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小说与湘西民俗_周星平

合集下载

小议《边城》中的湘西民俗世界

小议《边城》中的湘西民俗世界

小议《边城》中的湘西民俗世界作者:王婷婷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12期内容摘要:沈从文的《边城》呈现了一个充满风情的湘西民俗世界。

本文从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湘西社会的节庆习俗、湘西地区开放的爱情观念及婚俗、湘西对于傩神的信仰。

接着,文章综合阐述了民俗描写对于文艺作品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艺民俗边城湘西“习俗催化艺术,艺术改造习俗”①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涵盖一些民俗的成分,例如某地婚丧嫁娶的风俗、节庆的风俗等;甚至有些文学作品直接取材于民间传说。

钟敬文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说人们生活在民俗里,就好像鱼儿生活在水里,没有民俗,也就没有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因此,文学要表现人,表现人的关系、人的事情和人的思想感情,就离不开与之密切相关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即民俗。

②《边城》中,沈从文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蕴含在民俗事象之中,把寓意深厚的民俗景观作为写作的背景,将小说的人物和事件融于文艺民俗学的框架中,使民俗成为传情达意的一种媒介。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阐释,探讨沈从文所营造的“边城”湘西民俗世界在整篇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一.湘西社会的节庆习俗每个民族,受自身历史或地理环境的影响,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

作者开篇即点出——“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

”对于这三个重要的边地节庆,作者做了不同程度的展现。

对端午节,沈从文无疑是着墨最多的,文章共四次提到“端午日”。

边城地处湘西,属古时楚地,为巫楚文化。

端午节也正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爱国主义浪漫诗人——屈原;划龙船、包粽子等节日的活动都由此发展而来。

边城地处偏僻,人们平常很少有机会赶赴热闹的场面。

而在端午节这天,整个边城可以说是全城出动,男女老少纷纷去河边看划龙船、捉鸭子。

在这样一个场景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特别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愫暗生便有了一个合适的自然地时空场所。

所以,翠翠与天保、傩送两兄弟的爱情故事、情感纠葛始终与端午节在时空上相连。

论沈从文小说中所展示的民俗化美学

论沈从文小说中所展示的民俗化美学

论沈从文小说中所展示的民俗化美学作者:王俭博张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20期摘要:沈从文对湘西的各种民俗有着很深的感情,这在他的小说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

大量的民俗现象本身就是一种宏大的美学景观,虽然这些民俗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反映在沈从文的小说当中则说明了作者主观上的审美意识。

沈从文对湘西民俗的细致描写及反复运用体现了深刻的民俗化美学意蕴,主要包括对自由生命的呼唤、对古朴民风的呈现、对民间音乐的展示。

关键词:沈从文美学意蕴自由风俗民间音乐作者简介:王俭博(1984-),男,吉林省怀德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张康(1985-),男,黑龙江省大庆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20-0028-02“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1]湘西民俗潜移默化在沈从文的骨髓之中,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及活动准则。

他热爱湘西这片热土就像眷顾自己的灵魂。

他汲取了丰富多样的民俗素材,绘制了美丽的、浪漫的、古朴的湘西民间图画。

畅游于沈从文的小说中,如若置身原始森林,面朝潺潺流水,眼望神圣虔诚的宗教民众,耳听动人悠扬的爱情之歌,更有节日里欢腾的场面、悦人的舞蹈。

在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独特的同时更领略到湘西民俗背后所包含的美学意蕴。

一、对自由生命的呼唤文学是人写的,更是写人的。

文学中的一切都是以人来对待人,以心来接触心的。

高尔基曾建议把文学叫做“人学”。

在“人—社会—自然”相互关系构成的复合系统中,只有三者的相互和谐发展,它们生命的活力与美才能尽情展现和灿烂绽放。

信仰生命、呼唤人性、探索真谛是贯穿沈从文整个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

沈从文曾一再宣称:“我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

试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民俗特色-沈从文湘西题材

试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民俗特色-沈从文湘西题材

试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民俗特色:沈从文湘西题材试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民俗特色~1~沈从文自称为“乡下人”,他的湘西题材的小说,用古朴的语言、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精心描绘了湘西人民独特的世态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突显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以教益和启示。

他的湘西题材的小说,以“乡下人”独特的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了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相悖的观念,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他认为“不管是做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些!”[1]他的湘西题材小说所体现出来的民俗特色,更是让人犹如置身其中,读后又不仅掩卷沉思。

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决定什么人,什么人写什么文章。

他的作品风格和思想的形成,和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沈从文十四岁投身行武,1917年至1922年漂游于湘西沅水流域,浪迹湘川黔边区,看尽了人生黑暗面而产生厌恶心理,在作品中便构建至善至美的湘西世界,从而与都市社会相对立。

绮丽的自然山水赋予了他特殊的气质,给他带来多彩的幻想。

他本身又有着苗、汉民族的血统,使他具有柔软又倔强的性格,宽厚又敏感。

对生活的忠实和爱,是沈从文众多作品能够超越时空而长久地像沅江里的活鱼一样,水淋淋欢蹦乱跳葆有充沛生命力的秘密。

民俗包括极其丰富的内容,它既有物质文化方面的内涵,又有精神方面的内涵。

物质文化方面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的习俗和生产交易的习俗上;精神文化方面则有更为广泛的内容,有民族传统的社会文化,如:婚丧礼仪习俗等;又有民众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如:节日习俗、语言艺术等。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的小说主要就是表现了作家对民族意识和人物心态的深刻关注、再现了湘西农村形形色色的婚姻悲剧和描摹了湘西充满风情的环境和民俗美。

下面笔者就尝试用自己粗浅而又稚嫩的笔调,就这四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充满民俗风情的生活环境提到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湘西生活环境,不得不说他笔下的“河”。

沈从文小说与湘西民俗

沈从文小说与湘西民俗

[ 参考文献 ] [1] 朱 栋 霖 .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M]. 北 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高扬.沈从文与湘西民俗[J].湖北: 孝感师专学报(社科版),1998. [3]沈从文.沈从文经典作品选[M].河 南:北岳出版社,2007. [4] 李 庭 贵 . 苗 族 历 史 与 文 化 [M]. 北 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5]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M].北京: 燕山出版社,2008.
是花鸟、虫鱼常见变形较多,人物形象, 的表现手法,出现了一些精雕细刻作品。 堂,装潢客厅,它和工艺美术中铁画、刺
动物动态以至花鸟、云头、回纹之变化均
徽州木雕装饰性强,物象均能高度 绣画、挂毯画一样高雅,给观者以美的熏
带有地方色彩,民间风味足,体现出徽州 概括,且略带变形,特别是戏曲、唱本、文 陶和艺术上的潜移默化教育。
的湘西小说是中国更是世界的宝贵文化
遗产,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
快的喝家酿烧酒醉倒,青年男女聚集在 一起唱歌作乐,老年人则讲述历史和农 事知识。《边城》细致地描写了茶峒人民 过端午节的习俗:到了那天,妇女小孩尽 穿新衣,用雄黄蘸酒在额角上画一个 “王”字;吃过午饭,大家都到河边看龙舟 比赛;龙舟赛后,城中戍军长官为了与民 同乐,便大颈桑缚有红布条的雄鸭放入 河中,让人泅水去捉,谁先追到就归谁。 虽然端午节不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但起 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翠翠和傩送的爱
三、人生礼仪民俗
(一)婚姻民俗 在湘西,男女婚姻是比较自由的,双 方的认识,结合往往不是通过“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而是以歌为媒。在《边城》 中就记录了走马路(月光下唱歌)与走车 路(托人说媒)的说媒方式,但淳朴的湘 西青年男女对以歌的方式来表达案情的 走马路显得情有独钟。大老天保走车路

从沈从文小说看湘西的民间文化

从沈从文小说看湘西的民间文化

小说《柏子》中的主人公水手柏子用在江上辛苦一个月挣来的钱和积蓄的精力一夜功夫全花在妓女身上,从不曾要人怜悯,也不知道可怜自己,反而觉得这还“合算”,不仅抵消了打牌输钱的损失,还把下个月的快乐提前预支了。而那些做“生意”的妓女也有她们自己的准则:不相熟的,先交钱再关门,人既相熟,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无论是柏子,还是那些妓女们,她们都是在湘西土生土长的,都是大自然的儿女,在自然纯朴的“湘西民间文化”陶冶下,他们身上满蕴着天真质朴、自然单纯的特质。既使在性爱面前,也是那么地大胆,无需任何的矫饰。这是处于“自然无为”状态中的湘西人张扬自然本真的个性的体现,彰显了“湘西民间文化”的原始本真美。沈从文“湘西世界”中的女性皆姣好无比,恬静而又柔美似水。她们向往着宁静自足、自然和谐的生活。她们的生命形式可以用“恬淡自守”来概括。
沈从文在他的小说中,将这种“湘西民间文化”的真善美以及特质——人性的健全、生命力的雄健和个性的原始本真阐释得意蕴深远。
在小说《看虹录》中,沈从文从性的角度来说明“湘西民间文化”洋溢着雄强的生命力。在沈从文看来,性爱是人的生命力的象征。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湘西民间文化”的代表,她在原始本真、质朴而又大胆的“湘西民间文化”熏陶下,在自然性爱的欲望面前,是十分的大胆直接的,毫无半点心机,这纯属原始欲望使然。女主人公在客人面前不仅不感到羞涩,而且向客人展示了湘西女子特有的柔美与纯洁,勃发着生命和人性的激情。她暗示客人,是生命就应该燃烧,把心中的放肆的欲望本真地释放出来才是人性所本,才是人自然的状态。然而,小说中的男客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象征)表面上是正经的绅士,拒绝了女主人自然的性爱要求,内心却正在意淫着女主人:“我要吻你的脚趾和脚掌、腿和膝,以及你那个说来害羞的地方。”很显然,男客人在腐朽没落的传统道德文化的侵蚀下,已经变得十分的怯弱与无能,生殖力不足和营养不良。这从反面证明“湘西文化”的自然人性是多么的纯洁与真实。沈从文所说的“书”中的“女人”,并不是什么色情文化,而是洋溢着生命活力、人性本真、原始自然三者统一的自主自为、朴素单纯、原始本真的爱与美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湘西民间文化”。

论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作品

论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作品

论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作品摘要: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

沈从文的作品带着湘西所特有的风采,篇篇都充满了湘西浓厚的乡土气息。

湘西是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地,由于是多民族居住区,无论是交通建筑、饮食的物质民俗,还是婚丧嫁娶、家族乡村的社会民俗,都带有本民族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标志。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生,对沈从文先生的作品非常崇拜,因此写下这篇作品,文采浅薄,望与各位文友共同讨论。

关键字:沈从文湘西文化一、湘西的人沈从文从小生活在湘西,他对湘西的人有着特殊的感情。

少年时经常逃学,到野外欣赏大自然的奇景或是到街上观看市井万象。

他在自传中曾说:“我整天游荡在山野上和果园里看着、听着、闻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土家苗汉各族的风土人情使他深深眷恋。

他喜欢登城楼,凝望翠山碧水;他喜欢出北门、上跳岩,投身激流;他喜欢去河边,观看妇女捶洗衣裳;他喜欢去苗乡赶集,聆听苗家男女对唱情歌;他喜欢欣赏土家同胞的摆手舞,被那奔放豪爽的乡土之爱所陶醉。

作为凤凰人,他清楚当地文化的主调性质,明白“湘西文化作为一支巫风特盛的楚文化,主要集中遗留于辰沅间,辰沅间的楚文化又集中遗留于凤凰,凤凰是楚文化的缩影”。

因此,他不遗余力地体验着辰沅间的风土人情,时刻关注着楚文化的命运和辰沅的历史。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不仅反映出当地精神文化在楚亡二千年后,“依然为故”的这支巫风最盛的楚文化具有何等的声色陆离和迷狂情感,而且不免“带着二千年前那个疯疯癫癫的楚人屈原的影子,似乎因为他也是楚人”。

他追踪屈原,如在《凤子·神之再现》中,生动地描绘了镇(凤凰)乡下傩祭场面,借外来观光者的口吻写出如下的话:“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两千年前,中国会产生一个屈原,写出那么一些美丽神奇的诗歌,原来他不过是一个来到这地方的风景记录人罢了,屈原虽死了两千年,《九歌》的本事依然如故。

”在《湘西散记》中,他曾一再提起屈原,认为“屈原如果两千多年前不是在辰沅间受到启迪,今天的人也就不会读到他那光彩照人的诗篇了,文学史也将会是另一种样子”。

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湘西是我国秀美的山水风景之地,也是一个充满独特文化魅力的地方。

而沈从文作为湘西文学的代表,他的小说创作中融入了丰富的湘西文化元素。

在他的笔下,湘西的山水、民俗、信仰等一系列独特文化景观以及人物形象,展现了湘西文化的独特风情。

首先,沈从文的小说中经常描绘湘西的山水景色。

湘西是山水秀丽的地区,山峦叠翠,水域清澈。

在《边城》中,他以湘西的山川河流为背景,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通过对山峦的描绘,透露出湘西人民勤劳、坚韧的性格特点;通过对水的描写,展示出湘西人民朴实、淳朴的生活态度。

沈从文通过对湘西独有的山水景观的描绘,将其融入小说的情节之中,让读者感受到湘西这片土地的独特之美。

其次,沈从文的小说中充满了对湘西民俗文化的描述。

湘西拥有悠久的民俗文化传统,而这些民俗在沈从文的小说中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在《边城》中,他细致地描绘了湘西人民的婚嫁习俗、祭祀仪式、过年节等民间活动,使得读者能够了解到湘西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同时,通过对湘西民俗文化的描写,沈从文也在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尊重传统、珍惜文化的思想。

而信仰也是湘西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沈从文的小说中也经常涉及到湘西人的信仰。

湘西人民深信鬼神,他们尊奉神灵,怀有一颗虔诚的信仰之心。

在《边城》中,沈从文将湘西人对神灵的崇拜、虔诚、畏惧等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通过对湘西祭祀、祈福等仪式的描写,以及对神灵形象的塑造,展示了湘西人民丰富的信仰生活,并将信仰作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一种方式。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湘西文化不仅仅是背景,更是小说情节和人物刻画的灵感来源。

他通过对湘西的山水、民俗、信仰等元素的描写,塑造了一系列独特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湘西文化的魅力。

这些人物形象有的努力奋斗,有的坚守信念,有的豪爽率真,有的温柔可人。

他们身上的特点和形象都与湘西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彰显了湘西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论沈从文小说创作与湘西民间文学

论沈从文小说创作与湘西民间文学

吉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沈从文小说创作与湘西民间文学莫华秀二〇一五年六月分类号密级公开U D C 单位代码吉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沈从文小说创作与湘西民间文学On the Creation of Shen Congwen’s Novel s and Xiangxi Folk Literature研究生姓名莫华秀指导教师刘兴禄副指导老师何小平学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提交论文日期年月日论文答辩日期年月日答辩委员会主席论文评阅人二〇一五年六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首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吉首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同意吉首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导师签名:时间:年月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一、论题来源 (1)二、研究现状 (2)第一章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民间文学借用概况 (5)第一节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民间故事 (5)一、幻想故事 (6)二、生活故事 (7)三、民间寓言 (7)第二节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民间歌谣 (8)一、劳动歌 (9)二、仪式歌 (9)三、生活歌 (10)四、情歌 (11)第三节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民间神话 (12)第二章沈从文小说中湘西民间文学书写的生成背景和主体抉择 (16)第一节沈从文小说中湘西民间文学书写的生成背景 (16)一、20世纪20年代中国歌谣学运动 (16)二、成长于拥有丰富民间文学资源的湘西地区 (18)第二节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主体抉择 (19)第三章湘西民间文学对沈从文小说创作意蕴的影响 (23)第一节美丽的人性 (23)一、自然即美 (23)二、自由即美 (25)第二节人性的扭曲 (27)一、以民间价值观反观传统社会下的人性 (27)二、以民间审美观反观现代文明下的人性 (29)第四章湘西民间文学对沈从文小说创作艺术风格的影响 (32)第一节叙事的影响 (32)一、叙述内容 (32)二、叙述话语 (34)第二节抒情的影响 (35)一、借景抒情 (36)二、借人文风俗抒情 (36)第三节语言的影响 (38)一、湘西民间歌谣对沈从文小说创作语言的影响 (38)二、湘西方言俗语对沈从文小说创作语言的影响 (39)结束语 (42)致谢 (45)参考文献 (46)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8)摘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被视为具有世界声誉的一流作家,其经典散文、小说作品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一致赞许,也成为众多研究者不断探究的热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29(2):46~49 CN 53-1131/G 4 ISSN 1008-7958Journal of K un m i ng T eachers Co llege=文学研究>收稿日期:2007-03-13作者简介:周星平(1964)),男,云南云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沈从文小说与湘西民俗周星平(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昆明 650031)[摘 要]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生动具体地描绘了湘西五个主要方面的民风民俗:青年男女恋爱习俗、鬼神迷信习俗、节日习俗、野蛮习俗和日常生活习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民俗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离开了湘西民俗就没有沈从文的小说,沈从文小说的优势及魅力都源于那古朴独特、原始神秘的湘西民俗。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第一大家。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湘西民俗;地方色彩;民俗学价值;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I20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58(2007)02-0046-04The N ovel of Sheng Cong -w en and Fol k Custo m i n X iangxiZ HOU X ing -p i n g(Chi nese D epart m ent ,K un m i ng T eachers C oll ege ,Y unnan K un m i ng 650031,Ch i na)Abst ract :The novel by Sheng Cong -w en describes v i v i d ly the fo l k custo m s i n the m a i n fi v e areas ofX i a ngx.i It i n -cludes the folk custo m of love bet w een young peop le ,ghost and superstition custo m s ,holiday custo m s ,barbariancusto m s and daily life custo m s .X iangx i fo l k custo m s by Sheng not on l y has pronounced loca l co lor ,but also higher val u e o f fo l k lore and aestheticis m.W ithoutX iangx i custo m s ,there is no Sheng c s works .The advantage and char m of his novel com e fro m old pla i n unique ancient and m ysterious X iangx i fo l k custo m s .Sheng Cong -w en is the top w riter i n Chinese m odern native literature .K ey w ords :nove l by Sheng Cong -w en ;X iangx i fo l k custo m s ;local co lor ;value o f fo l k lore ;aesthetic va l u e一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生动真实、丰富具体地表现了湘西古朴独特的风土人情,是一幅丰富多彩而又奇异幽雅的风俗画卷。

具体言之,沈从文在他的湘西小说里为我们展现了湘西这个苗、汉、土家族杂居地区五个主要方面的习俗:第一,青年男女恋爱习俗。

这方面的作品数量最多,其习俗也最有魅力。

湘西青年往往通过唱情歌相识相爱:5媚金#豹子#与那羊6中的媚金和豹子,一个在山南一个在山北从早到晚唱情歌,最后媚金输了,才决定把自己交给豹子,并约好到一个山洞相会;5龙朱6中白耳苗族族长的儿子龙珠也是以唱情歌的方式到处寻找爱情,最后终于找到了心上人)))黄牛寨主的女儿。

湘西青年对爱情忠贞刚烈,如果受到欺骗或不能继续相爱,他们往往会选择殉情。

5月下小景6中的那对青年男女因在现实世界里不能在一起,便相约来到深山,两人在月光下相互依偎,进行情歌对唱,唱完歌后,姑娘躺到男青年怀里,闭上美丽的眼睛,等候小伙子的接吻;而小伙子则取出毒药含入嘴里,等药融化后度送一半到姑娘嘴里。

就这样,两人快乐地咽下了毒药,微笑着躺在野花铺就的床上。

如此快乐从容的殉情,让人震惊,令人感动!在5媚金#豹子#与那羊6中,媚金在山洞等了豹子一晚,以为受骗而自杀;豹子因寻找定情礼物(小羊羔)耽误了时间,等他到达山洞,媚金已奄奄一息,他也毫不犹豫地自杀而亡。

沈从文的小说还表现了湘西青年一种在都市文明人看来不免有些粗野的恋爱行为:5柏子6中的水手柏子,见到他的相好)))一个妓女后便迫不急待地将妇人的奶子紧紧抓住,而且用嘴去咬对方的奶子、嘴唇、膀子、大腿,,而妇人的调情话也非常粗野泼辣:/悖时的!我以为到常德被婊子尿冲到洞庭湖底了!0;/我才要咬断你的舌子!0;/柏子,我讲你真是一个牛。

0;5阿黑小史6、5雨后6等小说中男女青年的恋爱方式、恋爱行为大抵如此,比如5阿黑小史6中那位天真活泼、野性十足的十七岁少女阿黑,她常以粗野泼辣的方式表示对五明的爱恋:打五明几巴掌,说话是柔中带骂(如:/五明,我说你真是狗,又贪,又馋,又可怜,又讨厌。

0/鬼!你这鬼只使我牙齿痒,想在你脸上咬一口的!0);五明对阿黑的爱显得非常真率、热烈、粗野,只要和阿黑在一起,他就很放肆:抱她、亲她、咬她,并且到处乱摸甚至想占有。

第二,鬼神迷信习俗。

沈从文的小说涉及到大量鬼神迷信方面的习俗,而这些习俗充分体现了历史悠久的神秘瑰丽的楚巫文化,也是沈从文小说中极具魅力的习俗。

5边城6通过翠翠的记忆,从侧面描写了巫师还愿迎神时所唱的歌:你大仙你大神,睁眼看看我们这里人!他们既诚实,又年轻,又身无疾病。

他们大人会喝酒,会做事,会睡觉;他们孩子能长大,能耐饥,能耐冷;他们牯牛肯耕田,山羊肯生仔,鸡鸭肯孵卵;他们女人会养儿子,会唱歌,会找她心中的情人!,,翠翠所唱的傩辞共四节,限于篇幅这里只摘录了其中的第一节。

据沈从文研究专家刘洪涛介绍, /还傩愿是湘西一带重要的巫事活动,主要目的在祈年、消灾、纳吉。

有专门的巫师(或称师傅)主持这一活动。

0[1]5神巫之爱6则非常具体地描绘了神巫歌舞娱神的场面:神巫先在田坪上建立一个道场,到了晚上,松明、火把、大牛油烛一一点燃;仆人五羊打着野猪皮鼓,神巫则头缠红巾,眉心擦了点鸡血;他手执铜叉、镂银牛角,在场坪中央有节拍地跳起了舞。

有两三百人围观,人们随着神巫舞动;不久,神巫把身子一耸,把脚一顿,再把牛角向天空划了一个大圈,鼓声变弱,锣声停止,神巫唱起了歌;唱完歌后锣声又响起,人们拍手迎神。

帮手把宰好的猪羊心献上,神巫在神面前作揖磕头,翻了三十六个筋斗,并把猪羊心扔到铁锅里,用手咬诀,喷一口唾沫,然后退下休息。

休息了一会,他又把在场的人叫到身边询问每人心愿,然后在锣鼓声中翘起一只脚旋风般在场中转,,天将亮时,大家围着神巫唱起了送神歌,并把稻草扎成的蓝脸大鬼抛掷到火中焚烧。

沈从文笔下的歌舞娱神的场面,不禁让人联想到屈原的5九歌6,在两千多年后的现代文学作品中还能看到歌舞娱神的场面,楚巫文化顽强的生命力确实让人惊叹!5阿黑小史6则描写了巫师打鬼治病的情景:巫师在下午站在阿黑家院子里吹牛角,到了天黑,他拿起宝刀和鸡蛋,口中念着咒语,满屋各处找鬼,看到有鬼的地方就样子一凶,眼一瞪脚一顿,把鸡蛋掷向有鬼的地方;5长河6介绍了沅水流域辰河一带的鬼神迷信习俗:当地人常用雄鸡、鲤鱼和刀头肉祭祀神灵,以求除鬼除邪和神灵保佑;盖房子要请阴阳先生看子午向,选吉日良辰动土;二月、八月还要唱土地戏谢神还愿。

第三,节日习俗。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还涉及到许多节日习俗,比如过年、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迎春节等,这些节日虽和其他地方有相似之处,但还是具有湘西地方特色。

如5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6所写到的迎春节风俗:到了迎春节,北溪村的男子都要痛快地喝家酿烧酒醉倒,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唱歌作乐,老年人则讲述历史和农事知识。

5边城6细致地描写了茶峒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到了那天,妇女小孩尽穿新衣,用雄黄蘸酒在额角上画一个/王0字;吃过午饭,大家都到河边看龙舟比赛;龙舟赛后,城中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便把颈上缚有红布条的绿头长颈大雄鸭放入河中,让善于泅水者下水追赶鸭子,谁追到鸭子就归谁。

第四,野蛮习俗。

沈从文的小说描写了湘西许多野蛮习俗,对恋爱习俗、鬼神迷信习俗、节日习俗沈从文是欣赏的,而对残忍的野蛮习俗他是深恶痛绝的,并把它当作湘西的人性恶加以批判,并非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

5月下小景6中造成那对青年男女双双殉情悲剧的原因就是@@族(应为苗族)人的一种野蛮的习俗:那里的女子同第一个男子恋爱,但只能与第二个男子结婚(这实际是一种古老的害怕处女的习俗,即认为处女有晦气和邪气,与她结婚不吉利,会给自己或家人带来灾难),如若违反此规矩,女子就会被用石磨捆在背上,或沉潭或抛到地洞里去。

5雪晴6中巧秀的母亲因为不甘心守寡,偷偷和一个打虎匠要好,被族人发现后惨遭沉潭的惩罚,而那个打虎匠则被残忍的槌断了两只脚!5渔6所写的械斗习俗也十分原始野蛮:清朝末年,吴姓甘姓两个家族曾在田坪上械斗,双方以棍棒交战,胜利者用鲜血染红毛巾缠在头上,唱歌回家,并用人肝下酒:有的捉回俘虏后如杀猪一样将人杀死,洗刮干净切成方块,加入香料盐酱,用大锅煮人肉吃。

5渔6中的械斗场面虽不及许杰5惨雾6壮观,但其吃人肉的场面是5惨雾6等涉及械斗习俗的小说所没有的。

第五,日常生活习俗。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还反映了有关湘西日常生活(包括劳动)习俗,这类习俗在他的许多小说里都可以看到。

这类习俗既有地方色彩,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很有味道的。

5雪晴6写到一种奇特的/寸金糖0习俗:一位客人在一位老太太家借宿,醒来发现枕头底下有一包/寸金糖0,原来,按/乡下人习惯,凡新婚人家,照例是不留宿的。

若特别客人留在家住宿时,必祝福他安睡。

恐客人半夜醒来有所见,大早不知忌讳,信口胡说,就预先用一包糖甜甜口,封住了嘴。

05渔6里写了华山寨人的一种毒鱼的捕鱼方式:人们夜里携箩背刀,在乌鸡河里布下罾;在上游五里,水性好的青年驾着石辣蓼油枯合成的毒鱼药的小船,在滩口弄翻小船后泅水上岸;毒鱼药沉到水中,融化后顺流而下,河中鱼虾浮于水面,人们便用刀砍用网捞。

5边城6对办丧事的描写更是生动具体,湘西民风之淳朴、人性之美在老船夫的丧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