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载试验检测报告

荷载试验检测报告
荷载试验检测报告

立交桥

荷载试验检测报告

U2006019B报告编号:

工程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二六年八月○○

注意事项

本报告应盖有公章,否则为无效报告。 1.

复制报告未重新盖章无效。2.

报告无试验(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3.

报告涂改无效。4.

天内对检测报告有异议,应于本报告发出之日起155.向本公司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真:传

立交桥荷载试验检测报告

现场检测:

数据处理:

报告编写:

报告审核:报告批准:检测报告

报告有效期至:2007年8月15日

报告编号:BU2006019

批准:审核:编制:

目录

一、

二、静载试

2.试验检目

2.试验检内

2.试验检依

2.载试验检方

2.4.1概述 (4)

2.4.2试验荷载 (4)

2.4.3测试截面以及测点布置 (5)

2.4.4加载位置 (6)

2.4.5加载方法 (6)

2.4.6试验检测仪器 (7)

2.4.7静载试验结果 (9)

三、动载试验10

3.1动载试验目的 (10)

3.2动载实验内容 (10)

3.3动载试验方法 (10)

3.4动载试验测试结果及分析......................................................................................10四、桥梁理论值计算10

4.1计算方法 (10)

4.2计算说明 (11)

4.部 (12)

五、试验检测结1

5.载力工 (18)

5.载度工 (18)

5.动 (19)

5.结 (1)

立交桥静载及动载试验检测报告

一、概述

立交桥位于市,于1991年5月开始修建。该桥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简支桥,标准跨径15.36m,计算跨径13.7m,净跨径12.9m,桥宽19.86m,为双向四车道桥梁。上部结构主梁为预应力简

支T型梁,横向共2根外梁和12根内梁。

该桥设计荷载:机动车道为汽-20,挂-100;人行道荷载为

2。3.5kN/m

立交桥于1992年竣工通车。

桥梁概貌如图、图、图、图:4312

图1桥梁立面照片

图2桥梁平面照片

图3桥梁底面平面照片

图4桥梁横隔板照片

二、静载试验

试验检测目的2.1

1.评定现有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为桥梁的使用及维修加固提

供必要的依据。由于桥梁运营多年,桥梁的部分部位出现缺陷,如裂缝等,通过检测确定桥梁各部损耗的程度及实际承载能力。而且现在交通量不断增加,车辆载重量不断加大,对桥梁通过能力和承载能力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通过检测,确定现有桥梁的荷载等级,

从而决定是否需要通过加固来提高其荷载等级。

2.对现有桥梁进行全面技术评定,建立和积累必要的技术档案

资料。通过检测建立和积累技术资料,为加强桥梁科学管理及提高桥梁技术水平提供必要条件。

试验检测内容2.2

选择14根梁中的5片主梁分别测试如下内容:

⑴主梁的挠度:跨中的挠度,支点沉降;

⑵主梁的应力:跨中截面、四分点、支座截面应力;

⑶横隔板的应力:跨中截面的应力,确定横向分布系数;

⑷裂缝展开情况,新裂缝产生情况。

试验检测依据2.3

⑴《立交桥施工图设计文件》,1991年5月;

⑵《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⑶《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

2004);

⑷《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

⑸《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003年4月;

⑹《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试行),人民交通出版社,

年。1988.

静载试验检测方法2.4

概述2.4.1

简支梁桥是我国公路上中小跨径桥梁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桥梁

体系。梁桥具有受力明确、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简支梁桥的上部结构由主梁、横隔板、桥面板、桥面构造等部分组成。主梁是桥梁的主要承重构件;横隔板保证各根主梁相互结成整体,以提

高桥梁的整体刚度;主梁的上翼缘构成桥面板,组成行车(人)平面,承受车辆(人群)荷载的作用。

简支梁桥系静定结构,受力较简单。本次荷载试验的目的就是

希望通过对实桥进行加载、测试,达到摸清桥梁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通过实测各控制截面的应力和变形(挠度),并与相应的理论检算值相比较,进而分析与判断桥梁结构的安全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

立交桥属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简支桥,根据该桥的受力

特点进行静载试验。

试验荷载2.4.2

立交桥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考虑到:立交桥建桥后有重

型车辆通过,最后通过结构检算,决定采用4辆200KN汽车进行静载试验。加载车辆主要尺寸见图5:

图5加载车辆示意图

200KN加载车辆总重20吨,前轮轴重5.0吨,后轮轴重15.0吨,其主要尺寸见上图。

测试截面以及测点布置2.4.3

为测定主梁的混凝土在活载作用下的应力情况,取桥梁西北角

这一1/4区域的梁布置应变片,布置区域图如下示,选取桥的第3根梁至第7根梁共5片内梁进行布置,梁的记数从桥的西面开始,分别记为

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T13,T14

,如图所示。对T3—T7每根梁有选择地取跨中,1/4跨及支座处的

断面布设了如下测点:每根梁跨中断面梁底和梁侧及中性轴处,1/4

跨断面,支座处剪力应变花共4个测点7个应变片,5片梁共20个

测点35个应变片,另外选取T5与T7之间跨中部位的横隔板底面布

置3个应变片,另布置一个共用温度补偿片,总计23个测点39个应变片。图6中阴影部分为加载区域,如下示。在跨中和支座布置4个靶标用来测量桥梁跨中最大挠度及支座沉降。

图6桥梁布载及靶标布置区域

实际测点布置位置部分如图7、8所示:

图7梁跨中的贴片布置

图8支座处的贴片布置

加载位置2.4.4

对该桥进行加载,桥跨采用规范所规定的几种布载方式,加载

位置如下所示:

图9桥跨第一种布载方案示意图

图10桥跨第二种布载方案示意图

图11桥跨第三种布载方案示意图

图12桥跨第四种布载方案示意图

加载方法2.4.5

由于该桥为单跨简支T型梁桥结构,取其半跨进行加载试验。

本次静载试验共有4个加载工况,第一工况为2辆20吨汽车荷载

第一种布载方案加在桥跨上;第二工况为2辆20吨汽车荷载以第二

种布载方案加在桥跨上;第三工况为4辆20吨汽车荷载以第三种布

载方案加在桥跨上;第四工况为2辆20吨汽车荷载以第四种布载方

案加在桥跨上,该种工况为偏载。

图13工况一照片(汽车荷载以第一种布载方案布在桥跨上)

图14)汽车荷载以第二种布载方案布在桥跨上(工况二照片

1.通过动载试验,测得在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动

态增量,进而判断结构在受到不同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反应是否在桥梁的一般容许范围内。

2.通过动力特性试验,了解桥跨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及其在长

期使用荷载阶段的动力性能。

3.通过动载试验研究和理论计算分析,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及其

工作状况作出综合评价。

4.为桥梁维护提供依据,指导桥梁的正确使用和养护、维修。

内容动载实验3.2

动载试验用于了解桥梁自身的动力特性和抵抗受迫振动和突发

荷载的能力。其主要项目内容包括:桥梁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特性,如桥梁结构的动位移、动应力、冲击系数等,另外

还包括桥梁结构自身的自振特性,如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

动载试验方法3.3

该桥拟进行行车试验,试验时采用一辆20吨的车以车速为

10km/h、20km/h、30km/h匀速通过桥跨结构,由于在行驶过程中对桥面产生冲击作用,从而使桥梁结构产生振动。通过动力测试系统

测定桥跨结构主要控制截面测点的动挠度时间历程曲线和车辆对桥

面冲击系数。

器动载试验仪3.4.

本次动载试验检测设备采用北京光电研究所研制生产的桥梁挠

度检测仪,对一辆20吨的汽车以不同车速驶过桥跨时进行行车试验,仪器如下图所示。

图18桥梁挠度检测仪

动载试验测试结果及分析3.5

对于行车试验,一辆20吨的主车以车速为

15km/h、20km/h、25km/h匀速通过桥跨结构,在行驶过程中对桥面

产生冲击作用,从而使桥梁结构产生振动。典型波形图如图

19、20、21所示。

桩基检测报告书

检测结果 批准:审核:编写:项目负责:检测人员:

周口市金色东方16#楼 检测报告 1 工程概况 1.1概述 拟建的周口市金色东方一期工程位于文昌大道与大庆北路交叉路口西北角。结构为剪力墙结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委托单位:河南佳利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周口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福建省透堡建筑有限公司 桩施工单位:—— 受甲方委托,周口公正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了该试桩的检测工作,现场测试工作于2012年08月13日和2012年08月16日进行。 1.2设计地基参数 本工程试桩设计桩数为3根,桩径D=400mm,有效桩长L=8.0m,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1100kN。 2 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钻探,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分析结果,场地70.0m勘探深度范围内,除浅部耕植土外,自然地面下约24m以上的地层为第四纪全新世新近冲积形成的地层,24m —70m为第四系晚更新世冲积形成的地层。按其成因类型、岩性及工程地质特性将其分为10个工程地质单元层,现分述如下: 第○1层(Q4ml):耕植土,杂色,以粉土为主,含有大量植物根系,土质不均一。层底深度1.20~1.80m,层厚1.20~1.80m,平均厚度1.50m。

第○2层(Q4al):粉土,褐黄色,稍湿,稍密;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少见锈色斑点。场地内该层分面稳定。层底深度4.30~4.80m,层厚2.50~3.40m,平均厚度2.90m。 第○3层(Q4al):粉质粘土,棕褐色,可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含有红色条纹,偶见锰质结核,少见贝壳碎片。场地内该层分面稳定。层底深度9.20~9.80m,层厚4.60~6.20m,平均厚度5.20m。 第○4层(Q4al):细砂,黄褐色,饱和,中密;主要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有少量云母碎片。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深度23.40m~26.20m,层厚13.80~15.70m,平均厚度14.80m。 第○5层(Q3al):粉土,黄褐色,湿,中密;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该层含有大量灰褐色条纹,偶见蜗牛壳碎屑。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深度28.70~30.20m,层厚3.50~5.60m,平均厚度4.50m。 第○6层(Q3al):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含有黄色条纹,偶见锰质结核,少见贝壳碎片,局部夹有粉土。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深度34.80~35.60m,层厚6.40~8.30m,平均厚度7.40m。 第○7层(Q3al):粉砂,黄褐色,中密,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砂质较纯,局部夹有薄层粉土。场地内该层分布较稳定。层底深度45.00m~45.80m,层厚8.30~11.60m,平均厚度9.70m。 第○8层(Q3al):粉质粘土,棕褐色,可塑-坚硬;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含有黄色条纹,偶见锰质结核,少见贝壳碎片,局部夹有粉土。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深度57.60~59.50m,层厚11.30~13.60m,平均厚度12.50m。 第○9层(Q3al):粉土,黄褐色,湿,中密;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该层含有零星钙质结核,偶见蜗牛碎屑。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深度62.80~64.20m,层厚3.50~5.60m,平均厚度5.20m。 第○10层(Q3al):粉质粘土,棕褐色,可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反应,干强

桩基础低应变检测报告范本

. . .. 基础桩完整性反射波法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888项目四期**#楼 委托单位:****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检验类别:专项检测 检测项目:建筑桩基检测 报告编号:201***** 检测日期:201*年0*月0*日 报告页数:共12页(不含此页) *****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201*年0*月0*日

目录 一、检测人员及联系方式 二、工程概况表 三、委托容及试验目的 四、检测依据 五、检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六、检测桩选择及成桩情况说明 七、工程地质概况 八、检测结果及分析 九、检测结论 十、附件 声明: 1、本报告无检测单位报告章无效; 2、本报告无主检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3、本报告涂改无效; 4、本报告复制件无原检测单位报告章无效;

5、对本报告检验结果若有异议,应在报告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向本检测 单位书面提请复议,逾期不予受理。 一、检测人员及联系方式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1********* 二、工程概况

三、委托容及试验目的 受*******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于201*年0*月0*日对********项目四期**#楼工程的基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目的是确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根据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经委托单位与有关单位研究协商,确定本次试验检测38根桩。 四、检测依据 1、国家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106-2003) 2、本次检测设计有关要求 五、检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1、本次检测采用的检测方法:反射波法。 2、仪器设备: 采用岩海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制造的RS—1616Kp型桩基动测分析系统,传感器为一支灵敏度为(100mV/g)的加速度计,用手锤敲击激振,采样频率为20KHz. 3、单桩的激振方式:锤击;位置:桩头中心部位; 点数:不少于2点 六、检测桩选择及成桩情况说明: 1、被测桩选择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检 测单位共同决定。 2、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及施工资料,该工程基

2019年公路桥梁荷载试验.doc

公路桥梁检验highway bridge rating gonglu qiaoliang jianyan 公路桥梁检验(卷名:交通) highway bridge rating 对桥梁的运营状况、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能进行的技术评定。 公路桥梁检验包括桥梁结构的检查和验算,以及桥梁荷载试验和量测等。结构检查的设备在19世纪以前是相当简陋的,还没有直接量测结构应变的仪器。直至20世纪20~40年代才出现各种类型的应变计。桥梁荷载试验已有100多年历史,例如1850年英国建造的最大跨径为140米的箱形连续梁铁路桥(不列颠桥),原设计是一座有加劲梁的吊桥,在建造过程中,曾进 行荷载试验,并改变了原设计方案。 检验程序首先检查桥梁各部构造的技术状况,然后根据桥梁的现状进行结构检算。初建的新型桥梁和缺乏技术资料的旧桥,必要时需进行荷载试验。通过桥梁结构的变位(线位移和角位移)、应变(或转换为应力)、动力特性参量(频率、振幅、阻尼比和动力系数等)、裂缝和损害等项目的检测,来证实桥梁在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和动力性能等方面能否满足安全运营 的要求。 检验内容包括桥梁结构检查和荷载试验。 结构检查主要内容有:①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总体尺寸和变位的状况的检查;②桥梁承重构件截面尺寸及其细部组合的偏差检查;③桥面的平整度检查;④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可能存在的裂缝、缺陷、渗漏、锈蚀和侵蚀等损害的检查;⑤必要时还进行地基和河床冲刷等状 况的复查。 结构检查的技术和设备大致可分为无破损检查和局部破损检查。无破损检查主要用于结构材料强度、质量和缺陷等检查。无破损检查应用的技术有:回弹仪检查的技术;超声波探测技术(脉冲传递、脉冲衰减和全息摄影等方法);射线照相或衰减测定技术(电磁放射线有Χ射线、γ射线、红外线和紫外线;核子放射线有中子、质子和正电子束等);磁力或磁通量探测技术;染色渗入法;探测锈蚀状况的半电池电位测量;激光全息摄影技术;光学孔径仪与光纤维和小型闭路电视录象机组合的观测技术;振动法检验技术等。无破损检查技术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并且需要有经验的检验人员。因此,用一般的量具和放大镜等辅助工具进行外观的检查诊断仍是最广泛的检查手段,必要时才应用无破损检查技术,辅助判断。为了检查与试验作业的方便,尚有专用的桥梁检查车和轻型拼装式悬吊检查架。 局部破损检查是在构件上采取试样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的检查方法。如测定材料的强度、弹性模量、混凝土的水泥含量、氯化物含量、炭化深度和渗水等测定,都需在构件上取样。又如混凝土或防水层电阻率的测量等,往往需要在构件上钻孔插入探测仪器进行测量。 荷载实验桥梁静力荷载试验的加载设备常用大型货车、拖挂车、翻斗车、水车和施工机械等各种普通装载车;也有专用的单轴或多轴加载挂车和测定结构影响线的自行式单点荷载设备;有的场合也用压重物等。桥梁自振特性的试验测定方法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常用的突然加载或卸载的方法激振桥梁,如跳车、释放、撞击和小火箭等冲击荷载;第二类用运转频率可调的起振机或专用的单轴电-液惯性加振挂车进行谐振试验;第三类用脉动信号测试与分析的方法,用磁带机记录桥梁无载时的脉动随机信息,并用信号处理机进行谱分析,可取得多阶振型的特征值。 桥梁受迫振动响应的试验测定常用接近运营条件的车辆,以不同车速通过桥梁进行行车试验,测定桥梁的动力系数与车速的关系;或在桥梁动力响应最大的部位进行起动或刹车试验;也可利用平时交通荷载或风荷载等随机荷载,测定桥梁随机振动的响应。 检测桥梁受载及响应的仪器大体可分为静态测量仪器和动态测量仪器两种,也有相互组合和

试验检测计划范文

精品文档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铜鼓潭水库除险加固整治工程试验检测计划方案 一、工程概况 铜鼓潭水库位于赤坭镇北西部,水库设计功能是以灌溉为主并具有防洪和养殖功能的年调节水库。本工程水库设计总库容约为45.49万立方米,属于小(2)型水库,枢纽主要工程建筑物等级为5级,次要建筑物等级为5级。工程采用2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2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主要建设内容主坝与副坝进行加高培厚、重建溢洪道、重建放水涵等工程。具体以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为准。 二、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的施工图; 2.按照水利部的有关规范、规程、标准执行。 三、试验检测的材料 1.水泥 2.砂 3.碎石 4.块石 5.砖 6.钢筋; 7.PVC管 8.混凝土试块; 9.砂浆试块; 10.回填土; 11.用于工程建设的材料; 12.其他需要见证试验的项目。

精品文档 检测计划方案

. 精品文档 检测计划方案

. 精品文档

4、试验检测结果 材料现场取样送检后试验员应根据《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单》送检日期进行跟踪,要求检测试验室及时出具试验检测报告,并根据试验结果指导施工,防止现场出现不合格材料的使用。 对不合格试验检测报告首先并通知现场生产经理,对该材料进行封存,不得使用。然后由技术部分析原因,并与监理工程师共同协商,重新取样送检复试,如仍不合格,通知供应商或生产厂家进行现场材料清理退场。 四、取样见证试验管理 1.工程开工后根据审批通过的取样、送检计划,在监理人员见证下由施工人员在现场取样,送至指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2.资料员根据《现场见证取样单》编制记录各种材料的试验检测台账,台账中应明确送检材料规格、质量标准、生产厂家、出厂时间、出厂编号、送检检测结果等。 3.检测结果出来后,资料员根据资料编制要求,对所有的试验检测资料进行评定,汇总评定资料按要求分类归档,此项工作在交工前完成。 . 精品文档

桩基取芯检测报告样板

复印无效 许可证证号:苏建检字第A002B号计量认证合格证: 基桩质量检测报告 (检测方法:钻芯法)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报告编号 检测机构******************************(检测专用章)

一、概况 1.工程概况表1 二、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秀园西苑安置房小区项目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地质概况(见表2): 工程地质概况表2 三、检测的目的、依据 3.1.检测的目的 桩端持力层的岩土性状(强度)和厚度是否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3.2检测的依据

a.《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b.《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c.《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d.《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2 e.《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1987 f.《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1999 四.检测的设备、原理 4.1.检测的设备 本次检测采用钻机型号为Jxy-300型的液压操纵钻机。钻探取芯选用金刚石钻头,钻具规格φ108mm。钻芯设备技术指标及要求详见下表3 钻芯设备技术指标及要求表3 4.2.检测原理 钻芯法是在桩端岩土层中钻取芯样,通过芯样表观质量和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检测持力层的岩土性状、是否存在夹层等,从而综合评价桩端持力层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五、受检桩的桩号、桩位、施工记录及检测工作量

5.1受检桩的桩号、桩位 受检桩的桩号、桩位由监理单位确定,计5根(详见第15-19页《受检桩桩位平面示意图》 5.2受检桩的施工记录 受检桩的施工记录见表4《受检桩施工记录汇总表》。 受检桩施工记录汇总表表4 5.3.检测工作量 岩芯样进尺25.0米,岩石芯样5组,详见《钻芯法检测芯样综合柱状图》第7~11页,芯样图片详见第12~14页。 六、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桩身完整性判定及成桩质量评价 6.1.1.桩底岩芯单轴抗压强度的确定 桩底岩芯单轴抗压强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R—岩芯单轴抗压强度(MPa), P—岩芯试件的破坏荷载(N); A—岩芯试件的截面积(mm2); 6.1.2.岩芯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确定 根据参加统计的一组试样的试验值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取岩芯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 式中f rm—岩芯试样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 f rk—岩芯试样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统计修正系数; n—试样的个数;

白盒测试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报告书 实验一白盒测试 学生姓名:李庆忠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1341901317

白盒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白盒测试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白盒测试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举例进行白盒测试,使用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组合 覆盖、路径覆盖进行测试。 3、通过试验和应用,要逐步提高和运用白盒测试技术解决实际测试问题的能力; 4、熟悉C++编程环境下编写、调试单元代码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方法; 5、完成实验并认真书写实验报告(要求给出完整的测试信息,如测试程序、测试用例, 测试报告等) 二实验原理 白盒测试原理: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证明每种内部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内部成分是否已经过检查。它是把测试对象看作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盒子里,也就是完全了解程序的结构和处理过程。这种方法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其又称为结构测试。 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实验代码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x,y,z; scanf("%d%d",&x,&y); if((x>0)&&(y>0)) { z=x+y+10; } else { z=x+y-10; } if(z<0) { z=0; printf("%d\n",z); } else { printf("%d\n",z); } return 0; } 语句覆盖是指选择足够的测试,使得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如选择测试x=1,y=1和x=1,y=-1可覆盖所有语句。 判定覆盖是指选择足够的测试,使得程序中每一个判定至少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从而使得程序的每个分支都通过一次(不是所有的逻辑路径)。选择测试x=1,y=1和x=1,y=-1可覆盖所有判定。 条件覆盖是指选择语句多数的测试,使得程序判定中的每个条件能获得各种不同的结果。选择测试x=1,y=1和x=-1,y=-1可覆盖所有条件。 判定/条件覆盖是指选择足够多的测试,使得程序判定中每个条件取得条件可能的值,并使每个判定取到各种可能的结果(每个分支都通过一次)。即满足条件覆盖,又满足判定覆盖。选择测试x=1,y=1和x=-1,y=-1可覆盖所有判定/条件。 条件组合覆盖是指选择足够的测试,使得每个判定中的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以判定为单位找条件组合)。 注:a,条件组合只针对同一个判断语句存在多个条件的情况,让这些条件的取值进行笛卡尔乘积组合。 b,不同的判断语句内的条件取值之间无需组合。 c,对于但条件的判断语句,只需要满足自己的所有取值即可。 选择测试用例x=1,y=1;x=1,y=-1,x=-1,y=1和x=-1,y=-1可覆盖所有条件组合。 路径覆盖是分析软件过程流的通用工具,有助分离逻辑路径,进行逻辑覆盖的测试,所用的流程图就是讨论软件结构复杂度时所用的流程图。

理化检验学习小结

第一篇仪器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1.概述 紫外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②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σ电子、π电子、n电子。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 2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 3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4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 5.生色团与助色团 生色团: 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 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红移与蓝移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或紫移)。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 max:可作为定性依据;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满足两个条件: (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有红外活性。 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两类基本振动形式 1、伸缩振动 2、变形振动 红外分光光度计 仪器类型 两种类型:色散型、干涉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原子核的自旋 若原子核存在自旋,产生核磁矩: 核磁共振现象 自旋量子数 I=1/2的原子核(氢核),可当作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绕自旋轴转动时,产生磁场,类似一个小磁铁。 核磁共振共振条件 (1) 核有自旋(磁性核) (2)外磁场,能级裂分; (3)照射频率与外磁场的比值 0 / H0 = / (2 ) 自旋偶合:自旋核与自旋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称自旋-自旋偶合,简称自旋偶合。 化学位移: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

试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证书和测试报告确认表(公司范本)资料

编号:GXLQZX 设备名称液压万能试验机设备编号GL02040001(GF1)01/II-3 设备用途钢筋力学性能试验保管部门 检定/校准单位桂林市计量测试研究所检定/校准周期(年)1 证书/报告性质□√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测试报告证书/报告编号力值字第1305010269号 证书报告确认内容1、有授权文件的标识□√是□否 2、校准/检定证书(测试报告)在校准实验室认可/实验室的授权范围内□√是□否 3、证书/报告具有量值溯源信息(如:上一级标准器的标识和检定或校 准证书号) □√是□否 4、有检定/校准、测试的技术依据(代号:JJG139-1999 )□√是□否 5、提供了具体的校准数据□√是□否 6、提供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数据□是□√否 数据确认 检测项目测试结果 标准、规范、规 程要求 是否满足要求 试验力示值相对误差示值重复性示值允许误差± 1.0% 30 100 200 +0.7 +0.5 +0.4 0.0 0.2 0.2 □√是□否50 200 400 +0.6 +0.4 +0.6 0.2 0.1 0.1 示值重复性允许 误差1.0% □√是□否100 300 600 +0.4 +0.4 +0.7 0.1 0.1 0.1 □√是□否150 400 800 +0.5 +0.4 +0.6 0.1 0.1 0.1 □√是□否200 500 1000 +0.6 +0.4 +0.6 0.1 0.1 0.1 □√是□否 根据证书、报告内容可确定: □√证书、报告满足要求 □√根据证书、报告数据、判定该设备能使用 □根据证书、报告数据、判定该设备需降级使用 □根据检测/校准、测试产生的修正因子要对设备进行修正,修正情况: 设备管理员:罗玉刚日期:2013 年8 月10 日负责人意见:该设备检定结果满足要求。 签名:日期:年月日 技术负责人意见:该设备检定结果满足要求。 签名:日期:年月日 备注:

某项目桩基检测 试验桩 检测报告

基桩质量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某项目(试验桩)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 报告编制:李四 审核:审核人 审定:审定人 报告编号:2017-XXX 工程地点:地球村 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某项目(试验桩)检测结果书 (2) 一、总概况 (3) (一)、工程相关信息 (3) (二)、工程场地地质条件 (3) (三)、主要检测仪器设备 (4) 二、低应变检测 (4) (一)、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技术原理 (4) (二)、低应变检测结果评价 (4) (三)、低应变检测结果 (5) (四)、低应变检测波形图 (7) 三、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 (8) (一)、检测试验桩的相关参数 (8) (二)、试验原理、方法及使用仪器 (8) (三)、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9) (四)、静载检测结论 (10)

某项目(试验桩)检测结果书

一、总概况 (一)、工程相关信息 (二)、工程场地地质条件 场地地层从上至下分别为: ①杂填土:褐黄,松散,人工新近回填而成,主要以粘性土、风化岩块组成,含少量碎石、块石;表面含少量植物根茎; ②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 ③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砖红色,节理裂隙极发育,上部岩芯样呈土状;吸水膨胀,手捏易碎;下部岩芯样局部风化成砂土样,含少量石英颗粒; ④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砖红色,裂隙极发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岩芯样呈

块状、碎块状,遇水易软化;泥质胶结;中厚层结构; ⑤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砖红色,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样呈柱状、短柱状,柱长10-50cm 不等;泥质胶结,粉粒结构;锤击易碎,吸水易软化;沿节理面可见少量铁锰质氧化渲染; ⑤-1中风化砂砾岩:棕红色,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样呈短柱状,柱长5-10cm 不等,砂砾结构,岩芯夹杂石英较多。仅02区西南处揭露。 (三)、主要检测仪器设备 二、低应变检测 (一)、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技术原理 本次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锤击低应变法。该方法依据一维波动理论,其波动方程为: 22220/(/)0u t C u x ??-??= (1) 式中0C 是弹性波纵波传播速度,也是标志桩身砼强度的参量,它是由材料常数P 和E 所决定的常值: 0/C E P = (2) 方程(1)为双曲线型偏微分方程,有两条相异的特征线,即通过自变量平面 (,)x f 任一点有两条相异的实特征线,方程通解为: ()()u f x ct g x ct =-++ (3) 式中f ,g 为任意函数,“+”号对应于上行波,“-”对应于下行波。 当桩头受到冲击力后,由此产生的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桩身中存在的断裂、裂缝、扩颈、缩颈、夹泥、离析等缺陷时,会产生反射与透射。我们从实测中获得波形图,根据波形、波速、频谱的变化,通过特定的分析软件,可检测桩身的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等。 (二)、低应变检测结果评价

软件测试报告 范本

xxxxxxxxxxxxxx 测试报告

目录 1.引言 (1) 1.1 编写目的 (1) 1.2 项目背景 (1) 1.3 系统简介 (1) 1.4 参考资料 (1) 2.测试概要 (2) 2.1 测试方法(和工具) (2) 2.2 测试范围 (2) 2.3测试环境与配置 (2) 3.测试结果与缺陷分析 (3)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3) 3.1.1测试组织 (3) 3.1.2测试时间 (3) 3.1.3测试版本 (4) 3.2覆盖分析 (4) 3.2.1需求覆盖 (4) 3.2.2测试覆盖 (4) 3.3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5) 3.3.1缺陷汇总 (5) 3.3.2缺陷分析 (5) 3.3.3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6) 4.测试结论与建议 (6) 4.1 测试结论 (6) 4.2 建议 (6)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 项目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 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能吸引眼球。 1.4 参考资料 1. 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东西。 2.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2.测试概要 测试的概要介绍,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其他测试经理和质量人员关注部分) 2.1 测试方法(和工具) 简要介绍测试中采用的方法(和工具)。 提示:主要是黑盒测试,测试方法可以写上测试的重点和采用的测试模式,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是否遗漏了重要的测试点和关键块。工具为可选项,当使用到测试工具和相关工具时,要说明。注意要注明是自产还是厂商,版本号多少,在测试报告发布后要避免大多工具的版权问题。 2.2 测试范围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以及用这类方法(3-4句)。 提示:如果能够具体对设计进行说明,在其他开发人员、测试经理阅读的时候就容易对你的用例设计有个整体的概念,顺便说一句,在这里写上一些非常规的设计方法也是有利的,至少在没有看到测试结论之前就可以了解到测试经理的设计技术,重点测试部分一定要保证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用例设计方法。 2.3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提示:清单如下,如果系统/项目比较大,则用表格方式列出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CPU: 内存: 硬盘:可用空间大小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机器网络名: 局域网地址: 应用服务器配置

桩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详细]

合川城区涪江上段防洪护岸工程(赵家渡段)二标段 桩基静荷载试验 报告编号:2014桩基(J)001 检 测 报 告 重庆恒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7月1日

注意事项 1、报告无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无报告编写、报告校对、报告审核人签字无效; 3、报告涂改无效; 4、非经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对于委托检验,样品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建设单位:重庆江城水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黄河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重庆洪源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重庆恒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参与人员: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合川城区涪江上段防洪护岸工程(赵家渡段)二标段 桩基静荷载试验检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工程地上2层.地基基础采用深层搅拌桩.桩径为ф70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单桩设计承载力为200kN,经深层搅拌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于180KPa,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我中心于历时3日完成对该工程地基的静载荷试验检测工作,试验点(桩)总数为6个.(具体情况见下表1,平面布置示意图见下图1).现依据试验原始数据提交本次试验检测报告. 表1 各试验点具体情况一览表

图1 各试验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二、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5、《江西省桩基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试行) 6、《江西省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方法及取样数量》 ---赣力基础【2005】第001号 7 、设计图纸及相关说明文件 三、载荷试验 ㈠、复合地基土载荷试验检测 1、试验设备 试验采用砂袋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千斤顶施压,主梁由4根18号工字钢组成,副梁由

性能测试报告范例

测试目的: 考虑到各地区的用户数量和单据量的增加会给服务器造成的压力不可估计,为确保TMS系统顺利在各地区推广上线,决定对TMS系统进行性能测试,重点为监控服务器在并发操作是的资源使用情况和请求响应时间。 测试内容 测试工具 主要测试工具为:LoadRunner11 辅助软件:截图工具、Word

测试结果及分析 5个用户同时生成派车单的测试结果如下: 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 从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该脚本运行47秒,当5个用户同时点击生成派车单时,系统的响应时间为41.45秒,因为没有设置持续运行时间,所以这里我们取的响应时间为90percent –time,且运行的事物已经全部通过

事务概论图,该图表示本次场景共5个事务(每个用户点击一次生成派车单为1个事务),且5个事务均已pass,绿色表色pass,如出现红色则表示产生error

从上图可以看到服务器的CPU平均值为14.419% ,离最大参考值90%相差甚远;且趋势基本成一直线状,表示服务器响应较为稳定,5个用户操作5个900托运单的单据对服务器并没有产生过大的压力。

“Hits per Second(每秒点击数)”反映了客户端每秒钟向服务器端提交的请求数量,这里服务器每秒响应9,771次请求;如果客户端发出的请求数量越多,与之相对的“Average Throughput (吞吐量)”也应该越大。图中可以看出,两种图形的曲线都正常并且几乎重合,说明服务器能及时的接受客户端的请求,并能够返回结果。 按照上述策略,我们得出的最终测试结果为: 生成派车单: 1个用户,300个托运单点击生成派车单,响应时间7.34秒 5个用户,900个托运单点击生成派车单,响应时间41.45秒 单据匹配: 单用户1000箱,20000个商品,上传匹配时间8秒 五个用户2500箱,40000个商品,同时上传匹配耗时2分25秒 自由派车: 单条线路917个托运单下载,响应时间1分40秒 上述结果是在公司内网,测试环境上进行的测试,可能与实际会有偏差

理化检验控制.

第 11章理化检验控制 11.1 目的 本章对 A1级、 A2级压力容器产品理化试验中有关人员的资格、检验设备仪器管理、理化检验管理、试验方法和试验过程管理、试样制备、原始记录和试验报告确认、重复试验、部分理化检验分包等控制环节的基本内容作出了规定,以保证各项试验报告准确可靠,真实并可追溯。 11.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理化检验质量活动控制。 11.3 职责 11.3.1理化质量控制系统由质管部归口管理,生产部、技术部、采购部和车间配合。 11.3.2理化质量控制实行理化责任工程师负责制。负责本系统控制环节和控制点的管理,对理化报告的正确性负责,并接受质保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 11.4 控制要求 “理化检验控制系统控制程序”见图 11-1。 11.4.1理化人员资格控制 11.4.1.1理化试验人员、检验人员经申请, 批准后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考试,取得“理化试验人员资格等级证书”后方可上岗。

11.4.1.2理化责任人应具备理化试验专业技术并由总经理任命, 负责全厂理化试验的质量控制,对理化试验的取样、加工操作、计算的技术标准执行的正确性负责,对理化试验报告做技术性结论。其人员资格和责任制见公司标准 Q/HL20815-2012《理化试验管理制度》第 4章相关内容。 11.4.2试验委托 11.4.2.1原材料、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焊工考试试件及产品试件需进行化学分析、力学试验、晶间腐蚀试验时,应由委托部门开具“送检委托单” , “送检委托单”填写要求按公司标准 Q/HL20815-2012《理化试验管理制度》第 5.3节的规定执行。 11.4.2.2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焊工考试试件、产品试件,先进行外观检验合格,再进行无损检测后,才可进行力学试验委托。 11.4.2.3理化责任人应认真核查检验委托单是否符合要求。检验委托单应经理化责任人审核签字。检验委托单具体要求见公司标准 Q/HL20815-2012《理化试验管理制度》。 11.4.3试样制备 11.4.3.1试件取样、标记、加工和制备的基本要求和程序按有关标准及公司标准 Q/HL20815-2012《理化试验管理制度》第 5.4节的规定程序及工艺科提供的试样加工图进行。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公路桥梁荷载试验

第1题 利用分辨力为0.001mm的千分表制作成标距200mm的引伸计测量构件应变,其测量分辨力为() A.1*10-6 B.2*10-6 C.5*10-6 D.10*10-6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2题 在应变电测中关于温度补偿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温度补偿片与应与工作片同规格 B.温度补偿片应与工作片处于相对的桥臂中 C.温度补偿片应与工作片处于同一温度场 D.一个补偿片可补偿多个工作片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3题 可用于混凝土结构浅裂缝深度(深度不超过500mm)测试的设备是() A.数显式裂缝测宽仪 B.非金属超声检测仪 C.电测位移计或引伸计 D.混凝土回弹仪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4题 利用连通管测试桥梁结构挠度,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利用“水平平面上的静止液体的压强相同”的原理制成

B.适用于大跨径桥梁静挠度测量 C.可用于大跨径桥梁动挠度测量 D.可进行多点测量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5题 简支梁桥跨中截面静力加载试验,试验计算时须取用()作为控制内力进行活载效应计算,并使荷载效率满足要求。 A.剪力 B.轴力 C.弯矩 D.压力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6题 ()属于结构动力(自振)特性参数。 A.动应变 B.振型 C.动挠度 D.加速度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7题 桥梁荷载试验可以划分为()荷载试验及试验数据处理三个阶段。 A.试验组织和准备 B.试验设计 C.试验设计和计算 D.现场准备 答案:A

桩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合川城区涪江上段防洪护岸工程(赵家渡段)二标段 桩基静荷载试验 报告编号:2014桩基(J)001 检 测 报 告

告 重庆恒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2014 年7 月1 日 注意事项 1、报告无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无报告编写、报告校对、报告审核人签字无效; 3、报告涂改无效; 4、非经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对于委托检验,样品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建设单位:重庆江城水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黄河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重庆洪源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 重庆恒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参与人员: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合川城区涪江上段防洪护岸工程(赵家渡段)二标段 桩基静荷载试验检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XXX程地上2层。地基基础采用深层搅拌桩。桩径为巾70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单桩设计承载力为200kN,经深层搅拌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于180KPa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我中心于历时3日完成对该工程地基的静载荷试验检测工作,试验点(桩)总数为6个。(具体情况见下表1,平面布置示意图见下图1)。现依据试验原始数据提交本次试验检测报告。 表1各试验点具体情况一览表

]I ------------------ 图1 各试验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5、《江西省桩基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试行) 6、《江西省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方法及取样数量》 ---赣力基础【2005】第001号 7、设计图纸及相关说明文件 三、载荷试验 ㈠、复合地基土载荷试验检测 1、试验设备 试验采用砂袋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千斤顶施压,主梁由4根18号工字钢组成,副梁由

软件测试报告范例.doc

软件测试报告范例1 XX软件测试报告 共x 页 拟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会签年月日批准年月日 1 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XX软件的单元/集成测试。 1.2 系统概述 1.3 文档概述 本文档用于对XX软件的测试工作阶段成果的描述。包括对软件测试的整体描述,软件测试的分类和级别,软件测试的过程描述,软件测试的结果等内容。 2 引用文档 《XX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XX软件设计说明》 《XX系统接口协议》 3 测试概述 3.1被测软件的基本概况 使用的编程语言:XXX 汇编语言

程序行数:1590 子程序个数:11 单行注释行数:669 注释率:约为42% 3.1.1. 测试小结 本次测试对XX软件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测试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了软件静态分析,软件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分别对软件V1.00版本的代码进行走读。在此基础上软件开发人员对代码走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做了97处代码变更并提交了V1.01版本进行动态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针对发现的软件缺陷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交程序设计人员对原软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考查。在软件测试中首先根据软件测试的规范进行考核,将书写规范,注释等基础问题首先解决,其次 考核软件测试中的问题是否存在设计上的逻辑缺陷,如果存在设计缺陷则应分析该缺陷的严重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的故障。软件开发人员在以上基础上对软件的不足做出相应的修改,同时通过软件回归测试验证软件修改后能够得到的改善结果。 软件代码1.00与1.01版变更明细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注释变更一共有15处,主要排除了对原程序的理解错误问题;根据程序的书写规范要求,一行多条语句

桩基检测(自平衡检测)检测报告

基桩质量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 报告编制:张三 审核:XXX 审定:XXX 报告编号:2017-XXX 工程地点:XXX XXXXXXXX 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单桩竖向静载检测(自平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检测试验桩的相关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试验原理、方法及使用仪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试验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试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静载检测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自平衡检测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新白盒测试实验报告-范例

广西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报告书 实验一白盒测试 学生姓名:xxxx 学号:xxxx 班级:xxxx 指导老师:xxxxx 专业: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 提交日期:2014年10月20日

白盒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白盒测试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白盒测试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举例进行白盒测试,使用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组合 覆盖、路径覆盖进行测试。 3、通过试验和应用,要逐步提高和运用白盒测试技术解决实际测试问题的能力; 4、熟悉C++编程环境下编写、调试单元代码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方法; 5、完成实验并认真书写实验报告(要求给出完整的测试信息,如测试程序、测试用例, 测试报告等) 二实验原理 白盒测试原理: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证明每种内部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内部成分是否已经过检查。它是把测试对象看作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盒子里,也就是完全了解程序的结构和处理过程。这种方法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其又称为结构测试。 对于该实验的例子给出其流程图如下图所示,我们来了解白盒测试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语句覆盖是指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如上例选择测试用例x=1,y=1和x=1,y=-1可覆盖所有语句。 判定覆盖是指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一个判定至少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从而使得程序的每个分支都通过一次(不是所有的逻辑路径)。选择测试用例x=1,y=1和x=1,y=-1可覆盖所有判定。 条件覆盖是指选择语句多数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判定中的每个条件能获得各种不同的结果。选择测试用例x=1,y=1和x=-1,y=-1可覆盖所有条件。 判定/条件覆盖是指选择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判定中每个条件取得条件可能的值,并使每个判定取到各种可能的结果(每个分支都通过一次)。即满足条件覆盖,又满足判定覆盖。选择测试用例x=1,y=1和x=-1,y=-1可覆盖所有判定/条件。 条件组合覆盖是指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定中的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以判定为单位找条件组合)。 注:a,条件组合只针对同一个判断语句存在多个条件的情况,让这些条件的取值进行笛卡尔乘积组合。 b,不同的判断语句内的条件取值之间无需组合。 c,对于但条件的判断语句,只需要满足自己的所有取值即可。 选择测试用例x=1,y=1;x=1,y=-1,x=-1,y=1和x=-1,y=-1可覆盖所有条件组合。 路径覆盖是分析软件过程流的通用工具,有助分离逻辑路径,进行逻辑覆盖的测试,所用的流程图就是讨论软件结构复杂度时所用的流程图。 三实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