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病毒习题
第三章 病毒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病毒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包涵体:当病毒颗粒大量聚集并使宿主细胞发生病变时,形成了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并能用光镜观察的特殊群体,称为包涵体。
2.噬菌斑:将噬菌体与敏感宿主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宿主细菌菌苔上出现的一个个透明圈或负菌落,称为噬菌斑。
3.烈性噬菌体:短时间内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通过裂解寄主细胞而释放出来的噬菌体,被称为烈性噬菌体。
4.温和噬菌体:某些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将自身核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核染色体上,随宿主细胞核基因组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并不引起寄主细菌裂解,称作温和噬菌体。
5.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6.溶源性: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与宿主菌共存的特性称为溶源性或溶源现象。
7.溶源菌:是指在核基因组上整合有前噬菌体,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细菌。
8.病毒多角体:多数昆虫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光镜下呈多角形的包涵体,称为多角体。
9.类病毒:是由单链共价闭合环状RNA分子组成,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10.拟病毒:是一类包裹于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11.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二、包涵体和噬菌斑各有何实践意义?答:1、包涵体是病毒颗粒的群体形态,有助于对病毒的分离、纯化、鉴别和计数等许多实际工作。
由于不同病毒包涵体的大小、形状、组分以及存在于宿主细胞中的部位均不同,所以包涵体可用于病毒的快速鉴别和某些病毒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2、噬菌斑有一定的形态,可用作该噬菌体的鉴定指标,也用于纯种分离纯化和计数。
三、简述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双层平板法。
答:预先分别配制含2%和1%琼脂的底层培养基和上层培养基。
先用底层培养基在培养皿上浇一层平板,待凝固后,再把预先融化并冷却到45℃以下,加有较浓的敏感宿主和一定体积待测噬菌体样品的上层培养基,在试管中摇匀后,立即倒在底层培养基上铺平待凝,然后在37℃下保温。
病毒学复习题含答案(第1-10章)

病毒学1-10章复习题一、填空题:1、病毒得最基本结构就是由_病毒核酸__与_病毒蛋白_____构成,其辅助结构就是_包膜及突起_____。
2、构成病毒体得主要化学成分就是_核酸_____与___蛋白质___。
3、病毒体结构由__髓核____与___衣壳___组成,又称为__核衣壳____。
4、病毒衣壳得对称形式有__螺旋对称____、___二十面体对称___、___复合对称___。
5、病毒合成得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__与___功能蛋白___两类。
6、通常将___mRNA___得碱基排列顺序规定为正链(+ RNA ), 其相应得___模板___链则为负链(- DNA )。
7、病毒复制周期中感染细胞得第一步就是___吸附___,与隐蔽期有关得就是__生物合成____。
8、病毒得增殖方式就是__复制____,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导致得细胞病理变化称为__致细胞病变效应____。
10、病毒合成得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__与___功能蛋白___两类。
11、无包膜病毒体多数通过___细胞裂解___释放,有包膜病毒体主要通过___出芽___方式释放。
12、病毒得复制周期包括__吸附____、__侵入____、___脱壳___、___生物合成___与___组织释放___五个阶段。
13、动物病毒得侵入主要通过___注射式侵入___、___细胞内吞___、___膜融合___与___直接侵入___四种方式。
14、病毒进化得基础包括___突变___、___重组___、___重排___与___基因重复___。
15、病毒得持续性感染包括___慢性感染___、___潜伏感染___与___慢发病毒感染___三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__潜伏____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___慢发病毒___感染。
16、从细胞受到凋亡诱导因素得作用到细胞死亡大致可分为__凋亡得信号转导___、__凋亡基因激活___、__凋亡得执行___与__凋亡细胞得清除___四个阶段。
第三章第3节病毒

第三章第3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一、教材分析:地球上已知生命的最简单形式是病毒,是专性寄生生物,本节教学要求学生能识别出病毒,以及了解病毒与其它生物(包括人类)的关系。
由于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可以在病毒的利用和如何处理收集来的资料这部分教学中多费点功夫,让学生知道处理资料不是简单的剪贴,是有目的有主题的筛选资料的过程。
教材也提供了丰富的的教学资源,组织好教材各个部分,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等问题。
本节教学是后续遗传物质的发现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基础。
二、课题:第三章第3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病毒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能从病毒结构出发说明病毒的生活方式。
能从多侧面举例说明病毒与分类的关系以及人类与病毒斗争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关注病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经历采用信息技术等多种学习形式,关注人类与病毒作斗争的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正确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以及增殖方式。
难点:无细胞结构的病毒是如何完成增殖等生命活动的。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八、板书:第三章第3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一、病毒的形态和结构1、病毒的大小2、病毒的结构衣壳粒、衣壳、核心和核衣壳3、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4、病毒的代谢特点——专一寄生生物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致病病毒2、乙肝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防治3、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防治4、病毒的利用生物杀虫剂医疗转基因技术中的载体和转导九、评价:1、下列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乙型肝炎病原体B、噬菌体C、艾滋病病原体D、炭疽病病原体2、乙肝病毒具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种类是()A、5种和5种B、5种和8种C、4种和4种D、8种和8种3、如何预防病毒感染?4、人和病毒斗争的历史5、如何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十、反思:教学时介绍病毒结构时,学生对各种名词感到好奇,从作业看,或者不认为病毒是生物,或者认为病毒也有细胞结构,尤其无法理解病毒是专性寄生的代谢特点,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能理解,但不能说明噬菌体必须进入细菌体内才能开始代谢,并且其代谢的方式为复制,不断地复制自身。
病原微生物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习题与答案

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一、选择题【A型题】1. 杀灭包括芽胞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作:A.消毒B.无菌C.灭菌D.灭活E.防腐2. 判断彻底灭菌的依据是:A.细菌繁殖体被完全消灭B.芽胞被完全消灭C.细菌菌毛蛋白变性D.鞭毛蛋白被破坏E.细菌的荚膜被破坏3. 热力灭菌的方法中,效力最强的是:A.煮沸法B.干烤C.巴氏消毒法D.使用流通蒸气E.使用103.4kPa高压蒸气4. 去除血清标本中污染的细菌常用:A.巴氏消毒法B.紫外线照射法C.煮沸法D.滤过除菌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5. 外科手术敷料使用前宜采用的灭菌方法是:A.干烤B.巴氏消毒法C.紫外线照射法D.流动蒸气消毒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6. 将牛乳加热71.7 C经15-30S的目的是:A.消毒B.灭菌C.防腐D.灭活病毒E.保鲜7. 细胞培养用24孔塑料板适用下列哪种杀菌法?A.煮沸法B.紫外线照射法C.红外线照射法D.高压蒸气灭菌法E.间歇灭菌法8. 紫外线的杀菌机制是:A.破坏细菌DNA勾型B.破坏酶系统C.破坏菌体蛋白D.干扰蛋白质合成E.破坏RNA9. 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为:A.200nmB.265nmC.300nmD.560nmE.650nm10. 属于表面活性剂的消毒剂是:A.高镒酸钾B.来苏C.甲醛D.0.05%〜0.1 %杜灭芬E.龙胆紫11. 漂白粉属于:A.酚类消毒剂B.醇类消毒剂C.氧化剂消毒剂D.表面活性剂E.酸碱类12. 用于除菌的薄膜滤菌器,其滤膜孔径应为:A.O.12 〜0.25(1 mB.O.22 〜0.45mC.O.52 〜0.65mD.0.72 〜0.85mE.O.95 〜1.0m【X型题】1. 可以杀灭芽胞的方法是:A.煮沸法2小时B.巴氏消毒法C.流动蒸气消毒法15〜30分钟D.间歇蒸气灭菌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2. 关于紫外线杀菌,正确的叙述是:A.其杀菌与波长有关B.可直接破坏细菌的DNA勾型C.穿透力弱,故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D.可杀死细菌的芽胞 E.波长265〜266m杀菌作用最强3. 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是:A.促使菌体蛋白变性B.破坏细菌DNA勾型C.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D.损伤菌细胞膜 F.使菌体蛋白凝固4. 影响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有:A.消毒剂浓度、性质与作用时间B.温度C.酸碱度D.菌种与生长期3. 61.1 〜62.8 C 30min 71.7 C 15〜30s牛乳E.环境中有机物和其他因素的影响5. 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湿热杀菌效力比干热杀菌效力大的原因是 A.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B.湿热灭菌能够杀死细菌芽胞 C.湿热蒸气的穿透力比干热强 D.湿热灭菌对细菌DN 础害较大E.湿热的蒸气有潜热存在二、填空题1. 消毒(disinfection)2. 灭菌(sterilization)3. 抑菌(bacteriostasis)4. 无菌(asepsis)5. 无菌操作(asepticteChnique)6. 防腐(antisepsis)四、问答题1. 简述高压蒸气灭菌法的原理和用途。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一、名词解释1.病毒2.真病毒3.亚病毒4.噬菌斑5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一、名词解释:1.病毒2.真病毒3.亚病毒4.噬菌斑5.烈性噬菌体6.温和噬菌体7.溶源性细菌8.原噬菌体9.自发裂解10.诱发裂解11.包涵体12.半致死剂量13.卫星RNA14.类病毒15.一步生长曲线16.逆转录病毒17.噬菌斑二、填空题1.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
2.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的病毒统称噬菌体,它们包括()、()和()等。
3.病毒属名的词尾是()、科名的词尾是()、亚科名的词尾是(),目名的词尾是()。
4.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和()。
5.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性质设计的。
6.螺旋对称病毒体的直径是由()决定的,而其长度则是由()所决定的。
7.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和()两类。
8.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将糖链的()与肽链的()连接形成。
9.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前者为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的平均数目。
10.病毒的复制过程依其发生事件顺序分为以下()、()、()、()和()5个阶段。
11.病毒在寄主体外,很易因外界环境如高温,射线等作用而();带封套的病毒容易被()破坏,因而可用消毒剂如()来消毒。
1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5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
13.温和噬菌体能以()整合在寄主胞的染色体上,形成()细胞,该细胞具有()、()、()、()、()等几个特征(填三个特征即可)。
14.烈性噬菌体入侵寄主的过程可分为()、()、()、()、()等五个阶段。
.15.TMV病毒粒子的形状为(),所含核酸为()。
16.T4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依靠()将()注入寄主细胞。
17.检查细菌是否被噬菌体感染的方法,通常是()、()。
18.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即()或();植物病毒多为()病毒;噬菌体多为()病毒。
第三章 病毒与亚病毒(笔记)

拟病毒(virusoid)
是包裹在真病毒粒子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探索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探索拟病毒和辅助病毒间的关系 组建新的弱毒疫苗 探索病毒本质和生命起源
朊病毒(prion,virino)
疯牛病(海绵状脑病)
一种感 染性蛋白粒子致病因子称朊病毒
PrPc已被克隆,空间结构由a__螺旋构成
朊病毒可由a_螺旋(PrPc) 变成b__折叠(PrPsc)
2.病毒特征
形态极其微小,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 具过滤性; 没有细胞构造,故也称分子生物;
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合成系统;
2.病毒特征
利用宿主细胞设备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生长 和二均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 在宿主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
溶源菌
细菌的溶源性具有遗传性 溶源菌对同源噬菌体具有免疫性 溶源性细菌在培养中不易被查觉 复愈:溶源菌 失去前噬菌体 非溶源细胞 自发裂解和诱导裂解:有少数噬菌体可自发或 诱发裂解宿主细胞变成烈性噬菌体 溶源性细胞可获得一些新的生理特性 白喉杆菌 β-噬菌体 白喉毒素 宿主发病
昆虫病毒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
侵入(penetration)
收缩的尾鞘 (12环)
有尾噬菌体:注射方式将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1)通过尾部刺突固着于细胞; 2)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使细胞壁产生小孔;3)尾鞘收缩,核 酸通过中空的尾管压入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胞外;
增殖过程中基因表达特点
基因表达有先有后
基因表达的顺序为:早期表达;次早期表达;核酸复 制;晚期表达
#壳体(capsid) 由壳粒以对称的形式,有规律地排 列成杆状、球状、廿面体或其他形状,构成病毒的 外壳。也称作衣壳,蛋白质外壳。 #包膜(envelope) 核衣壳外包裹的一层含蛋白质或 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是由病毒编码的一层封套。 有包膜病毒粒子是以出芽的方式穿过被侵染细胞的 核膜或原生质膜。包膜可能含有少量的糖蛋白,例 如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也可能含有大量的糖 蛋白,例如单纯疤疹病毒(HSV)。病毒的包膜上具有 受体,它能使粒子附着并感染宿主细胞。
全国高考生物 试题分类汇总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3

胖肥市应本阳光实验学校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高考生物试题1.(2021)3.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A.病毒感染→人体T 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去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分布→向光弯曲【答案】 AA【评价】考查动物有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和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以及考生的理解能力。
设置题枝的特点是:每问考查的知识点都涉及到生命活动调节的一个方面。
2.(2021)4.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过敏〔超敏〕反病症,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青霉素过敏反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答案】B3.(2021)2.假设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答中不会..发生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答案】:C4.(2021)21.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的病原体起作用A非特异性免疫属于先天性的,能够遗传,如皮肤和黏膜的免疫。
过敏反是免疫过强,如花粉过敏,具有特异性,B错误;记忆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产生的,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D错误。
5.(2021)7.〔13 分〕肠道病毒EV71 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肠道内增殖的示意图。
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图中物质M 的合成场所是。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三章-病毒)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三章病毒与亚病毒一、选择题1、噬菌体是一种感染()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C、细菌和放线菌D、原生动物2、病毒缺乏()。
A、增殖能力B、独立代谢的酶体系C、核酸D、蛋白质3、溶源菌遇到同一种噬菌体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噬菌体时表现为()。
A、抗性B、免疫性C、再次溶源化D、裂解4、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A、巴斯德B、柯赫C、尹万诺夫斯基D、列文虎克5、病毒纯化方法均是根据病毒的基本物化性质建立的,包括()。
A、病毒的核酸是DNA或RNAB、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C、病毒含有脂类和糖类D、病毒体积微小6、温和性噬菌体基因组在溶源性细菌内可以下列状态存在()。
A、复制,表达产生子代病毒B、整合于宿主染色体或质粒形式C、自发或经诱导进入裂解循环D、产生成熟的病毒质粒7、烟草花叶病毒的典型形状为()。
A、杆状B、球状C、砖状D、不规则状8、以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粒是()。
A、烟草花叶病毒B、T4噬菌体C、腺病毒D、流感病毒9、以复合对称的病毒是()。
A、烟草花叶病毒B、T4噬菌体C、腺病毒D、流感病毒10、噬菌体感染宿主后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透明斑称为()。
A、噬菌斑B、植斑C、菌斑D、空斑11、动物病毒在其宿主的单层细胞培养物上所形成的聚集体,称为()。
A、包含体B、噬菌斑C、空斑D、枯斑12、从本质上看,病毒应是一种既可以感染态存在,也可以非感染态方式存在的()。
A、非细胞生物B、分子生物C、遗传因子D、分子病原体13、病毒的增殖方式为()。
A、裂殖B、芽殖C、孢子生殖D、复制14、引起牛、羊搔痒病的病原是()。
A、类病毒B、拟病毒C、朊病毒D、噬菌体15、1971年,T.O.Diener在患仿锤病的马铃薯块茎中,发现了最小的只含有裸露RNA分子的寄生生物()。
A、类病毒B、拟病毒C、核形多菌体病毒D、颗粒体病毒16、病毒壳体的组成成分是()。
A、核酸B、蛋白质C、多糖D、脂类17、组成病毒粒子核髓的化学成分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病毒习题填空题:1.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___宿主种类和组织细胞种类___。
2.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的病毒统称噬菌体,它们包括___噬菌体___、___噬蓝(绿)藻体___和___支原体噬菌体___等。
3.病毒属名的词尾是___virus___、科名的词尾是___viridae___、亚科名的词尾是___virinae___,目名的词尾是___virales___。
4.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___感染性___和___理化性质的均一性___。
5.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特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___病毒的血细胞凝集___性质设计的。
6.螺旋对称病毒体的直径是由___蛋白质亚基的大小___决定的,而其长度则是由___病毒核酸分子的长度___所决定的。
7.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___结构蛋白___和___非结构蛋白___两类。
8.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___β-N-糖苷键___将糖链的___N-乙酰葡萄糖胺___与肽链的___天冬酰胺残基___—连接形成。
9.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前者为___病毒吸附于细胞到子代病毒释放___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___每个受染细胞释放的子代病毒___的平均数目。
10.病毒的复制过程依其发生事件顺序分为以下___吸附___、___侵入___、___脱壳___、___病毒大分子合成___和___装配与释放___5个阶段。
11.动物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包括___移位___、___内吞___、___病毒包膜与细胞质膜融合___、___依赖抗体的增强作用___等。
12.动物病毒基因组DNA转录产生的初始转录要经过包括___5’末端加帽___、___3’末端聚腺苷化___、___甲基化___和___拼接___等修饰才能成熟为功能性mRNA。
13.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___流产感染___、___限制性感染___和___潜伏感染___3种类型。
14.流产感染的发生或是由于病毒感染的细胞是___非允许细胞___或是由于感染的病毒是___缺损病毒___。
15.有生物活性的缺损病毒包括___干扰缺损病毒___、___卫星病毒___、___条件缺损病毒___和___整合的病毒基因组___4类。
16.溶源性转变是指原噬菌体所引起的溶源性细菌除免疫性外的其他表型的改变,包括___细胞表面性质的改变___和___致病性转变___。
17.根据病毒感染机体所引起症状的明显程度,可分为___显性感染___和___隐性感染___o18.毒力是特定的病毒___致病性的强弱___,它是___病毒株___的特征。
19.亚病毒包括___类病毒___、___卫星病毒___、___卫星RNA ___和___朊病毒___。
20.动物病毒感染抑制宿主细胞DNA复制的原因是___为病毒DNA合成提供前体___、___为病毒DNA合成提供宿主细胞结构和/或复制蛋白___和___细胞蛋白质合成被抑制的次级效应___。
选择题(4个答案选一):1.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是( (2) )。
(1)具有感染性 (2)独特的繁殖方式 (3)体积微小 (4)细胞内寄生2.病毒纯化方法均是根据病毒的基本理化性质建立的,包括( (2) )。
(1)病毒的核酸是DNA或是RNA (2)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 (3)病毒含有脂类和糖类 (4)病毒体积微小3.病毒物理颗粒计数方法测定的是( (3) )。
(1)有活力的病毒数量 (2)无活力的病毒数量 (3)有活力的病毒与无活力病毒数量的总和 (4)致病性的病毒数量4.描述螺旋对称壳体特征的参数有( (2) )。
(1)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2)螺旋长度与直径 (3)螺旋的外观 (4)蛋白质亚基大小5.ssRNA能够按照它的极性或意义分为( (2) )。
(1)感染性核酸和非感性核酸 (2)正链RNA、负链RNA和双意RNA (3)反意RNA和正意RNA (4)基因组RNA 和非基因组RNA6.以下病毒中在细胞核内复制的有( (1) )。
(1)腺病毒 (2)痘病毒 (3)小RNA病毒 (4)嗜肝DNA病毒7.T4噬菌体的的装配包括的亚装配过程有( (3) )。
(1)2个 (2)3个 (3)4个 (4)5个8.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因素包括( (2) )。
(1)病毒的感染途径和传播媒介 (2)病毒、机体和环境条件 (3)病毒致病性和毒力 (4)病毒的宿主范围9.温和性噬菌体基因组在溶源性细菌内可以下列状态存在( (2) )。
(1)复制、表达产生子代病毒 (2)整合于宿主染色体或质粒形式 (3)自发或经诱导进入裂解循环 (4)产生成熟的病毒颗粒10.DI颗粒的基因组有( (2) )。
(1)置换突变 (2)缺失突变 (3)移框突变 (4)重组是非题:1.病毒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形式。
×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是RNA。
√3.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生物,但就某一种病毒而言,它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4,ICTV是国际病毒命名委虽会的缩写。
×5.分离病毒的标本为避免细菌污染须加入抗生素除菌,亦可用离心或过滤方法处理。
√6.以高浓度的噬菌体悬液接种细菌平板,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可形成单个噬菌斑。
×7.在病毒分离时,经盲传3代仍无感染症状出现,便可认定没有病毒存在。
×8.在终点测定中,病毒效价以50%试验单元出现感染反应的病毒稀释液的稀释度的对数值表示。
×9.在拓朴等价多面体中,在表面积一定时以二十面体容积为最大,故病毒壳体多取二十面体对称结构。
√10.病毒包膜系病毒以芽出方式成熟时自细胞膜衍生而来,故其结构和脂质种类与含量皆与细胞膜相同。
√11.病毒具有感染性,且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故所有病毒的基因组核酸都是感染性核酸。
×12.由一步生长试验所得病毒的裂解量等于稳定期病毒效价与潜伏期病毒效价之比。
√13.病毒的细胞受体是细胞为病毒进入专一性表达的细胞分子。
×14.病毒的早期蛋白多为参与病毒基因组复制,调节病毒基因组表达以及改变或抑制宿主分子合成的非结构蛋白。
√15.嗜肝D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复制均存在逆转录过程。
√16.负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和正链RNA病毒一样,均需利用病毒复制新合成的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进行基因组的复制与转录。
×17.病毒感染允许细胞都将导致增殖性感染发生。
×18.1-7噬菌体的转录完全依赖于宿主的DNA的RNA聚合酶进行。
×19.以裂解方式释放的噬菌体的一些晚期基因产物能使细胞膜失去稳定,并以不同的方式破坏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网状结构。
√20.溶源性细菌对其他噬菌体的再感染均具特异性的免疫力。
×问答题:1.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2.病毒分类原则与命名规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4.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5.病毒核酸有哪些类型和结构特征?6.病毒的复制循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7.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哪几类?引起病毒非增殖性感染的原因是什么?8.噬菌体感染可能给宿主细胞带来什么影响?9.动物病毒感染可能给宿主细胞带来什么影响?10.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主要类型和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宿主因素分别有哪些?11.亚病毒因子有哪些类,各有何特点?解答:1.特点是:结构简单,独特的繁殖方式,绝对的细胞内寄生,生命形式的二重性。
2.主要内容:分类原则,包括病毒形态、毒粒结构,基因组、复制、化学组成在内的毒粒性质,病毒的抗原性质及生物学性质。
命名规则:分类等级、病毒“种”及种的命名,病毒属、病毒科、病毒亚科。
3.病毒的分离: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标本接种与病毒认定、盲传;病毒纯化:纯化标准、纯化方法依据;病毒的测定:病毒物理颗粒计数,包括噬菌斑、蚀斑测定和终点法的病毒感染性测定;病毒的鉴定:根据病毒的生物学性质、理化性质、免疫学性质和分子生物学性质进行的鉴定。
4.结构对称形式: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复合对称。
主要结构类型:裸露的螺旋对称毒粒和二十面体毒粒,有包膜的螺旋状毒粒和二十面体毒粒、复杂毒粒。
5.类型:核酸有单链和双链之分。
在一般细胞型生物中,DNA往往是双链(DNA-ds)的,而RNA是单链(RNA-ss)的。
从结构来看,大多数DNA病毒含有开放式双链DNA,有些病毒则含有开放式或封闭式单链DNA,有些则含封闭式双链DNA的开放式DNA(图3-11)。
绝大多数RNA病毒含开放式单链RNA。
6.阶段:吸附:病毒吸附蛋白、细胞受体、辅助受体、病毒的吸附过程;侵入:噬菌体、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的侵入方式;脱壳:病毒的包膜或壳体除去而释放出病毒核酸;病毒大分子合成:噬菌体、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大分子合成的特点;装配与释放:噬菌体、动物病毒、植物病毒装配与释放的方式。
7.类型:流产感染、限制性感染、潜伏感染。
原因:细胞的非允许性、缺损病毒。
8.影响:抑制宿主细胞大分子合成:抑制宿主基因的转录、蛋白质合成、DNA合成;宿主限制系统的改变;噬菌体释放对细胞的影响:细胞表面免疫学性质的改变,细胞膜失去稳定;溶源性感染对细胞的影响:免疫性、溶源性转变。
9.病毒感染的致细胞病变效应:病毒基因产物的毒性作用,病毒复制的次级效应;对宿主大分子合成的影响:宿主细胞转录、翻译及DNA复制的抑制;对细胞结构的影响:对宿主细胞膜、细胞结构的影响、包涵体、细胞凋亡。
10.根据感染症状明显程度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根据感染过程、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生的主要部位分为局部感染和系统感染;根据病毒在机体存留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
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因素有病毒、机体、环境条件。
11类病毒:裸露的低相对分子质量侵染RNA,无蛋白质外壳、无编码功能、利用宿主RNA聚酶Ⅱ进行复制;卫星病毒:有核酸基因组,依赖辅助病毒复制,特异性外壳壳体化;卫星RNA:低相对分子质量RNA,被辅助病毒的质外壳包装、依赖辅助病毒复制;朊病毒:蛋白质侵染颗粒、无核酸,为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