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分析

医药健闻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分析田雨香,尹良平,韩倩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 200237)尿常规检查是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检验项目,借助分析尿液成分变化,为肾脏疾病、流行出血热、糖尿病等提供早期诊断。
但是在尿常规检验时,会碰到诸多的干扰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此,本文对尿常规检验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什么是尿常规检验尿常规检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检验方式,即通过特定的仪器及配套的试剂,对尿液的一般特性进行检验,内容包括但尿液的颜色(不限浑浊或透明)、比重、酸碱度,对所含的物质如蛋白质、胆红素、尿胆原、白细胞酯酶、隐血、葡萄糖、酮体、亚硝酸盐等进行半定量的检测。
也会根据尿液的情况采用显微镜对所含的有形成分进行检查,如红细胞、白细胞、结晶(药物或盐类)、管型及是否含有细菌或真菌等。
相对其他检验方式,尿常规检验具有操作简单、快捷便利等优势,能发现泌尿系统、肝胆、内分泌、循环系统等存在的问题,明确肾脏排泄功能、肾小球过滤、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等,将泌尿系统健康情况一一反映出来,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及治疗等提供依据。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1)疑似泌尿系统感染,如有尿急、尿频、尿痛、肉眼可见的血尿等相关症状,或是腹部出现坠胀感、腰痛感等。
(2)疑似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如早晨起床出现眼睑、颜面、下肢水肿,尿液减少等症状。
(3)疑似或确诊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结核、血管病变等。
(4)疑似肾脏病变,如尿量突然减少、增多、无尿等。
(5)患有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进行检查了解病因及疾病进展情况。
尿常规中的各项数据变化代表什么(1)pH值的变化能直接将人体的酸碱平衡变化和肾脏调节能力展现出来,数值降低可能出现酸中毒、糖尿病、痛风等疾病;数值过高则可能出现碱中毒、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2)若尿蛋白阳性,则可能患上了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等系列疾病,还可能与患者摄入的药物相关。
优利特尿液分析仪 [尿十项分析仪测定尿液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优利特尿液分析仪 [尿十项分析仪测定尿液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43c5b9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7.png)
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表 2 所示,对镜检颗粒管型与细胞管型阳性的尿标本,分析仪不易检
pH 的测定:试纸条应按操作说明要求把握浸泡时间,样本宜新颖。 出呈假阴性,经尿蛋白定性试验“醋酸加热法〞〔或磺柳酸法〕进行对比,
蛋白质的测定:红细胞管型提示急性肾小球肾炎、肾梗塞、胶原组织 均发觉呈不同程度尿蛋白阳性反应。据报道,大剂量青霉素滴注的患者,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优利特尿液分析仪 [尿十项分析仪测定尿液的影响因 素及临床意义]
摘 要 Urinalysis(尿分析〕是当前国外普遍使用的一个新词,
混匀涂片,在双目显微镜下(10×40)连续观看 10 个不同视野的细胞和管 型,取平均值报告。
手工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
取混匀尿液 5ml,以 2000 转/分别心 3~5 分钟,去上清液,留沉渣约 0.25ml,
第1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建议在非肾性、非泌尿系统疾病时,亚硝酸盐、蛋白、隐血、白细胞中有 损害使蛋白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而漏出。这种损害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
1 项阳性者必需镜检;当患者为肾性、泌尿性疾病时,均为阴性也需镜检。 是临时性的,是由高热、体位的影响〔躯位、立位〕、心情压抑、或剧烈
由 Urine 和 Analysis 二词组合构成,其含义相当于我国的尿常规检查。本 文对 1000 例病人用试纸带法和手工法进行比较,其中 558 例尿试纸带法
结果
全阴性尿液进行沉淀镜检,旨在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具体意义。 关键词 尿液分析仪 假阳性 假阴性
1000 例试纸带法与手工法结果见表 1;588 例试纸带法为阴性样本进 行尿沉渣镜检,结果见表 2。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尿常规检验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
通过尿常规检验可以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也可以对其它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同时还可以对用药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监护,尿常规检验对人体健康状况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虽然采集尿标本和检验设备都比较简单,但是临床上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的状况比较常见,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对有关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检验过程中掌握好每一个环节,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标签: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目前对于临床检验室来说,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在尿常规检验的时候,在其采集前、运送过程中、分析中等各种因素都可能会对尿常规的检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就应该规范尿常规检验标本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的操作,同时与患者充分沟通、采集后及时运输和贮存、尿液分析仪及时保养、正确的使用和正规操作等有有利于减少临床尿常规检验的误差,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 尿常规检验的必要性尿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对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疗效判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尿常规检验对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疗效判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临床检测工作中,尿常规的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可靠,决定于尿液采集的新鲜,以及容器的清洁,检验的及时,试纸条的正确使用,仪器的规范操作,日常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只有这样才能给予临床提供真实正确可靠的检验依据。
一般来说,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等。
尿常规检验主要是通过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来进行分析检测的,无论是镜检还是用尿液分析仪,要获得尿常规稳定、可靠、准确的检查结果,防止临床诊疗做出错误的判断,实验室检验就要充分的考虑尿常规检查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然而,尿常规检验的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了解这些干扰因素及其影响至关重要。
1、尿常规检查项目及意义(1)尿液颜色的变化及其涵义淡黄色至橘黄色:这是正常尿液的常见颜色,表示尿液中的代谢物得到了适当的排放。
深茶色:这种颜色可能意味着存在胆红素尿,可能与肝功能障碍如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有关。
红色:可能是由于尿液中出现了血红细胞,血尿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等有关。
啤酒色或酱油色:这可能是由于蚕豆病或血红蛋白尿导致的。
乳白色:可能表示尿液中存在大量白细胞(脓尿)或淋巴流出(乳糜尿),后者常与丝虫病有关。
(2)尿透明度若尿液呈现浑浊状态,可能与乳糜尿、血尿、尿酸盐结晶或脓尿有关,这些状态均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与评估。
(3)尿液的物理性质及其意义①尿比重。
是反映尿液中溶质浓度的指标。
正常范围在1.003到1.030之间。
尿比重的升高可能与水分摄入不足、急性肾炎、高热等有关。
而尿比重的降低可能与尿崩症、慢性肾病、饮水过量等状况有关。
② pH 值。
反映尿液的酸碱状态。
正常值范围为5.5到6.5。
酸性尿可能与摄入大量肉类、饥饿、发热、重度腹泻、糖尿病性酸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有关。
而碱性尿液可能与大量蔬果摄入、持续的呼吸过度、尿路感染或严重呕吐有关。
(4)尿液中的生化成分及其意义①尿蛋白定性。
蛋白尿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病理性蛋白尿可能与多种肾脏疾病、心功能障碍或其他系统性疾病有关。
②尿葡萄糖定性。
尿液中正常不应该出现显著的葡萄糖。
尿葡萄糖的出现可能与糖尿病、肾性尿糖或其他内分泌疾病有关。
2、干扰尿常规检验的因素(1)经期影响:女性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的尿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导致尿常规检验出现“潜血”阳性反应。
此外,经血及其它分泌物的混入也可能引起尿液中的其他成分偏高或偏低。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临床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对尿液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和全身代谢情况等。
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偏差,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 饮食因素:饮食中摄入的物质会影响尿液的成分,如餐后短时间内进行尿液采集,会出现糖、蛋白质和酮体等异常。
对策:在饭后一段时间再进行尿常规检验,或者饭前采集尿液。
2. 水分摄入:摄入大量水分会导致尿液稀释,影响尿液的浓度和含量。
对策:在早晨空腹时尿液浓缩度最高,可选择此时采集尿液。
3. 运动因素:剧烈运动会导致肌红蛋白在尿液中的增加,使尿液呈现红色。
对策:运动后应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尿常规检验,避免运动对尿液结果的影响。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影响尿中化学物质的成分,如维生素C会使尿液呈酸性,某些利尿剂会使尿液呈碱性。
对策:停止或者暂时中断使用可能影响尿常规检验的药物,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验。
5. 尿液保存条件:尿液的保存时间过长,可引起细菌增殖和化学物质变化,导致检验结果异常。
对策:尽量在采集后立即送到实验室,如果不能及时送达,可使用尿液保存剂进行保存,并严格按照保存时间要求进行操作。
6. 尿液采集方法:尿液采集方法不正确会导致尿液污染或者外源性物质的进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对策:采集尿液时要求患者进行外阴清洁,遵循正确的采集方法进行操作。
7. 患者状态:患者的身体状态会影响尿液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和成分,如肾功能不全会导致尿液中蛋白质、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升高。
对策: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8. 实验室操作:实验室技术操作不正确也会引起结果的误差,如试纸读数、显微镜观察等。
对策:临床实验室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够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影响因素探析

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影响因素探析作者:卢携弟吕艳琼张丽萍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尿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针对2011年-2012年期间来我院门诊部进行尿常规检验的1200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总结,从中寻找影响患者尿液常规检查的诸多影响因素。
结果:经本调查研究显示,影响患者尿常规临床检查的因素主要有尿液标本的采集处理、仪器的正常使用以及维护与保养,即试剂因素、生理因素、仪器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
结论: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影响因素较多,应该建立完善制度、规范临床检验操作过程、提高标本质量,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尿常规;临床检验;影响因素尿常规检验和血常规、便常规并称为临床常用的三大检验常规,是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内容。
尿常规检验作为临床最为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患者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很大的作用和意义,如肿瘤、结石、炎症、肾移植手术等,同时,对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因此,必须要提高临床尿常规检查的准确性,而要提高其准确度,就要明确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影响因素,为此在这里针对2011年-2012年期间来我院门诊进行尿常规检验的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总结,从中寻找影响因素,具体报告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病例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检验仪器尿分析仪(型号URITEST-180)、URIDIA配套试纸,显微镜(OLYMPUS),一次性尿杯,尿液化学分析控制品(上海伊华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1.3研究方法以2011年-2012年期间来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总结,从中寻找影响患者尿液常规检查的诸多影响因素。
浅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 3 ]彭海英 .临床尿液 常规检验 分析前质量 控制分析 [ J ] .临床军 医杂志 ,
2 01 0, ( 0 2) :2 3 7—2 3 9 .
( 收稿 日 期 :2 0 1 4 . O 1 . 1 2 )
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在行尿常规检验之前 ,应进行质量控制 ,这 可以避免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 关键词 】 尿常规检验 ;尿液标本 ; 质量控制 【 中图分 类号 】R 4 4 6 . 1 2 l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4 )0 5 — 0 0 9 4— 0 1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医 疗 论 坛
Me d i c i a l T l r e a t me n t Fo r u m
9 4・
C 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3 2 7 4份标本 中,有 1 7份为不合格标本 ,其 中主要是 门诊标本数量最多 ,其不合 格原 因是 :标 本的标 记不清 晰;标 本受到染 ;含有标本
量不足 ;标本采集 的时间不 当;使用 的容器不合格 ;标本为超时送检 。结论 :致使尿液 标本出现不合格 的原因有许多 ,其会 对检验 的结果
[ 1 ]王正善.尿液标本 的质量控制 [ J ] .中 国保 健营 养 ( 下旬 刊 ) ,2 0 1 2 ,
2 2( 7 ):2 3 0 8—2 3 0 9 .
[ 2 ]G a e d e P ,V e d e l P ,L a l  ̄ e n N,e t a 1 .M u h i f a c h t o r i a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n d c a r d i o .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y p e 2 d i a b e t e s[ J ]. N E n g l e J M e d ,2 0 0 3 ,
分析影响患者尿常规及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因素

分析影响患者尿常规及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因素在临床实验室诊断中,血常规及尿常规作为医院最常规的检测项目,同时也是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及完成疾病的诊断、鉴别、预后判断时的重要依据。
但在进行血常规及尿常规检验期间极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干扰,导致检验结果存在误差进而对疾病的诊断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在进行血常规及尿常规的标本采集、处理、检测期间采用的仪器消毒不合格或者仪器故障、抗凝剂使用等也均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检测误差情况出现,检测分析以及报告等环节均可出错,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同时,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因此,需要对血常规、尿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文为大家科普一下尿常规和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别有哪些?希望对你在检测分析结果过程中有所帮助。
1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析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前,医院常用末梢血稀释及静脉血进行检查,检查环节包含采血、运送、测定、报告,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均可能使最终检查结果产生偏差。
经研究显示,在所有受检者中血常规检验不合格率为1.2%,且主要以人为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实验室检测仪器因素为主。
①人为因素主要为:医护人员在样品采集过程中的采集不顺利,如反复采血极易导致空气混入从而形成气泡,采血后震荡则极易导致细胞破裂或者因消毒液混入而导致溶血情况出现。
另外样本保存不当或者样本送检不及时等情况,可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结果偏低,从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而检测期间采用的仪器消毒不合格或者仪器故障、血量和抗凝剂使用不当等均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血液稀释比例不适当对血常规各项指标计数会出现偏差,进而导致检测误差情况出现。
②患者自身因素则可能是由于进食后、运动后、情绪变化等也可能对血液成分产生影响;或者患者妊娠期、生理期、高温或大汗以及情绪过度紧张等均会对血常规的检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性别、年龄大小、吸烟等多重生理因素对结果有较大影响,白天和黑夜、冬季和夏季不同气温条件下个体的血常规也将出现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尿常规检查的2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0份尿液标本)。
使用干化学分析仪以及传统手工法进行检验。
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结果2000份尿液均通过两种检验方式检验白细胞、蛋白质以及红细胞,两种检验方式所检验出的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等检验结果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在采集、储存、检验分析三个过程中均存在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结论通过实行强化检验人员的技能培训、设计并严格执行检验规范、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尿常规检验的结果误差。
标签:临床检查;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
中圖分类号:R446.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6-0188-02
尿常规检验是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有效措施,其在泌尿系统疾病当中诊断、疗效评估以及临床用药安全监护等有着明显的作用和应用意义[1]。
但是,在临床检验当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差或偏差,导致检验结果不具备实用性。
对此,为了提升临床尿常规检验准确性,本文以我院所收取的标本为例,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尿常规检查的2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0份尿液标本),对所有患者实行尿常规检查,均取患者的晨尿,使用干化学分析仪以及传统手工法进行检验。
1.2材料
采用HT-150尿液分析仪以及配套试纸条、离心机、显微镜、冰酸钠、10 ml 尖底离心管以及一次性尿杯等设备及材料。
1.3方法
收取患者的尿液标本,在标本采集之前需要控制患者的用药以及饮食,并根据规范性的操作流程进行标本采取,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标准设计参与进行采取,每天随机质控4次,统计最终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
所有计数资料采用n代表。
并采用P<0.05的方式代表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对比
2000份尿液均通过两种检验方式检验白细胞、蛋白质以及红细胞,两种检验方式所检验出的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等检验结果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采集当中的影响因素
采集当中的影响因素:①患者尿道口清洁度较低,男性存在前列腺液或精液的渗入,女性存在阴道分泌物以及月经期的影响;②标本采集不正确,因为患者自身原因对晨尿的理解不正确或是医护人员的说明不充足,导致患者所采集的晨尿受到药物以及饮食的影响。
晨尿的尿液浓缩度较高,普遍应用在肾脏功能的评价方面;③采集杯受到污染,一次性尿杯在储存过程中或取样过程中遭受污染,导致采集存在误差。
2.3储存中的影响因素
储存当中的影响因素:①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发生污染或渗漏;②立即送检,采集之后送检时间过长导致细菌的滋生以及标本当中蛋白的变形、尿胆红素分解等导致检验结果遭受干扰。
2.4检验分析中的影响因素
检验分析当中的影响因素:①操作流程的不规范性;②维护保养存在缺陷;
③尿试纸条储存不严密;④触摸导致误差出现。
3讨论
尿常规作为临床中无法忽略的一项检查项目,是临床当中最为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被临床医学成为三大常规项目[2]。
尿检当中的蛋白质、尿沉渣当中的有形成分是检验肾脏疾病的关键依据。
临床当中常常将尿常规检验作为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方式,例如肿瘤、炎症、结石等,同时也是相关疾病治疗之后的疗效评定方式,例如肾移植术后采用尿常规检验可以准确评判患者的整体疗效。
对此,在临床检验当中,尿常规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对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3]。
本研究结果表明,2000份尿液均通过两种检验方式检验白细胞、蛋白质以及红细胞,两种检验方式所检验出的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等检验结果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检验方式对检验结果的
影响并不非常明显。
除此之外,另外多项结果显示,在采集、储存、检验分析三个过程中均存在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针对上述因素,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检验的规范性。
首先,针对采集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教育,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尿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以及方式等,并要求医护人员能够准确告知患者如何采集尿液样本,并指导相应的尿杯储存方式等[4-5]。
与此同时,需要患者在尿液取样之前应当注意的各项事项,例如饮食控制以及禁食控制,不能喝糖水、浓茶以及咖啡等,非必要性使用药物禁止服用,必须服用的药物需要做出相应记录。
检验单上需要注明患者的性别、容器号以及化验单号,对采取尿液的量、时间以及卫生状况、女性的经期等进行记录;其次,针对储存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需要在收取样本之后储存在2~8 ℃的环境当中,并要求在6 h内完成检验,否则必须重新收集样本;最后,针对检验分析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需要严格控制检验的方式。
严格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的保养与操作,定期对试纸条槽板进行清洗,保障其干净、整洁性,定期对实验室内进行环境控制。
在每天尿液分析之前以及中途情况不确定时必须实行一次质量控制,同时高低值两种不同质控物分开轮流应用,并对尿液分析仪和尿试纸条实行不定期的质量检验,促使多方面的设备、材料处于高质量状态。
定期更换试纸条,比对前后两批试纸条的质量检验结果。
检验质控物质应当满足厂家的参考值,并对当天结果给出检验报告。
综上所述,通过实行强化检验人员的技能培训、设计并严格执行检验规范、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尿常规检验的结果误差。
参考文献:
[1]何亮,庞秀慧,杜宇奎,等.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尿常规检测结果及临床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3):221-224.
[2]任利玲,边学燕,鲍玲玲,等.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21(34):4202-4205.
[3]刘宪波.临床不同检验方式对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5,14(A01):521-522.
[4]杨麦贵,杨铮,杨阳,等.尿常规检测方法对肾脏疾病诊断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0(3):391-392.
[5]刘宁,马靖华.尿常规检验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22(9):1535-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