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结构的差异性对汉诗英译的影响

合集下载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精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精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摘要]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

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翻译前言: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

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

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

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实。

[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

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精品文档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精品文档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翻译是一种语言行为,须依靠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才能进行,其任务主要是达到语言上的对应。

”东西方文化之间有相似性,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英语和汉语句子结构也是有同有异。

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而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被动句而汉语多用主动句、英语多长句而汉语多短句、英语句子重心多在前而汉语句子重心多在后等。

英汉两种句子的结构差异让译者在翻译时倍感压力。

因此,英汉翻译中,必须按照汉语思维方式的特点,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这样才能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一、形合和意合与省略和补充(一)“英语是形合语言,句子结构严密,主谓分明,好比一棵大树,每个枝节都同主干直接或间接相连汉语是意合语言,句子结构疏散,但形散而神不散,好比一盘散落的珍珠,错落而有致。

汉语各分句主要通过逻辑关系和语序间接联系。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句间各个成分之间往往通过连词连接,少一个连词,就有可能引起英语句子在语法上的错误。

因此,英语句子连接标志十分明显,往往必不可少。

而汉语句子主要是靠语序和逻辑关系来连接句中的各个成分。

汉语中也有不少连词,但是在许多句子中,省去这些连词,汉语句子依然是可以为读者所接受的,并且也是符合汉语语法的正确句子。

“基于英语句式和汉语句式的‘形合’与‘意合’之异,在英译汉的过程中,需要在保持语义连贯的前提下删减掉一些作用不大的连接成分,这样可使得译文更加简洁明了,文气流畅自然,从而更加突出原文的主要部分。

”例如:1,The present onslaught of vehicles poses a serous threat to ur-ban life and pedestrain peace of mind,译文:车辆横冲直撞,严重威胁着城市生括,路上行人无不提心吊胆。

2,He liked his sister who was warm and frlndly and he did notlike his brother who was aloof and arrogant,译文:他喜欢热情友好的妹妹,姐姐,不喜欢冷漠高傲的弟弟,哥哥。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14商贸英语2班15 吴楚楚摘要: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

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汉;句法结构;差异前言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

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1、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

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

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实。

[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

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2、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

论诗歌翻译中的英汉语词义和语篇的结构差异及其表现

论诗歌翻译中的英汉语词义和语篇的结构差异及其表现

论诗歌翻译中的英汉语词义和语篇的结构差异及其表现提要] 本文主要以英译汉诗的语篇为例,从词义和语篇的层面上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本色和差异。

其一,在语义上,英语词汇具有客观明晰,词丰义微,以多代少的特点,但并不冗余;汉语词汇则主观概括,词约义富,以少替多的特点,但并不短缺。

其二,在语篇上,英语具有衔接严谨,诉诸理性,语篇易长的特点;汉语则连贯紧凑,诉诸意象,语篇易短。

正因如此,英诗诗意易于明朗,汉诗诗意易于模糊。

认识这两种显著的差异可以英汉互译促进英语学习的研究。

[主题词] 词语篇衔接连贯一、引言和词的定义根据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的理论,词并不是概念的符号性的语言对应物,“而只是一个形式,一个具有一定模型的东西,按照本语言的特性所能允许的程度,把完整思维的概念质料包括得多一点或少一点。

”它可以包括一个基本概念或一个主体概念或一个抽象概念或者几个概念合并起来的复合概念。

词的成份可分为“基本成份”和“语法成份”。

前者相当于我们常说的词根、词干;后者是指各种人称、复数、时间、条件的词尾和词缀。

词是形式单位而不是功能单位。

二、英汉词义结构模式的比较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在结构上却可完全不同。

例如:表示“唱”的概念,英语的词有sing(唱),sings(他唱),singing(正在唱),sang(过去唱),singer(唱的人)。

除第一个sing外。

在某种意义上,后面四者代表从基本概念发出的复合概念,所以它们包含着一个基本概念,主体概念(sing),还包括另一个抽象程度更高的概念——关于人称、数、时、条件、功能的或者其中几个合并起来的。

一个笼统的“唱”被注释成几个具体而明确的唱。

相反,汉语的“唱”的概念,则一字多用,不论你唱、我唱、他唱、还是此时唱、彼时唱,在结构上“唱”字始终词形如一,毫无变化,虚涵数义。

因为汉语唱字中没有“根本成份(sing—)”和语法成份(如—s,—ing,—ed)之分,没有主体概念和附属概念之别。

英汉语语法的几点差异对古诗英译的影响

英汉语语法的几点差异对古诗英译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40303作者简介:陈月红(1973-),女,湖北当阳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英汉语语法的几点差异对古诗英译的影响陈月红(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英汉语语法的差异影响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主语的隐形与显形对英汉诗歌表达视角的影响;无屈折变化和有屈折变化对英汉诗歌中时空概念的影响;意合和形合的不同对意象并置的自由及想象空间的大小的影响。

关键词:语法;古诗英译;表达视角;时空概念;意象并置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019(2004)04-0081-04一、“象外之象”是意境美的本质特征翻译难,文学翻译更难,而中国古诗英译则是难上加难。

中国古诗英译到底难在何处?对此,翻译界许多前辈早已作过精辟的阐释并就此达成了共识,第一大难点就在于“意境难描”[1](P.414)。

意境是什么?意境指的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想象的空间的艺术世界[2](P.639)。

意境创造强调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其最终目的是创造“景外之景”、“象外之象”。

“象外之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重要的美学要素之一,是意境美的本质特征。

“象外之象”中的第一个“象”是诗人用文字描绘出来的具象,是实际存在的;第二个“象”是虚幻的,存在于读者的想象之中。

意境创造并不仅仅在于展现给读者一个情景交融的具象,更在于创造“象外之象”,能够将读者带入一个想象的艺术空间,激发读者无穷的遐想,从而获得深刻的美感体验。

“象外之象”与含蓄美紧密相连。

在中国古代诗论中,严羽就曾经指出:“……盛唐诸人,惟在兴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3](P.87)这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简洁和含蓄。

这与汉语独特的语法特征密不可分。

汉语语法的突出特点是隐含性,主要体现为词语与词性无关,词语的语法功能不明显,没有时态、语态的变化,时态、语态及语气往往包含在句子中。

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角度看文学翻译

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角度看文学翻译

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角度看文学翻译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角度看文学翻译英汉语言类型不同,包括词语、句型、审美、音韵、节奏等等,也包括形和意的表现方式不同。

译者有一个共识:英语句子为“树状形结构”,而中文句子是“波浪形结构”,许多学者也注意到了英汉语言的这一差异,就这个问题作过大量研究,其中不乏精辟见解。

一、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以及英汉转换1.1 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英语句子的特点是句子中的每一个成分,均可有修饰语,而且修饰语可以不止一个;一个修饰语还可被另一个修饰语修饰,被称之为“树状形结构”。

汉语中修饰语少而短,句子由一个一个的分句构成,被称之为“波浪形结构”。

汉语的这种句式,被称为“流水句”。

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有很多差异,这便是最根本的一个差异。

英汉对译成功的关键就是改换句型。

英译汉时,要把英语句子的“树状形结构”转换成汉语句子的“波浪形结构”。

反之亦然。

1.2 英汉对译成功的关键:改换句型在英译汉时,要把英语中“从属结构”,转换成“主谓结构”。

用“树状形结构”和“波浪形结构”的比喻来说,就是把一个一个的“枝杈”转换成一层一层的“波浪”。

例如,英译汉的转换:The air seemedalmost sticky from the scent of bursting buds.1)bursting buds:从属结构“正在开放的花蕾”;汉语译文是“花蕾初绽”;2)from the scent :修饰sticky ,汉语译成一个主谓结构,主语还是“花蕾”:“(花蕾)散发出一股芳香”;3)The air seemed almost sticky 是主句,也译成一个分句:“这是的空气似乎给人一种黏糊糊的感觉”。

这样,原文是一个英语的简单句:1 个主句+2 个修饰语(从属结构)。

汉语译文是3 个分句,两个修饰语分别译成了两个分句。

反之,汉译英时,要把汉语中的分句转换成英语中的“从属结构”,就是把一层层的“波浪”转换成一个个的“枝杈”。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策略
( ) 语 的形 合 性 和 汉 语 的 意合 性 一 英
语 言界和 翻译 界普 遍认 同形 合与意 合是英汉语 言句法 层面上最重要的 区别 特征 ,汉语 是 以意驱形 而英 语则 以形
C i c a , a lr e fmi o c hs k M l wi l a g a l o a h, wi wo f th r e n y t t a o s s i h
意合性的语 言;英语偏 向静 态性表达 而汉语则侧重动 态性表 达 ; 英语是 主语 突出的语言而汉语是主题 突出 的语言。文章从这 些差异着手 , 通过分析 比较 ,旨在找 出英汉句子翻译 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 关键词] 句法结构 ;形合和意合 ; 态和动 态; 静 主语和主题 ; 翻译 [ 中图分类号]H 1 . [ 3 59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5 4 (0 9 0 —0 6 —0 0 8 19 2 0 )3 04 3 逻辑性地节奏感 ,形成 一个空 间的立 体组合 ,注重 显性衔
讲究词之间在形式 上 的搭 配规 律 ,如 : 致关 系、支 配关 一
系 、 定 关 系等 ,为达 到 语 义 上 的连 贯 作 铺 垫 。而 汉 语 是 意 限
合性 的语言 , 的是词语或分 句之 间不用 或少用语 言形式 指 手段连接 , 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 或分旬 的含 义表达。4 【 句子结构松 散而有力 , 结构简练 明快 , 语言 片段 之间通过动词连用依 次按顺 序排列 ,几乎不 见任何形 式的 衔接手段 , 语法关 系具有内隐性 ,注重隐性连贯 , 通过语言 的含义来提示 语句之 间的逻辑关 系 , “ 散神聚 ”5 是 形 【 。正 】 如王力先生 曾经所说 的“ ……英国人写 文章 往往化零 为整 , 而 中国人则化整 为零。 ‘ 感觉汉语 句子结构 好 比一根竹 … 我 子 ,一节一节地连下 去 ; 而英语的句子 结构 好 比一 串葡萄 ,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英汉语言差异是影响英语笔译的一个重要因素。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英汉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差异,如语法结构、词汇表达方式、语音语调等方面。

这些差异使得英译中或中译英的翻译过程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语法结构差异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不同,英语是一种主谓宾语结构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主谓宾补结构的语言。

这样的差异使得英译中或中译英的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语法上的调整和重组。

例如,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汉语中不常用,因此翻译时需要将英语的被动语态转换成汉语的主动语态。

2.词汇表达差异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不同,有些英语单词在汉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翻译,有些汉语词汇在英语中也难以找到对应的单词或短语。

这时需要进行灵活的表达,或者采用一些合成词或翻译技巧进行表达。

例如,“面子”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单词,可使用“face”或“dignity”等词语进行表达,或者直接采用音译的方式,翻译成“mianzi”。

3.语音语调差异例如,“you”和“too”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中有强烈的变化,而在汉语中并没有这种差异,翻译时需要注意将其转化成汉语的语音和语调。

二、翻译策略针对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翻译人员需要采用一些翻译策略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1.灵活运用词语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词语,使翻译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那些难以直接翻译的单词,可以通过解释、举例等方式进行表达,或将其翻译成“近义词”。

2.注意语法重组和调整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注意英译中或中译英的语法重组和调整,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对于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复合句等语法结构,需要进行合理的转化和调整,使其符合汉语的语法结构。

总之,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有着较大的影响,需要翻译人员采用一些灵活的翻译策略,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中国 的诗 歌 是 中 国 文化 的精华 , 是 世 界 文 也 学 的瑰 宝 。长久 以来 随着 中外文 化交 流 的不 断深 入, 中国的诗 歌越 来 越受 到 国外 文学 爱 好 者 的青
谈, 可以是诗歌、 小说 , 以是谈话 , 可 也可 以是文 章。 ] a i y Haa [ H l a 和 n认为语篇指任何长度 的, l d s 在语义上完整 的口 语和书面语的段落。 ] [ 2 语篇结构指的是某一特定文化中组句成篇的
语 篇通 常指一 系 列连续 的语 段或 句 子构 成 的
语言整体。它可以是独自, 对话 , 也可以是众人交
[ 收稿 日期]o 6 6 0 2 o —0 —1 f 作者简介 ] 何

L fig myh a e h r h n s , it e d Iset eb i t es n g
三、 语篇 结构 的差异 性 之行 文视角
原诗极 吻合 , 也只能算是原诗 的译述 , 不能视为原 在语篇结构的范畴中行文视角大致可以分为 诗 。原诗 中 的种 种 妙 处 翻译 时 只 能 保 留一 二 种 , 第一 人称 叙述 者 和 第 三 人 称 叙述 者 。其 中 , 一 第
决 不 能 完 全 保 留。 这 样 的说 法 未 免 让 人 觉 得 泄 ”
是一种约定俗成的, 相对稳定的语言使 睐。如何把凝聚着 中国灿烂文化精髓 的诗歌 , 特定方式 , 原 用 习惯 , 是文 化 因素 在 语 言 运 用 过 程 中长 期 积 淀 汁原味 的呈 现 给全 世 界 , 国 内外译 者共 同 的愿 是 的结果 。 ] 篇结构 指 的划 分有广 义和 狭义之 [语 3 望 。然 而 地域 , 民族 ,语 言 ,文 化 背 景 的 差异 , 让 译 者 的工 作举 步维 艰 。闻一 多先生 就 曾指 出 :唐 分。广义上的语篇结构是指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问 “ 狭义上的语篇结构是指语篇 的叙事结构, 行文 诗尤其 是李 白的诗 犹 如 五色 的灵 芝 , 有 长 在 龙 题 ; 只 信息排列 , 话题结构 以及语篇行文的时空顺 爪似 的老 松根上 才 有瑞 彩 , 有仙气 , 旦 采下 来 视角 , 才 一 供在 瓶 子 里 , 只有 变 成 又 干又 黑 的黑 菌 。茅 盾 序等问题。 就 ” 先生也曾说过 :诗经过翻译 , “ 既使译得极谨慎 , 和
№ . 4 Au . 0 6 g2 0
英汉语篇结构的差异性对汉诗英译的影响
何 心
( 大连 轻工 业 学 院 外 语 系, 宁 大 连 163 ) 辽 104
【 要】 语篇是人们用于表达思想。 摘 抒发情感, 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和手段。 汉英两个民族两种语言在诗
歌 翻译 中对语篇的应用体现出各 自不同的思 维习惯 , 而两种语 言语篇结构 的差异性更是对汉 诗英译产生 了不小 的影响 。
二 、 篇 和语篇 结构 语
Ov r my b d t e mo n i s r a , e e h o l te ms t M k n t o k l e f r s — c v r d g o n a i g i l o i o e t - o e e r u d; k
心 (9 9一)女 , 17 , 吉林市 人 , 大连 轻工业学 院助 教 ,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语言学 。
8 — 6
维普资讯
第 4期

心: 英汉语篇结构的差异性对汉诗英译的影响
20 0 6年 8月
Th n d o p n t n l d wi h u h s e r p i g i,a d I f l t t o g t i e h o o . fh me
维普资讯
第 4期
20 0 6年 8月
吉林师范大学学 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u a l om l nvr t N tr c neE io ) o r l f inN r a U i s y( aua S i c dt n n o Ji ei le i
因此 如何消除因语篇结构的差异性而给诗 歌翻译带来的负面影响 , 是我们研究 和探讨 的意义 所在 。 即如 何最大限度地保 留汉诗 的含蓄美 。 如何在译文 中保持原有 诗歌的节奏和意境等。
【 关键词 】 语篇; 语篇结构; 翻译 【 中图分 类号 】 H 1 【 35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07 57 (060 — 06 0 10 — 6420 )4 08 — 3
四、 语篇 结构 的 差异 性之 格式特 点与韵 式特 点 1格式 特点 .
( r e i ly T .R w e) A
译文 2 O Q i i t : na u eNg t h
人称叙述者又可以分为“ 作为参 与者 的第一人称 气, 难道诗歌真 的是不可译的吗?显然不 是。我 叙 述 者和 作 为 目击 者 的第 一 人 称叙 述 者 ”3 【 3。下 ] 们 已经看 到 了许 多 优 秀 的 翻译 作 品 , 们 已经 同 他 面我们通过一首诗的不 同译本 , 分析语篇结构 的 原诗一起在世人面前熠熠生辉 , 为人们津津乐 成 差异 性在 行 文视 角方面 的体 现 。 道的佳作。但是由于英语与汉语在语法结构和诗 原诗 : 《 静夜思》 李 白 体格律上完全不 同, 加之语篇结构 的差异从 而使 床前 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得翻译工作异常困难。以下我们将在两个方面探 举 头望 明月 , 头思 故 乡 。 低 讨语篇结构的差异性对诗歌翻译 的影响。 译 文 1MontNg t : o l ih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