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兴奋剂临床应用总结
呼吸衰竭国内外呼吸兴奋剂使用的功与过

呼吸衰竭:国内外呼吸兴奋剂使用的功与过
2011-03-01 陶仲为
呼吸兴奋剂(呼兴剂)治疗呼吸衰竭(呼衰)的功过是目前国内外关心的问题,此次本刊将应用情况和观点,然后笔者介绍自己应用中的评价与体会,希望读者读后也能参与。
1.2 陈敏章主编的《中华内科学》(1999年) 轻症呼衰患者应用呼兴剂时可能改善通气情况,重症患者往往由于气道分泌物阻塞、气道炎症水肿等,单纯兴奋呼吸运动、增加呼吸肌作功和耗氧,并不能提高多少A,故反而有害,多不主张广泛应用。
1.3 国外《Cecil内科学》(第19版,1992年) 除个别病人外均已不用,对doxapram(吗乙苯吡酮)则认为可用于因氧疗引起通气抑制而导致PaCO2升高及pH降低的Ⅱ型呼衰,almitrine(烯丙哌三嗪)虽在欧洲广泛用以改善PaO2,但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署未批准在美国应用。
3 笔者对呼兴剂功过的评价与应用体会
笔者从医50年中,初呼兴剂作为呼衰的主要治疗,后在有条件医院渐被机械通气所取代,但至今笔者仍体会呼兴剂除对呼吸中枢有抑制的病情如药物中毒等为适应证外,其它呼衰亦有应用价值。
呼吸兴奋剂的理论

二、呼吸兴奋剂的应用指征主要适用于中枢抑制为主、通气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对于肺炎、肺水肿、弥漫性肺纤维化等病变引起的以肺换气功能障碍为主所导致的呼吸衰竭不宜使用呼吸兴奋剂。
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原则;必须保持气道通畅,否则会促发呼吸肌疲劳,进而加重CO2潴留;脑缺氧、水肿未纠正而出现频繁抽搐者慎用;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基本正常;不可突然停药。
目前常用的呼吸兴奋剂其主要缺点为作用持续时间短和经常出现副作用。
且过量使用常提高呼吸肌功率,增加氧耗,对患者不利。
因此,呼吸兴奋剂的使用需根据呼吸衰竭的轻重、意识障碍的深浅而定。
若病情较轻,意识障碍不重,应用后多能收到加深呼吸幅度,改善通气的效果,对病情较重,支气管痉挛,痰液引流不畅的患者,在使用呼吸兴奋剂的同时,必须强调配合其他有效的改善呼吸功能措施。
如建立人工气道,清除痰液并进行机械通气等,一旦有效改善通气功能的措施已经建立,呼吸兴奋剂则可停用。
呼吸兴奋剂常用于如下情况:(1)各种危重疾病所致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如一氧化碳中毒致呼吸衰竭在救治脑水肿的同时应用;(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呼吸衰竭,可作为抢救的综合措施之一。
由于此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二氧化碳增多的刺激不再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主要依靠缺氧时颈动脉体及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刺激来维持,这时如果给氧,则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被消除,致使呼吸受到抑制,使血中二氧化碳分压更升高。
应用呼吸兴奋剂则是为了应用氧疗法而不引起呼吸抑制,防止单纯吸氧所引起的通气减少及二氧化碳潴留。
同时,由于不少呼吸兴奋剂还有苏醒作用,可使病人意识恢复和保持清醒,所以是治疗肺性肺病的重要措施;(3)中枢抑制药过量时引起的意识障碍及呼吸衰竭。
对其轻型病例可通过呼吸兴奋剂的治疗使病症得以改善。
而重症者使用呼吸兴奋剂仅作为获得机械通气之前的应急措施,现已不主张单独应用此类药物来救治;(4)新生儿窒息时,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同时必须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辅以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吸氧、纠正酸中毒、保暖等综合措施。
呼吸兴奋剂在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后的临床应用

呼吸兴奋剂在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后的临床应用目的:观察尼可刹米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后24 h内再次出现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
方法:72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撤机后24 h内再次出现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除积极抗感染、解痉、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吸痰等治疗外,治疗组于每天上、下午给予静滴尼可刹米1.125~1.875 g,速度约15 mg/min,连用3~5 d。
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气分析、总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重复插管通气率。
结果:治疗组在应用呼吸兴奋剂24 h 后pH、PaO2、PaCO2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PaO2有改善(P<0.05),而pH、PaCO2均无改善(P>0.05)。
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治疗24、48、72 h的pH、PaO2、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的治疗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重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尼可刹米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后再次出现呼吸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衰竭、提高治疗成功率、缩短总住院时间和减少重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watch over the treatment of nikethamide used in AECOPD and after the recurrence of the respiratory failures off the respirator. Methods: 72 patients in AECOPD with the recurrence of respiratory failures off the respirator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9 cases for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33 cases for the control group. Both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treatment of resist infection, antispasmodic, continuously low flow inhale oxygen and suctioning necessary.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intravenous drip of nikethamide,1.125~1.875 g,15 mg/min, every morning and afternoon for 3~5 pared the two groups′ ABG(artery blood gas), total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cure rate and ventilation rate of reintubation. Results: pH,PaO2 and PaCO2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mproved clearly(P <0.05) after respiring stimulant for 24 hours. And only PaO2 of the control group improved(P<0.05), but pH, PaCO2 didn′t improve(P>0.05). ABG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mproved more clear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H,PaO2 and PaCO2 of the two groups had a striking difference(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for 24, 48 and 72 hour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P<0.05), the total hospital stay was shorter(P<0.05) and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rate of re-intubation was lower(P<0.05). Conclusion: Nikethamide,used in AECOPD and after the recurrence of respiratory failure off therespirator could clearly improve respiratory failures,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shorten the total hospital stay and reduce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rate of reintubation.[Key words] Nikethamide;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Take off the respirator;Respiratory failur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容易出现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1]。
呼吸兴奋剂

呼吸兴奋剂1. 引言呼吸兴奋剂是一种能够刺激呼吸系统活动的药物。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促使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深度增加或改善气道通畅性,从而提高呼吸效率。
呼吸兴奋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运动训练领域,可帮助人们克服呼吸困难,增加身体底气,提高运动表现,缓解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本文将介绍呼吸兴奋剂的作用机制、应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研究和发展的趋势。
2. 呼吸兴奋剂的作用机制呼吸兴奋剂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作用机制:2.1 刺激呼吸中枢一些呼吸兴奋剂能够直接刺激呼吸中枢,促使其产生兴奋反应。
这些兴奋剂作用于脑干呼吸中枢的呼吸调节中心,通过激活相应的神经递质反应,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从而改善呼吸效率。
2.2 扩张气道另一类呼吸兴奋剂是通过扩张气道来提高呼吸效率。
这些药物作用于气道平滑肌,使其松弛,从而增加气道的通畅性,减少气道阻力,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2.3 激活神经调节还有一些呼吸兴奋剂通过激活神经调节来提高呼吸效率。
这些药物作用于呼吸神经末梢,如肺泡上皮细胞和支气管平滑肌,促使其产生兴奋反应,从而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
3. 呼吸兴奋剂的应用范围呼吸兴奋剂在临床医学和运动训练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领域的应用情况:3.1 临床医学应用在临床医学中,呼吸兴奋剂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通过刺激呼吸中枢或扩张气道,呼吸兴奋剂能够减轻症状,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运动训练应用在运动训练领域,呼吸兴奋剂被广泛应用于提高运动表现。
运动员使用呼吸兴奋剂可以增加氧气摄入量,改善肺功能,提高耐力和爆发力。
尤其在健身行业中,一些呼吸兴奋剂也被用作辅助训练的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高强度的有氧运动。
4. 使用注意事项尽管呼吸兴奋剂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带来益处,但是在使用时需要遵循一些注意事项:1.请遵照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使用呼吸兴奋剂,不要自行决定剂量或频率。
呼吸窘迫急救药品呼吸兴奋剂与呼吸抑制剂的应用

呼吸窘迫急救药品呼吸兴奋剂与呼吸抑制剂的应用呼吸窘迫急救药品:呼吸兴奋剂与呼吸抑制剂的应用呼吸窘迫是指由于各种疾病或刺激导致呼吸系统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呼吸困难。
在急救过程中,掌握合适的药物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或纠正呼吸窘迫。
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应用呼吸兴奋剂或呼吸抑制剂。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两类药物的应用。
一、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呼吸兴奋剂主要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来增强呼吸功能,从而改善呼吸窘迫症状。
常用的呼吸兴奋剂包括茶碱类药物和多巴胺。
茶碱类药物作为呼吸系统刺激剂被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它通过抑制呼吸中枢的腺苷受体,从而刺激呼吸中枢,并放松支气管平滑肌,使呼吸通畅。
然而,茶碱类药物具有副作用明显的特点,如心悸、失眠、胃肠不适等,因此在应用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多巴胺是一种肾上腺素能药物,具有扩张支气管和增加肺通气量的作用。
它通过降低肺动脉血管张力,促使肺循环流量增加,从而改善通气功能。
然而,多巴胺的使用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
因此,在应用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以确保安全使用。
二、呼吸抑制剂的应用呼吸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减少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改善呼吸窘迫的效果。
常见的呼吸抑制剂包括吩噻嗪类药物和阿片类药物。
吩噻嗪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呼吸中枢的呼吸中枢民药受体来提高呼吸抑制效果。
它们常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炎等呼吸窘迫症状。
此类药物的应用需谨慎,因为它们可能导致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在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点进行合理用药。
阿片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但同时也对呼吸中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急救过程中,阿片类药物常用于缓解剧痛引起的呼吸困难。
但应注意,应根据患者的痛苦程度和病情判断是否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物,并在应用时掌握合适的剂量,以防止过度抑制呼吸中枢而导致威胁生命的严重后果。
呼吸抑制急救药品正确使用呼吸兴奋剂

呼吸抑制急救药品正确使用呼吸兴奋剂呼吸抑制是指呼吸系统的功能受到抑制或减弱,导致呼吸频率和深度减少,甚至停止呼吸的情况。
呼吸抑制是一种危险的状况,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呼吸抑制的紧急情况,医学界开发了一类特殊的药物,称为呼吸兴奋剂。
呼吸兴奋剂是指一类能够刺激呼吸中枢,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的药物。
这些药物对于呼吸抑制的急救非常关键,因为它们能够迅速恢复患者的正常呼吸功能,防止发生生命危险。
然而,正确使用呼吸兴奋剂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正确使用呼吸兴奋剂的要点:1. 确定适用药物:不同的呼吸抑制状况可能需要不同的呼吸兴奋剂。
在使用呼吸兴奋剂之前,要先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该药物,并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常见的呼吸兴奋剂包括多巴胺、茶碱、氨茶碱等。
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如果患者能够自主使用呼吸兴奋剂,应该向其提供正确的使用指导。
包括剂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机等方面的指导,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地使用呼吸兴奋剂,提高急救效果。
3. 快速效果观察:在使用呼吸兴奋剂之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正常情况下,呼吸兴奋剂应该能够迅速提高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
如果患者没有明显好转,应及时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4. 调整剂量:在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剂量的选择非常重要。
过小的剂量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呼吸兴奋效果,而过大的剂量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所以,在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经验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5. 监测不良反应:呼吸兴奋剂虽然可以有效地恢复呼吸功能,但同时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头晕、恶心等。
在使用呼吸兴奋剂时,要及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总结起来,正确使用呼吸兴奋剂是救治呼吸抑制的重要措施之一。
只有在合适的情况下,并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才能够发挥呼吸兴奋剂的最大效果。
呼吸衰竭应用呼吸兴奋剂药理作用、代表药物、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禁忌症等要点注意事项

临床呼吸衰竭应用呼吸兴奋剂的药理作用、代表药物、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禁忌症等要点注意事项呼吸兴奋剂属于中枢兴奋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抑制。
虽然现在机械通气应用越来越多,但在一些基层医院,呼吸兴奋剂仍然广泛使用。
呼吸兴奋剂主要通过直接刺激延髓呼吸中枢,也可以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使通气量增加,升高血液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
当呼吸中枢处于抑制状态时兴奋作用尤为明显。
代表药物:尼可刹米、洛贝林(山梗菜碱)。
呼吸兴奋剂的适应症1)各种危重疾病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抑制和呼吸衰竭;2)新生儿窒息;3)一氧化碳中毒、阿片类中毒、麻醉药过量导致的呼吸抑制;4)慢阻肺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呼吸衰竭等。
常用呼吸兴奋剂的用法用量1)尼可刹米:可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给药,成人剂量为 0.25 ~ 0.5 g/次,必要时 1 ~ 2 h 重复用药,极量为 1.25 克/次;小儿剂量 75 ~ 175 mg/次。
可静脉滴注,一般为本品 4 ~ 8 支(0.375 克/支)+ 5% 葡萄糖 500 mL,20 ~ 30 滴/分。
由于本药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故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药物是否有效,有否中毒。
2)洛贝林: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一次 3 mg(1 支),极量 6 mg(2 支)/次,一日 20 mg;皮下或肌内注射:成人常用量一次 10 mg,极量 20 mg/次,一日 50 mg。
临床经常将二者联合使用,称之为「呼二联」。
具体用法为将两药各 1 支混合后静脉注射,或将两药各 5 支混合溶于适量生理盐水或 5%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或泵入。
不宜使用呼吸兴奋剂情况1)严重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2)机械通气患者,尤其使用肌肉松弛剂维持机械通气者;3)呼吸肌无力、胸廓畸形、气胸导致的呼吸衰竭;4)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肺栓塞;5)周围性呼吸肌麻痹者:包括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严重重症肌无力、高颈髓损伤所致呼吸肌无力、全脊髓麻痹等;6)癫痫或其他诱因的惊厥发作;7)脑外伤、脑水肿;8)矽肺或肺间质纤维化所致呼吸衰竭。
急诊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

(七)平喘药
(八)止血药
全身止血药:
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维生素K、酚磺乙胺 、凝血酶原复合物; 抗纤维蛋白溶解:氨甲苯酸; 收缩血管:肾上腺色腙、血管升压素等;
局部止血药:
如凝血酶、8%去甲肾上腺素溶液、云南白药等。
全身 止血药
糖尿病忌用。 (3)不宜与单氧化酶抑制剂合用。 (4)不宜与洋地黄或其他拟肾上腺素药合用。 (5)可出现快速耐药现象。
(三) 抗心力衰竭药
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减慢传导、提高自律性
常用药物:
•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西地兰)(0.4mg/2ml)
作用机理:通过正性肌力作用,增强搏出量和回心血量,缓解动脉 缺血静脉淤血。
治疗时先输含钠晶体液,再酌情输胶体液或全血
输液速度:原则上先快后慢 确保输液的途径通畅(静脉通路至少2条)
降低血粘稠度 改善微循环, 增加脏器灌注
晶体液种类
生理盐水(0.9%Nacl):渗透压同血浆,但含氯太多,不宜 多用,一般用1000ml左右。
乳酸林格氏液:渗透压及电解质同血浆,补容外还可纠 正酸中毒,但过量可致乳酸堆积。
3 不良反应: 过量时引起血压升高或心动过速。
4 注意事项: (1) 特发性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妊娠 (2) 房颤病人,应先用洋地黄制剂。 (3) 忌与受β体阻滞合用。 (4) 忌与碱性药物混用。
四 .间羟胺(Metaraminol )阿拉明(Aramine )
1 作用:兴奋α受体,使外周血管收缩, 对β受体有弱的兴奋作用。
作用 使外周动、静脉扩张,血压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心室
容积缩小,因而减低心肌的耗氧量。 使左心室舒张末压力和室壁张力下降,有利于血流向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医院
呼吸兴奋剂临床应用总结
呼吸兴奋剂在呼吸科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首先它能刺激呼吸中枢可使呼吸加快加深,增加肺泡通气量,但同时可增加患者的耗氧量,加重患者的呼吸肌疲劳。
一、七大类临床常用呼吸兴奋剂
1、尼可刹米(可拉明)
主要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中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较为肯定,是临床常用的呼吸兴奋剂。
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中枢对高CO2刺激的反应性较低,但通过尼可刹米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其通气量仍可升高。
尼可刹米口服或注射均易吸收,但临床上对为静脉给药。
药物进入体内后迅速分布至全身各部位,作用时间短暂,一次静脉注射仅维持5-10分钟。
通常是控制气道痉挛后用尼可刹米1.875-3.75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持续静滴,密切监测患者神智、呼吸状况和监测动脉血气。
若PaCO2下降,说明患者呼吸改善有效,可继续用药。
若经4-12h出现呼吸疲劳征象,PaCO2不降或反而升高时,应该停药,并改为使用机械通气治疗。
2、洛贝林
对呼吸中枢无直接兴奋作用,而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
N-胆碱受体反射性的兴奋呼吸中枢,同时可兴奋迷走神经和血管运动中枢,作用迅速而短暂。
3、阿米替林
可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间接刺激呼吸中枢,增加肺泡通气量。
此外,本品还可改善肺内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使肺换气功能得到改善。
4、纳洛酮
为阿片类物质的拮抗剂,具有中枢性呼吸兴奋作用。
无依赖性,相对安全,但作用时间段,不适于长期应用。
目前多用于乙醇中毒、麻醉药及镇静药中毒的抢救。
5、回苏灵
对呼吸中枢有较强的直接兴奋作用,其效力远强于尼可刹米,注射后可明显增加肺换气量,降低PaCO2,改善呼吸功能。
用药后其疗效迅速但维持时间短。
6、美解眠
中枢兴奋作用迅速,但维持时间短,用量过大或注射太快会引起惊厥,可做巴比妥类中毒解救的辅助用药。
7、吗乙苯吡酮
为新型呼吸兴奋剂,小剂量静脉注射能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大剂量静脉注射能直接兴奋延脑呼吸中枢,使潮气量加大,呼吸频率加快。
与其它呼吸兴奋剂相比,具有安全范围宽,氧耗量少,改善高碳酸
血症和低氧血症作用强等优点。
常用于解救麻醉药、中枢抑制药引起的中枢抑制。
用药时需密切监测血压、深肌腱反射和脉搏,防止药物过量。
调整合理的静脉滴速、滴注时间和剂量,滴速过快有引起溶血的危险;滴注时间太长能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或局部皮肤刺激;剂量过大可引起心血管反应甚至出现心律失常。
二、应用指征
主要适用于中枢抑制为主、通气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
常用于以下情况:
各种危重疾病所致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呼吸衰竭,可作为抢救的综合措施之一。
中枢抑制药过量时引起的意识障碍及呼吸衰竭。
轻症患者可通过呼吸兴奋剂的治疗使病症得以改善。
重症患者使用呼吸兴奋剂仅作为获得机械通气之前的应急措施。
用于新生儿窒息时的抢救,并辅以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吸氧、纠正酸中毒、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暖等综合措施。
三、注意事项
1、中枢性呼吸兴奋剂的临床应用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
呼吸兴奋剂在末梢化学感受器受抑制而呼吸中枢功能接近正常时,才能发挥较好的效果,而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低氧血症的存在,末梢化学感受器已接近于最大限度的兴奋,使用中枢呼吸兴奋剂可能无益,甚至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