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昆虫及螨类

合集下载

第4章昆虫分类学

第4章昆虫分类学
– 有翅者,翅2对膜质,其形状、大小和脉序都很相似; – 翅常可沿着基缝处脱落。
蚁后,腹部常极端膨大。 渐变态。 群体生活于一个巢内,分工明显,社会性昆虫。 每巢内有“蚁后”、“蚁王”以及为数极多的生殖蚁、工蚁和兵蚁等。 严重危害农林作物、房屋、桥粱、交通工具、堤围等
白蚁的性多型 1.若虫 2.工蚁 3.兵蚁 4.生殖蚁若虫 5.蚁后 6.有翅型
多食亚目 Polyphaga
• 瓢虫科Coccinelidae:异色瓢虫、澳洲瓢虫 ; 二十八星瓢虫 • 叶甲科Chrysomelidae :榆紫叶甲,杨叶甲 • 豆象科Bruchidae :合欢豆象,柠条豆象 • 吉丁虫科Buprestidae :杨树吉丁虫,杨十斑 吉丁虫,柑桔爆皮虫 • 叩头虫科Elateridae :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 • 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 :

• • • • •
鞘翅目 coleoptera
• 通称甲虫.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占昆虫总数的1/4多。 • 大小和形态变化大,体壁坚硬。头部发达,有的延伸成喙状,复 眼显著,一般无单眼. • 触角多为11节,但形状不一。 • 口器咀嚼式。 • 前胸发达,小盾片呈三角形外露。 • 前翅硬化成角质,称鞘翅,后缘平直,平时两翅的后缘于体背中 部并合成一直线,盖住中、后胸及腹部和后翅。 • 跗节4或5节。 • 全变态。 • 幼虫为寡足型,少数为无足型。 • 食性和生活环境很不一致,捕食性的如步甲、瓢虫等,有益于农 林业;食植性的包括了许多重要农林业上的害虫,如金龟甲、叩 头甲、象甲、叶甲、天牛和小蠹等。
图1-24 半翅目分类特征 A.蝽前半段腹面 B.蝽背面
半 翅 目


花 蝽 科
网 蝽 科
同翅目 Homoptera

《昆虫及螨类》课件

《昆虫及螨类》课件

幼螨期
卵孵化后成为幼螨,这个阶段是螨类生 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
若螨期
幼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发育后进入 若螨期,若螨与成螨在形态上相似,但 个体较小。
成螨期
若螨经过最后一次蜕皮后成为成螨,成 螨是螨类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
螨类的习性
栖息环境
螨类广泛分布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土 壤、水体、动植物体表等。
联系
虽然昆虫和螨类在分类上属于不同的纲,但在生物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中,它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一些昆虫会 以螨类为食,而螨类则可以在某些昆虫的寄生中起到关键的 作用。
02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的形态特征
01
02
昆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具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 ,胸部有三对足。
昆虫的形态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蝴蝶的翅膀有美丽的花纹,蚂 蚁有发达的触角等。
昆虫的生殖方式
01
昆虫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 孤雌生殖,有性生殖是通过雌雄 交配产生受精卵来繁殖后代的。
02
有些昆虫还可以进行孤雌生殖, 即雌虫不需要雄虫交配就可以产 下卵来繁殖后代。
昆虫的发育过程
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卵、幼虫、蛹和 成虫四个阶段,其中幼虫阶段是昆虫 取食和生长的主要时期。
不同种类的昆虫发育过程有所不同, 如蝴蝶的幼虫会吐丝结茧,然后在茧 内化蛹,最后羽化成蝶。
寄主为食。
捕食性动物如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 物和节肢动物等,会捕食昆虫或螨类。
病原体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会导致 昆虫或螨类生病甚至死亡。
昆虫与螨类的传播方式
01
昆虫与螨类的传播方式多种 多样,包括自然扩散和人为
传播。
02
自然扩散主要依靠昆虫或螨 类的飞行、爬行或风力传播 ,如蝴蝶的迁徙和蝗虫的扩

第四章捕食性天敌昆虫

第四章捕食性天敌昆虫

内颚叶 构造
和 步 甲
虎 甲 科
头比前胸 宽
下口 式
着生于 额区
唇基宽于两触 角间距
有能动 的钩

的 对
步 甲 科
头比前胸 窄
前口 式
着生于 颊区
唇基窄于两触 角间距
无能动 的钩

虎甲
步甲
3. 瓢甲科Coccinellidae
体卵圆形,背面弧形或半球 形隆起;多为红、褐、黄、 黑等色,具斑点;头一般潜 入前胸背板下,鞘翅边缘有 显著缘折;下颚须末节呈斧 状;足跗节为隐4节;多为 捕食性;是蚜虫、介壳虫、 螨类的天敌。
豆娘和蜻蜓的区别
豆娘
蜻蜓
两复眼之间分开距离较大 复眼相连或小距离分开
腹部纤细,呈圆棍状
腹部粗而扁平
前后翅形状大小相似
前后翅形状大小差异较大
休息时翅平展与身体两侧 休息时直立于背上
豆娘和蜻蜓的区别
复眼间的距离
豆娘
蜻蜓
豆娘和蜻蜓的区别
腹部、休息时的翅
豆娘
蜻蜓
翅膀
• 蜻蜓是飞行能力 最好的昆虫,飞 行速度较快。


(1)异色瓢虫
• 异色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异色瓢虫体卵圆形。色泽和斑纹 变异甚大,大致可分为浅色型和深色型两类。鞘翅在7/8处有 1条显著横脊,是鉴定该种的重要特征。捕食同翅目的蚜虫和 木虱等昆虫。它体长5.4~8mm,宽3.8~5.2mm。
• 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浙江、 福建等地。
喜荫蔽环境,有假死习性,初孵时, 常集中取食吹绵蚧雌成虫,以后逐渐 分散,原产于澳大利亚,是农业益虫。
4. 芫菁科Meloidae
身体瘦长,鞘翅软弱,触角 11节,丝状或锯齿状;跗节 式5-5-4;鞘翅末端常分 开;爪裂成两片;前足基节 窝开式;复变态,幼虫肉食 性,成虫植食性;可分泌斑 蝥(mao2)素。

《螨类的识别与防治》课件

《螨类的识别与防治》课件
农业螨害的防治方法
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如使用生物农药、合理轮 作和调整作物布局等。
家居螨害的防治
家居螨害的种类
家居螨害主要包括尘螨、席螨、粉螨 等,这些螨类主要滋生于家庭环境中 ,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家居螨害的防治方法
采用清洁卫生、除湿通风、使用防螨 用品等方法进行防治,如定期清洗床 单、枕套和地毯等,保持室内通风和 干燥,使用防螨床罩和枕头等。
防治知识的普及与教育
加强螨害防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 高公众的防治意识和参与度。
THANKS
感谢观看
宠物螨害的防治
宠物螨害的种类
宠物螨害主要包括犬疥螨、猫背肛螨等 ,这些螨类对宠物皮肤造成不同程度的 损害。
VS
宠物螨害的防治方法
采用药物治疗、保持宠物卫生和使用防螨 产品等方法进行防治,如使用抗寄生虫药 膏和洗剂,定期给宠物洗澡和梳理毛发, 使用宠物专用防螨床罩和枕头等。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防治螨害的挑战与问题
《螨类的识别与防治》ppt课件
目录
• 螨类的基本知识 • 螨类的识别方法 • 螨类的防治方法 • 螨类防治的实践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螨类的基本知识
螨类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螨类是微小的节肢动物,广泛存在于 自然环境中,包括尘螨、恙螨、革螨 等。
详细描述
螨类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是微小 的多细胞动物,通常在人类居住的环 境中滋生。它们有多种分类,常见的 有尘螨、恙螨、革螨等。
螨类的生活习性
总结词
螨类的生活习性因种类而异,但通常都与人类生活环境密切 相关。
详细描述
尘螨主要生活在人类居住的环境中,如卧室、地毯、家具等 ,以人的皮屑和尘埃为食。恙螨则生活在野外或草地,主要 寄生于动物身上,如鼠类、鸟类等。革螨通常寄生于哺乳动 物体表,以吸食血液为生。

昆虫百科螨类昆虫

昆虫百科螨类昆虫
螨类昆虫
一、螨类的为害特点
螨类为害时以口针刺吸表皮细胞,深入到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吸取细 胞内含物,使受害叶片表现为退绿,然后由黄变红,严重时叶片凋落。 二、螨类的一般特性 1、形态结构 为害农林植物的螨类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体型微小,身体 分节不明显,成螨、若螨4对足,无翅,无眼,体型圆,椭圆形。 鄂体--------------------------前足体------足体 后足体------躯体 末体------------------
果树发芽后陆续向果树上迁移,每雌产卵50一150粒,多产于叶背。卵期2—13天。幼 螨和若螨发育历期5—11天,成螨寿命19—29天。可孤雌生殖,其后代多为雄性。幼螨 和前期若螨不甚活动。后期若螨则活泼贪食,有向上爬的习性。先为害下部叶片,而 后向上蔓延。 3、发生条件:朱砂叶螨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相对湿度为35%—55%,因此高温低 湿的6—7月份为害重,尤其干旱年份易于大发生。但温度达30℃以上和相对湿度超过
10/下 T<15 ℃ 向杂草、蚕豆转移。
三、螨类防治

(1)农业防治。铲除田边杂草,清除残株败叶。增施N、P肥,促
进生长,高温干旱时抗旱。

(2)此螨天敌有30多种,应注意保护,发挥天敌自然控制作用。 (3)药剂防治。当前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有特效的是仿生农药
1.8%农克螨乳油2000倍液效果极好,持效期长,并且无药害。 此外,可采用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0%螨克乳油2000倍液、 40%水胺硫磷乳油25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 10%天王星乳油6000—8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 液、1.8%爱福丁(BA-1)乳油抗生素杀虫杀螨剂5000倍液、15%哒 螨灵(扫螨净、牵牛星)乳油2500倍液、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 1000—1500倍液,防治2—3次。

昆虫的分类

昆虫的分类

第四章昆虫的分类一、昆虫分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昆虫分类是研究昆虫科学的基础。

是认识昆虫的一种基本方法。

学习昆虫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识别昆虫的能力,便于进一步研究昆虫,利用益虫和控制害虫。

昆虫分类和其它动物分类一样,目前仍以外部形态特征作为主要依据,并以成虫形态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所鉴别的种类绝大部分是正确的,而且使用简便。

(一)昆虫分类单元昆虫分类的单元和其它动植物相同,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分类单元书写时,必须按阶梯排列。

以蔷薇白轮盾蚧例,其分类地位如下: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纲昆虫纲亚纲有翅亚纲目同翅目亚目胸喙亚目总科蚧总科科盾蚧科属白轮盾蚧属种蔷薇白轮盾蚧有时因实际需要,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下,还分设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等分类单位。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间有相对明确的界限,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能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与其它物种有生殖隔离的一种类型。

(二)昆虫命名昆虫每个种都有一个学名。

学名是采用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双名法,由属名和种名共同组成,并且都由拉丁字母来书写。

前面是属名,后面是种名,一般在最后还要加上命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全部小写,后面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例如东亚飞蝗(中文名称)的学名为: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采用学名可克服同种异名等造成的混乱,同时也便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二、昆虫纲中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十个目昆虫纲的分目主要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口器构造、触角形状、翅的有无及质地、足的类型以及变态和生活习性等区分。

目前昆虫纲的分目总数全世界没有一致意见,但根据国内多数学者的意见分为33目,现将其中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十个目概述如下。

(一)直翅目体多为中至大型,咀嚼式口器,触角多为丝状,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形,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纵折,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

昆虫百科螨类昆虫

昆虫百科螨类昆虫
产生雄性个体。 孤雌生殖:后代多为雄螨(产雄孤雌生殖)。有些为雌螨(产雌孤
生殖)。 螨卵多产于叶背主脉两侧,散产,越冬卵产于枝条分叉的果台上或
花芽内。 发育过程: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成螨。 螨每年发生数代至数十代。
2、发生条件: 大多数螨类喜温、最适20--30 ℃,较干燥的环境,RH 40—70%,
2、习性 主要两性生殖,形成雌螨,少数孤雌生殖. 卵多产于叶背,世代重叠. 螨由点片发生,向全田发生,由下部向上部发生。
精品
三、螨类防治
(1)农业防治。铲除田边杂草,清除残株败叶。增施N、P肥,促 进生长,高温干旱时抗旱。
(2)此螨天敌有30多种,应注意保护,发挥天敌自然控制作用。 (3)药剂防治。当前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有特效的是仿生农药
1.8%农克螨乳油2000倍液效果极好,持效期长,并且无药害。 此外,可采用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0%螨克乳油2000倍液、 40%水胺硫磷乳油25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 10%天王星乳油6000—8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 液、1.8%爱福丁(BA-1)乳油抗生素杀虫杀螨剂5000倍液、15%哒 螨 灵 ( 扫 螨 净 、 牵 牛 星 ) 乳 油 2500 倍 液 、 20 % 复 方 浏 阳 霉 素 乳 油 1000—1500倍液,防治2—3次。
螨类昆虫
一、螨类的为害特点 螨类为害时以口针刺吸表皮细胞,深入到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吸取细
胞内含物,使受害叶片表现为退绿,然后由黄变红,严重时叶片凋落。 二、螨类的一般特性
1、形态结构 为害农林植物的螨类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体型微小,身体 分节不明显,成螨、若螨4对足,无翅,无眼,体型圆,椭圆形。

常见储粮害虫

常见储粮害虫

常见储粮害虫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常见储粮害虫2008年整理一、储粮害虫的变态和世代储粮害虫包括了昆虫和螨类两大类。

储粮害虫的一生中要比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在变化的各个阶段,有的形态守全不相同,这种形态变化我们叫它变态。

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对养蚕都十分熟悉。

在蚕的一生中有四种虫态,首先由蚕子也就是蚕卵孵化出幼蚕,我们叫它幼虫,当幼蚕经过几次脱皮长大以后就会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由蛹羽化出蚕蛾,这时我们叫它作成虫。

这种在昆虫的一生中像蚕一样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的变化,我们叫它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可能完全不同。

像蚕一样,蚕吃桑叶,而成虫蚕蛾什么也不吃。

但有一些种类的储粮害虫,如甲虫类害虫等它们的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粮食。

另外一类储粮害虫,它们一生中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蛹期,我们叫综不完全变态。

由于这种变态的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食性方面,基本相同,我们管这种幼虫叫"若虫"。

成虫和若虫的差别,主要是若虫滑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由于储粮害虫有形态变化,就使得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看上去更五花八门,有不同种类的幼虫、蛹、甲虫、蛾子还有螨类。

储粮害虫在发育过程中,从成虫产下卵到孵化出小的幼虫所经过的时间叫作"卵期",幼虫从卵中破壳出来叫作"孵化"。

刚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第一龄"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虫龄就增加一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

幼虫长大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时,叫作"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

老熟幼虫再经过蜕皮变成蛹时叫作"化蛹",幼虫从孵化到化蛹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

成虫由蛹壳中脱壳出来,或是老熟的若虫又经过一次蜕皮变成成虫的过程,都叫作"羽化"。

化蛹到成虫出现的时间,我们叫它"蛹期"。

不完全变态的储粮害虫,没有蛹期,它们从若虫最后一次蜕皮,直接变成成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A脉有2条 (2A及3A),两翅反面近亚外缘常具多数眼状 的环形斑纹。
眼蝶科 Satyridae
蛱蝶科 Nymphalidae
本科蝴蝶种类较多,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少数为大型种。 色彩丰富,形态各异。 蛱蝶科成虫的下唇须特别粗壮;触角端部明显加粗;部分种 类的中胸特别粗壮发达;前足退化。 本科蝴蝶的翅形丰富多变,属间的差别较大。前翅多呈三角
据。大多数螨类躯体呈囊状。
二、蜱螨亚纲的特征
特征 昆虫纲 蜘蛛 蛛形纲 蜱螨 头、胸、腹合一
体躯 腹节 触角
分头、胸、腹3段
分头胸和腹 2 部 分
有明显节,通常 11节 有
无明显节 无
无明显节 无

口器 足 翅
有单眼和复眼
咀嚼和吸收式口器
只有单眼
吮吸式口器 成蛛4对 无
有的有单眼
吮收式口器 成螨4对 无
形态特征
• • • •
口器咀嚼或嚼吸式 膜翅,前翅大,后翅小 以翅钩列连锁 产卵器发达,针状、锯状 或刺状
并胸腹节
一般具三个单眼
胫节
转节
基跗节
净角器 携粉足
腹部产卵器
叶蜂科Tenthredinidae
无并胸腹节,腹基部不缩小。 转节两节。 多为植食性。
茧蜂科 Braconidae
无第二回脉
粉蛉科
褐蛉科
Rs至少有2条自R1上发出;前翅 前缘横脉分叉;翅缘有缘饰。
鳞翅目Lepidoptera(蝶,蛾)
鉴别特征
单眼两个有或无 虹吸式口器
下颚须 下唇须
鳞片和鳞毛
喙管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虹吸口器鳞翅目,四翅膜质鳞 片覆;蝶舞花间蛾扑火,幼虫多足具趾钩。
鳞翅目蝶与蛾的识别
名称 触角 翅型
姬蜂科 Ichneumonidae
姬蜂科Ichneumonidae
蚁科 Formicidae
结状
腹 部 纺 锤 形
腹 基 部 平 截
腹 部 葫 芦 形
马蜂科 Polistidae
胡蜂科 Vespidae
蜾蠃科 Eumenidae
胡蜂科巢穴
巢有包被
胡蜂(黄蜂)
象莲蓬头
马蜂
蜜蜂科:Apidae
蚊、蠓、蚋
大蚊科 瘿蚊科 毛蚊科 菌蚊科 蚊 科 蚋 科
摇蚊科 蠓 科
蛾蚋科
瘿蚊科Cecidomyiidae
仅有2-4条纵脉
刺槐叶瘿蚊
桑叶瘿蚊 Contarinia sp.
短角亚目Brachycera
虻科 Tabanidae
水虻科 Stratiomyiidae
食虫虻科 Asilidae 蜂虻科 Bombyliidae
Sc+R1与Rs平 行至中室外合
并一点或一段
或不合并。
豆荚野螟 Maruca testulalis
桃蛀螟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潜叶蛾科
菜蛾科
透翅蛾科
袋 蛾 科
尺蛾科
蛾类
枯叶蛾科
蛾类
膜翅目 Hymenoptera
传粉酿蜜
捕食性
蛛蜂
植食性
寄生性
潜蝇姬小蜂
羽状 (每节两 对栉支)
双栉状 (每节一 对栉支
虹吸式口器
翅的连锁结构
鳞翅目与人类的关系 植食性:根、茎、叶花、种子。
腐食性:食枯枝落叶,食皮毛。 粪食性:一些螟蛾吃树懒的粪便。
肉食性:如一些寄蛾、尺蛾和小灰蝶。 菌食性:如一些尺蛾、夜蛾和蝴蝶。


根据它们的特征和进化的高低分为4总科17科。
无髭。世界已知4200种。 果蝇科:A室无锐角;翅透明;
有髭;红复眼。
果蝇科Drosophilidae
黄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实蝇科 Trypetidae
地中海实蝇
实蝇科Tephritidae
桔小实蝇 Bactrocera dorsalis
寄蝇科Tachinidae
蝙蝠蛾科 Hepialidae
虫草真菌球形的子 囊孢子遇到虫草蝙幅蛾 幼虫,钻进虫体,吸收 其营养,萌发菌丝。
刺蛾科 Eucleidae
体粗壮,鳞毛较厚
舞毒蛾
毒蛾科 Lymantriidae
纹白毒蛾
夜蛾科 Noctuidae
粘虫
大地老虎
棉铃虫
无单眼
毒蛾科 Lymantriidae
有单眼
鳞翅目幼虫
褐蛉科
Hemerobiidae
斑翅丽蝶角蛉 Libelloides macaronius (Scopoli, 1763)
我国北方广泛分布
黄花丽蝶角蛉 Libelloides sibiricus (Eversmann, 1850)
粉蛉科
Coniopterygidae
草蛉科
Rs只有1条自R1上发出;前翅前 缘横脉无分叉,翅缘有缘饰。 小;体被白粉;翅脉简单。
双翅目Diptera




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 仅有1对发达的膜质前翅 后翅特化为平衡棍 跗节5节

双翅目很多种类与人畜有着直接的联系。
骚扰人畜的生活

传播疾病
为害植物

食蚜蝇、寄蝇等是农 业害虫的天敌。
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实验材料。 蝇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家蝇养殖业。
成虫生活习性: 生活环境较广,很多与人、畜 共同生活在一起。 绝大多数成虫多食性,一些吸 血,传播疾病。
一、形态特征

身体由颚体及躯体构成。 颚体相当于昆虫的头部,颚 体上具有口器,口器由 1 对螯肢、 1 对须肢(颚肢)及口下板组成。 躯体由前足体(足 I 、 II 着 生部位)、后足体(足 III 、 IV 着生部位)和末体(足IV后的体 段)组成。

身体上有许多刚毛,有一定的位 臵和名称,常作为鉴定种类的依
中国珍稀蝶类
a
b
c
d
e
f
g
h
a 多尾凤蝶---又名四尾凤蝶,是褐凤蝶中最美丽大型者。分布于云南、缅甸、泰国等,是不丹国蝶。 有“高山美人”之称。此蝶稀少。b 燕凤蝶---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c 宽尾凤蝶---台湾特 产之大型蝶种。又名金圆券蝶。中国大陆有同种类特产之大型蝶。均为世界驰名的精品蝶。 d 箭环 蝶---中国大型蝶类。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及东南亚 。e 帝王蝶---中国最大蝶类,翅展可达180mm 。 f 曙凤蝶---台湾特产之大型蝶。保护种类,为高档蝶。g 帝皇绢蝶 ---又名双珠大绢蝶。产于中国西 南地区。为珍品蝴蝶。h 云南丽蛱蝶---云南及东南亚。前翅有一列透明的膜。为高档蝶。
第四章 昆虫与农螨分类
脉翅目Neuroptera (草蛉科、粉蛉科和褐蛉科)
下口式
丝状 念珠状 栉状 锤状 棒状
脉翅目触角
草蛉科 Chrysopidae
下口式,咀嚼式口器
翅膜质,形状、大小和脉相相似
翅脉密而多,呈网状,边缘分叉
左:草蛉成虫在植物花上 寻找昆虫 右:草蛉成虫在林木上寻 找昆虫
草蛉幼虫在捕食
形;中室为开式或闭式;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或近
三角形;部分种类边缘呈锯齿状;中室开式或闭式;A脉有2 条(2A及3A)。
蛱蝶科 Nymphalidae
光明女神蝶:产于秘鲁。雄蝶翅面从不同角度观察, 色泽从紫蓝色到天蓝色不断变化。为极品蝶。
A
B
C
D
A 金带喙凤蝶——中国、尼泊尔、印度、锡金、缅甸,为极品蝶。B 翠叶 凤蝶——马来西亚国蝶,世界第一枚蝴蝶邮票即以此蝶为图。C 东方之珠 蝶——被认为是印尼国蝶。是鸟翅凤蝶属中的精品。D 88蝶——巴西名蝶。 全世界人观其形而皆呼此名。
凤蝶科 Papilionidae
粉蝶科 Pieridae
本科蝴蝶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常以白、黄色为基调,饰 有黑、红、黄等色彩的斑纹,多数种类的翅膀表面如被粉 状。 粉蝶科成虫的前足端部两爪间具有一个中垫(吸盘),因此 它们能够停留在竖立的玻璃等光滑的垂直物体表面。 前后翅近似椭圆形。前翅R脉3至5分支,多数种类前翅的R2 与R3常合并,部分种类的R4与R5也有合并;M1与R脉共柄; 前翅A脉只有1条(2A)。后翅A脉有2条(2A及3A)。
粉蝶科 Pieridae
眼蝶科 Satyridae
本科蝴蝶多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常以灰褐、黑褐色为基 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眼蝶成虫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只有一跗节,雌性4至
5跗节,爪全退化。 前翅中室为闭式;前翅Sc脉基部常膨大,部分种类的Cu脉
及 A脉的基部也有膨大;A脉只有1条(2A)。后翅中室为闭

食性
螨类分布极为广泛。其食性也非常复杂,有植食性的、捕食性的、 寄生性、菌食性的和腐食性的。与农业关系密切的主要科有:叶螨科、 真足螨科、瘿螨科、植绥螨科、粉螨科。
虻科 Tabanidae
R5止于翅顶角以下
水虻科 Stratiomyiidae
R5止于翅顶角以上 翅中部有1近五边形小翅室
蜂虻科 Bombyliidae
头顶不向下凹陷
头顶向下凹陷
食虫虻科 Asilidae
芒角亚目Aristocera
食蚜蝇科Syrphidae
C脉有2缺刻
实蝇科:A室有锐角;翅上多色斑;
成虫3对足 多数有翅2或1对
三、生物学特性

变态
蜱螨的一生要经过 卵 —— 幼 螨 ( 3 对
足 ) —— 若 螨 ( 4 对
足) —— 成螨四个时 期。若螨与成螨形态
相似,但生殖器官未
成熟。
生殖
蜱螨主要是两性生殖,有的种类没有雄螨,即行孤雌生殖,有 的种类有雄螨,也行孤雌生殖。繁殖迅速,一年最少 2—3 代,最多 20—30代。 大多数雌螨一生仅交配1次,少数可交配多次。由于雄螨个体发 育比雌螨少蜕一次皮,有的雌若螨还在最后阶段,已经有几个雄螨守 候在旁,雌若螨最后一次蜕皮变成雌螨便立即交配,说明新雌成螨性 已成熟。例如,棉叶螨的雄螨能被雌性后若螨吸引,直到雌若螨最生 一次蜕皮即可交配,当几个雄螨守住一个雌若螨时,就发生争夺,相 互抓住或推走,或用丝缠住对方,或用螯肢刺伤对方致死,常常是第 一个发现后若螨的雄螨占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