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事件分析
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剖析及警示

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剖析及警示近年来,我国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为广大师生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校园食品安全事故为例,剖析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警示。
一、案例剖析1.案例一:某中学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某中学食堂在为学生提供午餐的过程中,因食材不合格导致食物中毒事件。
经调查,该食堂在采购食材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验收,导致有毒食材流入食堂。
此次事故共造成数十名学生中毒,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剖析:该事故暴露出学校食堂在食材采购、验收环节的监管不力。
学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监管,确保食材安全。
2.案例二:某幼儿园零食中发现老鼠药在某幼儿园,学生在食用零食时,意外发现零食中含有老鼠药。
经调查,该零食是由幼儿园内部小卖部销售。
此次事故幸运的是未造成学生伤亡,但足以引起高度重视。
剖析:该事故反映出幼儿园小卖部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漏洞。
幼儿园应当严格把控食品安全,禁止销售不合格食品,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3.案例三:某高校食堂地沟油事件某高校食堂被曝使用地沟油烹饪食物。
经查,食堂为节省成本,非法采购地沟油。
此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对该高校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剖析:该事故凸显出高校食堂在食材采购环节的监管缺失。
高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购行为,保障学生饮食安全。
二、警示1.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校、家长、学生都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学校要加强对食堂、小卖部的监管,家长要关注学生的饮食状况,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2.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对食堂、小卖部的监管。
同时,要定期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3.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学校要加大食品安全教育力度,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要通过举办食品安全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素养。
4.严格执法监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地沟油报告

地沟油事件,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北京美华博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质量和HSE管理部-王立阳2010-4绪¾也许现在不需要,也希望以后都永远用不上,但:灾害一次就会造成伤害,也因此:每一次教育和告知都弥足珍贵!绪V一、地沟油事件,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V二、一次影响食欲的科学调查;V三、地沟油对身体的危害;V四、预防措施。
什么是地沟油?地沟油摇身变成食用油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
地沟油可分为三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
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
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地沟油事件,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V 地沟油曝光已经好多年了,在这些年中,媒体不止一次的曝光过火锅店,麻辣粉店,甚至大酒店都使用过地沟油。
但它和注水肉,加大白粉的豆腐,硫磺熏出的馒头、胡萝卜、笋子一样,一阵风嚷嚷之后,油还是那个油,肉还是那个肉,萝卜还是那个萝卜。
而我们的监管部门呢,好象躲在地沟里睡大觉。
、地沟油事件,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地沟油事件,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V 并非故意要倒胃口,但是亲爱的朋友,当你揣着几根油条,坐上清晨第一列地铁上班的时候;当你站在街头大嚼羊肉串的时候;当你给孩子点上一盆香喷喷的水煮鱼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自己正处在危险之中呢?V危险来自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
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
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
一、地沟油事件,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V 近日,一条“中国人一年吃掉300万吨地沟油”的新闻引发了中国媒体的热议,这则新闻也被外国媒体所关注。
地沟油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地沟油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食品生产者为了一己之私违背职业道德做着危害人类健康的事情。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国家一直明令禁止的添加剂频繁的发现于各种食物中,现在"地沟油"现象遍布大街小巷,"地沟油"质量极差,长期食用,必然会使我们的国民健康遭到严重的挑战。
"地沟油"危害如此强大,为什么屡禁不止。
本文从背后的利益链出发,从各个领域找到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地沟油背后的利益治理措施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都存在一个令人发指的问题——“地沟油”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
有些人长期以倒卖“地沟油”为生,他们把这些地沟油经过化学处理后装入成品油流入餐桌,这些地沟油入餐桌严重威胁到我国公众的生命健康。
“地沟油”事件频频发生,已震惊全国,其涉及范围之广,生产规模之大,出乎人们的想象。
虽然我国有关部门经过严厉打击,但“地沟油”事件依然阴魂不散,据专家统计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达百万吨级。
在利益的驱使下,“地沟油”制售从小作坊升级到大工厂,产业分工细化为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地沟油”生意不但打不死,甚至越做越大。
这个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政府监管缺失、立法体制不完善、社会道德缺失严重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提出问题1.地沟油对一般质量油造成了冲击由于近年来受地沟油影响,食用油中的散装油逐步退出市场,很多老客户不敢消费散装油。
对食用油厂家来说生意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老顾客都不敢来光顾了,更别提新顾客了。
一家销售散装油的公司自从出现“地沟油事件”,在短短一两个月内,生意下降了近30%,同时其他一些小生产做散装油生意的,关门谢客了好几天。
粮食局监督检查处处长说:“自国家大力整治地沟油以来,一些饭店为了避嫌,不愿意再使用散装食用油了。
”虽说散装食用油不一定就是地沟油,但和桶装油相比,价格毕竟差太多,人们对散装食用油也更加忌讳了。
地沟油案例

地沟油案例地沟油是指利用废弃食用油回收再利用,这些废弃食用油很可能带有杂质和有害物质,在没有经过严格处理和检测的情况下,被加工成为食用油再次流入市场。
地沟油的存在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下面就地沟油案例展开叙述。
2011年,中国台湾地区发生了一起地沟油案件,涉及横扫全台湾的餐饮业者。
这个案件由两个环节的企业合作进行,一家负责从食品厂商和餐厅收集废弃食用油,另一家负责处理食用油,使之再次成为可用的食用油。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不法商贩并没有使用严格的处理方法,而是将食用油直接倒入下水道,这样的食用油就会滴漏到地沟中。
当地政府在接到举报后,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行动,对涉案商家进行了跟踪调查。
他们发现,这些商家悄悄地将食用油收藏在餐饮店内的地下室或其他隐蔽的地方,然后再偷运到隐藏的工地,将油倒入下水道。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违反了环境保护法,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经过检测,发现这些地沟油不仅带有大量的不可燃杂质,还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这些重金属可能导致中毒、癌症等严重疾病。
而另一些油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流入市场成为了普通的食用油,这就给民众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在此次地沟油案例中,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恶意流入市场的地沟油近1000吨。
台湾政府对此事进行了严厉打击,先后抓获了上百名涉案人员,并对违法企业予以了严厉的罚款和停业整顿。
这次地沟油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人们的健康不能侥幸。
我们要认识到废弃食用油的处理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废弃食用油的回收和处理的监督力度,对违法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和惩罚。
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选择质量可靠的食用油。
总之,地沟油案例是一个警示,告诉我们健康不容忽视,废弃食用油的回收和处理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政府和企业要加强监管,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为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地沟油”事件的成因分析以及法律对策的开题报告

“地沟油”事件的成因分析以及法律对策的开题报告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地沟油”事件是指利用餐厨垃圾、油渣等非食用物质和死猪等动物尸体制成,再经过精炼、加工达到看似合格的食用油,用于餐饮业等领域的油品。
由于生产环节中存在不卫生、不安全等问题,这种食用油无法通过正常的安全检测,却被大量使用于市场中,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近年来,“地沟油”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本文选题旨在通过对“地沟油”事件的成因分析,探讨相关法律对策,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地沟油”事件的成因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析和比较,以及针对“地沟油”事件提出的法律对策建议。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两种研究方法,对“地沟油”事件的原因、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解决“地沟油”问题的法律途径和措施。
三、论文的预期目标和意义本文的预期目标是:全面剖析“地沟油”事件的成因,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国内外立法情况,提出法律对策,为防范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促进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改善和完善,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
四、论文的研究步骤1.收集资料和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和方向;2.对“地沟油”事件的情况和成因进行分析和梳理,梳理出相关法律法规;3.对国内外相关立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及启示;4.在现有法律框架基础上,提出具体法律对策建议;5.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对未来法律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五、论文的可行性与限制本文研究对食品安全领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由于“地沟油”事件的原因、影响等与生产、加工和供应环节有关,以及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等因素复杂多变,因此本文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食品安全事件案例来探讨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起曾经轰动一时的“地沟油事件”。
这是一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事件的起因是一些不法商人从下水道中捞取油脂,再经过加工,将其作为食用油销售到市场上。
由于地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长期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这一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恐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大大提高。
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加大了对不法商人的打击力度,从而有效地遏制了地沟油事件的发生。
其次,我们来看一起“有毒奶粉事件”。
这是一个涉及婴幼儿食品的严重食品安全事件。
一些不法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向奶粉中添加有害物质,导致了大量婴幼儿中毒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的发生震惊了整个社会,人们对奶粉的安全问题产生了极大的担忧。
政府部门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对不法生产商进行了严厉打击,加强了对奶粉生产的监管力度,推动了奶粉行业的整改和提升。
同时,消费者对奶粉的选择更加谨慎,对奶粉的安全问题也更加关注。
最后,我们来看一起“瘦肉精事件”。
瘦肉精是一种非法添加剂,长期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让猪肉更加“肥美”,向猪肉中添加瘦肉精,导致了猪肉中瘦肉精残留的严重问题。
这一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对猪肉的安全问题产生了极大的恐慌。
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加强了对猪肉生产的监管力度,严惩了添加瘦肉精的不法商人,推动了猪肉行业的整改和提升。
通过以上几个食品安全事件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不法商人为了追求利润而采取违法行为所致。
政府部门在处理食品安全事件时,加强了对食品生产的监管力度,严惩了违法行为,推动了相关行业的整改和提升。
金龙鱼地沟油事件

金龙鱼地沟油事件金龙鱼地沟油事件是指2013年11月份中国浙江温州爆发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涉及到著名食品企业金龙鱼公司。
这起事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并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形象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事件起因于金龙鱼公司生产的一批食用油被曝光使用了地沟油作为原料。
地沟油是指由于高昂的成本造成的盗捞和非法回收油脂的行为,通过排污管道直接倒入河流、下水道或者集装箱等地下贮存,并且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后再次进入流通。
这种油脂因为其不卫生、有害健康而备受诟病,并且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
曝光后,金龙鱼公司迅速作出回应,并表示将深入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随后,政府部门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通过抽检发现了地沟油的存在。
金龙鱼公司因涉嫌使用地沟油被暂停生产和销售,相关责任人员也被迅速调查。
在此次事件中,金龙鱼公司的形象受到了严重影响,产品销量和市场份额也大幅下滑。
这起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和讨论,揭露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食品企业缺少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和风险控制系统,容易造成产品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监测能力和执法力度也存在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并处理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
此外,消费者的监督意识也需要提高,只有当消费者普遍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和防范意识,才能够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完善了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企业和监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加强了监管力度,提高了监测和检测的能力,严厉打击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
此外,加强了对企业的督促检查和监管,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和责任追究。
这些措施有效的提高了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增强了人民对食品的信任度。
总的来说,金龙鱼地沟油事件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一次重大事件,对食品企业和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加强企业自身的责任意识和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增强消费者的监督意识,才能够构建起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链。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促使我们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本文将对几起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首先,我们来看一起曝光的“地沟油”事件。
地沟油是指一些不法商贩通过回收下水道中的废油、废料再加工成食用油,然后销售给餐饮业者的一种违法行为。
这种地沟油的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这一事件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质疑和讨论。
其次,还有一起“毒奶粉”事件。
毒奶粉事件是指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向婴幼儿奶粉中添加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了婴幼儿的健康。
这一事件曝光后,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和愤怒,也使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另外,还有一起“有毒添加剂”事件。
有些食品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延长保质期,向食品中添加有毒化学物质,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这种事件的发生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破坏了整个食品行业的形象和信誉。
以上这些食品安全事件,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使我们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要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食品安全;企业应加强自律,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做到诚信经营;消费者也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放心食品,理性消费。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食品安全问题负起责任,共同为食品安全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建立起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让人们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沟油事件分析摘要: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
经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科技发展水平的迅猛提高,政府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创造了不起的奇迹。
随着经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
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
地沟油流向餐桌,我们在餐馆吃饭食用的不知是何种油,也不知道这种油有何危害,使我们对食品安全的进一步加深,怎么样解决地沟油问题,怎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地沟油;原因;解决方案;危害近几年来,在世界围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国的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
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但是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前提下,食品安全却频频出现问题。
“毒奶粉”惊魂未定,“瘦肉精”尘埃未落, “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地沟油更是流向我们千万家的餐桌。
食品安全屏障为何屡屡被突破?食品监管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何食品问题屡禁不止?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依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远远不够的。
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作为生产者链条整体阶层的道德沦丧问题的严重性。
生产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政府部门为何频出重拳,却难取得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人民群众屡受其害,却难以幸免?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使我们的食品吃的放心,吃的安心,才能使那些不法分子对这种事件避而远之。
一、地沟油事件简介屠宰场废料变地沟油原料。
2011年10月,市梦乡村民经常闻到附近很臭很臭的味道。
传出恶臭的院子位于市婺城区一个城乡接合部。
警方调查发现院子门口堆放了大量空油桶,地上油迹斑斑,而这难闻的味道也很像是熬制泔水加工地沟油的味道,警方调查发现现场没有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块,这些油一部分来自于附近的另一个油脂加工点。
这些油脂的来源主要由屠宰场的废弃物压榨而成,主要包括猪、牛、羊屠宰以后脏的一些膈膜,以及猪皮、牛皮、羊皮上刮下的碎末,还有一些就是时间存放长不能吃的变质动物脏。
在随后的调查中,警方发现,这种新型地沟油的窝点不止一家,还有一些分布于当地的个体熬油户,他们熬制出来的动物油都是由卫坚统一收购。
同样原料也是来自于屠宰场的废弃物。
新型地沟油很大一部分被销售到了、、、等地的一些油脂公司,并最终进入到了食品领域。
这些地沟油主要是销往食品油加工企业,制成食品和火锅底料等。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以及劣质猪肉、猪脏、猪皮加工提炼后产出的油等。
地沟油最大来源为城市大型饭店下水道的隔油池和一些用劣质下脚料制造地沟油的非法商贩。
地沟油的主要流向有酒楼、生产矿山选矿捕收剂、养殖场、化工厂、工厂和学校食堂。
我们不能忽视地沟油在我们新技术和化工产品中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地沟油经过各种转运最终流向人们的餐桌。
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我们日常食用的油进行反思和考虑。
众所周知,地沟油中含有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这些物质时刻在危害着我们的生命健康。
地沟油会使我们消化不良、腹泻、腹痛,严重会使引发胃癌与肠癌。
纵观这个社会,虽然地沟油没有像毒奶粉那样造成的结果立即显现,但是食用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沟油的有害物质在我们体积少成多,引发的巨大癌变也是不容忽视的。
地沟油危害着我们的健康,但是它也在一些新兴工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过这次地沟油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如何检验地沟油方法的思考,同时也促使一些科学家把地沟油变废为宝的科研课题的研究,也使我们政府加强对社会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和惩罚力度。
二、地沟油事件产生的原因一是暴利的驱动。
一些黑心经营者将“地沟油”非法贩卖,回馈的利润高达十几甚至几十倍,从而诱使一些人为了利益,昧着自己的良心,从中赚取高额利润。
以近期的屠宰中农沃丰农业科技为例, “新型地沟油”个体熬油户卖出价是5000元/吨,油贩子卖出价是7600元/吨左右。
仅2011年1月到11月,该公司销售“新型地沟油”入账就达1000多万元。
二是立法体系不完善。
现今我国刑法中针对“地沟油”问题还没有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而且“地沟油”事件的不同环节存在“罪与非罪”界限不清楚的问题。
三是监管不力,责任不明。
就“地沟油”的监管工作而言,工商、质检、环保、公安、食品监督局等部门虽都有管理职权,但谁是主导部门不明确,长期处于推诿扯皮状态,导致执法监管不到位,整治力度不大,使黑心经营者钻了空子。
四是市场销售空间很大。
“地沟油”的价格比正常食用油的价格要便宜很多,有些企业为了省钱,他们忽视健康,不讲卫生、不讲科学,低价购买“地沟油”食用,这就为“地沟油”销售提供了较大的市场。
五是打击难度大。
在打击“地沟油”的过程中,不仅它的贩运、制作、销售本身很隐蔽,而且国家没有出台对非法制做“地沟油”食品处罚的检测标准,再加上也没有研制出非法使用“地沟油”食品的检测仪器,这就给打击工作增加了较大难度。
六是检测技术不够。
据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检测办法,所以很难在市场上检测出地沟油,而且还给犯罪分子钻法律空子提供了机会。
三、解决地沟油事件的对策地沟油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公众的身体健康,要想有效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就必须制定强有力的对策措施:一是重权出击。
各职能部门应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用关注民生的政治责任感,重视对地沟油的综合治理工作。
对非法贩运、生产、销售地沟油窝点,加大打击的力度,依法从重处理。
二是出台科学的管理办法。
责成相关部门抓紧出台对非法制做地沟油食品处罚的检测标准;迅速研制非法使用地沟油食品的检测仪器;同时完善餐饮业食用油进货台账,切实把好食用油进货关。
三是针对地沟油问题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
由于地沟油问题存在一系列的环节,针对这些环节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四是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
现今我国食品监管千疮百孔,存在执法权力与监管义务不对称的问题。
因此,为了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销售、使用地沟油等行为,坚决防止地沟油进入食物链。
我们要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及时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保证谁监管、谁负责,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五是开发地沟油的再利用价值。
通过政府引导、统一收运、定点处置等办法,建立产业化处置、市场化运作和资源化利用的疏导机制,以形成一条规有序的产业链条,变废为宝。
把地沟油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开发,不仅解决了地沟油出路,而且变废为宝,可以生产出大量生物柴油、生物燃料等新能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六是广泛宣传。
通过各种宣体,对地沟油的危害,进行广泛宣传。
要深入农村对广大农民进行讲科学、讲卫生、讲健康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同时加大对地沟油举报的宣传力度,发挥全社会的监督作用,让所有消费者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堵死地沟油流入食品市场,杜绝地沟油上餐桌。
四、对类似地沟事件的解决方案一是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
从经济角度看,成本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守法者的多寡。
对食品生产者违规现象处罚过轻,容易纵容他们的侥幸心理,成为滋生违规的温床。
可目前的法律对食品安全的惩处力度还是不够,没有威慑作用。
如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这点小小的惩罚在高额的利润面前算得了什么呢?“一定要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的代价,直至倾家荡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克强日前在全国工作专题会议暨省部级领导干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作出如是强调。
为此,我们的政府在查到食品安全的根源时不应该再处以简单的罚款。
在发现这些问题时,没收不法分子的全部家产,同时根据情节的严重与否判以不同时间长度有期徒刑。
加大惩罚力度、“提高”成本,让不法分子对行为望而生畏,从根本上杜绝他们的侥幸心理。
二是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导体系制度。
比如建立起专业、高效、统一,独立于地方之外,直属中央领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同时加强派住各地监管部门领导等的异地轮调,交流工作,尽量不受地方利益的影响,专心做好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设法加强一般消费者、媒体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监督:如每次食品生产安全检查都须随机抽选不同的几名消费者陪同检查,定期或随机接受媒体全程跟踪报道等等。
只要发生就曝光,让这些食品安全问题无所遁形,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同时应该开通人民对食品问题的发言通道,使人们提出的问题能及时解决,民众提出的解决方案能考虑。
对于那些监管地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官员及时处以应有的降级或辞退惩罚,使他们在其位谋其政,让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员及时下马,促使政府真真切切的为人民服务。
三是提高消费者自身的辨别食品优劣能力和维权意识。
媒体要发挥公益宣传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专家对某些食品问题的宣讲和经典案例的分析,提高广大群众识别假冒伪劣食品和依法维权的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同时,要尽快完善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及工作机,并充分发挥其领导、统筹、协调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细化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联动监管机制,有分工、有合作,不扯皮、不推诿,加强工作考核和责任追制究,消除监管盲点,切实做到对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实行全链式监管和无缝衔接,确保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食品。
地沟油事件仅仅是食品安全事件的冰山一角,其他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而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不仅是体制问题,更是社会价值观扭曲,导致人们唯利是图,忽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导致道德滑坡、诚信丧失和尊严丢失。
所以,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下,加强食品监管制度和法律建设,才能全面推进食品监管水平,保证食品安全,人民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专业资料>工程科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网易>新闻中心>热点问题专业资料>人文社科>教育学/心理学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