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5种单病种临床路径表单

合集下载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451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455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460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46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467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471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476)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50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

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TCD 编码:BEZ2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 编码:D69.0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

社,2002 年)(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分册》。

出版社)和《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

性紫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8 天。

小儿内科个病种临床路径精编WORD版

小儿内科个病种临床路径精编WORD版

小儿内科个病种临床路径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矮小症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矮小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矮小症(旧称侏儒症)(ICD-10︰E34.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Pediatric E ndocinolo gy》(Mark A.Spe rling主编,Saunde rs E lsevier出版社,2007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小儿内分泌学》(颜纯、王慕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身高处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两个标准差者(身高标准参照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的中国2-18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Pediatric Endocinolo gy》(Mark A.Sp erlin g主编,Saunders Elsevier出版社,2007年)等。

1.孤立性生长激素缺乏症药物治疗:生长激素替代治疗。

2.甲状腺素功能减低症:甲状腺素替代疗法。

3.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一般骨龄12岁前生长激素替代治疗,12岁后联合或单独雌、孕激素治疗。

4.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相应缺乏激素替代治疗。

5.其他:对因、对症治疗。

6.辅助治疗:运动、营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34.3矮小症(旧称侏儒症)疾病编码。

临床路径儿科 4个

临床路径儿科 4个

临床路径儿科 4个临床路径儿科(4个)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2021年版)一、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ICD-10:A08.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6-24月龄小儿多见,腹泻,大便为黄稀便、水样或蛋花汤样,每天可达10余次,伴或不伴发热、呕吐。

2. 体征:有或无脱水征,肠鸣音活跃。

3.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镜检正常,或见少许白细胞,无吞噬细胞;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消化道隔离至腹泻缓解。

2.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紊乱。

(四)标准住院日为4-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A08.001轮状病毒肠炎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 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C 反应蛋白(CRP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4)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2. 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血气分析、大便乳糖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

1. 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2. 肠道菌群调节剂。

3. 胃肠粘膜保护剂。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 血电解质。

(九)出院标准。

1. 体温正常,腹泻好转。

2. 无呕吐,脱水纠正。

3. 大便常规、电解质正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存在使腹泻进一步加重的其他疾病,需要处理干预。

2. 患儿入院时已发生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需进行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向家属解释并告知病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1汇总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1汇总

科儿中医临床路径录目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451)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455)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460)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464)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467)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471 小476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50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

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

TCD 编码:BEZ240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

ICD-10 编码:D69.004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版中国中医药出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1()中医诊断标准:)。

社,2002 年民卫生(中华医学会编著,人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分册》。

年)2002 和《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诊(过敏性紫癜)‘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疗方案”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过敏‘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性紫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2 。

18 天(四)标准住院日为≤(五)进入路径标准的患者。

)编码:D69.004 ICD-10 和过敏性紫癜BEZ240编(第1.一诊断必须符合紫癜TCD 码:)(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出现严重腹痛、呕血、便血、肾脏损伤者,不进入本路径。

儿科临床路径

儿科临床路径

二、麻疹合并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麻疹合并肺炎(ICD-10:B05.201↑J17.1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ICD-10:I40.001\I41.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ICD-10:N00 + B95.5)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热性惊厥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热性惊厥(ICD-10:R56.0)
患者姓名:_性别: ____ 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天内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______
过敏性紫癜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D69.00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小儿内科9个病种临床路径

小儿内科9个病种临床路径

矮小症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矮小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矮小症(旧称侏儒症)(ICD-10︰E34.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P edia tric End ocin olog y》(Mark A.Sperling主编,Saunders Elsev ier出版社,2007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小儿内分泌学》(颜纯、王慕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身高处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两个标准差者(身高标准参照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的中国2-18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P ediatric En docinology》(Mark A.S perlin g主编,Saunders Elsevier出版社,2007年)等。

1.孤立性生长激素缺乏症药物治疗:生长激素替代治疗。

2.甲状腺素功能减低症:甲状腺素替代疗法。

3.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一般骨龄12岁前生长激素替代治疗,12岁后联合或单独雌、孕激素治疗。

4.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相应缺乏激素替代治疗。

5.其他:对因、对症治疗。

6.辅助治疗:运动、营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34.3矮小症(旧称侏儒症)疾病编码。

2.没有明确的矮小病因。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矮小症诊断标准,并经内分泌专科或儿内科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检查治疗。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451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455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460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46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467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471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476)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50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

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TCD 编码:BEZ2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 编码:D69.0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

社,2002 年)(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分册》。

出版社)和《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

性紫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8 天。

儿科临床路径

儿科临床路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 : J06.902 )。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1.一般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

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的为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

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

根据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局部症状:可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痛、咽部不适等,多于3-4天自愈。

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

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婴幼儿起病急,以全身症状为主,常有消化道症状,局部症状较轻。

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 39-40 C,热程2-3天至1周左右,起病 1-2天内因发热引起惊厥。

体征: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有时可见下颌和淋巴结肿大。

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肠道病毒感染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2.两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 A组。

好发于夏秋季。

起病急骤,表现为明显咽痛、高热、流延、厌食、呕吐等,病程约为1周。

检查可见咽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咽的粘膜表面有多 个2-4mm 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溃疡,周围有 红晕。

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它部位。

病程约为一周左右。

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 3、7型引起。

以发热、咽炎、结膜炎 未特征。

常发生于春、夏季,散发或小流行。

临床表现有高热、咽痛、 眼部刺痛,有时伴有消化道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18、0)。 (二)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 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Coxsackie及ECHO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PPLO),少数就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与地区差异。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本病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高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与用 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 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1个人1年内可有多次发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90%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β溶血性链球菌A组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与葡萄球菌等。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就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患。 (三)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 1、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她,以鼻咽部卡她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与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与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症状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 热、不适、轻度畏寒与头痛。检查可见的体征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2、病毒性咽炎与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与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格检查可见的体征有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与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3、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1周。 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通过游泳传播。儿童多见。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A组引起,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患者也可继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 B、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与CRP: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RP正常或轻度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与核左移现象,CRP有不同程度升高。 (2)病原学检查:视需要可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与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与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3)ASO、ESR测定:ASO↑、ESR↑常提示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4)胸部X-ray:必要时做该项检查,以排除下呼吸道感染。大多数呈双肺纹理清晰、无炎症影像学改变。 (5)心电图:必要时做该项检查,以排除心肌炎。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55%)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开窗通风、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支持疗法: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氨基酸、维生素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3、抗感染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病毒或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 4、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烦躁不安者,可给适量镇静药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气喘者可用解痉平喘药;有低氧症状者吸氧;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呕吐、腹泻者及时予液体疗法。 (五)标准住院日为3-5天。 (六)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06、90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编码。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入院后第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CRP、尿常规、粪常规;(2)ASO、ESR;(3)呼吸道病毒、细菌病原学检查;(4)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2、必要的告知。入选临床路径、避免接触性交叉感染等护理、注意观察高热者病情变化。 (八)入院后3天。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各种呼吸道病原学复查;(3)ASO、ESR复查;(4)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复查。2、必要的告知: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如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等临床表现,及时退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九)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1、 连续3天腋温<37、5℃;2、 症状明显减轻; 3、 体征改善-炎症明显吸收。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对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疾病,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体温不退、局部体征没有明显缓解,需要改用其她抗感染药物。(2)病情进行性加重,炎症向邻近器官蔓延出现并发症,需要加用其她治疗方案。 2、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治疗费用与延长住院时间。 (十二)费用标准。(1200-2000元) (下付路径表单) □表示必选,○表示可选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15、9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3-5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进行病情初步评估 □ 上级医师查房 □ 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进行初始经验抗感染治疗 □ 开化验单,完成病历书写 □ 上级医师查房 □ 核查辅助检查的结果就是否有异常 □ 病情评估,维持原有治疗或调整抗菌药物 □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 住院医师书写病程记录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儿科护理常规 □ 一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 ○ 吸氧(必要时) □ 抗菌药物(头孢唑林钠或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如皮试阳性改用其她) □ 抗病毒药物(阿糖腺苷) ○ 祛痰剂(氨溴索) □ 对症支持治疗 临时医嘱: □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肝肾功能、电解质 ○ 胸正位片、心电图 ○ 血沉 CRP 感染性疾病筛查 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血气分析、 胸侧位片 胸CT 血培养 B超(必要时) 长期医嘱: □ 儿科护理常规 □ 一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 ○ 吸氧(必要时) □ 抗菌药物(头孢唑林钠或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如皮试阳性改用其她) □ 抗病毒药物(阿糖腺苷) ○ 祛痰剂(氨溴索) ○ 根据病情调整抗菌药物 临时医嘱: □ 对症处理 ○ 复查血常规 ○ 胸片 胸部CT检查(必要时) ○ 异常指标复查 ○ 病原学检查(必要时) ○ 有创性检查(必要时)

主要护理 工作

□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与设备 □ 入院护理评估,护理计划 □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 静脉取血 □ 协助患者完成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变化 □ 观察治疗效果及药物反应 □ 疾病相关健康教育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1) (2)

时间 住院第3天 住院第3-5天(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上级医师查房 □ 评估治疗效果 □ 完成查房记录 □ 完成出院小结 □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儿科护理常规 □ 一~二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 ○ 吸氧(必要时) □ 抗菌药物(头孢唑林钠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 视情况就是否更改抗菌药物(改用头孢曲松钠) □ 抗病毒药物(阿糖腺苷) ○ 祛痰剂(氨溴索) □ 对症支持治疗 临时医嘱: ○ 复查血常规、胸片 胸部CT(必要时) ○ 根据需要,复查有关检查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 □ 门诊随诊

主要 护理 工作

□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 □ 观察疗效、各种药物作用与副作用 □ 恢复期生活与心理护理 □ 出院准备指导 □ 出院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