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总论

合集下载

老年医学总论(老年疾病特点)学生

老年医学总论(老年疾病特点)学生
老年医学总论(二)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病学教研室 刘红 教授
学习重点
本章节学习重点老年人疾
病特点。 老年人疾病具有特殊性, 防治对策有哪些?
思考题
老年人患病有哪些特点? 针对老年人患病特殊性,如何应对

老年人疾病临床特殊性与防治对策
(一)症状多不典型 (二)患多种疾病
(三)病情复杂、易变化,发展快, 猝死率高 (四)不可忽视的并发症

2.关注水、盐电解质平衡

容易脱水,低钠,低钾;肾功能 差,发生高钾,要严密监测电解质
3.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
表情淡薄,昏迷
4.栓塞和血栓发生率高
疾病或手术,长期卧床发生深静 脉血栓,进而肺部栓塞。糖尿病, 肢端动脉血栓、坏死,应注意肢体 活动,翻身,监测出凝血时间,及 时调整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五)病史采集困难 且参考价值小
由于听力、记忆力差,语言
表述困难,以及对疾病敏感 性降低,不能准确全面反映 疾病状况。
关注并发症
1.重视老年患者并发感染防治
是最常见并发症,因为高龄、肿瘤、 瘫痪、长期卧床、住院≥5天,应用抗生 素及化疗引发多菌种感染,或多重感染。 尿路感染、肺炎、结核、皮肤软组织感 染、带状疱疹、菌血症等。 感染死亡率高,80岁以上老人首位死因。 正确使用抗生素。

老年人患病特点
老年人患病特点
一、起病隐匿,不易早期诊断; 二、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性
三、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四、合并症
五、病史采集困难,参考价值小。
六、其他
(一)起病隐匿,不易早期诊断
感知功能下降,症状、体征、
生化不典型。如无痛性心肌梗 死,尿路感染,肺部感染。 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 疗

孙思邈[精华]

孙思邈[精华]

孙思邈[精华]孙思邈一、生平著作・孙思邈,出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享年白岁以上,经历了南北朝,隋、唐等朝代,“弱冠善谈老、庄及百家说,兼好释典”。

•孙思邈著作较多,其中以《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最为著名。

・《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分30卷,233门,“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踰于此。

”•卷一为医学总论,卷二至三十,列有妇产、婴孺、七窍、……脉法、针灸等。

・《千金翼方》为补充《千金要方》而编集的。

成书于孙氏晚年,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共三十卷。

189门,合方、论、法2900余首。

•包括本草、妇人、伤寒、色脉、针灸等。

二、学术理论・(一)治学主张•“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经》、《皇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他还要求医生精通周易的哲学思想,掌握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更应该涉猎经史百家书籍,以丰富知识。

•(二)大医精诚论・《千金要方》首列“大医习业”、“大医精诚”篇。

・1、高尚情操“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2、精湛医技“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三)养生论述・1、养性・"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

” -(1) 抑情节欲•“养性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制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虚精散为五难。

”•(2)"常欲小劳”导引、按摩・“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故流水不腐,户枢不讎,义在斯矣。

”•同时更提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使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倡导一些适当的强身健体办法,如华佗五禽戏,天竺国按摩十八法,老子按摩法等。

・(3)依时摄生・《列子》:“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这种思想体现在医学上,即所谓的“天人相应”。

护理老年学百度百科

护理老年学百度百科

概述老年护理学是把关于老化和老年专门的护理知识和临床普通科护理学知识综合运用于老年护理的专业领域,进而研究老年人群健康的问题特殊性的学科老年护理学起源于现有的护理理论和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健康政策等学科理论。

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NursesAssociation,ANA)1987年提出用“老年护理学(gerontologicalnursing)”概念代替“老年病护理(geriatricnursing)”概念,因为老年护理学涉及的护理范畴更广泛。

包括评估老年人的健康和功能状态,制定护理计划,提供有效护理和其他卫生保健服务,并评价照顾效果。

老年护理学强调保持和恢复、促进健康,预防和控制由急、慢性疾病引起的残疾,发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实现老年肌体的最佳功能,保持老年人的尊严和舒适生活直至死亡。

老年护理学研究的重点在于从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以及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生理、心理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探讨用护理手段或措施解决老年人健康问题。

内容简介《老年护理学(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共分3篇]9章。

上篇为总论部分,主要阐述老年护理的基本问题,包括老龄化社会发展概况、老年护理学基本理论和老年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篇为老年常见疾病的护理,详细介绍老年入神经、循环、呼吸、运动、泌尿生殖和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以及精神障碍的护理评估,治疗原则和护理干预措施。

下篇为老年常见问题的护理,重点阐述老年人常见的功能性健康问题的处理,包括跌倒、压疮、疼痛、便秘、尿失禁与尿潴留、营养失衡、感觉功能减退、忽视与受虐,以及临终患者的护理等。

《老年护理学(第2版)》既可供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本科生和大专生使用,也可作为临床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和教师的参考用书。

图书目录上篇总论第一章 21世纪人13老龄化问题与中国老年护理的发展第一节 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第二节国内外老年护理现状第三节中国老年护理的前景第二章老年学和老年护理学理论第一节老年学理论第二节老年护理学理论第三章老年护理基本原则第一节评估原则第二节用药管理第三节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第四节伦理学原则中篇老年常见疾病的护理第四章神经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脑血管疾病第三节帕金森病第五章循环系统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的老年性改变第二节老年高血压第三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第四节心律失常第?节心力衰竭第六章呼吸系统第一节呼吸系统的老年性改变第二节肺炎第三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四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第五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第七章运动系统第一节运动系统的老年性改变第二节骨质疏松症第三节老年人骨折第四节骨关节炎第八章泌尿生殖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围绝经期综合征第三节前列腺增生第四节老年妇女常见妇?疾病第九章内分泌系统第一节老年人内分泌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第二节老年糖尿病第三节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第四节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第十章精神障碍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阿尔茨海默病第三节抑郁下篇老年常见问题的护理第十一章跌倒第一节跌倒的危险因素第二节跌倒的护理评估第三节跌倒的预防第十二章压疮第一节压疮的基础知识第二节压疮的护理评估第三节压疮的治疗原则第四节压疮的护理干预第十三章疼痛第十四章便秘第一节与肠道排泄有关的基础知识第二节便秘的概述第三节便秘的护理评估第四节便秘的治疗原则第五节便秘的护理干预第十五章尿失禁与尿潴留第一节尿失禁第二节尿潴留第十六章营养问题第一节与营养有关的老化改变第二节老年人的代谢特点第三节老年人的营养需求第四节老年人常见的营养问题第十七章感觉功能减退第十八章受虐及忽视第十九章临终关怀第一节临终关怀概述第二节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第三节临终患者家属及丧亲者关怀第四节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第五节临终关怀与安乐死参考文献编辑本段鲁亚平编写的《老年护理学》图书信息作者:鲁亚平主编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7-1版次:1页数:213字数:340000印刷时间:2006-7-1开本:纸张:胶版纸印次:I S B N:9787532384365包装:平装内容简介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老年护理学”是较新开设而越来越重要的课程。

宣讲老年医学总论培训课件(2024)

宣讲老年医学总论培训课件(2024)
18
05
非药物治疗手段推荐与实践
2024/1/30
19
营养支持治疗策略部署
营养评估
个性化营养计划
通过全面评估老年人的营养状况,确定其 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营养 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
营养补充
饮食调整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老年人, 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 素。
在运动过程中,给予老年人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其能够正 确、安全地进行运动。
定期对老年人的运动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运动处 方。
21
心理干预和认知功能训练
心理状况评估
对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 解其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认知功能训练
2024/1/30
通过一系列认知功能训练活动,如记 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提高老年人
2024/1/30
指导老年人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质 、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高盐、高脂 食品的摄入。
20
运动康复处方制定和执行
2024/1/30
运动能力评估 个性化运动处方
运动指导 运动效果评估
对老年人的运动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肌肉力量、平衡能力 、柔韧性等。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痴呆等疾病风险。
8
心血管系统老化
血管弹性降低,心脏功 能减弱,易引发高血压 、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常见慢性疾病及并发症
01
02
03
04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

医学英语课文翻译

医学英语课文翻译

Unit1肺和肾的功能肺的血管系统肺从两个血管系统----支气管循环系统和肺循环系统获得血液供应。

它的营养血液来自于支气管循环系统,流向肺部除肺泡外的所有组织,因为支气管循环系统始于主动脉及上肋间动脉,接受大约1%的心输出量。

大约三分之一的支气管循环的静脉输出流入全身静脉,然后回到右心房。

剩余的输出流入肺静脉,并在心脏最小静脉的作用下,在正常情况下,以1%-2%的量自右向左分流。

肺动脉系统沿着气道从肺门向外周延伸,向下连接下段气道(直径大约2毫米)的动脉,它们壁薄且富有弹性。

从这儿开始,动脉成肌肉化发展,直至其达到30微米,此时肌层消失。

因为这些小肌肉动脉起着积极控制肺部血流分布的作用,所以大部分动脉压降产生在这些小肌肉动脉中。

肺小动脉将血液排空,送入广泛分布的毛细血管网,进入肺静脉。

肺静脉的壁很薄,它们最终在肺门处与动脉和支气管汇合,出肺进入左心房。

肾结构成分人类肾脏在解剖学上位于腹膜后隙,与下胸椎和上腰椎平行。

每个成年人的肾脏大约重150克,长、宽、厚分别为12厘米、6厘米以及3厘米。

肾脏的冠状部分分为/由两个明确的区域(组成)。

外周部的皮质大约1厘米厚,深部的髓质由几个肾锥体构成。

这些锥体状结构的底部位于皮髓质结合处。

锥体的顶部伸入肾门,称为肾**。

每个肾**被一个肾小盏包裹。

肾小盏与肾大盏相聚组成肾盂。

经肾**流出的尿液汇集在肾盂,通过输尿管排入膀胱。

由主动脉分支出来的肾总动脉为两肾输送血液。

肾总动脉通常分为两个主侧支,这两个侧支又进一步分为叶动脉,为肾脏上、中、下区域供应血液。

当这些血管进入肾实质,变成叶间动脉通向肾皮质时,(这些血管)又进一步细分。

细分后的更小血管在皮髓质结合处成为竖支--弓状动脉。

从弓状动脉伸出的叶间动脉进入皮质。

由于传入小动脉始于这些末端叶间动脉,所以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输送血液。

组织学上,肾脏是由一个叫做“肾单位”的基本单位组成。

每个肾脏约含有一百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有两个主要成分:过滤成分―紧包着毛细血管网(肾小球)和一个附着在上面的小管组成。

老年病学总论

老年病学总论
⒉慢性疾病:
指成年人也可发病而老年人群患病率明显增高的慢性 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 慢性退行性疾病等。这类疾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 要问题,常具有多种特征及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发病机制 需进一步研究,缺乏特效治疗。
⒊特有的健康问题
由于衰老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的老年人特有病症。 如痴呆、老年跌倒、卧床不起、尿失禁等。
⒌凝血功能
血小板功能亢进、表面粘附功能增加对肾上腺和ADP 诱导的凝集功能增强。
原因:血小板膜上β受体减少,α2受体增加。
四、老年病诊断
㈠诊断思路
老年人由于多病共存,不能用一元论解释患者的全部表现,必须 采取多元论,用2种或2种以上的疾病来解释。
㈡诊断标准
⒈症状诊断标准
由于衰老引起的一系列解剖、生理、代谢的变化症状的诊断标准 不同与成年人。如老年男女性少尿标准为926ml/d和708ml/d,与排泄 功能下降,尿浓缩功能差有关。
㈡起病缓慢
•许多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疾病,如不加入认为干预,有 一个自然发展过程。
•老年人起病隐匿,自然经过缓慢、症状表现不明显。
•对老年人要定期健康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㈢变化迅速
•老年病虽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情迁延,但当发展 到一定阶段后,器官功能处于衰竭边缘,遇有应急反 应,就会出现明显病情变化。
⒉共存的多种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使症状不典型。
⒊无症状多。
⒋将典型表现误认为不典型
原因是:衰老、病症、病疾交织在一起,加之老年人感受力差。
㈥合并症多
老年人患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很多因素的早期影响 可导致合并症出现。
⒈感染:免疫力低下、慢性病—各种感染—抗生素— 真菌感染。是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老年医学教学大纲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老年医学教学大纲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老年医学》课程教学大纲(20学时)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码:lnyx2、课程名称(英文):Geriatric Medicine3、课程类别:必修课4、学时/学分:20学时/ 1学分(理论20学时,实验0学时)5、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生理学 解剖学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内科学 外总等6、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影像医学及口腔医学五年制本科生7、开课教研室:内科教研室8、开课系(部):临床医学系(二)课程性质、定位与作用)是预防和治疗与老年相关的疾病,最大程度地维持老年医学(Geriatric Medicine或恢复患者的功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学科。

老年医学与内科学专业的其他三级学科不同之处,在于以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团队协作、中长期照护基地联网为特点,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多病老人、衰弱老人、高龄老人。

当今临床医学存在过度专业的现象,传统的以“各器官系统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非常不利于身患多系统疾病的老年人。

作为多学科交叉的老年医学应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认识到老年过程本身造成的生理改变,多种疾病的相互作用,社会支持系统、经济背景、生活环境、宗教精神生活等众多因素对老年人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病人为中心”制定个体化的、注重功能恢复的健康维护和疾病治疗方案。

中国是一个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的国家,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的行列,仅用了27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百年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核心是老年健康,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大力发展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服务业,促进健康老龄化。

因此老年医学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亟待大力发展和完善的学科体系,老年医学必将成为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老年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老年人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

在已经学习内科学和基础医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加深对老年人各器官、系统所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功能衰退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理念、人文精神理念、健康管理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老年护理学》课程标准 4年制

《老年护理学》课程标准 4年制

《老年护理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老年护理学》英文名称:《gerontological nursing》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30学时,均为理论课时,实践内容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护理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护理本科专业设置的必修课程之一。

它是研究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一门学科,其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老年人健康维护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社会养老的水平。

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可弥补学生今后针对老年个体或群体服务对象开展护理实践的知识空白,适应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四、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与国家、军队总部的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与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定位相匹配,与护理系的发展目标相符,体现国际化、精品化等一流的办学理念。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全程渗透人文素质、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4、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要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

5、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及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和组合视频录像、电子幻灯、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吸收及消化。

走信息化教学道路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应注意不能丢弃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6、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1)理论联系实际,所学要有所用作为一门护理学专业学科,老年护理学与护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口老龄化
通常把社会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升高成为人 口老龄化(aging)。反映老龄化的指标最长用 的是老年人口系数(coefficient of aged population),即社会中≥60岁或≥65岁的人口 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若≥60岁的人口达10%或 ≥65岁的人口达7%,则为老龄化。
(三)全球老龄化现状
发达国家是最先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根据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04年修订版),目前 发达国家年龄≥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0%,到 2050年该数字将增至32%。
(三)全球老龄化现状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目前 42.1 42.3 42.9
人口年龄的中位数(岁)
1950年 35.4 29 22.3
(二)老年人的死亡原因
2007年的统计显示,心脑血管病仍是导致 死亡的第一原因,分别占城市和农村死亡数的 38%;其次为恶性肿瘤,城市占31%,农村占 25%;第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城市占14%, 农村占18%。
(三)老年人疾病临床特殊性 与防治对策
1. 症状多不典型; 2. 患多种疾病; 3. 病情复杂,易变化,发展快,猝死发生率高; 4. 不可忽视的并发症:
老年医学总论
大纲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概要 ❖三:老年营养特点及合理膳食 ❖四:老年人合理用药
(一)老年的界定
WHO对老年的定义为:老年意味着这样一 个生命阶段,与前一阶段相比身心功能的损害 日益明显。1980年,联合国把老年的下线定义 为60岁。在我国,中华医学会20世纪80年代确 定的老年标准为60岁以上。因此,在文献中, 老年的定义有两个,即60岁或65岁以上。
快地终止发生疾病的发展,恢复健康,减缓衰老,延长寿 命;
三级预防:采取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手段,尽可能缩减 各种伤害、疾病引起的致残,保护好残余性能,使其发挥 功能;
四级预防:重视症状治疗,减少疾病痛苦,减缓心理 压力,安享幸福人生。
(四)开展老年病的研究工作
深入开展老年学科基础与临床研究: 人类衰老机制,延缓衰老措施 早老年痴呆,认知和记忆功能下降的防止 性激素与靶器官功能保护 老年慢性病防治 老年意外受伤害的治疗与预防 临终关怀的相关观念、决策、方案 建立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的社会一体化服务系统 发展老年医学教育
(五)中国老龄化发展趋势
2. 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 抚养比的上升将导致劳动力成本加大 我国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正受到明显的冲击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加重 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
3.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医疗需求不断增加 人口老龄化引起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 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高 医院管理相对滞后
重视老年患者并发感染; 关注水、盐电解质平衡; 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 栓塞和血栓发生率高; 用药的特殊性和不良反应; 心理障碍因素不容忽视
(四)开展老年病的研究工作
重视老年流行病学研究,规范老年“四级预防”对策: 一级预防:防止老年期感染性疾病,不合理用药所致
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 二级预防:早期诊断、治疗老年人新发生的疾病,尽
大纲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概要 ❖三:老年营养特点及合理膳食 ❖四:老年2002年全国统计显示,老年人群的患病情况较新中国成立后有非 常大的变化,其发病情况依次为:
高血压:(22.4%-42.2%) 冠心病:( 5.1%-33.8) 慢性支气管炎:(12.3%-30.4%) 糖尿病:( 1.4%-12.9%) 肺心病:( 0.7%-6.1%) 恶性肿瘤:( 0.3%-4.5%) 脑血管病:( 2.5%-4.2%) 老年性痴呆:( 1.3%-3.9%) 白内障:( 17.5%-86.8%) 前列腺肥大:( 3.9%-68.8%)
大纲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概要 ❖三:老年营养特点及合理膳食 ❖四:老年人合理用药
(一)老年人营养
老年人生理代谢特点: ⑴. 形体变化:皱纹增多、发须变白、脂褐斑、老年疣、 步态 不稳、动作迟缓等。 ⑵. 身体成分变化:内脏实质细胞数量减少、结缔组织成 分相对增多,脏器萎缩;体液成分减少表现为细胞内 液减少,在应激情况下容易超声脱水、电解质紊乱; 水分、蛋白质和骨髓中的无机盐减少;骨密度降低; 脂肪比例增加,因肥胖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 心脏病等发病率升高。 ⑶. 基础代谢降低:通常老年人基础代谢率较青年人低10 %-15%左右。细胞功能下降,主要表现在机体对葡萄 糖、脂类代谢能力明显下降,合成代谢低于分解代谢。 由于代谢不平衡导致组织细胞功能下降,造成各器官 以及免疫系统功能的低下。
(四)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1. 我国老年人口绝对人数多:截至2004年,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占总人口的 10.97%,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 亿。
2. 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如果用65岁及以上人 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0%这个指标 来衡量,法国用了75年,美国用了30年,日本 用了15年,中国用了16年。
(四)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3.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快:2005年,我国81岁 以上人口约有1600万,且以5.4%的速度增长, 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1亿人。
4.地区发展不平衡 5.城乡倒置显著 6.女性老年人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五)中国老龄化发展趋势
1. 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 21世纪我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 按照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从2001年到 2100年的100年间,可以划分为快速老龄化、 加速老龄化、重度老龄化3个阶段:2001年 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2021年到 2050是加速老龄化阶段,2051年到2100年 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预计到2050年 47.4 52.5
尽管发展中国家有较高出生率,也不能避免人口老龄化的趋
势。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生率 已下降,处于替代水平之下。虽然年龄≥60岁人口在发展中 国家总人口中仅占8%,但2050年该数字将增长至20%。
(四)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 年的8811万,至2007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49亿, 中国人口以进入老龄化社会。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 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 65岁至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 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 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 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