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兰亭集序2
高一必修二语文兰亭集序翻译

高一必修二语文兰亭集序翻译高一必修二语文兰亭集序翻译高一必修二语文《兰亭集序》翻译是怎样的呢?语文《兰亭集序》是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展现了王羲之惊人的才华,也抒发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语文《兰亭集序》翻译,欢迎阅读!高一必修二语文《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高一必修二语文《兰亭集序》翻译: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
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
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
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
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
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2

辞职后经人引见我离乡背井来到鸭儿凼,与当地一户人家合伙干上了放养土鸡、大耳朵羊的营生。 鸭儿凼毗邻自贡荣边尖山水库,距离公社机关所在地六里,到最近的都市贡井驱车四十分钟。鸭儿凼不通公交,住在这里的乡亲赶车出行,需徒步到两里外的尖山公园公交总站。 主人的住宅坐落在鸭儿凼半山腰一楼一底五间正房,两间偏房。鸭儿凼依山傍水草丰林茂,鸟语花香曲径通幽,凼里的土地、水田大部分归于主人一家。 主人家五口人,大儿子长年在外给亲戚(女主人大姐大儿子)开塔吊,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未婚媳妇在家带孩子,帮助女主人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两个女儿一个嫁入成都,一个在泸州医学院护校 读书。
咬一咬牙,狠一狠心。总要出点事了,且把脖子缩紧,歪扭着脸上肌肉把脚伸下去。亚博kok 一脚,再一脚,整个骨骼都已准备好了一次重重的摔打。然而,奇了,什么也没有发生。 才两脚,已嗤溜下去好几米,又站得十分稳当。不前摔,也不后仰,一时变作了高加索山头上的普罗米修斯。再稍用力,如入慢镜头,跨步若舞蹈,只十来下就到了山底。实在惊呆了:那么艰难地 爬了几个时辰,下来只是几步!想想刚才伸脚时的悲壮决心,哑然失笑。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高一语文必修2文言文兰亭集序

高一语文必修2文言文《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高一语文必修2文言文《兰亭集序》译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一辈子。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在日常的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
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
“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
“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2

(原创首发)
4月,乘车沿310国道,到嵩山北麓,河南省境内的丁沟村。顺水泥山道,攀上黑煤沟小山岭,岭下深沟的景致使我大吃一惊。十多年前采铝石留下的“渣滓坡、乱石沟,不见树木不见草”的破烂景 象,哪里去了?夹津口镇政府的干部看到我惊奇的模样,笑说,这是魏老汉多年造绿的结果。
什么样的人,能扎根在这样的荒山里,潜心造绿,几乎使一条深沟面坡,见林中几间铁瓦房靠山而建,进山口处,立着一道木杆 搭建的围墙和木板门。正要敲门,两条大狗吠叫着扑到门口,随着叫声,走出一位黑红脸膛的老汉。他只训了一句“不要叫,上窝”,大狗便乖乖地钻进用山草建的窝里。这人便是魏老汉。魏老汉本名 魏金柱,年近七旬,满头白发,精神矍铄。他解释说,狗护山林,有了这两条大狗,贼和野兽不敢随意来破坏树木。
几十年的变迁,想要在这广袤的魏家山探听到姑婆的近况谈何容易?何况姑婆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而要探听到曾祖母的下落更是不可能。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我想要放弃 的时候,一个老人根据姑婆儿子的名字和在武汉打工的经历,这才对号入座地告诉了我他们的情况——姑公姑婆也已过世,他们的儿孙们现在武汉很好,往年都会回来探亲,今年因疫情问题只得托亲人 帮他们祭奠老人。听闻这个情况,我心里得到了莫大的慰藉,衷心祝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加幸福甜蜜!盈丰体育
第三单元《兰亭集序》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大家难得一聚,是 快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分离更容易使人伤怀!本来聚 散两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联想到人生 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何况,作者并 没有因“人生短促无常”就醉生梦死,而是以“一死 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 爱之情,这在玄学盛行,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哲学的 东晋是难能可贵的。
猜后人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标红字体怎么理解? “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一死生,齐彭殇” 这个观点是在庄子的著作《齐物论》中被提出的。 庄子的生死观是辩证的生死观。“方生方死……方不可方 可。”死与生都是以对方为依据的,从“道”的角度来看, 死也就是生,生也就是死。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抱负志趣,(与 朋友)在一室之内面对面交谈;有的人随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 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各人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各不 相同,但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很自得,快乐而满足,竟不 觉得衰老将要到来;等到他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 变化而变化,感慨也就随着产生了。从前感兴趣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 陈迹了,还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终归于尽。古人说:“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么不叫人悲痛万分呢?
文体介绍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 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 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 末叫“跋”。
序言的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 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 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 说明一些同文章有关的事情, 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文言文《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摆布,引觉得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不美观宇宙之年夜,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分歧,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伤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痕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前人云:“死生亦年夜矣”(41),岂不痛哉!每览前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春秋年夜的小的都聚积在这里。
兰亭这处所有高峻的山岳,强大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亮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抱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枚举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吹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酣畅论说幽深内藏的激情了。
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爽,和风暖和,仰首不美观览到宇宙的浩荡,俯看不雅察看年夜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伸展视力眼光,坦荡襟怀胸襟,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其实很欢愉。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通用13篇)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通用13篇)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课文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教学重点:1.理解背诵2.由景入情的写作方法教学安排:二课时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进入新课。
1.教师板课题:兰亭集序2.由美文到美书①《兰亭集序》书法掠影:古今书法学习的范本。
②抽学生写作者名:王羲之。
并由此链接到:晨曦;熙熙攘攘。
后让学生试将“王羲之”“晨曦”“熙熙攘攘”三个词语组合造句,以加深书写印象。
3.由美书到美文:《兰亭集序》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4.了解作者情况,简述写作背景,明确文章体裁。
二、如果有学生在预习时已能背诵,先抽一二学生试背。
三、指导第一段的背诵,点拨理解句意,强调关键词语,注重文言基础知识教学。
过程中要让学生反复读背。
背诵线索: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觉。
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件:修稧事也。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天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四、学生自读背诵5分钟。
五、抽一至二名学生试背课文,教师可作必要的线索提示。
第二课时一、听名家示范朗诵,学生小声跟读。
二、复习巩固第一自然段的阅读背诵。
三、朗读、解析第二自然段,理解文章“由叙入感”的写作结构。
明确:第一段记兰亭畅游,乐视听之娱;第二段感人生易老,悲死生之大。
1.注意本段的结构层次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拨,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四、诵读、讲析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内容:1.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句意、文意。
2.归纳结论:睹物伤情,诗文叙怀,记于今,留之后,古今一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 分钟 满分:90 分) 一、基础知识(21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癸 丑(kuǐ) 会 稽(kuà i) . . 修禊 (xì ) . B.峻岭 (lǐn) . 流觞 (shānɡ) . C.娱 乐(yú ) . 形骸 (há i) . D.虚诞 (xiá n) . 玄 理(xiá n) . 巳 日(sì ) . 激湍 (tuān) . 骋 怀(chěnɡ) . 会晤 (wù ) . 国殇 (shānɡ) . 酣 畅(hān) . 清冽 (liè )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8.给下列各句加点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①或因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 ) . A.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 ②况修 短随化,终期于尽( C ) . A.修饰 B.整治 C.高,长 D.美好 ③曾 不知老之将至( A ) . A.竟 B.曾经 C.重叠 ④向 之所欣,俯仰之间( C ) . A.朝向 B.奔向 C.从前 D.连……都 D.假如
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 十万与 . 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 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 王师于小河,铉与 . 诸将时有斩获。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 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 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 (节选自《明史· 列传第三十》)
所以趁着大破李景隆的锐气,竭尽全力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希望一定能攻打下来,却竟然被铁铉等人挫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 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5分)
解析 A 项第一句属燕王之事。B 项第二句非铁铉之 事。D 项第二句主要说明惠帝对铁铉的表彰。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 项是(3分) ( ) A.由于铁铉善于裁决疑狱,太祖朱元璋为此以 “鼎石”二字赐予他,又先后封他为山东参 政、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等职,足见朱元 璋对他的器重。 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 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守城部队都 望风而溃,只有铁铉孤军固守德州。 C.燕王朱棣连续三个月攻打济南,遭到铁铉等 守城将士的顽强抵抗。由于久攻不下,军队 疲惫,燕王决定撤兵北归,从长计议。 D.盛庸率军在东昌大败燕军,斩杀了燕军大将 张玉,取得了抗击燕军以来的重大胜利,从 此燕军南下不敢再取道山东。
三、课堂延伸(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 ① 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 ,立白。太祖 喜,字 . 之曰“鼎石”。惠帝②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 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 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 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 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 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 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 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 诈降。燕王③大喜,军中皆欢呼。铉伏壮士城上,候 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
解析 A 项封铁铉为山东参政等职不是太祖在位时发 生的事。B 项铁铉并不是孤军固守德州,而是与参军 高巍从临邑到济南,同盛庸、宋参军等人一起誓死以 守。C 项燕王兵退北归的关键原因是担心被平安将军 断绝粮道。
答案
D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 竟为铉等所挫。(5分)
燕王登上皇位后,将铁铉抓至京城。铁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对着燕王坐在朝堂上大骂,燕王让他回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终不回头,于是在街市上被磔裂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B ) ①岂不痛哉 ③当其欣于所遇 A.①感叹句 ③宾语前置句 B.①反问句 ③介宾结构后置 C.①反问句 ③陈述句 D.①感叹句 ③介宾结构后置 ②死生亦大矣 ④则与斗卮酒 ②感叹句 ④陈述句 ②判断句 ④省略句 ②判断句 ④宾语前置句 ②反问句 ④省略句
10.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有的把情怀寄托在所喜好的事物上,不 拘行迹,放纵逍遥。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 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做一样是荒诞不 经的。
解析 B 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形容词作名 词。C 项使动用法。D 项名词作动词。
( B )
7.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D )
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 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 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 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 C.本文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 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 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 酪,回味无穷。
解析 缀:追随,此处译为“追击”。
14.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铁铉“多智善战” 和“忠君”特点的一组是(3分) ( C ) 愤甚,百计进攻 A. 铉督饷无乏
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 B. 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 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C. 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 又遣千人出城诈降 D. 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
解析 夫人:古义,夫,发语词,不译。今义,现多 用于正式场合,称呼有身份的人的妻子。亲戚:古义, 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今指除自己家人以外的亲族。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 与“玉汝以成”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乐琴书以消忧 D.云无心以出岫
解析 D 项连词,表修饰,不译。A 项介词,“用”。 B 项介词,“用来”。C 项连词,“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异义的两项是( CF ) A.岁在癸丑,暮春 之初 .. B.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 C.夫人 之相与,俯仰一世 .. D.情随事迁,感慨 系之矣 .. E.何不委心任去留 .. F.悦亲戚 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
解析 A 项癸读ɡuǐ。B 项岭读 lǐnɡ。D 项诞读 dà n, 玄读 xuá n。
答案 C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群贤毕 至,少长咸集 . B.仰观宇宙之 大 . C.曾 不知老之将至 . D.俯仰之间,已为陈 迹 .
解析 :曾经 陈:陈旧
【参考译文】 铁铉,邓州人。洪武年中,由国子生被选授予礼 部给事中一职,后调任都督府断事。曾经审判疑难案 件,案情立即清楚。太祖很喜欢他,赐给他字为“鼎 石”。惠帝建文初年,任山东参政。李景隆北伐燕王 之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在白沟 河打了败仗,单枪匹马逃到德州,守城部队都望风而 逃。 铁铉与参军高巍感慨涕泣, 从临邑赶到(奔向)济南, 和盛庸、宋参军等人誓死守城。燕王的军队攻打德州, 李景隆跑去投靠铁铉。德州被攻陷后,燕军收缴了城 中储存的上百万财物,势力更加强大。燕军接着攻打 济南,景隆又被打败,向南逃跑。铁铉与盛庸等人登 上城墙抵抗敌人。燕兵筑堤引水灌入济南城,又布下 长长的包围圈,昼夜不停地攻击。铁铉用计焚烧了燕
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 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阅 月,卒固守不能下。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 州,以 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 . 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 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 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帝 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 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 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是年冬,庸大败 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自燕兵犯 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 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 D )
解析 A 项“由”通“犹”, 好像、 如同。 B 项“趣” 通“趋”,趋向、前往。C 项“倍”通“背”,背叛。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是 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 .. 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 左右 . C.所以游 目骋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 . D.一觞 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 .
12.下列各句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 王羲之传》,是一篇书 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 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 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 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 “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 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 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的合义,表示时间过 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 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 然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