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木桶原理

合集下载

什么是木桶原理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什么是木桶原理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什么是木桶原理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什么是木桶原理?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木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根据这一内容,可以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那么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启示1:改变木桶结构可增加储水量从木桶原理中,我们可以发现,木桶的最终储水量,不仅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和木板间的衔接与配合。

在特定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相互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木桶的储水量,比如:有意识地把木桶向长板方向倾斜,木桶的储水量就会比正立时多得多;或为了暂时地提升储水量,可以将长板截下补到短板处,从而提高木桶储水量。

启示2:通过激励让"短木板"变长毫无疑问,在企业中最受欢迎、最受关注的是明星员工,即少数能力超群的员工。

管理者往往器重明星员工,而忽视对一般员工的利用和开发。

这样做很容易打击团队的士气,从而使"明星员工"的才能与团队合作两者间失去平衡。

想要避免这个问题,管理者就需要多关注普通员工,特别是对那些"短板员工"要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赏识。

启示3:别让"短板"葬送自己如果把木桶比做人生,那么"短板"实际上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些弱点。

比如,很多人不注意个人习惯,导致在生活和工作中出现失误。

什么是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什么是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什么是木桶原理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什么是木桶原理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什么是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木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根据这一内容,可以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1:改变木桶结构可增加储水量
从木桶原理中,我们可以发现,木桶的最终储水量,不仅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和木板间的衔接与配合。

在特定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相互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木桶的储水量,比如:有意识地把木桶向长板方向倾斜,木桶的储水量就会比正立时多得多;或为了暂。

木桶原理木桶第二原理反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木桶第二原理反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木桶第二原理反木桶原理木桶原理 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成为“木桶原理”。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原理还有三个推论: 只有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木桶才能盛满水; 所有木板比最低木板高出的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高的越多,浪费越大; 要想增加木桶的容量,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途径。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

你可以很容易发现木桶和企业的共同之处,即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劣质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水平。

因为,最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从而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战斗力,影响了整个系统的综合实力。

因此,一个组织,不是单靠在某一方面的超群和突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的,而是要看整体的状况和实力;一个团体,是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往往取决于其是否存在突出的薄弱环节。

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

引申到企业管理中来,制约企业发展的往往是少数的,一二个重要的、关键的问题,如管理能力、资金、技术、人才问题等。

如果我们把企业当成一只木桶,而把企业经营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与要素比喻成组成木桶的每一块木板,比如:资金、技术、人才、产品、营销、管理等等,那么一个企业取得业绩的大小,则取决于企业资源中最短缺的资源和要素。

换个角度说,在企业的销售能力、市场开发能力、服务能力、生产管理能力中,如果某一方面的能力稍低,就很难在市场上长久获利。

其实,一个企业做的再好,管理上都有潜力可挖,换句话说,每个企业都有它的薄弱环节,正是这些环节使企业许多资源闲置甚至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新木桶定律

新木桶定律

新木桶定律我们知道的木桶定律——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子。

传统的木桶定律是把木桶放在平面上来衡量的。

但是,如果把木桶放置在一个斜面上的时候,木桶装水的多少就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板子的长度。

当然这要求长与长要正相对,并且长木块的周围要有相应长度的木块作为她的辅助。

也就是说当我们比别人在某一块短一大节时,不但要选择合适的斜度。

更重要的是把其他木块合理排列起来,使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木块。

平面上的木桶,处于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下,有成熟的游戏规则来管理整个市场,但是在一个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和规则下,就要发挥我们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利用现有规则的有利条件,当别人在计较平面的时候,我们利用斜面和合理排列木块来增加我们装水的能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我们比别人短的板子,可能不会很快的在平面上弥补,在现在的市场速度下,已经不容许你有充足的时间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了,以后也不会再有象海尔、长虹那样,市场给你十几年的时间来发展自己,所以,我们就要利用我们的长处,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斜面,尽可能发挥我们现在拥有的条件。

先比别人多蓄水,蓄水之后,在过程中改善我们的短板,实现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咸鸭蛋理论产生台湾宏基电脑公司的老板施正荣,2004年退休以后,到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讲他的一个经营哲学,咸鸭蛋的经营哲学。

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妈妈借高利贷做生意,可以选择做两种生意养活全家。

第一种生意是卖咸鸭蛋,咸鸭蛋的零售价3块钱一斤,毛利率10%,也就是说卖一斤咸鸭蛋挣多少钱,3毛钱,但是咸鸭蛋有个问题啊,容易破,容易烂,容易坏,不容易运输,不容易贮存。

第二个生意,卖笔记本,笔记本好啊,不吃草不吃料还不坏,毛利率达到50%,所以,如果仅仅看利润率的话,做什么生意?笔记本。

但是施正荣说,他妈妈依然选择了做咸鸭蛋,为什么?因为咸鸭蛋是现金生意,没有什么比现金生意更好的了,第二个原因,周转快啊,他两天卖一次啊,笔记本倒是好,半年卖一本利润率让贷款的利息给吃了个干干净净啊。

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

现代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它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一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构成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木板。

在实践中,“木桶理论”这一富含哲理的观念,被用来解释许许多多的现象。

但是,在原始表述中由于未曾涉及其适用范畴和约束条件,一些具有很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学者,就根据不同环境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演绎、引申,形成了“木桶理论”的各种新版本。

“木桶斜放理论”有人认为,补短毕竟要加大投入,是件费力而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因此应当合理挖掘现有要素的潜能,就是要在“用”上下功夫,扬长避短,甚至故意突出其长处,也许比一味弥补其短处更有效果。

如果继续用木桶的比喻来说,就是将木桶向长板一方倾斜放置,比正着放置要增加更多的容量。

这种认识好像有点强词夺理或者偷换概念,但似乎也自成一说。

这个新“木桶理论”版本是在启示人们:用人贵在用其所长。

正如日本松下幸之助老先生所讲:用人不求全,有 70分的人才就好。

“木板密合理论”也有人认为,对一个木桶而言,如果木板长度都合适,但相互之间如果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或者说无法达到应有的容量。

因此强调要注意强化木板之间的密合程度,防止水从缝隙泄露。

这个版本的新“木桶理论”显然是在启发人们,对一个组织的战斗力而言,其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由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所决定。

企业的竞争力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不但要均衡,更要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各部门、人员之间在各有所长、各司其职的基础上进行密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木板密合理论”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协作、沟通的重要性。

提高木桶装水的能力,必须有两个措施相配合:加长木板,并让木板之间结合得更紧密。

“铁桶理论”桶为水而做,水因桶而立,一个木桶,即使是铁桶,无论其桶壁多厚多坚,只要在桶底有个米粒大的小眼儿,水必然流失,如果不加修补,这桶也就成了一个废物。

对此现象,不妨称为“铁桶理论”。

木桶新原理

木桶新原理

木桶新原理【旧木桶理论】: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其容水量大小的并非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或全部木板长度的平均值,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要想提高木桶整体效应,不是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

【新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以及这个木桶是否有坚实的底板。

底板不但决定这只木桶能不能容水,还能限制容多大体积和重量的水,而木板间如果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到最后一滴水都没有。

【反木桶理论】:——反论之一:如果木桶比喻的是一个"刚性"结构的组织或者企业,那么为什么要是这个木桶呢?如果企业是一个"无边界"的"柔性"组织,犹如一个自动平衡和自动修复的"容器",每一个缺口和短板都可以尽快通过自我修复和自我组织得到弥补,那么就不存在所谓的"短板",其自我平衡能力会始终保持各个板之间的平衡。

——反论之二:即便木桶存在短板,为什么一定要补齐那块短板呢?你可以把最短的那块木板去掉,从而组成一个新的没有短板的木桶。

【木桶之比喻】:有关此的比喻较多,此处归纳的是比较贴切的几个——木桶之盛水:绩效或者经济效益,此为木桶之产出,也是组织与企业存在以及追求的基本目标。

——木桶之底板:组成木桶的基座,比喻企业的基础管理,即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

——木桶之木板:指人力、资本、管理、技术、市场等企业运营的各种资源和能力。

——木桶之直径:规模和大小。

企业或企业家的胸怀和眼光决定它的长久。

——木桶之长板:相对比较突出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或关键性能力。

——木桶之短板:劣势、缺陷或者不足。

——木桶之缝隙:资源或能力之间的协作、沟通、配合的量度。

——木桶之桶箍:企业文化,凝聚力,向心力。

『应用篇』——木桶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1、桶底——岗位培训和素质培训工作不搞好,就没有成长基础2、木片间隙——岗位衔接不好,只能让人力资源大打折扣3、木桶位置不是水平——无序和人力资源管理或者说人力资源的出发点不正确,那么人力资源的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新木桶原理作文范文

新木桶原理作文范文

新木桶原理作文范文
新木桶原理。

听说过木桶原理吗?就是那个说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
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道理。

可现在,这个说法变了。

不是看短板,而
是看长板,还有怎么把这些长板连在一起。

你说奇怪不奇怪?
其实想想也对,现在这个世界,不是以前那个资源紧缺、什么
都得均衡的时代了。

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只要你有一样特别突出,
别人就会注意到你。

就像那些网红、明星,他们可能别的方面都不
咋地,但因为有一项特长,就红了。

这个新木桶原理啊,告诉我们,别光盯着自己的短板看,也得
看看自己的长板。

团队也是这样,别总想着怎么补齐每个人的短板,得想想怎么利用他们的长板。

把每个人的长处都发挥出来,这个团
队就无敌了。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得认识到,现在的社会,全面发展
是好事,但有自己的特长更重要。

别老想着补齐短板,得把心思放
在长板上。

其次,如果你是个团队领导,得会看人。

得知道谁擅长
什么,然后让他们做最擅长的事。

最后,我们都得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

得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立足。

这个新木桶原理啊,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别光盯着短板看,也得看看自己的长板。

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才能在这个世界里走得更远。

木桶原理的内涵及其应用

木桶原理的内涵及其应用

木桶原理的内涵及其应用1. 木桶原理的概述木桶原理,也称为桶效应,指的是“一只桶所能装的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

这个原理比较形象地说明了一个系统、团队或者个体在某个方面的发展、效能或者效益是由整个系统、团队或者个体中最弱的那个方面来决定的。

2. 木桶原理的具体含义和解读2.1 最弱环节的限制木桶原理强调了一个系统中最弱的环节会对整个系统的效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一个系统、团队或者个体的整体表现受制于最薄弱的环节,就像一个桶的容量由最短的那块板来决定一样。

2.2 协同合作的重要性木桶原理提醒我们,为了使系统、团队或者个体的整体效能最大化,我们需要注重提升整体能力,而不仅仅关注某个环节的独立优化。

只有当每个环节都不成为系统的短板时,整体效能才能够得到提升。

2.3 破绽和漏洞的重视木桶原理还暗示了系统中潜在的破绽和漏洞可能成为最致命的弱点。

对于系统、团队或者个体来说,及早发现和修复这些破绽和漏洞,对保障整体的安全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3. 木桶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1 工作环境与员工表现在工作环境中,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团队中表现最弱的成员往往会成为整个团队发展的瓶颈。

为了提升整体的工作效能,我们需要关注和帮助团队中的弱者,使其与其他成员保持相对均衡,以免拖慢整个团队的步伐。

3.2 生活习惯与健康状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生活习惯和身体健康也遵循着木桶原理。

当我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均衡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可以提升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然而,如果我们只关注某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比如只注重饮食而忽略运动,那么最薄弱的那个环节就会限制整个健康状态。

3.3 项目管理与任务分配在项目管理中,木桶原理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项目的成功往往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或者最关键的任务。

项目管理者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保障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同时,在任务分配时,合理安排资源和人员,注重平衡各个环节的负责人,也是遵循木桶原理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经常有这样的抱怨:过去说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好,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而现在,在经过了很多的培训和学习之后,我们已经基本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并且尽了我们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所学到的新东西——如平衡计分卡、360度绩效反馈、宽带薪酬、胜任能力模型等等——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之中,但实施的效果却往往是让我们大失所望,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比做四周的挡板高低不同的一只木桶,而把企业的生产率或者经营业绩比做桶里装的水,那么影响一家企业的生产率或绩效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并不这只桶上高度最高的那块板,而是高度最低的那块板。

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上来说,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的生产率或经营绩效显然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权且将位于这只桶四周的挡板缩小到仅仅代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木桶上的这些木板分别代表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人员的招募甄选和雇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企业文化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各方面内容。

然而,仅仅有上面的这一只木桶还无法解释我国企业在吸收、引进各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时所存在的效果不佳的问题,需要再引入另外一个木桶。

这个新的木桶所代表的是绩效优异企业(既可以是国外先进企业,也可以是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优异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通常情况下,这些绩优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水平以及绩效水平都高于问题企业。

也就是说,绩优企业的木桶挡板更高,盛水的垂直高度也更高。

于是,可以把我国很多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改善过程,比喻为一个看着绩优企业的木捅来建造自己的木桶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问题企业以绩优企业为标杆,力图营造一个像别人那只木桶一样高、一样好的新木桶。

这种学习加改进的做法本身是没有任何错误的,然而,问题在于,很多企业所看到的绩优企业的木桶是一只近乎完美的木桶,它们无论是在组织结构设计、流程再造、绩效管理方面,还是在人力资源开发、薪酬管理方面,水平看上去都那么高。

在迅速提升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强大动力推动下,盲目地根据人家的绩效管理那块板来拔高自己的绩效管理这块板,根据人家的薪酬管理那块板来拔高自己的薪酬管理这块板,总之,最好是全面提升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但是,这种过于刻板的一对一拷贝的做法(尽管很多时候也加上自己的一点创新),却为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改善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首先,很多企业在改善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时,看不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部所存在的各种联系和逻辑关系(其中有些是显在的,还有很多则是潜在的,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看到的),单纯以绩效考核或者薪酬设计这些单项的改革作为加高木桶的突破口。

然而,这些企业忽略了一点,尽管自己的绩效考核或者薪酬设计这两块板子确实比人家的低很多,并且很多绩效企业都在宣扬自己的绩效管理制度如何如何好,但是对于本企业来说,自己最短的那块板子却很可能是设计不合理的组织结构,这是一块比绩效和薪
酬还要短的板子。

事实上,这些绩优企业的木桶也不是一次造好的,人家也是通过不断地交替式地弥补自己的短板才一步一步地将自己的木桶加到这么高的位置上的。

因此,人家现在之所以大谈企业文化如何重要,这可能是因为人家的组织结构、绩效管理体系、薪酬体系等板子已经很高,但是惟独组织文化是人家的一块短板,因此人家由于弥补了这块短板而使绩效水平大增。

这个时候,如果由于绩优企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就以为人家搞企业文化这么有效,我也要马上去搞企业文化,那可能就要犯错误了。

这是因为,你最短的那块板子可能并不是企业文化,而是其他一些对人家来说早已做过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工作分析。

因此,不要盲目跟着人家跑,关键是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短板。

其次,我们的很多企业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时候,普遍存在拔苗助长的急躁心理,认为拿个“最先进的壳子”一套,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管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到了某个阶段,才能去做那个阶段的事。

比如大企业往往必须有一套精密而系统的薪酬、培训、晋升、绩效管理等人力资源制度体系。

但是对于小企业而言,粗线条的管理可能反而是更有效的,很多小企业甚至连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都不需要。

如果小企业也学着去引进大企业的“精密”管理方法,其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可能结果会恰恰相反,不仅效率没有提高,成本还进一步加大了。

再拿绩效管理来说,人家可能最早首先做到了对工作职责和岗位工作规范等静态绩效的严格考核,后来又发展到了以目标管理为中心的动态绩效考核,再后来又发展到360度绩效反馈。

近些年来,为消除单纯考核财务指标对企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又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以实现企业绩效、部门或团队绩效以及个人绩效的紧密结合为目的,发展出了平衡计分卡这种新的绩效考核思路。

那么,我们在学习人家的造桶技术的时候,应当怎样下手呢?是直接把人家当前最好的东西拿过来吗?是直接在企业中全面铺开360度绩效考核体系或者平衡计分卡考核方法呢,还是应当先把岗位职责的履行以及目标管理扎扎实实地做好,然后再一步一步地朝着更为全面而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靠拢呢?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都在有意无意之间选择了前者。

360度绩效考核和平衡计分卡都可以算在国内目前最热闹的人力资源概念之列了,许多过去从来都没有搞过规范的绩效考核,甚至连基本的岗位职责都不清楚,目标管理从来就没有到位的企业,也上来就引进所谓最新的技术,其后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因此,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绩优企业,那么我们可以清晰地在木桶的每一块板子上看到一条一条水平逐渐加高的历史水位线,这是人家的管理水平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提升的结果。

今天,在这些绩优企业的每一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最耀眼的那些东西,都是位于每一块扳子最高处的那些东西。

因此,即使你现在发现绩效管理确实是你的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板子,你也不能眼睛盯着人家的绩效管理这块板子的最高峰,妄想把那块最美、最耀眼的板子直接搬到自己的木桶上来,一下子把企业的绩效管理提升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上去。

睁开眼睛好好看看,在人家那块板子上最炫目的顶点之下,是有坚实的丛础在支撑着的。

总之,即使是在找到自己的短板或者弱点的时候,也不能指望一次到位式地把这块板子补上。

正确的思路应当是,一方面知道自己最终要到哪里去,即在心目中很清楚绩优企业的“木桶”是个什么样子;另一方面还要有耐心,工作需要分步骤地做,有时甚至不得不停下来,必要时可能还要走点的弯路。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必须认清一个道理,人力资源管理不是一项利用某种新的理念、工具和方法就
可以一蹴而就的工作,它实际上是一个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环境、成长阶段、业务性质以及人力资源状况等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同时更是一个依靠常年的日积月累不断改善的过程。

事实上,在国际上流行的任何一种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工具都是有其发展过程和实施的背景要求的,如果不考虑它们在什么条件下有效,就盲目地引进所谓的新理念以及新技术,结果反而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

由于中国企业特定的历史发展历程,我们在许多领域都缺乏最原始的基本制度和设施建设,所以,国际上很多流行的东西在中国可能都要变通地使用,甚至是必须要等到条件成熟之后才能使用。

第二,要想提升企业的总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扩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及其部门所在企业中的影响力,是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的,这一点在人力资源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的中国企业中,是尤其需要注意的。

当前,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未被企业领导者和直线部门经理人员所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了解并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解决管理者认为最棘手的问题,才能使他们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改变管理层对人力资源部的看法。

而不能一味地用苍白的新名词、新概念和新理论去说服老板,甚至与其他管理人员发生管理冲突。

第三,为了找出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短板,中国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一方面需要完整、系统地掌握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必须懂得如何利用各种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来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诊断,然后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并且推动这些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