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

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

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一、撰写规范化要求1.书写要求:设计说明书(论文)应使用A4纸打印。

2.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3.绘图要求:使用计算机绘制,尺寸标注应符合国家标准。

4.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得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5.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必须按国家标准GB 7714-87 规定。

二、打印格式要求1.应按规定格式用计算机正、反打印,纸张为A4。

2.摘要:中文摘要标题采用小三黑体居中,正文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二个字,字数不少于200汉字,1.5倍行距,关键词用小四号宋体,3-5个,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字后面无标点符号。

3.目录:用四号字,其中每章题目用黑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之间用“……”相连。

4.正文要求:采用小四宋体;标题采用小三黑体居中;次级标题采用四号宋体顶格写,不缩进。

章节题目间、每节题目与正文间空一个标准行。

5.页面设置:单面打印:上2cm,下2cm,左2.5 cm,右2.5 cm,页眉1.2cm,页脚1.5cm。

页脚插入页码,居中。

正文选择格式段落为: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磅。

标题可适当选择加宽,设置为:段前、段后均为3磅。

6.正文章节序号、所有文字、图表、公式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科学论文的要求和规定。

7.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按照国家标准GB 7714-87规定,标题采用小三黑体居中;参考文献用中文五号宋体,英文五号Times New Roman。

期刊文献格式:[序号]作者.文目[J].期刊名,年,卷号(期数):起止页码。

图书文献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止页码。

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规范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规范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规范及要求一、课程设计的版面课程设计统一用计算机录入并打印。

纸张规格为A4,版面上、下空2.54cm,左、右空3.17cm、装订线0.5cm,位置为左装订页数用小五号字下居中标明。

二、结构及要求课程设计报告的组成及装订顺序:封面、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源代码)。

1.封面包括题目、姓名、班级、指导教师、联系方式2.目录目录要求层次清晰,且与正文中标题一致。

包括正文主要层次标题、参考文献、附录。

3.正文(1)正文的内容正文部分包括:前言、报告主体和结论。

要求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正确。

前言作为开场白,要以简短的篇幅,说明课程设计工作的基本原理。

报告主体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要求文字简练,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概念清楚,论证充分,逻辑性强。

分别阐述自己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是如何实现的,相关的数据结构、分析过程、存在问题等要阐述清楚,报告正文中的使用的源程序代码,除为了阐述数据结构和算法而必须使用的代码外,不能占主要部分,最好不超过10%。

报告中要求有程序运行时的界面,界面直接从计算机屏幕上抓图获得,程序运行示例2个以上(通过示例可以说明程序的功能),及相应的运行结果。

结论是整个毕业设计报告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通过课程设计,对编译原理课程的理解和新的认识,在课程设计中实现的功能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正文中引用文献号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文字的右上角,按上标书写。

(2)对正文内容及篇幅的要求课程设计的汉字..的数量要求在3000字以上。

(3)正文的层次划分和编排方法正文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题序层次是文章结构的框架。

章条序码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题序层次可以分为若干级,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圆点,末尾一级码的后面不加小圆点,层次分级一般不超过4级为宜,各级与上下文间均单倍行距。

示例如下:报告题目:居中放置,并且距下文双倍行距。

(黑体一号字)正文各层次内容:单倍行距。

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
(一)教学文件
课程设计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办法与标准、课程设计成绩单、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课程设计说明书(图纸)等文件齐全、规范,可操作性强。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中要包括如下内容:题目、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工作量、工作计划、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三)课程设计说明书(图纸)或论文
1、必须是A4纸打印稿;
2、要有封皮(封皮必须有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设计名称、指导教师姓名、课程设计起止年月日等项)、任务书、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项目;
3、文字排版要符合书写规范:比如要有各级标题,标题与正文之间的字体、字号要有区别,同级标题之间、正文各段落之间要用同一格式,行间距、字符间距要合适;
(四)教师批阅
1、有批改痕迹,按照成绩评定标准给定成绩;
2、有评语且有针对性,符合大纲要求;
3、有教师签字(全名)、日期。

(五)课程设计成绩单
成绩单的栏目设置要符合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办法中的有关规定。

包括学生设计方案、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课程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答辩等方面的内容。

(六)课程设计总结
针对进行课程设计的专业进行全面总结。

包括课程设计选题、学生设
计方案、工作量、学生完成情况、是否达到大纲要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课程设计文档排版规范化要求

课程设计文档排版规范化要求

课程设计文档规范化要求(一)设计说明书结构规范及装订顺序(返校后装订,先发电子档)1.封面2.任务书3.目录4.设计说明书正文5.参考文献6.附录7.封底(空白纸张)(二)、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格式规范1.页面设置:要求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297㎜)纸打印。

其中上边距2.54cm、下边距2.54cm、左边距3.0cm、右边距2.0cm.。

2.正文文本:正文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一级标题:3号黑体、居中二级标题:4号黑体、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三级标题:小4号黑体、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正文内容:小4号宋体、首行空两个汉字符页码:5号宋体,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阿拉伯数字、右下角、居下边界1.75cm。

从正文首页开始编页码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 n体3.目录目录题头用3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

一级标题顶格,二级标题缩进2个汉字符,三级标题再缩进2个汉字符,标题文字与页码之间用点线,页码居右对齐。

目录中各章节题序及标题用小4号宋体。

目录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

按(1、1.1、1.1.1……)格式编写,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

4.参考文献(1)文献标识论文正文中参考文献按出现顺序用小五号宋体标识,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上标)。

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1]。

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论文中引用文献原文应加引号;若引用原意,文前用冒号或逗号,不用引号。

较完整的长段引文应提行独立成段,即在冒号后另起一段。

为区别正文,书写时整体缩进两格(首行相对正文缩进四格),采用楷体五号字书写,引文头尾处不必再加引号。

(2)参考文献的表达格式,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学术期刊:[序号] 作者. 题名. 期刊名称. 出版年,卷号(期号): 起始页码著作图书:[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次(第一版不标注).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始页码学术会议文献:[序号] 作者. 题名. 论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页码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名. 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 答辩年份: 起始页码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 专利号, 发布日期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 题名.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 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日期/引用日期(任选)(3)书写格式参考文献题头用黑体四号字居中排写。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规范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规范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规范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设计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规范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活动。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设计原则以及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探讨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规范。

二、理论基础教育学理论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对于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理论中,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等,都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论。

课程设计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理论,选择合适的理论基础,来指导课程目标的设定和内容的设计。

三、设计原则1.可测量性原则:课程目标应具备可衡量的特性,以便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设计者需要明确标明具体的学习目标,并确保其可被测量和评估。

2.适应性原则:课程目标和内容应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设计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兴趣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整体性原则:课程设计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调。

设计者应该将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4.启发性原则:课程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者可以通过布置启发性问题、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需要明确、具体和可衡量。

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三个方面,整体目标应该包含这三个层面的要求。

五、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载体,设计者需要根据教育部门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等,选择适当的内容。

同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设计者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设计质量标准

课程设计质量标准

校教字〔2018〕14号
华北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质量标准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课程设计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一、课程设计总体要求
1.具有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任务书、评分标准。

2.课程设计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具备主讲本门课程的教师资格,指导教师应达到一定的数量。

3.实验设备、场地及参考资料等条件能满足教学要求。

4.课程设计目的、任务明确,选题符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要求,命题设计能够检验培养过程并达到培养目标,课题的深度、广度适当。

5.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严格要求并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6.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写出课程设计报告,思路清晰,文字通顺,书写规范。

7.教师严格掌握评分标准,严肃、认真、科学、公正地评定成绩;每个课程设计报告应有指导教师评语。

二、课程设计质量标准
华北理工大学教务处 2018年5月29日。

课程设计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格式规范第一、构成项目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封面、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

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

第二、各项目含义(一)封面封面由文头、课题名称、作者、系别、专业、任课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

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二)摘要与关键词摘要是课程设计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关键词是从课程设计标题、摘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课程设计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三)目录列出课程设计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参考文献、附录等对应的页码。

(四)正文正文是课程设计的主体部分,通常应包含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小结等若干部分组成。

这几个组成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正文字数一般应在10000字左右,配以图片与表格。

(五)参考文献在课程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课程设计中参考过的专著、期刊论文及其他资料(包含网站电子版材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六)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第三、课程设计格式编排(一)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课程设计一律采用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不需要打印,提供电子版(word)即可。

页边距为:天头(上)2.5cm,地脚(下)2.5cm,订口(左)3cm,翻口(右)1.5cm。

装订线在左边,距页边1cm。

(二)版式与用字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三)课程设计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1.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小二号行楷,顶行,居中。

固定内容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课程设计”。

2.课程设计标题小一号黑体。

文头居中,按小一号字体上空一行。

(如果加课程设计副标题,则要求:小二号黑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课程设计标题以下的行距为:固定值,40磅。

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

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

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一)装订课程设计装订顺序为:1.封面(学校统一规定,见附件)2.成绩评定表(学校统一规定,见附件)3.任务书(学校统一规定,见附件)4.正文(设计说明书):即按“《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要求及进度安排和成绩评定方法”中的要求书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所设计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

(2)系统所完成的功能描述。

(3)论述所设计的问题设计思想、方法及方案等。

(4)所设计软件的测试方法、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

(5)对所设计的软件进行自我评价,如创新点、未解决的问题等情况说明。

(二)设计说明书(论文)格式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手写、打印均可,需采用A4纸张,上、下边界25毫米、左边界30毫米、右边界20毫米页边距。

手写时用黑或蓝墨水工整书写;打印行距均采用固定值,设定值26磅;论文标题采用小2号黑体,居中。

作者和指导教师在标题下隔一行,居中,采用小4号仿宋体,作者在上,指导教师在下。

正文字体使用四号宋体,一级标题采用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小3号黑体并居中排列;二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2、3、……)标引、4号黑体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字对齐排列;三级标题采用加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引、与正文相同字体和对齐方式排列;一级标题与上一段落之间隔一行。

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小4号宋体、用第×页和随后的括号内注明共×页的格式,处于页面下方、居中、距下边界15毫米的位置。

参考文献位于正文结尾后下隔2行,“参考文献”4字居中,采用小3号黑体;具体参考文献目录按小4号仿宋体、靠左对齐、阿拉伯数字标引序号的方式排列。

(三)字数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不少于40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课程设计(设计)规范化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课程设计撰写,保证课程设计(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要求。

一、课程设计结构与内容要
1. 课程设计封面
2. 课程设计目录
3. 课程设计主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设计标题: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如确有需要,可用副标题做补充。

(2)学生、指导老师、所在学院
(3)摘要: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的高度概括,摘要中不能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通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约200个汉字。

(4)关键词:约3~8个。

(5)前言(或导入语):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引出问题。

(6)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7)结论(结束语等):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

若不可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9)参考文献:在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引用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

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

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得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10)致谢:以简洁的字句,对课程设计(设计)工作过程中曾给予指导、帮助的导师、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如果这项课题研究的经费来自某科学研究基金资助,亦应加以说明。

(11)附录:根据学科特点,自主决定采用附录的形式。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二、课程设计书写及打印要求
1.打印:
(1)课程设计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纸单面打印,一律不加页眉,左侧装订。

(2)上下页边距为2.54cm、左右页边距为2.6cm,字间距为标准。

封面的行间距为单倍行距;目录的行间距为1.5倍行距;正文的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3)中文部分的字体字号与相应的格式要求一致。

(4)正文的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论文(设计)主体、参考文献、致谢等内容均不独立成页,页码从中英文摘要开始在页脚处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如“1”、“2”……,居中书写。

2.封面:
采用教务处规定的封面格式,统一装订(格式样本见附件1.1)。

3.目录:
目录独立成页。

包括论文中一级、二级、三级标题及页码,含摘要与关键词、正文章、节、条题目、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

(格式样本见附件1.3)
4.标题层次(正文格式样本见附件1.4)
农、理、工科类专业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相同的层次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

引出问题 (综述) 部分一般采用前言的形式,标题从前言开始标注,至结论部分。

第一层次1□×××××一级标题小三号黑体,顶格书写序数,空一字宽写标题,单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第二层次 1.1□×××××二级标题四号黑体,顶格书写序数,空一字宽写标题,单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第三层次1.1.1□×××××
□□……
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顶格书写序数,空一字宽写标题,
单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第四层次□□(1)××××。

……一般不设四级标题,如确属需要,第四层次不单独占行书写,首行空两字宽。

5. 表格:
(1)统一使用三线表,顶线、底线为1½磅实线,中间线为1磅实线。

(2)每个表格都有相应的中英文表序和表名(统称表题,中文在上,英文在下)。

全文的表格连续排序,如“表1”、“表2”……。

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字宽,表名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

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方,居中排写,中文用黑体五号字。

表中内容采用宋体五号字。

表格下页接写时,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黑体五号字)。

(3)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1个字宽)。

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数据的精确程度由各学院根据自身学科特点统一规定。

表中项目注释可在该项目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加半边括号标出,相关项目在表下用中英文注释。

(4)课程设计“表”的样式:
表1 不同浓缩技术终产品主要品质分析(五号黑体)
样品茶多酚(%) 氨基酸(%) 咖啡碱(%) 固形物(%)
原始样1) 19.01 2.07 6.21 —
……
(下页接写时:)续表1
样品茶多酚(%) 氨基酸(%) 咖啡碱(%) 固形物(%)
微滤样 21.91 2.23 6.50 07.92
……
注:(中文注释)1)……。

(Notes)1)……
6. 图:
(1)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

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每个图的图题与文字说明均有相应英文翻译,中文在上,英文在下。

全文的图连续排序,如“图1”、“图2”……。

图名在图序之后空一字宽排写,置于图下方居中处,中文用黑体五号字。

图中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中文采用宋体小五号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字。

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

(3)课程设计(设计)“图”的样式:
图1 霉菌菌株R1的菌丝(五号黑体)
7.名词缩写
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应在括号内注明含义,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计算机中央处理器)。

8.公式
公式应另起一行书写,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或在运算符号处转行。

全文连续排序,编号用(1)、(2)…表示,示于公式行末右端,如“××××(1)”。

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应写成“由公式(×)可见……”。

9.参考文献:
(1)正文中应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在引用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数字]标明,如“××××××[1]”,[数字]中序号应与正文之后列出的“参考文献”中的序号一致。

正文之后的“参考文献”应列出全部引用和参考的文献,将参考但未引用的文献标注在全部引用文献后。

参考文献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其余用五号宋体字,[数字]后空1个字符。

(2)参考文献的注释格式分别为:
a.普通图书
例:[1] 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5-48.
b.论文集、会议录
例:[2] 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祥],1990:15-16.
c.科技报告
例:[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WHO,1970.
d.学位论文
例:[4]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得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9-12.
e.专利文献
例:[5] 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P].中国:92214985.2,1993-04-14.
f.汇编中析出的文献
例:[6] 韩吉人.论职工教育的特点[G]∥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职工教育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0-99.
g.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例:[7] 李炳穆.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的素质与形象[J].图书情报工作,2000,7(2):5-8.
h.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例:[8]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i.电子文献(包括专著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例:[9] 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periodical/qbxb99/qbxb990203.
10.附录:
正文之后应按相关内容在文中出现先后顺序列出附录内容的列表。

标题“附录”用小三号黑体,其他用宋体小四号字。

附录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注明,左起顶格书写,附录标题后不加标点符号。

附录内容另起一页,文字字体字号参照正文要求。

三、课程设计归档要求
课程设计(设计)按下列次序装订成册:
(1)封面;
(2)课程设计(设计)目录;
(3)正文(含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论文(设计)主体、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
(4)封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