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4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篇4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启疑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鱼有关的课文,不过今天的鱼可不同凡响,齐读课题。
2、声音真响亮,读题不光要用嘴巴,而且要用眼睛。
再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3、看来同学们的疑问真不少。
这说明大家初次看到这个课题心里都有一个感受,就是——。
(好奇、疑惑、奇怪。
)4、就带着这种奇怪、好奇的感觉再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1、孩子们,只有用心读书,才能读出感觉,读出味道。
现在带着你的疑问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请同学们端起书,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个要求:找一找课文中,有多少个带有“游”字的句子。
把用直线划下来。
明白两个要求了吗?好,开始大声朗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鱼真的自己游到了纸上吗?(没有。
)①怎么上去的?(青年画上去的。
)②看来是作者写错了,或者是印刷工人印错了,我们还是赶紧把它改过来吧,行吗?(不行。
)③为什么?明明是画上去的啊。
(两个原因,一是游比画更吸引人,二是青年的鱼画的栩栩如生。
)你们的理由挺充分的,我心服口服了,这题目咱不改了。
3、找到课文中带“游”的句子了吗?。
(生汇报)一共有7个带“游”的句子,你都找到了吗?真厉害!这说明每个孩子都在用心读课文呢。
4、这“游”字从文章的开头一直游到了文章的结尾,如果你用心去读得话,你会发现,这7个游字,字是一样的,但他们是有不同的感觉的。
【优质课教学设计】26.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实录试讲稿)

26.鱼游到了纸上一、教学目标: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概括方法:要素串联法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3-9 自然段总分(2)体会方法:读、划、标3.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1)重点词句: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体会方法:联系重点词语“融为一体”的含义,体会句子的含义。
(2)重点词句:鱼游到了纸上。
体会方法:采用上下文联系的方法。
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又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女孩惊奇的赞叹,一次是作者的描写,再一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
这是对聋哑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其画技高超,画的栩栩如生,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而之所以画的像活的一样,正是他专注认真、坚持不懈的结果。
4.拓展练习: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周围人议论的场景,进行小练笔。
情感体验: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课后思考题: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本课教学难点)2.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3.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三、教学准备:课件鱼的图片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大家能说一说你了解的有关鱼的名言诗词吗?生:师: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这个词?生:师:你真是一个爱读书/有心/认真 ....... 的好孩子!2.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也与鱼有关,大家齐读课题26《鱼游到了纸上》。
3.看着课题,哪个字引起了你特别的注意?带着你的疑问再读一遍课题好吗?(过渡)师:是啊,大家都知道鱼是生活在水里的,为什么鱼游到了纸上,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初读课文,概况课文主要内容快速浏览课文,用简单的话概况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生交流。
3.你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经过介绍的非常清楚,好,请坐!看课件,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再说一遍课文主要内容。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篇一《鱼游到了纸上》是新教材六年制第九册的新增课文。
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如果能把握好课文的脉络,顺着作者发现这位举止特别的聋哑青年及其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这条线,就能逐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悟出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就离不开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这样一个道理。
而这些典型材料恰恰源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只有平时留心观察和积累,写起文章来才能做到内容真实感人。
因此,教学本文,要先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写法。
可采用以下的步骤:一、整体入手了解全文每一篇文章拿到手上,都必须先大概了解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精学课文之前对全文有一个初步印象,扫清阅读中生字、新词的障碍,并理清作者思路,文章写作顺序。
所以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轮读或范读。
教师设问:课文讲了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主要人物是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紧扣课题理清主线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就是统率全文的灵魂。
“鱼游到了纸上”正是青年刻苦练习、勤于观察的结果。
在弄清了这个句子的意思以后,从课文中再找一找与它类似的句子,比较每一次出现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再设问为什么鱼游到了纸上,使学生初步明确“游到纸上”和“先游到心里”的关系。
可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明二者的关系,这样为深入理解课文找到突破口,也为下面理解“从哪里看出游到了纸上”和“从哪里看出先游到了心里”作了铺垫。
三、精讲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为了让长文短教,就要让学生透彻地理解重点词句,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在体会句子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大开,心灵也会受到触动,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
几个重点句子处理方法如下:一句:“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鱼”1、同学们喜欢金鱼吗?有谁养过金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爱鱼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知“爱鱼”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中的青年是怎么爱鱼的?2、学生交流后师小结。
(看鱼、画鱼)三、品析“画鱼”1、青年是怎么画鱼的呢?默读课文,把青年怎么画鱼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
(1)“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屏幕出示)①理解“一丝不苟”。
a、“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青年画画那样认真,就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b、去掉“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读读这个句子,感受一下青年的认真。
②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a、我们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是中国画的两种画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种画法有什么不一样?b、我想请一个同学读这句话,老师来试试作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c、说说老师刚才是怎么画金鱼的?理解“静静地”,青年静静地画什么?③指导读,齐读。
(2)“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①当青年画鱼的动态时,他还用得着去鱼缸边再看一看吗?为什么?②理解“融为一体”。
你怎么理解“融为一体”?与下文哪个句子相呼应?(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
3、那位青年静静地画画,这才让小女孩发出惊叹:金鱼游到了……①找出小女孩夸奖他的句子。
(屏幕出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②学学小女孩的夸奖,看谁学得最像。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精选12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篇11 教学目标(1)熟悉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结合上下文体会“呆呆地、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育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良好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含义及相互关系。
3 教学预备:绿色班班通教学设备教学课件4 教学过程:(1)沟通谈话,导入新课①同学相互沟通去西湖旅游的经受同学们,今日我们和八班的同学互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都喜爱旅游,那么你们去过西湖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班班通使用及分析:利用班班通,两个班的同学互动介绍自己去西湖时的旅游感受;这样可以较好地实现两个班同学的学问阅历的共享。
】②观赏西湖视频,感受西湖的漂亮刚才我们共享了两位同学的旅游感受,现在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近西湖,去感受一下西湖的漂亮。
【白板使用及分析:利用白板播放西湖风景视频,使同学在情境体验中了解西湖,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③提示课题杭州西湖是我国闻名的风景区,那里景色秀丽迷人,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
在西湖的旁边,有一处漂亮的景点,叫玉泉,今日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玉泉池边。
(2)专心读题,大胆质疑①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同学会提出如下问题:a 鱼原本是游在水里的,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b 课文中讲的谁让鱼游到了纸上?c 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②带着这个疑问请大家来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字字洪亮,不错一字,不多一字,不漏一字。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初读检查,反馈质疑①出示本课生字词,认读,练写难点字花港绣花罢了厂徽聋哑细致a 指名读,齐读b 认真观看画线的生字,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你能提示大家写时要留意什么吗?c 老师范写,同学观看后练写一遍。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

《鱼游到纸上》教学实录片段一:导入环节(课件出示《花港观鱼》的视频)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游动的鱼。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鱼有关的课文,不过今天的鱼可不同凡响,因为它——生:游到了纸上师:齐读课题。
生:鱼游到纸上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第一次看到课题,最大的疑问是什么?生A:很奇怪!生B: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鱼都是在水里游的,他怎么会游到纸上去呢?片段二:讲授环节——<品“画鱼”,感受“鱼游到了纸上”>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1——8自然段,找出青年画鱼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看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读课文生: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的看鱼。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课件出示生回答的句子)师:谁来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生:我体会到了青年画画很认真。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生:一丝不苟。
(课件出示“苟”字的四个义项)师:在一丝不苟里应选择哪个?一丝不苟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又指的谁怎么样呢?生:选第二个生:一点也不马虎生:本文是指“青年”师:看来我们既可以抓住词语的关键字又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从课文你还体会到什么?生:青年画鱼本领高超师:从哪个地方体现出青年画鱼本领高超?生:他有时工笔细描……师:工笔和细描是两种画画的方法,老师这里有两幅图片,你们来区分一下哪是“工笔”哪是“速描”。
(课件出示,师介绍生学习)师:课文中说青年工笔细描时像什么?生:像姑娘绣花师: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语速应该慢一些,语气应轻一些。
挥笔速写又指青年怎么样呢?生:动作快速师:这里可以读的稍快些。
下面根据老师的提示,带着自己的体会试着读一读这段话。
(指名读,评价,再读)师:让我们把青年画鱼时的情景记在心里吧!女生读工笔细描,男生读挥笔速写。
生分角色朗读师:这段话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来描写青年画鱼时的情景的?生:动作描写片段三:评价环节——<品读延伸,读写结合>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让青年人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应该学习作者这种写作方法。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优质课

篇一:鱼游到了纸上优质课教案《鱼游到了纸上》优质课教学设计南门滩学校张继琼2014.4.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依次,以青年人“特殊”的举止为线索,介绍了一位勤奋专注、画技超群的残疾青年看鱼画鱼的情形,让读者由衷地产生一种钦佩之情,无不为之精神所感动。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青年的优秀品质。
技能目标:1、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从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2、学习作者视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育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育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难点: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教学策略:情景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二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略)。
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1、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就像鸟儿离不开天空。
可我们昨天见到的鱼却可以在纸上游动,想弄清晰究竟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板书课题)读题。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在玉泉游玩时,发觉了一位举止特殊的青年,他看鱼看得特别专心,画鱼画得活敏捷现。
)板书:看鱼画鱼二、品“画鱼”感受“鱼游到了纸上”。
1、师:看来你把上节课的学问学到了心里去了,老师为你兴奋,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鱼是自己游到纸上的吗?是怎么上去的?青年竟然能把鱼画的像在纸上游动,看来这位青年特别的厉害,那他是怎么把鱼画得像在纸上游动的呢?请你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找出青年画鱼的语句,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生读课文,老师巡察指导)师: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了纸上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鱼游到纸上教学实录(肖郡蔚)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1、导入题目老师:常言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们听过这句话吗?学生:没有。
老师:那今日我就把这句话告知你们。
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把今日咱们所学课文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老师:同学们留意这个“游”字:这一笔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自己在桌面上练习写一下。
老师:请你们大声地朗读课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时,会想到什么?学生:我会想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学生:我觉得很惊异,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它游到纸上还能活吗?学生:鱼是怎么游上去的?学生: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师:对啊,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板书“(为什么?)根据常理来说,鱼是不行能游到纸上去的。
读到题目,能读出一种感觉,能读出一些问题,这就是心到了。
带着这些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题目。
(生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
)3、刚才读题时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是呀,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连鱼游到纸上的事都会发生,其实,我也纳闷,不如我们打开课文,让我们走进《鱼游到了纸上》这个故事。
这里提出两个读书要求:第一,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其次,细致找一找,“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把这些句子统统画下来。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察)4、“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生1:(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异地叫起来。
生2:(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这句话不好找你也找出来了,真不错。
生3:(朗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三个地方一起读一遍。
5、师: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小女孩对聋哑青年的赞美,谁能把女孩赞美聋哑青年的这句话找出来再读一遍?师:惊异的感觉没有出来,还有谁想读?师:有点感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课
堂实录)
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结合上下文体会“呆呆地、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良好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的句子含义及相互关系。
3 教学准备:绿色班班通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4 教学过程:
(1)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①学生相互交流去西湖旅游的经历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八班的同学互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老师了解到很多同学都喜欢旅游,那么你们去过西湖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班班通使用及分析:利用班班通,两个班的同学互动介绍自己去西湖时的旅游感受;这样可以较好地实现两个班同学的知识经验的分享。
】
②欣赏西湖视频,感受西湖的美丽
刚才我们分享了两位同学的旅游感受,现在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近西湖,去感受一下西湖的美丽。
【白板使用及分析:利用白板播放西湖风景视频,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了解西湖,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
③提示课题
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景色秀丽迷人,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
在西湖的旁边,有一处美丽的景点,叫玉泉,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玉泉池边。
(2)用心读题,大胆质疑
①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学生会提出如下问题:a 鱼原本是游在水里的,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b 课文中讲的谁让鱼游到了纸上?c 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②带着这个疑问请大家来读课文
读的时候要字字响亮,不错一字,不多一字,不漏一字。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初读检查,反馈质疑
①出示本课生字词,认读,练写难点字
花港绣花罢了
厂徽聋哑细致
a 指名读,齐读
b 仔细观察画线的生字,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你能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吗?
c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后练写一遍。
【白板使用及分析:利用白板出示本课生字词后,首先用放大镜突出显示学生感觉难写的字,可以使学生更为清晰地观察难点字;其次,教师在白板上范写完“港、徽”两个字后,运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呈现教师书写过程,在字体书写的动态演示中巩固学生对于这两个难点字的记忆。
】
②指名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师生交流中反馈质疑时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文中讲的一位青年让鱼游到了纸上)
③故事中告诉我们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举止特别)
(4)朗读课文,感悟“特别”
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呢,用心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①品读“看鱼”部分,感受青年的专注
a 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b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他的举止特别?(呆呆地)
c 理解“呆呆地”:老师课前查了一下工具书,呆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分别是:
第一种:傻,愚蠢。
第二种:脸上表情死板,发愣
第三种:停留
指读三种解释,想想在这句话中应该选哪一种,说出理由来。
透过呆呆地你能感受到什么?d 想象着这位青年看鱼时的情景,看怎样把他专注和入神的样子读出来。
e 小结:
是啊,透过他看鱼时呆呆的样子我们感受到了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白板使用及分析:①在学生交流读书感悟时教师运用白板的书写功能随机圈点勾画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交流词语的理解及读书的感受;②在理解“呆呆地”一词时,充分运用白板的词典功能,
随机查出词义,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较好地体现了白板词典的便捷功能。
】
②品读“画鱼”部分,感受青年的投入
a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他的举止特别?
b 出示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
c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d 老师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哪幅是工笔细描?哪幅是挥笔速写成的吗?说说理由。
e 教师引读:你看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结合刚才看到的图,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画技高超)融入感受师生合作读。
【白板使用及分析:①利用白板的图库功能,在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这两个词时调出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理解词语。
②在指导学生朗读描写青年画鱼时的句子时,利用白板的幕布功能先遮挡住“挥笔速写”这部分,指导读“工笔细描”这部
分句子,较好地凸现了重点,便于教师分步进行指导朗读。
】f创设情境:看到这位青年画鱼时的样子,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有青年,还有可爱的孩子们。
大家情不自禁地赞叹着,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引读书上的句子“哟,金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指导读出惊奇的语气)
年轻的阿姨笑眯眯地夸奖他——
一位慈祥的老人乐呵呵地称赞他——(引导想象说话)
人们赞叹着,可是,这位青年却头也不抬,理也不理,人们感到不可思议,不可理解,议论声也随之而来,一位中学生说——几次见到他的作者也在心里说——
可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地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里的融为一体是什么意思?读句子体会体会。
是啊,此时的他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想象一下:为了画好金鱼,他还忘记了什么?他好像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
体会着再读。
同学们,正是因为他这样专心致致地画鱼,他眼中所见的是鱼,
心里所想的是鱼,笔下所画的还是鱼,才会使那个小女孩发出这样的惊叹——(指课题,齐读)
才会使围观的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深切的感受——(指课题,齐读)
课文读到这儿,你知道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了吗?(反馈前面质疑中的第一个问题)
③品读“笔谈”部分,感受青年的勤奋
a 当作者了解到这位画技高超的年轻人是位聋哑人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们开始用笔交谈,他们谈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b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你能联系上文说说鱼是怎样游到我心里的吗?(反馈质疑中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c 那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呢?
(5)拓展练笔,升华情感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他就这样坚持不懈地专注地看鱼勤奋地练习画鱼,不到一年功夫,就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了。
了
解了他的故事,此时此刻,在你心里,他还仅仅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吗?他还是一位怎样的青年?请同学们看着提示来写一写?待会我们和八班的同学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个班的同学想象最丰富,写得最精彩。
【班班通使用及分析:①运用白板出示写作提示:这是一位()的青年,他()。
②利用班班通,两个班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小练笔,进行作品分享,在合作交流中可以使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多元深入的理解。
】
(6)总结全文。
看来,故事中这位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课下请同学继续练写修改自己的小练笔,下节课咱们继续来交流。
5班班通及白板应用反思
本节课是我首次尝试运用班班通的教学模式来执教语文课。
教学中,我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及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运用了班班通教学设备及电子白板辅
教案文本 | Chinese Lesson Plans
语文教案助教学。
通过班班通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了两个班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分享及课堂练笔作品的交流与分享,突破了以往单班授课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时,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凸显了难点字的易错部分;回放功能则将教师的书写过程动态演示了出来,较好地加深了学生记忆,使生字的教学更为扎实。
在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即有教师预设资料的使用,也有即时的手写注释,探照灯、幕布、图库等工具的使用也加强了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如在白板上的注释、写字以及相关操作等都可以进行回放并保留,对学生的总结回顾以及教师的反思都有很大帮助。
白板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由于受本地局域网的限制,网络连通时经常会出现故障,给班班通的运用带来了许多不便。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