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习题1
兵车行测验题

《兵车行》测验题(注:本卷总分105分,其中1分为卷面整洁分)一、基础题:(18分)1.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兵车行(xíng)声啾啾(jiū)边庭(tíng)B.车辚辚(lín)生荆杞(qǐ)戍边(shù)C.干云霄(gān)生男恶(wù)村落(luò)D.马萧萧(xiāo)急索租(suǒ)陇亩(lǒng)2.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B.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洲,千村万落生荆杞C.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
D.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3.括号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冲)云霄。
B.纵有健妇把(介词,将)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C.县官(天子、朝廷)急索租,租税从何出?D.君不闻汉家山东(山东省,古称鲁)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4.解说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耶娘妻子走相送——父母和老婆都迈着沉重的步子走来送别他。
B.行人但云点行频——路上经过的人都说是频繁地按户籍册征调壮丁。
C.信知生男恶——确实知道生的男孩很凶狠。
D.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用武力开拓疆土的欲望还没有完结。
5.对诗文中的数量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准确反映数量。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准确反映数量。
C.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夸张数量。
D.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大致估计6.对诗句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对偶B.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对比C.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夸张D.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顶真、设问二、阅读《兵车行》,完成7—18题。
(每题6分,共72分)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兵车行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兵车行知识点及练习题本篇文章为同学们,文章中包括兵车行原文、译文、注释、作者简介及课后练习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吧。
原文:兵车行唐代: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耶娘一作:“爷”)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译文: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
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
注释:兵车行:选自《杜诗详注》。
高中语文兵车行同步练习人教版.doc

高中语文兵车行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将就将领将进酒将错就错....B.伉俪扛活抗生素慷慨激昂....C.纤巧忏悔歼灭战安土重迁....D.幽咽悠扬幼稚病怨天尤人....答案: C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耶娘妻子走相送A..走,跑步B. 被驱不异犬与鸡.异,不同C.纵有健妇把锄犁.纵,即使生女犹得嫁比邻D..比,到答案: D3.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或从十五北防河A. .或,有人B. 长者虽有问.虽,即使C.且如今年冬.且,况且行人但云点行频D..但,只是答案: B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A. 行人弓箭各在腰..B. 尘埃不见咸阳桥..C.汉家山东二百州..D.耶娘妻子走相送..答案: B5.把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2)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答案:(1)拉着衣角跺着脚拦路哭泣,哭声震天动地直冲云霄。
(2)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扶犁耕种,田里的庄稼还是杂乱不成行。
6.将下面的文学文化常识补充完整。
(1)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
他是唐代,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后人尊称他为。
(2)“歌、行、引(吟)”是我国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如我们学过的《兵车行》等。
答案:(1)少陵野老现实主义诗圣(2)古代诗歌自由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文,完成7~10 题。
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高考语文 5.16《兵车行》测试(1) 人教大纲版第五册

兵车行1.下列各组诗句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车辚辚.(lín),马萧萧B.千村万落生荆杞.(qǐ)C.哭声直上干.(ɡān)云霄D.天阴雨湿声啾啾.(qiū)答案:D解析:啾jiū。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君闻汉家山东二百州B.耶娘妻子走相送C.尘埃不见咸阳桥D.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答案:C解析:尘埃:尘土。
A.山东:古义指函谷关以东,崤山以西;今义为山东省。
B.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
D.县官:古义指官府,今义为县一级的官。
3.下列句子中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耶娘妻子走相送耶:通“爷”,父亲B.边庭流血成海水庭:通“廷”,屋前空地C.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D.禾生陇亩无东西陇:通“垄”,耕地上的土埂答案:B解析:庭不是通假字。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行人但.去点行频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①或.从十五北防河②尔或.长烟一空,上下天光……C.①耶娘妻子走相.送②两岸青山相.对出D.①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敢.教日月换新天答案:A解析:但:只,仅仅。
B.①或者,②有时;C.①给,②互相;D.①岂敢,②敢于。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句是()A.哭声直上干.云霄干:冲犯B.武皇开边意未已.已:停止C.纵.有健妇把锄犁纵:放纵D.信.知生男恶信:实在答案:C解析:纵,即使。
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①道旁过者问行人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A.“长者”即“道旁过者”,“役夫”即“行人”B.“长者”即“道旁过者”,“役夫”不是“行人”C.“长者”不是“道旁过者”,“役夫”不是“行人”D.“长者”不是“道旁过者”,“役夫”即“行人”答案:A解析:①道旁过者问,行人被问;②长者问,役夫被问。
阅读杜甫《兵车行》,完成7—10题。
兵车行阅读题

兵车行阅读题
(最新版)
目录
1.兵车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兵车行的主要内容
3.兵车行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4.兵车行的现代意义和启示
正文
兵车行是中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它的创作背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期。
兵车行通过描写战场上的兵车行进景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士兵、百姓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兵车行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兵车行进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
诗中写到,“兵车行,车轮如水,马蹄如飞”,形象地描绘了兵车行进的景象。
同时,诗中还写到,“道路泥泞,车辆难行,人人痛苦,个个悲伤”,揭示了战争对人们的影响和痛苦。
兵车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古代战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战争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兵车行的文学价值也体现在它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上,它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呼吁人们反对战争,追求和平。
虽然兵车行描写的是古代战争,但它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今天的世界,战争依然存在,人们依然在承受着战争的痛苦。
兵车行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关注战争对社会、对个人的影响,要尽力避免战争对人类的伤害。
总的来说,兵车行是一首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诗歌,它揭
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呼吁人们反对战争,追求和平。
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兵车行知识点及练习题-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兵车行知识点及练习题|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本篇文章为同学们,文章中包括兵车行原文、译文、注释、作者简介及课后练习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吧。
原文:兵车行唐代: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耶娘一作:“爷”)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译文: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
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
兵车行阅读题

兵车行阅读题
【实用版】
目录
1.兵车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兵车行的文学价值和特点
3.兵车行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4.兵车行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正文
兵车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成熟和发展。
兵车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唐代征战西域的场面,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和英勇。
兵车行的文学价值和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真实的历史描绘和细腻的情
感表达上。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而著称。
兵车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描绘唐代征战西域的场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军队的强大和英勇,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兵车行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是以唐代征战西域为背景,描绘了中国军队在征战过程中的英勇和坚韧。
故事主要讲述了唐代军队在征战西域的过程中,兵车行的重要作用以及士兵们的英勇表现。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色彩。
兵车行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在于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同时,兵车行也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和英勇,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操。
这些都是兵车行的重要价值所在,也是它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原因。
总的来说,兵车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以真实的历史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兵车行》习题1

《兵车行》习题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车辚.辚,马萧萧()哭声直上干.云霄()归来头白戍.边()千村万落生荆杞.()2、翻译下面的诗句。
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哭声直上干云霄:行人但云点行频:去时里正与裹头:武皇开边意未已:山东二百州:禾生陇亩无东西:役夫敢申恨:县官急索租:信知生男恶:生女犹得嫁比邻:3、翻译下面句子。
(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导学。
诗歌分为三个自然段,即三个层次。
(一)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
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
1、第一段开头的三句话,怎样诵读它们才能正确表达诗人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4句诗是从两个角度描写送别场面的。
这两个角度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二)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
“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
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
这就增强了诗的真实感。
1、“行人但云点行频”的意思是频繁地征兵,许多唐诗研究专家认为,这“点行频”是全篇的“诗眼”。
请分析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从“边庭流血成海水”写到“汉家山东二百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兵车行》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车辚.辚,马萧萧()哭声直上干.云霄()
归来头白戍.边()千村万落生荆杞.()
2、翻译下面的诗句。
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哭声直上干云霄:
行人但云点行频:去时里正与裹头:武皇开边意未已:
山东二百州:禾生陇亩无东西:役夫敢申恨:
县官急索租:信知生男恶:生女犹得嫁比邻:
3、翻译下面句子。
(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文导学。
诗歌分为三个自然段,即三个层次。
(一)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
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
1、第一段开头的三句话,怎样诵读它们才能正确表达诗人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4句诗是从两个角度描写送别场面的。
这两个角度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二)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
“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
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
这就增强了诗的真实感。
1、“行人但云点行频”的意思是频繁地征兵,许多唐诗研究专家认为,这“点行频”是全篇的“诗眼”。
请分析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从“边庭流血成海水”写到“汉家山东二百州”。
这里的写法与上面叙写的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方法有什么不同,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征夫久不得息,连年征兵,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战场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栗的情况。
1、“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租税从何出?”与哪一诗句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在诗中说: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
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这里反映出来的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心态。
诗人描写这种不正常的社会心态的目的是什么?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君不见”之后描写战场景象,作者怎样使之具有更广阔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lín、gān、shù、qǐ
2、略。
3、(1)去时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束发,表示成年。
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
(2)生下女孩还能够嫁在同乡,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二、(一)1、第一句忌读成进行曲式,应该语气沉重地描述;第二句开始升调,以沉重的唱叹语气读出;第三句为本段高潮,以悲怆的语气泣诉。
2、视觉和听觉。
(二)
1、理由: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从一个征夫出征的场面,推及到过去已经发生“多次”;而“点行频”的原因则是“武皇开边意未已”,其结果是田园荒废,民不聊生。
2、由点到面;或时间和空间从一个征人的人生遭遇可以看出“点行频”内涵本质,反映可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表达诗人对人民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从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来揭露“开边未已”给劳动人民所造成的苦难。
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1、“武皇开边意未已”。
2、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照应。
3、深刻批判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4、反映出人们心灵上受到多么严重的摧残啊!
5、结尾描写青海战场,环境阴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作者又从现实延伸到历史,以历史推证现实,同时增加了批判的深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