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范文(3篇)

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范文(3篇)

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范文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院病人量的增加,医院感染的防控成为了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制定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通报工作,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科室,对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通报进行规范,实现医院感染的早发现、早处理。

四、责任方4.1 医务部负责制定本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4.2 科室感染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本科室的感染监测与通报工作;4.3 所有医务人员都有责任参与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通报工作。

五、工作流程5.1 感染监测5.1.1 各科室每日进行晨会,由感染管理人员向全体医务人员普及感染防控知识,并交流感染案例,以提醒大家增加警惕;5.1.2 每周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将感染情况统计,并报送给医务部;5.1.3 对感染患者进行追踪调查,监测感染病例的流行趋势。

5.2 感染通报5.2.1 发现感染疑点或确诊病例后,科室感染管理人员应立即进行通报,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感染类型、所在病区、治疗措施等,并将通报内容上报到医务部;5.2.2 医务部收到通报后,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以及其他重要科室进行通报;5.2.3 医务部负责汇总所有通报信息,分析感染病例的分布、流行趋势,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六、质量控制6.1 感染监测记录应按要求进行填写,确保准确性;6.2 感染通报应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及时反馈;6.3 医务部应对感染监测与通报的数据进行定期汇总、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育培训7.1 医务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7.2 科室感染管理人员应定期向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感染防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一、为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病例的综合性监测和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

二、为及时掌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开展医院感染散发病例____小时报告制度,定期总结、分析,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

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四、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

五、根据本院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目标性监测,并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六、根据医院的耐药特点有选择的开展医院感染耐药菌的监测,并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七、当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按我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控制制度》中的流程进行处理。

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制度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并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三、感染日期的确定是以出现症状的日期或实验室出现阳性证据(收集标本的日期)的日期认定。

四、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于____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____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六、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本制度第四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七、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部门及全体医务人员。

三、监测内容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包括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爆发病例等。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消毒灭菌剂、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灯等的使用效果监测。

3.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环境卫生学指标的监测。

四、信息上报要求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向本科室主任报告,并在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上报院感科。

(2)院感科收到《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后,应进行审核、登记、分析,并在每月汇总、反馈给各科室。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规范要求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

(2)监测记录应每月汇总,分析合格率,并在每月上报院感科。

3. 环境卫生学监测:(1)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规范要求对环境卫生学指标进行监测,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

(2)监测记录应每月汇总,分析指标情况,并在每月上报院感科。

五、信息上报流程1. 各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消毒灭菌效果不合格、环境卫生学指标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向本科室主任报告。

2. 本科室主任接到报告后,应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并在24小时内填写相关报告表上报院感科。

3. 院感科收到报告表后,应进行审核、登记、分析,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院感科将分析结果和控制措施反馈给相关科室,并监督实施。

六、信息上报时限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上报。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每月汇总后上报。

3. 环境卫生学监测记录:每月汇总后上报。

七、考核与奖惩1. 对按时、准确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的科室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正文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正文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工作,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感染病例监测工作机构,明确分工和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第四条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工作应遵循权威的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并结合本院的特点进行具体操作。

第五条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其监测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第二章感染病例的监测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感染病例的统一登记和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准确地记录和上报感染病例信息。

第七条医院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要求,对所有感染病例进行分类监测,包括但不限于院内感染、手术室感染、重症监护室感染等。

第八条医院应当建立感染病例的登记表格和记录档案,每个感染病例都应有详细的相关记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感染部位、感染类型、感染菌种等。

第九条医院应当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感染病例的电子化管理和监测,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效率。

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内外部联动的工作机制,与相关卫生部门和学术机构合作,共享感染病例监测数据和研究成果,推动感染病例监测工作的发展。

第三章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利用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定期对感染病例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对感染病例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报表制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汇报,确保信息的透明公开。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对常见的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第四章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感染病例监测指标体系,明确各项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加强对感染病例监测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质量,减少误报、漏报和虚报情况的发生。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定期对感染病例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五篇)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五篇)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1、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监控医师应在____小时内登记,并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

2、临床医务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内应在____小时内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并积极协助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感染途径,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控制蔓延。

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月对散发病例进行汇总,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向主管领导报告。

4、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人员应深入临床调查分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或杜绝感染病例的蔓延,____小时内向医院领导报告。

5、确定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医院应在____小时内向所在地疾控中心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二)第一章绪论1.1 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与此同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还会引发社会不安。

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显得尤为重要。

1.2 目的与意义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医院感染的相关数据,为医疗机构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

本制度的实施对于促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监测报告的意义与目标2.1 监测的意义医院感染监测的意义在于:(1)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收集监测数据,可以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科学依据。

(2)加强感染控制:通过监测医院感染的病例和传播路径,可以及时发现感染事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遏制感染的蔓延。

(3)提高患者的安全性: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降低医疗风险。

2.2 目标医院感染监测报告的目标包括:(1)提高感染监测水平: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提高监测的覆盖范围和准确性。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一、目的:
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生情况,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二、适用范围:
全院各科室
三、依据:
〔1〕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
〔2〕《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2018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
四、内容:
(一)为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全院各临床科室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综合性监测,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和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 2001 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明确诊断后,有主管医生于 24 小时内通过内网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至感控科,感控科接收并及时进行确定。

(三)感控科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和相关部门,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四)根据本院的特点有计划的开展目标性监测,并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和反馈,对其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即提出改进措施。

监测结束,
应由终结报告。

(五)根据医院的耐药菌特点有选择的开展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监测,并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和反馈。

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六)当发现医院有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按《医院感染暴发与控制制度》中的流程进行处理。

(七)临床科室及时报告,漏报、迟报现象给予相应奖惩。

造成医院感染暴发的,依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一)医院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综合性监测。

1.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2.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3.医院应开展监测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对监测资料进行趋势分析。

(三)医院应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

1.开展1一2项目标性监测。

2.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3.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4. 应定期对目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年终应有总结报告,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四)医院感染发病率应低于8%;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低于
1.5%。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一、监测目标1.早期发现感染病例:通过监测病例的发生情况、病原体的分布等,及早发现潜在的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及时报告病例信息:包括感染病例的发生数量、分布、病原体类型等信息,为上级卫生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3.评估疗效和改进措施:通过监测和报告,评估医院感染病例的疗效和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控措施。

二、监测指标1.感染病例发生率:按照感染病例的发生数量和病人出院人数计算得出的感染病例发生率。

2.感染病例分布:根据感染病例所在科室或病区的分布情况,分析感染病例在不同科室或病区的发生情况,发现感染病例的聚集现象。

3.感染病例病原体类型:分析感染病例中常见的病原体类型和分布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4.感染病例死亡率:根据感染病例的死亡数量和病人出院人数计算得出的感染病例死亡率。

三、报告程序1.感染病例的发现:医院各科室和病区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病例监测机制,定期开展感染病例的筛查和检测。

2.感染病例的报告:发现感染病例后,医务人员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卫生部门进行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感染病例的相关信息、症状、病原体检测结果等。

3.信息收集和分析:感染管理科或卫生部门应负责收集和整理感染病例的报告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4.报告结果汇总和发布:周期性地对感染病例的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报告,并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相关科室和病区进行发布。

5.控制措施的落实和评估:针对感染病例的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进行执行和评估,保证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和报告质量,及时发现和应对感染病例,减少感染的传播和病人的死亡率,保障患者和职工的健康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一、监测范围及对象
1.监测范围:该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病房及其他医疗场所。

2.监测对象:医院内所有感染病例,包括院内感染和院内感染引发的交叉感染。

二、监测内容和标准
1.主要监测内容:包括各类感染疾病的发病情况、感染源追溯、感染相关指标的监测等。

2.监测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或相关规定确定的标准进行监测,如手卫生的合格率、消毒设备的有效使用率等。

三、监测方法和周期
1.监测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医院内感染病例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监测统计。

2.监测周期:严格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监测,一般为每周、每月或每季度。

四、监测流程和责任
1.监测流程:
a.感染病例报告:当医院内发生感染病例时,相关科室或病区应立即向感染控制科报告,并填写相关表格。

b.档案整理:感染控制科负责对感染病例的报告进行整理,并进行分类存档。

c.监测统计:感染控制科根据整理好的报告和数据,进行监测统计,分析感染病例的趋势和原因。

d.反馈与改进:感染控制科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或病区,并提出改进意见。

2.监测责任:
a.感染控制科: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管医院内感染病例监测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负责感染病例相关数据的储存和报送。

b.医务部门:负责协助感染控制科进行感染病例监测,推动制度的落实和改进。

c.科室和病区:负责收集、报告自身领域的感染病例,配合感染控制科的监测工作,及时改进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五、监测结果和应急措施
1.监测结果:
a.感染病例趋势:通过不同周期的监测结果,分析感染病例的趋势,判断感染风险以及防控措施是否有效。

2.应急措施:
a.针对突发感染:如发生集体性感染等突发情况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紧急控制,通报上级卫生部门,并及时进行相关调查和处理。

b.针对高风险部门:对于高风险科室或病区,如手术室、ICU等,应
建立更为严格的感染病例监测制度,加密监测周期及监测指标。

六、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
1.质量监控:医院应建立定期的质量监控机制,对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监测的结果准确可靠。

2.持续改进: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意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
行全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水平。

总结: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是医院内重要的管理措施,对保证患者
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各相关部门和科室需要充分认识到该制度的
重要性,积极参与和执行,确保制度落地和有效执行。

同时,医院也应加
强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感染控制水平,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