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第2章-芳香性讲解

合集下载

高等有机chpt3.芳香性

高等有机chpt3.芳香性

17
§3.4 其他体系的芳香性
Problem 1:
周边8e
周边10e
周边12e
周边14e
周边12e
周边14e
2012-12-7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8
§3.4 其他体系的芳香性
Problem 2:

14e
A
C
-
C
+

B 14e
+
CH
CH
C
2012-12-7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环丁二烯 极不稳定,比1,3-丁二
烯要活泼得多,在35OK就发生二聚. 环丁二烯其实是反芳香性分子 (antiaromaticity)。
2012-12-7
光谱证明环辛四烯不是平面构 型,而是盆型结构,碳碳单键 0.146nm,碳碳双键为:0.133nm. 环辛四烯属于非芳香性分子。
5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的环状结构。
环丁二烯
2012-12-7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环辛四烯
Why?
3
§3.1 休克尔规则(Hückel rule)
2、环多烯及其离子的π分子轨道能级和基态的电子构型 环状共轭多烯烃分子轨道能级排列规律:即不论是偶数
还是奇数P轨道的体系最低的能级轨道只有一个,然后是
二、[16]轮烯
不符合规则4n+2规则, 不具芳香性。
2012-12-7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6
§3.3 轮烯(annulene)

芳香性及其理论(1)

芳香性及其理论(1)

竞赛辅导讲义芳香性及其理论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著名的苯分子的正六边形环状结构式,并正式引入“芳香性”这一概念来描述苯及与苯有关的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此后芳香化学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随着测试技术和量子化学的发展,人们对芳香性的认识逐步深化。

有关芳香性理论的研究一直是有机化学家、结构化学家和理论化学家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芳香性的涵义芳香性(aromaticity)是一个理论概念,其涵义随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芳香性是有机化学中最难准确表述的概念之一。

一般所谓的芳香性分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C/H比例高芳香性分子大多具有较高的C/H原子比。

从C/H原子比来看,芳香性分子属于高度不饱和分子。

例如:苯(C6H6)的C/H原子比为1﹕1;萘(C10H8)的C/H原子比为1.25﹕1;富勒烯(C60、C70)的C/H原子比甚至为∞。

而脂肪族分子,除乙炔(C2H2)、丁二炔(C4H2)等少数几个以外,绝大多数C/H原子比教低。

2、键长均一化芳香性分子中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键长有趋于一致的倾向,极端情况为苯分子。

X-射线衍射测定表明苯分子中碳碳键并无单双键之别,所有的碳碳键长均为0.1395nm,介于普通的碳碳单键键长(0.154nm)和碳碳双键键长(0.135nm)之间。

3、分子平面化芳香性分子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芳环上的组成原子都处在一个平面或接近一个平面内。

虽然平面分子不一定就是芳香性分子,但芳香性分子总是要求分子具有一定程度的平面性。

4、化学性质“反常”化不饱和分子的典型化学性质就是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芳香性分子虽然属高度不饱和分子,却表现出“反常”的化学性质,即难以进行加成反应,更发生易取代反应,而后者正是饱和分子的典型化学性质。

5、π电子离域化通过氢化热或燃烧热的测定,芳香性分子的能量比非芳香性分子的能量低得多,即芳香性分子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人们引入离域能DE(delocalization energy)或共振能RE(resonance energy)的概念来定量地表示芳香性的强弱:DE=E定域-E离域式中,E定域代表假想的定域的环多烯分子的能量,E离域代表离域的芳香性分子的能量。

(完整版)【人教版高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二节芳香烃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二节芳香烃教案
考点 3:脂肪烃的来源 1.石油的物理性质和成分 (1)颜色状态:黄绿色至黑褐色的黏稠液体。 (2)组成:主要是由气态烃、液态烃和固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其成分主要是
烷烃和环烷烃,有的含芳香烃。 2.天然气的成分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有的地区的天然气中则含有乙烷、丙烷和丁烷等,
而甲烷只占 85%左右。 考点 4:芳香烃的来源与应用 一、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解析】本题考查苯分子结构的证明方法。应抓住单双键性质的不同进行对比
思考。如果苯中存在交替的单双键结构,则会出现下列几种情况:Ⅰ.因为含 C===C,具有烯烃的性质,则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 KMnO4 酸性溶液褪色; Ⅱ.苯环中 C—C 和 C===C 键长不可能相等;Ⅲ.邻二氯苯会有两种,即
和 交替,结果都一样。 【例题 2】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人教版高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二节芳香烃教案
适用学 高中化学
苯和苯的同系物
适用年级 高中二年级

适用区 人教版
课时时长(分 2 课时

钟)
知识点 苯和苯同系物的分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脂肪烃的来源、石油化学工业、
烃类物质燃烧的有关计算、苯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芳香烃的来源与应用
知识与技能:掌握芳香烃的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结合实际了解芳香烃对环
境和健康的影响,关注其安全使用问题。
教学目 过程与方法:注意不同类型芳香烃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
标 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关注有关的生活、生产问

化工芳烃芳香性PPT课件

化工芳烃芳香性PPT课件
第14页/共59页
五、芳烃的化学性质
1、亲电取代反应
(1) 卤代
+ Cl2
FeCl3
55~60℃
Cl + HCl
Cl + Cl2
FeCl3
55~60℃
Cl
Cl Cl
+
Cl
50%
45%
第15页/共59页
+ Br2
FeBr3
55~60℃
Br + HBr
CH3 + Cl2
FeCl3
25℃
CH3
Cl
+
CH3
CH CH2
苯乙烯
CH2 CH CH2
3-苯基丙烯
第10页/共59页
苯基:苯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得到的基团。以ph-表示。
CH3
2
1
苯基
2-甲苯基 邻甲苯基
CH3
3
2 CH3
1
2,3-二甲苯基
CH2
苯甲基 苄基
第11页/共59页
★ 苯的衍生物的命名: 苯环上有多个不同官能团取代基时,选处于优先次序的官能团为母体,其它官 能团作为取代基。官能团优先次序:
比苯容易
NO2
6% 比苯难 93% 0.3%
第34页/共59页
① 第一类定位基 (邻、对位定位基):使苯环活化(卤素例外)。
-NH2,-OH,-OCH3,-NHCOCH3,-OCOCH3,-R, -X
② 第二类定位基 (间位定位基):使苯环钝化。 -NO2,-CCl3,-CN,-SO3H,-CHO,-COCH3,-COOH, -COOCH3,-CONH2
就具有芳香性。
第6页/共59页
三、 单环芳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高等有机化学 第二章 有机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

高等有机化学 第二章 有机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

.
44
② 碱性条件下脱羧(C—C键异裂)
CN

C 2H 5C COOH
C 6H 5
CN C 2H 5C
C 6H 5
29.04.2020
.
45
(2)负离子对不饱和键的加成
H C C H+O C H 3
C HC HO C H 3 H O C H 3
C H 2 C HO C H 3 + O C H 3
29.04.2020
.
37
5
4 3
SN2
6
1
OBs
exo- 2
54 3
1 6+2
SN1 +
endo-
+
OBs
而内型的几何形状不具备背面进攻的条件,即-
OBs基团阻碍了C-6对C-2的背面进攻,反应按
SN1历程进行,因此速度小,但内型化合物生
成C正离子后能迅速转变成同样的非经典的C正
离29.子04.20,20 因此产物相同。 .
29.04.2020
.
46
(3)来自金属有机化合物 RMgX、RLi、R2CuLi、RZnX
2 R M g XR 2 M g + M g X 2 R 2 M g M g X 2
OEt2 R Mg X
OEt2 R Mg R
OEt2 X Mg X
29.04.2020
OEt2
OEt2
.
OEt2
47
2. 碳负离子的结构 ~109°28′
环庚三烯正离子
环戊二烯正离子
有芳香性,特别稳定 反芳香性,很不稳定
29.04.2020
.
19
空间效应 碳正离子中心碳原子必须sp2杂化,才较稳定。 ①平面构型有利于电荷离域; ②空p轨道的两瓣在平面两侧均可溶剂化。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2节 芳香烃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2节 芳香烃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R 为 H 或烃基)的有机物,因为与苯环相连碳
上无 H,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都属于芳香烃 B.分子组成满足CnH2n-6(n≥6)的化合物一定属于芳香烃 C.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物一定属于芳香烃 D.苯及苯的同系物中含有一个苯环 【答案】D
(1)取代反应 ①苯与溴的取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苯与硝酸的取代,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成反应 苯与H2的加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反应 苯的燃烧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 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 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而不是加成反 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 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下列空白。 (1)配制一定比例的浓H2SO4和浓HNO3混合酸时,操作中 的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为了使反应在50 ℃~60 ℃下进行,常用的 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洗涤和分离粗硝基苯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 (4) 步 骤 ④ 中 粗 产 品 用 5% NaOH 溶 液 洗 涤 的 目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纯硝基苯是无色、密度比水____________(填“小”或 “大”)、具有____________味的油状液体。

大学有机化学芳香烃PPT课件

大学有机化学芳香烃PPT课件

复合技术
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功 能的芳香烃纳米材料,如纳米传感器、 纳米催化剂等。
将芳香烃与其他材料复合,可以制备 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功能复合材料,如 导电高分子材料、耐高温材料等。
表面修饰技术
通过对芳香烃表面进行化学或物理修 饰,可以改变其表面性质,从而赋予 其新的功能,如超疏水、超亲水、抗 菌等。
生物活性评价方法简介
细胞毒性试验
通过测定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评价药物的生物活性。常用的细 胞毒性试验方法包括MTT法、
LDH法等。
抗菌活性试验
对于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可以 通过测定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来评价其生物活性。常用的抗菌 活性试验方法包括琼脂扩散法、
微量肉汤稀释法等。
抗肿瘤活性试验
通过测定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 抑制作用,评价药物的抗肿瘤活 性。常用的抗肿瘤活性试验方法 包括MTT法、克隆形成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钯催化下烯烃与卤代芳烃的偶联反应,可高效构建C-C键,是芳
香烃合成的重要手段。
路线设计原则及实例分析
01
路线设计原则
02
原料易得、价格适中;
03
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
04
产物易分离纯化、收率高;
05
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减少废弃物排放。
06
实例分析:以苯乙烯为原料,通过Heck反应合成对甲基苯 乙烯。该路线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收率高且易于 分离纯化。
高能源利用效率。
04
芳香烃在医药领域应用
药物合成中作用举例
苯环作为核心结构
许多药物都含有苯环,如阿司匹 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物
的合成离不开芳香烃。
芳香烃侧链修饰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2章 第3节 芳香烃 讲义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2章 第3节 芳香烃 讲义

一、苯1.芳香烃分子里含有苯环的烃类化合物。

最简单的芳香烃是苯。

2.苯的分子结构(1)分子结构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分子中12个原子共平面,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每个碳的杂化轨道分别与氢原子及相邻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以σ键结合,键间夹角均为120°,连接成六元环状。

每个碳原子余下的p轨道垂直于碳、氢原子构成的平面,相互平行重叠形成大π键,均匀地对称分布在苯环平面的上下两侧。

(2)分子组成和结构的不同表示方法3.苯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毒性挥发性无色液体比水小较低不溶于水有毒易挥发4.苯的化学性质二、苯的同系物1.组成和结构特点(1)苯的同系物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后的产物。

(2)分子中只有一个苯环,侧链都是烷基。

(3)通式为C n H2n-6(n≥7)。

2.常见的苯的同系物名称结构简式甲苯乙苯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3.物理性质一般具有类似苯的气味,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的小。

4.化学性质苯的同系物与苯都含有苯环,因此和苯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溴代、硝化和催化加氢反应,但由于苯环和烷基的相互影响,使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与苯和烷烃又有所不同。

(1)氧化反应①苯的同系物大多数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①均能燃烧,燃烧的通式:C n H 2n -6+3n -32O 2――→点燃n CO 2+(n -3)H 2O 。

(2)取代反应(3)加成反应甲苯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H 2――→催化剂①。

【归纳总结】1.苯与苯的同系物在分子组成、结构和性质上的异同苯苯的同系物相同点结构组成①分子中都含有一个苯环 ①都符合分子通式C n H 2n -6(n ≥6)化学性质 ①燃烧时现象相同,火焰明亮,伴有浓烟①都易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①都能发生加成反应,但都比较困难不同点取代反应易发生取代反应,主要得到一元取代产物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常得到多元取代产物氧化反应难被氧化,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易被氧化剂氧化,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差异原因苯的同系物分子中,苯环与侧链相互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化学性质。具有芳香性特征的分子都是一些具有特殊稳定性的结构不 易破坏的环状化合物,很难发生加成反应,一般仅发生取代反应。
归纳起来,芳香性的表现主要有三点:
1.独特的化学反应性能; 2.独特的热力学稳定性; 3.独特光谱性质(主要表现在NMR谱)。
2.2 苯的结构和共振结构式
苯具有平面正六角形结构,每两个相邻碳原子 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以sp2杂 化轨道分别与一个氢和两个碳以σ键结合,三个键 之间的夹角都是120°。每个碳还剩下一个p电子, 处于和苯环平面相垂直的p轨道上,这六个轨道相 互重叠发生离域。由于苯分子的对称性,电子云平 均分布在整个环上,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大键。
船形的环辛四烯,非芳香性
平面的环辛四烯,反芳香性
[12] 轮烯,具有反芳香性,它不稳定,自发地在环内成键而成双 环。 [16] 轮烯、 [20] 轮烯、[24] 轮烯,都是反芳香性的。
一般情况下反芳香性分子是很少存在的,因为一切分子总趋 向于使自己的能量最低,因此,具有4n 电子的分子,力图使本 身不成为平面以减少反芳香性。比如环辛四烯呈船形,足以使反 芳香性消失而成为非芳香性分子。
杯烯

当环外双键的电子流向五元环时,五元环形成六电子 体系,而三元环失去电子成二电子体系,符合休克尔的 4n+2规则(n=1和0)而具有芳香性。能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如 溴化和硝化,有的偶极矩很大。
3. 环戊二烯衍生物
H H
环戊二烯
H
环戊二烯负离子
环戊二烯酸性很强,它的pKa为16.0。因环戊二烯负离 子有六个电子而具有芳香性。
扩展:少数是sp杂化碳原子参与共轭! 注意:该规则具有较好的普遍性,但针对具体化合物时还需要考虑 “角张力和非键张力大小”等因素!
关于Hückel的4n+2规则:
➢ 这一规则是根据Hückel分子轨道理论推演出来的,是评价 芳香性的一个最为成功的基本规则,即完全共轭的平面单 环体系,其电子数为4n+2(n=0, 1, 2,···)时,具有芳香性。
➢ Huckel的4n+2规则仅适用于0<n<5的范围,且只能说明芳 香性的有无,不能说明芳香性的大小。
轨道数
能 级
轨道数
能 级
轨道数
能 级
3
α-β α+2β
4
α-2β α
α+2β
6
7
α-2β
α-β
α+β α+2β
8
9
α-2β
α-1.41β
α α+1.41β
α+2β
一些环状共轭多烯的分子轨道能级
5
2.6 同芳结构
同芳香性是指一个或两个Csp3所隔开的环状体系,其分子的 几何形状允许p 轨道超越隔离间隙进行有效重叠,且电子数符合
4n+2规则而具有芳香性。由此而产生芳香性的结构,叫做同芳结
构。
Hb
Ha
2
3
8 1
H
4
H1
5
7 H7
6
环辛四烯在强酸溶液中,它结合一个质子生成环辛三烯正离子。NMR 测得亚甲基的两个氢的化学位移δ值分别为-0.73 ╳ 10-5 (Ha)和 5.1 ╳ 10-5 (Hb), 这种差别表明有抗磁环电流的存在。sp2杂化的C-1和C-7在空间很接近,它 们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之间能越过空间而相互作用(尽管这种作用很小), 这样 就形成了一个包括七个碳原子的环状六电子体系,C-8的sp3杂化的CH2, 处于该六电子体系平面的外面。
α-1.732β α-β α α+β
α+1.732β
n=4
n=5
α-1.802β α-1.237β α-0.445β
α+0.445 β α+1.247 β α+1.802β
n=6
一些直链共轭多烯的分子轨道能级
• 按HMO法,因为β是负值,α是原子轨道能量,所以轨道能量为 α+xβ者,其能量比原来的原子轨道能量低,称为成键轨道。能 量为α-xβ和α者,则分别为反键轨道和非键轨道。
O或
O
环丙烯酮
CH3 H3C
H3C
CH3
H3C
CH3
Cl
SbF5 SO2
Cl
H3C
H3C
CH3
H3C
CH3
CH3
当环丁二烯失去2个电子变成环丁二烯的两价正离子后,形成芳 香大键而稳定。
Ph
Ph
R
Ph
Ph
Fe(CO)3
络合物 四苯基环丁二烯双正离子 (铁原子从环丁二烯分子中接受
(因正离子分散在苯环上而更稳定) 两个π电子。具有芳香性)
二. 不具六电子芳香结构 (一)二电子体系
环丙烯分子中的2个电子定域在两个碳原子之间,无芳香性, 但环丙烯正离子的2个电子则离域在由三个碳原子组成的共轭体 系中,构成芳香大键。环丙烯正离子为正三角形,键长都是 0.140nm, NMR谱图上只有一个单峰。
H
HHH源自环丙烯HH
H
H

H
H
环丙烯正离子
环丙烯酮由于氧的强吸电子作用,使环丙烯基1个p电子 拉向氧,形成具有二电子芳香体系。
H
Br
H
环庚三烯
环庚三烯正离子的溴化物
C
H
H
C
CN
CN
庚富烯
8,8-二氰基庚富烯
环内的p电子流向了环外双键的碳原子,七元环因失去电子 趋向形成六电子体系而稳定。
O
环庚三烯酮
OH O
环庚三烯酚酮
环庚三烯酮和环庚三烯酚酮都是稳定的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 因为七元环把电子给了电负性大的氧而形成六电子体系。
0.420
0.482
0.480 0.149
0.429
8 0.855 1.04217.170.365160.5916.02007..4508610.664
0.639
7
0.986
0.870
6
0.454
3
5
4
1 2
3
8
7
6
5 4

NMR证明薁具有抗磁环电流,因而具有芳香性,可以把它 看成是环戊二烯负离子和环庚三烯正离子组合而成。它很易 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取代位置首先在1位和3位。4位和8位可 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单环共轭烯烃的REPE值与π电子数的关系图
二倍原则:环状共轭多烯烃中,电子数恰好等于其成键轨 道数二倍的那些化合物将是有芳香性的。 二倍原则的理 论基础也是Hückel简单分子轨道法。
Hückel的4n+2规则:在芳香性理论中, Hückel的4n+2规 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内容为:在由sp2杂化碳原子 组成的平面单环体系中,含有4n+2个电子的体系将具 有与惰性气体相类似的闭壳层结构,从而显示出芳香性。
也可利用键长的测定结果判断芳香性。一般说来,芳香 性分子的键长在0.138 ~ 0.140 nm之间,并且沿环周围的键长 非常均匀。
用量子化学方法对芳香性作出判据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
REPE理论:这是运用Hückel分子轨道理论计算了 几十个环状多烯烃的单个电子共轭能(REPE)后 得出的结论。即REPE大于零的化合物是有芳香性 的(即热稳定性高于相应的非环共轭体系);而 REPE约等于零的体系是非芳香性的,小于零的体 系是反芳香性的。从REPE正值的大小能比较判断 芳香性的强弱,是半定量性的理论指标。
HH
[10] 轮烯,两个环内氢原子
的非键张力大,不稳定
(键角是120°,但1和6位的氢互相干扰, 并把分子挤出平面。)
H 7.21
1,6-亚甲基环癸五烯,有明显的芳香性。
(中间2个碳原子用桥连接起来!)
H6.95
同样地, 含氧和含氮类似体,是稳定的化合物,也具有芳香性。
H
1
H
2
H
14
H
4
3
13
H
2.3 芳香性的判据
实验上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具有芳香性,主要是用NMR 测定有关分子的化学位移。当一个芳环受外界磁场的作用后, 使芳环封闭的电子体系诱导出一个围绕环转的电流,该环电 流产生一个与外界磁场相反方向、并与环平面垂直的磁场, 使环外质子的化学位移移向低场(即有较大的化学位移δ), 因此把芳香性看作是能维持一个抗磁环电流(也有叫反磁环 电流)的性能。
α-1.62β α+0.62β α+2β
α-1.80β α-0.45β α+1.25β α+2β
α-1.87β α-β α+0.35β α+1.53β α+2β
α-β α+β
轨道数 n=2
α-1.414β α
α+1.414β
n=3
α-1.618β α-0.618β
α+0.618 β α+1.618β
(二)(4n+2)轮烯
轮烯一般是指含有交替的单键和双键的大环多烯。共平面的 (4n+2) 轮烯具有抗磁环电流,依次属于芳香性化合物,但如果环 体系不在一个平面内,则环电流降低甚至消失,而表现出非芳香 性。
[10] 轮烯,角张力大,不稳定
(角必须是144°,比sp2键角需要的120°大得多。)
H
H
-0.51
HH
12
5
H
HH
11
H
6
10
7
H
9
8
H
H
[14] 轮烯。3,6,10,13C原子 有点偏离平面,有芳香性
H H H
H
H
H
H
H
H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