X 射线的半值层厚度为T 0=28mm ,根据在距离射线源1米处1mA•min 时产生的剂量是0.02Sv ,以及工作人员的距离为R=4米,首先计算在没有防护时工作人员所处位置的剂量H :H=X•W/R 2=(0.02x6000)/42=7.5Sv根据T=n•T 0 这里n 为T 0的倍数,即H=2n •H W ,n=lg(H/H W )/lg2=lg[7.5/(1x10-3)]/lg2=12.87则T=12.87T 0 =12.87x28=360.4mm ,若考虑两倍的安全系数,则应再加一个半值层厚度,即:T=360.4+28=388.4mm ,从建筑工艺角度来说,可取整数40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