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分型及治疗
脑梗塞的分类与中医治疗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脑梗塞概述 • 脑梗塞的分类 • 中医对脑梗塞的认识 • 中医治疗脑梗塞的方法 • 脑梗塞的预防与康复
01
脑梗塞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脑 部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 而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
分类
根据脑梗塞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可分为血栓性脑梗塞、栓塞性脑 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
03
中医对脑梗塞的认识
中医对脑梗塞的病因认识
情志失调
长期抑郁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结, 气血逆乱,瘀阻脑络。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成癖,损伤脾胃,聚湿生 痰,痹阻脑络。
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或久病体虚,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气血 运行不畅,瘀阻脑络。
中医对脑梗塞的病机认识
气滞血瘀
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痹阻脑络。
针对全身进行推拿按摩,调节气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饮食疗法
清淡易消化
01
脑梗塞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和粗粮,避免油炸、烧烤等高脂、高热量食物。
控制盐分摄入
02
脑梗塞患者应控制盐分的摄入,避免加重高血压和水肿的症状
。
多喝水
03
脑梗塞患者应多喝水,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脑部血液
痰瘀互结
饮食不节,脾胃损伤,聚湿生痰,痰瘀互结,痹阻脑络。
脾肾亏虚
劳逸失度,久病体虚,导致脾肾亏虚,气血运行不畅,痹阻脑络。
中医对脑梗塞的辨证分型
1 2
气滞血瘀型
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
痰瘀互结型
治以化痰祛瘀,健脾和胃,方用温胆汤加减。
脑梗塞的中医证型辨证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表 1 中医 证 型 辨 证 治 疗
“ 于头 , 为头 痛 眩仆 其 乱 于头 。 中风病 机 《 医杂 乱 则 ” 明
著》日 “ 人 论 中风 、 枯 、 木 酸 痛 不 举 诸 证 , 气 古 偏 麻 以 虚 、 血 、 饮而言 ” 死 痰 。朱 丹 溪 提 出 “ 土 生 痰 , 生 湿 痰
d i1 . 9 9 j i n 1 0 . 1 . 0 2 0 4 o :0 3 6 / .s . 0 38 4 2 1 . 2 0 5 s 9 文 章 编 号 :0 38 1 ( 0 2 -20 8 -2 1 0 .9 4 2 1 )0 — 50 2
脑 梗塞 是 临床 具有 起病 急 , 残 率 、 致 病死 率 高等特 点 的一 种 急性 缺血性 脑 血管 病 。严重 影 响患 者 的生活
具体见 表 2 。 选 取 20 0 8年 1 ~ 0 0年 1月收治 月 21
1 1 临床 资 料 .
2 2 临床疗 效 .
表 3 。
3 讨 论
两组 病 例 于 治 疗后 依 据 临 床 疗 效 评
的 3 0例 脑梗 塞 患者 , 中男性 1 8例 , 性 12例 , 1 其 9 女 1
养 , 中受 惊 , 胎 气血 逆乱 ; 天产 伤 、 伤 、 后 外 虫毒 , 时疫 温 病 , 恐伤 肝 , 惊 食药 伤 脾 等 。无 论 病 因如 何 , 病 机 其 不 外 邪实 正虚 , 痰瘀 J 。《 问》日 : 人 生 而有 病 巅 阻络 素 “ 疾 者 一 此得 之在母 腹 中 时 , …・ 其母 有所 大惊 , 上 而不 气 下 , 令人 发 为巅疾 也 。 《 囟经 》 指 出 : 气 虚则 生 故 ”颅 亦 “ 惊 而 变痫 。 t L 天 不 足 , ”hJ 先 脏腑 未 充 , 血 赢 弱 , 感 气 易 受 外邪 , 壅 经 络 , 机 不 畅 , 胃运 化 失 司 , 邪 气 脾 聚湿 生
脑梗塞治疗指南

口腔护理
每日进行口腔清洁,以预防口腔 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医生指导,正确使用抗生素 ,避免滥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早期活动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下肢主动或 被动活动。
气压治疗
使用气压治疗仪进行预防性治疗,促进下肢血液 循环。
药物预防
根据医生评估,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心理康
目 录
• 脑梗塞概述 • 急性脑梗塞治疗 • 康复期脑梗塞治疗 • 二级预防策略 • 并发症处理及康复管理 • 总结与展望
01
脑梗塞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 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03
神经保护剂疗效待提高
现有神经保护剂在改善脑梗塞患 者预后方面尚有限,亟待研发新
型有效药物。
02
出血性转化风险
溶栓治疗可能增加出血性转化风 险,尤其是高龄、合并症多的患
者。
04
康复治疗体系不完善
脑梗塞后康复治疗体系尚不完善 ,部分患者因缺乏及时、有效的 康复治疗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抗凝治疗
药物选择
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需 根据患者病情及医生建议选择
。
治疗时机
发病后尽早使用,防止血栓扩 展。
禁忌症
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患者禁用。
监测指标
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确 保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01
02
03
药物选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 血小板聚集药物,根据患 者病情及医生建议选择。
鼓励患者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加蔬 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适量摄入优质 蛋白质。
脑梗塞的分型分期治疗

● LSR分型(瑞士洛桑卒中登记) ▲ 大动脉粥样硬化(颅外动脉或颈内大动脉的狭窄 > 50%或闭塞) ▲ 心源性损害(心内血栓形成、心内膜炎、心房纤颤、 心梗、病窦综合征等)
脑梗塞的分型分期治疗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科 黄如训
缺血
临床的病理基础
脑神经细胞损害 脑血管微循环损害
水肿 变性 坏死
血容量减少 脑能量代谢障碍
神经传递 系统代谢 紊乱
神经网络 系统机能 障碍
脑功能障 碍的症状、 体征
立论依据
一组疾病共同的临床病理状态
多种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动 脉炎 ┄
● 脑梗塞的分期:缺血性脑损害的病理生理及生化改变呈
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典型的脑梗塞在临床上基本可分 几个阶段,即急性期(1个月),恢复期(2~6个月), 后遗症期(6个月后)
分期治疗
典型的脑梗塞,主要是大、中梗塞(TACI、部分的 POCI及PACI)在临床上可按病程分为三期。
急性期(1个月)
主要影响因素:缺血速度、耐受性
病理生理
能量代谢衰竭 钙超载 兴奋性氨基酸及NO毒性 自由基损伤 酶障碍
阶段性、相互关系、平衡调节
主次转换、相互影响
缺血性损害 闭
塞
再通
复常
复流
再灌流损伤
主次转换、相互影响
水
占位效应
颅
缺
肿
内
坏
高
死
影响CSF循环
压
血
主次转换、相互影响
水
脑梗死的分型分期治疗(幻灯片)

是一部传自古老医学的智慧宝藏,探讨人体结构有别于现代医学,经筋医学以整体结构论局部病理变化。
第三阶段(15 ~ 30天)
以改善脑血循环及营养代 谢为主,若无颅内高压者可停 用脱水剂。余同第二阶段的方 法,可酌情加用中药、针灸的 治疗。
~经筋医学~
是一部传自古老医学的智慧宝藏,探讨人体结构有别于现代医学,经筋医学以整体结构论局部病理变化。
主干、各级分支,或ACA 及分支。
中、小梗塞
~经筋医学~
是一部传自古老医学的智慧宝藏,探讨人体结构有别于现代医学,经筋医学以整体结构论局部病理变化。
●后循环梗塞(POCI):表现 为各种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
▲ 同侧颅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交叉) ▲ 双侧感觉运动障碍 ▲ 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长束征或视
按解剖部位分为大脑梗塞、小脑梗塞及脑 干梗塞,其中大脑梗塞有可分为:
1. 大梗塞: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 2. 中梗塞:小于一个脑叶,3.1 ~ 5cm。 3. 小梗塞:1.6 ~ 3cm。 4. 腔隙梗塞:1.5cm以下。 5. 多发性梗塞:多个中、小及腔隙梗塞。
~经筋医学~
是一部传自古老医学的智慧宝藏,探讨人体结构有别于现代医学,经筋医学以整体结构论局部病理变化。
主要影响因素:缺血速度、耐受性
病理生理
能量代谢衰竭 钙超载 兴奋性氨基酸及NO毒性 自由基损伤 酶障碍
阶段性、相互关系、平衡调节
主次转换、相互影响
缺血性损害 闭
塞
再通
复常
复流
再灌流损伤
~经筋医学~
是一部传自古老医学的智慧宝藏,探讨人体结构有别于现代医学,经筋医学以整体结构论局部病理变化。
主次转换、相互影响
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

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分期治疗(个体化治疗)原则近年来,由于CT、MRI、DSA、SPECT、TCD等技术的发明和临床应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已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虽然新疗法不断问世,新药物不断涌现,但治疗方面还没有重大突破,尤其重症脑梗死,经过多年的探索还未能证明至今所有的治疗方法有显著的疗效。
一、急性脑梗死治疗理论的进展绝大多数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供血动脉引起的,而脑细胞是人体最娇嫩的细胞,血流一旦完全阻断,持续8~l0分钟神经元就发生不可逆损害。
大量研究证明,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短短时间内恢复血流供应。
1、缺血阈与半暗带: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量为50ml/l00g/分,当下降至30ml/l00g/分以下时,病人出现症状;当下降至20ml/l00g/分以下时,神经元电活动衰竭(电衰竭),传导功能丧失;当下降至l5ml/100g/分以下时,神经细胞膜离子泵衰竭(膜衰竭),细胞进入不可逆损害;当下降至l0ml/l00g/分以下时,细胞膜去极化,钙离子内流,细胞最终进入死亡。
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血流并未完全中断,梗死灶中心区周围存在一个缺血边缘区,这一区域内神经元处于电衰竭状态,称为半暗带(Penumbra)。
如血流马上恢复,功能可恢复正常;若缺血加重细胞进入膜衰竭,成为梗死扩大部分。
缺血阈与半暗带理论为早期溶栓复流治疗急性脑梗死带来希望,临床治疗的目的就是抢救半暗带。
目前认为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是最基本、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大量的研究证明:血管闭塞3~6个小时内恢复血流,脑梗死还可能挽救,超过这段时间后恢复血流,不但难于挽救脑细胞,还可能引起再灌流损伤,继发出血、脑水肿,这段时间称为复流治疗时间窗(Time window)。
2、缺血瀑布理论:近年发现脑缺血、缺氧造成的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神经介质释放—钙过量内流—自由基反应—细胞死亡等一系列缺血性连锁反应,是导致缺血性脑损害的中心环节,称之为缺血瀑布。
脑梗塞ocsp分型和治疗

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分期治疗(个体化治疗)原则目录-▣脑梗死的基本知识-▣脑梗死的分型-口急重型脑梗死的分期治疗缺血阈-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量为50ml/Io0g/分-下降至30m/Io0g/分以下时,病人出现症状;-▣-下降至20ml/100g/分以下时,神经电活动衰竭(电衰竭),传导功能丧-失-下降至I5m/100g/分以下时,神经细胞膜离子泵衰竭(膜衰竭),细胞进-入不可逆损害;-下降至I0m/I0 g/分以下时,细胞膜去极化,钙离子内流,细胞最终进入-死亡脑梗死与半暗区-口半暗区: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血流并未完全中断,梗死灶中心区周围存在一-个缺血边缘区,这一区域内神经元处于电衰竭状态。
-血流马上恢复,能可恢复正常-临床救治的目的就是抢救半暗区-缺血加重细胞进入膜衰竭,成为梗-死扩大部分-最有效的手段-溶栓-血管3-6小时内-复流时间窗-恢复血流脑梗-死还可抢救治疗基本原则-缺血瀑布理论:近年发现脑缺血、缺氧造成的能量代谢障碍一兴奋性神经-介质释放一钙过量内流一自由基反应一细胞死亡等一系列缺血性连锁反应,是导致缺血性脑损害的中心环节。
-溶栓复流-治疗的基本-脑保护方法和药物目录-▣脑梗死的基本知识-▣脑梗死的分型-▣急重型脑梗死的分期治疗分型的必要性-急性脑梗死分型治疗大量临床病理研究证明急性脑梗死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组包括不同的病因、严重程度、临床转归的疾病的总称。
-按病程分:定型、进展型二型或分为稳定型、改善型、恶化型三型。
-重症轻治-同一病人在病程不同时间就诊,就可以定为不同型!-按病灶大小分:大梗死、小梗死、腔隙性死等类型。
-不能适应发病急性期内!-轻症重治-如何分型?脑梗塞常用的分型方法-社区流掉及临床观察:-OCSP分型-▣-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TOAST分型、LSR分型(病因-临床诊断(主要病因及机制):动脉血栓性、心源性、腔隙性、其他-影像学:CT分型OCSP分型-依据临床表现迅速分型,提示受累血管及梗塞灶的大小和部位-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腔隙性梗塞LACI-后循环梗POcITACI-多为MCA近段主干,少数颈内静脉虹吸段-大片梗塞TACI-5695-以1 AN CAI-89580-黑-120港-R-L-品:-24358:-EIBST HEITA-27小时CT-48小时CTPACI-皮层梗塞脑梗塞ocsp分型和治疗PACI-基底节梗塞。
脑梗死分期、分型

急性脑梗死分型及分期治疗全网发布:2011-06-23 19:46 发表者:郭再玉(访问人次:6117)近年来,由于CT、MRI、DSA、SPECT、TCD等技术的发明和临床应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已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虽然新疗法不断问世,新药物不断涌现,但治疗方面还没有重大突破,尤其重症脑梗死,经过多年的探索还未能证明至今所有的治疗方法有显著的疗效。
大量临床病理研究证明急性脑梗死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组包括不同的病因、严重程度、临床转归的疾病的总称。
决定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决定因素是闭塞血管及其引起的脑梗死灶的大小、位置。
轻者(如腔隙性脑梗死)可在数小时、l~2天内不治而愈;重者(如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引起的大片梗死)一发病即昏迷,用尽各种治疗办法也难以挽救。
因此,急性脑梗死治疗不能一概而论。
国际上有按病程把急性脑梗死分为稳定型和进展型二型或分为改善型、稳定型和恶化型三型,但这类分型缺乏确定性,同一病人在病程不同时间就诊,就可以定为不同型。
也有人采用Adama分型法,即按梗死灶大小分为:大梗死(>3cm,累及2个以上脑解剖部位)、小梗死(l.5~3cm)和腔隙性梗死(≤l.5cm)等类型。
但现在看来这种分型不能适应发病急性期内,CT、MRI尚不能充分显示梗死灶大小的情况下,迅速分型以确定需紧急治疗病例的临床要求。
国内有学者提出按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划分为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实际是分期治疗。
没有分型只提分期,会造成所有急性脑梗塞病人都要按此治疗的错觉。
开始治疗前必须分型,目的是区分病人的轻重缓急,以便实施针对性治疗。
这对我国以轻型病人占多数尤其重要。
因为重型轻治固然不能救治病人,而轻型重治不仅劳民伤财,浪费人力物力,也可能产生医源性损害。
临床分型对药物的疗效评价也十分重要,如治疗与对照组都选轻型病例(如腔隙性梗死),即使疗效不错,并不能说明该药物对急性脑梗死真正有疗效。
那么急性脑梗死应如何分型?建议采用英国Bamford等提出的分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后循环梗塞(POCI):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椎 基动脉综合征 ▲ 同侧颅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交 叉) ▲ 双侧感觉运动障碍 ▲ 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长束征或 视野缺损
椎基动脉及其分支 → 大小不等的脑干、小脑 梗塞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腔 隙 性 梗 塞 ( LACI) : 表 现 为 腔 隙 综 合 征,主要有:
▲ 纯运动性轻偏瘫(单纯运动卒中、PMS) ▲ 单纯感觉卒中(PSS) ▲ 感觉运动卒中(SMS) ▲ 共济失调性偏瘫(运动失调性轻偏瘫 AH):
▲ 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 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
▲ 同向偏盲 ▲ 对侧偏身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多为MCA近段主干,少数颈内动脉虹吸 段 → 大片梗塞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有以上 三联征两个,或只有高级活动障碍 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局限
分期治疗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典型的脑梗塞,主 要是大、中梗塞(TACI、 部 分 的 POCI及 PACI) 在临床上可按病程分为 三期。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OCSP分型
依据临床表现迅速 分型,提示受累血管及 梗塞灶的大小和部位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表现为三联征, 即完全大脑中动脉综合征的表现
主次转换、相互影响
水
细胞
肿
内
细胞 外
阶段性、相关性、各环节的主要作用因素
代
失
损害
偿
衡
复常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微小血管障碍
病灶周边血管通透性增加 内皮细胞损害 血管壁破坏 微血栓或栓子 血管床减少 侧支循环及自动调节障碍
目标
减轻 → 消除梗塞 灶,恢复正常功能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主要方向
改善脑循环:去除病因或主要 病理环节 → 恢复血流 → 正常 代谢 减轻病理损害:脑保护(微循 环、脑细胞)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脑梗塞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缺血
临床的病理基础
脑神经细胞损害 脑血管微循环损害
水肿 变性 坏死
血容量减少 脑能量代谢障碍
神经传递 系统代谢 紊乱
神经网络 系统机能 障碍
脑功能障 碍的症状、 体征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病理解剖
脑血管损害 脑细胞损害
水肿 变性 坏死
周边:半暗带 梗 塞 灶
中心:坏死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可逆性损害 不可逆性损害
正常
不同时期的主要病变
缺血3小时:线粒体肿胀、星形细胞足突水肿 缺血6~12小时:细胞结构的破坏 缺血1~2日:局部水肿 缺血3日:点状出血 缺血1周:中心坏死 缺血3周:中央液化
实施原则
维持基本生命系统(血压、心、 呼吸、血液、肾、电解质等)的 稳定:排除干扰因素,防治合并 症 序贯性处理:脑部病变的动态过 程、阶段性变化、主要损害环节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重要性和意义
● 梗塞灶的部位、范围(血管大小、侧支循环) ● 病因及病理机制(血栓形成、栓塞、低血压) ● 临床征象(各种综合征)、病情轻重、预后 ● 各种疗法(包括药物)的效果评价及选择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 改善脑营养代谢的药物或 脑保护剂,如能量制剂 (ATP、辅酶A)、维生 素(C、E)、辅酶Q10、 硫酸镁、胞二磷胆碱、地 塞米松、甘露醇等。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 3 ~6小时内符合条件者, 可用尿激酶、tPA等溶栓。
2. 不适于溶栓治疗者,依病情 病因可酌情应用降纤(克栓 酶、降纤酶)、抗凝(低分 子肝素)或抗血小板制剂等 治疗。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 未行或不溶栓者,应依临床病 理情况,还可酌情选用影响血 压及血容量少,作用缓和的改 善脑血循环的治疗,如丹参、 川芎嗪、三七或银杏叶制剂、 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氟 桂嗪,肉桂嗪)、低分子右旋 糖酐等。
共济失调-脚轻瘫综合征、构音障碍-手笨拙 综合征
大多是基底节或桥脑的小穿通支 → 小腔隙灶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CT分型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按解剖部位分为大脑梗塞、小脑梗塞及 脑干梗塞,其中大脑梗塞有可分为:
一组疾病共同的临床病理状态 多种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心 脏病、糖尿病、动脉炎 ┄ 不同发病机制:栓塞、血栓形成、 低血压 ┄ 众多临床征象组合的综合征:受累 血管及梗塞的部位、大小、侧支循 环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缺血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脑梗塞分类
(据发生的主要病因及机制)
● 动脉血栓性脑梗塞 ● 心源性脑梗塞 ● 腔隙性脑梗塞 ● 其他原因的脑梗塞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Hale Waihona Puke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TOAST分型(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基本上与 LSR相似 ▲ 大动脉粥样硬化 ▲ 心源性脑栓塞 ▲ 小动脉闭塞(腔隙) ▲ 其他原因 ▲ 未能确定病因
1. 大梗塞: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 2. 中梗塞:小于一个脑叶,3.1 ~ 5cm。 3. 小梗塞:1.6 ~ 3cm。 4. 腔隙梗塞:1.5cm以下。 5. 多发性梗塞:多个中、小及腔隙梗塞。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急性期(1个月)
主要按分型原则治 疗,具体实施上基本可 分为三个阶段。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一阶段
(发病24小时或48小时内)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脑梗塞分型
● 美国分型:疾病分类(Ⅲ)中脑梗塞分型 ▲ 发病机制: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学 ▲ 病因病理:动脉血栓性、心源性、腔隙性、 其他 ▲ 临床综合征: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 脑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 脉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LSR分型(瑞士洛桑卒中登记) ▲ 大动脉粥样硬化(颅外动脉或颈内大动 脉的狭窄 > 50%或闭塞) ▲ 心源性损害(心内血栓形成、心内膜炎、 心房纤颤、心梗、病窦综合征等) ▲ 脑小动脉病(高血压深穿通支闭塞) ▲ 其他病因(动脉夹层分离、脉管炎、血 液病、囊状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 病因未能确定
部位、范围、程度、影响因素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疗效评价的重要条件
标准明确 条件控制严格 排除影响因素 循证医学(注意可比性) 分析客观、结论可靠(靶点、 评定终点)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脑梗塞的分期:缺血性脑损害 的病理生理及生化改变呈一 个动态发展过程,典型的脑 梗塞在临床上基本可分几个 阶段,即急性期(1个月), 恢复期(2~6个月),后遗症 期(6个月后)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分子生物学基础 ─ 千差万别的重要原因
相同 环境条件(外因) 病因(高血压) 疾病 治疗(药物)
差别 患病与否 靶器官(心、脑、肾) 临床征象、合并症 疗效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治疗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目 前 正 研 究 用 MRA 或 DWI / PWI-MR、DSA、SPECT及TCD等 检查来协助确定,但由于设备、技 术、人力、经济等条件限制,这些 方法难以推广应用。从临床实际出 发,我们建议采用OSCP分型和结构 性影像CT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