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苏).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总结理解:对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实例。

2. 参考资料和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作业布置:1. 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分析,判断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
于墓者而哀。夫子式(通“轼”,本义是车前横木)
而听之。”式,凭轼。
《战国策·赵策》:“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
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 疾,故脯鄂侯。”醢,把……剁成肉酱;脯,
把……做成肉干。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
如。”刃,用刀刃杀。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又如上例的形容词“绿”在诗句中由于修辞
的需要而活用为动词,也只是一种临时的用法, 这种用法并没有成为“绿”的经常性的功能,所 以也属于活用。
三、词类活用的分类
名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活用为状语
(3) 名词的使动/意动用法 动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使动用法/为动用法 形容词(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 数词 (1)数词活用为动词 (2)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3)数词活用为名词
故灭于越。”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和形容词都有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
法,是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活用为意 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认为 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1《战国策·齐策》:“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
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2《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齐,齐桓侯
魏。”
5《战国策·秦策》:“嫂蛇行匍伏。”
(苏秦的嫂子象蛇一样爬行不敢仰视拜六国之
相后富贵而归的苏秦。)
6《聊斋志异·狼》:“少时,一狼径去,其一
犬坐于前。” 另一只狼象狗一样坐在屠夫前
面。
7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
《史记·张释之列传》
②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即以对待作状语的那
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态度,来对待宾语所 代表的人。 1《战国策·赵策》:“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

高三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高三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人。
形容词 活用为 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 带了宾语(有时也不带),而又 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 用为一般动词。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待。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说坏话。
1.少:很少的人;众: 很多的人。 1.义不杀少而杀众 2.美:美好的事物, 2.四美具,二难并 四美指良辰、美景、 3.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赏心.乐事;难:难 4.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得的贤主嘉宾。 欲往投之。 3.长:长处;短:短 处。 4.旧:旧交情。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舍:名作动,建房子定居 2.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 风:名作动,吹风。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洞:名作动,打洞。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规律二:名词后面接介宾短语,这个名词 一般活用为动词。
A.迟:认为……迟了。 B.怪:感到……奇怪。 C.壮:认为……很盛。 D.耻:以……为耻。 E.悦、乐:感到……高
兴、感到……快乐。
翻译下列划线句子:
(1)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 梁惠王上》) 老先生不以千里路为远来到我国,大概 也有使我国获得利益的办法吧!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 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地小了,登上泰山就 觉得天下小了。
形容词 活用为 使动
形容词 活用为 意动
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
形容词处在主语、宾语的位置,有 时前面有“其”“之”等字或数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锐:坚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长、短:长处;短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能够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规则,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含义。

3.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其规则。

2.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较为复杂的词类活用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规则。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

2. 讲解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类活用规则,解析文言文句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设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词类活用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文言文阅读材料,包含各种词类活用现象。

3. 练习题及答案。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四章:讲解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现象,分析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相关规则。

(2课时)2. 第五章:讲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副词活用为形容词等现象,分析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相关规则。

(2课时)九、课后反思:2. 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 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评估:七、教学资源:八、教学进度安排:九、课后反思:十、拓展活动:本教案以教学内容、方法和步骤为主线,重点关注了教学评估、教学资源、教学进度安排、课后反思和拓展活动等环节。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 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 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这时活用为名词。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险固地势 ②将军身披坚执锐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 绿叶、红花。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 远
7 数词的活用
小结
1、 所谓词类活用是相对现代汉语来说的 2 、了解一个词是否有活用现象,是由上下 文决定,我们要从整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 还要注意它在句中地位(充当什么成分), 前后有那些词,与它构成什么关系。
词类活用随堂练习
一、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 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 A.名词作动词 B.意动用法 C.形容词用作名词。 1.吾师道也( A) 2.吾从而师之( ) B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师道之不传也久 C 矣( ) A 5.而耻学于师( ) 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3.沛公欲王关中( )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 ?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 ;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 ;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 骑来见项王
( 活,使……存活;从,使……跟从)
4.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击退)
•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高考题
•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 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 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 要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 批评并且赶走了他。“道”:在路上(名词 作状语);“退”:让……退下(使动用 法)。
君子不齿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齿,谈论,提及 王,称王
4.名+补语(介词结构)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 舞雩”,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 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 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5.能愿动词+名词 (“能”“可”“足”“欲”等)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①孟尝君客我。 • 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 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 ③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 肉之。
• 答案: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 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衣”“封”“树” :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活用为使动
• 名词+宾语(名词/代词),主语使宾语 怎样,由宾语发出动作。
• 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 例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课件(99张)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 课件(99张)

返回
(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解析: 句中的前一个“衣”“冠”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穿 着”“戴着”。 参考答案: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 子,最后来慰问。
返回
(2)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 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解析:注意“贵”“恶”“厚”“患”等词语的翻译。
返回
类型
例句
解释
规律总结 (1)判断方法: 首先判定这个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然后 再看它是否具有认为宾语
越国以鄙 . 把……作为 疆界 远 名词的 意动用 法 侣 鱼虾而 以……为侣 . 以……为友 友 麋鹿 .
怎么样的意思。 (2)翻译方法: ①主语认为宾 语是[名词];②主语把宾语 当成[名词]
返回
[参考译文] 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家伙蹲在他门口, 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直到 它跑到月光明亮处,才知道是只老虎。这个人不是有打 赢老虎的本事,是他的气势盖过了老虎。
返回
(二)动词的活用
类型
例句 追亡 逐北 . 殚其地之
解释
逃亡者
规律总结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
返回
像鸟张开
表状态、方式、工具等,译为 “像……一样”“在……” “用……” 表方位、地点,译为
翅膀一样
威,而相如 在朝廷上 “在……”“向……” 廷 叱之 . 日 扳仲永环 . 每天 谒于邑人 “从……” 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为 “每……”“在……”
返回
类型
例句
解释
规律总结 名+名(代) 能愿动词+名 副词+名
[针对训练]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

2019高考专题: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2019高考专题: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A
)
5.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
)
B为陈 述句。
返回
二、被动句
被 动 句 的 形 式 1.用介词“于”2.在介词“于” 3.用“见” 4.用“为” 5.用“被”表 表被动,“于”或动词前加 被动。 “于”“见 “为…… 起介绍引进动 “受”,形成 ……于……” 所……”表 作行为的主动 “受……于 表被动 被动。 者的作用 ……”表被动。 6.动词本身 表被动(意念 被动)。
项王、项伯东 秦人不暇自哀。 向坐,亚父南 (《阿房宫 向坐。(《鸿门 赋》) 宴》)
返回
即 学 即 练 2. 选出不是宾语前置 的句子( A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唯余马首是瞻 C.君何以知燕王? D.寂寥而莫我知也
1. 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C ) 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唯才是举。
返回
4.阅读下文,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 ①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 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 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 忘其口而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 “是尝矫驾吾车,又 尝食我以余桃。”②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 也。(《史记· 老子韩非子列传》)
例句
客有吹洞箫 蚓无爪牙之利,筋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马之千里者, 者。(《赤壁 骨之强,上食埃土, 有几人欤?(《五人 一食或尽粟一 赋》) 下饮黄泉。(《劝 墓碑记》) 石。(《马说》)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指出下面词语活用情况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敬、疼爱 2、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3、纵情以傲物 傲视 弄错 轻视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5、流俗之所轻也
形——动
• 课堂练习:《名师一号》形容词作动 词 P065【体验感悟】T7
四、数词的活用
一、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 •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 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 六王毕,四海一 一: 统一(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有二心(动词) 二三其德 二三: 多次改变(动词) 二、数词用作形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 专一(形容词)
(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规律六:所+名词 (12)、时秦昭王与楚婚《屈原列传》 婚:结为婚姻 (13)、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 规律七:叙述句中谓语部分没动词
规律八:
名词+而+动词 动词+而+名词
名词用“而”连结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时,活用 作动词。
(14)、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 (15)、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副词、介 词短语作状语,普通 名词很少作状语。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普通名词 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判断方法:
名词出现在动词前,与动词不是主谓关系。
名词活用为状语的类型有:
1、普通名词做状语
2、时间名词做状语
3、方位名词做状语
小结:判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方法
句中无动词,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 名词+名词 名词+代词(之、我) 副词(又、不、非、莫、弗)+名词 能愿动词(可、欲、能)+名词 所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 + (介宾、处所)
名词+而+动词 动词+而+名词 叙述句中谓语部分没动词
★注意: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



用某些实词作为题眼设置在翻译题中
(1)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 何遣不若汉! (2)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 所不闻。


我没有在中原起兵,因此在这里称王,假设我身 处中原,怎么比不过汉王! 越地没有人值得聊天,一直到先生到来,让我天 天听到新鲜事。
˙
名、 代

名、 代 宾(或+补)
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名+名)
练习:找出下面句子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语 并解释意思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打鱼;樵:砍柴。 2、二月草已芽 芽:发芽 福:赐福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4、儿涕而去。 涕:流眼泪、哭泣
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归咎) 6、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向西进发
2、动词的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 (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哭泣 为……哭泣 为动用法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规律总结:动词的为动用法: 1. 看动词和它的宾语之间是不是“为动”关系。 2. 为动用法的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服务的性质。 3、翻译时,应根据文意灵活地译为“为(替、给)+宾+ 动”格式。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与……交好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位于谓语位 置,且带了宾语。
宾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 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一般动词。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6、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说坏话、诋毁
现象。
1、南征北战
名作状 向南、向北 名作动 长腿 名作状 像星星那样、像棋子那样 名作动 下雨 名作状 像蜜蜂一样
2、不胫而走
3、星罗棋布
4、未雨绸缪
5、蜂拥而至
二、动词活用
• • • •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3. 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4.动词活用为状语
1、动词活用为名词
主语位置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追亡 逐北
宾语位置
宾语位置 逃亡的人
规律: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动词跑到了 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
翻译时,在动词后面补上符合语境的名词中心语 练习: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过秦 论》 收藏的珠宝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为:埋伏的人(伏兵)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往往有得 收获的东西、心得 4、翩翩两骑来是谁? 骑马的人
说明: “罪”为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 “归罪、批评
了解类型
一、名词活用 二、动词活用
1、名词作一般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名词使动用法 4、名词意动用法
1、动词作名词 2、动词使动用法 3、动词意动用法 4、动词为动用法 1、形容词作名词 2、形容词作一般动词 3、形容词使动用法 4、形容词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 责之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 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 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2014年全国1卷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 规过,臣不胜大庆。 译文: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 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 贺。(译出大意给3分;“罪己”“规过”两 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作主语 将军身披坚执锐 作宾语
坚硬的铠甲 锐利的兵器
聪明的人 愚蠢的人
以小易大
作宾语
小的东西 大的东西
小结: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处在主 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 “之”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长处;短处。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坚固的地势
• 课堂练习:《名师一号》P065形容词 作名词【体验感悟】T8
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 小结: 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动词,且具有 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可判断动词活用 为名词。动词有时受“其”“之”等词语 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考考你:下列成语中哪个词活用了?
• 救死扶伤 • 量入为出 • 道不拾遗
动词作名词,将死的人,受伤的人 动词作名词,收入,支出 动词作名词,遗落的东西
规律三:名词+介宾短语、处所名词(补语)
(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
规律四:名词+代词 名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
(9)、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 也》 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 (10)、江水又东 《水经注》 东:向东流
规律五:副词(又、弗、未、不)+名词 罾:捕、捞
变小变弱。 穷:看尽 走到尽头 擅长 缺乏 尊重、推崇
(社会上所推崇的人,没有比得上黄帝的)
7、稍出近之。 8、敌人远我。
靠近 远离
小结:
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形容词直接带宾语 2、形容词前有能愿动词 文言文中的能愿动词有:
可、能、愿、应、宜、当、足、欲。
3、形容词前面有“所”字 4、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
译为:当面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劝学》)
2.日削月割。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六国论》)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向南,西:向西)(《过秦论》)
规律二: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 用为状语。
随堂练习:指出下面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 词语并解释它的意义: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用待客人的态度 2、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船 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呵叱 4、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从水路和陆路 5、孔子东游,见两小辫。(《两小儿辩日》)
衣:穿 ( 3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帝王:称帝称王 (4)、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 (5)、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登记
规律二:名词+名词 名词+名词,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其中 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6)、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7)、晋师军于庐柳。 军:驻扎、驻军 ——《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规律: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 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 “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 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
• 特点:
•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才出现活用现象。
掌握方法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一﹑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 二﹑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 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如: 范增 数目 项王 名词活用作动词
2019届 文言文专题复习
词类 活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及高考对这一 考点的考查。 2、总结词类活用的规律,掌握辨析词 类活用的方法。 3、学会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实词的意义 和用法。
词类活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