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尿常规检验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
通过尿常规检验可以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也可以对其它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同时还可以对用药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监护,尿常规检验对人体健康状况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虽然采集尿标本和检验设备都比较简单,但是临床上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的状况比较常见,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对有关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检验过程中掌握好每一个环节,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标签: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目前对于临床检验室来说,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在尿常规检验的时候,在其采集前、运送过程中、分析中等各种因素都可能会对尿常规的检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就应该规范尿常规检验标本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的操作,同时与患者充分沟通、采集后及时运输和贮存、尿液分析仪及时保养、正确的使用和正规操作等有有利于减少临床尿常规检验的误差,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 尿常规检验的必要性尿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对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疗效判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尿常规检验对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疗效判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临床检测工作中,尿常规的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可靠,决定于尿液采集的新鲜,以及容器的清洁,检验的及时,试纸条的正确使用,仪器的规范操作,日常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只有这样才能给予临床提供真实正确可靠的检验依据。
一般来说,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等。
尿常规检验主要是通过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来进行分析检测的,无论是镜检还是用尿液分析仪,要获得尿常规稳定、可靠、准确的检查结果,防止临床诊疗做出错误的判断,实验室检验就要充分的考虑尿常规检查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
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主要因素分析

1 . 1 资料 将我院 2 0 1 1 年1 月_2 0 1 3 年3 月间 1 4 5 0 0份 住院、 门诊 、 健康体检 中尿常规检验资料为研究对象 , 其中住院标 本4 7 0 0份, 门诊 4 9 0 0份, 健康体检 4 9 0 0份。
临床 尿 常 规检 验 的 准确 度 。
【 关键词 】尿 院标本与 门诊标本不合格 率比较, t / 2 = 2 2 . 6 7 1 , P < O . 0 1 , 健康体检标本与 1 " I 诊标本不合格率比较 =1 2 . 6 8 3 , P < O . 0 1 。
剧烈运动或大量饮水。⑥标本标记错误 : 标本登记 时标记不 清
或标签脱落 ; 或化验单与标本不符等【 1 ] 。 1 _ 3 方法 将 所有不合格 尿检标 本进行统计 , 并 对健 康
体检 、 住 院及 门诊三部 门标本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 、 总结 。
1 . 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P < O . 0 5 为差异
器不清洁或不透明 ; 或是容量小于 5 0 m L 。⑤采集 时间不 当: 标 本采集 时 , 受检者 服用可影 响到 尿检结果 的食 物或药物 ; 抑或
的污染 , 并 嘱其应于非经期进行尿常规检验1 3 1 。另外 , 在收集标 本 时还应 嘱受检者控制饮水 , 避免 饮用浓茶 、 浓 咖啡等利尿物 质 以及食用过多高蛋 白食物 ,避免导致尿化学检验呈假阴性 。 另外 , 大量服用维 生素 C 、 阿托 品等药物也 可导致尿 液 中自细 胞呈假 阴性 。与此 同时 , 临床尿常规检验时 , 还 应注意标 本送 检时间不应超过 2 h 、 采集容器是否 合格 、 标本量是 否不足 、 标 本标记是否一一对应等问题 。 从本 文研 究结果也可 以看 出 , 7 0 例不 合格标本 中, 因标本 标记错误 而导致标本 不合格 的有 2 4例 , 高达 3 4 . 2 9 %, 其 与 医 护人员在 日常工作粗心大意有直接关系。 而门诊标本则有 4 J D 例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临床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对尿液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和全身代谢情况等。
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偏差,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 饮食因素:饮食中摄入的物质会影响尿液的成分,如餐后短时间内进行尿液采集,会出现糖、蛋白质和酮体等异常。
对策:在饭后一段时间再进行尿常规检验,或者饭前采集尿液。
2. 水分摄入:摄入大量水分会导致尿液稀释,影响尿液的浓度和含量。
对策:在早晨空腹时尿液浓缩度最高,可选择此时采集尿液。
3. 运动因素:剧烈运动会导致肌红蛋白在尿液中的增加,使尿液呈现红色。
对策:运动后应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尿常规检验,避免运动对尿液结果的影响。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影响尿中化学物质的成分,如维生素C会使尿液呈酸性,某些利尿剂会使尿液呈碱性。
对策:停止或者暂时中断使用可能影响尿常规检验的药物,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验。
5. 尿液保存条件:尿液的保存时间过长,可引起细菌增殖和化学物质变化,导致检验结果异常。
对策:尽量在采集后立即送到实验室,如果不能及时送达,可使用尿液保存剂进行保存,并严格按照保存时间要求进行操作。
6. 尿液采集方法:尿液采集方法不正确会导致尿液污染或者外源性物质的进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对策:采集尿液时要求患者进行外阴清洁,遵循正确的采集方法进行操作。
7. 患者状态:患者的身体状态会影响尿液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和成分,如肾功能不全会导致尿液中蛋白质、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升高。
对策: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8. 实验室操作:实验室技术操作不正确也会引起结果的误差,如试纸读数、显微镜观察等。
对策:临床实验室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够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关于尿常规检查中影响因素的分析

关 于 尿 常 规 检 查 中影 响 因素 的分 析
26 7 济 南 军 区 青 岛 第 一 疗 养 院 殷 60 1 涛
尿常 规 检查 主要 是 通 过尿 液分 析 仪 和显微 镜 人 工镜 检 来进 行分 析检 测 的 。 论 是镜检 还 是用 尿液 分析 仪 , 无 要 获 得尿 常 规 稳 定 、 靠 、 确 的 检查 结 果 , 可 准 防止 临 床诊 疗 作 出错 误 的判 断 ,实 验 室检 验要 充 分 考虑 尿 常规 检 查 中 的多种 影 响因素 , 并严 格 加 以控制 。
尿 的化 学 检查 和 沉渣 检查 ,要求 留尿后 在 常温 下 不
超过2h, 否则 影 响结果 。因此 除了 检验 科本 身 以外 , 要 还
临床科 室 留取 新鲜 尿并 及 时送 到检 验科 。 3 尿 液化 学成 分
综 上 所述 , 在尿 分 析仪 应用 越 来越 广泛 的今 天 , 更不 能 忽视 显 微镜 检查 在尿 常 规分 析 中 的价 值 。我 们在 工作
足之 处 。尿液 有 可 能太 稀 释 , 以致无 法 检测 出葡萄 糖 、 蛋 白 、 胞及 管型 的轻 微变 化 。随机 尿用 于微 量 蛋 白尿 的初 细 步过筛 也有 其 不足 之处 。然 而 , 过测 定 尿液 中 的特定 蛋 通
尿 分 析测 定假 阴性 的 出现 是 因为 干 化学试 纸 条 受药 物 等化 学 因 素 的影 响 , 有 可 能 出现 的 管 型 、 细胞 、 把 红 白
细胞 的溶 解破 坏 。 6 假 阴 性 结 果
率 试 验所 测成 分存 在 日内 变异 , 需 收 集2 尿 , 时 的 则 4h 定 过 夜 尿 或 清 晨 第 一 次 尿 不 仅 可用 于 评 价 肾脏 的浓 缩 能
分析影响患者尿常规及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因素

分析影响患者尿常规及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因素在临床实验室诊断中,血常规及尿常规作为医院最常规的检测项目,同时也是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及完成疾病的诊断、鉴别、预后判断时的重要依据。
但在进行血常规及尿常规检验期间极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干扰,导致检验结果存在误差进而对疾病的诊断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在进行血常规及尿常规的标本采集、处理、检测期间采用的仪器消毒不合格或者仪器故障、抗凝剂使用等也均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检测误差情况出现,检测分析以及报告等环节均可出错,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同时,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因此,需要对血常规、尿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文为大家科普一下尿常规和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别有哪些?希望对你在检测分析结果过程中有所帮助。
1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析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前,医院常用末梢血稀释及静脉血进行检查,检查环节包含采血、运送、测定、报告,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均可能使最终检查结果产生偏差。
经研究显示,在所有受检者中血常规检验不合格率为1.2%,且主要以人为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实验室检测仪器因素为主。
①人为因素主要为:医护人员在样品采集过程中的采集不顺利,如反复采血极易导致空气混入从而形成气泡,采血后震荡则极易导致细胞破裂或者因消毒液混入而导致溶血情况出现。
另外样本保存不当或者样本送检不及时等情况,可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结果偏低,从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而检测期间采用的仪器消毒不合格或者仪器故障、血量和抗凝剂使用不当等均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血液稀释比例不适当对血常规各项指标计数会出现偏差,进而导致检测误差情况出现。
②患者自身因素则可能是由于进食后、运动后、情绪变化等也可能对血液成分产生影响;或者患者妊娠期、生理期、高温或大汗以及情绪过度紧张等均会对血常规的检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性别、年龄大小、吸烟等多重生理因素对结果有较大影响,白天和黑夜、冬季和夏季不同气温条件下个体的血常规也将出现变化。
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

染都 会 导致 亚硝 酸盐 的测 定结 果 呈假 阳性 。⑧ 潜 血 的测定 。漂 白
粉 、H 2 o: 可 能会 导致 其测 定结果 呈 现假 阳性 。 临床尿 常规 检验 中加 强采 集 、运送 、保 存 、分析 等一 系列 过 程 的监控 ,能够 有效 降低 检测 失 误率 。收集标 本 前告 知患 者需 要 注 意 的饮 食 习惯 ,在 收集 标本 时做 到无菌 无漏 处 理 ,运送 时 间 和
些可 疑的检 验结 果 ,要进 行二 次检 测并 在最 后统 一检 验结 果 。 2 结 果
蛋 白的测定 结果 呈假 阴性 。③ 白细胞 测定 。胆红 素 、肌 红蛋 白尿
会 引起 测定 白细胞 的结 果呈 现假 阳性 , 而甲醛 、高浓 度 草酸 的摄
入 会 引发结 果 呈现 假 阴性 的结果 。④ 酮 体测 定 。采集 标本 前 服食 头 孢 菌 素 、左 旋 多 巴等 药 物 会 引 起酮 体 检 验 结 果 呈 假 阳 性 。 腹 空 、腹 泻 、呕 吐等 都可 能 导致 酮体 检测 结果 呈假 阳性 。⑤ 葡萄 糖 的测定 。长 期使 用V i t C、青 霉素等 会致 使标 本 中的葡 萄糖 检测 结
也会 出现此 种情 况 ,并且 ,试 纸 条上 的化 学反 应 较为 敏感 ,触 摸
可 能也会 导 致检 验结 果发 生 改变 。此 外 ,若检 验 时 的操作 不够 规
范 ,试 纸条 放置 的槽 板 不够 干燥 ,室 内指 控不 到 位等 都存 在影 响
检测 结果 的可能 性 。 3 . 5 标 本 检 验 :①p H值 测 定 。 室 内温 度 不 适 宜 会 直 接 影 响p H
氨 ,抬高p H 值 ,溶解细胞 ,细菌蛋 白也 会影响蛋 白值 的正确 数据 。 若不 能在 短期 内完成检 测工作 ,就要将 标本保存在 特定的环境下 。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

22 1 检 验 科 工 作 人 员 、 . . 临床 医 生 和 护 理 人 员 在 负 责 尿 标 本
收集 时 , 严 格 查 对 患 者 姓 名 、 验 单 及 标 本 容 器 编 号 相 符 与 要 化 否 , 对 患 者 留 尿 进 行 细 致 指 导 , 必 使 尿 道 口保 持 清 洁 , 性 需 务 男 要避 免前 列 腺 液 或 精 液 混 人 尿 液 标 本 ; 性要 避 开 月经 期 和 防 女 止 阴 道分 泌 物 混 人 尿 内 。 收 集 和 运 送 尿 液 的 容 器 应 干 净 、 防 漏 , 由透 明且 不 与 尿 液 成 分 发 生 反 应 的惰 性 材 料 制 成 , 好 并 最
提 高 其 对 HB 的免 疫 力 , 其应 强 化 哈 萨 克 族 群 众 对 乙 肝 疫 V 尤
况 分 析 E3 地 方 病 通 报 ,0 7 2 ( )7 . J. 2 0 ,2 4 :6 [] 库 热 西 江 ・ 呼 提 , 木 拉 提 ・ 甫 尔 , 3 托 哈 吾 张利 占 , . 田 等 和 地 区 维 吾 尔 族 、 族 人 群 HB Ag 带 率 的 流行 病 学 调 查 汉 s 携 分 析 [] 第 一 军 医 大 学 学 报 ,0 4 2 (1 :271 8 . J. 2 0 ,4 1 ) 18 —2 8
尿 常规 检验 是 临床 最 常用 的检 验 项 目之 一 , 泛 应 用 于 临 广 床 , 泌 尿 系 统 疾 病 的诊 断 与 疗效 观 察 , 炎 症 、 对 如 结石 、 瘤 、 肿 肾
移 植 术 后 等 的观 察 ; 他 系 统 疾 病 的 诊 断 , 糖 尿 病 、 炎 、 其 如 肝 急 性 胰 腺 炎 等 的诊 断 ; 安全 用药 的监 护 , 庆 大 霉 素 、 胺 类 等 的 如 磺 毒 副反 应 ; 职业 病 的 辅 助 诊 断 , 铅 、 重 金 属 中 毒 等 ; 人 体 如 汞 对 健 康 状 况 的 评 估 等 有 着 重 要 的 临 床 意 义 。虽 然 采 集 尿 标 本 比 较 容 易 , 用检 验设 备 比较 简 单 , 作 也 不 复 杂 , 是 临床 上 常 所 操 但
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策略

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策略【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策略,确保提高尿常规检查的准确性。
方法对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结果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较多,包括样本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等标准操作、转运、检验时间、仪器的使用等,对检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专人的转运及保存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结论规范尿常规检验的操作,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检验人员对质量的控制,有助于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上三大常规检验之一,是临床上诊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项目,尿常规还能够对药物的副作用进行检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评估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依据。
影响尿常规检验准确性的因素较多,本研究通过对尿常规检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18岁,平均年龄为39岁。
所有患者均同意,并自愿参加本试验。
1.2方法对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较多,包括样本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等标准操作、转运、检验时间、仪器的使用等,对检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专人的转运及保存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3讨论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上主要的检查方法,能够对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判断依据。
但临床检查中会出现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床症状不相符,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方法分析尿常规在采集、运送、保管、分析中存在的影响因素。
结果尿常规检验标本在采集、运送、保管,尿液分析仪的使用,检验人员的操作,均可直接影响尿常规的检验结果。
结论应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加强检验人员的学习、培训,有助于降低尿常规检验的误差。
标签:临床;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
尿标本取材容易,对身体没有任何损伤,且检查方便、快速、廉价。
但是,尿标本不够稳定,有一些影响因素限制了尿常规的优势,让它有时候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体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和参考资料文献,对应当注意的事项及相关影响因素做个简单的介绍。
现在绝大数医院尿常规检测都是采用干化学法进行尿中葡萄糖(GLU)、胆红素(BIL)、酮体(KET)、比重(SG)、潜血(BLD)、酸碱度(PH)、蛋白质(PRO)、尿胆原(URO)、亚硝酸盐(NIT)、白细胞(LEU)、抗坏血酸(Vc)的测定。
1葡萄糖
干化学法的特异性强,试剂块只与葡萄糖反应。
而班氏法则与尿中所有还原性糖(葡萄糖、乳糖和半乳糖)和所有还原性物质都反应。
在稀释的尿液中,当比重偏高时,葡萄糖测试的反应灵敏度降低。
当Vc浓度大于或等于2.8mmol/L 或KET浓度高于4mmo/L时,能使低浓度的葡萄糖尿液呈假阴性反应。
大剂量青霉素,左旋多巴都可出现假阴性。
2胆红素
正常情况下就是利用最敏感的方法也很难检测到尿液中有胆红素存在。
所以当尿中存在胆红素,即使微量也提示其异常性。
当患者服用氯丙嗪或尿中有某些药物的代谢物(如吡啶乙哚酸)在酸性条件下可致假阳性。
当Vc浓度大于或等于1.4mmol/L,可造成假阴性。
3酮体
酮体是由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三种组成的。
酮体带对乙酰乙酸最敏感,丙酮次之,对β-羟丁酸不反应。
而酮尿病患者尿中三种酮体的比例是:乙酰乙酸20~30%、丙酮1~2%、β-羟丁酸70%左右[1]。
所以,酮体带测定的是尿中乙酰乙酸与丙酮的总量。
如果能测定β-羟丁酸,那灵敏度将会更高。
正常尿液一般是呈阴性结果,含有色素或大量左多巴代谢物的尿液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微量)。
丙酮和乙酰乙酸都具有挥发性,更易受热分解,所以要防止出现假阴性或结果偏
低。
4比重
比重测试可测定尿液中1.000~1.030之间的比重,高度缓冲的碱性尿会使检测结果较其它方法所得比重偏低,尿液存在一定数量蛋白时(1~7.5g/L)可使比重偏高。
5潜血
干化学法对完整的RBC,破损的RBC和游离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均发生反应。
潜血带测定的是这三者总和。
大多数含RBC的尿液中都会含有溶解的RBC 和游离的Hb。
这是临床反映隐血2~3个”+”,而镜检仅发现少量RBC的主要原因[2]。
高比重尿可使测试结果偏低。
Vc浓度大于或等于1.4mmol/L时,可使”微量”潜血呈假阴性。
次氯酸、尿道感染产生的微生物中的过氧化物酶可使测试结果呈假阳性。
所以,尿沉渣镜检是绝对要做的。
而且红细胞的形态对鉴别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价值。
因此,在出具化验单时,增加上红细胞的形态描述,对医生是有一定帮助的。
6酸碱度
尿液中的pH值在5~8.5范围内。
尿标本时间过长,细菌分解尿液成分,使尿pH值呈减低趋势。
7蛋白质
干化学法对白蛋白敏感。
对球蛋白、本周氏蛋白和黏液蛋白不敏感。
因此”阴性”结果不排除其他蛋白的存在。
璜基水杨酸定性、双缩脲定量,可以对白蛋白、球蛋白显示同样的敏感性。
若疾病发展过程中需要系统观察尿蛋白的病例,最好使用上述的两种方法。
大剂量静脉滴注青霉素的患者,易出现假阴性。
尿液pH值小于3时易出现假阴性。
当患者服用奎宁、奎宁丁和嘧啶药物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碱性尿(pH>8)时,会出现假阳性。
有文章报道,尿常规检测中,单纯RBC、WBC与蛋白质阳性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而含两项指标以上异常者,几乎没有假阳性[3]。
8尿胆原
尿胆原经空气氧化及空气照射后,转变成黄色的尿胆素(粪胆素)。
因此,尿液必须新鲜,否则尿胆原氧化成尿胆素而致假阴性结果。
甲醛的存在会使尿胆原呈假阴性。
干化學法不能检测尿胆原的消失。
9亚硝酸盐
此检测的意义是提示细菌感染,是基于尿液中革兰氏阴性菌将硝酸盐转化为
亚硝酸盐的原理,但阴性的结果并不表示尿液中不存在细菌,阴性结果可见于非硝酸盐转化型细菌的尿道感染或尿液在膀胱中没有留足4h以上使硝酸盐被还原。
饮食中缺乏硝酸盐或高比重尿液可降低亚硝酸盐敏感度。
对于含有少量亚硝酸盐(少于或等于13umol/L)的尿液,Vc浓度大于或等于1.4mmol/L时可产生假阴性。
标本存放时间过长可呈假阳性。
10白细胞
干化学法测定白细胞的原理是检测粒细胞脂酶,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不发生反应。
白细胞破裂并不影响仪器检测。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仪器检测检出+、++、+++,却与镜检不符的现象。
较多的白细胞不是粒细胞,仪器将报阴性或低值。
例如:肾结核及肾移植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时,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而致假阴性。
可见尿液镜检的重要性。
尿中含有大剂量的头孢霉素、庆大霉素或当尿蛋白大于3g/L,尿液中高浓度葡萄糖(160mmol/L)高比重尿都可使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
而尿若被阴道分泌物污染,或含有甲醛,或含有高浓度胆红素,或某些药物如呋喃妥因,可产生假阳性。
任何颜色异常的尿液均可影响试纸颜色的反应。
11抗坏血酸
通过检测可以了解到人体的Vc对葡萄糖、胆红素、潜血、亚硝酸盐等项目的影响程度。
强还原性金属粒子,如亚铁、亚锡、亚铜、亚硫酸盐等会使测定值偏高。
12尿沉渣
最好取早晨第一次尿。
晨尿的各种成分比较稳定,各种细胞、管型(尿中蛋白质形成的管状结构)、结晶等有形成分完整。
如果不能做到,也应尽量取新鲜尿,在2h内完成检验过程,以免放置时间长了,各种成分因分解或被细菌污染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虽然干化学法镜检快捷,对某些项目的灵敏度还很高,但管型、结晶、上皮、霉菌等无法识别。
所以尿沉渣镜检是尿检时必须与干化学法一同做的项目。
13用药的影响
现在临床上普遍使用尿分析仪配合尿试纸条来做尿常规。
试纸条上有红细胞、白细胞、pH(酸碱度)值、比重、葡萄糖、酮体、尿胆原、胆红素、维生素C、蛋白质、亚硝酸盐等区域。
尿分析仪是根据试纸条与尿进行化学反应后不同区域显示的不同颜色来判断结果的。
比如说,如果人工把”蛋白质区”涂成绿色,仪器比色时就会认为这份尿中蛋白质阳性;人工把”葡萄糖区”涂成咖啡色,仪器就会认为尿糖阳性。
所以有些药物如黄连素、核黄素等通过尿路排出时使尿着色,就不要责怪仪器或医生化验不准确了。
参考文献:
[1]孙道芳,周连凤,吴艳华.尿干化学检测与传统手工检测的差异[J].齐鲁医学检验,2003,14(1):56.
[2]王绍琴,秦冰如,潘桂英.尿干化学检测与传统手工检测的差异[J].大理学院学报,2004,3(3)23-24.
[3]杨志,陈兰英,周铭.尿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镜检的比较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