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1)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1)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课题研究报告北京市大成学校徐朝辉李英一、研究背景我校从2002年开展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作为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的市级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过程优化的研究》的子课题,我们得到了总课题的帮助和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老师们感觉最深的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营造了学习环境,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了。

利用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很多老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实质缺乏了解,有的老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完全等同起来,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容量,就是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还有的老师一味追求“技术”,做出的课件追求动画效果,求花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与课堂重点难点无关的地方,并没有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校在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校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整合的实质和方法,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效性,提高教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内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实现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浅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消 费 电子
2 0 1 3年 1 1月下 C o n s u m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 Ma g a z i n e 技 术 交流
浅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刘 立 丹
( 吉林工商学院,长春 1 3 0 0 6 2 )
摘 要 :在 2 1 世纪的今天 ,是科技 信息知识时代 ,想要在社会 中能够长期发展 ,就必须要树立终身学 习的概 念, 对此 ,在 当下培养 大学生终 身学 习能力和 自主 学习能力是 非常重要 的 ,那 么信 息 网络的诞生 ,给予教 育注入 了新鲜 的生机 ,直接 的促使 学生学 习模 式彻 底发 生了改变,也就是说计 算机信 息技 术直接 给学 习者提供 拱 了良好的学 习环 境和条件 ,赋 予了学生 自主学 习的权利 ,对此 ,本文就 阐述 下关于运 用现代信 息技 术培养学生 自主学 习能力的观点
进 行探 讨 ,仅 供 参 考 。
关键词 :信 息技术 ; 自主能 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6 2 3 . 2 ;G 4 3 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计 算机技术 的产 生,计 算机 技术 已经深入 到人们生 活和工作 中的每个角落,正在逐渐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 式、也直接影响着现在教育 内容和教育模式 ,尤其是对于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的学 习方式带来 了巨大的改变 ,我们要有效的利 用现代 网络技术 , 来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和整体教学质量 。 自 主学 习 的概 念 从 理 论上 说 自主学 习 的概念 就 是 自身元 认知 监控 的学 习 ,也就是 说学生根据 自身的实际学 习能力、实际学 习内容 的任务要 求,并且要根据这 些 内容能够积 极的调整学 习态度 和策略 的过程 ,自主学习可以真正 的突 出学生 的学 习主体性 , 学生可 以 自行定制 学习任务 、学 习 目标、学习计划 、可 以 自 行 的选 择 媒 体 和 学 习 资 源 , 之 后 做 出 相 关 的 自我 评 价 , 实 际 上 也 是 自身 的一 种 意 志 和 观 念 上 的 自主 。 二 、 培养 学生 自主 学 习 的重 要 性 ( 一 )培 养 学 生 自主 学 习就 是顺 应 时 代 发 展 的 需 求 。 具 国际教育委 员会提出,教育必须要有几个大的支柱,其 中就包 括学学会求 知、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 、学会共处 ,这些要求的 提 出,就促使 了学校 的教育就是终身教育的最终阶段,据相关 教育家提出在未来社会 中的文盲,并不是没有文化和不识字的 人 ,而是不知道该怎样学 习的人,因此,学会怎样学习、学会 自主学习能力这才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技 能,尤其是对于 学生来说,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掌握 自主学习能力才 能够跟 上 时代发展 的步伐,并且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要求 ,必须要培 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是顺应时代 的发展需要。 ( 二 ) 自主 学习是可 以教会 学生该怎样学 习的。现在大 学生,假如可 以在 学校课堂上根据老 师的指导下就 能够进行 自主的学习 ,最终就 可 以帮助学 生得 到的不单单是科 学技术 和 知识、还会学 到该怎样学 习的方法 ,这也是现代 教育过程 中,每个 高校教育 目标 中的关键所在 。 ( 三 )培养 学生 自主学 习的能力是可 以有 效的促进学生 进 行全面发展 的。具马克思理论 中关于人 的全面 发展中明确 的指出,只要一个 人从事的活动 转变成 自主活动 的情况下 , 就 可 以改 变 这 个 人 自身 的能 力 能 够 得 到 全 方 位 的 发 展 , 那 么 我 们所强调 的学生 自主学 习,实际上就是 以学生为主体 ,并 且关注 学生个人的发展,因此 ,只有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才 能够 帮助学生全方面都会发7 7 1 2 ( 2 0 1 3 ) 2 2 — 0 1 6 7 - 0 1

新课标初中语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新课标初中语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新课标初中语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1.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为学
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
情境,如音乐、视频、动画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
台,如在线作业、在线测试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如利用社交媒体、在线聊天等工具,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5.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外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
学习,如推荐一些优秀的语文学习网站、文学论坛等,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资源和思想观点,拓宽视野。

总之,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促进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互动和拓展课外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技能。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技能之一。

面对大量的学科知识和技术更新,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培养探究精神,掌握技能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学生学习态度、课堂教学、作业方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建立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因此,如何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步骤。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制定新颖、有趣的学习内容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切入,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使其更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2. 使用多媒体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具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

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点,也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做到听、看、思考、互动、练习等。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课堂探究与实践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课堂探究与实践。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讲,缺乏互动,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主动性。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改善。

1.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问题,而不是老师一味地讲解和告诉答案。

通过提供一些问题、提示或指导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2. 课堂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通过实践去检验。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了解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技能。

三、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并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1. 阅读作业在信息技术课中,阅读作业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1. 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使得海量的知识和信息能够便捷地传递到学生手中。

在线课程、电子书籍、学术数据库等丰富的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2. 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智能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其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实现精准化的学习指导,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便捷的交流与互动平台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交流与互动平台,如在线讨论论坛、社交媒体群组等。

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与同学、教师以及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信息技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和提升1. 激发创新思维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多样的信息和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场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媒体资源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2. 提供创新工具和平台各种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如编程软件、创意设计软件、3D 打印等,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实际的作品或成果,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和工具,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 引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重要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当前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掌握信息技术成为了学生必备的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教学效果有限。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教育界的研究关注焦点。

2. 自主学习的概念与特点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自主规划和组织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的特点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式的决策权、学习进度的掌控权和学习评价的参与权。

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3.1 设置情境化任务情境化任务是指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任务,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小网站、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3.2 提供资源与指导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仍然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以及建议的学习路径,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3 培养学习方法和技能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如信息搜索与整理、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实施案例分析以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为例,通过实施自主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化任务,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并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

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成绩评价等方式,评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效果,并进行实证分析。

5. 影响因素与挑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涉及多个因素,包括学生个体差异、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资源等。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利于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了教学活动中的许多环节。

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把自己当成了知识搬运工,把学生当作整装待“灌”的知识容器。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因而他们虽然机械地接受了知识,但缺乏的却是亲身的体验、美好的情感和自主能力的发展。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学生,在当今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情况下,再用过时的填鸭式方法教学已为时代所淘汰。

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和加工的过程。

平时应注意向学生渗透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网络世界的快捷、方便、神奇、美妙。

也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网上的一些相关信息。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教育教学形式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这样做:为学生设立一个起点,或引导学生为自己设立一个起点,然后告诉他们到达终点时的要求,再提供或建议一些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或方法。

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将知识学会,慢慢地转变为如何掌握学习方法,主动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怎样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也就是变传统的“学会”为“会学”。

网络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方便、快捷、高效的学习条件不可否认,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的教学观念、手段和方法,传统的东西不乏有落后的成分,但更不乏经典性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

另外,我们在培养学生对网络产生兴趣的同时,要适时引导,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我们要担当起管理者、监督者、组织者与咨询者的角色。

如何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任务。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因此,教育者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育者引导、学生参与和学习环境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育者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者可以通过建立在线学习社区、分享学习资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持和指导。

教育者可以向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和任务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线上讨论和问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学生要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

学生应该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掌握信息检索、阅读、整理和分享等技能。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和学术文献数据库等途径获取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记录学习笔记、制作学习计划等,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在线学习社区、学习小组等活动,与他人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互助,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此外,学习环境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教育者可以通过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开展学习探究和创新实践。

学习环境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者可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育者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环境的支持。

教育者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社区和在线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 化抽 象 为形 象 , 生就 能更 深切 地感 受 到课 文 中描写 学 的“ 幅活 的 画” 一 的美 的魅 力 。
归 的 精 神 , 后 在 感 受 的 基 础 上 读 课 文 。 凄惋 的 乐 曲 然 声 中 , 师 范 读 课 文 , 片 、 音 、 乐 等 多 媒 体 手 段 教 图 声 音
口 吴 群
1 运用 现代 信息 技术 , 促进 学 生 自主参 与语 文学 习
1 运 用 多媒 体 教 学 手 段 , 好 地 发 挥语 文 教 材 的形 ) 更 象 感染 力 。 学语 文 教材 中选 编 的课 文 , 多是 文 质兼美 小 大 的经典 名 作 , 趣 的故事 , 动 的形象 , 美 的语 言 , 有 生 优 如果 再 配 以色 彩斑澜 的画 面 , 悠扬 悦耳 的音乐 , 栩栩如 生 的动
教 学无 法 做到 的 。在传统 教 学 中 , 们采 用挂 图 、 画等 我 板
手 段 , 果 不是 很理 想 。 通过 多媒 体课 件把 这 种场 景展 效 如 示 出来 就是 另外 一 种情形 了 。如 : 文 中写 到 “ 一池 荷 课 那
长 描 写 的学 习 。 同 时 多 媒 体 出 示 军 需 处 长 的 图 像 , 学
体展示 出新疆 葡萄 沟 的风光 : 萄架 下挂 满 了五光 十色 葡
文 知 识 呢 , 媒 体 为 此 提 供 了 良好 的 条 件 。如 《 子 》 多 燕

课 中 , 春 天 的 美 好 景 象 及 燕 子 在 春 天 的活 动 进 行 对
了 生 动 的描 写 。 学 习课 文 时 , 用 多媒 体 出示 相 关 画 采
3运 用现代 信息技术 手段 , 造情 境 , 情感 人 , ) 创 以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情 感 体 验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的 使 用 为 学 生
和 作 品 中 的人 物 情 感 交 流 架起 了一 座 桥 梁 。一 幅 制 作
精 美 的 图 片 , 段 恰 到 好 处 的 音 乐 , 往 能 唤 起 学 生 一 往 的感情共鸣 , 引起 他 们 的 思 想 认 同 。
生 通 过 观察 军 需 处 长 镇 定 安 详 的 神 态 , 悟 他 视 死 如 领
花 就像 一 幅活 的 画。” 到底是 一 幅怎 样 的画 呢?请 看屏 那 幕: 随着 优美 的古 筝音 乐 , 花 池 中 , 绿 的 挨 挨挤 挤 的 荷 碧 荷叶 中 , 冒出朵 朵 洁 白的荷 花 , 全 开 了的 , 开 了一 半 有 有 的 , 含 苞 未放 的 , 过特 写镜 头 , 示 出每 一 朵荷 花 独 有 通 展 特 的美 , 都那 么令人 喜爱 。然 后 , 给整 个荷 花池 镶 嵌 上一 个 精 致 的 画框 , 画框 中 , 花 随风 而 舞 … …这 样 , 荷 化静 为
画, 学生 怎 么会 不感 兴趣 呢 ?《 花》 篇 课 文 , 著 名作 荷 这 是
家叶圣 陶先生 写 的 , 文 对荷 花 的静 态美 、 态美 的描写 课 动 给 人 留下 深刻 的 印象 , 一篇 深受 读 者喜 爱 的文章 。 是 如何
如 《 碑 》 文 描 写 了一 个 舍 已 为 人 的红 军 老 军 丰 一
是 一 段 红 军 爬 雪 山 的 录 像 , 力 渲 染 了红 军 长 征 时 的 极 恶 劣 环 境 , 学 生 的思 绪 拉 到 了 那 个 艰 苦 的 年 代 。 学 把 生 不 由得 随 着 文 中 的 将 军 一 同 思 索 : 支 队 伍 能 不 能 这
经 受 住这 样 严 峻 的 考 验 ?从 而 引入 到对 课 文 中 军需 处
维普资讯
C i dct nl ehi e& Eu m n h aEuaoa Tcn u n i q qi et p
教 研 园

JAO I YN A YA U N D {
邈 壤 。 羧 零 扁 糟惑
键 避 学 生 自 室 学 习

起 参 与 进 来 , 染 了气 氛 , 大 程 度 地 调 动 学 生 的 渲 最
感 官 系统 , 助 学 生 感 受 全文 , 握 文 章 的基 调 。艺 术 帮 把
都 是 相 通 的 , 乐 、 面 、 音 的 辅 助 手 段 , 形 中 丰 音 画 声 无 富 了 课 文 的 空 间 , 加 了课 文 的 表 现 力 , 个 音 乐 、 增 整 文 字 、 音 、 面 造 成 了 巨 大 的情 感 磁 场 , 正 营 造 了一 声 画 真 个 可感 、 知 的情 境 , 学 生 不 由 自主 地 融 入 其 中 。 可 使 2 运 用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 助 学 生 自主 探 索 语 文 知 识 帮
2 运 用现 代 信息技 术 手段 , ) 创设 情 境 , 引人人 胜 , 促 进 学生 参 与语 文学 习 。运 用 多媒 休教 学 手段 , 创设 情 境 ,
1 掌 握 学 习方 法 。学 生 怎 样 去 感 知 、 解 、 用 语 ) 理 运
能 给学 生 带来 身临 其境 的感 觉 , 学 生情 不 自禁地 参与 让 到学 习活 动 中来 。如在 学 习《 萄沟 》 葡 一课 时 , 用多 媒 利
需 处 长 在 长 征 途 中壮 烈 牺 牲 的感 人故 事 。有 一 位 老 师 在 教 学 中充 分 运 用 多 媒 体 , 到 了很 好 的作 用 。课 始 , 起
让 小学 生 也能深 切 地体 会到 荷 花的美 ,感受 到课 文 的魅
力 呢 ?设计 精美 的界 面 , 古朴 典雅 的音 乐 , 往 营造 出浓 往 郁 的 中 国文化 的氛 围 , 托 出 良好 的学 习气 氛 , 是 传 怀欣 喜地 收 获品 尝 。这 一 切 , 一 下 子 就能把 学 生带 入 到课文 所描 写 的情 境 中 , 学生 似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