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综合实验
通信综合实验课件

延时图符:将输入信号延时9个采样以便与 输出信号对比计算BER曲线。
BER计数器模块:设置方法与实验1一致。
Offset:由于存在时延的原因,系统忽略前9 个采样再开始进行比较试验。
终值接收计算器:连接BER累计均值输出端 。在每个循环结束时显示本次循环的BER均 值。也用于计算BER曲线。
停止接收计算器:当输入值超过设定的门 限值时,停止本次循环,进入下一循环的 仿真运算。连接BER计数器图符的错误总数 输出。
采样模块1:保证每个比特对应一个采样, 采样率为1Hz。
BCH编码器:选择[7,4]BCH码
BCH编码器:
[7,4]BCH每输入4比特数据就产生一个7比特 的编码序列。
占用的时间间隔仍与4比特的输入信号间隔一 样是4秒。
则编码后信号的比特率为7/4=1.75,每个编 码位的时间宽度为4/7=0.571428571秒。 此模块的时延为4秒。
Token 5: Function>Non Linear>Limit, Input Max=0, Output Max=1 Token 6: Sink>Analysis>Stop Sink, Select Action=Go to Next Loop, Threshold=100 Token 7: Sink>Numeric>Final Value
逻辑库
13
一、SystemView动态仿真软件介绍
二、图符库
三、系统定时
14
系统定时
SystemView系统是一个离散时间系统,在每 次系统运行之前,首先需要设定一个系统频率。 各种系统在仿真时
首先对各信号以系统频率进行采样
然后按照系统对信号的处理计算各个采样点的值
通信原理实验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通信原理综合实验报告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学号022211117学生沈文杰指导教师赵晓丽一.验证性实验1.模拟信号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种模拟信号的产生方法及其用途2、观察分析各种模拟信号波形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1、测量并分析各测量点波形及数据。
2、熟悉几种模拟信号的产生方法、来源及去处,了解信号流程。
三、设计思想利用信号源模块和20M 双踪示波器进行模拟信号源实验。
主要测试点和可调器件说明如下:1、测试点2K同步正弦波:2K的正弦波信号输出端口,幅度由W1调节。
64K同步正弦波:64K的正弦波信号输出端口,幅度由W2调节。
128K同步正弦波:64K的正弦波信号输出端口,幅度由W3调节。
非同步信号源:输出频率范围100Hz~16KHz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信号,通过JP2选择波形,可调电阻W4改变输出频率,W5改变输出幅度。
音乐输出:音乐片输出信号。
音频信号输入:音频功放输入点(调节W6改变功放输出信号幅度)。
2、可调器件K1:音频输出控制端。
K2:扬声器控制端。
W1:调节2K同步正弦波幅度。
W2:调节64K同步正弦波幅度。
W3:调节128K同步正弦波幅度。
W4:调节非同步正弦波频率。
W5:调节非同步正弦波幅度。
W6:调节扬声器音量大小。
四、实验方法1、用示波器测量“2K同步正弦波”、“64K同步正弦波”、“128K同步正弦波”各点输出的正弦波波形,对应的电位器W1,W2,W3可分别改变各正弦波的幅度。
参考波形如下:2、用示波器测量“非同步信号源”输出波形。
1)将跳线开关JP2选择为“正弦波”,改变W5,调节信号幅度(调节范围为0~4V),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2)保持信号幅度为3V,改变W4,调节信号频率(调节范围为0~16KHz),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3)将波形分别选择为三角波,方波,重复上面两个步骤。
3、将控制开关K1设为“ON”,令音乐片加上控制信号,产生音乐信号输出,用示波器在“音乐输出”端口观察音乐信号输出波形。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通信系统的各种关键要素,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理论知识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1.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幅度和波形的信号。
2. 示波器:用于观测和测量信号的波形、幅值和频率等。
3. 混频器:用于合并和分离信号。
4. 模拟调制解调器:用于模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5. 数字调制解调器:用于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6. 信道模型:用于模拟信道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和损耗。
7. 通信接口:用于连接实验设备和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1. 信号发生器设置-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示波器,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
- 通过示波器观察并记录信号波形。
2. 信号调制- 使用模拟调制解调器将基带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
- 使用数字调制解调器将数字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
- 观察和记录调制后的信号波形,并与之前的基带信号进行对比。
3. 信号解调- 使用模拟调制解调器将高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
- 使用数字调制解调器将高频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
- 观察和记录解调后的信号波形,并与之前的高频信号进行对比。
4. 信道传输- 将信号通过信道模型进行传输,并引入一定的噪声和损耗。
- 观察和记录传输前后的信号波形,并分析噪声和损耗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5. 实验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中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分析信号调制、解调和信道传输的性能。
- 绘制实验结果图表,比较不同参数下的信号质量差异。
- 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信号调制、解调和信道传输对于通信系统的重要性。
合理的调制方式和适当的信道模型可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传输效率。
同时,实验中观察到噪声和损耗对信号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通信系统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了通信系统的综合应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充分感受到了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改进空间。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2(终)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光波分复用传输系统姓名刘铜学号12211059班级通信1203成员程蕾老师王根英时间星期五下午第一节课目录实验一无源光耦合器特性测试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环境及相关设备 (1)三、实验基本原理 (1)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2)五、思考题 (4)实验二光波分复用器特性测试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环境及相关设备 (4)三、实验基本原理 (4)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7)五、实验报告要求 (8)六、思考题 (8)实验一无源光耦合器特性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2、掌握光耦合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掌握光耦合器的主要特性参数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环境及相关设备JH5002A+型光纤通信实验系统—1台光功率计—1台FC/PC光纤活动连接器—2个FC/PC Y型光分路器/合路器(分光比10:90)—1个三、实验基本原理分路器/合路器的性能指标当光分路器/合路器工作于一个波长时,假设光源接于端口1,则光功率耦合到端口3和2,几乎没有光功率折返过来耦合到端口4;而当光源街于端口4时,也几乎没有光功率折返过来耦合到端口1。
另外,根据器件的光路可互易性,端口1、4可以与端口2、3对调。
这样耦合器的技术指标如下。
(1)工作波长λ,通常取1310nm或1550nm。
(2)附加损耗Lf:Lf=10lg[(p2+p3)/p1]式中,P1——注入端口1的光功率:P2、P3——分别为端午2、3输出的光功率。
良好的2*2单模光纤耦合器的附加损耗可小于0.2dB。
(3)分光比(或分束比)RiRi=Pi/(P2+P3)i=2,3分光比值的大小可以根据应用要求而定。
(4)分路损耗Li:Li=-10lgPi/P1=-10lgRi+Lf i=2,3分光比值的大小可以根据应用要求而定。
(5)反向隔离度Lr:Lr=-10lgP4/P1通常要求Lr>55dB。
(测量反向隔离度时,须将端口2、3浸润于光纤的匹配液中,以防止光的反射。
通信工程实训

通信工程实训
通信工程实训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它包括利用专业方法和
先进的技术,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练习。
通信工程实训的目的在于让
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通信理论知识,加强理论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在通信工程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通信工程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信号通信实验。
实验的内容主要是采用频率响应法、差分调制
方法、变形调制方法等,对线性信号进行频域和时域的理论小结,及
相关的实验测量;
2、无线通信系统原理实验。
实验的内容主要是研究无线通信系统
的信号传输方式,实施天线及机群方法,研究无线电干扰和被干扰问题,实验围绕抗干扰技术、安置位置技术展开;
3、通信接口实验。
实验主要是研究通信接口的特点和作用,以及
如何理解通信接口的原理,使用相应的实验装置来实现;
4、通道识别实验。
实验的内容主要是采用模型和统计方法来研究
信道识别问题,以及通过仿真测试信息理论、正态分布和多元回归等
方法对信道识别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5、智能节点实验。
实验的内容主要是研究网络信息传输与处理过
程中的智能节点,学习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算法开发和程序编写等
内容。
通信工程实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通信工程的原理和
技术,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通信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通信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3. 熟悉通信设备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4. 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原理通信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过程,它涉及发送端、传输信道、接收端和信号处理等方面。
本实验主要研究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通信实验箱4. 计算机及通信软件四、实验内容1. 模拟通信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了解模拟通信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① 按照实验箱说明书连接好调制和解调电路。
② 打开信号发生器,设置载波频率为1MHz,调制信号频率为1kHz,调制信号幅度为1V。
③ 将调制信号输入调制电路,观察输出波形。
④ 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电路,观察输出波形。
⑤ 比较调制和解调波形,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调制和解调波形,可以发现在调制过程中,载波频率被调制信号频率所改变,实现了信息的传输。
在解调过程中,将调制信号恢复成原始信号,实现了信息的接收。
2. 数字通信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数字调制和解调过程,了解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① 按照实验箱说明书连接好数字调制和解调电路。
② 打开信号发生器,设置载波频率为1MHz,数字信号码元宽度为1ms。
③ 将数字信号输入调制电路,观察输出波形。
④ 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电路,观察输出波形。
⑤ 比较调制和解调波形,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调制和解调波形,可以发现在数字调制过程中,数字信号被转换为模拟信号,实现了信息的传输。
在解调过程中,将模拟信号恢复成原始数字信号,实现了信息的接收。
3. 编码与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编码和解码过程,了解编码和解码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① 按照实验箱说明书连接好编码和解码电路。
② 设置编码电路的编码方式,如奇偶校验、海明码等。
通信工程现代综合实训

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光传输通信系统 (1)2.1 SDH设备硬件总体介绍 (1)2.1.1 系统硬件介绍 (1)2.1.2 OPTIX 2500+设备介绍 (2)2.2 SDH设备管理软件演示介绍 (2)2.3 SDH光传输链形拓扑网络配置 (7)第三章移动通信(GSM)系统 (7)3.1 GSM系统介绍 (7)3.2 华为GSM移动设备核心网设备介绍 (8)3.2.1 HLR9820 (8)3.2.2 MSOFTX3000 (10)3.2.3 UMG8900 (12)3.2.4 BSC6000 (13)3.2.5 BTS3012 (14)3.3 华为GSM系统联调 (15)第四章程控交换系统 (19)4.1 C&C08系统概述 (19)4.2 C&C08硬件结构 (19)4.3 交换机硬件配置实验 (22)4.4 NO7 ISUP中继调试 (25)4.5 NO7 TUP中继调试 (27)第五章总结 (30)致谢 (30)参考文献 (31)第一章绪论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日益深入和普及,基于因特网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成为了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个简单的网络应该包括3个主要部分,进行传输的传输控制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交换机设备和控制数据速率接入用户的接入设备。
如果还需要进行语音信号的交换,那么就还需要在网络中增加语音网关设备。
在比较早期的网络中,语音信号和信息数据是不能够同时进行传输的,也就是说,一条线路只能满足用户的一种服务要求,要么进行语音通话,要么进行数据通信,这也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不便。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的网络不但可以满足用户在上网时进行语音通话的要求,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多媒体通信等多项服务。
大学四年有关通信工程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理论指导实践,本学期末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综合实训环节,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这个环节中,考验的是我们的综合知识,我们不仅要将平时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还要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完善知识体系结构。
通信工程应用技术综合训练与实习课设报告

通信工程应用技术综合训练与实习课设报告一、课设概述通信工程应用技术综合训练与实习是一门涉及通信工程领域多个方面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通信工程的基本原理、技术及其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通信工程应用技术综合训练与实习的课设内容包括了通信工程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综合应用,如通信信号的基本特征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信号调制与解调、高频电路设计与仿真、通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等。
课设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程实践当中。
二、课设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2. 学习高频电路设计与仿真技术;3. 熟悉通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4.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5.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设任务1. 数字通信系统的信号调制与解调(1)基本原理:学生需要掌握数字通信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熟悉BPSK、QPSK等调制与解调方式;(2)仿真实验:学生需要使用MATLAB或者是C语言编写程序,进行数字通信调制与解调的仿真实验;(3)实际应用: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数字通信调制与解调方案的设计与实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
2. 高频电路设计与仿真(1)基本原理:学生需要了解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常见的高频电路电路模型和仿真方法;(2)仿真实验:学生需要使用仿真软件对高频电路进行仿真实验;(3)实际应用:学生需要利用仿真工具进行高频电路设计,并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3. 通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1)基本原理:学生需要了解通信软件的开发原理和基本方法;(2)开发实验:学生需要使用C++等编程语言进行通信软件的开发实验,如串口通信等;(3)实际应用:学生需要利用通信软件进行实际通信和数据传输。
四、课设实现方式1. 独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实验报告;2. 指导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理解;3. 实践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工程综合实验 1 / 35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 B区实验报告
学号:09211011 姓名:牛浩 班级:通信0903 指导老师:周春月 通信工程综合实验
2 / 35 移动通信系统实验 第三章 GSM系统实验 实验一 移动台主叫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移动台主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2、 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号码为空号时的信令流程 3、 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关机或处于忙状态时的信令流程 4、 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的信令流程
二、 实验仪器 1、 移动通信试验箱 2、 台式计算机 3、 小交换机
三、 实验原理 处于开机空闲状态的移动台要建立与另一个用户的通信,需要经过许多步骤才能将呼叫建立起来。以移动台同移动台进行通信为例,包括主叫移动台和主叫MSC建立信令连接、主叫MSC通过被叫电话号码对被叫用户进行选路,即寻找被叫所处的MSC、被叫MSC寻呼被叫MS并建立信令连接过程等三个过程。 1、 主叫信令流程 移动用户做主叫时的信令过程从MS向BTS请求信道开始,到主叫用户TCH指配完成为止。一般经过:接入阶段、鉴权加密阶段、TCH指配阶段、取被叫用户路由信息阶段。
2、 MSC之间使用到的七号信令消息的简单介绍 3、 呼叫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其对应的信令
四、 实验步骤 1、通过串行口将实验箱和电脑连接,给实验箱上电。将与实验箱相连的电脑上的学生平台程序打开。在主界面上双击“主叫实验”图标,进入此实验界面。 2、点击“初始化”键,看到消息框中出现“初始化”完成。再点击“开机”键,从而使移动台处于开机状态。 3、移动台主叫实验需要某一个被叫移动台的配合,选择一个作为被叫的实验箱,并了通信工程综合实验 3 / 35 解此被叫的电话号码。 4、呼叫建立正常实验: (1)提示被叫通过点击学生平台上的“初始化”、“开机”键,使被叫处于开机空闲状态。 (2)主叫在学生平台上选择或输入被叫移动台的电话号码,并按动对话框边的“OK”按钮。点击界面上的“呼叫”按钮,主叫学生戴上实验箱上配备的耳机,充当话机。主叫移动台开机拨叫被叫号码。主叫学生平台上将显示移动台主叫的信令过程。 (3)由于被叫处于开机空闲状态,很快被叫学生平台的电话将振铃,主叫学生平台上将会显示从被叫学生平台发送来的ISUP ADRRESS COMPLETE(ACM)消息。主叫MSC将想MS发送ALERTING信令。 (4)被叫振铃后,控制被叫学生平台的学生按动被叫实验界面上的“摘机”键,被叫学生戴上实验箱上配备的耳机。被叫学生平台上将显示被叫MS将向被叫MSC发送CONNECT消息。这时,被叫MSC向主叫MSC发送ISUP ANSWER消息,主叫MSC收到此消息后,将向主叫MS发送CONNECT消息,MS回送CONNECT ACKNOWLEDGE消息。此后,主被叫之间的通话链路完全建立,能够进行通话。主叫学生平台上会提示“进入通话中”。 (5)通话结束,主叫主动挂断电话。主叫学生按动学生平台界面上的“挂机”,并放下实验箱上的电话。主叫学生平台会显示通话链路释放。 5、被叫无应答的情况下的信令流程 (1)提示被叫通过点击学生平台上的“初始化”、“开机”键,使被叫处于开机空闲状态。 (2)主叫在学生平台上选择或输入被叫移动台的电话号码,并按动对话框边的“OK”按钮。点击界面上的“呼叫”按钮,主叫移动台开机拨叫被叫号码。主叫学生平台上将显示移动台主叫的信令过程。 (3)由于被叫处于开机空闲状态,很快被叫学生平台的电话将振铃,主叫学生平台上将会显示从被叫学生平台发送来的ISUP ADRRESS COMPLETE(ACM)消息。主叫MSC将想MS发送ALERTING信令。 (4)被叫振铃后,让被叫学生不按动“摘机”键。等待1分钟后,被叫MSC释放链路的信令显示在被叫学生平台上。并且被叫MSC向主叫MSC发送ISUP RELEASE消息,主叫MSC收到此消息后,将进行主叫链路的释放,所有的释放链路的信令将依次显示在主叫学生平台的界面上。 6、进行被叫未开机时的信令流程实验。 (1)让被叫学生按动被叫学生平台上的“关机”键,使被叫移动台处于关机状态。 (2)主叫在学生平台上选择或输入被叫移动台的电话号码,并按动对话框边的“OK”按钮。点击界面上的“呼叫”按钮,主叫学生拿起实验箱上的话筒。主叫移动台开机拨叫被叫号码。主叫学生平台上将显示移动台主叫的信令过程。 (3)由于被叫移动台处于关机状态,主叫MSC将从被叫MSC收到ISUP RELEASE消息。主叫学生平台上会显示从被叫MSC收到此消息,紧接着是主叫MSC释放链路的信令过程。 7、被叫号码无效时的信令流程。 (1)主叫在学生平台上输入教师规定的一个号码(此号码不对应任何实验箱,因此可认为是个不合法的号码),并按动对话框边的“OK”按钮。点击界面上的“呼叫”按钮。 (2)学生平台上会显示紧接着的所有的信令过程。最后会弹出对话框提示“本号码是空号,请挂机”。学生放下电话。
8、进行以上4种情况的实验时,每一实验结束后,结合实验原理中的信令流程图认真通信工程综合实验 4 / 35 分析信令流程并做相应的记录。 9、以上实验时主被叫学生平台均不需要选择“单步”按钮。如果需要选择“单步”按钮,主叫学生平台和被叫学生平台要密切配合,否则会由于一方不按动“下一步”键,整个实验无法继续,导致移动台或者基站的定时器超时,导致异常。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主叫实验界面
2、主叫初始化界面: 分析:这个过程是主叫MSC向被叫MSC发送的最早的一条信令。当主叫MSC查询到被叫MSC的地址后,就向被叫MSC发送IAM消息,此消息中包含主叫号码、被叫号码和业务类型等。被叫MSC根据这条消息就可以知道主叫的电话号码、以及被寻呼的被叫号码。根据被叫号码被叫MSC可以在相应的位置区对被叫MS发起寻呼 3、移动台处于开机状态界面: 通信工程综合实验 5 / 35 分析:经过了两个阶段:1、接入阶段:信道请求,信道激活,信道激活相应,立即指配(建立“手机”(电脑)与BTS(BSC)建立了暂时固定的关系); 2、鉴权加密阶段:鉴权请求,鉴权响应(应答)
4、选择被叫(输入被叫号码,点击“OK”键主叫显示界面):
分析:主叫用户的身份已经得到了确认,网络认为主叫用户是一个合法用户,允许继续处理呼叫。
5、主叫呼叫、被叫接通时显示界面: 通信工程综合实验
6 / 35 分析: 呼叫过程中,被叫振铃,通过按“摘机”键实现双方通信。 MS发送一个SET UP 消息(携带有被叫号码和主叫标识等更为详细的信息),MSC收到此消息后,首先向VLP查询该用户的相关业务信息,VLR根据此次业务类别和开户时MS已经申请的业务信息,决定此次呼叫是否可以继续;继续的话,进行被叫分析,根据被叫号码,寻址到被叫的HLP,在经过一些信令传输过程,达到最终通话
6、被叫主动挂断时显示界面:
分析: MS向被叫MSC发送ISUP PELEASE消息,这时被叫MSC就会向主叫的MSC发送ISUP RELEASE消息,收到此消息的主叫MSC就会向MS发送DISCONNECT消息,开始链路释放。实验结果显示被叫未开机
7、主叫主动挂断电话时显示界面: 通信工程综合实验 7 / 35 分析: MS向主叫MSC发送ISUP PELEASE消息,这时主叫MSC就会向被叫的MSC发送ISUP RELEASE消息,收到此消息的被叫MSC就会向MS发送DISCONNECT消息,开始链路释放。
8、被叫未开机
分析:被叫MSC收到主叫MSC发送来的初始化地址消息ISUP INITIAL ADDRESS后,被叫MSC将根据初始化地址消息中包含的被叫用户的信息进行查询。如果被叫被开机,则向主叫MSC发送ISUP RELEASE消息,收到此消息的主叫MSC则向主叫MS发送DISCONNECT消息,进行链路的释放
9、被叫未开程序: 通信工程综合实验 8 / 35 分析:被叫未开程序,类似于拨号时不存在此被叫号码,从而显示无法建立信令连接 六、实验感想 通过此次移动主叫实验,我掌握了移动台主叫各种情况的信令流程及原理,理解了移动台同MSC之间的信令链路建立过程、移动台主叫的呼叫建立过程、与通话连接相关的七号信令消息,对模拟的“通信”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出现一些问题后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过程中加深了体会。 通信工程综合实验
9 / 35 实验二 移动台被叫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移动台被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2、掌握通话结束呼叫释放时的信令流程。 3、了解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时移动台被叫的信令流程。
二、实验仪器 1、移动通信实验箱 2、台式计算机 3、小交换机
三、实验原理 1、移动台被叫的信令过程 被叫流程经过:接入阶段,鉴权加密阶段,TCH指配阶段,通话阶段 2、通话链路释放信令 当信道释放后,MS返回CCCH配置的空闲模式。当一方挂机时,系统开始清除通信连接。从第三层(L3)的CC子层开始清除,最终到物理层(L1). 2.1 呼叫连接释放(CC层) 2.2 RR连接释放
四、实验步骤 1、通过串行口将实验箱和电脑连接,给实验箱上电。将与实验箱相连的电脑上的学生平台程序打开。在主界面上双击“GSM移动台被叫”实验图标,进入此实验界面。 2、点击“初始化”键,看到消息框中出现“初始化”完成。再点击“开机”键,从而使移动台处于开机状态。 3、移动台被叫实验是同一个主叫移动台配合进行的,确定作为主叫的实验箱。 4、下面进行呼叫建立正常的实验,主要观察移动台被叫的信令过程。 (1)等待主叫移动台拨叫本实验箱上的移动台。由于被叫开机,学生平台上会显示被叫MSC寻呼被叫移动台的信令过程。 (2)被叫MSC寻呼被叫移动台结束后,被叫MSC与被叫移动台之间的信令连接建立。过片刻,被叫实验箱振铃。观察学生平台信令的显示,会出现MS向MSC发送ALERTING消息。 (3)按动学生平台上的“摘机”键并且佩戴实验箱上的耳机作为电话听筒。观察学生平台的信令显示,会出现MS向MSC发送CONNECT消息,紧接着MSC向MS发送CONNECT ACKNOWLEDGE消息。至此整个通话建立。可以进行通话。 5、下面进行通话结束呼叫释放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