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急性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端,剪口部位尽量靠近远心
端,成45度角朝向近心端 剪一小口,约为管径的
1/3-2/3,插管方向朝向近
心端,插入2-4cm
【插管的注意事项】
插管内事先应加入少量肝素以防凝血;排净气
泡,记录前应关闭三通管
插管易滑脱,应双线固定,结扎牢靠 勿使插管尖端与血管壁形成角度,避免刺破血
【实验动物】
家兔(性别、体重)
【实验设计原理】
通过肠系膜上动脉结扎,即SMAO(Superior Mesentery Artery Occlusion)来阻断部分 肠的血液供应一段时间后再恢复血流灌注, 以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探
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实验分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Ⅰ组:持续缺血组 结扎肠系膜上动脉
(2)再灌注时遵循低压、低温、低钙的原则
(3)清除活性氧
(4) Ca2+拮抗剂的使用
(5) 减少白细胞的激活和炎性介质的释放 (6)补充能量及促进能量生成 (7)启动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
【实验报告要点】
1、实验目的 2、实验动物 3、简单的实验步骤 4、列表记录所有组的实验指标 5、实验讨论 6、实验结论
① ② ③
时间
Ⅰ组:结扎→BP↑→BP↓趋于平稳(相似于结 扎前),肠壁粉红→暗红(淤血)肿胀(水 肿),无出血点 Ⅱ组:结扎→ BP↑→BP↓趋于平稳(机体自身 调节)→再灌→BP↓,肠壁暗红、水肿、出血 点,BP低于正常>1/2时→休克
※ Ⅰ、Ⅱ组比较说明:缺血损伤与I/R是不同的 损伤过程,后者损伤更严重
【结果不明显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大血? (2)缺血是否完全? (3)再灌注是否通畅? (4)记录结果时基线是否改变?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实验

2010 李娜
•实验目的 •实验动物: 家兔2.5 Kg左右 •实验药品: 25% 乌拉坦 2ml/Kg… •实验方法:
1. 全身麻醉后,固定。 2. 颈部手术:① 气管切开插管 (3-4软骨环) 3.腹部手术 : ① 膀胱颈部结扎,膀胱荷包缝合。 ② 分离肠系膜上动脉。 4. 颈部手术: 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动脉插管,接测压装置记录血压 (充分肝素化 充分肝素化)并且做耳缘静脉穿刺,ivgtt 0.3%肝素生理盐水。 充分肝素化 5. 记录生理指征: 心电图,呼吸曲线,肛温等。 6. 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观察并记录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7. 分离腹主动脉,用肝素化的注射器抽取动脉血0.3 ml,立即针头插入橡皮塞并做血 气分析。 8. 将实验结果及数据整理、制表。 9.写出实验报告,一周后上交 一周后上交。 一周后上交
(一)生理指标的观测 1. 家兔体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g 2. 生理指标的变化
生理指标 皮肤黏膜 颜色
时间(分钟)
肠袢形态 学改变
呼吸
血压
心率
肛温
尿量
0 10 20 30 40
打开动脉夹
20
家兔正常血气参考值
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防治

1.预习教科书相关章节 2.小组讨论,查阅资料 3.针对机制设计治疗方案
《《《
设计 过程
4.设计动物损伤模型及对照模型
具体实验方案如下
Company System
LOGO
ADD SUB TITLE 实验目的
学习制作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理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制 了解其防治原则
Company System
Company System
LOGO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LOGO
ADD SUB TITLE
实验步骤
• 家兔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实验组 • 缘静 3% 钠1ml/kg , 卧 固 兔 • 气管插管,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吗,穿线备用 • 分别抽取脑脊液分析自由基及白细胞含量,CT脑部照片 • 除假手术组外,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5分钟后,松 开制成脑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 重复步骤4 • 给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10ml生理盐水,给实验组注射含G • 60min后,重复步骤4
Company System
LOGO
ADD SUB TITLE
实验对象:健康成年家兔3只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含GSH-PX0.5g/kg、 维拉帕米0.5g/kg、羟基脲0.5g/kg的生理盐水, 3%无巴比妥那 实验器械:全血分析仪一台,CT仪一台,兔台3个, 全套兔手术器械
Company System
Company System
SH-PX0.5g/kg、维拉帕米0.5g/kg、羟基脲0.5g/k g的生理盐水10ml
LOGO
ADD SUB TITLE
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的开题报告

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的开题报告本开题报告旨在确定建立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对模型的评价。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心脏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它是由于心肌缺血和缺氧引起的、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
梗死后再灌注(reperfusion)是一种基本的治疗方法,它旨在恢复局部心肌的血流,避免心肌组织的继续坏死。
然而,有研究表明,再灌注可能导致解除堵塞后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心肌细胞再生损伤,从而导致的肝损害、肾损害等。
为了更好地治疗MI,并降低再灌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建立 MI 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显得非常必要。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探索对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 给予兔心肌内注射异丙肾上旁腺素、右冠状动脉阻塞、再灌注等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
2. 通过模拟机械受损 (PMS) 模拟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实现心脏血管损伤模拟。
3. 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预期结果与贡献本研究预计可成功建立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为 MI 再灌注和血管损伤相关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对模型的评估,我们将得到以下结果:1. 此模型做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 评估模型的潜在限制和可能改进的方法。
3. 对临床 MI 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总之,建立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的研究可为 MI 再灌注和血管损伤相关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改良构建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体会

改良构建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体会于宗良;陈乐;许浩军;周伟伟;何敖林;邓志勇;谷惠敏;杨向军【摘要】目的探讨制作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方法.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六线六结”改良法开胸后,随机以“双线双结”法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常规组,10只)和左室支(观察组,10只)30 min,松结实施再灌注2h后,取心测梗死面积.术前及再灌注2h后,检测血肌钙蛋白Ⅰ.结果两组制模成功率均为70%;两组手术后肌钙蛋白Ⅰ较术前均明显升高,左室支结扎组升高更明显;观察组造成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且变异小.结论改良法可有效地提高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构建的成功率.【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4(012)008【总页数】4页(P736-738,768)【关键词】兔;模型;缺血再灌注;左室支【作者】于宗良;陈乐;许浩军;周伟伟;何敖林;邓志勇;谷惠敏;杨向军【作者单位】215300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15300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15300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15300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15300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15300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33;R542.2+2建立稳定可靠的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对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有重要意义。
兔的心脏特性与人类相近,故常被选为模型动物。
目前多采用开胸套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的方法制模,但由于术中出血、气胸、冠脉阻断不彻底等发生率较高,制模成功率偏低[1-8]。
我们在实验中探索使用“六线六结”改良开胸、以“双线双结”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left ventricular artery,LVA)等方法,提高了模型构建的成功率,并简化了操作,现报道如下。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各器官损伤变化的实验研究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各器官损伤变化的实验研究要瑞莉;刘爱东;李宏杰;张一兵【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09(31)13【摘要】目的探讨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引起各器官变化的特点.方法选取1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5只)与对照组(5只),观察肝、肾、肺、心肌及胃肠的病理改变,检测血浆血浆丙二醛(MDA)、红细胞膜MDA、血浆黄嘌呤氧化酶(XOD)、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家兔的肝、肾、肺、心肌及胃肠均有较明显的病理改变.实验组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肌酐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血浆和红细胞膜MDA及血浆X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肝、肾、肺、心肌及胃肠损伤,氧自由基对各器官的破坏可能是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总页数】2页(P1554-1555)【作者】要瑞莉;刘爱东;李宏杰;张一兵【作者单位】063004,河北省唐山市,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063004,河北省唐山市,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4.12【相关文献】1.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活性变化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J], 沈炳玲;邢冬红;秦毅;黎新宪;杨芝红2.异丙酚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磷脂酶A2变化的影响 [J], 吴新军;孙艳红;王俊科;邢亚楠3.亚甲蓝预防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J], 吴多志;梁敏;陈揭晓;王俊博4.猕猴肠缺血再灌注后肠道菌群变化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关系 [J], 范华;吴浩;谭庆华;胡兵;唐承薇5.亚甲蓝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陈揭晓;吴新民;刘毓和;欧阳碧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兔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学评价

王志红 刘怀军 李林芳 徐英进 宋利宏 赵 林 杨冀萍 宋 鹏 孟江涛
摘 要 目的 :探讨建立可控 的量 化指 标 ,提高兔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 型成功率 。方 法 : 健康 新西兰白 兔 45 只 , 随 机分为 3 组 : A 组 5只 ,为假手术对照组 ;B 组 10只 ,进行颈部动脉的 CTA、 DS A 检查 ,造模成 功后行解剖 学测量 ; C 组 30 只为缺血再灌注组 , MCA 阻塞时间分为 7、 15 和 30m in 3 个亚 组 ( n = 10) , 造模成 功后行 DW I和 P W I观察 。结果 : DSA、
Qua lity con tr ol for i m pr ov i n g the successful ra te of in tra lum ina l thr ea d a ppr oa ch in m a k i n g foca l cer ebra l ischem ic r eper fusion m odel in ra bb its an d eva lua tion of i m age fea tur es . WANG Zh i2h ong , L I U Hua i2ju n , L I L in 2fan g , et a l. Depa rt m ent of Neurology, Second Hospita l of He B 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Ab stra ct O bject ive: Approach to establishment of con trollable quantified index to improve the successful ra te of intra lum i2 na l thread approach in m aking focal cereb ral ischem ic reperfusion mode l in rabbits . M ethods: Forty2 five New Zea land white rab 2 bits we 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hree gr oups : A , B and C . Group A ( n = 5) was sham 2 operated. In group B ( n = 10) , CT angiography ( CT A ) and digita l subtrac tion angiography (DSA ) of ca rotid arteries were firstly perfor med to observe the gr ossmor2 phology of ca r otid a rte ries, and then anatom ical m easurement of carotid arterie swere pe rfor med after the foca l cerebral ische m ia repe rfusion model we re m ade . I n group C ( n = 30) unde r went an operation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 ic reperfusion bra in injury, the rabbits we re subjec ted to 7 m inute s ( n = 10) 、 10 m inute s ( n = 10) and 30 m inutes ( n = 7) of tempora ry m iddle cerebral ar2 te ry occ lusion, the diffusion weightedMR i m aging (DW I) and perfusion we ighted MR im aging ( P W I) were performed. R esults: DS A and CT A could show the course and bifurcation of carotid a rte ries clearly. The e stablishment of controllable quantified index by ana tom ica lm easurem ent of internal carotid a rtery, the successful rate wa s 82. 5%. C onc lusion : To establish quantified index can obviously impprove the successful ra te and ope ration of intra lum inal thread approach in making foca l ce rebra l ische m ia model in rabbits . Key wor d s rabbit transient ce rebra l ische m ia anima l mode l
缺血后处理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功能和MDA、SOD的影响

缺血后处理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功能和MDA、SOD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功能、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后处理组(C组);记录家兔心肌缺血前、缺血30 min,再灌注180 min时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家兔血清MDA、SOD的变化。
结果:(1)与B组比较,C组再灌注180 min左室收缩压、左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变化速率均显著升高(P<0.05),左室舒张末压显著下降(P<0.05);(2)与A组比较,B组血清中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B组比较,C组血清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SOD活性显著增高(P<0.05)。
结论:缺血后处理能改善家兔缺血-再灌注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自由基损伤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心脏心肌再灌注损伤心室功能左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兔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实施溶栓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等血运重建措施是减少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的有效策略。
然而,心肌缺血后血运重建可诱发缺血-再灌注损伤,如何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Murry1986年首次提出缺血预处理的概念,即冠状动脉反复短暂缺血可以使心肌在后续更长时间的缺血中得到保护。
但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往往在出现严重缺血、心肌梗死后就诊,使缺血预处理方法的应用受限,而随之的经皮冠脉再灌注治疗往往导致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肌钝抑会进一步恶化心功能。
因此在积极治疗缺血事件的同时,寻找一种心肌缺血事件发生后心肌功能的保护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体情况下,在再灌注之前进行反复短暂心肌再灌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PTC),观察对家兔心功能和氧自由基的影响,为寻找心肌缺血事件发生后的心功能保护方法提供基础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兔急性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摘要】目的建立小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确定合适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时间。
方法将70只新西兰兔按不同的肠系膜缺血时间(0、15、30、45、60 min)分为A、B、C、D、E共5组,每组14只。
每组取8只于恢复血供2 h后留取兔下腔静脉血标本及肠组织,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对小肠黏膜损伤程度进行评分。
另6只兔用于术后24、48、72 h 生存率的观察。
结果 A、B、C组的术后生存率均>83.3%。
C、D、E 组的MDA含量及肠黏膜损伤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2.13、280.24,P<0.01)。
结论肠系膜缺血30 min再灌注2 h 是建立兔小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合适时间。
【关键词】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ABSTRACT]Objective To create a model of acute intes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rabbits so as to determine suitable blocking dura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es (SMA). Methods Seventy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as groups A, B, C, D, and E, based on the different blocking durations of SMA for 0, 15, 30, 45 and 60 minutes, respectively, with 14 rabbits in each group. Eight of the rabbits in each group were detected for serum levels of MDA 2 h after recovery of blood supply, the changes of histomorphology of small intestine observed light microscopically. The other sixrabbbits in each group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24 h, 48 h and 72 h survival rates after the blockage of SMA. Results The survival rates were over 83.3% in groups A, B and C. Serum levels of MDA and score of injury of intestinal mucos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s C, D and E than that in group A (F=12.13,280.24;P<0.01). Conclusion The suitable duration for creating a model of acute SMA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small bowel is ischemia for 30 minutes and reperfusion for 2 hours.[KEY WORDS] intestines;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odel, animal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指组织缺血一段时间,当血流重新恢复后,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较缺血时进一步加重,器官功能进一步恶化的临床综合征[1]。
IRI具有种属、器官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在临床上常见于动脉阻塞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器官移植、术中血流阻断、休克、心肺复苏等情况。
IRI对器官的功能和组织结构都可以造成明显的损伤,甚至引起急、慢性器官衰竭[2]。
临床上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具有诊断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
本研究旨在探索建立急性肠道IRI模型的条件,为研究如何减轻甚至阻止肠道IRI提供工具。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动物及分组健康封闭清洁级雄性新西兰兔,体质量 2.0~2.5 kg。
动物饲养于干净、清洁、20~22 ℃的环境下,提供标准的饮食。
将70只新西兰兔按不同的肠系膜缺血时间(0、15、30、45、60 min)分为A、B、C、D、E共5组,每组14只。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蛋白定量(双缩脲法)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主要仪器:752型紫外线分光光度计(Beckman Coulter, Ltd),可调到95 ℃左右的恒温水浴箱(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XW80A型旋涡混合器(上海医用仪器厂),组织切片机,组织贴片机,组织包埋机,生物显微镜。
1.2 方法1.2.1 模型制备所有新西兰兔术前12 h禁食,自由进水。
100 g/L水合氯醛(3 mL/kg)腹腔内注射麻醉。
以4号头皮针自兔耳缘静脉补充50 g/L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 mL/kg)。
上腹正中切口,长约10 cm,进腹后于肠系膜根部仔细分离显露肠系膜上动脉,用无创小血管夹阻断,按组别不同,依次阻断不同的时间,A组只分离解剖出肠系膜上动脉,不予阻断,其余各组达到阻断时间要求后移去阻断钳充分再灌注2 h。
各组均在手术开始后70 mim内关闭切口。
1.2.2 标本采集及指标观察每组取8只于再灌注2 h后沿原切口入腹,直视下行下腔静脉穿刺取血5 mL,在无菌原则下取距回盲部约20 cm的近端小肠组织5 cm左右。
血标本收集后,常温下静置30 min, 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的血清保存于-20 ℃冰箱,待所有标本收集完后一次性检测。
采用MDA测定试剂盒检测血清中MDA含量的变化。
肠组织用40 g/L 甲醛溶液固定,用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双盲法按CHIU等[3]的 6级评分法对小肠黏膜损伤程度进行评分。
另6只兔用于术后24、48、72 h生存率的观察。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组间均数比较的LSD t检验。
2 结果2.1 各组术后生存率比较A、B、C组动物术后24、48、72 h的生存率均>83.3%。
D、E 两组术后生存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u=2.00~2.42,P<0.05)。
见表1。
表1 各组术后生存率比较(略)2.2 各组血浆中MDA含量及小肠病理检查结果比较C、D、E组的MDA含量及肠黏膜损伤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2.13、 280.24,P<0.01)。
见表2。
表2 各组兔血浆MDA含量及小肠组织病理检查评分比较(略)3 讨论本研究对不同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时间的造模过程中,均显示较高的手术成功率。
因此,应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方法制备急性肠道IRI 模型的造模成功率高。
周密的术前准备,熟练而有经验的手术操作者,术中各人员的相互配合、各司其职以及术后对动物的细心护理是保证较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4]。
本文结果显示,C、D、E组血浆MDA水平均较A组显著升高,从功能学角度说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30~60 min 再灌注2 h可制备急性肠道IRI模型。
另外,从术后动物小肠外观的对比以及肠组织学改变和病理评分结果,进一步从形态学角度说明我们制备了可靠的肠道IRI模型。
肠道IRI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5]。
既往对肠道IRI的研究,大多以SD大鼠为研究模型,但SD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细,手术过程中不易寻找分离,而新西兰兔体积大,肠系膜上动脉较粗,手术中易于寻找分离,且新西兰兔性情温和,更利于麻醉及术后护理的进行。
肠道IRI不仅仅表现在肠管本身,而且由于肠道与其他脏器不同之处——肠道内菌群的存在[6],在肠道IRI发生后,由于炎性因子的释放、肠黏膜屏障的破坏、细菌易位等对全身多器官都有很大的损伤[7],这可能是D、E两组术后长期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肠道IRI后,除肠道本身外,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次级损伤[8]。
国内范华等[9]的研究表明,成年猕猴肠道IRI后,回肠内细菌数量增加约106倍,回肠组织中胃肠多肽等明显增加,而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浓度却明显降低,这可能为小肠动力下降的启动因素。
有研究同样证明了在肠道IRI后,肠道、肝脏、肺脏等全身组织中的P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等都明显升高,提示全身组织损伤的存在[10]。
综上所述,应用阻断兔肠系膜上动脉30 mim再灌注2 h的方法, 既能够保证肠道功能严重损伤,又能保证远期生存率>80%,从而制备可靠的急性肠道IRI模型。
【参考文献】[1]KOUGIAS P, LAU D, EISAYED H F, et al. Determinants of mortality and treatment outcome following surgical interventions for acute mesentericischemia[J]. J Vasc Surg, 2007,46(3):467474.[2]CHO J S, CARR J A, JACOBSEN G, et al. Long term outcome after mesenteric artery reconstruction: a 37year experience[J]. J Vasc Surg, 2002,35(3):453460.[3]CHIU C J, MCARDLE A H, BROWN R, et al. Intestinal mucosal lesion in low flow states[J]. Arch Surg, 1970,1:478 483.[4]吴建国,张丹,吴新胜,等. 灌注肾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体会[J].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20(12):1103 1105.[5]曹卫红,胡森,孙丹,等. 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复制[J]. 创伤外科杂志, 2005,7(1):4649.[6]PAULO R B, JOSE C C, ANNA T N F, et al. Effort ofdifferent periods of hyperbaric oxygen on in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of rat small bowel[J]. Acta Ciruurgica Brasileira, 2008,23(1):1115.[7]CARLOS HENRIQUE MARQUES DOS SANTOS, OTONI MOREIRA GOMES, JOSE CARLOS DORSA VIEIRA PONTES, et al.Th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and postconditiong effect on the intestinal mucosa of rats undergoing mesenteric ischemia/reperfusion procedure[J]. Acta Ciruurgica Brasileira, 2008,23(1):2228.[8]MITSUOKA H, UNNO N, SAKURAI T. Patho physiologica role of endothelins in pulmonary microcirculatory disorders due to intestin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J]. J Surg Res, 1999,87(2):143.[9]范华,谭庆华,需兰涛,等.化及胃肠多肽的作用[J]. 中华消化杂志, 2007,27(2):99102.[10]纪阳,蔡尚郎,徐传金. RISK信号转导通路对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44(2):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