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教材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无机化学(三)》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药学专业的应考者系统地学习《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专业的人才。

现代无机化学是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碳氢有机物化合物除外)的制备、组成、结构和反应的实验测试和理论阐明。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基本化学原理(第二章到第十一章)和元素化学(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基本化学原理包括稀溶液的依数性(第二章)、动力学(第三章)、热力学基础(第四章)、四大平衡:化学平衡(第五章)酸碱平衡(第六章)、沉淀平衡(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第八章)、原子结构(第九章)、分子结构(第十章)、配合物结构(第十一章)。课程用现代的化学理论和观点阐述基本化学原理,反映本学科的前沿内容和发展趋势,同时将基本化学原理渗入到元素化学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和熟练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化学原理,领会元素的主要性质。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索,流利地回答问题和解答习题。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熟练掌握溶液的渗透压;

2、熟练掌握动力学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热力学关于反应热的计算、用吉布斯能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3、熟练掌握四大平衡:酸碱、沉淀、氧化还原和配位平衡,及其相关的计算;

4、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掌握多电子原子结构,认识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内在联系;

5、熟练掌握分子结构的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间作用力;

6、熟练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在研修本课程前应具有一定的中学化学基础: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原子、分子及化合物命名和性质的知识,掌握物质的量、摩尔的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溶液浓度的计算,会进行数学中对数、反对数、开方及指数运算和计算器的使用。本课程为后续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

药物合成等后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不作考试要求)

第二章溶液

(一)课程内容

1、溶液的浓度;

2、稀溶液的依数性;

3、电解质在水中的存在状态。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溶液的浓度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熟练进行计算和各种浓度之间的换算;掌握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熟练掌握渗透压;了解电解质溶液依数性“反常”的内在原因。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度、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离子氛、活度和活度系数、离子强度的概念;

2、掌握:质量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和Raoult拉乌尔定律;溶液的沸点升高与凝固点降低,会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小分子物质的摩尔质量;

3、熟练掌握:溶液的渗透现象、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净渗透方向、渗透压和van‘t Hoff范特荷甫定律;渗透浓度;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萎缩和溶血,会利用渗透压法测定大

分子物质的摩尔质量。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

(一)课程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反应速率理论;

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活化能,和外界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会进行相关计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平均速率、瞬时速率;会进行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间的换算;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等概念;可逆反应中正反应的活化能Ea 和逆反应的活化能Ea‘与反应热ΔrH的关系;酶催化;能看懂根据实验数据或反应机理写出的反应速率方程式;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的2个条件;过渡态理论—活化络合物;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反应历程,降低了活化能。

3、熟练掌握: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反应速率方程式、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温度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主要原因、能根据实验数据写出速率方程式、阿仑尼乌斯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作图法求活化能;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一)课程内容

1、热力学第一定律;

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吉布斯能和化学反应的方向。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化学热力学的初步知识,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规律,同时学会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热力学常用术语——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和途径和基本概念——内能、热和功、等容反应热、等压反应热和焓变、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方程式、标准状态;

领会熵的定义,会计算反应的熵变

2、掌握: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ym的定义,会利用各物质的ΔfHym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rHym;会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热);会利用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式△rGym,T = ΔrHym-TΔrSym进行有关计算,并正确判断在恒压情况下,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3、熟练掌握:吉布斯能G和标准生成吉布斯能ΔfGym 的定义,会利用各物质的ΔfGym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能变△rGym,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五章化学平衡

(一)课程内容

1、平衡常数;

2、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和特征,正确书写标准平衡常数Kcy和Kpy,并由此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rGy,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理解浓度、温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意义和特征;浓度、温度、压力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掌握:标准平衡常数Kcy和Kpy的表达法;

3、熟练掌握:标准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的关系式:△rGy = - 2.303RT lg Ky,会熟练计算,并根据反应商Qc或Qp与标准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第六章酸碱平衡

(一)课程内容

1、酸碱理论;

2、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3、弱酸弱碱电离平衡;

4、缓冲溶液。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酸碱理论,明确酸、碱、两性物质的定义、强度的相对性,学会计算溶液的pH值;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机理、计算和配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酸碱理论的发展;盐效应;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机理;人体pH值的维持和调控;

2、掌握:通过水的离子积Kw计算溶液的酸、碱度;正确判断两性物质水溶液的酸碱性;同离子效应;根据需要选择和配制(计算)缓冲溶液;

3、熟练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Ka、Kb、Kw的意义及相互关系;计算一元和二元弱电解质水溶液中的[H+]和[OH-]或pH值。

第七章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一)课程内容

1、溶度积原理;

2、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平衡。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判断沉淀生成和溶解的原理。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沉淀转化;

2、掌握:分步沉淀,判断沉淀的先顺序、各离子是否能完全分离;

3、熟练掌握:难溶强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sp的表达方式,溶度积和溶解度s之间的换算;会应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第八章氧化还原

(一)课程内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极电势;

3、氧化还原平衡;

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理解电极电势这一重要概念,明确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熟练使用Nernst能斯特方程,根据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能力、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氧化值的概念,依此理解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掌握:原电池的组成、半电池、电极、电极电势、

电动势的概念,写出电池符号;

3、熟练掌握:标准电极电势,物质本性、温度、浓度(包括氧化态、还原态和介质的浓度、酸度、沉淀剂)等因素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熟练应用Nernst能斯特方程式。应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及相关计算。

第九章原子结构

(一)课程内容

1、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2、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3、多电子原子结构;

4、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5、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现代量子力学理论在解决核外电子运动状态问题上的重要结论: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波函数等概念,明确多电子原子的结构,能从原子结构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氢原子光谱、能量的量子化、光子学说、玻尔的氢原子模型、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和测不准原理;等价(简并)轨道;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负性;

2、掌握:波函数[Ψ(x,y,z) 、Ψ(r,θ,φ)]、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的取值规定;s、p、d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函数D(r2R2)~r图。

3、熟练掌握:屏蔽效应和钻穿能力、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电子组态和元素的分区。

第十章分子结构

(一)课程内容

1、共价键;

2、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

3、分子间作用力。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分子内部原子间强的作用力——化学键中共价键的理论: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研究和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及分子的极性和磁性;理解分子间力。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现代价键理论理论要点——共价键的本质、形成条件和特点、共价键的类型、极性和键参数;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ABm型分子和离子的空间构型;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能写出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轨道能级及电子排布,解释分子的磁性和稳定性;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范德华力的分类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熟练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杂化轨道的类型——sp、sp2 、sp3 、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能写出中心原子杂化示意图、说明分子成键情况、键角、分子构型;氢键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

(一)课程内容

1、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和异构现象;

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3、配位平衡;

4、生物体内的配合物和配合物药物。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配合物的基本知识,包括配合物的组成、命名、结构和配位平衡,掌握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配合物的异构现象;生物体内的配合物和配合物药物;

2、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中心原子、配体(单齿配体、多齿配体)、配位数、内界、外界。配合物的分类、命名和配位键的本质;

理解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八面体场中d轨道的能级分

裂、分裂能、高自旋配合物、低自旋配合物、晶体场稳定化能:能判断配合物的磁性、相对稳定性、颜色;

掌握配位平衡:配位平衡常数;熟悉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其他配位平衡对配位平衡的影响,会进行配位平衡的相关计算;

3、熟练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中心原子的杂化特点、内轨型配合物、外轨型配合物、磁矩和中心原子d轨道单电子的关系,能根据实测磁矩判断杂化类型

第十二章非金属元素(不作考试要求)

第十三章金属元素(不作考试要求)

第十四章过渡元素(不作考试要求)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领会:要求应考者一般性理解和记忆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属于泛读以扩展知识面的内容。

掌握:要求应考者清楚理解、牢固掌握课程的较重要的知识点。

熟练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透彻理解、牢固记忆、灵活运用、融会贯通课程中的最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无机化学(第4版)》,许善锦主编、姜凤超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多,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领会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和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时,应先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必须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原理。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留待以后解决。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应认真解答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自学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都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40% .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

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类型(见附录)。

5、考试方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题型举例

一、判断题

如:将HAc-Ac-缓冲溶液稀释一倍,溶液中的[H+]就减少为原来的1/2.

二、单项选择题

如: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υ = k c(A)c的0.5次方(B),可以判断该反应为( )

A. 0.5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复杂反应

D. 反应分子数为1.5

三、填空题

如: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20) 。

四、简答题

如:医学上等渗溶液液的渗透浓度范围是多少/mmol·L的-1次方?

五、计算题

如:已知[Cu(NH3)4]2+ 的Ks = 1.12×10的13次方,Cu(OH)2的Ksp =5.6×10的-20次方,NH3的Kb=1.79×10

的-5次方。在含有0.2 mol·L的-1次方NH3 ,0.1 mol·L 的-1次方NH4Cl 和0.20mol·L的-1次方[Cu(NH3)4]2+ 溶液中,

(1)溶液的pH值是多少? (2分)

(2)溶液中的[Cu2+]为多少? (2分)

(3)能否有Cu(OH)2沉淀生成。(1分)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教材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无机化学(三)》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药学专业的应考者系统地学习《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专业的人才。 现代无机化学是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碳氢有机物化合物除外)的制备、组成、结构和反应的实验测试和理论阐明。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基本化学原理(第二章到第十一章)和元素化学(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基本化学原理包括稀溶液的依数性(第二章)、动力学(第三章)、热力学基础(第四章)、四大平衡:化学平衡(第五章)酸碱平衡(第六章)、沉淀平衡(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第八章)、原子结构(第九章)、分子结构(第十章)、配合物结构(第十一章)。课程用现代的化学理论和观点阐述基本化学原理,反映本学科的前沿内容和发展趋势,同时将基本化学原理渗入到元素化学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和熟练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化学原理,领会元素的主要性质。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索,流利地回答问题和解答习题。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熟练掌握溶液的渗透压; 2、熟练掌握动力学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热力学关于反应热的计算、用吉布斯能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3、熟练掌握四大平衡:酸碱、沉淀、氧化还原和配位平衡,及其相关的计算; 4、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掌握多电子原子结构,认识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内在联系; 5、熟练掌握分子结构的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间作用力; 6、熟练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在研修本课程前应具有一定的中学化学基础: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原子、分子及化合物命名和性质的知识,掌握物质的量、摩尔的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溶液浓度的计算,会进行数学中对数、反对数、开方及指数运算和计算器的使用。本课程为后续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 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七章思考题与知识题目解析

第七章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思考题 1.常用的硫粉是硫的微晶,熔点为11 2.8℃,溶于CS2,CCl4等溶剂中,试判断它属于哪一类晶体?分子晶体 2.已知下列两类晶体的熔点: (1) 物质NaF NaCl NaBr NaI 熔点/℃993 801 747 661 (2) 物质SiF4SiCl4 SiBr4 SiI4 熔点/℃ -90.2 -70 5.4 120.5 为什么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 而且熔点递变趋势相反? 因为钠的卤化物为离子晶体,硅的卤化物为分子晶体,所以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离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晶格能,NaF、NaCl、NaBr、NaI随着阴离子半径的逐渐增大,晶格能减小,所以熔点降低。分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随着SiF4、SiCl4、SiBr4、SiI4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力逐渐增大,所以熔点逐渐升高。 3.当气态离子Ca2+,Sr2+,F-分别形成CaF2,SrF2晶体时,何者放出的能量多?为什么?形成CaF2晶体时放出的

能量多。因为离子半径r(Ca2+)NaCl。所以NaF的熔点高于NaCl。 (2)BeO的熔点高于LiF;由于BeO中离子的电荷数是LiF 中离子电荷数的2倍。晶格能:BeO>LiF。所以BeO的熔点高于LiF。 (3)SiO2的熔点高于CO2;SiO2为原子晶体,而CO2为分子晶体。所以SiO2的熔点高于CO2。 (4)冰的熔点高于干冰(固态CO2);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但是冰分子中具有氢键。所以冰的熔点高于干冰。(5)石墨软而导电,而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石墨具有层状结构,每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同层碳原子之间存在大π键,大π键中的电子可以沿着层面运动。所以石墨软而导电。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采用SP3杂化,属于采用σ键连接的原子晶体。所以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 5.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属原于晶体;×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 P 时的状态。 液体溶液中溶剂或溶质的标准状态—溶液中溶剂可近似看成纯物质的标准态。在溶液中,溶质的标准态是指压力θP P =,质量摩尔浓度θb b =,标准质量摩尔浓度

无机化学知识点整理

无机化学知识点整理 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与研究机体化学性质的有机化学不同,无机化学主要是研究无机物质,如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盐类和氧化物等。学习无机化学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无机化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化学键 化学键是分子或离子的原子之间的连接,它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根据价电子的共享情况可以将化学键分为共价键和离子键两种。 1. 共价键 共价键指两个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建立的化学键。共价键的特征是结合原子之间的电荷分布呈现相互穿插的状态。共价键的结构形式有单键、双键和三键。单键是最常见的共价键类型,例如氢气,每个氢原子与另一个氢原子共享一个电子。双键和三键包括多个共享的电子对,例如氮分子中有三个共价键,其中有一个双键和两个单键。 2. 离子键 离子键指两个离子之间的化学键,其中一个离子通常是金属离子,另一个通常是非金属离子。离子键的形成通常是由于离子之间电荷分布的相互吸引而建立的。以氯化钠为例,钠离

子和氯离子电荷相互吸引形成氯化钠分子,其中钠离子的电子数比氯离子少1个,在化学式中以+和-来表示。 二、化合物命名 在学习无机化学时,孩子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为每种化合物命名。通常,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正离子通常是金属离子,负离子则是非金属离子。命名化合物的过程取决于化合物的类型: 1. 离子化合物命名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通常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如氯化钠。虽然正离子的名称不变,但负离子的名称通常要以“-ide”作为结尾。例如,氯离子的化学式为Cl--,则把这个离子与钠的离子Na+相结合,形成NaCl(氯化钠)。 2. 共价键化合物命名 共价键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元素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如二氧化碳(CO2)。当命名这种化合物时,使用墨菲亚法则是一种有用的技术。这种法则规定,一个离子的名字(例如,氧)被保留,然后在前面加上一个前缀来指示它的数量(例如二氧化碳)。 三、反应类型 在无机化学中,反应类型通常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可能的新键的形成。下面列出了几种常见的反应类型: 1. 氧化还原反应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反应机制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将对大学无机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学习参考。 一、化学键 化学键是由电子密度较高的原子间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力。在无机化学中,比较重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等。 1.1 离子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力所形成的一种化学键。常见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等阳离子与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等阴离子的结合。例如Na+与Cl-之间的化学键就是离子键。 1.2 共价键 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间共享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一种化学键。通常情况下,共价键的形成是为了满足原子外层电子的电子互补原则。常见的共价键有单键、双键和三键等。 1.3 金属键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间的自由电子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这些自由电子可以在整个金属晶体中流动,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热导率。金属键通常有一定的共价特性,因此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嵌入性。 1.4 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是由电子云间呈现出的瞬时极性和感应极性所

形成的一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这种力是导致非极性分子之间相互吸引的主要力之一。例如,甲烷分子之间就是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而形成气态的状态。 二、化合物的分类 无机化合物可能以离子、分子或金属晶体的形式存在。 这些化合物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化合价、氧化态、酸碱性、配位数和配位体等。 2.1 化合价 化合价指的是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带的电荷值,通常是在 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与其他元素结合而形成化合物时确定的。化合价通常也可以由元素的电子组态推算得到。 2.2 氧化态 氧化态是元素在复合物中所带的电荷状态,而氧化反应 是指将化合物中的某些原子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例如,CuSO4中铜离子的氧化态为2+,而Fe3O4中铁的氧化态分别为+2和+3。 2.3 酸碱性 酸碱性是化合物的一种性质,通常是指化合物的解离产 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在溶液中,酸通常会产生氢离子,而碱则会产生氢氧根离子。例如,HCl溶于水中时会产 生氢离子,从而呈酸性反应;而NaOH溶于水中时会产生氢氧 根离子,从而呈碱性反应。 2.4 配位数 配位数指的是配合物中心离子所围绕的配位体数目。在 配合物中心离子周围的配位体通常是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与中心离子结合。典型的配位数有4、5和6等。 2.5 配位体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整 理 无机化学是大学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而无机化学第四版就是一本涵盖了无机化学各个方面知识的优秀教材。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课程的时候,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如果能够有一份清晰的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接下来,本文将会介绍一份针对无机化学第四版的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基本概念 1. 无机化合物的概念 2. 原子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定律 3. 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 4. 化学键的概念及其分类 5. 配位化合物和晶体场理论 二、化合物的性质 1.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物性 2. 溶解度和溶液的性质 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 4. 化学反应的平衡 5. 酸碱理论和弱电解质 三、主要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 1. 氢、氧、氮和氧化物 2. 卤素、硫和硫化物 3.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4. 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5. 钙和碱土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四、实验室技能

1. 常见无机化学实验的实验操作及其意义 2. 酸碱滴定法 和氧化还原滴定法3. 离子反应和离子交换4. 晶体生长和结构分析5. 电化学方法和电化学测试 以上是本资料整理的无机化学第四版的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 一、基本概念 1. 无机化合物的概念 无机化合物指的是由无机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它们的分子结构和性质都很简单,并且这些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无机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玻璃、陶瓷、建筑材料、电子、药物等领域。 2. 原子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定律 原子的结构是由核和电子组成。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绕着核心旋转。原子的外层电子能够决定化学性质和反应性。根据电子云的分布,从而可以确定原子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 周期表是元素周期性和化学性质的基础。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这些元素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上有周期性。周期表是通过原子核的正电荷和电子的云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这种周期性反映了这种相互作用的自然特性。 4. 化学键的概念及其分类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 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 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 H2S(1:2.6)、SO2(1:40) 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 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白磷(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

无机化学第四版

无机化学第四版 1. 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及其反应性质的科学。无机化学中的物 质大多形成于自然界中,如矿物、生物体内的元素和海水中的盐类等。无机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的化合物,这些反应有时是很 强烈的、放热的、爆炸性的,同时也有一些反应是缓慢的、需要外部 作用的。 无机化学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涉及到了原子结构、化学键、配 位化学、无机催化等多个方面。在生物医药、化学工业、环境科学、 纳米材料等领域中无机化学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无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按照化学性质可以分为盐酸盐、氧化物、碱、酸、碳酸盐、硫酸盐、氢氧化物、配合物等等。 盐酸盐:也称为氯化物,由正离子和氯离子组成,如氯化铵、氯 化钠、氯化钛等。 氧化物: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如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铝等。 碱:碱是一种能够和酸反应形成盐和水的离子化合物,能够释放 出氢离子,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铜等。

酸:酸是一种能够和碱反应形成盐和水的离子化合物,能够释放出氢离子,如硫酸、盐酸、氯化氢酸等。 碳酸盐:碳酸盐是碳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如碳酸钙、碳酸银、碳酸铅等。 硫酸盐:也称硫酸盐,是由硫酸根离子和金属、铵离子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如硫酸钠、硫酸铝、硫酸铜等。 3. 无机化合物的反应性质 无机化合物的反应性质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化合反应等等。 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其基本特征是电子转移。氧原子在电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中起到的作用称为氧化作用,而在电子数减少的化学反应中则称为还原作用。如铁的氧化反应可以表示为Fe + 2HClO4 → Fe (ClO4)2 + H2O。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称为盐和水。在中和反应中,酸变成盐,碱变成盐,产生的水则是副产品。如硝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为HNO3 + NaOH → NaNO3 + H2O。 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是表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也可以说是被化合的反应。如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形成的氢氧化铁(III)的反应可以表示为FeCl3 + 3NaOH → Fe(OH)3 + 3NaCl。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O、HS 直线型:CO、CS、CH 平面三角型:BF、SO三2222 2233 + 角锥型:NH 正四面体型:CH、CCl、白磷、NH3444 平面结构:CH、CH2466 (2)键角:HO:104.5?;BF、CH、CH、石墨:120? 白磷:60? 232466 +NH:107?18′ CH、CCl、NH、金刚石:109?28′ 3444 CO、CS、CH:180? 2222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2+?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 ---32+2+3+?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O、F、Ne、Na、Mg、Al; --2+2+?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Cl、Ar、K、Ca; ?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2+3+++阳离子:Na、Mg、Al、NH、HO; 43 -----32阴离子:N、O、F、OH、NH; 2 分子:Ne、HF、HO、NH、CH 234 ?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2+阳离子:K、Ca ; ----32阴离子:P、S、HS、Cl; 分子:Ar、HCl、HS、PH、SiH、F、HO、CH、CHOH、NH。 23422226324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NO、SO、SiO、CS、222222 ClO、CaC、MgX、CaX、BeCl、BaX、KO等 2222222 AB型的化合物:HO、NaO、CH等 22222222 AB型的化合物:HO、HS、NaO、NaS、LiO等 222222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B和AB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222 是H和O[HO和HO];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O和NaO]。222222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CS、BF、CH、CCl、、SF、CH、CH、CH等223446242266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O、HS、NH、HO、CHCl、CHCl、 CHCl22322322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AlO、CrO 4227 第 1 页共 12 页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酸:只有硅酸(HSiO或原硅酸HSiO)难溶,其他均可溶; 2344 ?碱:只有NaOH、KOH、Ba(OH)可溶,Ca(OH)微溶,其它均难溶。 22 ?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大学无机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天津大学第四版

第一章 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和能量关系 重要概念 1.系统:客观世界是有多种物质构成的,但我们可能只探讨其中一种或假设干物质。人为地将一部分物质及其他物质分开,被划分的探讨对象称为系统。 2.相:系统中具有一样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匀称部分称为相。 3.状态:是指用来描绘系统的诸如压力P 、体积V 、温度T 、质量m 和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4.状态函数:用来描绘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5.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如体积,热容,质量,熵,焓和热力学能等。 6.强度性质:不具有加和性,仅确定于系统本身的性质。如温度及压力,密度等。 系统的某种广度性质除以物质的量或者质量之后就成为强度性质。强度性质不必指定物质的量就可以确定。 7.热力学可逆过程:系统经过某种过程由状态1到状态2之后,当系统沿着该过程的逆过程回到原来状态时,假设原来的过程对环境产生的一切影响同时被消退〔即环境也同时复原〕,这种志向化的过程称为热力学的可逆过程。 8.实际过程都是不行逆的,可逆过程是一种志向过程。 9.化学计量数:0=∑B VB B表示反响中物质的化学式,VB是B 的化学计量数, 量纲为一;对反响物取负值,生成物取正值。 10.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当安计量反响式反响时各物质转化的比例数,并不是各反响物质在反响过程中世界所转化的量。 11.反响进度ξ:b b v /n ∆=∆ξ 对于化学反响来讲,一般选未反响时,0=ξ 引入反响进度这个量最大的优点是在反响进展到随意时刻时,可用任一反响物或产物来表示反反响进展的程度,所得的值总是相等的。 12.习惯对不注明温度和压力的反响,皆指反响是在298.15K ,100kPa 下进展的。 13.一般没有特殊的注明,实测的反响热〔精确〕均指定容反响热,而反响热均指定压反响热。 14.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过程中,能量不会自生自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也叫做热力学第肯定律。ΔU=Q+W 15.热力学能具有状态函数的特点:状态肯定,其值肯定。殊途同归,值变相等。周而复始,值变为零。 16.系统及环境之间由于存在温差而交换的热量称为热。假设系统吸热值为正,假设系统放热值为负。 17.系统及环境之间除了热以外其他形式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系统得功为正,系统做功为负。在肯定条件下由于系统体积的变更而及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pdV W ,除体积功以外的一切功称为非体积功如电功。 18.功和热都是过程中被传递的能量,它们都不是状态函数,其数值及途径有关。而热力学第肯定律中的热力学能的变更量只有过程的始态和终态确定,而及过程的详细途径无关。 19.化学反响热是指等温过程热,即当系统发生了变更后,使反响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响前始态的温度,系统放出或汲取的热量。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知道典型的溶解性特征 ①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AgCl,原来溶液是Ag(NH3)2Cl;后者是硅酸沉淀,原来的溶液 是可溶解的硅酸盐溶液。生成淡黄的沉淀,原来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2-,或者是S2O32- ②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沉淀溶解的有AgCl,BaSO4;BaSO3由于转化成为BaSO4而不能观察到沉淀的溶 解。AgBr,AgI,也不溶解,但是沉淀的颜色是黄色。 ③能够和盐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2S气体和铅、银、铜、汞的盐溶液反应。: ④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的:CO2和Ca(OH)2;Al3+和氢氧化钠;AlO2-和盐酸;,氨水和硝酸银。 2、操作不同现象不同的反应: Na2CO3和盐酸;AlCl3和NaOH,NaAlO2和盐酸;AgNO3和氨水;FeCl3和Na2S;H3PO4 和Ca(OH)2反应。 3、先沉淀后澄清的反应: 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 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沉淀后澄清: ; 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也是先沉淀后澄清: ;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KAl(SO4)2与NaOH溶液:; 4、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最终能生成沉淀的物质:苯酚钠溶液、硅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这三种都可以与 少量硝酸反应产生沉淀)、饱和碳酸钠溶液。 苯酚钠溶液:; 硅酸钠溶液:; 饱和碳酸钠溶液:; 偏铝酸钠溶液:; 5、能生成两种气体的反应: HNO3的分解:; Mg与NH4Cl溶液的反应:;

电解饱和食盐水:; C与浓HNO3加热时反应:; C与浓H2SO4加热时反应:; 6、型的反应: 7、两种单质反应生成黑色固体:Fe与O2、Fe与S、Cu与O2 8、同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气态氧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的是: S、N元素 H2S+SO2——; NH3+NO——; NH3+NO2——; 9、同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的是:N元素 NH3+HNO3——; 10、同时生成沉淀和气体的反应: Mg3N2+H2O——; CaC2+H2O——; Na2S2O3+H2SO4——; Ba(OH)2+(NH4)2SO4——; Al3+、Fe3+-——S2-、CO32-、HCO3-间的双水解反应: Al3++S2-—— ; Al3++HCO3-——; Fe3++CO32―——; 11、常见的置换反应: (1)金属置换金属: 如溶液中金属与盐的反应:; 铝热反应:; (2)非金属置换非金属: 卤素间的置换:; 氟气与水的反应:; 二氧化硅与碳的反应:; 硫化氢与氯气反应:;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LT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 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 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R为气体摩尔常数, 数值为R=8.3141 -⋅ 1- J mol ⋅K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 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 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 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 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 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 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 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