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测试题
幼儿园小班语言练习题及解析

幼儿园小班语言练习题及解析一、读一读,选出不同类的单词。
1. 苹果瓜香蕉芒果2. 书包纸板擦3. 树椅子地板门4. 棒球足球鸡蛋米饭解析:第1题,除了瓜是蔬菜外,其他是水果;第2题,除了纸、板擦与书、包不同类;第3题,除了门是进出的工具,其他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第4题,除了鸡蛋与米饭是食物外,其他是玩具。
二、辨音,选出每组中不同类的音。
1. 书包熊猫飞机大象2. 手表蜘蛛耳朵河马3. 衣服果汁鞋子九九4. 小虎鹦鹉小鸟天鹅解析:第1题,除了飞机外,其他都是生活中的动物;第2题,除了手表外,其他都是生物;第3题,“九九”中有两个相同的音,是特殊情况,应该选“果汁”;第4题,除了天鹅外,其他都是喜欢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
三、根据图片写出相应的单词。
解析:1. 苹果;2. 鱼;3. 妈妈;4. 牙刷。
四、连线题,把左右两边的相应物品之间进行连线。
1. | 左边 | 右边 |2. | 左边 | 右边 |解析:1. 书包-上、树-下、左-左边、纸-右、桌子-前面;2. 凳子-上、进门-上、窗户-左边、烟囱-右边、灯-前面。
五、词语搭配。
1. 耳朵:听声、听话、听音乐、听老师讲课。
2. 嘴巴:吃东西、刷牙、讲话、喝水。
3. 手:握手、用筷子、写字、举手。
解析:1.听声是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听话是通过耳朵听到别人说的话,听音乐是通过耳朵听到音乐,听老师讲课是通过耳朵听老师讲述的内容;2. 吃东西是通过嘴巴进食,刷牙是通过嘴巴刷牙,讲话是通过嘴巴说出自己的意思,喝水是通过嘴巴饮用;3. 握手时需要用手和别人握手,用筷子是需要手拿起筷子,写字是需要手拿笔写字,举手是通过手举手表示自己有话要说。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贪吃的小猫》教案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贪吃的小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材第四章《寓言故事》,详细内容为《贪吃的小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寓意,用词语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挂图、故事磁带。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贪吃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和贪吃有关哦!”2. 故事讲解:使用PPT课件、挂图和故事磁带,详细讲解《贪吃的小猫》的故事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几名学生表演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故事寓意。
4. 例题讲解:出示范例:“小猫为什么会被大灰狼抓走?”引导学生用故事中的词语回答,并给予鼓励。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词语描述故事中的场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复述故事《贪吃的小猫》。
②用词语描述故事中的一个场景。
③画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2. 答案:①故事复述:略。
②场景描述:例如:“小猫在厨房里找到了一块肉,它高兴地吃了起来,完全忘记了妈妈的话。
”③角色绘画: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故事寓意的理解,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建议学生在课后与家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角色特点,以及如何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确保情景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情景中体会故事寓意,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具体操作建议:1. 教师可准备一些道具,如小猫、大灰狼等角色服装,让学生在表演中更投入。
幼儿园优质课件大班语言《永别了,袜子》.

幼儿园优质课件大班语言《永别,袜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情感篇》第一节《永别,袜子》。
内容讲述一个小朋友与心爱袜子告别情景,通过生动有趣故事,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喜怒哀乐,培养他们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情感变化。
2. 培养幼儿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恰当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情感。
3. 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创编类似故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情感变化,并能用恰当方式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情感表达能力,激发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卡片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课件,播放《永别,袜子》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情感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提问:故事中,小朋友为什要和袜子告别?(2)讲解:通过故事,引导幼儿理解生活中喜怒哀乐,学会表达自己情感。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用自己话复述故事情节。
(2)组织幼儿进行情感表达练习,如表演、绘画等。
4. 小组活动(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创编类似故事,并表演出来。
(2)小组间互相交流,分享情感表达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永别,袜子2. 情感变化:喜怒哀乐3. 情感表达:语言、动作、绘画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编一个与情感相关故事,并用自己方式表达出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情感表达方面进步,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学校等场合,积极表达自己情感,提高情感素养。
同时,开展类似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情感变化引导和理解,是情感表达能力培养,接着是随堂练习设计,是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注重的是倾听行为的培养。
”倾向于幼儿哪种行为的培养()。
A:表述行为培养 B:早期阅读行为培养 C:倾听行为培养 D:欣赏文学作品行为培养答案:C2.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语言交往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A:在日常交往中引导幼儿学习语言 B:通过专题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 C:通过语言游戏发展幼儿的语言 D:通过区域活动指导幼儿的交往语言答案:ABCD3.早期的阅读是儿童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是理解口语与文字之间关系的重要经验。
() A:错 B:对答案:B4.专门的谈话活动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谈话,是无预期目标和计划的谈话,具有自发性和随意性。
() A:错 B:对答案:A5.语言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一般在游戏规则中对幼儿听音辨音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出要求。
() A:对 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3-4岁幼儿掌握的词汇量是()。
A:2000个左右 B:1700个左右 C:1000个左右 D:2300个左右答案:D2.5-6岁幼儿词汇发展的特点有()。
A:已经能够区分大多数常用的同义词和反义词,以及部分关联词 B:幼儿词汇量大大增加,可达到3000~4000个词 C:幼儿能说出“从”“在”“向”“往”等介词,但常有词不达意的现象 D:名词方面,他们开始积累概括性更强的名词,这些词往往是事物类型的概念答案:ABCD3.“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和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基本会说普通话。
”属于5-6岁幼儿语言目标() A:错 B:对答案:B4.4-5岁幼儿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
()。
A:对 B:错答案:A5.5-6岁幼儿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
()。
A:对 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见解自由是指不要求幼儿统一认识,允许幼儿根据个人感受发表见解。
()A:对 B:错答案:A2.日常个别谈话可以穿插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中职版测试(含答案)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测试2一、单选题1. 能独立仿编或创编故事、诗歌和散文的完整内容或部分内容是()的语音教育目标。
A. 小班B. 中班C. 大班D. 学前班2. 儿童的问题语言最丰富的时期是()。
A. 1-2岁B. 2-3岁C. 4-5岁D. 6-7岁3. 以对话形式进行的言语交往活动是()。
A. 讨论B. 文学作品欣赏C. 讲述D. 谈话4. 言语表达形式主要是对话言语的儿童处于()阶段。
A. 呀呀语B. 简单句C. 单词句D. 复合句5. 中国儿童能发出四声变换是在出生后的()。
A. 9个月B. 12个月C. 15个月D. 18个月二、概念解释1. 语言的含义2. 示范模仿法3.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三、简答题1. 简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2.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3. 简述文学教育的意义。
4. 幼儿童话故事的选择原则?四、论述题1.幼儿(1~6岁)的语言发展特点。
2.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层次结构。
3. 谈话活动的意义。
4.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材料的选择。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测试2答案一、单选题1. C2. C3. D4. B5. A二、概念解释1. 语言的含义: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内容的工具。
人类的语言,是人类传递情感信息的工具。
以符号、文字、图案、音乐、语音、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等形式为载体,来传递或交流情感信息。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
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2. 示范模仿法:示范模仿法指的是教师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的样板,通过教师自己或者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的示范,让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
3.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以婴幼儿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
主要通过教师的解读赏析、环境创设、精巧设问、思维启迪、整合渗透,来引导幼儿进行对话质疑、有效互动、表演游戏、迁移经验、仿编作品,它是一个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新、从接受到运用的整合过程。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太阳的颜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太阳的颜色》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多彩的世界》中的《太阳的颜色》。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观察、想象和表达,描述太阳的颜色;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儿歌《太阳的颜色》的内容,能跟着节奏朗读儿歌。
2. 通过观察和想象,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太阳的颜色,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描述太阳的颜色,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挂图、彩色笔、卡片、音乐播放设备。
2. 学具:图画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太阳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太阳的颜色,提问:“你们觉得太阳是什么颜色的?”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播放儿歌《太阳的颜色》,让幼儿跟着节奏朗读。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分析儿歌内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太阳的颜色。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图画纸和彩色笔。
(2)让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太阳的颜色。
(3)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描述。
(2)引导幼儿思考:除了儿歌中提到的颜色,太阳还有哪些颜色?5. 课堂小结(5分钟)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色彩。
六、板书设计1. 儿歌《太阳的颜色》2. 太阳的颜色:红色、黄色、橙色、绿色、蓝色、紫色等3. 幼儿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太阳,并描述它的颜色。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太阳是红色的,因为它像火焰一样温暖。
”2. 家长参与: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想象和表达,让幼儿描述太阳的颜色,达到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目的。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方案样本(四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方案样本活动目标:1. 提升幼儿对月亮形状变化的认知,激发他们对月亮观察的热忱。
2. 学习和理解词汇:量、衣裳、可惜。
活动预备:准备不同阶段月亮的图片以及实物投影设备。
活动流程:1. 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晴朗的夜晚,天空中可以看到什么?(月亮、星星)月亮呈现什么形状呢?2. 故事引导:介绍月亮姑娘,她一直渴望能穿上漂亮的衣裳,但始终未能如愿。
请问小朋友们是否想知道其中的原因?3. 在讲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过程中,配合展示图片。
4. 讲述完毕后,邀请幼儿思考为什么月亮姑娘始终无法穿上衣裳?(因为月亮的形状每天都在变化,所以无法固定)5. 重复故事,并在之后进行讨论: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提出让月亮姑娘穿上美丽衣裳的方法。
6. 活动拓展:可以进一步解释月亮为何会有阴晴圆缺,以及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
(月亮实际上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旋转。
在白天,由于太阳的光芒太强烈,我们看不到月亮。
而在夜晚,当太阳光被地球遮挡时,我们就能看到月亮,由于地球的遮挡角度不同,月亮的形状看起来时圆时缺。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方案样本(二)活动目标:1、促进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鼓励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进行合理的续编,并能流畅地叙述。
2、激发幼儿的思考能力,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幼儿对同伴的关爱之情,养成废物再利用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皮鞋车》故事的课件。
2、动物头饰、旧皮鞋、旧挂历纸、剪刀、胶水、彩色笔等材料。
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物品,你们看这是什么?(展示旧皮鞋)2、如果在你们家里有这样的鞋子,父母通常会怎么处理?(引导幼儿回答)3、总结:你们的回答非常棒,提出了很多可能性。
二、核心部分:1、讨论:在森林的草地上也有一只这样的旧皮鞋,小动物们看到后会怎么做呢?(组织分组讨论并邀请幼儿分享)2、通过角色扮演,了解故事内容。
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雪地里的小画家(语言)优秀教案优秀教案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二、教学准备: 1、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
2、识别各种动物脚印。
3、准备电脑课件:a、序;b、观察;c、诗歌;d、仿编;e、游戏三、教学过程: 1、引出诗歌(课件--序)秋天里,枫树爷爷画了一幅很美的画,染红了大地,染红了天空(课件展现出秋天枫树景象,枫树爷爷满脸笑),冬来了,北风呼呼地吹,吹走了枫树爷爷的画,枫树爷爷伤心极了(课件出现北风吹来,树叶卷走,枫树爷爷皱了眉头),天越来越冷,你们看,天空里下起了什么(雪绒花音乐起,课件展现下雪场景,同时伴有风雪声)。
(评析:以景激趣,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诗歌 a、观察: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雪绒花音乐停,踏雪声起),他们来干什么?他们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呢?(课件逐一出现小鸡、小猫、小鸭、小马,分别在雪地里留下的脚) (评析:用创设好的情景,直接揭开课题,简单,直接) b、提问,引导幼儿讨论,想象 ·谁来到了雪地里?(小鸡、小鸭、小猫、小马) ·它们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脚印) ·它们的脚印象什么?(小鸡的脚印象小草、竹叶.....;小猫的脚印象梅花、饼干........;小鸭的脚印象枫叶、雨伞......;小马的脚印象月牙、耳朵......)幼儿大胆想象。
(评析:让幼儿畅所欲言,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这些脚印就象一幅画,我们画画要用笔、颜料,可小动物画画是不用颜料,也不用笔的,那它们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在地上走几步就成了一幅画)·我们怎样夸它们(真不错、顶呱呱、小画家......) c、是谁在说话呀?小猫问:“小鸡小鸡,你们的好朋友青蛙呢?”小马说:“是呀,青蛙怎么没来”,小鸡、小鸭说:“我们也示知道”。
d、小青蛙上哪去,孩子们,你们说说,青蛙怎么不参加呢?(冬眠去了),原来,小青蛙躲在洞里睡着了(课件一角出现油中睡觉的青蛙) e、你们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呢? (评析:自然而然地将动物冬眠的知识引入课题) f、枫树爷爷笑哈哈地说:“小动物的画真美,我再也不伤心了,我要把你们编进诗歌里”由枫树爷爷朗育诗歌,幼儿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