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重点

合集下载

体育测量与评价复习资料全文

体育测量与评价复习资料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体育测量与评价复习资料体育测量与评价一.选择题:1.体育测量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下面不是物理性测量的是【D】A.跳高高度B. 跳远长度C.血压D. 疲劳程度.....................书上14页2.如有10名裁判和8名运动员运动员名次之和的离差平方和为3186根据一致性系数法,则客观性系数是【C】A.0.65B. 0.67C. 0.76D. 0.82 . .....................书上24页3.下面不属于身体测量成分的测量的方法是【A】A.呼吸测量发B.水下称重法C.超声波法D.皮褶厚度法. .....................书上88页4..在臀部形状测评中,上臂与前臂之间超过180°,前臂向下,肘关节凹陷称为【B】A.欠伸B.过伸C. 后伸D. 直伸.....................书上105页5.在足型测评中,下列图片中是中度扁平足的是?【C】A. B. C. D. ....书上106页6.在递增负荷试验中,同一心率水平负荷强度越高、复合量越大,则心血管机能【B】A.越差B.越好C.极差D. 极好.....................书上117页7.正常人安静时血压变动范围的收缩压是【D】A.90~130mmHgB.90~120mmHgC.60~90mmHgD. 90~120mmHg . ....................书上120页8.呼吸运动是【A】为主。

A.自主神经反射B.躯体神经反射C. 骨骼肌收缩D.被动神经反射.....................书上132页9.在足球比赛中,足球守门员的扑球和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属于【C】A.动作速度B.位移速度C.反应速度D.速度素质.....................书上144页10.评价一个人体质好坏的主要依据之一是【B】A.体格和体型B.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C.机能和神经反应D.柔韧性和协调性.....................书上143页11.下列不属于爆发力的测量(D ).....................书上155页A立定跳远B纵跳C原地纵跳摸高D400M跑12.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分为(A ).....................书上158页A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B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C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D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13.下列不属于灵敏性的测量内容有( D ).....................书上176页A10S立卧撑B象限跳C10M×4折返跑 D50M跑14.“十字”跳测验中,主要测量的是【A】A.灵敏性B.协调性C.柔韧性D. 平衡性....................书上181页15.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属于【C】A.自陈量表法B.作业量表法C. 心理投射法D.心理实验法.....................书上206页16.下列不是社会适应评价模式的【B】A. 心理健康模式B.社会应对模式C.社会智力模式D. 社会胜任力模式....................书上236页17.下面中能直接反应柔韧性的是【C】A.穿梭往返跑B.仰卧起坐C.体前屈D. 立定跳远....................书上251页18.个人技术动作与该技术规范动作的接近程度称为【A】A. 技术效果B.技术容量C.技术学习能力D. 技术质量....................书上269页19.形态、机能、素质属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B】A.技能B.体能C.心理能力D. 智能...................书上285页20.根据社会体育评价目标的分类,下面不是其中的目标是【D】A.效果目标B.效率目标C.职责目标D. 分析目标....................书上312页二、判断题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是体育各个领域中的各个要素、发展过程、系统整体的价值关系及其体育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过程及其结果的解释、评估和判断。

最新最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精华版)

最新最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精华版)
心率测量
使用心率监测仪,被测量者在安静状态 下,测量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一般测量 30秒,然后乘以2得出每分钟心率。成 绩以次/分钟为单位。
身体素质测量
立定跳远测量
被测量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 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 好一次。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推动体育创新
通过对体育创新的测量和评价,鼓 励和推动体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为体育事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02
体育测量的基本内容
身体形态测量
身高测量
使用身高测量仪,被测量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 并拢,足尖分开约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 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成绩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进行测量和评价, 如反应时、平衡能力等。
现场实验
在体育课堂或运动场上,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等进行实验性教 学和评价,如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
准实验研究
采用类似实验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以评估干 预措施的效果。例如,比较不同锻炼计划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重测量
使用电子体重计,被测量者穿短衣裤、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量盘的中央,保持身体 平稳。测量时,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地面上。成绩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身体机能测量
肺活量测量
使用电子肺活量计,被测量者进行最 大深吸气后,再尽最大努力呼出的气 体总量。每人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成绩以毫升为单位。
评价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关节、韧带 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以及身体各部位的 活动范围。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评价: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2.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的过程。

(书)人们对某种客观事物数量化的确定。

(笔记)3.体育测量: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4.测量量表: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用以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

5.可靠性(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贯性、一致性、再现性、稳定性。

6.有效性(效度):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7.体育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起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8.身体形态: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

9.体格测量: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10.体格评价:可直接用测量获得数据进行绝对值评价,也可把测量数据转换为指数来进行评价。

11.身体姿势: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也有学着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关系,他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部器官,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12.靶心率: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心率。

13.血压: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14.最大摄氧量:指人体的呼吸循环等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15.身体素质(身体适应性):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及平衡性等机能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16.运动能力: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性。

17.心理健康:指人民对于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以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广义: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

狭义: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为社会保持同步。

体育测量与评价总复习资料

体育测量与评价总复习资料

体育测量与评价总复习资料体育测量与评价⼀.⼈体的主要测量点⼈体主要测量点的依据是:(1)⾻性标志(2)⽪肤褶皱(3)肌性标志(4)⽪肤特殊结构。

1.⽿屏点:外⽿道前⽅⽿屏软⾻上缘的起点。

测量指标:⾝⾼、坐⾼测量点。

2.胸中点:左右第四胸肋关节上缘的连线与正中⽮状⾯的交点。

测量指标:已发育⼥性胸围测量点。

3.肩胛⾻下⾓点:肩胛⾻下⾓的最低点。

测量指标:胸围测量点。

找点⽅法:同侧⼿臂向后伸⼩臂反向弯曲。

4.髂嵴点:髂嵴上缘最向外突出的点。

测量指标:⾻盆宽、下肢长H测量点。

5.髂前上棘点:髂前上棘最向前下⽅突出的⼀点。

测量指标:下肢长A测量点。

找点⽅法:坐姿,在腹股沟⽤拇指从下向上触摸到突出点。

6.肩峰点:肩胛⾻肩峰外侧缘上,最向外突出的⼀点。

测量指标:上肢长、肩宽测量点。

找点⽅法:同侧⼿臂斜上举的凹陷。

7.⼤转⼦点:股⾻⼤转⼦最⾼点。

测量指标:下肢长B测量点。

找点⽅法:同侧腿外展在⼤转⼦外的凹陷。

8.胫⾻点:胫⾻内侧内侧缘上最⾼点。

测量指标:⼩腿长测量点。

找点⽅法:屈膝90度,沿着胫⾻向上到膝内侧下⽅突出点。

9.内踝点:胫⾻内踝尖端最向下⽅的点。

测量指标:⼩腿长10.跟点:直⽴时⾜跟最向后突出的⼀点。

测量指标:跟腱长测量点。

⼆.体格测量:量度测量1.体重:是描述⼈体横向发育的指标,是反映⼈体⾻骼、肌⾁、⽪下脂肪和内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的重要整体指标。

测量⽅法:测量前应将游码调整⾄零,使刻度尺呈⽔平位,测量时体重计应放在平坦的地⾯,令受试者轻上,⽴于称台中央,测试者移动游码⾄刻度尺稳定在⽔平位后读数并记录,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kg评价:(1)发育状况:对象:⼉童少年发育状况良好—体重的指标随年龄的增长⽽增长。

发育状况不良—体重的指标随年龄的增长⽽缓慢。

(2)健康状况:对象:成年⼈体重指数:体重/⾝⾼的平⽅(m的平⽅)健康状况良好—体重指数正常/体重稳定健康状况不良—体重上升—肥胖体重进⾏性下降—没有采取任何减肥措施下,体重下降的现象。

体育测量与评价讲义

体育测量与评价讲义

体育测量与评价讲义体育测量与评价复习纲要绪论重点:⼈体测量学概念难点:⼈体测量与评价的内容⼀、概念1、⼈体测量学:它是⼀门通过对⼈体整体测量和局部测量来探讨⼈体的类型、特征、变异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类学测定时期:1760—1880年,⼈体测量的重点只限于形态测量,故称之。

3、肌⼒测定时期1880~1915年,由于这个时期肌⼒的测定⼗分活跃,故称之。

4、循环机能测定时期:1900—1925年,多种⼼⾎管机能试验⽅法相继问世,故称之。

⼆、⼈体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体测量学(见上),阐明形态与机能能⼒及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阐明⾝体练习对形态结构及⽣理机能的影响等,以期使体育科学研究定量化。

三、⼈体测量与评价的内容1、理论部分:测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检验、项⽬分析、测量尺度和评分评价表的制定与评价,⼈体⽣长发育的评价与预测。

2、测试部分:形态、⽣理机能、⾝体素质与运动能⼒的测定;⾝体成分、营养状况及成熟度的测定;疲劳的评定,⼼理素质的评定与规范化的具体操作⽅法。

四、⼈体测量发展概况1、⼈类学测定时期。

(.1 7 6 0⼀l 8 8 0年)1 8 3 5,⽐利时学者奎特莱特⾸次提上了“⼈体测量”概念。

2、肌⼒测定时期。

(1 8 8 0—1 9 1 5年)3、循环机能测定时期。

(1 9 0 0—1 9 2 5年)4、进⼊2 0世纪后,体育界⼈体测量的重点转向⾝体素质与运动能⼒的测定。

1 9 7 3年6⽉召开的国际运动⼈体测量技术研究会议指出:今后的研究⽅向,不是体格的测量,⽽是“运动⼈体测量”。

我国的⼈体测量⼯作,正向着多项指标的综合测量与综合评价的⽅向发展.第⼀章测量与评价概说重点;⾝体发育的评价难点;测量的期望第⼀节测量的期望⼀.概念1、测量;以某种标准化的尺度客观地计量事物属性的过程。

2、测量的可靠性:在受试者的机能能⼒没有发⽣变化的情况下,由同⼀个测试者对同⼀个对象重复进⾏相同内容的测量时,能够取得⼀致结果的程度.3、测量的有效性:测量的结果真实反映测量⽬的的程度。

体育测量与评价 总

体育测量与评价 总

体育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

2.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3.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4.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

5.客观性的概念: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一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客观性常见于一些主观评分类项目,如体操、武术、跳水、花样滑冰等等。

6.可靠性的概念:是间接衡量第二过程中测量误差(受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7.有效性的概念: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有效性包含两层意思:即测量结果与测量目的的一致性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一个有效的测量,其结果不仅要与测量的目的相符,而且必须可靠,两者缺一不可。

21、校标:是目前大家公认的最能反映测量属性的客观标准。

项目的区分度:是指该项目的测量成绩能够区分受试者不同能力水平的程度。

8.体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9.体型:是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10.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11.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某一单一动作或成套动作的快慢。

12.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移动单位距离的最短时间。

13.力量素质: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14.素质: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15.柔韧素质: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

16.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17.协调能力是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某一动作或技战术活动的能力。

18.平衡性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3、学习体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培养学生的体育测量与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3、体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引入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讲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5分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测量与评价对提高体育水平和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讲解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20分钟)分析测量的目的和对象,介绍常用的体育测量方法和技术,如体质测试、运动能力测试、柔韧性测试等。

4、讲解体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20分钟)讲解体育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如成绩评价、自评评价、教师评价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对自己和他人的体育水平进行评价。

5、实践操作(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选择一个具体的体育项目进行测量和评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测量与评价的技巧和方法。

6、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和实践操作的必要性,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训练中注重测量与评价的实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运用。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提供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2、体育器材:准备相关的体育器材和测量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实践操作: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体育测量与评价 (3)全文

体育测量与评价 (3)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 体育测量的基本理论1、测量的可靠性(又称信度)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批受试者使用相同测量手段,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有效性分为:内容有效性、结构有效性和效标有效性。

3、内容有效性:内容有效性是指所选择测量内容反映总体属性的准确性程度。

结构有效性:结构有效性是指一组测量所包含的各种属性与总体属性各种拟测成分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程度。

效标有效性:是指所选择的测量与效标之间的关联一致性程度。

4、测量三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

其关系如下:(1)有效的测验必须是可靠的和客观的。

(2)可靠性对有效性的影响。

一项测验的有效性系数不能超过它的可靠性系数的平方根。

(3)可靠测验不一定有效,有效的一定可靠。

5、有效性系数的估价方法(一)逻辑分析法(二)积差相关法(三)等级相关法)1(6122--=∑n n d r第二章评价的基本理论1、离差法要求数据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百分位数法没有这个要求。

2、常见的三种评价标准类型:比较标准、理想标准、个体标准。

3.相关法4累进计分法第三章测验的编制与实施1、在实际测验中,如何选择测量次数和标准观测值?(1)强度大、且需要受试者做极限强度的测验,一般只测一次,而且就取仅有的一次成绩为标准观测值。

(2)观测和操作难度大的测验一般只测一次,而且就取仅有的一次成绩为标准观测值。

(3)强度大而持续时间短以及非极限负荷的测验一般应测2到3次,或测多次取最佳测验成绩或平均成绩。

(4)易变、敏感、波动较大的测验。

一般要求测多次,标准观测值应取平均成绩或取总和。

(5)无需受试者操作而直接量度的测验一般测1到2次,标准观测值应取准确测量的一次成绩。

(6)理论测验。

一般只测一次,标准观测值也就是该次测验成绩。

2、测量的相关性与独立性原则。

测验的相关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与总体属性的相关关系。

测验的独立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应具备的单一属性和独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性的类型?
1、内容有效性;
2、结构有效性:指一组测量所包含的各种属性与总体属性各种拟测成分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程度;3相合有效性
【体格评价】描述人体整体发育水平的指数P82
1、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x1000
2、维尔威克指数:(体重+胸围)/身高x100
3、劳雷尔指数:(体重/身高)的三次方x 10的七次方
4、利维指数:P84
5、贝利迪西指数:P85
6、布罗克指数:体重-(身高-100)
简答题
一、简述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内容
1、速度:P144
①反应速度: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
②动作速度:两手快速敲击,坐姿快速踏足
③位移速度:50m跑,4s快跑
2、力量:P150
分为(1)静力性力量(等长收缩)、动力性力量(等张收缩);
(2)绝对力量(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①肌肉力量:握力,背力,1min仰卧起坐
②爆发力:立定跳远,纵跳,原地纵跳摸高
3、耐力:P158
分为力量耐力(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和心血管耐力(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①有氧耐力(又称一般耐力):800m跑(女)或1000m跑(男),12min跑,50mx8往返跑
②速度耐力:400m跑
③动力性力量耐力:俯卧撑(跪卧撑)、引体向上、斜身引体、双杠屈臂屈伸
④静力性力量耐力:屈臂悬垂,仰卧举腿
4、柔韧性:P169
分为绝对柔韧性和相对柔韧性
①绝对柔韧性:坐位体前屈,立位体前屈、俯卧背伸
②相对柔韧性:后屈体造桥、俯卧抬臂、转肩
5、灵敏性:P176
往返跑(10mx4),“十字”变向跑,反复侧跨步,10s立卧撑,象限跳
6、协调能力:
分为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能力
足球曲线运球,双脚连续跳,对墙传球,投远(垒球、网球、手球、实心球等等),投准
7、平衡性:
分为静态平衡性(时间)和动态平衡性(时间、距离、分值等)括号里它们的是测量形式。

①静态平衡性:闭目单足立,单足前脚掌站立,鹤立测验,横向踩木(纵向踩木)
②动态平衡性:平衡木行走,闭目原地踏步,直线行走
二、简述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1、体格测量:①量度测量(体重、瘦体重、体脂重)
②长度测量(身高、坐高、颈长 (74)
③宽度测量(肩宽、胸廓横径 (77)
④围度测量(胸围、呼吸差、臂围 (80)
2、身体成分测量:①皮褶厚度法
②水下称重法
③生物电阻抗法
3、体型测量:①柯里顿分类法
②希思-卡特分类法
4、身体姿势的测量:①局部姿势测评(脊柱前后弯曲测量与评价、脊柱侧弯测量与评价、
胸廓形状测评、臀部形状测评、腿部形状测评、足型测评)
②整体姿势测评(班科罗伏特三段检查法、托马斯影响对照法、整体
姿势综合测评)
(体型分类:内胚层型(肥胖型)、外胚层型(细长型)、中胚层型(匀称型))
三、机能测试和素质测试测试哪些内容,怎么测?
四、简述有效性客观性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影响客观性的因素?
1、测试者水平;
2、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
3、测量的指标特征;
4、测量的尺度
影响有效性的因素?
1、测量的可靠性;
2、校标有效性;
3、受试者总体特征;
4、测量指标的数量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1、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
2、重复测量间隔时间;
3、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
关系在P41
五、如何确保测量的准确性,误差来源于?
误差来源于测量仪器的精度、测量技术、测量方法还有测试者、受试者和指标的误差。

计算题
已知平均数,方差s,和x,求z分,并判断x是否优秀
Z=±(x-平均值)/s,田赛取正号,径赛取负号。

第二问,先制定一个评价标准,设10%的人为优秀,则x优对应一个z优,z优已知,把z 优带入上述公式即可求x优,然后把x和x优进行数值比较即可。

综述
写专项技术测量评价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