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社会学—动物间的同行恋行为
动物兽医社会学的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

动物兽医社会学的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动物兽医社会学是一个研究动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福利的学科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动物兽医社会学对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的影响。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它包括动物的身体健康、行为表现、情感状态以及与环境的适应能力。
动物福利的提高是一个社会道德责任,也与社会发展和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息息相关。
动物兽医社会学通过观察和研究动物在兽医环境中的行为和生活状况,为提供更好的动物福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动物伦理是指人类对待动物的道德和伦理标准。
它涉及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动物的权利、利益和尊严。
动物伦理的核心是尊重动物的生命和福祉。
动物兽医社会学在研究动物福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对待动物的道德规范,为人们正确对待和保护动物提供了指导。
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动物兽医社会学的研究中,保障动物福利是基于对动物伦理价值的认识和尊重。
人们应该将动物视为有感情和有权利的个体,应当尽力保护和改善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只有在尊重动物伦理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动物福利的提升。
为了推动动物福利的提升,社会应该加强对动物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动物兽医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公众也应该增强对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的关注和了解,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动物保护和福利事业中来。
总而言之,动物兽医社会学对于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动物福利水平和尊重动物伦理价值是人们对待动物的道德和伦理责任。
只有注重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才能更好地保护动物的权益,为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做出贡献。
生物学中的动物行为学理论

生物学中的动物行为学理论动物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在其自然环境中行为的科学。
它涵盖了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级哺乳动物的各种层次。
在生物学的领域内,动物行为学涉及到许多层面,包括动物如何找到食物和水源、如何避免被捕食者、如何建立社会组织,以及如何找到配偶并繁殖。
这篇文章将探讨动物行为学中的理论和概念。
1. 马克斯韦伯的行为分析法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提出了一种行为分析法,它缩短了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时间。
该方法着重于动物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目的,而不是观察它们的行为本身。
例如,如果一个动物在某个时间段内只吃了很少的食物,那么这个行为有可能是由于生存pressures引起的。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指的是动物如何通过经验来改变行为的过程。
这些经验包括惩罚和奖励,以及对某些刺激的反应。
这种学习是通过一系列试验和错觉中获得的。
3. 成长理论成长理论是研究动物从婴儿到成年的生长和发展的过程。
该理论包括环境和遗传因素对动物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成年动物长期处于低营养的环境中,它的身体和大脑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
4. 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理论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理论涵盖了动物与环境、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些因素包括食物、水源和栖息地的可用性,以及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如何适应和应对其自然环境。
5. 社会行为学理论社会行为学理论研究动物的社会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这个领域涉及到了动物的性别、年龄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例如,在研究社会性动物时,人们会研究群体中阶层和地位的影响,以及动物如何建立社会和家庭组织。
总之,动物行为学理论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行为发展、学习、生态和遗传变异、社会行为和适应环境等。
通过这些理论,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如何适应他们的自然环境,并帮助人类更好地保护动物和他们的栖息地。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听课记录: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社会行为》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社会行为》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识别动物社会中的组织、通讯和分工等特征,并举例说明不同动物的社会行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培养尊重生命、关注生态平衡的价值观。
二、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首先展示一组不同动物群体活动的图片或视频,如蜜蜂采蜜、狼群狩猎、鸟群迁徙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动物行为背后的共同特征。
学生活动:2.1 学生认真观看图片或视频,被丰富多样的动物行为所吸引,开始思考并讨论这些行为之间的相似之处。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直观的视觉材料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后续介绍社会行为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3.1 概念讲解:教师明确社会行为的概念,即动物群体中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群体生存和繁衍的行为。
3.2 案例分析:选取蜜蜂、蚂蚁、狼群等典型的社会性动物作为案例,详细讲解它们的社会结构、通讯方式和分工合作等特点。
3.3 观察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实验室中饲养的蚂蚁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讨论并总结蚂蚁的社会行为特征。
3.4 角色扮演:为了加深学生对动物社会行为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蚂蚁中的不同角色(如工蚁、兵蚁、蚁后等),模拟它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学生活动:4.1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4.2 在案例分析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不同动物社会行为的理解。
4.3 在观察讨论环节,学生分组合作,仔细观察并记录蚂蚁的社会行为特征,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4.4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模拟不同角色的行为,更深入地理解了动物社会行为的复杂性。
同性恋

同性恋对还是错?出轨这个词我猜想大家都知道这个意思,那么“出柜”呢?呵呵,可能有同学开始迷糊了。
那么换一个说法吧“lesbian”或“gay”或“断背山”呢?说到这里我猜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吧?这就是同性恋的意思。
当然我不是GAY的啦,对这方面是敬而远之的(笑)。
但我也想为这行为稍微正名。
当代社会有成功就有失败,有爱就又恨。
有异性恋自然也会有同性恋。
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和接受同性恋这一行为,但这已经是一个隐形的社会现象。
在我们的身边或许就有那么一两对是这样的,只是没明示公开罢了。
同性恋问题是这个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虽然现在有一部分人理解并接受这种曾被认为是罪恶的性取向的生活方式,但还是有很多人用有色眼镜的眼光去看待这一问题。
如果我们禁止一部分人拥有它(同性恋)说“这是错的,你不能这么做!”这个时候他们会拿出合理的根据和你辩论----------“同性恋会破坏社会的道德体系”“同性恋会动摇国家稳定的根基”……..在床上干什么事怎么会“威胁”国家的根基呢?!顶多就是自认为在床上很猛,很厉害。
然后wow(一瞬惊叫)..再说下来就要被打马赛克了。
so“国家根基今晚上就要最好小心了”之前看到有一个视频时说关于同性恋的演讲内容“当我们讨论异性恋的时候,谈到的东西相当广泛。
当我们讨论同性恋的时候,却只把重点放在性上。
就例如在用词方面上吧,谈到异性恋,我们说“爱人”谈到同性恋,我们说“性伴侣”我们会说:异性恋的“人生”而同性恋者的则是:“生活方式”我们说异性恋有他们的“道德观”而同性恋有他们的“心态”。
在谈论这些事时的用词,无不在影响我们对问题本身的看法。
曾经有一位神父,主教大人曾写信给某位赞成同性恋行为的人,信的其中一段内容如下:“同性恋显然是不道德的,如果每个人都是同性恋的话,根本就不会有人类社会了”而这个人的回复也是相当给力“亲爱的主教大人,如果每个人都是罗马天主教神父的话,也不会有人类社会了”我猜想有人会提出:“那艾滋病呢?同性恋不是会导致艾滋病吗?”不!艾滋病是病毒引起的,病毒的传播可以通过同性性行为,异性性行为以及和一些和性完全没关系的行为。
动物行为:探索动物世界中不同物种的行为表现

动物行为:探索动物世界中不同物种的行为表现 动物世界中的各种物种之间展现出了极其多样化的行为表现,这一切都是由它们的遗传、环境和学习等因素所决定的。虽然动物行为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有许多有待探索的问题。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索动物世界中不同物种的行为表现,解密动物们的行为奥秘。
动物行为的定义 动物行为是动物在特定条件下展现的各种可观察的活动,它涵盖了动物的日常活动、社会行为、以及与环境的互动等方面。通过研究动物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存策略、繁殖行为、食物获取、社会结构等重要方面。
遗传与行为 动物的行为往往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动物物种在遗传上存在着不同的行为倾向。例如,一些鸟类会自动具备建巢的本能,而不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这项技能。这种遗传上的行为特征被称为本能行为。
然而,并非所有的动物行为都是完全由遗传决定的。一些行为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学习来改变。例如,哺乳动物的育儿行为往往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适应。 环境与行为 动物的行为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动物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并推动其适应环境的策略。例如,在干旱地区生活的动物往往具备耐热、耐旱的特点,以更好地适应这样的环境。
同时,环境也会对动物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社会动物往往会形成群体,以提高生存的机会。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群体中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调整。例如,在食物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动物可能会展现出更为竞争性和侵略性的行为。
学习与行为 学习是动物行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学习,动物可以获取新知识、改变行为模式,并适应不同的环境。学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习等。
条件反射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它是动物通过重复遇到某种刺激后,逐渐建立起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这种学习方式常见于训练动物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在驯服动物方面,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社会学习是指动物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来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在灵长类动物中尤为常见。研究发现,猿类动物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同类的行为来学习新的技能,例如使用工具、捕食等。 饥饿与行为 饥饿是动物行为中非常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当动物感到饥饿时,它们将采取各种行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猎食动物会展开猎食行为以捕捉猎物;植食动物则会寻找食物来源,并采食植物。
什么是动物行为学?

什么是动物行为学?【什么是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在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行为的学科。
该学科涉及动物如何与自己的环境互动和如何影响它们的环境。
了解动物行为学对于保护濒危物种、防止人类对野生动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改善人类与宠物之间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动物行为学的起源动物行为学起源于人们对于野生动物行为的观察,这种观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变得更加系统和科学。
19世纪后期,一些科学家开始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和分类,将其作为生物学、生态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独立开来。
2.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动物行为学可以研究各种动物的行为。
它不仅仅限于野生动物,还包括家禽、家畜和宠物等。
在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中,有三个主要方面:(1) 行为进化:探索行为如何在物种进化过程中产生或改变。
为什么一些物种会选择特定类型的行为,而其他物种则不会。
(2) 行为生态学:探究动物行为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食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栖息地的选择以及交配和育儿行为。
(3) 行为生理学:研究行为如何与动物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以及身体生理过程如何影响行为。
3. 为什么需要学习动物行为学学习动物行为学最重要的原因是了解动物行为在物种保存、动物福利和人类行为方面的作用。
在保护野生动物时,知道其行为习惯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和自然栖息地。
同时,了解宠物动物的行为将有助于改善它们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并减少动物被遗弃或被虐待的数量。
总而言之,学习动物行为学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动物行为,并在保护、照顾和处理动物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性恋基因

从同性恋基因谈开去摘要】很多人只知道后天环境对同性恋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却不知道其实同性恋是有遗传基础的,即存在同性恋基因。
此文并不着重讨论同性恋的形成,而是由此出发思考另一问题——基因对性状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已有的关于同性恋基因的研究进行分析,来学习科学家在探究该问题时所用的思路方法,并简单介绍基因对性状作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遗传率。
关键词】同性恋基因环境性状遗传率引言】笔者是在《生命科学》课上才知道同性恋是有遗传基础的,很多科学家相信这个同性恋基因就在 X染色体长臂最尖端一处叫 Xq28 的位置上。
对于同性恋的形成原因本文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也无法说明基因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其各有多大影响。
笔者不能开展相应的调查和研究,只能尝试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洞察科学家们对该问题研究是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基因、环境与性状的相关性很复杂,不同的情况差异也很大,该文侧重介绍与遗传率相关的内容。
该文一方面希望读者对同性恋有更清楚的认识,消除对同性恋者的不解和歧视,而予之同情、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旨在激发读者对基因、环境和形状之间关系的兴趣,以便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正文】同性恋基因对于同性恋,研究人员早就从生物医学、社会学、文化民俗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对其开展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环境对同性恋形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例如,关在动物园笼子内的金翅雀如果雄雀的比例太少,雌雀的同性恋现象就增多,但如果把它们都放到大自然中去,这种现象又会减少。
又如监狱和军营中同性恋者比一般的要高。
环境对同性恋形成的具体影响在此不详谈,下面介绍有关同性恋基因的发现。
(一)R〃Pillard很早就发现同性恋中的男性的兄弟有四倍于常人的几率成为同性恋者。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知名学者 D〃Hamer在对同性恋者们进行访问的时候察觉到,男同性恋者不但是有较多的同性恋的兄弟,而且也有较多的表兄弟和舅舅等是同性恋者。
细心地他们发现上面所列的表兄弟和舅舅们都是属于母亲那一支的亲戚。
人教版整理新动物行为学

一、行为学绪论1、行为:是动物活动形式、发声和姿势以及在外表上可辨认的变化,这些变化起到相互通讯的作用并且能引发另一动物的行为模式,包括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等。
2、发展史Konrad Lorenz 奥地利Karlvon Frisch 奥地利Niko Tinbergen 英国牛津大学3、行为学研究范围或分支学科1)行为生态学ecoethology2)行为生理学ethophysiology神经行为学neuroethology行为内分泌学ethoendocrinology3)行为遗传学ethogenetics4)行为系统发育学phylogeny of behavior5)行为个体发育学ontogeny of behavior4、行为的适应性决定动物生存的关键是适应,而适应有3条途径:1)遗传2)生理变化3)行为反应补充3个基本概念1)适合度fitness2)终极原因ultimate caution3)近期原因proximate caution地球上存在了30多亿年,人类今天使用语言、读书、看电视、种植、开采,占有陆地、海洋,把人类自己何其他物种关入牢笼,并正在消灭其他的物种,而类人猿依然无言的在丛林中采摘野果,不对其他物种构成威胁。
一种行为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有利于进化:动物求偶、利他行为、行为的适应性即该行为表现的物种生存一种表面看起来与进化逻辑截然相反的行为“吞食性伴侣”亦叫“自杀性性行为”蜘蛛、螳螂,雄性在交配时奉献身体作为配偶的食物必须明白自然选择是gene必须确保gene的传递,好处:1.雄性遇到雌性已是鸿运当头(因为的密度的生活),这是难得的桃花运,如果因怕死而畏缩不前,则可能错失良机再也遇不到雌性而抱憾终生。
2.动物分布密度低就可能是:食物少,那么肉制品比较珍贵,为雌性怀更多卵子提供热量、蛋白质。
3.交配过程顺利进行,雌性吞食雄性时,无暇他顾,雄性可有更长的时间交配,是更多卵子受精。
当然动物界绝大多数情况下,使gene不断传递成为可能的最好策略还是先使自己生存,多数动物雄性一生中会有不止一次的桃花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师范学院
动物行为社会学
课程论文
题 目浅谈动物间同性恋行为
二 级 学 院 __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_
专 业 ______科学教育________
年 级 ______2013级_________
学 号 _____2013964112_______
姓 名 _______招小艳_________
成 绩
2014年12月16日
编号:
- 1 -
浅谈动物间同性恋行为
招小艳
岭南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 524048
摘要:在动物王国里,同性恋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不仅是人类社会中存在这种现象。
形成同性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受先天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基因的选择、生
存压力或繁衍后代等等。使动物间产生并存在同性恋行为。动物间的同性恋行为对
于物种发展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同性恋行为可以维持种群稳定,缓解社群压力。但
是不利于物种繁衍后代和发展。
关键词:动物;同性恋;性行为;同性关系;
动物的同性恋是指成年的同性动物之间发生的求偶行为或性行为。科学研究
表明,不仅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同性恋现象,据研究者称,目前有450种动物被
发现并记录有同性性行为,其中包括火烈鸟、犀牛等在内的野生动物以及人们常
见的狗、猫、鹅等家畜。据悉,这种同性性行为一直都在动物间存在,只不过以
往的记录只是个别例子而已,忽视了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同性恋行为形成的原因。
1.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动物一般都有季节性发情期,这个时候动物个体已经发
育成熟,能量的积蓄过程已经完成,受到体内性激素的刺激,会产生冲动,表现
出求偶行为和交配行为。在一些雌少雄多的种群里或是等级序列非常严格的种群
里,优秀的雄性动物往往更能博得雌性动物的青睐,有权利和机会繁衍后代。那
么没有资格参与到繁殖群体中去的“单身汉”如何释放体内性激素刺激的能量
呢?,只能是发生同性爬跨行为,来释放体内积累的能量。例如:雄斑鸠到了发
情季节,就会对笼子里的雌斑鸠表现出发情行为,如果你把雌斑鸠移走,放进一
只母鸡,很快它就会对母鸡表现出求偶行为。如果连母鸡也没有,它甚至会对一
堆抹布求偶。由此可以看出,雄斑鸠在没有求偶对象时,对另一只雄斑鸠求偶就
是可以理解的事了。
2.社会环境的影响。动物园中人工饲养的鸵鸟,到了繁殖期,对身边的鸵鸟不
理不睬,反而把饲养员当做求爱对象。这说明了动物的性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 2 -
受社会环境影响。
3.缓解社群压力,加强小团体之间的团结。群居动物中的个体常常发生对抗性
冲突,尤其是同性动物之间,它们会选择一些性行为的方式,如同性间互相摩擦
生殖器以示友好,平息争斗,以减少家族和自己的损失。
4.由基因决定。(1)种分辨出两性差异基因,分辨不出对方的性别。因此会对
其他同性表现出追求的行为。(2)人在胚胎情况下,如果XY染色体存在,就会
分泌一种叫做米氏管抑制素发育阶段性别还未分化时,胚胎中都会有一种称之为
米勒氏管的结构,正常的化学物质,抑制雌性器官的发育,使个体产生正常的雄
性器官。当米氏管抑制素不能正常分泌时,个体则会长成一个外表是雌性,但染
色体却是XY的人,所以说男性在胚胎期有着分化成两种性别的潜能。
5.确立自己地位或结盟抵制强者。例如群猴中会有这种现象:在强者面前,两
个弱者会以“动物同性”行为来结成联盟,同性恋行为这时又成了一种结盟行为。
6.抚育后代。例如:熊甚至会与同性一道来抚育下一代,而抚育的小熊往往是捡
或偷来的。黑天鹅,大约有20% 的黑天鹅家庭是由同性恋组成。到了交配的季
节,雄黑天鹅还是会找雌性黑天鹅交尾生产。当雌天鹅产下蛋后,同性恋黑天鹅
就会赶跑异性恋黑天鹅,并把那蛋据为己有。由他们自己孵化天鹅蛋,养育下一
代。
7.繁衍后代。例如面象虫,雄性面象虫经常会强行爬到其他雄性的背上。一些
证据显示,在稍后的异性交尾过程中,两只雄面象虫的精子可能会同时被输入到
雌性体。
二、同性恋行为表现方式
同性恋间的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爬跨行为,是最为普遍的行为。雁群中经常有两只雄性的大雁关系特别好,
它们经常待在一起,互相理毛,互相缠绕着脖子,交嘴(接吻),发展到最后就
会互相爬跨。
2.用嘴刺激同性伙伴身体上的敏感部位。如雄性宽吻海豚会在成长的某个时期
变为完全的同性恋者。他们不但会寻找同性伙伴发生性行为,还会主动用嘴刺激
同性伙伴身体上的敏感部位——类似与口交的行为。
- 3 -
3.雌信天翁相互求爱,然后一起抚养后代。
4.互相摩擦生殖器。如倭黑猩猩,同性间互相摩擦生殖器,它们以这种行为来
示好、平息争斗,以减少家族和自己的损失。
5.求偶行为。如一个笼子里,一只雄斑鸠会对另一只雄斑鸠点头哈腰,做出一
系列的求偶行为。
三、同性恋行为对物种发展的影响。
动物的同性恋选择大部分是临时的,当身边有异性个体出现时,它们会立刻
扔下同性去追逐异性,但也有一些是特殊情况出现,如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里,
养着两只雌性的红嘴相思鸟,它们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相互为对方细心地梳
理羽毛,投喂黄粉虫时,其中的一只常常最先飞抵食槽,用它的喙啄起小虫,但
并不急于吃下,而是咕咕咕地招呼着另一只前来共享,俨然一对恩恩爱爱的小情
侣。
后来为了让它们繁殖后代,放进了一只雄性红嘴相思鸟,不料竟然遭到这对
姐妹合力痛击,被打得缩在角落求饶,最后只好将其移走了事。可以看出动物的
同性恋行为对物种繁衍没有好处。但是它的存在也有一定的生物学和动物社会学
意义,宽吻海豚是地球上最有名的两性动物,它们经常表现出同性性行为。大约
有50%的雄海豚与其他雄性发生性关系,这种同性性活动有助于加强小团体之间
的团结。由此可以看出,同性性行为有着维持动物种群稳定的作用。
贝利①说:“同性性行为在不同环境下起着不同作用,例如它可以作为替代
性繁殖策略、合作抚养策略、促进社会关系的手段或者同性冲突的调解者。一旦
这种适应性得到确定,它将变成自然选择的推动力,促进其他方面的选择,例如
生理、生活史、社会行为,甚至是社会形态学。
注释:
①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生物学家内森•贝利(Nathan Bailey)
参考文献:
[1] 内森•贝利(Nathan Bailey),玛琳•祖克(Marlene Zuk. 揭开动物同性行为之谜[J].
新浪科技,2009,6
[2] 黄诚,廖馨. 动物也爱同性?[J].当代工人,201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