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打小报告的思考
爱打小报告

爱打小报告小报告是指指责、检举或揭发别人的不端行为。
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以及社会中,很多人都喜欢打小报告。
然而,我认为爱打小报告并不好,因为它容易引起矛盾、伤害他人,并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以下是我对打小报告的看法和理由。
首先,爱打小报告容易引起矛盾。
当一个人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或检举他人的错误时,很可能引起被指责方的不满和愤怒,从而引发矛盾。
人们在被指责后往往会产生敌意,进而加剧矛盾的发展。
而如果能够采取更加和谐、友好的方式与他人交流,不仅能够避免矛盾的产生,也能够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爱打小报告容易伤害他人。
当人们被指责、检举或揭发时,往往会感到羞耻、尴尬和委屈。
他们可能会因为被曝光自己的错误而丧失面子,甚至遭受到名誉的损害。
长期以往,这可能会导致被指责方对他人的不信任和敌意,进而加剧人际关系的紧张。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伤害他人,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最后,爱打小报告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在一个爱打小报告的环境中,人们会因为相互间的检举而产生紧张感。
大家会时刻担心自己的错误会被他人揭发出来,进而造成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和紧张。
这样的氛围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降低整个团队或社群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在我看来,与其爱打小报告,我们更应该倡导公正、友善的沟通方式。
如果我们发现他人的错误或不当行为,可以先尝试和该人私下交流,以友好的态度指出问题并提出建议。
这样不仅能够避免矛盾和伤害,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此外,在工作场所或学校中,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团队建设和组织活动,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总之,爱打小报告容易引发矛盾、伤害他人,并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相反,我们应该采取更加和谐、友好的方式与他人交流,避免矛盾和伤害,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
不要忽视孩子的小报告教育心得(共3页)

不要忽视孩子的小报告教育心得[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不要忽视孩子的小报告教育心得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打小报告,他们打小报告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时候是希望问题能够被解决,有的是希望得到注意,总体来说,打小报告与孩子的年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
不过,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时常会因为忙碌或对孩子频繁地报告常感到厌烦或无视。
以致错过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期,为此也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深刻反思自我、更加重视孩子“小报告”。
孩子开学两天,大事没有,小事不断。
昨天班上的俊俊小朋友把萱萱的小手抓破了皮。
当时萱萱跑过来向我报告。
见孩子没什么大碍,忙碌中便忘记了这个问题。
今天一大早,俊俊的爸爸找到我:“丁老师,昨天我们家孩子故意把萱萱的手抓伤,我想让孩子当面给萱萱道个歉。
”因为当时萱萱没有入园,我便回道:“没事的,这件事情交给我们老师处理吧!”过了一会,萱萱的妈妈来到,我很抱歉的向她叙述着事情的经过,同时也得到了她的谅解!忙忙忙,忘记了俊俊爸爸的交代,以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教育责任与义务!忽视了俊俊道歉的意义。
下班后,接到俊俊爸爸的电话,问道:“丁老师,我们家孩子有没有向萱萱道歉?”我却有勇气的解释道:“我们已经向萱萱的家长道了歉,而且她们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俊俊爸爸回答道:“我只是想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了解孩子的做法,然后知道怎样去教育他...。
”听了俊俊爸爸的话,仓促中挂了电话。
事后想想,这件事情因为自己的疏忽,让他们在处理孩子问题上或许会错怪俊俊。
自责中发了条信息!默默地告诉自己,明天到校的第一件事情,认识俊俊和他的爸爸,然后向他们道个歉,私下里把俊俊和萱萱叫在一起,引导俊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向萱萱道个歉。
或许事情解决的有些晚,但希望可以得到家长的谅解。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再忙也不能忽略孩子任何一个小报告,及时的解决这些小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孩子们的“打小报告”,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地认真听取孩子的“打小报告”,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争吵“告状”的原因,弄清争吵的原委。
低年级学生爱打小报告

低年级学生爱打小报告,实为常见现象,确实是令老师头疼的一件事。
对这些小报告,处理方法又不能简单粗暴。
如果说禁止学生汇报吧,有些事情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但任其发展下去,有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又会浪费我们许多不必要的时间,而且对学生的性格发展也不利。
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的“小报告”适度,不“泛滥成灾”,这一直是我探索研究,并试图解决的一个问题。
低年级的爱大小报告。
很多方面都是老师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养成。
在学生第一次来打小报告的时候,你可能就当场批评了这个学生。
那对下面的孩子就认为,我跟老师说,他就会被老师批评。
而自己却意外的得到满足感。
这一现状是普遍存在的。
我带的是一年级的学生。
每次走到班级门口,经常响在耳边的是学生的叫喊:老师,某某拿了我橡皮擦;老师,谁谁带了卡片来,在上课玩;老师,他刚推我。
刚开始的时候,每次都有花很多的时间来了解解决,后来真的听到很烦,就跟学生说有事情下课的时候再来跟老师说,一再的强调这,或者让班长来跟老师打报告。
这样,一个学期以后,打报告的变少了。
学生可能只是想要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特别的想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
当孩子告状时,老师淡化回避处理的办法不错,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能想办法自己解决,就太棒了!”,帮他明白用打“小报告”来解决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学会宽恕、谅解,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刚开始只是一直骂他们,为什么只会讲别人的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怎么不来告诉老师,后来发现行不通。
最近只好用软的方法,只要有人来告诉老师其他小朋友好的一面,两个人都可以得到一张笑脸,效果不错;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地讲别人不好的地方,两个人就要把之前得到的笑脸还给老师。
(发现优点)爱打小报告是低年级学生的一个特性,我觉得每个老师都会碰到这个问题。
在我们眼中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在学生眼中也成了大事。
我认为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凡事多点理解,当然也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何用好打小报告的学生

个 学生的一面 之词对 待其他学生 ,也不 能凭 自己对 学 生 的好恶 和 偏见 处理 学 生 ,要根据实际 隋况实事求是地对待每 个学生 ,让受批评者感到老师处理 问题
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
罗某、 唐 某 、赵某 、赵某 、李 某。
班里抄 作业 、 赶 作业的现 象严重 , 有 的同学 还请其他 同学帮忙 写作 业。
级管理 。
中的一些问题但 又怕同学知道 ,害怕被
的心态 ,班主任在调查及处理 的过程 中
一
定要从班级 团结出发 , 加 强班级 凝聚 某 校 七 年级 班 主任 收 到 一 份小 报 同学 报复 ;④ 为了班集体 ,也为了老师 告 ,内容是一位 学生写的有关班级近期 能更好地管理 班级 , 这个 同学提 出了“ 班 力 的作用 , 培养学生 热爱班集体 、团结
打小报告 的学生 当着 同学 的面 不敢 说或者是不愿意说 出班级实情 ,选 择了 恰 当的时机 、恰 当的方 式向班 主任反应
纪律 委员几乎不记罗某 的名 字 , 但 他 一个 人的势力最大 , 邀约 了一帮 同学 经常和 他在班上捣乱 , 同学都害怕他 , 没
是 罗某一手挑起 的,许 多同学受到他的
4 . 正 确对 待 打 小报 告 的学 生 的心
态 。加 强 班 级 凝 聚 力培 养
一
个班集体 中,打小报告 的学 生的 报告的学生 , 使他们成为班级管理 的“ 眼 战 ,有 的学生 的操 行分 已经被扣完 ;③ 线”,让他们提供信息,将会有利于班 打小报告 的学 生希 望老师注意班 集体 当 心态是 不一样 的。不管他们 出于什 么样
重要信息 :① 一个 叫 “ 罗某”的学生多 次被提及 ,显然 ,这个 同学应该 引起 班
学生爱打小报告什么办

学生爱打小报告什么办学生爱打小报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学生心理异常的外部表现。
打小报告的原因有求助、嫉妒、报复和引人注意四种;常见内容有:张三不扫地,李四骂人,某某爬围墙,某某踩草坪等。
现将以前我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弊端分析如下:一是置之不理,只简单地应对学生:“嗯,我知道了。
”或是否定报告事件的价值:“这点小事也来报告?” 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在老师看来是多么愚蠢,从而会自己产生否定性的评价,以后发现问题他们会视而不见,当别人触及到自己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自行解决问题,如被人打了,就私下叫人帮解决等。
二是杀鸡儆猴,马上把造势者揪来训斥;老师的批评超过学生承受的度,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出现厌学、逃学或产生心理疾病。
三是培养班级间谍,表扬打小报告者,鼓励他继续发扬,因为这是老师了解学生动向的极佳渠道。
培养班级间谍会引起班里其他同学的反感,同学之间会相互猜疑,不利于班集体的团结。
四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指出错误,分析其具体原因,耐心细致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开始,效果还不错,后来学生听多了也非常烦,大部分是听不进脑的。
以前每天我都疲于应付发生的似曾相似的“报告”事件,自己亲力亲为式的教育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明显。
话说药吃多了,会失去药效,教育学生也是类似,有些学生听多了,耳朵和心也起老茧了。
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工作效率积极低下。
穷则通,通则变,变则久。
调查了解到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学习经验,有一定的是非价值观念和一定程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与其通过各种形式的口头教训,不如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认识错误,得到教训,学生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世界,作为教育者的我能做的就是关心、鼓励及引导,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援助。
我决定把“球”反踢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处理,最后再向我汇报处理过程及结果。
我以《当我看见……时,怎么办?》为主题召开班会,首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根据要求练习说话:当你看见……时,你心里想些什么?你会对他说什么?(可以加上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接着学生自由上讲台说,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情景表演,最后全班汇演。
儿童为什么喜欢打小报告?

儿童为什么喜欢打小报告?儿童为什么喜欢打小报告?儿童心理学家杰瑞·维科夫解释道,“打小报告使得一个孩子能占据上风,至少能在父母或老师面前获得了有利地位。
”打小报告还有着自身的积极方面:它可以揭示出学前儿童向你表达自己立场的欲望,孩子明白了规则的含义并且能够明辨是非。
不过,鉴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社交技能以及处理冲突的能力不足,所以他们会漂亮地选择刹车,去做轻松的告密者。
如何处理孩子的小报告?1.查明事情的真实情况在你给孩子贴上告密者的标签之前,先放缓脚步来把真相弄弄清楚。
的确,孩子需要逐渐学会不打小报告,但是在孩子早年,这种行为也是孩子知道寻求帮助的一种手段。
2.不要使用赏罚大多数情况下,宝宝告密都是属于没事找事,表达不满的情况。
因此父母切忌表扬告密者,而惩罚另一个孩子,这样会给孩子误导。
孩子会在赏罚之中更加确信一点,那就是打小报告是正确的做法。
3.增加告密的代价当孩子为小事而打小报告时,给孩子一些事情去做,这会自然地加重孩子的负担,孩子便会知道以后不可以再这么做。
例如,当孩子告诉你,“哥哥抢我的玩具。
”与其立即做出回应,不如对孩子说,“你为什么不把哥哥的行为画成一幅画呢,我稍后会来看的。
”孩子会立即意识到,花那功夫去画画,不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4.探索备选方案当孩子遭遇困境,父母需要向孩子给出备选方案,而不是任由孩子的告密行为。
告诉孩子,“如果你能冷静下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那么我给予你的帮助或许会更大。
”随后询问孩子告密的动机,是为了让父母或老师惩罚对方,还是本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事情的真相如何?不如向孩子了解清楚后再做决定。
父母可以遵循这样的步骤:首先告诉孩子,“我知道小雨拿你的玩具玩你很不开心。
”其次再告诉孩子,“那么如何让小雨也了解你的感受呢?”然后教会孩子使用语言明白地处理这一问题,“现在轮到我玩了吗?”或者“我不喜欢你拿着我的玩具。
”最后,如果孩子的怨气没那么大,你也可以鼓励孩子玩其他玩具,而不是执着这一问题。
学生爱打小报告

学生爱打小报告摘要学生爱打小报告是指学生在校内或社交媒体上通过匿名途径,以私下传播消息方式,对其他同学进行诋毁、造谣或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
这一现象在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引言学生爱打小报告是一种具有负面影响的行为,它不仅损害了学生间的关系,还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网络的普及,学生爱打小报告的行为变得更为容易和普遍。
因此,深入了解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2. 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竞争压力学生处于学习竞争环境中,面临着进取心强、积极向上的同学们,一旦其他同学取得某种成就,会引发一些学生的嫉妒心理。
为了减少他们自身的压力,他们可能通过爱打小报告的方式来打压其他同学,以获得一定的心理优势和满足感。
2.2 匿名性网络社交平台的匿名性也是学生爱打小报告行为的一个重要诱因。
通过匿名方式发布言论,不仅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还可以避免直接面对被诋毁的同学的反击和指责。
这种匿名性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放任自己的恶意,不顾及对方的感受。
2.3 低成本通过社交媒体或在线聊天工具传播小报告的成本非常低。
学生们无需动用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只需几秒钟就能将不实信息传播出去。
这种低成本的行为导致学生爱打小报告的现象更加普遍。
3. 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影响学生爱打小报告的行为给学生及学校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心理健康影响被打小报告的学生可能会遭受到指责和羞辱,对自己的形象和自尊心造成严重伤害。
尤其是在青春期的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3.2 学习环境恶化由于学生爱打小报告所导致的学生间关系紧张,学习环境受到了不良影响。
学生打小报告的检讨书

您好!我写这篇检讨书,是为了对自己在课堂上打小报告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评。
我知道,我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校纪律,也伤害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给班级带来了不良影响。
在此,我深感愧疚,特此向您道歉,并诚恳地做出以下检讨:一、错误行为及原因1. 错误行为:在课堂上,我因为看到同学违反纪律,便私下向老师举报,导致同学受到了批评和处罚。
2. 原因分析:(1)缺乏对同学之间的关爱和理解。
我认为举报同学是帮助老师管理课堂秩序,却忽略了同学的感受,导致同学对我产生误解和排斥。
(2)自身道德修养不足。
我没有做到宽容、谦逊,不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而是选择了举报的方式解决问题。
(3)对学校纪律的认识不够深刻。
我没有充分认识到打小报告的危害性,认为这只是一个小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反思与认识1. 反思:通过这次事件,我深刻认识到打小报告的严重性,它不仅伤害了同学,还破坏了班级的和谐氛围。
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学生,应该以身作则,遵守学校纪律,关心同学,帮助他人,而不是通过举报来解决问题。
2. 认识:打小报告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班级不负责任的表现。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学习环境。
三、改正措施1.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要学会宽容、谦逊,关心同学,尊重他人,做到真诚待人,与人为善。
2. 加强对学校纪律的认识。
我要认真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深刻认识到打小报告的危害性,坚决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
3. 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与同学们建立深厚的友谊。
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改变,为班级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向被误解的同学道歉,争取他们的原谅。
我要诚恳地向他们道歉,表达自己的悔过之意,并承诺以后会更加关心他们,共同进步。
最后,我再次为我的错误行为向您表示诚挚的歉意,并恳请您给予我改正的机会。
我会以此为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感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昨晚,觉得头脑昏沉,随手拿起了一本杂志看了下去。
读到一篇关于小学生打小报告的文章:大致讲的是在美国学校里,除非是出现了影响到了学生自身和周围他人安全的事情,学生打小报告是要受到惩罚的,原因是影响到了团结,妨碍到了沟通。
这在中国,我们的做法与之则恰恰相反,作为老师我们会鼓励学生遇到任何麻烦要告诉老师,让老师解决,不准这样不准那样。
因此看到这篇文章,让我开始思考我们的这种做法是否真正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今天我一到教室,老师小强打我,老师小红把我的书包扔到了地上,老师我坐不到座位上了等等声音就不断的在我耳边响起。
这让我想起了昨天看的那篇文章,我不能在像平时一样去一件一件的帮助他们去处理,孩子们应该学着自己去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因此,我一句话:自己解决!看着他们失望的表情,我在心里也暗暗的替他们担心。
但担心归担心,孩子们总要长大,总要试着去解决问题,因此从小培养,从现在做起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我开始了今天的教学,没有再过问学生怎样处理。
第四节,去别的班上了一节课,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有个小女孩怎么也坐不到座位上,就大声的对我说。
我对他说,自己处理。
她愣愣的看了我一眼,可能没有想到老师会这样回答。
也可能认为这么个小事情也不帮,出乎了她的意料!其实,我可以只要嘴稍微的动一动,坐在她后面的学生就会把桌子拉一拉,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但,我想还是不代劳了,让孩子自己试着学会沟通。
终于问题解决了,只见她对后面的学生说你把桌子挪挪。
而后面的学生看了看我,不情愿的挪挪桌子,她进去了。
虽然是一个笨拙的沟通,但问题解决了,开头就能成功已经不错了。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学会沟通,如何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向老师打小报告老师是会去帮助他们的,那些小报告老师是不管的。
我想当思考多了,思路对了,学生都成了班级这个小家的主人,彼此学会了沟通,尊重无意识的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班级的秩序也就建立起来了,学生也就快速健康的成长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