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方位角计算

合集下载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六)卫星天线的方位 仰角 极化角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六)卫星天线的方位   仰角   极化角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六)卫星天线的方位仰角极化角要进行卫星接收,关键点是卫星接收天线的定位,它包括:天线的方位角、仰角和馈源的极化角这三大参数。

1、方位角从地球的北极到南极的等分线称为经线(0-180度),把地球分为东方西方,偏东的经线称为东经,偏西方的经线称为西经。

从地球的东到西的等分线称纬线(0-90度),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赤道的纬度为0),北半球的纬线称北纬,南半球的纬线称南纬。

我国处于北半球的东方,约在东经75-135度,北纬18-55度之间。

所有的广播电视卫星都分布在地球赤道上空35786.6公里的高空同步轨道的不同经度上,平时我们惯称多少度的卫星,这个度指的是地球的经线。

卫星在地球上的投影称为星下点,它是位于赤道上,经度与卫星经度相同的地方。

如亚太6号卫星的星下点是位于赤道上的东经134度的位置。

我们在寻星时,如果你所在的地方(北半球)的经度大于星下点的经度,那么天线的方位角必定时正南(以正南为基准)偏西,反过来,如果你所在的位置的经度小于星下点的经度,那么天线的方位角是正南偏东。


卫星天线的方位角计算公式是:A=arctg{tg(ψs-ψg)/sinθ}----------(1)公式(1)中的ψg是接收站经度,ψs为卫星的经度,θ为接收站的纬度。

图1是卫星的方位角示意图。


方位角的调整方法很简单,首先用指南针找到正南方,天线方向正对正南方,如果计算的角度A是负值,则天线向正南偏西转动A度,如果A是正值,则天线向正南偏东方向转动A度。

即可完成方位角的调整。

2、仰角
仰角是接收站所在地的地平面水平线于天线中心线所形成的角度,如图2所示。


仰角的计算公式是:
.-----------------⑵ 仰角的调整最好是用量角器加上一个垂针作成的仰角调整专用工具进行调整。


方位角和仰角的调整顺序是,先调整好仰角,在调整方位角。

3、极化角
国内或区域卫星一般都是线极化,线极化分为水平极化(以E‖表示)和垂直极化(以E⊥表示)。

方位角计算公式范文

方位角计算公式范文

方位角计算公式范文方位角是指从一个参考方向(通常是正北方向)起,按顺时针方向测量到其中一方向线的角度。

方位角通常用度数表示,范围从0度到360度。

下面介绍常见的方位角计算公式:1.方位角计算公式(两点坐标):假设已知起点坐标A(x1,y1)和终点坐标B(x2,y2),方位角θ的计算公式如下:θ = atan2(y2 - y1, x2 - x1)其中,atan2函数是一个双变量反正切函数,返回值为[-π, π]之间的角度值。

注意: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θ是以正北方向为参考的方位角。

如果要将方位角转换为以其他方向为参考的角度(如正东方向为0度),可以将θ减去相应的修正值。

2.方位角计算公式(两点经纬度):假设已知起点的经度(lon1)、纬度(lat1)和终点的经度(lon2)、纬度(lat2),方位角θ的计算公式如下:θ = atan2(sin(Δlon) * cos(lat2), cos(lat1) * sin(lat2) -sin(lat1) * cos(lat2) * cos(Δlon))其中,Δlon = lon2 - lon1是两点经度差。

注意: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θ是以正北方向为参考的方位角。

如果要将方位角转换为以其他方向为参考的角度(如正东方向为0度),可以将θ减去相应的修正值。

3.方位角计算公式(方向余弦矩阵):方向余弦矩阵(Direction Cosine Matrix)是一种将方位角和俯仰角等转化为三维空间坐标旋转的方式。

方向余弦矩阵的计算公式如下:D=[ cos(θ) * cos(φ), sin(θ) * cos(φ), -sin(φ) ][ -sin(θ), cos(θ), 0 ][ cos(θ) * sin(φ), sin(θ) * sin(φ), cos(φ) ]其中,θ是方位角,φ是俯仰角。

D是一个3行3列的矩阵,表示坐标变换矩阵。

上述是常见的方位角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问题,可能还会有其他的计算公式。

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坐标方位角=磁方位角+(±磁坐偏角)。

方位角是卫星接收天线,在水平面上转0°-360°。

设定方位角时,抛物面在水平面上左右移动。

方位角(方位角,缩写为Az)是用于测量平面中物体之间的角度差的方法之一。

它是从点的北方向顺时针方向和目标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

一、计算方法1、按给定的坐标数据计算方位角αBA、αBPΔxBA=xA-xB=+123.461m;ΔyBA=yA-yB=+91.508m;由于ΔxBA>0,ΔyBA>0;可知αBA位于第Ⅰ象限,即αBA=arctg=36°32'43.64";ΔxBP=xP-xB=-37.819m;ΔyBP=yP-yB=+9.048m;由于ΔxBP<0,ΔyBP>0;公式计算出来的方位角,可知αBP位于第Ⅱ象限。

αBP=180o-α=180o-arctg=180o-13o27'17.33"=166°32'42.67";此外,当Δx<0,Δy<0;位于第Ⅲ象限,方位角=180°+arctg;当Δx>0,Δy<0;位于第Ⅳ象限,方位角=360°-arctg。

2、计算放样数据∠PBA、DBP∠PBA=αBP-αBA=129°59'59.03"。

3、测设时,把经纬仪安置在B点,瞄准A点,按顺时针方向测设∠PBA,得到BP方向,沿此方向测设水平距离DBP,就得到P点的平面位置。

当受地形限制不便于量距时,可采用角度交会法测设放样点平面位置上例中,当BP间量距受限时,通过计算测设∠PAB、∠PBA来定P点。

根据给定坐标计算∠PAB;ΔxAP=xP-xA=-161.28m;ΔyAP=yP-yA=-82.46m;αAP=180°+arctg=207°4'47.88";又αAB=180°+αBA=180°+36°32'43.64"=216°32'43.64";∠PAB=αAB-αAP=9°27'55.76"。

卫星方位角计算

卫星方位角计算

卫星方位角计算
摘要:
1.卫星方位角的概念和作用
2.计算卫星方位角的公式
3.计算卫星方位角的具体步骤
4.卫星方位角的应用领域
正文:
卫星方位角计算
卫星方位角是指卫星相对于某一地点的方位角度,通常用来描述卫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方向。

卫星方位角对于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天文观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计算卫星方位角的公式为:
方位角= arctan(z/x)
其中,z表示卫星的高度,x表示卫星的纬度。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卫星的位置和高度。

需要通过卫星轨道参数或其他方式来确定卫星的轨道位置和高度。

2.计算卫星的纬度。

根据卫星的轨道参数,可以计算出卫星的纬度。

3.计算卫星的方位角。

根据公式,将卫星的高度和纬度代入公式中,计算出卫星的方位角。

卫星方位角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天文观测
等。

在卫星通信中,卫星方位角用于确定卫星天线指向,以实现最佳通信效果。

在卫星导航中,卫星方位角用于确定卫星的位置和导航信息。

在天文观测中,卫星方位角用于确定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卫星仰角-方位角计算

卫星仰角-方位角计算

100.5°E 亚洲5号
96.5°E 快车AM33号
95.0°E 新天6号
93.5°E 印星4B号
93.5°E 印星3A号
134.0°E 亚太6号
92.2°E 中星9号
132.0°E 越南1号
91.5°E 马星3号
128.0°E 日本通 信3号 125.0°E 中星6A2.0°E 亚洲4号
76.5°E 亚太2R号
75.0°E ABS-1号
75.0°E ABS-1B号
68.5°E 国际7号/10号
50.5°E 泰星2号
108.2°E 新天11 号 108.0°E 电信1号
49.0°E 雅玛尔202号
83.0°E 印星4A号
83.0°E 印星2E号
80.0°E 快车MD1号
80.0°E 快车AM2号
78.5°E 泰星5号
110.5°E 鑫诺1号 110.0°E BSAT-2A 号 110.0°E BSAT-1A 号 110.0°E BSAT-3A 号 110.0°E NSat110号
91.5°E 马星3a号
90.0°E 雅玛尔201号
88.0°E 中新1号
87.5°E 中卫1号
118.0°E 电信2号
85.2°E 国际15号
116.0°E 韩星3号 115.5°E 中星6B 号 113.0°E 帕拉帕 C2号 113.0°E 帕拉帕D 号 113.0°E 韩星5号
卫星接收天线方位计算 必要参数 输入参数 卫星经度 本地经度 本地纬度 115.5 107.19 34.36
计算过程 参数
cos sin 8.31 0.145036861 0.989500579 0.144529 0.9791114 34.36 0.599695131 0.825507719 0.564391 0.68146299 方位角 仰角 14.50961796 (南偏东) 49.0825626

卫星天线的方位、仰角、极化角

卫星天线的方位、仰角、极化角

卫星天线的方位、仰角、极化角要进行卫星接收,关键点是卫星接收天线的定位,它包括:天线的方位角、仰角和馈源的极化角这三大参数。

1、方位角从地球的北极到南极的等分线称为经线(0-180度),把地球分为东方西方,偏东的经线称为东经,偏西方的经线称为西经。

从地球的东到西的等分线称纬线(0-90度),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赤道的纬度为0),北半球的纬线称北纬,南半球的纬线称南纬。

我国处于北半球的东方,约在东经75-1 35度,北纬18-55度之间。

所有的广播电视卫星都分布在地球赤道上空35786.6公里的高空同步轨道的不同经度上,平时我们惯称多少度的卫星,这个度指的是地球的经线。

卫星在地球上的投影称为星下点,它是位于赤道上,经度与卫星经度相同的地方。

如亚太6号卫星的星下点是位于赤道上的东经134度的位置。

我们在寻星时,如果你所在的地方(北半球)的经度大于星下点的经度,那么天线的方位角必定时正南(以正南为基准)偏西,反过来,如果你所在的位置的经度小于星下点的经度,那么天线的方位角是正南偏东。

卫星天线的方位角计算公式是:A=arctg{tg(ψs-ψg)/sinθ}----------(1)公式(1)中的ψg是接收站经度,ψs为卫星的经度,θ为接收站的纬度。

图1是卫星的方位角示意图。

方位角的调整方法很简单,首先用指南针找到正南方,天线方向正对正南方,如果计算的角度A是负值,则天线向正南偏西转动A度,如果A是正值,则天线向正南偏东方向转动A度。

即可完成方位角的调整。

2、仰角仰角是接收站所在地的地平面水平线于天线中心线所形成的角度,如图2所示。

仰角的计算公式是:. -----------------⑵仰角的调整最好是用量角器加上一个垂针作成的仰角调整专用工具进行调整。

方位角和仰角的调整顺序是,先调整好仰角,在调整方位角。

3、极化角国内或区域卫星一般都是线极化,线极化分为水平极化(以E‖表示)和垂直极化(以E⊥表示)。

方位角及坐标计算

方位角及坐标计算

方位角及坐标计算1.方位角的定义方位角是指从固定参考方向(通常为正北方向)开始,逆时针旋转到目标点所需的角度。

方位角通常用度数表示,范围从0度到360度。

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系方位角及坐标计算通常使用极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两种坐标系统。

极坐标系以起始点为极点,水平线为参考线,方位角为极角,距离为极径;直角坐标系以起始点为原点,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建立坐标轴,利用x、y坐标表示目标点的位置。

3.方位角的计算计算方位角的基本公式如下:方位角 = atan2(y2 - y1, x2 - x1)其中,(x1,y1)为起始点的坐标,(x2,y2)为目标点的坐标。

4.坐标的计算利用已知的方位角及距离,可以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

计算公式如下:x2 = x1 + D * cos(θ)y2 = y1 + D * sin(θ)其中,(x1,y1)为起始点的坐标,(x2,y2)为目标点的坐标,D为距离,θ为方位角。

5.示例假设起始点坐标为(0,0),距离为10,方位角为45度,计算目标点的坐标。

首先,将方位角转化为弧度,45度=45*π/180=0.7854弧度。

然后,代入公式计算:x2 = 0 + 10 * cos(0.7854) ≈ 7.07y2 = 0 + 10 * sin(0.7854) ≈ 7.07所以,目标点的坐标为(7.07,7.07)。

6.扩展应用总结:方位角及坐标计算是一种通过已知的方位角、距离和起始点的坐标来计算目标点的坐标的方法。

通过利用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系的转换,可以快速计算出目标点的位置。

方位角及坐标计算在航海、地理测量学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坐标及方位角计算

坐标及方位角计算

坐标及方位角计算1.坐标计算:坐标通常使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经度是指东西方向上的角度,纬度是指南北方向上的角度。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参考点作为原点。

通常使用地球上的一些特定位置作为参考点,比如本初子午线(0°经度)和赤道(0°纬度)交汇处。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测量仪器(如GPS接收器)或地图上的标记点来确定我们要计算的点的经度和纬度。

然后,根据参考点的经纬度和所测点的相对位置,可以计算得到所测点的经纬度。

例如,假设参考点的经度为120°,纬度为30°,我们测量得到特定点与参考点的相对位置为10°以东,20°以南。

那么该点的经度就是120°+10°=130°,纬度就是30°-20°=10°。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坐标时,经度通常是由0°到180°(东经为正,西经为负),纬度通常是由0°到90°(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2.方位角计算:方位角是指从一个点沿着大圆线(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径)到达另一个点的角度。

方位角通常用度数或方向(如北、东、南、西)来表示。

计算方位角的方法因地理坐标系的选择而异。

最常见的地理坐标系是大圆坐标系。

在大圆坐标系中,方位角可以根据两点的经纬度计算得到。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首先,将两点的经纬度转换为弧度表示。

经度的转换公式是经度(弧度)=经度(度数)×π/180,纬度的转换公式也是类似的。

-然后,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方位角:方位角= atan2(sin(Δλ) * cos(φ₂), cos(φ₁) * sin(φ₂) -sin(φ₁) * cos(φ₂) * cos(Δλ))其中,Δλ表示两点经度的差值,φ₁和φ₂分别表示两点的纬度。

例如,假设我们要计算从点A(经度120°,纬度30°)到点B(经度130°,纬度40°)的方位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方位角计算
摘要:
1.卫星方位角的概念
2.计算卫星方位角的方法
3.利用球面三角形解法计算卫星方位角
4.卫星天线安装公式
5.结语
正文:
卫星方位角是指卫星所在的方向与地面观察者视线方向之间的夹角,通常用于卫星通信、导航和天文观测等领域。

计算卫星方位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整卫星天线的指向,以接收到更强的信号。

那么,如何计算卫星的方位角呢?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首先,计算卫星方位角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地球的半径、你所在位置及卫星高度位置,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来计算;另一种是利用球面三角形解法。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第二种方法。

球面三角形解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在手机上下载一个指南针软件,打开指南针软件,获取当前的地理坐标(经度和纬度)。

2.根据公式ha = sin(lat) 和hc = cos(lat) 计算出卫星高度角ha 和地球半径与卫星高度的比值hc。

3.利用公式arctg(ha/hc) 计算出卫星方位角。

另外,根据卫星天线安装公式,我们还可以计算出仰角和极化角。

卫星天线安装主要调整三个角度,按先后次序分别为仰角、方位角、高频头极化角。

其中,仰角计算公式为:
elarctg[(cos(lat)cos(lon)-0.1513)/(1-cos(lat)cos(lon))]
极化角x 的计算公式为:x = (卫星经度- 接收地经度) / 180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卫星的方位角,从而更好地调整卫星天线的指向,接收到更强的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