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分析仪,因素]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影响因素探讨
(完整)尿液干化学检查中常见影响因素的分析

尿液干化学检查中常见影响因素的分析尿液分析;化学检测尿液干化学联合尿沉渣检测,使尿液分析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检测参数的逐步增加,测试速度的不断加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
但由于干化学检测的局限性、干化学试纸的诸多影响因素以及检查过程中忽略了许多中间环节,从而直接影响了尿液自动化分析的准确性.我们对尿液干化学检测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干扰因素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 pH、尿蛋白和尿比重的相互影响干化学法尿蛋白、比重和pH的检测原理都是基于pH的变化而设计的,这是pH、尿蛋白和比重之间相互影响的根源.pH 5.0~7.0的正常尿液对尿蛋白和尿比重无影响,过低的强酸性尿液几乎不存在。
因此,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重视的是pH值升高的强碱性尿。
pH升高的病理因素包括碱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引起的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尿路感染。
许多药物如枸橼酸钠、嘧啶、碳酸类药物及某些中草药常可引起尿液pH值不同程度的升高。
强碱性尿对比重的影响主要是尿液中的OH—中和了一部分H+,引起膜块上的pH改变导致比重结果降低。
实验室检测pH超过7.0时,在原尿比重基础上应增加0。
005,超过8。
0时增加0.010.pH>8.5时,对仪器报告的尿蛋白阳性标本均应通过其他方法加以证实。
而作为两性电解质的蛋白质,本身可电离出H+,与Na+从多聚电解质中解离出来的H+共同作用于尿比重膜块上的指示剂,发生显色反应,使比重检测结果偏高。
2 细菌和真菌对尿隐血的影响尿隐血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特别是肾脏疾病的重要实验指标之一。
尿路感染的病例中,部分杆菌、球菌及真菌(主要为假丝酵母菌)一方面可能释放过氧化1物酶,另一方面为了代谢的需要在增殖过程中可能合成过氧化物酶、触酶或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前,尿隐血检查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检测方法,上述酶类物质在尿隐血的干化学测定中,可不同程度地使试纸膜块上的过氧化氢茴香素或过氧化氢稀枯分解出游离氧,引起色原颜色的变化,出现假阳性反应.大量实验已经证实,尿中少量细菌和真菌对隐血无影响,但延长显色时间有时也可呈弱阳性反应。
尿液干化学测定的影响因素

尿液干化学测定的影响因素尿液干化学测定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的方法,能够提供很多关于肾功能、代谢水平、尿垢和药物代谢等方面的信息。
然而,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影响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因素:1.饮食:饮食中摄入的一些物质可能会直接影响尿液的成分。
例如,摄入大量酸性食物(如柑橘类水果)会导致尿液酸化,摄入大量碱性食物(如蔬菜和水果)会导致尿液碱化。
此外,一些食物中的色素(如甜菜红)也可能会导致尿液颜色的变化。
2.水分摄入量:水分摄入量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对尿液的稀释程度产生影响。
如果水分摄入量较低,尿液可能会变得浓缩,此时尿液中一些成分的浓度可能会升高。
相反,如果水分摄入过多,则尿液可能会变得稀释,此时尿液中一些成分的浓度可能会降低。
3.肾功能:尿液的形成和排泄主要是由肾脏负责的。
如果肾功能受到损害,尿液中一些成分的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尿液干化学测定的结果。
4.用药:一些药物可能会对尿液成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
例如,一些药物会导致尿液酸碱度的改变,一些药物会影响尿液的颜色。
5.时间:尿液成分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早晨的第一个尿液(晨尿)通常会更加浓缩,而晚上的尿液则通常会更加稀释。
因此,在进行尿液干化学测定时,应尽量在相同的时间进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6.其他生理因素:一些生理因素,如怀孕、月经周期等,也可能会对尿液成分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尿液干化学测定时,应尽量在相同的生理状态进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水分摄入量、肾功能、用药、时间和其他生理因素等。
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尽量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在进行尿液干化学测定时,留意这些因素的存在。
尿液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

浅析尿液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142-01尿液分析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简便易行,尿液分析结果对临床疾病诊断尤其肾病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随着尿液分析仪的使用,它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实验的精密性,但许多中间环节和影响因素都直接影响尿液分析的准确性,造成假阳性、假阴性。
对其原因浅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样本的采集: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门诊患者新鲜尿液2000例,收到样本后1小时内检测完毕。
1.2 仪器与试纸条:采用优利特500b尿液分析仪及优利特11g试纸条,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仪器每天用指控尿液随时同标本检测。
1.3 手工方法:按全国检验操作规程操作。
2 结果干化学法与手工法结果见表:3 讨论随着先进仪器的使用,传统手工法正在逐步被忽略。
但从比较图表看葡萄糖/白细胞蛋白/隐血/蛋白质符合率低于90%,对肾病患者尿液分析进行镜检,是完全必要,下面将常见的影响因素作如下分析和总结。
3.1 尿蛋白:①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变质的尿液会使尿液的ph值产生变化,或者尿液本身过酸、过碱都会影响测试结果。
尿液呈碱性(ph>8.0),可能出现假阳性。
②尿液分析试纸对于白蛋白的敏感度远远超过其他蛋白,在尿液中含有其他种类的蛋白时,干化学法的测试结果可能为阴性。
③药物对尿蛋白的测定结果都有影响,如青霉素可以使测试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季铵盐、喹啉等可使试纸出现假阳性。
④标本中混入前列腺液和精液时易引起假阳性[1]。
3.2 红细胞:①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或菌尿,可引起假阳性;②分析试纸不仅可以测试红细胞,还可以测试血红蛋白,可引起试纸测试结果与镜检结果的不一致,应加以区别。
③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时,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
④尿路感染时,由于细菌产生过氧化物酶,易使测试结果产生较高的假阳性。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影响因素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影响因素尿液是人体内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物之一,其化学成分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状况和健康状况。
尿液干化学分析是通过将尿液样品置于高温和低湿的条件下,使其干燥并形成固体,再进行化学分析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等优点,在临床医学、生化学以及毒理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蒸发干燥:尿液样品首先被置于高温下,其中的水分被蒸发去除,从而使尿液干燥。
在高温下,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使得水分子逃逸,从而使尿液中的水分蒸发。
2.化学反应: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在干化过程中与加热器壁或其他样品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或固体物质。
例如,尿液中的蛋白质可在高温下与加热器壁反应生成氨气。
3.冷凝:尿液中的气体或固体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后,在低湿的条件下,被冷凝成为可测量的物质。
冷凝是在高温干燥的基础上通过降低温度将气体或固体物质从气态转化为液态。
4.分离和测量:冷凝后的物质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分离和测量来确定尿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尿液干化化学分析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尿液的保存、温度、pH值、样品制备等。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尿液保存:尿液样品应尽快进行干化分析,长时间的保存容易导致化学成分的降解和挥发,使分析结果不准确。
2.温度:尿液样品在高温下进行干燥,温度的选择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样品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分解或失去活性。
3.pH值:尿液的pH值是影响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pH值偏低或偏高都可能影响尿液中一些化学物质的稳定性和反应性,从而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4.样品制备:尿液样品的制备过程中,如沉淀与过滤的时间、溶液稀释等因素都会对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含量产生影响。
总之,尿液干化化学分析作为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生化学领域。
在进行尿液干化化学分析时,需要注意尿液的保存、温度、pH值和样品制备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从而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浅谈尿液干化学检测中的影响因素

浅谈尿液干化学检测中的影响因素摘要:尿液干化学检测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
但因为检测方法的原因,检测结果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下面就对尿液干化学检测中的几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尿液干化学检测;影响因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尿液分析仪因为其简便、快捷的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但因为干化学检测结果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报告。
下面就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总结。
1.标本因素用于尿液干化学检测的标本要求新鲜采集,无污染,从采集到检测完成,不超过2小时。
首先盛放标本的容器要洁净、干燥、无污染,一次性使用。
如果容器被强氧化性物质污染,盛放标本后,强氧化性物质与葡萄糖和隐血的试剂模块发生反应,容易造成这两项检测的假阳性。
其次在采集和运送尿液标本时,要避免标本被污染。
尿液干化学检测一般要求采集中断尿,要避免生殖系统分泌物污染标本,如果生殖系统分泌物混入标本易使蛋白质和白细胞检测呈假阳性,而且还会使尿比重升高。
如果标本被偶氮剂污染易造成亚硝酸盐的假阳性,被甲醛污染易造成白细胞的假阳性。
而标本如果存放时间太长不但会导致尿液中一些有型成分的溶解,还会导致尿液中细菌的大量繁殖,细菌会分解尿素产生氨,导致PH 升高,分解葡萄糖导致葡萄糖含量下降出现假阴性,还会产生过氧化物酶致隐血检测呈假阳性。
而在室温下丙酮会快速挥发,同时细菌降解乙酰乙酸会导致酮体检测出现假阴性。
2.尿液成分的相互影响因为患者的饮食、用药、生理、病理情况不同,尿液中所含成分也不相同,而尿液中某些成分会相互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患者大剂量口服或静脉滴注维生素C后,会排出含大量维生素C的尿液,而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会致葡萄糖、胆红素、亚硝酸盐、白细胞和隐血检测呈假阴性。
如果尿液中含大量蛋白质,则会引起尿比重的升高和白细胞检测的假阴性。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影响因素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影响因素尿液的干化学分析在各级医院甚至诊所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各品牌的尿分析仪及其配套试纸虽略有差异,项目代码也略有不同,但检测原理基本相同:一、葡萄糖(GLU)[反应原理]:采用酶法测试,用两种酶,分别是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主要反应过程如下:现在几乎所有的试纸都是采用酶法,因为酶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反应时间短等优点。
不同型号的试纸所选用的指示剂有所不同。
[临床意义]:1. 生理性糖尿为一过性糖尿,是暂时性的,排除生理因素后恢复正常。
主要有三种:①饮食性糖尿,即在短时间内服用大量糖类,引起血糖浓度过大;②应急性糖尿,在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周期性四肢麻痹等情况下,延脑糖中枢受刺激,使肾上腺激素或胰岛素分泌异常,可出现暂时性的糖尿;③妊娠中后期多可见糖尿。
2. 病理性糖尿也可分为三种:①真性糖尿,既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尿糖检查不仅可以诊断糖尿病,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决定胰岛素的用量、判断疗效;②肾性糖尿,即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新生儿的近曲小管功能未完善也能出现糖尿;③其他糖尿,如生长激素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过多(甲亢)、肾上腺激素过多(嗜铬细胞瘤)、皮质醇(Cμshing综合症)、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使血糖浓度高过肾糖阈而出现糖尿;另外,肥胖病、高血压也可能出现糖尿。
[注意事项]:1. 因为尿糖分析试纸的后一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当尿液中含有比色素还原能力更强的物质时,可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
如尿液中含有维生素C时就能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假阴性。
2. 抗生素对班氏法糖定性、糖定量测定结果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干化学法的测试结果无影响。
尿液存放时间过长也能使尿糖被细菌分解使浓度下降,但含有抗生素时几乎不下降。
3. 高浓度的酮体尿可引起假阴性;尿液比重增高,可降低试剂带对尿糖的敏感性;服用大量左旋多巴时,该药物的代谢产物会对测试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使测试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尿液被过氧化物或次氯酸盐等强氧化性物质污染的时候能出现假阳性。
尿液干化学法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4 亚硝酸 盐 尿 液 中的亚硝 酸盐 检 出受感 染细菌 是否含 有硝 酸盐
还原酶,食物 中是否含有适量的硝酸 , 尿液标本是否在膀
胱停 留 4 h以上 ,本实验 阴性并不能排除菌尿的可能 ,当
尿 中感 染革兰氏阳性菌 时,因无硝酸盐还原酶可使 结果 出
高浓度的酮体尿可 引起假 阴性 ; 尿液被氧化物或细菌污 染
也可出现假 阴性 。
6 尿 胆 原
胞 中不含酯酶 , 肾移植发 生排 斥反 应时 , 中以淋 巴细 在 尿
胞为主或其他病 因引起淋 巴细胞尿 时,尿干化 学试 带法检
作 者单 位 ;新 疆军 区第 二疗 养 院检 验 科 ( 西 临 潼 7 00 ) 陕 160
具有过氧化氢样 的活性 , 可使过氧化 氢茴香素或过氧化氢
烯枯分解氧化 四甲基联 苯胺等有关色素原 ,使 之呈色 ,借 以识别隐血。而肌红蛋 白、血红 蛋自、氧化性污 染物 、感 染性分泌物( 如酵母菌) 、草酸 钙结 晶、细菌颗 粒等 同样含 有热不 稳定 的过 氧化物 酶可 使干 化学分 析结 果中 的红细 胞 出现假 阳性 ;尿路感染时 ,由于某 些细菌产生过氧化物 酶样活性物质 ,或本身为 了代谢 的需 要 ,在孕殖过程 中合 成触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 岐化酶 ,这些物质使红细
阳性 ; 蛋白>S/ 尿 g L或尿中含有高 比重 的尿素 , 女性 留尿
标本时污染了白带、留尿容器污染 了消毒剂 中的消毒 灵、 次氯酸钠、过氧 乙酸等都可使结 果出现 假阳性 ;因淋 巴细
出【 而使色原呈现颜色。尿液含维生素 C或其他还原性 0]
物质 可使 测定结果偏低 或出现假 阴性 ; 久置空气中的尿液 因尿糖被 细菌分解而使浓度 下降也可使结果出现假 阴性 ;
尿分析仪干化学法的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影 像 与 特 检
医 创 研究 20 年1 月 学 新 07 第4 第3 期 MD I NVT N E AC 1 卷 3 EIN I OAI S RH C EN OR E
尿分 析 仪 干化 学 法 的检 测 结 果及 其 影 响 因素 的分 析
我 院 诊 、 院病 人 一 次 性 尿 杯 留取 的 新 鲜 住
11 标本来源 .
胞 0~ / P 5 H F为阳性 。10 0 0例 标本 试纸 条法 与手T法检 测结果 果综合考虑 。 本文 资料表 明, 二维 及 C F 检查 , DI 能够 定量分析 G ae rvs病 甲状腺上动脉 血流动力学 变化 , 是诊 断 Gae 病可 靠而又 简捷 rvs
[] 2 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9 5 19 ,
图 1 正 常 甲状 腺 彩 色血 流 图 图 2 rvs G ae 病彩 色血 流图 ( 海征 ) 火
l 8~l 9 6 6
Gae 病患者经抗 甲状腺药 物治疗后 , r s v 甲状腺腺 体萎缩 , 滤
12 仪器及试纸条 .
试纸 。 1 3 方法 .
仪器 : C N( 州艾康 ) 2 AO 杭 U10尿液分析仪 ,
析仪的手段也越来越便捷 , 分析 的数据也更加 精确 。近年来 , 千化学 尿液分析法 其操作 简单 、 快速 , 灵敏 , 已在临床实验室 中 广 泛使用 , ‘ 大大地降低了检验 T作 者的操作强 度 , 高了T作 效 提 率。但同时我们看到 了在临床 』存在 着这样一种情况 , 就是一 二 那 些检验 丁作者完令依赖尿液分析仪 , 忽略 了对尿沉渣的显微镜检 查, 而尿沉 渣显微镜学检查对肾和泌尿 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病情 的严重程度 、 疗效 观察和预后估 计郁有极其 重要 的价值 , 其检测 l法 和结果报告 的准确 性直接影 响到临床 医师和患者 本 方 人对病症疗效 的看法 , 以强蒯尿沉渣镜检的操作方法和结果报 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影响因素探讨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检验技术的创新,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以其使用简便、怏捷、准确性好等优点在全国各大中小医院普遍使用,尿液分析由常规手工操作法进入自动分析仪器时代,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检验灵敏性和准确性较高,检测的参数较多,检测速度较快,临床应用也越来越普及。
尿液分析对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被称为体外肾活检 [1]。
但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易受到仪器的稳定性、灵敏度及试纸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尿液分析作为三大常规检验项目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泌尿系统疾病、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价值,为临床提供许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虽然尿检取样比较容易,所用检验设备比较简单,但由于受到仪器、试剂等方法、原理及灵敏度影响,加之标本的留取、收集、预处理等诸多环节难以控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假性结果。
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影响因素1 检验前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1.1 标本的采集、收集负责标本收集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医生和护士需对患者留尿进行指导,务必使尿道口保持清洁。
收集和运送尿液的容器应干净、防漏,并由透明且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容器及其密封装置不带干扰物质,用于标本收集和运送的容器不可重复使用。
尿标本须在2 h内及时送检,以免发生细菌繁殖、蛋白变性、细胞溶解以及尿胆原等物质因光照分解或氧化而减少等。
收集时段尿时,应告知患者时间段的起点和终点,起始时先排空膀胱,三杯试验留尿时间要分段明确,做好标记。
随机尿液标本的留取无特殊时间规定,但必须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留取时间,患者必须有足够的尿量,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尿量最好50 ml,最少不得低于15 ml,适用于门诊或急诊患者。
住院患者尿常规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尿,即晨尿,也可把在上午7时~8时留取的尿液作为第二次晨尿,适用于可疑或已知泌尿系统疾病的动态观察及早期妊娠实验等[2]。
午餐后2 h收集的尿液,即餐后尿,对病理性糖尿和蛋白尿的检出更敏感,适用于尿糖、尿蛋白、尿胆原等检查。
1.2 标本的保存、运送检测的标本应新鲜,不需防腐剂,尽可能在2h内完成。
如果标本收集后2 h内无法完成分析,可2 ℃~8 ℃冰箱冷藏,6 h之内完成检测,在尿标本中加适量防腐剂,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的选用不同类型的防腐剂(目前大多使用400 g/L的甲醛溶液,每升尿液加入5 ml。
应注意甲醛过量时可与尿素产生沉淀物,干扰显微镜检查)。
在工作中发现留取的尿液标本在25 ℃下,2 h后有时会出现改变,外观尿液颜色变深,透明度变混或尿气味带有氨味;化学成分出现葡萄糖,胆红素、尿胆原、维生素C下降,亚硝酸盐升高,pH与蛋白质升高或下降;镜检出现RBC、WBC管型下降,结晶或细菌升高。
所以送检单上必须注明留尿时间、送检时间。
1.3 标本的标记与接受标本的容器必须有标记,包括:患者姓名、特定编码(或住院患者的病区、床号)、标本收集时间。
条码应贴在其盖上。
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时,必须检查标本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标记内容与医生所填写申请单是否一致;从留尿到接收标本的时间是否过长;标本中是否被污染;尿标本量应15 ml,在特殊病例(如小儿、烧伤、肾衰无尿期)不可能达到此要求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收到的尿量。
2 干化学试纸条影响因素尿液分析中使用的仪器和材料主要是尿液分析仪和尿试条,二者的使用、质量以及尿试条的方法学在尿液分析中很重要。
尿试条的正确使用也至关重要,影响尿试条的因素很多,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的结果可靠性、准确性,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尿液试纸条正确应用不可使用已过有效期的试带条;应将试带条保存在生产厂家提供的容器中,不可更换保存容器;不可将试带条贮存在阳光直射或潮湿的地方;贮存试带条的容器应密封,保存温度应遵循厂家建议;每次从装试带条的容器中取出少量的试带条,取出后立即盖好容器;未用完的试带条不可再放回容器中,不同容器中的试带条不可混用,不可触摸试带条上的化学反应膜块。
2.2 室内质控尿液分析仪和尿试条的质量问题也是影响尿液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之一,每天在做尿液分析前,应做一次质控,同时使用高低值两种质控物应先对尿液分析仪和尿试条进行检测,以使二者的质量得到控制,再检测质控液看其值是否在可检测的范围内。
每更换一批试带条,要对比两批试带条的质控结果,质控物的值应在所使用方法学的可检测的范围之内,才可对当天的结果作出以正确的分析。
3 尿液检测结果的正确分析尿液试纸条本身受方法学、干化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造成尿液分析结果与实际临床不相符的主要原因。
3.1 尿液试纸条的专一性与传统手工检测有不同之处,最常见的有以下特点:蛋白质膜块只对白蛋白敏感,对球蛋白不敏感,对本周蛋白不反应;葡萄糖膜块只对葡萄糖产生反应,对乳糖、半乳糖、果糖及蔗糖不反应;酮体膜块对乙酰乙酸最敏感、丙酮次之,对羟丁酸不反应;隐血膜块不但对完整和破损RBC均有反应,而且对游离Hb和肌红蛋白也反应;白细胞膜块只对中性粒细胞有反应,而对淋巴细胞无反应;胆红素及尿胆原膜块灵敏度比Harrison手工法低得多;比密膜块只能反映尿中阳离子多少与比密计结果不一,对婴儿等低比密尿则不敏感[3]。
3.2干化学试纸条容易受药物及其他物质干扰,可造成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
常见因素如下:3.2.1 蛋白质测定的干扰因素尿蛋白检测的常用方法是蛋白误差法,尿液pH 值对此法的影响很大,当尿液pH 8时,易出现假阳性,当pH3时,易出现假阴性。
当尿液中含有大量无机盐结晶时,尿分析仪法会出现假阴性,本研究发现用磺基水杨酸法检测离后的尿液,可以避免结晶的干扰。
患者服用奎宁,奎宁丁和嘧啶等药物引起的强碱尿(pH9)时、季胺盐可导致假阳性;本周氏蛋白、粘蛋白可导致假阴性[4]。
另外临床上大剂量注射青霉素后尿液内青霉素对尿蛋白定性试验有不同程度的干扰作用,可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3.2.2 葡萄糖测定的干扰因素双氧水可造成假阳性;维生素C(750 mg/dl)、乙酰乙酸(400 mg/dl)、大剂量青霉素、长期服用左旋多巴、高比重尿(1.020)可造成假阴性。
3.2.3 酮体测定的干扰因素苯丙酮尿症、服用左旋多巴、头孢类抗生素、BSP等易造成假阳性。
3.2.4 潜血的干扰因素BLD的检测是利用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氧化还原而显色的,而显微镜镜检必须有完整的红细胞,才能检测到。
所以当尿液中的红细胞破裂时,尿液分析仪可以检测到尿液中的血红蛋白,这也给解释了为什么运动后体检会异常。
研究还发现尿液污染后细菌能释放过氧化物酶等活性物质,也可能由于细菌代谢繁殖过程中合成了触酶,过氧化物酶而使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5]。
漂白粉、双氧水、不耐热酶等易造成潜血的假阳性;另外尿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糖、维生素C0.1g/L、含有甲醛、亚硝酸盐等也可干扰造成假阴性。
3.2.5白细胞的干扰因素尿液分析仪测定白细胞的原理是利用中性粒细胞中酯酶能将吲哚酚羟基酸酯转变为吲哚酚,后者与重氮盐形成紫色缩合物,其颜色深浅与尿中酯酶含量成正比,从而间接判断中性粒细胞数量。
这只能测定胞质内含酯酶的粒细胞,而不能测定酯酶缺乏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当尿液中只有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时会漏诊,从而产生假阴性 ;如果新鲜尿液的中性粒细胞没有(或较少)释放酯酶,在短时间则不能快速水解吲哚酚酯,从而造成假阴性;急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后可变为慢性,此时的尿液可能以淋巴细胞为主,也会导致白细胞检测假阴性而使检测率降低[6] 。
另据资料显示尿液pH4.4、WBC10~25个,L、蛋白质5 g/L、糖30 g/L、高比重尿、维生素c、庆大霉素、先锋霉素、头孢氨苄、甲醛、高浓度草酸等也可使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而肌红蛋白尿、呋喃坦定、胆红素尿造成假阳性;庆大霉素、先锋霉素、造成假阴性[7]。
3.2.6 胆红素的干扰因素服用大剂量氯丙嗪可造成假阳性;阳光照射、含亚硝酸盐、维生素C(250 mg/L)造成假阴性。
3.2.7 尿胆原的干扰因素胆红素、吩噻嗪等可造成假阳性;服用PAS、阳光照射等可造成假阴性。
3.2.8 亚硝酸盐的干扰因素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未加防腐剂、标本受硝酸盐或偶氮染料污染、食入富含亚硝酸盐食物过多等造成假阳性;尿量过多、维生素浓度过高、葡萄球菌感染、尿液在膀胱停留时间过短等可造成假阴性。
因此,要做到结果准确可靠,就必须坚持做到尿液新鲜,容器清洁,及时检查,试带合格,仪器正常,操作规范,坚持质控复核到位,应结合尿液理学,化学检查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尽管干化学尿液分析近年取得了重大发展,但还不能完全代替尿沉渣镜检,由于尿液干化学法和尿显微镜镜检法检测原理不同,各有优缺点。
干化学法适宜初筛检查,简便快捷。
显微镜检查是尿沉渣检查的金标准,在平时工作中将两者联合应用,结果互补,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做为检验工作者应该对每个患者的每一份标本负责。
为了不漏诊、不误诊,实验室应该全部进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只有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给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1] 丛玉隆,尹一兵,陈瑜.检验医学高级教程[M].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71-179.[2] 李银聪.两种重要因素对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7):829-831.[3] 丛玉隆.自动化仪器检查尿有形成分的问题与思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3):1.[4] 杨桂军.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3):975-976.[5] 周辉,徐学静,黄爱军,等.干化学法与沉渣镜检法检测尿WBC、RBC结果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2):73.[6] 芮文婉.尿干化学法不能完全替代尿沉渣镜检[J].北方药学,2012,9(12):35-36.[7] 伍志莲.尿液分析仪测定男性新鲜尿液白细胞及红细胞假阴性的探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