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柱效能的测定
[医学]中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
![[医学]中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https://img.taocdn.com/s3/m/d4927bdd83d049649b6658de.png)
14
二、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系统的适用性试验通包括 理论板数 分离度 重复性 拖尾因子 分离度和重复性是尤为重要。
4
色谱柱
填充剂的性能(如载体的形状、粒径、孔径、表面积 、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含炭量和键合类型等)以 及色谱柱的填充,直接影响供试品的保留行为和分离 效果。分析分子量小于2000的化合物应选择孔径在 15nm以下的填料,分析分子量大于2000的化合物则应 选择孔径在30nm以上的填料。
普通分析柱的填充剂粒径一般在3~10µm之间。粒径 更小(约2µm)的填充剂常用于填装微径柱(内径约 2mm)。
8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diode array detector,DAD)
特点:在任一时间内,均可同时得到 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情况,即三 维图谱
多组分混合物的三维图谱
流动相
反相色谱系统的流动相首选甲醇-水系统(采用紫外末 端波长检测时,首选乙腈-水系统),如经试用不适合 时,再选用其他溶剂系统。应尽可能少用含有缓冲液 的流动相
紫外、荧光、电化学检测器为选择性检测器,其响应值不仅与供 试品溶液的浓度有关,还与化合物的结构有关;
示差折光检测器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为通用型检测器,对所有的 化合物均有响应;
蒸发光散检测器对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响应值几乎仅与供试品 的质量有关;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以同时记录供试品的吸收光谱,故可用于供 试品的光谱鉴定和色谱峰的纯度检查。
5
注意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操作规程,以使检验操作规化。
2适用围: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检验操作全过程。
3责任:QC人员对本SOP实施负责。
4容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各组分在柱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4.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色谱柱径一般为3.9~4.6mm,填充剂粒径为3~10μm。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适应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的耐超高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4.1.1.色谱柱反相色谱柱:以键合非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见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常用的填充剂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键合硅胶等。
正相色谱柱:用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等。
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用作反相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柱: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柱。
手性分离色谱柱:用手性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色谱柱的径与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载体表面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文中未指明色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
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温度,但一般不宜超过60℃。
残余硅羟基未封闭的硅胶色谱柱,流动相pH值一般应在 2〜8之间。
残余硅羟基已封闭的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或聚合物色谱柱可耐受更广泛pH值的流动相,适合于pH 值小于2或大于8 的流动相。
2020版《中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

2020版《中国药典》⾼效液相⾊谱法检验操作规程⼀、⽬的:制订详尽的⼯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范围:本操作规程适⽤于⾼效液相⾊谱法的检验操作。
三、职责: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2、化验室负责⼈:监督检查检验员执⾏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简述:⾼效液相⾊谱法系采⽤⾼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装有填充剂的⾊谱柱,对供试品进⾏分离测定的⾊谱⽅法。
注⼊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谱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进⼊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谱信号。
1、对仪器的⼀般要求和⾊谱条件⾼效液相⾊谱仪由⾼压输液泵、进样器、⾊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谱柱内径⼀般为2.1~4.6mm,填充剂粒径为2~10µm。
超⾼效液相⾊谱仪是耐超⾼压、⼩进样量、低死体积、⾼灵敏度检测的⾼效液相⾊谱仪。
1.1⾊谱柱1.1.1⾊谱柱的类型1.1.1.1反相⾊谱柱:以键合⾮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成的⾊谱柱。
常见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常⽤的填充剂有⼗⼋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硅烷键合硅胶等。
1.1.1.2正相⾊谱柱:⽤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成的⾊谱柱。
常见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等。
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作反相⾊谱。
1.1.1.3离⼦交换⾊谱柱:⽤离⼦交换填充剂填充⽽成的⾊谱柱。
有阳离⼦交换⾊谱柱和阴离⼦交换⾊谱柱。
1.1.1.4⼿性分离⾊谱柱:⽤⼿性填充剂填充⽽成的⾊谱柱。
1.1.2⾊谱柱的内径与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积、键合基团的表⾯覆盖度、载体表⾯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谱柱。
1.1.3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中未指明⾊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柱的正确使用 液相色谱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柱的正确使用液相色谱操作规程色谱是一种分离分析手段,分离是核心,因此担负分离作用的色谱柱是色谱系统的心脏。
对色谱柱的要求是柱效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
关于色谱柱的安装、维护、保色谱是一种分离分析手段,分离是核心,因此担负分离作用的色谱柱是色谱系统的心脏。
对色谱柱的要求是柱效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
关于色谱柱的安装、维护、保存以及由色谱柱导致的这样那样的色谱故障也是一门学问。
高效液相色谱柱的正确使用包含:加装保护柱,过滤流动相和样品,净化样品,避免过高的柱压,注意温度和酸碱度,正确及时的冲洗等。
1.加装保护柱保护柱的作用是过滤掉来自流动相和样品的化学“拉圾”同时也可以有效除去流动相和样品中的不溶物。
尽管现在的色谱仪在流动相吸入口、进样阀后部以及在色谱柱的两端都装有1、2μm等不同孔径的滤器,但滤器只能除去不溶性颗粒而不能除去化学污染,因此,加装保护柱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分析中药、中成药等复杂混合物和生物样品时更是保护分析柱必不可少的措施。
保护柱填料应与分析柱一致,粒径可较分析柱大。
保护柱属消耗品,经过一定次数的样品分析(5~1次)后,出现柱压显著升高或峰形变坏或基线漂移时,应考虑更换保护柱。
2.过滤流动相和样品流动相通常由水或缓冲溶液与有机溶剂混合而成,原则上,所有经过色谱柱的流动相均应过滤,但在实际操作上应视具体情况而有所区别:当有机溶剂用色谱纯级,水用石英亚沸水或其它超纯水时,在能确保水和有机溶剂的质量且没有受到污染时,过滤并无更多实际意义。
当流动相中含有缓冲盐时,则过滤是必要的,如前所述,当缓冲溶液放置一段时间(视环境温度不同而异,夏季一般不超过48h,冬季一般不超过一周)后,在使用前还应重新过滤。
所配制的样品试液在注入流路系统前均要经.45μm(.22μm则更好)孔径滤膜过滤。
要注意区分水系和油系,二者不可混用,以防止滤膜溶解而造成污染。
装流动相的容器和色谱系统中的在线滤器要定期清洗和更换,以避免滤器因过载而起不到过滤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柱效能的测定

1.检测器:紫外光度检测器,测试波长254nm 2.流动相:甲醇:水(83:17),流量0.8 ml/min 3.色谱柱:长250mm,内径4.6mm,装填C-18烷基键合
相(粒度5μm) 4.进样量:20 μL
五、实验步骤:
1. 根据实验条件,将仪器调至可进样状态,待基线平 稳后,即可进样。 2. 吸取标准使用液(含甲苯、萘、联苯各10ug/ml的 正己烷溶液)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3. 记录下色谱图。 4. 从色谱图中测得甲苯、萘、联苯的保留时间tR,半 峰宽Y1/2,计算对应的理论塔板数n及分离度R。
敏度10-11g。
二、 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类型及分离原理
根据分离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为: 液-液色谱及化学键合相法 液-固色谱法 离子对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 空间排阻色谱法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
固定相:极性较小的键合固定相,如硅胶一C18H37、 硅胶一苯基等;
流动相:极性较强的溶剂,如甲醇、乙睛、水和无机 盐的缓冲溶液等。
高效液相色谱图:
数据处理:
甲苯
萘
tR /min
Y1/2 /min
n/
块·m-1
R
n 5.54( tR )2
Y1/ 2
R
tR2 tR1
2 2.35
(Y1/ 2(1)
Y1/
2(2)
)
联苯
天美LC2130 HPLC操作规程
一、开机准备 1.实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5~30℃之间,湿度小于65%。 2.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并安装,准备相
标,混合物能否在色谱柱中得到分离,除取决于选择 合适的固定相外,还与色谱操作条件及色谱柱的装填 状况等因素有关。
电化学实验

苯、萘、联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柱效能的测定一、目的要求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保留值定性、外标法定量分析方法。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3.学习柱效能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与气相色谱分析相似,在定性分析中,采用保留值定性,或与其它定性能力强的仪器分析法(如质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等)联用。
在定量分析中,采用测量峰面积的归一化法、内标法或外标法等。
气相色谱中评价色谱柱柱效的方法及计算理论塔板数的公式,同样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速率理论及范弟姆特方程式对于研究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柱效的各种因素,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由于组分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很小,纵向扩散项(B/u)对色谱扩展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传质阻力项(Cu)则成为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提高柱内填料装填的均匀性和减小粒度,以加快传质速率,可提高液相色谱的柱效能。
目前常使用的固定相直径为5~10mμ。
液相色谱除了上述影响柱效的一些因素外,还应考虑到一些柱外展宽的因素。
三、实验用品1.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任一型号)紫外光度检测器恒流泵或恒压泵溶剂过滤系统高压六通进样阀微量进样器(100μL)超声波发生器2.药品苯、萘、联苯、甲醇(均为A.R)纯水(去离子水,再经一次蒸馏)标准贮备液分别配制浓度为1000μg · mL-1的苯、萘、联苯的甲醇溶液。
标准工作液将上述标准贮备液用甲醇稀释10倍,配成苯、萘、联苯的浓度分别为100μg · mL-1的甲醇溶液。
混合样品苯、萘、联苯四、操作步骤1.测定条件的选择(1)色谱柱长250 mm,内径 4.6 mm,装填C-18 烷基键合相,颗粒度10μm的固定相(2)流动相甲醇:水(83:17),流量1.0 mL· min-1(3)紫外光度检测器测定波长254 nm(4)进样量20μL2.仪器操作(1)将配置好的流动相于超声波发生器上,脱气15 min。
高效液相实验报告

篇一: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相色谱的发展历史及最新进展 2 学习液相色谱的基本构造及原理3 掌握液相色谱的操作方法和分析方法,能够通过hplc分离测定来对目标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二、实验原理液相色谱法采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吸附或分配系数的微小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
当两相做相对移动时,被测物质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质量交换,使溶质间微小的性质差异产生放大的效果,达到分离分析和测定的目的。
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分离不可挥发而具有一定溶解性的物质或受热后不稳定的物质,这类物质在已知化合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也确定了液相色谱在应用领域中的地位。
高效液相色谱可分析低分子量、低沸点的有机化合物,更多适用于分析中、高分子量、高沸点及热稳定性差的有机化合物。
80%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目前以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工业、环境检测、石油化工等行业。
三、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空间排阻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亲和色谱法、化学键合相色谱法四、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构造高效液相色谱至少包括输液系统、进样器、分离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几部分。
1 输液系统:包括贮液及脱气装置、高压输液泵和梯度洗脱装置。
贮液装置用于存贮足够量、符合hplc要求的流动相。
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颗粒比较小,通过柱子的流动相受到的流动阻力很大,因此需要高压泵输送流动相。
2 进样系统:将待测的样品引入到色谱柱的装置。
液相色谱进样装置需要满足重复性好、死体积小、保证柱中心进样、进样时引起的流量波动小、便于实现自动化等多项要求。
进样系统包括取样、进样两项功能。
3 分离柱:色谱柱是色谱仪的心脏、柱效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是对色谱柱的一般要求。
商品化的hplc微粒填料,如硅胶和以硅胶为基质的键合相、氧化铝、有机聚合物微球(包括离子交换树脂)等的粒度通常在3μm、5μm、7μm、以及10μm。
高效液相色谱柱效能的测定

应用最广,对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有响应。
特点: 灵敏度高; 10-9g·mL-1 线性范围宽; 对流动相的流速和温度 变化不敏感; 波长可选,易于操作; 可用于梯度洗脱。
高效液相色谱柱效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柱效能的测定方法。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初步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及使用。
应的流动相并过滤脱气。 二、开 机 1.依次打开2130高压泵、检测器和计算机电源开关,
设定合适的检测波长。 2.双击桌面上的T2000P色谱工作站图标,进入工作站
系统。
三、编辑HPLC分析方法 1.双击“方法”图标,编辑HPLC分析方法。 2. 保存所编辑的HPLC分析方法。 四、样品分析与采集数据 1.在文件栏中选择分析方法文件。 2.手动进样: 在方法栏中依提示输入文件名称、样品
己烷(分析纯)、甲醇(色谱纯)、水为二次蒸馏 水
四、实验条件:
1.检测器:紫外光度检测器,测试波长254nm 2.流动相:甲醇:水(83:17),流量0.8 ml/min 3.色谱柱:长250mm,内径4.6mm,装填C-18烷基键合
相(粒度5μm) 4.进样量:20 μL
五、实验步骤:
1. 根据实验条件,将仪器调至可进样状态,待基线平 稳后,即可进样。 2. 吸取标准使用液(含甲苯、萘、联苯各10ug/ml的 正己烷溶液)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3. 记录下色谱图。 4. 从色谱图中测得甲苯、萘、联苯的保留时间tR,半 峰宽Y1/2,计算对应的理论塔板数n及分离度R。
2、主要部件
(1)、进样装置
使用高压定量进样阀(六通阀)进样装进样体积 由定量管控制,进样准确,重现性好,适于定量 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液相色谱柱柱效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
3.学习、掌握液相色谱柱柱效测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分析法,它亦是根据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异来对混合物进行分离的。
气相色谱中评价色谱柱柱效的方法及计算理论塔板数的公式同样适合于高效液相色谱,即:
式中:t R为组分的保留时间
Y1/2为色谱峰的半峰宽度
Y为色谱峰的峰底宽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1:KLC321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
2.5μl微量进样器
3.试剂:甲酯、乙酯、丙酯、丁酯、混合液
四、实验条件
1.色谱柱1 长15cm,内径4.6mm,装填10 m的C-18烷基键合固定相
2.流动相甲醇:水(85:15),流量min
3.紫外光度检测器波长254nm,灵敏度
4.进样量5ul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条件和实验录像指导,按KLC321仪器操作步骤将仪器调节至进样状态,待仪器流路及电路系统达到平衡,色谱工作站之“采样系统”基线平直时,即可进样。
2.分别吸取5μl甲酯、混合液,并用色谱工作站记录色谱数据,同时记录色谱数据文件名。
3.用色谱工作站之“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数据文件并记录所需数据。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
单位:min
单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