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故事梗概
《白毛女》鉴赏

《白毛女》鉴赏歌剧《白毛女》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李焕之、向隅、陈紫、刘炽作曲。
《白毛女》讲的是1935年除夕,恶霸地主黄世仁通过地租和高利贷,残酷压榨农民,逼死杨白劳,抢走喜儿并把她奸污后又要害她,后来逼得她逃进深山,过着“鬼”一般的生活。
苦熬三年,头发都变白了。
1938年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地主阶级,喜儿和广大农民报仇雪恨、翻身解放了,新旧社会两重天。
这朵在延安歌剧运动的沃土上绽放的先进文化之花——承载的“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主题,在我国歌剧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歌剧开始,就是淳朴而清脆的《北风吹》,在缓慢、低沉、沉重的氛围中,反映了杨白劳极度复杂的心情,在他心里分量最重、压力最大的事情,不是躲帐与挨饿,而是地主对他的压迫和逼债。
就如同他躲不过剧中的那种恐怖、阴冷、残酷、黑暗的气氛一样,他也躲不过地主的追债,无路可走。
大年三十本来应该是一个团圆之夜,他本该与家人一起过一个团圆年,可是为了躲债不能回家,“躲债”和“回家”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也表现了他正在承受的苦苦煎熬。
《白毛女》围绕喜儿命运的发展这条主线,安排了扣人心弦的戏剧情节。
命运大起大落,人物个性色彩鲜明强烈。
结构上,线条单纯,一环紧扣一环。
剧作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在语言和音乐等方面的特点与成就也都很突出。
许多歌词的语言就是诗的语言。
如杨白劳躲帐回家,从怀里掏出给喜儿买的一根红头绳时的唱词:“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起来!”又如恶霸地主黄世仁强迫杨白劳在女儿卖身文契上按了手印后把他赶出黄家大门外,杨白劳悲愤得昏过去后刚苏醒过来时的唱词:“老天杀人不眨眼,黄家就是鬼门关!”这些唱词利用了诗的语言,押韵上口,适宜吟唱。
前一段唱词表现了杨白劳无钱给女儿买花的歉疚和对女儿深挚的感情与对生活的热爱。
后一段唱词是对万恶的地主黄世仁的揭露和控诉,表现了万分悲愤的感情。
白毛女的故事

白毛女的故事一九四零年,在晋察冀边区河北西北部某地传出一个故事,叫做“白毛仙姑”。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靠山的某村庄,八路军解放后的几年来,工作一向很难开展。
某次,区干部到该村布置村选,决定某日召开村民大会。
但是,届时村民都不到会,区干部询问理由,村干部畏畏缩缩地说:“今天是十五,大伙都给‘毛白仙姑’上供去了......”区干部接着便追问了“白毛仙姑”的详情。
估计可能是一个什么野兽被村人误会了,或者是敌人玩弄的破坏阴谋。
最后决定到奶奶庙捉鬼。
当晚,区干部和村的锄奸组长携带武器,隐蔽在奶奶庙神坛西侧的暗处,等烧香上供的人走后,约有三更多天,月光时隐时现,一阵冷风吹过,有脚步声渐近,果见一个白色的“物件”走进庙来。
模模糊糊地看见她用手去抓供桌上的供献。
正回身欲走时,区干部从暗中跃出,大呼:“你是人是鬼?”“白毛仙姑”一惊,突然发出狂叫向来人扑去,区干部发了一枪,“白毛仙姑”倒在地下,却又立刻爬起来,狂奔而下。
区干部和村锄奸组长尾随着追出,穿过树林,爬上了山,过了几个悬崖峭壁,便看不见那白色的“物件”了。
正在踌躇中,隐约地听见有小孩哭声,仔细地窥看,在黑暗的山沟尽头有火光如豆,闪闪灼灼,神秘可怖。
区干部等仍然勇敢追寻,便看见一个阴暗深邃的山洞“,白毛仙姑”正躲在一角紧抱着婴孩———“小白毛”。
区干部等举起枪对着她说:“你到底是人是鬼,你快说,说了我饶了你,救你出去,不说不行!......”这时“白毛仙姑”突然在区干部面前跪倒,痛哭失声。
接着她向区干部倾吐了一切:九年前(抗战尚未爆发,八路军未到此以前)村中有一恶霸地主,平时欺压佃户,骄奢淫佚,无恶不作。
某一老佃农,有一十七八岁之孤女,聪明美丽,被地主看上了,乃借讨租为名,阴谋逼死老农,抢走该女。
该女到了地主家被地主奸污,身怀有孕。
地主满足了一时的淫欲之后,厌弃了她,续娶新人。
在筹办婚事时,阴谋害死该女。
有一善心的老妈子得知此信,乃于深夜中把她放走。
她逃出地主家后,茫茫世界,不知何往,后来找了一个山洞便住下来,生下了小孩。
白毛女的故事内容

白毛女的故事内容
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
解放前的华北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名喜儿,相依度日;邻居王大婶及其子王大春常给杨家父女多方照顾,两家融洽和睦。
喜儿和大春相处日久,情投意合,两老商定秋后为他俩完婚。
恶霸地主黄世仁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遂与管家穆仁智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归还欠债。
旧历除夕,杨白劳终因无力偿还重利,被黄世仁威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
杨白劳痛不欲生,回家后饮盐卤自尽。
初一早上,喜儿被抢入黄宅后,受尽折磨。
黄世仁为斩断喜儿对大春的情丝,夺回王家租地,驱逐王大婶母子,又伺机将喜儿奸污。
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红军。
怀有身孕的喜儿在黄家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逃离虎口,途中生下婴儿,旋即夭折。
后独自入深山穴居,餐风宿露。
由于长期缺少盐分摄入,一头青丝变成白发。
喜儿因常至破庙中取供品充饥,被村人迷信视为"白毛仙姑"下凡显灵。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春随八路军回到家乡。
此时,黄世仁借村人迷信,制造"白毛仙姑"降灾谣言惑众。
留乡工作的大春为发动减租减息,提高群众觉悟,十五之夜,亲往跟踪查探,竟在山洞中与喜儿相逢。
在全村公审会上,黄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严惩。
地主被镇压了,
喜儿报了仇伸了冤。
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了。
《白毛女》

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思考:
北风吹 1.该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2.边听赏音乐边联想演唱者 是歌剧中的哪个角色?她是 怎样的一个人? 3.休止符对表现情感所起的 作用?这里不用休止好吗? 4.歌曲旋律进行的特点?这 种旋律进行的特点擅长表现 什么样的情绪?
《北风吹》
白毛女歌剧中的第一幕第一场的第一首歌曲。 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与《青羊传》创作而成 的。讲述喜儿盼爹爹回来和杨白劳躲账后回到家 里的情景。
扎红目 速 演唱形 表达情 音乐特 式 绪 点 度 《北风吹》 中 女声独 天真、 下行休 唱 期盼 止符运 用 《扎红头绳》 快 男女对 欢快、 旋律跳 唱 活泼 进、节 奏密集
小结:
请总结歌曲的基本演唱形式种类。 独唱 、 齐唱 、合唱 , 重唱、对唱、 轮 唱 、 领唱 、 无伴奏合唱 、 表演唱 、 儿童歌舞表演唱 、 儿童歌舞剧 、 清唱
歌剧的起源
歌剧诞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世界上 第一部公认的歌剧是1607年由蒙特威尔第创作 的《奥菲欧》。从此,歌剧以它独特的魅力逐 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体裁。 二十世纪中国歌剧创作的拓荒者是黎锦晖,他 创作了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 等共12部,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并 为中国新歌剧的创作开了先河。
什么是歌剧
歌剧是一种音乐、戏剧、舞蹈综合的艺术形式。 它不只呈现出音乐之美,同时它还结合 了文学、 戏剧、甚至于舞台设计、服装风潮等等,而歌 剧舞台上所呈现的,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 小缩影。歌剧舞台反应了我们的人生,而您在 歌剧情节中,说不定也因此 可以发现您浅意识 中的人格,幻化成剧中某一个人物角色,在舞 台上真实地呈现出来。
歌剧主要人物有:
喜儿,杨白劳——纯朴的农民,他们盼望用自己的双手劳动 来换取幸福的生活,然而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却把他们逼得 一个躲进山洞里像野兽似的过着非人的生活,一个自杀了。 黄世仁——地主阶级的代表,靠剥削过着腐化堕落的生活, 他欺负百姓,使无数劳动人民生活在悲痛和绝望之中。 穆仁智——依靠地主为虎作伥的狗腿子形象。 王大春,张二婶——贫苦农民的代表。 整部歌剧的音乐都取自于民间音调,或是以民间音调为基础 而加以创作的。
18.白毛女(节选)

18. 白毛女(节选)简介《白毛女》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由编剧郭小堂和小说家陈忠实合作创作而成。
该剧建立在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个因为国家历史变迁而不得不改嫁的年轻女子白毛女的故事。
这个故事承载了饱含感情和情感的人性冲突和家庭矛盾,以及中华民族道德伦理观念的碰撞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剧情梗概、主要角色和主题分析等方面介绍《白毛女》的魅力。
剧情梗概白毛女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女儿,她是一个善良、勤劳但又极度贫穷的女孩。
她的母亲病重,需要用到一种叫做牛鞭的草药来治疗,但由于贫困的原因,白毛女的父亲无力购买。
为了救治母亲,白毛女决定在网络上发起募捐活动,希望能够得到爱心人士的帮助。
在过程中,白毛女得到了一个神秘的网友赵海来的帮助。
赵海给了她足够的钱买牛鞭,并答应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帮助她。
白毛女深感感激,但她始终对赵海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移动支付后,白毛女接着又接到一个赵海的电话,对方说他要来她的家里看看她父母的伤情。
接待上去后,白毛女的父亲对赵海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但因为白毛女不敢透露赵海的真实身份,导致每一次接到他的来电,白毛女总是躲着接手机。
父母的恩情和自己的欺骗心态交织在白毛女的心中,使她变得越来越神经质和痛苦。
最终,白毛女决定面对现实,她向父母坦白了一切,并承诺以后不会再欺骗他们。
父母原谅了她,而白毛女也开始为自己在网络上募捐的行为感到后悔,决定换个工作,开展实实在在的公益事业。
主要角色白毛女白毛女是本故事的女主角。
她是一个善良、勤劳但又极度贫穷的女孩。
她不愿意看到家人受苦,因此在网络上发起募捐活动,希望能够得到帮助。
她的善良和责任心使她不断面对内心的矛盾和抉择。
赵海赵海是一个神秘而慷慨的人物。
他似乎对白毛女和她的家庭有特殊的兴趣,并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
然而,他的真实身份一直是一个谜。
主题分析《白毛女》通过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故事,展现了社会转型期间的人性冲突和家庭矛盾。
故事中,白毛女为了救治母亲而选择募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物质生活压力下,人们对于贫困的无奈和渴望改变命运的愿望。
白毛女的故事简介

白毛女的故事简介白毛女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背景的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剧,由郭沫若创作于1945年。
该剧以1930年代初期的陕北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白娘子在抗日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的艰难生活和奋斗历程。
故事的主人公白娘子,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农民妇女。
她和丈夫田福是一对贫苦农民,生活在陕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下,白娘子一家的生活变得愈发艰难。
田福被日本鬼子抓去当苦力,白娘子则带着年幼的儿子白秀英独自在家艰难度日。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白娘子救了共产党员田福。
田福为了报答白娘子的恩情,决定加入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然而,这也引来了日本鬼子和汉奸的追杀。
田福在一次行动中被捕,最终壮烈牺牲。
白娘子在丈夫牺牲后,带着儿子白秀英四处逃亡。
在逃亡的过程中,白娘子受尽了酷刑和折磨,但她始终坚强不屈,不肯向敌人屈服。
最终,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她得以躲过了日本鬼子的追杀,加入了抗日游击队,开始了新的斗争生活。
在游击队中,白娘子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女战士。
她带领着游击队员们进行了一系列英勇的抗日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毛女的故事感人至深,展现了中国农民在抗日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的不屈斗争精神。
白娘子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妇女,她的坚韧和勇敢打动了无数观众,成为了一代代人心中的英雄。
这部话剧不仅是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的再现,更是对中国农民阶级的赞颂和歌颂。
通过白毛女这个形象,观众不仅能够看到那个特殊时期中国农民的艰辛生活,更能够感受到他们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这部话剧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农民在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伟大力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革命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毛女的故事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艺术作品。
通过这个故事,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农民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作用,以及他们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这部话剧不仅是对历史的再现,更是对中国农民阶级的歌颂和赞颂,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革命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毛女讲的什么故事

白毛女讲的什么故事
《白毛女》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做报家园的国家。
这个国家有一个叫做邬母的女子。
母亲有一只白毛的小母牛,白毛女。
每天母亲都会把白毛女放到河里,以便它可以洗净自己。
某天,白毛女掉进了河里,母亲大喊大叫,却没能把牛拉出来,最终白毛女还是淹死了。
当白毛女还活着时,她总是对我们好,可是现在她去世了,母亲便觉得她的心只有一片失落和伤痛。
最终,母亲把白毛女的尸体用船运回家,决定举行一个隆重的葬礼,表达自己对这只牛的特别的思念。
这件事情也给全国带来了不一样的感情,让人们感受到思念的力量。
白毛女的故事

白毛女的故事白毛女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现实主义戏曲,由康生创作于1945年,是中国现代戏曲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农民起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个农民妇女白娘子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悲惨遭遇和艰难奋斗的故事。
白毛女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陕北农村。
主人公白娘子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女儿,她与青年杨子荣相恋并结婚。
然而,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使得白娘子的父亲被杀害,家破人亡。
在白娘子失去父亲的悲痛中,她决定加入革命军,与日寇进行抗争。
在革命军中,白娘子艰苦奋斗,与同志们一起进行战斗,展现了中国农民妇女的坚强和勇敢。
在一次战斗中,她救了杨子荣的生命,但自己却被日寇抓获,遭受了严重的折磨。
然而,白娘子并没有屈服,她坚强地忍受着痛苦,继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最终,白娘子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成功逃脱,重逢了杨子荣。
然而,战争的残酷使得白娘子失去了双腿,成为了一个残疾人。
尽管如此,她依然坚强地面对生活,与杨子荣一起努力奋斗,为了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白毛女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民妇女在战争年代的坚韧和勇敢,她们在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了家庭和国家的幸福而奋斗。
这部作品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民妇女的伟大精神,展现了他们在历史风云中的坚韧和勇敢,是中国现实主义戏曲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白毛女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物的命运,更是中国农民妇女在特殊历史时期的集体命运。
她们在战争年代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敢,成为了中国农民妇女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现代戏曲中的一部珍贵作品。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农民妇女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感受她们的坚韧和勇敢,为她们的伟大精神所折服。
白毛女的故事,是中国现实主义戏曲中的一部珍贵作品,它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民妇女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伟大精神,展现了她们在战争年代的坚韧和勇敢。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个人物的命运,更是中国农民妇女在特殊历史时期的集体命运,是中国现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通过白毛女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农民妇女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感受她们的坚韧和勇敢,为她们的伟大精神所折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4年除夕,抗日战争尾声。
冀中杨各庄的老佃农杨白劳在外躲债,到集贸市场买了白面鲜肉准备回家包饺子过年,他没有钱给独生女儿喜儿买化妆品和首饰,就给她买了两根红色的橡皮发箍扎头发用。
晚上,杨白劳回到家里,喜儿已很长时间没见到爸爸,扑到爸爸怀里哭了。
爸爸从怀里取出红色橡皮箍箍,把女儿长长的黑发扎成辫子,父女俩准备包饺子过年,要知道那时候穷人一年难吃一回饺子!这时喜儿哪里知道,就在年三十这天,当地日伪保长、黑恶势力头子(当时的叫法是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带着恶奴家丁找到杨白劳,逼还杨白劳借黄家的高利贷!杨白劳跪在地上求黄世仁宽限几日,等过完春节想办法筹钱还高利贷。
黄世仁哪里可依,从怀中拿出一份事先写好的卖身契,将爱女喜儿卖给黄家做婢女—丫鬟!原来喜儿是当地十里八村的美女,黄世仁一直垂涎三尺,想霸占喜儿。
杨白劳誓死不从,黄世仁竟打昏杨白劳,强行在喜儿的卖身契上按下手印,等杨白劳醒来,给他两块大洋算是“找零”,杨白劳买过节物品的钱就是卖出喜儿的找零钱。
吃完年夜饺子,喜儿在节日的花炮声中入睡。
杨白劳想着明天一早,黄世仁就要来带走喜儿到他家做奴,心如刀绞,已不想活了,拿出剧毒的卤水喝了下去···第二天大年初一,喜儿一觉醒来,爸爸已不在人世,杨各庄的众乡亲赶来为杨白劳收尸。
这时,黑恶势力头子黄世仁闯进杨家,拿出喜儿的卖身契要抢走喜儿,村民奋力反抗,黄世仁竟开枪弹压,抢走喜儿。
村民中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大春——喜儿的男朋友,他怒不可遏,当晚他闯进黄家欲救出喜儿没得手,杀死一个家丁,纵火烧了黄家的厢房逃走。
喜儿到了黄家,受尽屈辱和打骂,黄世仁的母亲是典型的母老虎,她挑剔喜儿给她泡的茶,竟用发簪扎喜儿的脸。
喜儿捂着脸在佛堂痛哭,这时黄世仁悄悄进来,竟扒掉喜儿衣裤,强行奸污了喜儿!那时女孩儿的贞洁就是性命,万念俱灰的喜儿也曾幻想反正身子已被黄世仁糟蹋,就嫁给黄世仁做小老婆。
谁知一天中午喜儿无意中发现,黄世仁已准备把她卖给妓院。
晚上,喜儿乘人不备逃进了深山,在一个山洞里藏身。
自此人们再也没看见这个美丽善良的女孩在河边洗衣服唱歌。
喜儿在深山里风餐露宿,没吃没穿,渐渐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一头乌黑的头发变白了,喜儿在水池边看见自己的头发也痛不欲生,想着家仇未报坚强地活了下来。
因遭强奸怀孕,喜儿还流产生下一个未足月死于腹中的胎儿。
一个大雨之夜,喜儿正在一个破庙里吃香民上的贡品,这时忽然看见两个人闯进庙门,一道闪电,喜儿看清正是仇人黄世仁,到乡下要债碰上大雨进庙躲雨。
黄世仁也看见了一身白色的喜儿,不知是人是鬼,吓得魂飞魄散仓皇逃命。
自此黄世仁进庙躲雨碰上一个白毛仙姑的传说不胫而走。
出逃的大春为报国恨家仇,参加了八路军,跟着共产党为穷人打天下。
这年八路军解放了杨各庄,黑恶势力头子——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闻风而逃,大春得知这个消息立即带着战士和乡亲们追逃。
晚上,黄世仁跑到曾经来过的那个破庙,还想着找白毛仙姑显灵救他一条狗命。
谁知真的又碰上进庙觅食的喜儿,喜儿发现仇人抄起佛龛上的香座朝着仇人扎去,黄世仁见状抱头鼠窜,被赶来的八路军和乡亲逮个正着。
大春发现喜儿——白毛女,认定是个苦人儿就跟着追到喜儿藏身的山洞,喜儿藏在洞里不敢出来,在人们的呼唤下,喜儿借着火把的光看到那个英俊的士兵正是自己朝思夜想的恋人大春,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大春——就昏了过去。
人们救出了白毛女,大春找到了喜儿,一对爱人终于团圆。
回到村里第二天召开公审大会,喜儿控诉了黑恶势力头子、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残酷迫害她们全家的滔天罪行,还有其他乡民也控诉了黄世仁汉奸卖国的罪行,经过共产党政府批准,枪毙了恶霸地主黄世仁。
不久以后,大春和喜儿在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结婚,有情人终成眷属,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