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
《兵车行》译文注释及赏析

《兵车行》译文注释及赏析全诗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它所带来的痛苦。
地方官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横征暴敛,百姓更加痛苦不堪。
这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兵车行唐代: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耶娘一作:“爷”)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译文及注释译文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
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
《兵车行》杜甫唐诗原文及鉴赏

《兵车行》杜甫唐诗原文及鉴赏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诗鉴赏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年(751)杜甫旅居长安时。
《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
时仲通将兵八万,..士卒死者六万人。
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
..制大募两京(长安、洛阳)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
..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诗人的这篇长歌就是表现唐玄宗好战喜功,穷兵黩武敌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一开始,就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震人心魄的送别画面。
在这幅画面上,兵车轧地,响声隆隆,战马奔腾,昂首嘶鸣。
披挂着弓箭的士卒,夹杂在车马中,一列列地开赴边地战场。
漫长的队伍旁,是众多的亲人,男女老少,在纷乱地哭喊、拽拉、捶胸、顿足,跑着为士卒悲恸地送行。
车马行人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淹没了横跨渭水的咸阳大桥。
“耶娘妻子走相送”一句,不仅写出送别人扶老携幼的情景,同时从爷、娘、妻、子不同身分的送行人中,也表明征夫中长幼年龄的参差不齐。
“走相送”的“走”(跑的意思)字,用得出神入化,它将亲人难舍难分的感情写得细致入微。
同时,在“车辚辚,马萧萧”、队伍快速行进的时候,一个“走”字,又准确地反衬出了送行者的衰弱不堪。
《兵车行》原文及注释译文

《兵车行》原文及注释译文《兵车行》(1)作者:唐朝杜甫车辚辚(2),马萧萧(3),行人弓箭各在腰(4)。
耶娘妻子走相送(5),尘埃不见咸阳桥(6)。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7)。
道旁过者问行人(8),行人但云点行频(9)。
或从十五北防河(10),便至四十西营田(11)。
去时里正与裹头(12),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13),武皇开边意未已(14)。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15),千村万落生荆杞(16)。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17)。
况复秦兵耐苦战(18),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19),役夫敢申恨(20)?且如今年冬(21),未休关西卒(22)。
县官急索租(23),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24),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25),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26),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27),天阴雨湿声啾啾(28)!注释兵车行:这是一首乐府诗。
题目是诗人自拟的。
辚(lín)辚:车轮声。
《诗经·秦风·车辚》:“有车辚辚”。
萧萧:马嘶叫声。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行(xíng)人:指被征出发的士兵。
耶:通假字,同“爷”,父亲。
走:奔跑。
咸阳桥:指便桥,汉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唐代称咸阳桥,唐时为长安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
干(gān):冲。
干云霄:冲犯云霄。
过者:过路的人,这里是杜甫自称。
但云:只说。
点行(xíng)频:频繁地进行征兵。
或:不定指代词,有的、有的人。
十五:指年龄。
防河:当时常与吐蕃发生战争,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结河西一带防御。
因其地在长安以北,所以说“北防河”。
西营田:古时实行屯田制,军队无战事即种田,有战事即作战。
“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的。
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
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
裹头:男子成丁,就裹头巾,犹古之加冠。
《兵车行》杜甫

《兵车行》杜甫《兵车行》杜甫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诗鉴赏: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年(751)杜甫旅居长安时。
《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
时仲通将兵八万,..士卒死者六万人。
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
..制大募两京(长安、洛阳)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
..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诗人的这篇长歌就是表现唐玄宗好战喜功,穷兵黩武敌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一开始,就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震人心魄的送别画面。
在这幅画面上,兵车轧地,响声隆隆,战马奔腾,昂首嘶鸣。
披挂着弓箭的士卒,夹杂在车马中,一列列地开赴边地战场。
漫长的队伍旁,是众多的亲人,男女老少,在纷乱地哭喊、拽拉、捶胸、顿足,跑着为士卒悲恸地送行。
车马行人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淹没了横跨渭水的咸阳大桥。
“耶娘妻子走相送”一句,不仅写出送别人扶老携幼的情景,同时从爷、娘、妻、子不同身分的送行人中,也表明征夫中长幼年龄的参差不齐。
“走相送”的“走”(跑的意思)字,用得出神入化,它将亲人难舍难分的感情写得细致入微。
同时,在“车辚辚,马萧萧”、队伍快速行进的时候,一个“走”字,又准确地反衬出了送行者的衰弱不堪。
杜甫《兵车行》原文及赏析

杜甫《兵车行》原文及赏析《兵车行》是杜诗名篇,为历代推崇。
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兵车行》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兵车行唐代: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耶娘一作:“爷”)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译文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
去从军出征时尚未成丁,还要里长替裹头巾,回来时已经满头白发,却仍要去戍守边疆。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兵车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杜甫《兵车行》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翻译: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
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
赏析:1、章法严密前后呼应,例如第一段以“牵衣顿足拦道哭”写战士家属,颇有生离死别之意,下面就用“边庭流血成海水”“生男埋没随百草”来证明“行人”此去决难生还;又如第二段以“千村万落生荆杞”“禾生陇亩无东西”写农村生产凋敝,第三段再说“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兵车行》古诗赏析

兵车行》古诗赏析《兵车行》作品介绍《兵车行》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11首。
《兵车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篇,为历代推崇。
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也很突出。
古诗名句“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就是出自《兵车行》这首诗。
《兵车行》原文《兵车行》作者:唐•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也作“耶娘”大众翻译为前),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注释1.兵车行:选自《杜诗详注》。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中后期。
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
天宝八年(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西宁西南)一役,死数万人。
十年(751),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进攻南诏(辖境主要在今云南),军大败,死六万人。
为补充兵力,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往军所,送行者哭声震野。
这首诗就是据上述情况写的。
这是一首乐府诗。
题目是诗人自拟的。
2.辚(lin)辚:车轮声。
《诗经•秦风・车辚》:“有车辚辚”。
3•萧萧:马嘶叫声。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4.行(xing)人:指被征出发的士兵。
5.耶:通假字,同“爷” ,父亲。
6.走:奔跑。
7.咸阳桥:指便桥,汉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唐代称咸阳桥,唐时为长安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
8.干(gdn):冲。
《兵车行》原文及翻译

《兵车行》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兵车行》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一、《兵车行》原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耶娘一作:“爷”)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二、《兵车行》原文翻译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
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
三、《兵车行》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坤
•一
教学步骤
回忆作者
• 五 赏• 七 概括主题
•三
写作背景
•四
朗
诵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 杜甫 唐代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 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 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 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 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 被誉为“诗史”。 杜甫五言古诗的代表作有“ 杜甫五言古诗的代表作有“三 ”“三别 三别” 其五、 吏”“三别”。其五、七言律 诗功力极高,五律如《春望》 诗功力极高,五律如《春望》 春夜喜雨》《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 《春夜喜雨》《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七律如《 《登岳阳楼》;七律如《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登高 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 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牵衣顿足拦道哭, 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 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 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 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 百草。 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天阴雨湿声啾啾。
A 形式上采用古称“一头两脚体” 的结构方式。 形式上采用古称“一头两脚体” 的结构方式。 从整体看, 又略有变化;各段皆自有起结, 从整体看,节奏整齐 又略有变化;各段皆自有起结, 拆之则三,合则为一。 拆之则三,合则为一。 B 采用民歌接字法 朗读起来铿锵和谐,优美动听 朗读起来铿锵和谐,
诗歌主题
• 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穷兵黩武,连年征 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具有深刻的 思想内容
谢谢大家
再 见
2.文中“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2.文中“ 。”不是反常吗?谈一谈自己的理 解
在中国这样一个素有“重男轻女” 在中国这样一个素有“重男轻女”传 统的国家,说这样的话,看似反常,但这 并 不是一时愤激之语,而是为社会现实所逼 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是作者对 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所出的 愤怒的反语。
本文的艺术风格
描写叙述,还是后一段的代人叙言,诗人激切奔越、 描写叙述,还是后一段的代人叙言,诗人激切奔越、 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融汇在全诗的始终。 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 人那种焦虑不安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 人那种焦虑不安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
1.寓情于叙事当中 这篇叙事诗无论是前一段的 寓情于叙事当中 2.章法严密 章法严密
课文赏析:
1.“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二句表达了什么内容? 在整首诗中有 什么作用? 2.文中“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不 是反常吗?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1.“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二句表达 了什么内容? 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诗中连续四个动作(牵 顿 拦 哭 ),把 行者那种眷恋、怨恨的动作神态表现的细 致入微。诗人笔下,灰尘弥漫 车马人流, 哭声遍野。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的悲 剧令人触目惊心。 所写内容,从表面上看,是生离死别之 情,实质上写的是人民的怨恨。 兼有提挈全诗和设置悬念的作用。
解题:
“行” 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 文体。这种诗体形式自由,音节、 格律基本上不受限制。形式采用 形式采用 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 变化。 变化。 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 题,而是缘事而发,自创新题, 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的反映 人民的苦难生活。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 的征战越来越频繁, 战争的性质,已由 天宝以前的制止侵 扰,安定边疆,转 化为残酷征伐。连 年征战,给边疆民 族和中原人民都带 来深重的灾难。在两次规模较大的战争 中,军队丧师巨万遂大举征兵。杜甫的 《兵车行》就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