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范文正公仲淹既贵》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诫子书》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4分)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夫/君子之行B.遂成/枯落C.非学/无以广才D.悲守/穷庐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诫.子书诫: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明:__________(3)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___ (4)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文中原句填空。

(2分)(1)文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一、(14分)1、(2分)B2、(4分)(1)告诫,劝勉(2)明确(3)增长(4)疾行,指迅速逝去3、(4分)(1)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4分)(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共8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乙】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俭以养德以德报怨学以致用自以为是B.意与日去出其不意词不达意意气风发C.淡泊明志志大才疏志同道合志在四方D.年与时驰心驰神往驰名中外纵横驰骋10.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静以修身翻译: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

理解:诸葛亮强调提高自身修养,需要屏除杂念和干扰,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如果放纵、轻浮则不能修养身心。

【乙】学须静也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理解:诸葛亮阐明学习要求所处环境安静,不受干扰。

他强调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对社会有所贡献。

11.上文是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主要阐述了“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深刻道理,这是古人推崇的一种美德。

结合上面文本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美德在许衡和怀素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链接材料一】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链接材料二】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

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节选自《僧怀素传》)答:答案:(三)阅读《诫子书》(5分)9.C(共2分)10.甲(共2分)11.答案示例:许衡盛夏途经河阳,口渴,众人争着去摘路边一棵无主梨树的梨子,独许衡不吃,他认为不合乎道义的东西,(有教养的人)一丝一毫也不取,这就是他修身立德的体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

为父未尝一日忘汝。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

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

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

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

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

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

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

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

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

至嘱,至嘱!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

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

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

(取材于张之洞《诫子书》,有删改)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挟:依仗B.反足贻.堂上以忧贻:赠给C.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炙:熏陶D.即幸.不被人知悉幸:侥幸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言恨不一日离汝汝其.慎之B.然必令汝出门者.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C.治国之.道不一余五旬外之.人也D.诸前辈犹多不以.然以.从事于所学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B.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你纵使忧虑自己不能够成才,也要勿忘忧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C.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这不只是得到学问上的好处,而且可以借此来磨练身心D.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你如果能百尺竿头,天天进步,我也就胸襟宽阔,身体舒泰了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虽有对儿子的委婉责备,但更多的是耐心的教导、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想念,写得语重心长,感人至深。

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诫⼦书对⽐阅读训练含答案【注】①权:指孙权。

③涂:通“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④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⑤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称。

(⼄)诫⼦书夫君⼦之⾏①,静以修⾝,俭以养德,⾮澹泊②⽆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仔细阅读《诫⼦书》⼀⽂,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意是什么?(2分)答: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项是( )(2公)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耶!B、⼠别三⽇,即更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扳仲永环谒于⾢⼈。

3.翻译下列句⼦。

(2分)卿⾔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以为⼤有所益。

译⽂:4.读了以上两篇短⽂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个⽅⾯谈谈⾃⼰的认识。

(2分)答:(三)【甲】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饭疏⾷饮⽔,曲肱⽽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书》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传.不习乎:(2)曲肱.⽽枕之:(3)夫君⼦之⾏.:(4)意与⽇去.:2.翻译⽂中画线句⼦。

(1)(2)3.诸葛亮提出的“君⼦之⾏”应包括哪⼏点?4.两⽂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都⾮常重视什么?甲⽂主要运⽤了什么修辞格?⼄⽂主要运⽤了什么修辞格?(四)(甲)周公诫⼦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往矣,⼦⽆以鲁国骄⼠。

吾,⽂王之⼦,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相天⼦,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15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9.下列有关文言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告诫劝勉儿子诸葛瞻而写的一封家书。

B.《狼》中“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活用为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C.《论语·学而》中“不亦说乎”中“说”通“悦”,在文中意思为“愉快”。

D.《咏雪》中“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一个文言倒装句。

10.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2分)(1)夫君子之行(2)非志无以成学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无以致远致(2)无以广才广(3)意与日去日(4)悲守穷庐庐12.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句: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A.迷惑傲慢就不能振奋精神,危险轻薄就不能修养性情。

B.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C.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危险轻薄就不能修养性情。

D.迷惑傲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3.作者认为君子修身养德需要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

(3分)(三)(15分)9.(3分)D10.(2分)(1)夫 / 君子之行(2)非志 / 无以成学11.(4分)(1)达到(2)增长(3)岁月,时光(4)简陋的房屋12.(3分)B13.(3分)答题要点:立志;勤学;惜时。

评分说明:一点1分。

意思对即可。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2分)【甲】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言家事》【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注: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慆(tāo)慢:漫不经心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悉.仰于官: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3)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____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

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5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注】①权:指孙权。

③涂:通“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④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⑤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答: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翻译下列句子。

(2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4.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分)答:(三)【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传.不习乎:(2)曲肱.而枕之:(3)夫君子之行.:(4)意与日去.: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2)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四)(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诫子书阅读答案8篇

诫子书阅读答案8篇

诫子书阅读答案8篇诫子书阅读答案8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诫子书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诫子书阅读答案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智慧钥匙: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阅读《诫子书》,回答问题。

(6分)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④则不能励精⑤,险躁⑥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⑦,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老师集》)注释:①行:操守,品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6分)
【甲】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刘元卿《范文正公仲淹既贵》
范文正公仲淹既贵,常以俭约训人,戒诸子曰:“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
母躬执爨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

今而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

汝母又已早
世,吾所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贵之禄耶?”子纯仁娶妇将归,以罗绮为帷幔,
公闻之不悦曰:“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吾家法?敢持至,当
火于庭。

”——明·刘元卿《贤弈编?卷二》注解:①范文正公仲淹:范仲淹,“文正”是谥号。

②亲:父母。

③执爨(cu
àn):烧火做饭。

③躬:亲自。

④甘旨:美味的食物。

⑤充:请人代劳。

⑥恨:
遗憾。

⑦若曹:你们。

⑧火:点火烧掉。

23.解释加点的实词。

(4分)
(1)俭以养.德()(2)不能励.精()
(3)未尝.充也()(4)闻之不悦.()
24.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A.君子之.行帷幔之.物 B.静以.修身以.罗绮为帷幔
C.夫.君子之行夫.学须静也D.险躁则.不能冶性学而不思则.罔
2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汝母躬执爨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

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今而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

27.(1)《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修身”“养德”“广才”“成学”
的关键是要做到“淡泊”“”,切忌“淫慢”“险躁”,正反对比,观
点鲜明。

(2分)
(2)《范文正公仲淹既贵》中范仲淹时常训诫儿子们要极力保持的家风和美
德是。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