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合集下载

国家标准GB_铜及铜合金铸造和加工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国家标准GB_铜及铜合金铸造和加工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注: 厚度(0 . 5 mm的带材及具有小截面 的加工制 品, 可视具体情 况灵活截取
2 . 3 试样切取 铜合金较软 , 不宜采用砂轮切取 , 可采用 手锯 、 剪切、 刨、 车、 铣 加工等取样 , 精细样 品应采用线 切割 取样 , 硬脆的中间合金可用锤击取 样。 取样时应避免样品变形 、 温度 过高等, 为此 , 取样 时可采用水 、 机油或乳液加以冷却 2 . 4 试样磨光 切取后的试样应首先用锉刀锉去 1 -2 m m, 并锉出一个 平面 , 然后 , 依次采 用不 同粒度的水砂 纸磨 光 。磨光可以用手工磨光 , 也可采用 电动磨盘磨光 。电动磨 光粗磨通 常使用 1 5 0 -1 8 。号水砂 纸 , 用水 冷却 , 在研磨 盘上进行 。粗磨磨 出方 向一致的磨痕后 . 采用 3 2 0. 3 5 。 号 金相砂纸进行 细磨。更换一 次 砂纸 , 磨制方 向应转换 0 0 0 , 磨制时用力不能太大 , 以减少变形 口细磨磨痕达到一致后 , 即可进行抛 光 25 试样抛光 抛光方式 有 : 机械抛光 、 电解抛光和化学 抛光等 2 . 5 . 1 机械抛光 经细磨后 的试样 , 水洗后移至装有帆布的抛光盘上先进行粗抛 , 抛光剂可选用三氧化二铬 、 氧化铝、 氧化镁 等水 的悬 浮液, 或使用金钢砂研磨膏。转速一般采用 5 0 0 ^ - 1 0 0 0 r / m i n , 抛至细磨 痕完全消失为 止, 粗抛光一次完成以后 , 转动试样方 向再抛一次 , 当上次磨痕很快消失时( 1 0 s以内为好 ) , 然后用水洗
H 24
1 I S
Y S / T 4 4 9 -2 0 0 2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有 色 金 属 行 业标 准
铜及铜 合金
铸造和加工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有色金属是指除了铁、钢以外的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铜、铝、镁、锌、镍、钛、钨、钼等。

有色金属在现代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建筑、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

为了规范有色金属行业的生产、加工、应用和质量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首先,有色金属行业标准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进行了详细规定。

比如,对于铜材料,标准规定了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尺寸偏差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对于铝合金,标准则规定了其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性能指标,以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需求。

其次,有色金属行业标准还涉及到生产工艺和加工工艺的规范。

比如,对于铸造工艺,标准规定了铜合金、铝合金等有色金属的铸造温度、浇注速度、冷却方式等工艺参数,以保证铸件的内部组织和外观质量。

对于加工工艺,标准规定了有色金属材料的切削参数、表面处理要求等,以确保加工后的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有色金属行业标准还包括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标准规定了有色金属产品的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标准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生产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总的来说,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行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要求,才能保证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市场需求,推动有色金属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实际生产中,企业要严格遵守有色金属行业标准,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满足市场需求,赢得客户信赖。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标准意识和执行力,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升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有色金属行业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有色金属行业标准不断完善,为行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有色铸造 执行标准

有色铸造 执行标准

有色铸造执行标准
有色铸造是一种铸造工艺,通常包括铜合金、铝合金、锌合金等有色金属的铸造。

相关的执行标准主要由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具体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有色铸造的执行标准:
1.GB/T 1176 - 1987《铜合金铸件缺陷分类》
•该标准规定了铜合金铸件的缺陷分类及其术语。

2.GB/T 15115 - 2009《锌合金压铸件质量分级及缺陷分类》
•该标准规定了锌合金压铸件的质量分级及缺陷分类。

3.GB/T 1177 - 1993《铜合金铸造试样的制备》
•该标准规定了铜合金铸造试样的制备方法。

4.GB/T 1178 - 1993《铜合金铸造铸态组织检验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铜合金铸造铸态组织检验的方法。

5.GB/T 6414 - 2005《铝合金铸件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铝合金铸件机械性能的试验方法,包括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等。

6.GB/T 5231 - 2001《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的化学分析方法。

7.GB/T 17427 - 2010《高性能铝合金压铸件技术条件》
•该标准规定了高性能铝合金压铸件的技术条件,包括材料、机械性能等。

8.GB/T 19074 - 2003《铝及铝合金压铸件术语》
•该标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压铸件的术语。

上述标准主要涵盖了有色铸造中常见的铜合金、铝合金、锌合金等材料,以及与铸造过程、性能测试、缺陷分类等相关的内容。

请注意,标准的具体版本和适用范围可能随时间而变化,建议在需要时查阅最新的标准文档。

GB21350-2023《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之铜及铜合金管材部分解析

GB21350-2023《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之铜及铜合金管材部分解析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GB21350—2023《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之铜及铜合金管材部分解析魏连运摘要: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1350—2023《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已发布,于2024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于2020年度启动整合修订,包括铜及铜合金板、带、箔材、管材、棒材、线材、电工用铜线坯铜加工材产品的能耗限额,其中铜及铜合金管材部分牵头修订起草单位为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介绍了GB 21350—2023《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中铜及铜合金管材部分修订背景,并对核心内容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铜及铜合金管材;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技术要求1 前言2017年1月14日,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的通知(国标委综合函[2017]4号),其中要求将现行的《铜及铜合金板、带、箔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2—2012),与《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50—2013)、《铜及铜合金棒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3—2012)、《铜及铜合金线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137—2012)、《电工用铜线坯》(GB 32046—2015)等5项标准精简整合修订为1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单位产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上述5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共同构成了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体系,对铜加工企业能耗限额进行规定。

该系列标准2012年-2015年发布实施,实施年限平均已8年以上。

为使工厂向绿色、低碳发展,控制产品能源消耗势在必行,应及时修订现行国家标准。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快速发展,铜及铜合金加工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为统一铜及铜合金加工材能耗的计算原则、计算方法和统计范围等,对该系列标准进行整合修订。

接下来,文章针对GB 21350—2023《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中的铜及铜合金管材部分(简称管材部分)的修订内容及背景进行解读。

行业标准《铜及铜合金铸棒》-预审稿

行业标准《铜及铜合金铸棒》-预审稿

.YS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预审稿)ICS 77.150.30 H62YS/T 759-xxxx 代替 YS/T 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Copper and copper alloy casting rod20xx-xx-xx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20xx-xx-xx 实施YS/T XXX-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S/T 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

本标准与YS/T 759-201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合金牌号ZQCr1-0.15、ZHMn61-2-1-0.5 、ZHAl66-6-3-2、ZHMn58-2.3-1.8、ZHMn58-2-1-0.5、ZHPb62-2、ZHPb62-3、ZHPb61-1、ZHPb60-2、ZHPb59-1、ZHPb59-3、ZHPb59-3.5(C3604)、ZHPb58-2、ZHPb58-2.5 (HPb58-2A )、ZHPb58-3、ZHPb57-4、ZHPb62-2-0.1(DZR)、ZQSn4-3、ZQSn6-6-3、ZQSn7-7-3、ZQSn10-1、ZQSn10-10、ZQPb17-6、ZQPb15-7、ZQPb9-5 共25个牌号、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的相关规定;——铸棒的状态由“铸造(M0)”修改为“连续铸造(M07)”;——增加了方形棒、矩形、六角形铸棒——增加了ZT2铸棒圆盘供货的规定及其长度允许偏差;——增加了方形棒、矩形、六角形铸棒对边距、扭拧度、圆角半径的规定;——增加了化学分析方法YS/T 482《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光电发射光谱法》;——拉伸试验方法由“GB/T 228”修改为“GB/T 34505-2017”,拉伸试样号按GB/T34505-2017的规定进行修改。

——增加了“取样方法按YS/T 668的规定进行,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按YS/T 815的规定进行”的规定;——增加“检验结果的数值修约和判定按GB/T 8170 的规定进行”的规定。

有色金属标准

有色金属标准

有色金属标准有色金属标准是指对有色金属材料的性能、化学成分、加工工艺、检测方法等方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色金属标准:1.铜及铜合金标准:GB/T5231-2012、GB/T2040-2017、GB/T1176-2017、GB/T1527-2017等。

2.铝及铝合金标准:GB/T3190-2017、GB/T3880-2018、GB/T6892-2015、GB/T5237-2017等。

3.镁及镁合金标准:GB/T5153-2017、GB/T5154-2017、GB/T5155-2017、GB/T5156-2017等。

4.钛及钛合金标准:GB/T3620.1-2018、GB/T3620.2-2018、GB/T3620.3-2018、GB/T3620.4-2018等。

5.锌及锌合金标准:GB/T470-2008、GB/T8731-2008、GB/T14919-2010、GB/T2520-2017等。

6.镍及镍合金标准:GB/T1495-2017、GB/T1496-2017、GB/T1497-2017、GB/T1498-2017等。

7.铅及铅合金标准:GB/T469-2005、GB/T469-2017、GB/T469-2018、GB/T469-2019等。

8.钨及钨合金标准:GB/T4181-2017、GB/T4182-2017、GB/T4183-2017、GB/T4184-2017等。

9.银及银合金标准:GB/T4693-2015、GB/T4694-2015、GB/T4695-2015、GB/T4696-2015等。

10.镉及镉合金标准:GB/T5121-2017、GB/T5122-2017、GB/T5123-2017、GB/T5124-2017等。

JISH铜及铜合金棒材标准

JISH铜及铜合金棒材标准

铜及铜合金棒1.适用范围本规格是适用于拉制加工之后断面为圆形、正六角形、正方形、带圆角正六角形铜及铜合金的棒(以下称为棒)。

备注 1. 所谓棒就是,全长断面均匀,笔直的拉制制品。

2. 所谓带圆角正六角形就是正六角形的角的外切边切为圆弧形。

2.引用规格下面介绍的标准,都被本标准所引用,构成本标准的一部分内容。

这些标准都是最新版本(包括补充内容)。

JIS B 8265 压力容器的构造一般事项JIS B 8266 压力容器的构造特定标准JIS B 8607 制冷剂用喇叭口型和钎焊焊管接头JIS H 0321 非铁金属材料的检查手册JIS H 0505 非铁金属材料的电阻率记导电率的测定方法JIS H 1051 铜及铜合金的铜含量的测定方法JIS H1052 铜及铜合金的锡含量的测定方法JIS H1053 铜及铜合金的铅含量的测定方法JIS H1054 铜及铜合金的铁含量的测定方法JIS H1055 铜及铜合金的锰含量的测定方法JIS H1056 铜及铜合金的镍含量的测定方法JIS H1057 铜及铜合金的铝含量的测定方法JIS H1058 铜及铜合金的磷含量的测定方法JIS H1062 铜及铜合金的锌含量的测定方法JIS H1292 铜及铜合金的荧光X线分析方法JIS K8085 氨溶液JIS Z2201 金属材料抗拉试验用试料JIS Z2241 金属材料抗拉试验方法JIS Z2243 布氏硬度试验试验方法JIS Z2244 维氏硬度试验试验方法3.种类及标号棒的种类及标号,见表1备注材质的表示记号在表1中标号的后面。

前言本标准,根据工业标准化法第14条附属第12条第1项规定为基准,由日本制铜协会(JCBA)财团法人日本规格协会(JSA)提出申请将工业标准原案更改为日本工业规格,经过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的审议,由经济大臣批准更改的规格标准。

由此将JIS H3250:2000变更,由本标准置换。

在使用过程中希望注意的是本标准有部分内容有技术性质发明专利权、公开发表特权申请、新案实用特权或者是与申请公开的实用新案登记有出入。

行业标准-《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预审稿

行业标准-《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预审稿

ICS 77. 120. 30H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 483—xxxx代替YS/T 483-2005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波长色散型)Methods for analysis of copper and copper alloys一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ic(wavelength dispersive)(预审稿)20XXX-XX-XX 发布20XX-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 1-2020《文件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文件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左起草。

本文件代替YS/T 483-2005《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波长色散型)》。

本标准与YS/T 483-200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在表1分析范围中增加了钻、钛、镉、钮、綁、硫元素,分析范围分别为:钻(0.01%〜1.00%)、钛(0. 010%~5. 00)、镉(0. 010%〜3. 00%)、钮(0. 050%〜3. 50%)、辨(0. 050%〜2. 00)、硫(0. 010%〜1.00%)(见1):b)更改了毎的测立上限至30.00%、洛的测泄上限至2. 00%.银测定上限至5. 00%:更改了铅、铁的测定下限至0. 005% (见表1):c)在表1分析范围增加所有元素的中英文划称(见表1):d)更改了仪器技术参数(见表1);e)在“5辅助设备、材料”中“再校准样”更改为“漂移校正用标准样品”,“控制样”修改为“单点标准样品”(见 5. 3、5.4, 2005 版 5. 3、5.4):f )重复性和再现性中增加“0. 0050%M质量分数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将“>5. 00〜10. 00”质量分数更改为“ M5.00〜10. 00”(见表4、表5, 2005版表4、表5);g)增加了“10试验报告”(见10〉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文件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岀归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
属行业标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讨论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现行的YS/T 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自2011年12月发布以来,历经近七年的运行,随着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的变化,所涵盖的产品牌号、规格及其技术要求均发生了变化,该标准已不能满足各方面的使用需求。

为适应市场的竞争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须及时修订现行标准。

根据工信厅科[2017]40号和有色标委[2017]31号《关于转发2016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协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附件2的序号93(项目编号“2017-0221T-YS”)《铜及铜合金铸棒》行业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完成年限为2019年。

因中铝洛阳铜业企业改制,2016年底新成立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铜及铜合金、铝镁合金的生产、技术工艺、检测等主体全部由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负责,因此该标准的编制工作由新公司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负责。

二、工作简况
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

编制组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

铸造铜及铜合金是工业上广泛应用的一种铸造合金材料。

铜及铜合金铸棒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铸造性能、耐磨性、耐蚀性,而且铸造组织细密,常常用于制造各种机器上承受重负荷及高速运转轴的滑动轴瓦轴套等,因而广泛用于汽车、船舶等各工业部门。

该类棒材既有作为成品管直接使用的,也有作为坯料进
行再加工的棒材。

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在YS/T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的基础上,参考了ASTM B505-2005《铜及铜合金连续铸件》和ISO 1338-1997《铸造铜合金成分和力学性能》,形成本标准讨论稿及其编制说明。

三、编制原则
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情况,在YS/T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的基础上,参考了GB/T 1176-2013《铸造铜及铜合金》、ASTM B505-2005《铜及铜合金连续铸件》和ISO 1338-1997《铸造铜合金成分和力学性能》,结合我国铜及铜合金铸棒的实际生产情况,收集生产、检验数据、市场需求及客户要求等信息,对该标准进行修订,编制原则如下:
1)查阅相关标准和国内外客户的相关技术要求;
2)根据铜及铜合金铸棒应用领域的消费特点,力求做到标准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3)根据产品工艺的成熟与完善、技术发展水平及测试数据确定技术指标取值范围;
4)完全按照GB/T 和有色加工产品标准和国家标准编写示例的要求进行格式和结构编写。

四、本标准与YS/T 759-2011标准的比较
本标准是在YS/T 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制定。

本标准与YS/T 759-201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合金牌号及化学成分
(1)增加、ZQSn4-3、ZQSn6-6-3、ZQSn7-7-3、ZQSn10-1、ZQSn10-10、ZQPb17-6、ZQPb15-7、ZQPb9-5 等牌号铸棒分及相关规定。

(2)增加、ZQSn4-3、ZQSn6-6-3、ZQSn7-7-3、ZQSn10-1、ZQSn10-10、ZQPb17-6、ZQPb15-7、ZQPb9-5 牌号铸学成分。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市场需要的铜合金牌号也不断增加,、ZQSn4-3、ZQSn6-6-3、ZQSn7-7-3、ZQSn10-1、ZQSn10-10、ZQPb17-6、ZQPb15-7、ZQPb9-5铸棒材市场需求量大,已形成稳定成熟的生产工艺,性能稳定合理,满足市场要求。

因此,本次修订增加以上牌号的棒材。

2、力学性能
(1)增加了、ZQSn4-3、ZQSn6-6-3、ZQSn7-7-3、ZQSn10-1、ZQSn10-10、ZQPb17-6、ZQPb15-7、ZQPb9-5牌号铸棒力学性能规定。

此铸棒标准指标依据市场要求和实际生产情况,
(2)力学性能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或硬度试验两种方式加以检测。

本标准中规定,每批棒材应进行力学性能(拉伸试验或硬度试验)检验。

拉伸试验和硬度试验任选其一,未在合同中注明时,提供拉伸试验。

当选择拉伸试验时,如需方有要求硬度试验并在合同中注明时,还应进行硬度试验,硬度试验仅供参考;当选择硬度试验时,如需方有要求拉伸试验并在合同中注明时,还应进行拉伸试验,拉伸试验结果仅供参考。

3、化学分析方法
增加了YS/T 482《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光电发射光谱法》和YS/T 483《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波长色散型)》。

4、拉伸试验方法
拉伸试样按GB/T 34505-2017 《铜及铜合金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修改。

拉伸试验用试样见表1。

表1 拉伸试验用试样
4、取样
增加了“取样方法按YS/T 668的规定进行,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按YS/T 815的规定进行”的规定。

5、检验结果判定
增加“检验结果的数值修约和判定按GB/T 8170 的规定进行”的规定。

四、与国外标准对照情况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拉美国标准ASTM B505-2005《铜及铜合金连续铸件》,与美标对照情况如下
1、本标准包含的合金牌号有23个,美标涉及牌号39个,化学成分控制水平相当。

相近牌号化学成分对照情况见下表2。

表2 化学成分对比
2、本标准直径、及直度允许偏差与美标相比较宽,对铸棒的长度、圆度、切斜度允许偏差在本标准中进行了规定,而美标未作规定。

具体照情况见下表3。

表3 外形尺寸许偏差对比
3、本标准中铸棒的力学性能主要依据用户使用要求制定的,与美标相近牌号性能对比见表4。

表4 力学性能对比
六、标准水平分析
本标准是依据目前我国铸棒的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制定的,与ASTM B 505-2014标准相比,除在尺寸允许偏差方面有些差距外,其余基本相当,本标准达到国际一般水平,完全能够满足一般用途对铜及铜合金铸棒的要求。

本标准可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发布实施。

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目前,我国有GB/T 1176-2013《铸造铜及铜合金》,适用于制造铜及铜合金主见,而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用途铜及铜合金水平连续铸造圆形棒材,本标准与GB/T 1176-2013 无冲突,相互协调。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九、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建议不作为强制性标准,而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标准的修订是在YS/T 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铜及铜合金铸棒生产企业及国内外用户的需求基础上进行修订。

标准覆盖了一般用途铜及铜合金铸棒的技术要求,建议相关单位组织专项标准宣贯会进行系统学习。

本标准发布后,各企业应积极宣传和贯彻,并立即采用新标准订货,以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及用户的需要。

十一、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二、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本标准根据目前国内铜及铜合金铸棒的实际生产现状和订货合同情况,考虑随着新材料的开发使用和生产装备的更新,如果以后生产或订货合同中有其它合金或状态需求可在下一版中进行补充修订。

十三、预期效果
铜及铜合金铸棒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铸造性能、耐磨性、耐蚀性,而且铸造组织细密,常常用于制造各种机器上承受重负荷及高速运转轴的滑动轴瓦轴套
等,因而广泛用于汽车、船舶等各工业部门。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快速发展,一般用铜及铜合金铸棒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也将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标准技术指标合理,具有普遍性、广泛性、适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本标准发布后,将规范我国铜及铜合金铸的性能和技术要求,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为生产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铜及铜合金铸棒》行业标准编制组
2018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