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效果评价制度(标准版)

合集下载

培训效果评估制度

培训效果评估制度

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培训效果评估制度1一、目的为了验证培训项目的作用与效果,利用评估所得数据以改良培训质量,对培训项目进程实现有效掌握,关心受训人员提高学问应用力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全部培训活动。

三、职责权限1、公司分管副总全面负责公司培训效果的评估工作。

2、人力资源部经理负责公司培训效果评估工作的组织与审核。

3、培训主管负责培训效果评估工作的详细实施。

4、各级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开展的各项培训活动的效果评估。

四、培训评估类型1、反应层评估〔一级评估〕课程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受训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包括对材料、老师、设施、方法和内容等等的看法。

2、学习层评估〔二级评估〕培训结束后通过笔试、技能操作、工作模拟的方式对受训人员学问把握的程度进行评估。

是测量受训人员对原理、事实、技术和技能的把握程度。

3、行为评估〔三级评估〕培训结束后一段时间,由上级、同事或者客户观看受训人员是否在工作中运用培训中学习到的学问〔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有差异〕。

4、结果层评估〔四级评估〕培训活动结束后通过对员工流失率、销售业绩、员工士气、客户满足度等进行有效的评价,确定培训活动对组织的影响是否主动的,组织是否由于培训而经营的更加的顺畅更好或取得更好的业绩。

5、不同培训评估级别的主要目的、涉及的主要问题和采纳的衡量方法如下表所示6、培训活动所对应评估类型依据公司实际状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于不同的培训类型采纳不同的评估级别与方式说明:打“√”为必需进行评估的项目,但不限于只做上述评估,部门可以依据需要进行其他类型的评估五、培训评估实施流程1、反映评估〔1〕考虑到公司部分操作层文化水平不高,人力资源部可依据实际状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反应评估。

〔2〕对需要进行反映评估的课程,在授课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向学员下发《培训效果调查表》〔附录一〕。

〔3〕学员依据评估表的内容,对课程内容、讲师授课技巧等进行评级,并提出自己的改良看法与想法。

培训效果评价制度

培训效果评价制度

培训效果评价制度
是对培训活动进行综合评价的一套标准和流程。

1. 目标制定:在每次培训开始前,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组织的战略和业务目标相一致。

2. 评价指标:确定用于评价培训效果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及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等。

3. 数据收集:采集与评价指标相对应的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测试、面试等方式收集。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这包括对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总结。

5. 结果反馈:将分析的结果反馈给培训参与者和相关的管理人员。

这可以通过报告、会议或其他适当的渠道进行。

6. 改进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可以包括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或者改进培训师的培训能力等。

7. 持续改进:评价制度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培训活动和评价方法,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培训效果评价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确保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和效果,提高员工的绩效和组织的竞争力。

第 1 页共 1 页。

培训效果评估制度

培训效果评估制度

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关键信息项:1、培训评估的目的2、评估的范围和对象3、评估的时间节点4、评估的方法和工具5、评估结果的运用6、评估的责任主体11 培训评估的目的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衡量培训活动对员工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提升效果,以确定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后续培训计划的制定和改进提供依据。

通过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培训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111 明确培训与组织战略目标的契合度评估培训是否有助于实现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确保培训资源的投入能够为组织带来实际的价值和竞争优势。

112 衡量培训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确定培训是否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包括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果等方面。

12 评估的范围和对象121 涵盖所有组织内部开展的培训项目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职业发展培训、领导力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

122 针对参与培训的全体员工无论是基层员工、中层管理人员还是高层领导,只要参与了培训,都应纳入评估范围。

13 评估的时间节点131 培训结束后立即进行即时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现场测试等方式,收集员工对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组织等方面的初步反馈。

132 培训结束后的一个月内进行短期评估观察员工在工作中对培训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情况,通过上级评价、同事反馈等方式了解培训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

133 培训结束后的三个月至半年进行中期评估对比培训前后员工的绩效数据,评估培训对员工工作绩效的提升效果。

134 长期评估每隔一年或两年对同一批培训对象进行跟踪评估,观察培训对员工职业发展和组织整体绩效的长期影响。

14 评估的方法和工具141 问卷调查设计详细的问卷,涵盖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讲师、培训效果等方面的问题,让员工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填写。

142 考试和测验针对培训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设计相应的考试和测验,检验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培训效果评估制度

培训效果评估制度

培训效果评估制度一、背景与目的为了保证企业培训的效果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员工的专业本领和综合素养,订立本培训效果评估制度。

该制度旨在对各类培训项目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估,帮忙企业了解培训成果,优化培训方案,供给依据,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参加的各类培训项目,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在线培训等。

三、评估标准与流程1. 培训项目评估标准1.培训目标的明确性:评估培训项目目标是否清楚明确,与员工培训需求和公司战略目标相一致。

2.培训内容的适合性:评估培训内容是否与员工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相匹配,是否能够提高员工的专业本领和技术水平。

3.培训方式的快捷性:评估培训方式是否多样化,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适应不同员工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4.培训资源的充分性:评估培训资源是否充分,包括讲师的资质和阅历、培训材料的质量和完整性,以及培训设施的配备情况。

5.培训效果的可量化性:评估培训效果是否能够被客观评估,包括学问的把握程度、技能的应用水平、态度的变化程度等。

2. 培训项目评估流程1.培训前评估:–针对即将进行的培训项目,由培训负责人负责填写培训前评估表格,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资源等方面的评估内容。

–培训负责人将培训前评估表格提交给相应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并保存相关文件。

2.培训中评估:–培训负责人依据培训项目的实在情况,组织进行培训中的评估工作,包括追踪培训进展、记录培训效果、收集培训反馈等。

–培训负责人将培训中评估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依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3.培训后评估:–培训结束后,培训负责人综合培训前和培训中的评估结果,填写培训后评估表格,对培训项目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改进看法。

–培训负责人将培训后评估表格提交给相应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并保存相关文件。

四、考核标准与流程1. 培训效果考核标准1.培训目标的达成情况:依据培训项目目标和评估结果,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培训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以百分制进行评分。

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管理制度

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公司员工培训效果,确保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员工个人及公司整体素质的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员工培训项目,包括入职培训、岗位培训、专项培训等。

第三条员工培训效果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全面、持续的原则。

第二章评价内容第四条员工培训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培训需求分析:对培训需求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2. 培训内容:对培训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进行评价;3. 培训师资:对培训师资的专业水平、授课能力、责任心进行评价;4. 培训方式:对培训方式的有效性、灵活性、创新性进行评价;5. 培训过程:对培训过程中的组织、实施、管理进行评价;6. 培训效果:对培训效果的持续性、转化率进行评价;7. 培训满意度:对培训学员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第三章评价方法第五条员工培训效果评价采用以下方法:1. 定量评价:通过考试、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量化评价;2. 定性评价: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性评价;3. 综合评价: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第四章评价程序第六条培训需求分析评价1. 对培训需求进行调研,确保需求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 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师资、方式等;3. 对培训需求分析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第七条培训内容评价1. 对培训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2. 对培训内容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第八条培训师资评价1. 对培训师资进行选拔,确保师资的专业水平、授课能力、责任心;2. 对培训师资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第九条培训方式评价1. 对培训方式进行评估,确保方式的有效性、灵活性、创新性;2. 对培训方式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条培训过程评价1. 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培训的组织、实施、管理;2. 对培训过程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培训效果评估制度

培训效果评估制度

培训效果评估制度1.背景培训是组织中提升员工能力和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对于培训的有效性以及培训对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影响,有时难以量化和评估。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对于组织提升培训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和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2.目的本文档旨在提出一种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帮助组织评估和监控培训活动的效果,从而全面了解培训活动对员工和组织的影响。

3.评估指标3.1 培训前评估指标在培训开始之前,通过以下指标对参与培训的员工进行评估:- 员工目标和期望:了解员工参加培训的目标和期望,以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适应性;- 员工能力和知识水平:评估员工的现有能力和知识水平,为培训内容的设置和难度的确定提供依据。

3.2 培训中评估指标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以下指标对培训活动进行评估:- 培训内容的有效性:评估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清晰度和实用性,以及培训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参与度和反馈:了解员工对培训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培训活动。

3.3 培训后评估指标培训结束后,通过以下指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培训成果:评估员工在培训结束后所取得的成果和改进程度,如技能提升、知识增长和工作表现的改善;- 绩效提升:评估员工绩效的提升情况,如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满意度的变化;- 组织绩效影响:评估培训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如员工整体能力提升、组织目标达成情况等。

4.评估方法和工具为了收集和分析评估数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 问卷调查:设计针对培训前、中、后的评估问卷,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反馈;-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员工的研究和工作情况,收集实际数据和信息;- 面谈访谈:与培训参与者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感受和观点。

5.评估结果分析和利用通过对评估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得出培训效果的评估结果,并针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利用:- 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评估结果中发现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优化培训资源: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培训资源的配置,提高培训效果和效率;- 改进培训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计划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训效果评估管理制度

培训效果评估管理制度

培训效果评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我公司培训管理,管控培训过程,为培训奖惩提供依据,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我公司组织培训各方面内容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课程评估、学员评估、讲师评估。

第三条制定依据本管理办法是依据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中所涉及的内容本文中不再赘述。

第四条评估组织培训评估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讲师、学员直接领导、人力资源部作为培训评估者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评估。

第二章课程评估第五条课程评估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组织学员对本次课程的相关信息进行评估,填写《培训效果评估表》,见附件五。

课程评估内容包括课程的信息量、课程的深度、课程的条理性、课程的实用性等。

第三章学员评估第六条培训纪律1. 学员应提前10分钟到场做好签到工作,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早退;因故不能按时参训者,需提前向请假,经批准后,交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2. 经理级以下(含)员工须向直接领导和分管领导请假,总裁分管部门经理或经理级以上员工须向总裁请假,未请假或者请假未批准不参加培训者按照旷工处理;3. 培训期间,学员须将手机调至静音模式;不准大声喧哗、交头接耳等做与培训无关的事;不得中途离场,如有特殊原因须经培训讲师批准后方可离场;4. 培训期间,学员应积极配合讲师工作;认真听讲,并在培训结束后将所学知识传授给未参训者。

第七条评估内容培训中对学员的评估主要包括:培训过程评估和培训后的工作表现评估。

1. 培训过程评估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主要对培训过程中学员的纪律、培训笔记、培训总结规划、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评,填写《培训考评表》,见附件四。

2. 工作表现情况由学员的直接领导组织,主要对学员培训后的行为、绩效表现进行评估,填写《培训记录表》,见附件三。

第八条评估结果应用1. 培训评估结果用于新员工转正、储备干部转正、职务晋升、薪资晋升、年度评奖评优等。

2. 培训在各项人事管理中运用细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款:1)新员工不参加入职培训或未通过入职培训考试者,不予转正;2)储备干部未参加完公司规定的培训课程或培训后考核不合格者,不予转正;3)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取消本年度评奖评优资格:(1)无故不参加培训两次以上(含)者;(2)本年度应参加培训次数五次以上者:请假次数超过本年度应参加培训次数三分之一以上(含)者;本年度应参加培训次数五次以下(含)者:请假次数超过3次以上(含)者;(3)参加培训迟到/早退两次以上(含)者;(4)扰乱培训纪律(包含玩手机、顶撞讲师等)两次以上(含)者。

培训效果评价制度[1]

培训效果评价制度[1]

培训效果评价制度1. 背景与目的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培训效果评价制度,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价,改进培训计划,提高培训效果,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管理标准2.1 培训计划设计1.培训目标明确。

每次培训前,由培训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共同确定培训目标,并明确培训指标和预期效果。

2.培训内容详实。

培训计划应根据培训目标,细化到每个培训课程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

3.培训工具准备。

培训部门应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培训材料、设备和技术支持,确保培训过程顺利进行。

4.培训时间合理安排。

培训计划应根据员工工作安排和企业发展需求,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持续周期。

2.2 培训实施及管理1.培训师资力量。

培训部门进行师资储备,确保培训师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部门应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如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实践培训等。

3.培训效果跟踪。

培训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培训活动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掌握培训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培训提供数据依据。

2.3 培训后续跟进1.培训整理归档。

培训部门应及时整理和归档培训资料,包括培训课件、培训记录等,方便后续查阅和复习。

2.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培训报告、绩效评估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

3.培训改进措施。

根据培训评估结果,培训部门应及时调整培训计划,改进培训方式和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3. 考核标准3.1 培训目标达成程度1.通过综合评估,考核培训目标的达成程度,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态度转变等方面。

2.根据评估结果,划分不同级别的达成程度,如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

3.每位参训员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设置个人培训目标,并根据考核结果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3.2 培训效果评估指标1.考核指标包括培训前后业务指标的变化、工作表现的提升、员工反馈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效果评价制度(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87
培训效果评价制度(标准版)
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实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有效提高员工素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犁能煤炭公司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的补充。

第三条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负责,负责组织和指导各部门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工作。

第四条安全管理部负责对各部门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各职能部门是本部门范围内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的责任部门,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上岗后的具体考核工作,组织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活动。

配合人力资
源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工作。

第六条工会负责对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实施监督,组织工会代表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活动;
第七条评价对象:人力资源部部组织相关部门要对每批次的安全教育培训进行效果评价。

第八条评价时间:人力资源部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安全教育培训人员上岗后进行效果评价。

第九条评价方式。

安全副总经理负责,人力资源部组织各相关部门采取联合集中评价的方式。

评价要根据各部门掌握的情况、监督检查与考核情况,采取查阅资料和现场检查方式,评价结果要及时层层反馈至所属部门、班组。

第十条评价分级:对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实行分级制,依次为A (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级。

第十一条评价分级标准
A级:培训教材全面,内容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接受培训人员态度端正,工作积极主动,能够达到或超过质量标准化和班组体系中
的相关要求,并且带动所辖区域职工受到了正确的教育;
B级:培训教材较少,内容不够全面,接受培训人员对能够正确地认识并主动地接受,工作较主动,能够达到质量标准化和班组体系中的要求,或者通过培训提高了工作能力,所辖区域职工受到了正确的教育;
C级:培训教材少,内容不全,接受培训人员对简单地接受,工作不主动,基本能够达到相关要求并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D级:培训教材少,内容脱离实际,接受培训人员不愿接受,对工作不具指导性,不能够达到相关要求及安全生产需要。

第十二条评价结果落实。

各单位必须认真落实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为A、B级的通过,C级的要继续关注和做好后续的相关教育培训,D级的必须重新培训、检查考核和评价。

第十三条评价责任追究。

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的结果要纳入安全生产考核中,对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为D级的要给予培训责任部门200-1000元的处罚。

第十四条由于安全教育培训不力导致事故发生的,按照《犁能
公司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