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保险差距
国内外工伤保险对比

国内外工伤保险对比
工伤保险是指由雇主为职工购买的一种保险,主要用于赔付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病和死亡的费用。
一般来说,国内外工伤保险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将对两者进行对比。
首先,国内工伤保险对比国外工伤保险存在着不同的由来和发展历史。
国内工伤保险是在20世纪50年代实施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源于国内的劳工保护和福利改革。
而国外工伤保险则有着更加长久的历史,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就已经有了工伤保险的存在。
其次,国内外工伤保险在保障范围上存在差异。
国内工伤保险主要是针对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覆盖面较广,保障范围包括了工伤和职业病。
而国外工伤保险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国家只保障工伤,而有些国家还包括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
再次,国内外工伤保险在保险待遇上存在差异。
国内工伤保险的待遇标准一般比较低,赔偿金额相对较少。
而国外工伤保险则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赔偿标准,部分国家甚至提供了更加全面和高额的赔偿待遇。
此外,国外工伤保险还经常与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相结合,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最后,国内外工伤保险在运行机制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国内工伤保险一般由地方和中央政府共同负责管理和监督,运行机制
相对单一。
而国外工伤保险则由各个国家的政府、社会保险机构和雇主共同管理和运作,运行机制更加多元化。
综上所述,国内外工伤保险在由来、保障范围、保险待遇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国内工伤保险是一项以保护劳工权益和提供社会保障为目标的社会保险制度,而国外工伤保险在一些方面有着更加完善和广泛的保障和赔偿标准。
保险理财:中外投资类保险产品的区别有哪些?保险索赔时间不可过长?

中外投资类保险产品的区别有哪些?
保险索赔时间不可过长?
中外投资类保险产品的差异
将我国投资类保险产品与国外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存在以下区别:
1、推出背景上的差别。
国外推出投资类保险产品是为了增强保险产品的竞争力,而我国推出投资类保险产品的直接原因是降低利差损。
在20世纪70年代,受通货膨胀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纷纷寻求创新,保险公司传统的固定预定利率的长期寿险保单由于缺乏竞争力,导致长期寿险保单持有人纷纷退保,造成保险资金外流,保险公司受到严重冲击,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各保险公司开始研究开发投资型保险产品。
近20年来,投资型保险产品在各国得到迅速发展,在一些投资型保险发达的国家,其保费收入已经占到寿险保费收入的30-55%,目前投资型寿险产品已成为各国寿险业同其他金融业竞争的工具,并日益成为未来寿险业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险业迅速发展,保费收入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飞速发展,而寿险保费收入在1997年超过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后,其增长速度一直超过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
与。
中英两国保险比较

中、英两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比较我国现行海运货物保险条款是在我国1972年条款的基础上,于1976年和1981年经两次修订而成的。
我国的条款一方面广泛地吸取了当时国际保险市场的内容和做法,另一方面又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基本上满足了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对海运保险的要求。
英国现行的伦敦协会货物保险条款是在对原S.G.保险单和旧协会货物保险条款进行彻底改革的基础上制定的,于1982年起开始使用。
现将我国的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与伦敦协会货物保险条款进行比较。
一、两国海运货物保险合同的共同点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的一切险、水渍险和平安险与协会货物A险、B险和C险一一对应,从总体上看,有如下的共同点:(一) 承保责任范围相当一切险和A险的承保责任虽然在文字表达上有所区别,但都是对海上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一般外来风险予以负责,内容比较接近;水渍险和B险的承保责任主要均是对海上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保障,内容也基本相当;平安险和C险所承保的风险虽然有所区别,但从保障的范围看,两者之间也比较接近。
(二) 除外责任基本相同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只有5条除外责任,协会货物保险条款则包括4条共10余款内容,但从具体内容看,基本上都是把非意外的,间接的及特殊原因的和人为故意行为所致损失作为除外责任,两者的区别不大。
(三) 保险期限基本一致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的保险期限采取“仓至仓”的责任起讫,协会货物保险条款则包括运输条款、运输契约终止条款和航程变更条款,共同组成保险人的责任期限,实际上也是以“仓至仓”为责任起讫。
(四) 被保险人义务大致相同两种条款均规定货物发生损失时被保险人应迅违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或减少货物的损失;航程发生变更时,被保险人应立即通知保险人;货物发生损失时,被保险人应保证保险人向第三方追偿的权利等。
二、两国货物保险条款的区别(一) 两国保险条款的名称不同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的基本险别分别命名为一切险、水渍险和平安险,实际的承保责任和名称并不符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从而引起误解。
国内保险公司和国外保险公司水险区别

国外与国内货物保险一、货品运输保险索赔时效分歧。
国内保险公司以中保财产公司为例,索赔时效为保单承保起2年内有用。
而国外保险公司的索赔时效普通为一年,一年的时间关于那些地处偏僻山区且设备量大、超限货品多的用户是非常严重的。
一旦超越索赔期,即便文件完备、来由足够,保险公司也不再受理。
二、联络不方便。
再以中保公司为例,一旦用户发现货损,即可告诉本地分公司经理赔。
而国外保险公司承保的货品一旦发生货损,则需由用户告诉买方,再由买方告诉外商,由外商告诉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再告诉其保险单上指明的国内检验代理。
假如由用户直接告诉报单上的检验代理人检验,那么用户还要为该代理人付出一定的费用,不然这些检验代理人是不会为用户理赔的。
三、国外保险公司对提赔文件的要求极为严厉,缺一不成,手续也相对复杂。
提赔文件除保证正本报单、提单、发票、装箱单外,还应提供理货单、向船方或运输公司的提赔声明函、查验代理出具的查验申报、报单受益人提出的索赔请求等等及其它保险单上规定的提赔文件,并在规定期限内寄达国外保险公司。
一旦保险公司受理,你还应按其要求填写其需要的其他文件并及时寄回,不然国外保险公司仍可以各类理由拒赔。
国内保险优势分明经过几年来的理论和总结,运输保险由买方国度的保险公司承保有着诸多优势。
如仍以中保公司为例,有以下几点优势:货品运输保险第一,可以防止海运及内陆运输二段投保而易形成的责任不清,索赔扯皮的景象。
第二,保险局限可以从终止目标港延长至合同现场,不另加收保险费。
第三,索赔查验赔付较为便利,用户可以在本地保险分公司处理及申报。
如需卖方补供货品的,本地保险公司也可以直接将赔款费用汇外商帐户。
第四,索赔时效为二年。
给卖方的理由在运用CIF、CIP条目签署进口合同时,买方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说服卖方,要求在买方国内投保:1.CIF、CIP合同条目下,合同价中已包括保险费用,故外商在发货时必需按每批货品发运状况处理投保手续。
此条理由是反对有些外商以自己是大公司,本公司与保险公司有年度合约,不再每批投保,故不按合同规定每批处理投保手续,出具正式保单,而只供应保险证明书的做法。
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比

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比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而实行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总称。
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多差异,主要体现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面。
以下将分别对两者进行详细的对比。
一、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险方面,中西方存在一些差异。
在西方国家,养老保险主要采用的是社会化的方式,即国家通过税收和公共财政来提供养老保障。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覆盖广泛,由国家提供统一的养老金,不分劳动者个人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的差异。
而在中国等地,养老保险则以个人为单位,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共同缴纳保险费。
不同的是,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是根据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额度来确定的。
二、医疗保险在医疗保险方面,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国家,医疗保险实行普遍覆盖,基本都是由政府提供的全民医疗服务。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免费或者低费用的医疗,保障了人民的健康权益。
而在中国等地,医疗保险是基于个人缴费的方式,个人和用人单位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
同时,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中国的医疗保险还存在个人支付高额额外费用的问题。
三、失业保险在失业保险方面,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政府提供的福利大小和失业金的领取条件上。
在西方国家,失业保险福利普遍较高,覆盖范围较广,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金直至再就业。
而在中国等地,失业保险的福利相对较低,覆盖范围也较窄,失业金领取期限有一定限制。
综上所述,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社会化的方式,免费或低费用的提供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广泛;而中国等地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依靠个人缴费,对于个人的支付比例较高,福利相对较低,覆盖范围相对较窄。
此外,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保护个人权益,强调公平公正,而中国等地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更加注重保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国内外保险市场发展对比

国内外保险市场发展对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国内外市场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以国内外保险市场发展为主题,对比国内外保险市场的差异和共同点。
一、市场规模对比国内保险市场的规模逐年增长,保费收入不断攀升。
根据中国保监会数据,2019年全国保险业保费收入达到了4.6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约8.8%。
而在国际市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其保费收入达到了 1.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30%以上。
此外,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市场也具有较大的规模。
二、产品差异国内保险市场的产品种类相对较少,以传统人身险、财产险为主。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变化,新兴保险产品如健康险、意外险等也逐渐受到关注。
与此相比,国外保险市场的产品更加多样化,涵盖了人寿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车险、旅行保险等多个领域。
此外,一些国外市场还有特殊的保险产品,如宠物保险、婚礼保险等。
三、市场竞争对比国内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相对较高。
中国保险市场存在多家国有大型保险公司和一些外资保险公司,同时还有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
随着市场的开放和改革,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逐渐增大。
国内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保费定价、营销策略和产品创新等方面。
相比之下,国外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少数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垄断了市场份额。
四、监管体系对比国内保险市场的监管体系相对严格,保监会作为行业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和产品进行监管。
随着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中国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
而在国际市场,各国的保险监管体系各不相同。
一些国家采用分层监管模式,由不同的机构分别对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等进行监管。
而一些国家则采用统一的机构对整个保险市场进行监管。
五、市场发展趋势对比国内保险市场发展迅速,未来仍然具有较大的潜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保险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中外社会保障比较

中外社会保障比较中外社会保障比较1.背景介绍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为其公民提供的基本保障体系,旨在保障人民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权益。
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包括保障范围、保障水平、制度设计等方面。
本文将对中外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异同与发展趋势。
2.中外社会保障制度之比较2.1 保障范围2.1.1 中方社会保障范围在中国,社会保障范围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2.1.2 外方社会保障范围在外国A,社会保障范围包括2.2 保障水平2.2.1 中方社会保障水平中方社会保障水平包括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发放标准、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等。
2.2.2 外方社会保障水平外方社会保障水平包括3.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比较3.1 中方社会保障制度设计3.1.1 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方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包括缴费比例、退休年龄、养老金计算方法等。
3.1.2 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中方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包括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基金来源与管理等。
3.1.3 失业保险制度设计中方失业保险制度设计包括失业救济金发放条件、缴费比例等。
3.2 外方社会保障制度设计3.2.1 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外方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包括4.中外社会保障制度之发展趋势4.1 中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趋势中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趋势包括4.2 外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趋势外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趋势包括附件:1.中方社会保障法案2.外方社会保障法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养老金:指退休人员获得的生活保障金。
2.缴费比例:指个人或单位需要向社会保障基金缴纳的费率。
3.社会保障制度:指一个国家为其公民提供的基本保障体系。
中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对比分析

中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两个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在政策设计、覆盖范围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一些区别。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美两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对比分析。
一、政策设计中美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政策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1.缴费方式: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的是“个人缴费+单位缴费”的模式,即雇主与雇员各自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而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则是雇主和雇员各自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并由政府进行统一管理。
2.养老金计算方式: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养老金的计算主要根据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来确定,基本上是按照缴费总额除以缴费年限得出每月的养老金金额;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则主要根据个人的工作年限和平均工资来计算养老金,即根据个人的平均收入来决定养老金的数额。
3.退休年龄:中美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退休年龄的规定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男性和女性退休年龄分别为60岁和55岁,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将逐渐提高退休年龄;而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退休年龄为65岁,但可以提前退休,提前退休时将根据提前退休的年数进行养老金的减少。
二、覆盖范围中美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覆盖范围上也存在差异。
1.参与人群: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较广,几乎所有在职的企事业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员工都需要参加养老保险;而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只覆盖了社会保险制度下的雇主和雇员。
2.制度间联动: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联动关系,比如与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等联动;而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联动程度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策
1.加快对内开放保险市场的步伐,提高 加快对内开放保险市场的步伐, 加快对内开放保险市场的步伐 民族保险业的竞争力 2.国家对保险业应实行低税政策,进一 国家对保险业应实行低税政策, 国家对保险业应实行低税政策 步壮大民族保险业实力。 步壮大民族保险业实力。 3.改革我国国内资保险公司的保险经营 改革我国国内资保险公司的保险经营 体制和管理体制, 体制和管理体制,尽快实现与国际惯例 接轨。 接轨。
中外保险业差距
中外保险业差距
1、从保险业发展的规模上看,我国保险公司的 数量、保费总收入和资产总量都相对很少。规模 是行业和企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从各方面的 统计数据应该看到,我国保险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2、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上看,我国在这两方 面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 保险深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 内生产总值之比。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 险深度已达10%左右。而我国2000年的保险深 度为1.8%。保险密度指标是指人均保费。
中外保 班 金融11班 金融
目录
1
2 3 4
中国保险业现状
中外保险业的差距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
对策
中国保险业现状
中国保险业现状
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的保险业 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保 险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国人民保险 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等国 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部分股 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民营资本参股,股 权结构得到优化,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经营管理 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取 得突破。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 理规定》《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监管指标》、 《财产保险公司分险种监管报表》以及《人身保 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等一系列监管规章。加强 了保险业监管的制度建设。
中国保险也发展前景
中国保险也发展前景
•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20多年来我国保 险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预计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 内,我国保险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
保险市场体系化 经营业务专业化 市场竞争有序化 保险产品品格化 保险制度创新化 经营管理集约化 行业发展国际化 从业人员专业化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自身又存 在巨大的潜力 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挑战,同时中国保险业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潜力。 • 1、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加强了保险市场竞争程度,导 致保险企业保费利润率的迅速下滑。2、造成一部分保费 外流。3、与国内保险公司争夺一定的市场份额。 • 从全国的市场结构看,外资保险公司所占比重年还不到百 分之一,但在开放区域内的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已接 近10%,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 4、外资保险公司由于在待遇方面有着比国内保险公司优 厚的条件,会造成国内保险企业一部分优秀人才流失。
• 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日本高达4600 美元。而我国人均保费只有127.7元,约15美元, 美国1600美元,人均保费是中国的107倍,日本 是中国的307倍。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保 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3、从我国民众对保 险业认识的程度上看,保险观念还较差。人们对 保险在稳定社会经济,维护个人切身利益上的作 用认识不够。主动买保险的个人寥寥无几,整个 保险业,特别是人身保险是个买方市场,迫使百 万保险推销大军四处奔波,推销保险产品。保险 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必须 让人们从切身利益上认识其作用。
参考文献:
• 1. 乔桂明:《中国保险业发展战略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12-01 • 2./person/show. jsp?t=692 • 3. 魏华林、俞自由、郭杨:中国保险市场的 开放及其监管。《保险研究》
• 从影响保险业的发展的诸因素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存在巨 大的潜力 1、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恩格尔系数的 不断降低,保险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消费品必然会逐步伴 随收入的增加而日益提高。 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 整,保险业必将随着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不断增 加。在当代世界经济活动中,保险业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保险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日益增加。保险机 构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保险业存在的巨大市场潜力和生存空间, 实现保险业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化。 3、在我国社会 经济发生重大变革转型时期,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范围呈日 趋增长和扩大的趋势。各种意外事故屡屡发生,天灾人祸不 期而至,这就为拓展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为保 险人员推销保险,开拓业务活动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为 保险业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 在竞争日益国际化的保险市场 上,我国保险业要想立于不败 之地,必须建立全新的保险经 营理念。 2. 积极开展保险科技创新活动, 全面快速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3. 加快培育高素质的人才 未来的 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 完善保险法规,强化市场监督 保证保险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做到监督的全程化、动态化、 持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