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载试验检测报告
连续梁桥梁荷载试验报告

XX成桥荷载试验报告1 工程概述连接道上有一座4×32m连续箱梁桥。
上部结构箱梁采用单箱三室断面,梁高为1.7米,顶宽18米,底宽1.4米,两侧翼缘宽2m,跨中顶底板厚度均为0.25m,腹板厚0.5m;在端横梁和墩顶横梁处顶底板厚度增大至0.5m,腹板均增厚至0.9m。
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桩柱式结构,桥台采用桩承式桥台。
上部结构采用C50混凝土,下部结构采用C30混凝土结构。
主要设计参数:①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4.0kN/㎡;花台:8.0kN/㎡(单侧)。
②桥宽:36m=8m(人行道、绿化带)+20m(车行道)+8m(人行道、绿化带)。
③桥梁最大纵坡:0.3%。
④地震设防类别: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7度构造设防)。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⑤基准期、使用年限及安全等级:设计基准期:100年,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
图1.1 XX立面图(单位:mm)图1.2 XX典型断面图(单位:mm)2 试验依据本次桥梁试验依据、参考下列规范或技术文件执行:1)所签订的合同及试验桥梁的相关资料;2)《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21-2011;3)《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YC4-4/1982);4)《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程》(DB50/231-2006);5)《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6)《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21-201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8)《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2004);9)《城市桥梁安全性评估规程》(DB50/272-2008);10)《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2)国家及各部委颁布的其他相关标准。
3 试验目的通过对桥梁进行荷载试验检测以及必要的观测,了解桥梁结构现状并考查桥跨结构强度、刚度等,达到以下目的:1)测试桥梁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强度及裂缝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2)检验桥梁的施工质量,判断实际承载能力,评价桥跨结构的工作性能,为竣工验收提供科学的依据。
载荷试验报告

目录1 工程概况 (2)2 检测工作的目的及要求 (2)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2)4载荷试验检测 (2)4.1试验设备 (4)4.2设备的安装 (4)4.3试验方法 (4)4.4地基静载荷试验情况及结果 (5)5结论 (6)附图表:检测点平面示意图载荷试验成果图楼地基检测报告1 工程概况拟建的xx位于xx。
由于天然地基性质及强度、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地基采用3:7灰土换填垫层法处理,分层回填压实处理,回填面积约1124.80m2,厚度1000mm;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80kPa。
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我公司于2018年6月28日对该3:7灰土垫层地基进行了承载力检测。
本次检测完成平板静载荷试验4组。
2 检测工作的目的及要求2.1采用平板静载荷试验,检测3:7灰土垫层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2本次检测工作依据的规范:甲方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及图纸;《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述根据《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划分为5层,现依层序分述如下:第①层:杂填土(Q42ml)灰褐色,主要由粉土及砂类土组成,含砖块、煤屑、植物根、垃圾等,杂质含量大于20%,粒径5-20cm。
稍湿,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匀,填龄3年以上。
主要分布在场地东南部分区域。
第②层:黄土状粉土(Q41+al)黄褐色,土质不均,上部含植物根,下部含混粉砂较多,或与粉砂互层,具中等孔隙。
稍湿-湿,稍密-中密。
无光泽,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局部相变为粉砂。
第②1层:粗砂(Q41+al)黄褐色,稍湿,中密状态,分选性较好,粒度较均,颗粒级配差。
矿物成分主要为云母、长石、石英等。
第③层:粗砂(Q3al+pl)黄褐色,湿~饱和,稍密~中密状态,分选性较好,粒度基本均匀,颗粒级配一般,偶含零星卵石颗粒。
桩基检测报告-静荷载试验

检测报告报告编号:工程名称:检测项目:委托单位:检测日期:2010年12月13日xx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管灌注桩单桩静载、碎石桩复合地基静载检测人员:项目负责:报告审核:报告签发:注意1、本报告无检测、负责、审核、签发人签字无效;2、本报告无检测单位专用章无效,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3、未经书面同意本报告不得复制或作为其他用途;4、如对本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30天内向本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逾期不再受理。
5、本报告的检测数据是在检测当天的环境条件下的测试数据,本报告的检测数据只对测试现场的条件有效,如检测样本的状况产生变化,重新测试的数据结果不具备可比性。
检测单位:xxxxxxxxx地址:xxxxx目录第一部分沉管灌注桩单桩抗压承载力检测1.1 工程概况 (5)1.2 检测内容与技术要求 (5)1.2.1 检测内容 (5)1.2.2 技术要求 (5)1.2.3 检测依据 (5)1.2.4 评定方法 (6)1.3 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6)1.3.1 地形地貌 (7)1.3.2 地质结构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7)1.4 检测仪器 (10)1.5 检测方法与要求 (10)1.6 检测过程与结果 (13)1.7 检测结论 (16)第二部分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2.1 工程概况 (30)2.2 检测内容与技术要求 (30)2.2.1 检测内容 (30)2.2.2 技术要求 (30)2.2.3 检测依据 (30)2.2.4 评定方法 (31)2.3 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32)2.4 检测仪器 (32)2.5 检测方法 (32)2.6 检测过程与结果 (33)2.7 检测结论 (38)第一部分沉管灌注桩单桩抗压承载力检测1.1、工程概况我公司受xxxxxxxxx公司委托,对xx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管灌注桩单桩抗压承载力进行检测,该污水处理厂为xx县城xxxx城市污水整治工程的主要部分,其功能主要处理城区及城镇收集的污水,达到治理和保护大盈江的目的。
桥梁荷载承载能力检测记录

桥梁荷载承载能力检测记录桥梁荷载承载能力检测是对桥梁结构进行定期检测,以评估其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承载能力。
通过该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桥梁结构的安全隐患,以便进行维修和加固,确保桥梁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以下是一份桥梁荷载承载能力检测记录样例,供参考:桥梁名称:XXX桥梁桥梁位置:XXX市XXX街道检测时间:20XX年X月X日检测人员:1.张工(结构工程师)2.李工(测量工程师)1.检测目的和背景本次检测的目的是评估XXX桥梁在设计荷载下的承载能力,并对其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
2.检测范围本次检测范围包括XXX桥梁整体结构的荷载承载能力检测和有关构件的安全性检测。
3.检测方法本次检测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桥梁构件和结构的外观检查;2)桥梁荷载试验,包括静荷载试验和动荷载试验;3)桥梁结构的加速度测试和振动测试。
4.检测结果4.1外观检查结果通过对桥梁的外观检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桥面铺装有部分龟裂和变形;2)桥墩部分存在混凝土剥落现象;3)部分桥面栏杆存在锈蚀和变形。
4.2荷载试验结果4.2.1静荷载试验静荷载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桥梁在设计荷载下的变形和应力情况。
试验中使用了设计荷载,通过对桥梁各部位的变形和应力进行测量,得到如下结果:1) 桥面变形:最大变形为X mm,符合设计要求;2)桥墩应力:最大应力为XMPa,在允许范围内。
4.2.2动荷载试验动荷载试验的目的是模拟实际运营中的荷载情况,评估桥梁的动态响应和疲劳性能。
试验中使用了不同频率和振幅的荷载,并对桥梁的振动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振动响应:桥梁在各个频率下的振动响应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2)疲劳性能:经过疲劳荷载试验,桥梁结构未发现明显的疲劳裂缝和损伤。
5.安全性评估综合以上检测结果,本次检测认为XXX桥梁在设计荷载下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符合要求。
然而,根据外观检查结果,建议对桥面铺装、桥墩混凝土和栏杆进行修复和加固,以确保桥梁的长期使用安全。
承载力试验报告记录

承载力试验报告记录1. 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某一设备的承载力。
通过加载设备,并测量其在不同负载下的变形,以确定其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
2. 试验方法2.1 准备工作在试验前确保设备安全稳定,没有任何损坏或松动的部件。
2.2 设备安装将设备进行适当的安装,确保其能够在试验过程中保持稳定。
2.3 负载施加逐渐施加负载至所需的范围,并记录每一阶段的负载大小。
2.4 变形测量根据设备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测量设备的变形。
可能的方法包括使用测量仪器或观察设备在不同负载下的形态变化。
2.5 试验结果记录记录每一阶段的负载和设备的变形情况。
3. 试验结果与分析根据试验记录的数据,分析设备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变形情况。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确定设备的承载力和其能够安全运行的最大负载。
4. 试验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得出关于设备承载力的结论。
根据结论,可以确定设备在实际使用中的可行范围,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5. 试验注意事项5.1 在试验过程中密切观察设备的变形情况,确保试验的安全进行。
5.2 在负载施加过程中,逐步增加负载,以避免突然过大的负载对设备造成损坏。
5.3 使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4 在试验过程中,记录每一阶段的负载和设备的变形情况,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
6. 试验设备和工具在本次试验中,使用了以下设备和工具:- 设备名称:[设备名称]-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名称]- 其他工具:[其他所需工具]7. 附录在附录中提供了试验过程中的详细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
以上为本次承载力试验的报告记录。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单梁荷载试验报告4

1前言荷载试验是对桥梁承载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评定方法。
2工程概况原桥上部结构为1X13米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横向6片,板宽1.5m,板厚0.8m,下部结构为U型桥台,桥梁全长19.8米,全宽9.5米,车行道宽7米;桥面铺装为沥青混凝土,设计荷载等级为汽-15。
现拆除原桥上部结构、台帽及背墙后,新做钢筋混凝土台帽、背墙及搭板,原桥台身及基础修复利用。
新做1X13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板宽1.24m,横向7片;桥面系为:10cmC40桥面现浇层+防水层+9cm沥青砼桥面铺装;新做桥宽10米,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
为了给桥梁竣工验收提供技术资料,我单位于2020年7月14日应业主要求抽取该桥1-7#预制空心板梁进行静载试验检测评定。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荷载等级:公路-Ⅰ级;设计速度:60km/h;桥面宽度:10.0m=净9.0m+2×0.5m防撞护栏;设计洪水频率:1/50;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图2-1 三条沟桥标准横断面(尺寸单位:mm)3试验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3)《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JTG/T J21-01-2015);(4)《公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6)《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8)《宝鸡市212省道三条沟桥应急抢险工程施工图》。
4主要仪器设备本次试验检测主要仪器设备见表4-1所示。
表4-1 主要检测仪器及设备一览表5检测评定目的和内容5.1检测评定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检验空心板的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即通过静载试验测试空心板在相当于设计荷载效应的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应变、位移和裂缝(如有)开展情况,评价结构构件的强度、刚度,并据此综合评定空心板的承载能力。
电梯载荷试验报告模板

电梯载荷试验报告模板1. 试验概述本次电梯载荷试验旨在验证电梯能否承受设计荷载,并检验电梯在最大载荷下的性能表现。
试验时间为 xx 年 xx 月 xx 日,试验地点为 xx 楼。
2. 试验标准本次试验符合国家电梯安全规范 GB7588-2003 中的规定,测试过程使用巡视器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
在试验中,将检测以下项目:1.电梯在最大载荷下的运行稳定性2.电梯驱动系统和电气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3.电梯开关门速度是否正常3. 试验过程和数据记录3.1 准备工作检测人员在试验前进行了以下准备工作:1.检查电梯的各个部件是否正常运行2.调试巡视器,并确定其能够正常监测电梯运行状态3.2 试验过程在试验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将电梯内装满负载,并开始运行2.在电梯运行到每个楼层时,记录电梯的运行状态和巡视器的监测数据3.将电梯运行到最高层后,让其运行到最低层,在每个楼层的记录电梯的运行状态和巡视器的监测数据4.将电梯恢复到正常状态3.3 数据记录以下是试验中记录的数据:层数监测数据运行状态1 数据运行正常………n 数据运行正常n+1 数据运行正常………18(最高层)数据运行正常………n+1 数据运行正常………1(最低层)数据运行正常4. 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记录和监测巡视器的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在最大载荷下,电梯能够稳定运行,并且运行速度符合设计要求。
2.电梯驱动系统和电气系统运行正常,无故障。
3.电梯开门和关门速度符合标准,不会造成危险。
5. 结论本次电梯载荷试验结果表明,该电梯能够稳定运行并承受设计荷载,符合国家电梯安全规范 GB7588-2003 的要求,能够确保人员和物品的安全。
桩静载荷试验报告

报告编号第页共页受控号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工程名称:检测内容: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例)检测机构名称委托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检测单位:说明:1、报告及骑缝未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2、报告复印件未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3、报告无检测人、编写、审核、批准签名无效;4、报告涂改无效;5、本报告复议期为十五天。
检测单位地址: XXXX检测单位资质证书编号: XX XX XX XX邮政编码:XX 电话:XX目录1 工程概况 (3)2 检测概述 (3)3 现场检测 (6)4 检测结果与分析 (7)5 结论 (8)附表1:X1#桩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 (10)附表2:X2#桩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 (12)附表3:X3#桩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 (12)附图1:X1#工程桩的荷载-沉降、沉降-时间对数曲线 (12)附图2:X2#工程桩的荷载-沉降、沉降-时间对数曲线 (16)附图3:X3#工程桩的荷载-沉降、沉降-时间对数曲线 (16)附图4:试桩平面位置示意图 (13)附图5:X1#桩现场试验照片 (13)附图6:X2#桩现场试验照片 (12)附图7:X3#桩现场试验照片 (12)附件:桩基工程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略) (13)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见表1。
表1 工程概况表2.1检测目的该基桩工程已施工完毕,应委托方要求,采用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检测,以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2检测依据1 设计图纸;2 经批准备案的检测方案;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4 国家和地区有关法规及标准。
2.3试验仪器设备试验所用仪器设备见表2.3。
仪器设备均在正常使用有效期内。
2.4抽检数量2.4.1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第3.3.4条: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交桥荷载试验检测报告U2006019B报告编号:工程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二六年八月○○注意事项本报告应盖有公章,否则为无效报告。
1.复制报告未重新盖章无效。
2.报告无试验(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3.报告涂改无效。
4.天内对检测报告有异议,应于本报告发出之日起155.向本公司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真:传立交桥荷载试验检测报告现场检测:数据处理:报告编写:报告审核:报告批准:检测报告报告有效期至:2007年8月15日报告编号:BU2006019批准:审核:编制:目录一、二、静载试2.试验检目2.试验检内2.试验检依2.载试验检方2.4.1概述 (4)2.4.2试验荷载 (4)2.4.3测试截面以及测点布置 (5)2.4.4加载位置 (6)2.4.5加载方法 (6)2.4.6试验检测仪器 (7)2.4.7静载试验结果 (9)三、动载试验103.1动载试验目的 (10)3.2动载实验内容 (10)3.3动载试验方法 (10)3.4动载试验测试结果及分析......................................................................................10四、桥梁理论值计算104.1计算方法 (10)4.2计算说明 (11)4.部 (12)五、试验检测结15.载力工 (18)5.载度工 (18)5.动 (19)5.结 (1)立交桥静载及动载试验检测报告一、概述立交桥位于市,于1991年5月开始修建。
该桥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简支桥,标准跨径15.36m,计算跨径13.7m,净跨径12.9m,桥宽19.86m,为双向四车道桥梁。
上部结构主梁为预应力简支T型梁,横向共2根外梁和12根内梁。
该桥设计荷载:机动车道为汽-20,挂-100;人行道荷载为2。
3.5kN/m立交桥于1992年竣工通车。
桥梁概貌如图、图、图、图:4312图1桥梁立面照片图2桥梁平面照片图3桥梁底面平面照片图4桥梁横隔板照片二、静载试验试验检测目的2.11.评定现有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为桥梁的使用及维修加固提供必要的依据。
由于桥梁运营多年,桥梁的部分部位出现缺陷,如裂缝等,通过检测确定桥梁各部损耗的程度及实际承载能力。
而且现在交通量不断增加,车辆载重量不断加大,对桥梁通过能力和承载能力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通过检测,确定现有桥梁的荷载等级,从而决定是否需要通过加固来提高其荷载等级。
2.对现有桥梁进行全面技术评定,建立和积累必要的技术档案资料。
通过检测建立和积累技术资料,为加强桥梁科学管理及提高桥梁技术水平提供必要条件。
试验检测内容2.2选择14根梁中的5片主梁分别测试如下内容:⑴主梁的挠度:跨中的挠度,支点沉降;⑵主梁的应力:跨中截面、四分点、支座截面应力;⑶横隔板的应力:跨中截面的应力,确定横向分布系数;⑷裂缝展开情况,新裂缝产生情况。
试验检测依据2.3⑴《立交桥施工图设计文件》,1991年5月;⑵《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⑶《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⑷《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⑸《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003年4月;⑹《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试行),人民交通出版社,年。
1988.静载试验检测方法2.4概述2.4.1简支梁桥是我国公路上中小跨径桥梁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桥梁体系。
梁桥具有受力明确、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
简支梁桥的上部结构由主梁、横隔板、桥面板、桥面构造等部分组成。
主梁是桥梁的主要承重构件;横隔板保证各根主梁相互结成整体,以提高桥梁的整体刚度;主梁的上翼缘构成桥面板,组成行车(人)平面,承受车辆(人群)荷载的作用。
简支梁桥系静定结构,受力较简单。
本次荷载试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实桥进行加载、测试,达到摸清桥梁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通过实测各控制截面的应力和变形(挠度),并与相应的理论检算值相比较,进而分析与判断桥梁结构的安全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
立交桥属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简支桥,根据该桥的受力特点进行静载试验。
试验荷载2.4.2立交桥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考虑到:立交桥建桥后有重型车辆通过,最后通过结构检算,决定采用4辆200KN汽车进行静载试验。
加载车辆主要尺寸见图5:图5加载车辆示意图200KN加载车辆总重20吨,前轮轴重5.0吨,后轮轴重15.0吨,其主要尺寸见上图。
测试截面以及测点布置2.4.3为测定主梁的混凝土在活载作用下的应力情况,取桥梁西北角这一1/4区域的梁布置应变片,布置区域图如下示,选取桥的第3根梁至第7根梁共5片内梁进行布置,梁的记数从桥的西面开始,分别记为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T13,T14,如图所示。
对T3—T7每根梁有选择地取跨中,1/4跨及支座处的断面布设了如下测点:每根梁跨中断面梁底和梁侧及中性轴处,1/4跨断面,支座处剪力应变花共4个测点7个应变片,5片梁共20个测点35个应变片,另外选取T5与T7之间跨中部位的横隔板底面布置3个应变片,另布置一个共用温度补偿片,总计23个测点39个应变片。
图6中阴影部分为加载区域,如下示。
在跨中和支座布置4个靶标用来测量桥梁跨中最大挠度及支座沉降。
图6桥梁布载及靶标布置区域实际测点布置位置部分如图7、8所示:图7梁跨中的贴片布置图8支座处的贴片布置加载位置2.4.4对该桥进行加载,桥跨采用规范所规定的几种布载方式,加载位置如下所示:图9桥跨第一种布载方案示意图图10桥跨第二种布载方案示意图图11桥跨第三种布载方案示意图图12桥跨第四种布载方案示意图加载方法2.4.5由于该桥为单跨简支T型梁桥结构,取其半跨进行加载试验。
本次静载试验共有4个加载工况,第一工况为2辆20吨汽车荷载以第一种布载方案加在桥跨上;第二工况为2辆20吨汽车荷载以第二种布载方案加在桥跨上;第三工况为4辆20吨汽车荷载以第三种布载方案加在桥跨上;第四工况为2辆20吨汽车荷载以第四种布载方案加在桥跨上,该种工况为偏载。
图13工况一照片(汽车荷载以第一种布载方案布在桥跨上)图14)汽车荷载以第二种布载方案布在桥跨上(工况二照片1.通过动载试验,测得在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动态增量,进而判断结构在受到不同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反应是否在桥梁的一般容许范围内。
2.通过动力特性试验,了解桥跨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及其在长期使用荷载阶段的动力性能。
3.通过动载试验研究和理论计算分析,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及其工作状况作出综合评价。
4.为桥梁维护提供依据,指导桥梁的正确使用和养护、维修。
内容动载实验3.2动载试验用于了解桥梁自身的动力特性和抵抗受迫振动和突发荷载的能力。
其主要项目内容包括:桥梁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特性,如桥梁结构的动位移、动应力、冲击系数等,另外还包括桥梁结构自身的自振特性,如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
动载试验方法3.3该桥拟进行行车试验,试验时采用一辆20吨的车以车速为10km/h、20km/h、30km/h匀速通过桥跨结构,由于在行驶过程中对桥面产生冲击作用,从而使桥梁结构产生振动。
通过动力测试系统测定桥跨结构主要控制截面测点的动挠度时间历程曲线和车辆对桥面冲击系数。
器动载试验仪3.4.本次动载试验检测设备采用北京光电研究所研制生产的桥梁挠度检测仪,对一辆20吨的汽车以不同车速驶过桥跨时进行行车试验,仪器如下图所示。
图18桥梁挠度检测仪动载试验测试结果及分析3.5对于行车试验,一辆20吨的主车以车速为15km/h、20km/h、25km/h匀速通过桥跨结构,在行驶过程中对桥面产生冲击作用,从而使桥梁结构产生振动。
典型波形图如图19、20、21所示。
图1915km/h行车时的典型曲线图2020km/h行车时的典型曲线图2125km/h行车时的典型曲线静挠度和动挠度如何直接看出来根据15km/h跑车动挠度曲线图19可得:跨中静挠度Smean=0.394mm,动挠度Smax=0.406mm,冲击系数1+ ==1.031。
根据20km/h跑车动挠度曲线图20可得:跨中静挠度Smean=0.390mm,动挠度Smax=0.405mm,冲击系数1+。
=1.038=根据25km/h跑车动挠度曲线图21可得:跨中静挠度Smean=0.706mm,动挠度Smax=0.752mm,冲击系数1+==1.065。
四、桥梁理论值计算结构理论计算主要是以该桥的有关设计资料为计算依据,并对某些参数进行经验假定,建立桥梁的主体模型,分析结构的受力状况,验证原设计结构是否满足现行要求。
计算方法4.1采用有限元软件Madis,建立三维空间几何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出结构在各工况情况下应力、内力和位移,按照规范所规定的各项容许指标,验算其是否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并找出应力储备较为薄弱,易损坏的构件。
计算说明4.21、对该桥空间仿真分析,按照现场详测的具体资料,力求全面反映结构实际情况,完整模拟结构受力的各种工况原则进行。
在模型中主要采用梁单元和板单元,桥的主体都是采用梁单元。
在建模的过程中考虑到解算的精度和速度,对全桥进行有限元离散时,对于不同位置及不同重要程度的构件,采用了不同的网格密度。
全桥模型如图23所示:图22全桥模型图2、坐标系和单位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坐标系如上图所示,X轴方向为顺桥向,Y 轴为横桥向,Z轴为竖直方向。
(单位除说明外均为国际单位制)3、正负号的规定应力值:正号表示为拉应力,负号表示为压应力。
.位移:沿坐标轴正方向的位移为正,沿坐标轴负方向的位移为负。
4、材料及其属性采用立交桥设计材料参数进行计算,C40混凝土的弹性模量3。
ρ=25kN/m=0.166,密度E=3.3e10Pa,泊松比μ5、计算工况汽车荷载:按照原设计的车行道汽-20荷载,汽车荷载分为四个工况即进行静载试验的四个工况。
部分计算结果4.31、竖向位移(单位:m)图23工况一竖向位移图图24工况二竖向位移图图25工况三竖向位移图图26工况四竖向位移图2、结构应力由于本桥按三维空间模型建模,这里只示出几种工况下的部分应力云图,其它具体应力结果列表给出。
汽车荷载作用下:(单位:10kPa)图27工况一梁轴向应力图图29工况一梁剪应力Qz图图30工况一梁截面应力My图图31图Mz工况一梁截面应力五、试验检测结论力工况载应静5.1所测桥跨的应力值与荷载均呈现比较好的线形关系,在卸载 1.3.19.2后试验桥跨残余应力小于《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第条之规定。
表明试验桥跨的上部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