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对待爱打小报告的学生

合集下载

如何应对小学生爱打小报告的行为

如何应对小学生爱打小报告的行为

如何应对小学生爱打小报告的行为作者:王陈斌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25期摘要每个班上几乎都有这样爱打小报告的学生:小小的事情也非得告诉老师,什么张三骂人了,李四拿他东西了,王五不守纪律了……老师为此很是头疼。

因此,教师在应对学生打小报告的行为时,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要以灵活的方式指导学生,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打小报告;小学生;应对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187-01在学校里都会遇到这样爱打小报告的学生,就像一个小“侦察兵”,眼睛紧紧地盯着同学的缺点,有事没事老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

其实,他们打小报告的内容都是一些琐事,比如谁谁没写作业、谁谁吃零食了、谁谁做操时推人……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是孩子像个小喇叭似的,把芝麻绿豆大的事说得比西瓜都严重。

爱打小报告的学生,不是很受人欢迎。

他们似乎觉得同学有不对的地方、不好的地方,该及时地告诉老师。

殊不知,这样做会引起班级同学的愤怒、唾弃和孤立,给自己的人际交往带来一定的障碍。

当老师疲于处理他们揭发的问题时,他们还觉得自己立了大功。

长此以往,老师也不禁皱眉了:这孩子天天就盯着别的同学有没有犯错,还有心思学东西吗?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小学生爱打小报告的行为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积极倾听,了解动机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和规矩、制度概念。

但他们的道德判断正处于从他律到自律的阶段,所以需要老师的外部调节。

而老师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倾听、了解动机,敏锐地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希望得到关注和认可小学生离开父母的羽翼呵护,进入学校学习,都有一种希望得到老师关注的强烈愿望。

有些孩子打小报告,就是为了让老师能注意他、肯定他,给他贴上“好孩子”的标签。

(二)需要寻求帮助有些孩子在与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被人欺负了,想寻求帮助。

幼儿园小朋友喜欢打报告

幼儿园小朋友喜欢打报告

幼儿园小朋友喜欢打报告引言幼儿园是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在这个阶段,幼儿园小朋友常常会表现出喜欢打报告的热情。

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本文将从教育角度和孩子的天性两个方面,探讨幼儿园小朋友喜欢打报告的原因。

教育角度提高口才能力打报告是幼儿园老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让小朋友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学习成果,他们在演讲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己的口才能力。

这不仅对小朋友的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也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自信心当小朋友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的注视,他们会被赋予一种特殊的责任感。

通过打报告,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鼓励,从而培养了自信心。

这种自信心是幼儿园小朋友走向社会的基础,能够助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

孩子的天性爱分享幼儿园小朋友天性中热爱分享的特点是促使他们喜欢打报告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们把自己的一点一滴都当成宝贝,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无论是亲身经历的故事,还是对某个主题的研究,他们都会积极地表达出来。

通过打报告,小朋友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与他人分享,获得共鸣和理解。

满足好奇心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

打报告给予了小朋友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他们会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等方式,积累各种知识,并乐于与他人分享。

打报告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一种彰显自己努力学习成果的方式。

总结幼儿园小朋友喜欢打报告,既是由于教育角度的促使,也是由于他们天性中爱分享、好奇心旺盛的特点所决定。

通过打报告,小朋友能够提高自己的口才能力,培养自信心,同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并得到分享的乐趣。

在打报告的过程中,小朋友会获得良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幼儿园小朋友的报告活动,让他们在分享和探索中快乐成长。

如何对待小学生“打小报告”

如何对待小学生“打小报告”

如何对待小学生“打小报告”作者:鲍利霞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年第03期“报告老师,××没有完成作业。

”“报告老师,××欺负小同学。

”“报告老师,××打我。

”小学生爱向老师“打小报告”,经常挂在他们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报告你”。

因为爱打小报告的人多,常常是,这边刚打发走一个学生,那边又过来一个,没完没了,报告的内容又啥情况都有。

班主任若事事在意,难免会牵扯进去很多精力。

那么,应该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呢?打小报告这一行为看似简单,但传达出来的信息却是极其丰富的。

我首先全面地分析了打报告者的不同情况。

他们为什么要向老师打报告,可能是被报告者的言谈举止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也可能是自己的某些正当权益受到被告者无故侵犯,所以向老师打报告的行为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这样的报告行为,至少传达出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报告者心中有是非曲直的概念,能用一定的道德尺度衡量周围人的言行,这证明他们已初步具备了判断是非的能力。

二是报告者正义感强,爱憎分明,他看到了自己周围的不良行为,不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装聋作哑,所以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就勇敢地向老师反映问题。

在当今的社会风气里,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

三是当自己的利益遭受无故侵犯时,向老师报告实际情况,这说明打报告者有较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当一个人依靠自身力量不足以抵抗别人的侵犯时,寻求更为强大的保护也应该在情理之中。

以上这些情况,打小报告的行为多有正面、积极的意义。

但打小报告者的负面心理也不容忽视。

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连报告者本人有时都未意识到的“幸灾乐祸”心理。

幸灾乐祸心理的出现,既与学生的个性和教养有关,更与老师平常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关。

如果一听到有学生报告班上的不良现象和行为,老师就直接批评被报告者-甚至当着很多同学的面发出警告:以后如果再这样,我就如何如何,等等,也会于无形中鼓励打小报告的行为。

怎样对付打小报告的人

怎样对付打小报告的人

怎样对付打小报告的人打小报告的人,指的是一些喜欢寻找别人的缺点、私下诋毁、挑拨关系并制造不和谐氛围的人。

他们常常会损害别人的利益和形象,影响人际关系并干扰工作的开展。

面对这样的人,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1.保持冷静,调整心态与其对打小报告的人大动肝火、去反击,不如先调整自己的心态。

保持冷静,不为打小报告的人所干扰或影响。

不要与其争吵或对其人身攻击,也不要与其陷入情绪化的交锋。

转而带着理性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寻找更加客观公正的解决方法。

2.了解其动机,掌握其言行打小报告的人往往有一些动机和心理障碍。

了解其动机,掌握其言行,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可以通过交流等方式留意其谈话内容和潜在言辞,掌握其对人对事的观点和态度。

也可以寻找更多的信息和线索,分析其心理和行为特征并加以预防。

3.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与打小报告的人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是防止其打小报告的另一种方式。

多与其交流,了解其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状况,表达关心并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支持。

这样不仅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友谊,也可以更加便捷地转移其注意力和娱乐精力。

4.与其正面交锋,展示实力与自信作为被打小报告的人,应当对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充分自信。

当打小报告的人在你面前尝试制造不和谐的言辞时,应当果断予以阻止与反驳,而不是躲避或忍气吞声。

展现实力和自信,表达对其言行不屑一顾的姿态,不会让自己受到贬低,反而能够帮助自己更加积极地面对问题。

5.寻求上级机关或其他的帮助如果上述方法无法解决问题,也可以借助上级机关或其他力量的帮助。

例如,可以向人事、纪检、工会或其他组织举报打小报告的人的不当行为。

也可以请教专业的心理医师、律师等专业人士,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处理途径。

在获得足够支持和保护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并避免同类事件的出现。

总之,与打小报告的人的交锋,需要我们心态平和、谨慎处理。

既要注意防范,对其可能的动机和言行掌握一定的了解,也要对自己的实力和自信有足够的信心。

怎么讽刺打小报告的人

怎么讽刺打小报告的人

怎么讽刺打小报告的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少打小报告的人。

他们常常在背后说我们的坏话,做事见风使舵,在同事、朋友中间挑拨离间,让人十分反感。

那么,我们该如何讽刺他们呢?1.让他们成为笑柄我们可以用幽默的方式来讽刺打小报告的人。

比如,当我们听到某人在背后说我们的坏话后,我们可以故意走到他的面前,对着他大声喊叫,让周围的人都听见。

然后我们可以亲切地向他打招呼,让他感觉到自己像个“笑话”。

这样一来,他的恶行就会在众人的面前暴露出来,而他也会因此在他人的眼中失去尊严。

2.展现自己的善良打小报告的人往往喜欢挑拨离间。

他们想让大家相互猜忌、疏远,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展现自己的善心来讽刺他们。

比如,当我们发现有人在背后说我们的坏话时,我们不妨主动和他对话,让他理解我们的想法,帮助他解决问题,让他知道自己的无理行为有多么不合时宜。

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打破他挑拨离间的伎俩,又可以在他面前展现出自己的善良,让他感到愧疚和无地自容。

3.坚定自己的信念打小报告的人利用的正是我们的敏感和脆弱。

当我们听到他人误解我们时,我们很容易陷入自卑和沉默。

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坚定信念来讽刺他们。

比如,当我们听到他人在背后说我们的坏话时,我们可以冷静地面对,告诉他我们仍然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让自己更加坚强和自信,也可以揭穿打小报告的人的本质。

总之,打小报告的人是让人十分反感的。

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和他们一样低级,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讽刺他们,同时也帮助他们认清自己错误的行为。

相信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展现自己的善良和乐观,打小报告的人终究会在我们面前失去立足之地。

班主任怎样对待小学生“打小报告”

班主任怎样对待小学生“打小报告”

班主任怎样对待小学生“打小报告”作者:陈萍萍来源:《文理导航》2012年第36期当班主任经常会碰到学生来报告,低段小学生尤甚。

这不,又有人来报告了,“张某骂人”、“李某扔纸”、“王某乱吐痰”、“陈某说我坏蛋”……看看,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学生们都会一一报告。

其实,这种现象很多班级都存在。

有一个班主任摊开双手无奈地叹道:班主任烦哪,有的人连擦屁股没纸都要报告。

的确,学生报告的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四五十个学生,一天到晚嚷嚷着,耳朵都听出老茧来,真是有点烦。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个性行为的发展,发现不良行为,就得及时进行教育。

就学生打“小报告”来说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不良行为,所谓“小报告”就是指某些学生毫无事实根据,在班主任面前故意说其他学生的坏话。

怎样对待学生的“小报告”,我觉得这其中大有学问。

试想:孩子为什么打报告?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心理满足的需要,有的报告一打,得到老师表扬和信任,何乐而不为呢;二是抬高自己,别人挨了批评,同学威信下降了,就等于自己威信高了;三是嫉妒他人,看别人成绩比自己好,老师表扬多,心里不服,就千方百计揭别人短。

老师批评一学生字写得差,过一会儿,她马上来报告一个三好学生做作业时讲话。

怎样处理学生的“小报告”呢?办法是“细心引导,培养能力。

”当班主任老师光有热情还不行,一天到晚叫这个“不要”这样,喊那个“不准”那样,指指点点,忙忙碌碌,结果是这头平息那头风波又起,永远有处理不完的事,这能不烦吗?我认为班主任要从烦中解脱出来才是上策。

而培养学生能力的法宝是引导。

一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想想该怎么办?如张某报告王某扔了一个塑料袋,我有意地问:“你说该怎么办?”张某思考了一下说:“我把它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你这个办法真不错!”我及时鼓励表扬使张某懂得了该怎么做,以后再碰到之类的事,他还会再打“报告”吗?二是把学生平时“报告”的事加以归类,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告状行为

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告状行为

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告状行为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姬艳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每天都要“受理”许多起各种各样的“案件”。

而这些案件处理得是否合理,是否得体,事关老师的威信,也事关集体的状态是否良好,更事关孩子们的个性发展,故而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那又能如何巧妙地处理学生“告状”呢?我个人认为,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和处理学生的“告状”。

一巧妙运用暗示法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平时的学习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虽说情节不严重,但是若养成习惯也令人担忧。

于是,我就发动全班同学互相监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有一次,班上同学张家菖“告状”说,陈籽源写作业不专心,一直在玩他钢笔上的笔帽。

我当时正在批改学生的日记,一时没有搭腔,玩钢笔的陈籽源同学当时愣了一下,脸腾地一下红了。

张家菖同学看我没有反应,他穷追不舍,有继续说道:“他一直在玩,一个字也没写,你看他还在玩呢?”我已经发现陈籽源同学在众人面前没有自尊心,就头也没抬,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陈籽源同学这么聪明,有这么喜欢语文课,老师相信他知道怎么做的”就这样,即让陈籽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保护了他年幼的自尊心。

二进行自我剖析法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同学,又加上年龄较小,他们各个在家当小皇帝、小公主习惯了,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争执也在所难免。

有一天下午,我刚走到学校,班上一群孩子便一窝蜂的拥上来,报告说班上何建博和康兆吉打起来了,我便赶到教室,把他们两个叫到我的办公室,先让他们冷静三分钟,再各自陈述打架的过程,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一方说的过程中,另一方不得插话。

我发现,让矛盾双方陈述过程的时候,他们总是尽力地寻找、强调、指责对方的过错,在这种情况下,我都是用以下几个环节处理:第一,让矛盾双方各自客观讲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第二,思考整件事情的过程中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反思自己的行为;第三,互相认错,握手言和后并互相拥抱对方,这样,既把问题解决了,又没伤了孩子之间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不是孩子的报告,让我及时制止了一场争执,有可能会在班上引起很不好的后果。

如何对付打小报告的人

如何对付打小报告的人

如何对付打小报告的人作为一个职场人士,我们总会遇到打小报告的人。

他们总是喜欢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添油加醋,制造是非。

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团队氛围,而且对整个公司的形象有极大的影响。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应对打小报告的有效方法。

1.私下解决问题当你得知有人在背后说你坏话时,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不要惊慌失措。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尽可能地收集证据。

如果你确实有了证据,也不要冲动地去找到打小报告的人大吵大闹。

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相反,你可以私下找他谈话,询问他为何这样说你。

如果是由于误解导致的,你应该向他解释清楚,以消除误解。

如果确实是由于你的行为有问题,你则应该接受他的指责并进行改正。

2.与他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有些打小报告的人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团队中不得志或处境不好,所以才会变得口是心非。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尝试与他建立更好的关系,给他一些肯定或帮助,让他感受到你的价值。

这样,他就不会再随意攻击你,而是会更愿意与你合作。

3.寻求领导的帮助打小报告行为对公司的形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是他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你可以向领导提出申诉。

当你向领导反映他的行为时,要确保你的话语稳健、不偏激,让领导得到足够的证据,让他能够了解这个人的真实情况。

如果你能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说明,领导会对你给予支持,帮助你平息纠纷。

4.避免让自己成为攻击对象除了上述的应对方法,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让自己不成为打小报告的对象。

要想防止别人对你说坏话,你需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给别人留下瑕疵。

此外,你也要学会积极地与他人沟通,增加彼此间的互信,这样就可以让公司的团队氛围更加和谐。

总之,打小报告的人对团队和个人的发展都有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要放任该行为,因为它会变成你日后的隐患。

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问题,让自己在职场上更加顺利,同时让团队更加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培训教育教法研究
——谈如何对待爱打小报告的学生?
从教以来,发现孩子经常到教师跟前“告状”,什么张三骂人了,李四拿他东西了......说实话,烦死了,打心眼里讨厌好打小报告的孩子。

后来偶然读了一篇心理学论著才明白,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告状”现象只是儿童心理异常的外部表现,是社会情感不成熟的体现。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其心理活动变化规律,对他们进行心理矫治与调控。

通过平时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

爱“打小报告”的孩子通常是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

我们班有个名叫李康的学生,刚一开学我就注意到他了,干活很卖力,上课时发言非常积极,是那种特别爱表现的学生。

我毫不犹豫就让他当了班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才发现他是个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上课时带头讲话,违反纪律时有发生,多次说教都没有效果,无奈,只好把他的班长职位给撤了。

从此以后,他就“学会”了“打小报告”,几乎全班学生都没能幸免,尤其是现任班长。

走到班级门口,你时常能够听到大声的训斥声,那绝对不是老师的声音,而是班干部在乱加指责犯错误的学生,有的班干部认为自己是教师的代言人,把“我去告诉教师”挂在嘴边,这样极容易引起犯错误学生的反感。

还有的孩子内心深处认为老师偏爱别的孩子,为了让老师注意他,去告诉老师别人的不足,来衬托自己的成就,确立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

2.通过打小报告进行“复仇”
在报告老师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学生会无中生有,添油加醋。

这类学生把目光盯着与自己有过结的同学,一旦发现他们犯错误就立马“告状”,教师对他人的批评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满足。

有些学生受到一点委屈或碰到一点很小的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因为同学向老师反映自己一些错误,误解为跟自己过不去,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轻视自己。

这种学生为求心理平衡而产生“告状行为”。

3.因嫉妒而“告状”
有些孩子嫉妒心比较强,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一旦发现经常受表扬的同学或和自己竞争的胜利者有了一些小错误,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报告老师。

当然,也有好多学生是出于无奈,确实是受了委屈,而自己又不能解决,只好告诉老师。

对待“告状”的态度与处理方法
1.让孩子把话说完,使他的需要得到满足
在学生向教师“告状”时,不管他动机是什么,教师都应该积极地倾听,让他把话说完,切忌边倾听边评判。

通过倾听,敏锐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2.教育他们学会宽恕
教师要在教育他们宽以待人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

遇到什么事情要冷静思考,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独立地处理事情。

如果孩子真的是因为受到了伤害想通过打小“报告”来解决,最好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安慰他、开导他,帮他明白用打“小报告”来解决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学会宽恕、谅解。

3.教会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争执
教师要使他们明白用这种方式是达不到目的的,反而会失去同学的尊重和信任。

对于别人的批评、意见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能全面审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认识自身的不足。

4.通过开展主题队会教育学生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队会活动,如“我进步了”,“夸夸我自己” “其实我也有错”等。

活动有助于孩子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耐心、坚持、克制、勇于战胜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

学生“告状”的本意,可能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或者是说他需要别人注意的一种方式。

但如果不加以引导,这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将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演变成心理疾病,将影响到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所以教师要正确对待多加引导。

羊街小学
张晓斌
201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