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
高考第一轮复习——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等效平衡(习题+解析)

一、教学内容:阻碍化学平稳的条件及等效平稳二、教学目标:明白得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稳阻碍的一样规律;把握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了解等效平稳原理;把握化学平稳图像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条件对化学平稳的阻碍,等效平稳原理和化学平稳图像题的解题规律四、教学过程:(一)化学平稳的移动,条件对化学平稳的阻碍及勒沙特列原理:化学平稳移动的实质是外界因素破坏了原平稳状态时v正= v逆的条件,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然后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正、逆反应速率重新相等。
也确实是说,化学平稳的移动是:平稳状态→不平稳状态→新平稳状态(1)浓度对化学平稳的阻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说明:①固体及纯液体的浓度是一定值,不因量的多少而改变,因此增加或减少固体及纯液体的量,可不能阻碍平稳状态。
②在可逆反应中,为了尽可能利用某一反应物,经常用过量的另一种物质和它作用。
③在生产中,也能够不断将生成物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则平稳将不断向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稳的阻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平稳体系中,增大压强使平稳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使平稳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说明:①压强的改变对化学平稳的阻碍只针对有气体参加且气体体积在反应前后有变化的平衡体系。
关于固体或溶液间的反应,改变压强对速率和平稳没有阻碍;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保持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平稳无阻碍。
②增大压强不管平稳移动方向如何,新平稳状态里的速率一定大于原平稳状态的速率;减小压强不管平稳移动方向如何,新平稳状态里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稳状态的速率。
③在反应体系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时:a、在恒温恒压下,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容器的总压强保持不变,但平稳混合气体的分压减小,可通过降低压强平稳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判定平稳移动方向;b在恒温恒容下,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容器的总压强增大,但平稳混合气体的分压保持恒定,因此,平稳不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五辑)考点六十二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含解析)1

考点六十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聚焦与凝萃1.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2.由图像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解读与打通常规考点一、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1)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平衡基本无影响。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4)这种影响常用于提高某反应物的转化率。
如催化氧化二氧化硫时,多通空气,使平衡右移,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2.温度:(1)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1)规律:在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里,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2)压强的改变,通常是改变容器体积,或向恒容体系中加(减)气体物质等手段实现的。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只有当这些“改变”能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分压)时,平衡才可能移动。
由于压强对固态、液态物质体积影响非常小,压强的改变几乎不影响这类体系的平衡。
在考虑压强对不均匀体系平衡的影响时,只须考虑对参加反应的气态物质的影响。
4.催化剂:(1)规律: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二、勒夏特列原理: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vt图

Chem is try!
例3: 反应 2NO2(g)
N2O4(g)
达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如何移动?
【分析】P变化-﹥体积变化-﹥浓度变化 (气体系数之和大的方向,浓度变化更大,即速率变化更大!)
v
V正
V正 ′ V逆′
V逆
t
Chem is try!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相等的反应,改变
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滴加NaOH溶液
增加C(反应物) 向正方向移动 滴加NaOH溶液
现象
改变因素 移动方向
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减小C(反应物) 向逆方向移动
图像分析: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V正 瞬间增大, 而V逆不变,V正 >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直到
速率-时间关系图:V”正 = V ”逆,最后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例:对如下平衡
A(气) + B (气)
2C (气) + D (固)
V正
V正’= V逆’ V正
V逆 0
t1 t2 t3
加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V正’ = V逆’
V逆 0
t1 t2 t3
减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hem is try!
[注意] ①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相等的反应,改
变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增大压强,体积 减小,浓度同等程 度增大,颜色变深, 但平衡不移动.
实验目的: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Cr2O72-+H2O
橙色
实验结果及现象:
步骤
滴加3-10滴浓H2SO4
2CrO42-+2H+
黄色
滴加10-20滴 6mol/LNaOH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00%]
思考:
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H2O(g)+CO(g) CO2(g)+H2(g),达到平衡后将水蒸汽 浓度增大。问:改变浓度后CO和H2O(g)的转化率有什 么变化?
分析:
转化率= 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或体积、浓度)反应物起始的物质Fra bibliotek量(或体积、浓度)
×100%
当增大水蒸汽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CO的消耗 速率增大,其浓度减小,转化的浓度增大,起始浓度不 变,则其转化率增大;水蒸汽转化的浓度和CO相等, 但是起始浓度增大,因此转化率减小。
0
t0
t
思考题二:
试画出C(生成物)减小、C(反应物)减 小时的v~t图?
知识小结:
规律
反应物 转化率
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对化学 平衡的影响
应用
讨论
布置作业:
1、预习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为什么?
因为固态和液态纯净物的浓度是常 数,改变固态或液态纯净物的量不能改 变其浓度,也就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 = V逆平衡不移动。
转化率:
某个指定的反应 = 物的转化率 指定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指定反应物的平衡浓度
指定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100%
[转化率=
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或体积、浓度) 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体积、浓度)
Back
思考题一:
如果你是硫酸生产厂的厂长,要生成更 多的SO3[2SO2(g)+ O2(g) 2SO3(g)],如 果要增大原料的量,你会采取增大SO2还是O2 的浓度?
讨 论
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 衡的建立等知识,解释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平衡条件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平衡条件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者压强达到一定比例后,反应速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者压强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
然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平衡条件。
一、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 变量的改变改变反应物浓度、压强、温度或者添加催化剂都会影响化学平衡。
当改变反应物浓度或者压强时,根据勒夏特里亚法则(Le Chatelier's principle),系统会向反方向移动以减小这种变化。
例如,在N2(g) +3H2(g) ↔ 2NH3(g)这个反应中,如果增加N2或者减少H2的浓度,平衡会向右移动,生成更多NH3以抵消浓度变化。
2. 温度的变化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取决于反应是否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对于放热反应,增加温度会使平衡向左移动,减少温度则使平衡向右移动。
而对于吸热反应,增加温度会使平衡向右移动,减少温度则使平衡向左移动。
这是因为根据热力学原理,系统倾向于最小化能量变化。
3. 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位置。
催化剂通过提供新反应路径,使反应物更容易转化为生成物。
催化剂可通过减少反应活化能来降低反应的能量要求,从而加速反应。
然而,由于催化剂在反应结束时不发生净变化,所以对平衡位置没有影响。
二、达到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的条件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压强和温度决定。
1. 浓度和压强的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要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者压强之间达到一定的比例。
在气相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压强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物的分子碰撞会与生成物的分子碰撞相抵消,而且速度相等。
在溶液或者气体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速度也会平衡,达到化学平衡。
2. 温度的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还需满足热力学要求。
对于放热反应,提高温度会使反应向左移动,降低温度则使反应向右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思考:加催化剂能否使化学平衡发生移 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速 动?为什么? 率,所以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但是可以改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四、化学平衡移动的应用。 4 、判断转化率 ---根据条件改变对化学平 1 2 、判断物态 、判断系数 -----由于压强的改变,根据平衡 由压强的改变,根据平衡 3 、判断反应热 ---由温度的改变,根据平 衡的影响,可以判断达到新的平衡时某反 移动的方向,可以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 移动的方向,可以判断方程式中反应物和 衡移动的方向,可以判断正反应或逆反应 应物转化率的提高或降低以及平衡体系中 状态。 生成物之间的计量系数的大小关系。 是放热还是吸热。 某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
(B) 恒温恒压充入氮气 (C) 恒温恒容充入氦气
(D) 恒温恒压充入氦气
注意3:加入惰性气体后平衡体系是否发 生移动,取决于平衡体系所占据的体积是 否发生变化。若在恒容的条件下加入惰性 气体,它并不能引起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 度改变,所以平衡不移动;若在恒压情况 下加入惰性气体,必然引起平衡体系占据 的体积增大,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度发生 变化,使平衡发生移动。
1、若a=0,b=0,则c=——; 2、若a=0.5,则b=——,c=——。 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 (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 c,另一个只含b和c).
②在一定T、V下,对于反应前后气 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原子数 比相等” ,就可达到“等效平衡”。为什 么?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来说,气 体的压强改变,也能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问题1:压强变化对正、逆反应的速率 有什么影响?增大或减小压强平衡怎么移动? 问题2:无气体参加的反应或反应前后 气态物质的分子数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 平衡能否发生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说课稿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说课稿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题: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简析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移动;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
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第二部分是整节教材的核心,第三部分是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编排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点及难点的确定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点: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确立依据: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讨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
二、高学情分析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而且思维活跃,掌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探究为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
2、通过对外界条件对速率影响理论复习,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题目:《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2)能够描述平衡常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3)理解温度、浓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运用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探究化学平衡条件的规律;(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2)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理解温度、浓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教学难点:(1)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2)理解温度、浓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引导学生回顾反应的平衡状态;(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平衡?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达到平衡?2.知识授课(30分钟):(1)向学生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并从理论角度解释其意义;(2)介绍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3)解释温度、浓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结合例子进行讲解。
3.实验操作(60分钟):(1)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选择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进行观察;(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记录下反应物浓度和反应物比例关系,并进行分析与比较;(3)学生讨论不同条件下化学平衡的变化规律,并总结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4.实验报告与讨论(30分钟):(1)每个小组汇总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报告;(2)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和规律;(3)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15分钟):(1)教师进行知识梳理,总结本课所学内容;(2)提醒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化对化学平衡条件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
应 3H2+N2
2NH3达到平衡时,下列
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
(A) 恒温恒压充入氨气
(B) 恒温恒压充入氮气
(C) 恒温恒容充入氦气
(D) 恒温恒压充入氦气
注意3:加入惰性气体后平衡体系是否发 生移动,取决于平衡体系所占据的体积是 否发生变化。若在恒容的条件下加入惰性 气体,它并不能引起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 度改变,所以平衡不移动;若在恒压情况 下加入惰性气体,必然引起平衡体系占据 的体积增大,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度发生 变化,使平衡发生移动。
举例:已知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Cl2+H2O
HCl+HClO。常温下,
在一个体积为50ml的针筒内吸入40mL氯气
后,再吸入10mL的水。写出针筒中可能观
察到的现象。若将此针筒长时间放置,又
可以看到何种变化?试用平衡的观点加以
解释。
; 欧洲杯直播/
;
可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边两个弟子的教训。当走过全程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个美丽的穗。虽说,这穗不是田里最好最大的一个,但对他来说,已经 是心满意足了。 137、科学史上因语文而失误例谈 ①美国化学家路易斯于1916年在一篇中提出了共价键理论,但在本世纪20年代曾一度被称为朗缪尔理论。原因是路易斯虽很聪明,但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他提出功价键理论后,并未引起多大反响。致使这一理论濒临泯灭的困 境。幸亏三年后,一位思想敏锐的化学家朗缪尔看出了共价键理论的重大意义,于是,一方面凭借生动活泼流畅的文笔在有影响的《美国化学学会志》等刊物发表系列,一方面又以滔滔不绝的口才在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上多次发表演说,终于使这一理论走出了困境,得到普遍承认。 ②现在举世公认,美国科学家维纳是信息论的创始人,因为他在上世纪50年代对信息论做了系统阐述,并建立了维纳滤波理论和信号预测论。可早在30年代就提出信息论的竟是中国数学家申农。最先提出信息论的却没有成为创始者,其原因固然很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申农未能充分 利用语文工具对信息论进行系统阐述和广泛宣传,该是原因之一。 ③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早在1873年就已经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由于他在论述这一现象时,用语晦涩,致使这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在长达26年的确时间里被束之高阁。后来幸亏了酷爱诗歌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以他 特有的形象思维和精练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才使这一重大科学发现公之于众。 138、老报纸的价值 旧报纸,若是卖给收废品的,一斤大约三四毛钱。 但吴江路就有一家老报纸馆专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和《文汇报》等老报纸,上世纪60年代的 普通报纸,每张要卖218元,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普通报纸,每张也要卖128元。那些按理说没有收藏价值的普通旧报纸居然还卖得挺火。 原来,商家打出的宣传是这样的:为自己或者是亲人卖一份生日老报纸吧!颜色已发黄的老报纸配以充满怀旧情调的包装,就有一些历史韵味。 顾客主要是二三岁的市民,他们或者购买自己出生那一天的报纸,看看自己出生那天世界发生了哪些事,或者卖来赠送给长辈,以引起长辈对青春的记忆。 这老板叫刘德保,素有收集老报纸的兴趣。他将老报纸的卖点定位于生日礼物上,可谓别出心裁,既雅致,又有韵味;既可以 满足青年人对出生那个年代的好奇,又会唤起中老年人对逝去岁月的缅怀。三四毛钱一斤的旧报纸得以卖出每张一二百元的高价,价钱翻了千倍以上,可谓极高附加值了! 139、最大的不幸 一个人在他23岁时为人陷害,在牢房里呆了9年,后来冤案告破,他终于走出了监狱。出 狱后,他开始了常年如一日的反复控诉、咒骂:“我真不幸,在最年轻有为的时候竟遭受冤屈,在监狱度过本应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那样的监狱简直不是人居住的地方,狭窄得连转身都困难。唯一的细小窗口里几乎看不到星点灿烂的阳光,冬天寒冷难忍;夏天蚊虫叮咬……真不明白,上 帝为什么不惩罚那个陷害我的家伙,即使将千刀万剐,也难以解我心头之恨啊!” 73岁那年,在贫病交加中,他终于卧床不起。弥留之际,牧师来到他的床边:“可怜的孩子,去天堂之前,忏悔你在人世间的一切罪恶吧……”牧师的话音刚落,病床上的他声嘶力竭地叫喊起来: “我没有什么需要忏悔,我需要的是诅咒,诅咒那些施予我不幸命运的人……” 牧师问:“您因受冤屈在监狱呆了多少年?离开监狱后又生活了多少年?”他恶狠狠地将数字告诉了牧师。 牧师长叹了一口气:“可怜的人,您真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对您的不幸,我真的感到万分 同情和悲痛!但他人囚禁了你区区9年,而当你走出监牢本应获取永久自由的时候,您却用心底里的仇恨、抱怨、诅咒囚禁了自己整整41年!” 140、索尼:不迷信专家 近几年,日本索尼公司在招聘大学生时,对学校名称采取“不准问,不准说,不准写”的“三不”方针。公司认为, 在激烈竞争和多变时代,企业需要各种人才,只有将各种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开发出新产品。只在少数名牌大学中招聘人才,会使企业失去活力。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的井深大说:“我从不迷信专家,专家倾向于争辩你为什么不做或不能做某种事情,而我们 经常强调的是从无到有去实干。”因此,索尼喜欢思想敏锐、不墨守成规、勇于探索创新的人,他们鼓励科技人才“跳槽”,可以在公司任何部门寻找新的职位,“毛遂自荐”参与项目的开发研究。公司认为,这种人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实干家 而不是空谈家,有培养和发展前途,应加以重用。 141、神奇的皮鞋 多明尼奎?博登纳夫,是法国一位年轻企业家、艺术家。他所经营的公司历来就是发展美术业,但始终都是没有看到兴旺的一天。 一天,他在徒步回家的路上,突然,感到脚下有什么绊了一下,低头一看,原 来是一只破旧皮鞋,他刚想抬起脚将它踢开,却又发现这只鞋有几分像一张皱纹满布的人脸。一个艺术的灵感刹那间在他脑海里闪现,他如获至宝,于是赶忙将破旧皮鞋拾起,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将其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件有鼻有眼有表情的人像艺术品。 以后,博登纳夫又陆续捡 回一些残旧破皮鞋,经过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和神奇的艺术之手再加工,一双双被遗忘的“废物”先后变成奇妙谐趣的皮鞋脸谱艺术品。后来,博登纳夫在巴黎开设了皮鞋人像艺术馆,引起了轰动,生意异常兴隆。 看来,在现实生活中,在许多人不屑一顾的小小事情里,往往都隐藏 着成功的契机。当然,要获成功,得靠用心发掘。博登纳夫的这一成功,无疑就在于他比别人多了一个“艺术”心眼。 142、我们到底有多美 世界著名法学家德沃金先生到中国一游,并在几所著名法学院巡回讲演。在一次讲演后,与学生们青春激扬的问答恰恰相反,有一个蠢 货突然发问:“你对我们这所大学如何看?”他到这个学校,准确地说,到这个梯形教室,只有几十分钟,始则略有诧异,继则笑笑,充满理解地笑笑,说:“这是个极好的大学!”——他还能说什么呢?! 这是时下的一种通病。有些人见到洋人,尤其是见到欧美来的西洋人,便 非要拉住人家的手问长问短,非要请教别人自己美不美,非要请教别人我们这里是不是好山好水好地方。真的不懂,我们的学子从幼儿园起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居然仍旧如此不自信。 但凡有人以中国特色为名,拒绝外国的时候,被拒绝的大多是比较先进的,也是比较合理的。相 反,学习外国坏东西的时候,我们大多不谈中国特色。鼓励汽车消费时也不谈中国特色。养狗成风时也不谈中国特色。近年来中国兴起了养狗热潮,说是西洋人也喜欢养狗,因为狗是人类的朋友。但西洋人有导盲犬,我们有吗?没有。反正街上是见不到一条导盲犬。 143、以德报怨 没有社会效用 过去我们一直以为“以德报怨”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可是关于德怨相报的经济学分析却表明,以德报怨的社会效用为0分,一个小偷被抓到了,报之以德,会给他一个错误的暗示,结果鼓励他错上加错。如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会怎么样呢?”孔子答:“怎么会用 德去报怨呢?!应当以直报怨。报德的对象只能是德而不是怨。”孔子对如何抱怨的方案是“直”,它可以理解为,一是要用正直的方式对待破坏规则的人,二是要直率地告诉对方,你什么地方做错了事。经济学家认为,以直报怨的社会效用是1分,以直报怨的人,既不想迎合你(报 德);也不想报复你(报怨);而是让你知道错在哪里,犯了什么规。在道德的范畴内,这种方式也是满不错的。 最糟糕的是以怨报怨,怨怨相报,只能两败俱伤,所以经济学分析给它打了-2分。 144、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 《日报?理论周刊》4月12日刊登中国人民大 学教授钱学敏的文章,介绍了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 钱老曾说:“人的智慧是两大部分:量智和性智。缺一不成智慧!此为‘大成智慧学’。”什么是“量智”和“性智”呢?钱老认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人体科学、地理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等10大科学技术部门的知识是性智、量智的结合,主要表现为“量智”;而文艺创作、文艺理论、美学以及各种文艺实践活动,也是性智与量智的结合,但主要表现为“性智”。“性智”、“量智”是相通的。 钱老说:“‘量智’主要是 科学技术,是说科学技术总是从局部到整体,从研究量变到质变,‘量’非常重要。当然科学技术也重视由量变所引起的质变,所以科学技术也有‘性智’,也很重要。大科学家就尤其要有‘性智’。‘性智’是从整体感受入手去理解事物,是从‘质’入手去认识世界。中医理论就如此, 从‘望、闻、问、切’到‘辨施治’,但最后也有‘量’,用药都定量的嘛。” 关于“量智”与“性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可分离及其在科学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作用,钱老分析:“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换言之,科学工作 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和艺术分了家,而其实是分不了家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 145、平常心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 的,撒下去也不会发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要命了!草籽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没关系,草籽多,吃不完!”师父继续翻着经书,“随遇。” 半夜一场骤雨。一大早,小和尚冲进禅房:“师父!这下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冲 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