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11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2019/11/9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17
四、评价与影响
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的幼儿家庭教育思想,是他教育理论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体现了打 破封建教育旧传统,探索幼儿教育新方法的创新精神。
侣,游戏是幸福童年的手段,游戏是促进幼儿才能发展的智力活动,游戏是生活的预备,父母
要领导和参与游戏等,在游戏理论发展史上意义重大
2019/11/9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15
三、论母育学校的教育
4.劳动教育和语言发展
① 鄙视懒惰,主张从小培养劳动习惯,逐年提高劳动技能 a) 3岁前,学会倒水,移动东西,折叠、展开、卷起、戳穿相关物体 b) 4-6岁从事手工劳动,用粉笔、炭黑,画线、写字母、涂鸦等
他在论述幼儿教育问题时,广泛吸取了当时教育思想发展的有益 成果,还在当时科学发展所能达到的水平上,以及个人对儿童生 理及心理发展科学认识水平上,论证幼儿教育的各种要求,试图 把幼儿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
不可否认,《母育学校》通篇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些论述 片面或绝对化。这些都是由历史条件和他的世界观所决定的。尽 管如此,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中阐述的幼儿教育理论,不失 为世界教育史上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遗留产。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9
一、论教育的作用和原则
1.高度肯定教育在社会和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是改良社会的手段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西方古代学前教育

2、哲学及社会政治观 在欧洲哲学史上,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鼻祖, 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体系。柏拉 图的本体论即“理念论”,既是其哲学的基石,也是 其教育学说的理念基础。柏拉图经历了雅典的衰落, 对扰乱尊卑秩序的民主政治感到不满,在没有发现理 想的政体后,开始构建理想世界——理想国。 柏拉图提出一套上帝造人,把人分为金、银、铜铁 质三等的理论。金质——培养成哲学王,上层统治 者。银质——培养成军人,国家的守护者。铜铁 质——培养成具有节制美德的手工业者和农民。 柏拉图主张对所有自由民的子女实施相同的强制教 育,以便成年后各安其位,遵纪守法。
权,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 剥削阶级思想意识。
不同点:
(1)在婴儿生存权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来决定 ,
而雅典一般由父母来决定 ;
(2)在培养目标上前者是英勇善战的战士 , 后者则 要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 (3)在教育内容上,前者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德 的培养,后者则还增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等; (4)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 雅典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
(一)共和时期的学前教育
1、教育目标 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成立共和政体,经济主要以 农业为主。由于与邻邦的战争频繁,因此这个时期教育 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农民和军人特质的人才。 2、父母的权利和教育职责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以“家长制”著名。子 女被视为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对子女有生杀大权。 母亲处于家庭教育的中心地位。7岁后女孩在家向母 亲学习,男孩教育开始转由父亲承担。 教育内容:《十二铜表法》
2、学前教育
为适应民主政体和社会需要,雅典的教育不再是 单单培养军人,而且要培养具有多种才能、能说会 辩、善于通商的政治家和商人。 教育目标是培育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
外国学前教育史(八套真题,考前必做)

外国学前教育史(八套真题,考前必做)《外国学前教育史》复题(一)一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一填空题: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实行的是制度。
2.史前社会幼儿教育产生于。
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的养成、训练等内容。
4.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进行,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5.史前社会最后一个时期是,这也是由史前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XXX答题1 .简答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
2 .简述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3 .简答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
三论述题1论述史前社会四个时期幼儿教育的变化。
《外国学前教育史》复题(二)十三古代东方的学前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古代东方早在公元前()年左右就已建立奴隶制国家。
A 2000B 3000C 4000D 50002.学校最早呈现于()。
A乡村B城镇C皇宫D贵族家庭3.古代()学前教育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广泛在当时来说是盖世无争的。
A巴比伦B埃及C印度D中国4.古()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诵《吠陀》经。
A印度XXXC希伯来D埃及5.古印度()种性的孩子完全被剥夺了承受教诲的权利。
A吠舍B刹帝利C婆罗门D首陀罗6.古代东方(C)人重视学前教育,希望它能承担民族救亡和传统继承的任务。
A印度B巴比伦C希伯来D埃及7.古()XXX幼儿教诲有家庭教诲和寺、庵教诲之分,以信奉佛祖、享乐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特征。
A印度B埃及C希伯来D巴比伦二填空题: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2.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和家庭教育。
3.古代埃及学前教诲的内容主要是父辈技艺的传承,包括祭祀、医学、、农务、军事等。
4.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方法是家长制和。
5.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即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
6.希伯来人在长期动荡不定的糊口经历中,为求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寄依靠于宗教,又寄希望于教诲,把看作维系种族的魂魄;把当作实现民族统一和复兴的神圣奇迹。
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启蒙教育对整个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教育的理念是通过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使人们摆脱迷信和愚昧,追求真理和智慧。
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教育思想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教育强调个体的自由和人的尊严。
在中世纪,教育主要是为了传承宗教信仰和维护封建统治,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教育提倡人文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自由发展。
启蒙教育倡导人们追求知识和智慧,鼓励人们对世界进行观察和思考,这种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在教育体制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教育提倡全面的教育,包括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职业教育。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改革家,如伦勃朗、洛克、孟德斯鸠等,他们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启蒙教育的理念影响了欧洲各国的教育体制,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为后世的教育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再者,在教育内容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教育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启蒙教育主张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倡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
这种教育内容的改革,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和社会实践,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总的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教育对欧洲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启蒙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为后世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教育中汲取教训,不断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为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四、蒙田的儿童教育观
(一)教育目标:培养体智全面发展的绅士。 (二)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 (三)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在语言、历史、 哲学、身体教育、学习方法等方面。 (四)论德育:推崇博学多能,有重视德育。自 幼培养德育,反对娇生惯养和溺爱。 (五)对教育的要求:传授知识和提高儿童理解 知识的能力。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社会
Renaissance的原意是复活、复兴,指的是对 古罗马、古希腊文化和艺术的复兴;更深层次 地说,Renaissance是指对中世纪蒙昧主义的反 动,有个性解放和理性觉醒的意蕴。它发生于 14-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等地,后传播到欧洲 其他各处。它代表着欧洲近代文明的开始,对 欧洲近现代文化造成十分深远的影响。
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对“七艺”做了较大 的修改,提升了“四艺”的学科地位。
三、维多里诺(Vittorino Da Feltre, 1378-1446)
(1)1432年在曼图亚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名为 “快乐之家”(house of joy)。该校成为人文主 义学校的发源地。 (2)“快乐之家”中大部分学生是贵族子弟,也招 收少数富有天分的贫苦学生。学生一般六七岁入学, 修业年限为15年。“快乐之家”实施体育、德育、 智育并重的方针,开设了以古典语文为中心、内容 广泛的人文主义课程,并学习数学、天文、历史等 知识,也包括学习《圣经》和奥古斯丁的著作。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1466-1536)曾这
样质问过禁欲主义者: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欢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 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如果没有欢乐,也就是说 没有疯狂来调剂,生活中哪时哪刻不是悲哀的、烦闷的、 不愉快的、无聊的、不可忍受的?”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八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

第八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历史上把欧洲5世纪至14世纪上半叶近千年成为中世纪时代。
由于中世纪分拣封建和基督教社会的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特点,决定了西欧这一时期的教育带有浓厚的宗教性和明显的等级性,其教育目地在于培养交汇的僧侣、封建官吏和骑士。
第一节中世纪学前教育一、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宗教观成为维护封建社会形态的精神支柱。
基督教会在思想意识上大力提倡“原罪说”“禁欲主义”。
教会宣称“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在教会学校中,宗教居于所有学科的“王冠”地位;儿童从小要盲信、盲从圣书及讲解人————教师的权威,不允许有任何自主性及独立意识的流露。
(二)儿童(或日新生婴儿)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儿童与成为的区别仅是身体大小及知识多少的不同而已。
按照预成论的观点,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
由于受预成论的影响,人们无论是在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都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忽视儿童的爱好及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预成论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二、西欧中世纪学前教育的实施(一)、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识之人。
因为一切知识都来自“神启”,一切真理都来自《圣经》,所以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虔信上帝、熟读《圣经》,以求做一个合格的基督徒。
这种教育从幼儿开始,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就是把从小要把他们训练成为一个个笃信上帝、服从教会的“圣童”,从而为培养一个正真的基督徒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通过基督徒对子女进行与宗教信仰、行为、观念和意识相关的家庭教育,以及跟随家长参加众多的圣事礼仪和节日活动来实施的。
(二)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1这是一类专为王室儿童实施的宫廷教育。
参加宫廷早期学习的只是皇室中的子弟和极少数机要大臣的子弟。
教育方法多采用问答法。
通过与教师的回答,儿童学到不少作为未来统治者所必需的有关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及某些粗浅哲理。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类别: 教师教育专业课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考核方式: 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中外学前教育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及规律, 并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以便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鉴往知来;同时, 通过学习, 学生可以了解中外著名教育家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掌握那些对今后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有用的宝贵经验, 并从历史上许多优秀教育家献身学前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增强和激励其投身幼教事业的信念。
二、课程教学要求(一)注意本课程与中国教育史、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等课程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二)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 应突出重点、难点, 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 新动向。
(三)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使学生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独立探寻学前教育的历史问题;能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 集思广益, 借古明今, 对当今我国的学前教育做出一些反思性的建议。
(四)注意帮学生确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使学生能正确评价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产生原因, 理解其现实意义;能正确看待和评价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深入了解后继的思想。
(五)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幻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
(六)必要时对重点章节或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可在讲授基础上,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 写出读书报告, 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行课程以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中外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和学前教育发展的概况, 难点是各历史时期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第二章 西方古代学前教育

2.基督教的学前教育 接受“洗礼” 灌输宗教意识 参加圣事礼仪 度过宗教节日
(二)宫廷的儿童教育
1.教育内容主要是关于自然、社会和宗教的知识以及 某些基本原理。
古希腊到公元前7世纪以后,就逐渐形成了两种有代 表性的教育,一种是斯巴达的教育,一种是雅典的教育 。古希腊教育对近代欧美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斯巴达、雅典的学前教育
(一)斯巴达的学前教育
1、社会状况
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 ,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制城邦。
斯巴达境内的居民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斯 巴达人,是城邦的公民,属于奴隶主阶层;第二等级 是庇里阿西人,属于无政治的自由民;第三等级是希 洛人,是土著居民,也是被征服者,属于奴隶阶层。
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雅典经历民主改革确立了奴 隶制度下的民主政体。雅典全体公民——包括奴隶主及 有公民权的平民—— 都有参加公民大会的权利,决定 国家一切重要事务。
2、学前教育 为适应民主政体和社会需要,雅典的教育不再是
单单培养军人,而且要培养具有多种才能、能说会 辩、善于通商的政治家和商人。 教育目标是培育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 雅典儿童出生后也要接受体格检查,通常是由孩子 的父亲进行。儿童7岁前在家中接受教育。7岁后女 孩仍然在家,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 学习。
古代雅典儿童在学校学习
古代雅典音乐教育场景
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比较
共同点:
1、斯巴达和雅典都属于奴隶制国家,国家对幼儿的体 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优选法”的具体措施; 2、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 3、轻视任何形式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 4、教育已成为奴隶主阶级及其子女的一种享受和特 权,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 剥削阶级思想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4-25
伊拉斯莫斯论儿童教育 教育的作用:高度评价教育改造社会及改造人性的重要
作用,指出教育无论是对于国家、君王还 是平民百姓,都是极其重要的。 环境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条件 重视孩子交朋友
2015-4-25
伊拉斯莫斯论儿童教育
论学前教育:重视早期教育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热爱儿童、中庸之道、通过有趣故事、 采用直观教具
2015-4-25
中世纪的儿童观
预成论
认为:当妇女受孕时,一个极小的、完全成形的人就被植于精子或卵 子中,人在创造的一瞬间就形成了。儿童 ( 或日新生婴儿) 是作为一个已经 制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仅是身体大 小及知识多少的不同而已。故在社会上,儿童被看成小大人,一旦他们能 行走和说话,就可加入成人社会,玩同样的游戏,穿同样的服饰,要求有 与成人同样的行为举止。总之,按照预成论的观点,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 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显然,预成论否 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 ( 尤其是后者 )特点上的质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 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2015-4-25
现代社会儿童观的内涵
2015-4-25
文艺复兴时期的幼儿教育
西欧中 世纪 禁欲主 义
神性
神权
神道
体罚
原罪
文艺复 兴时期
2015-4-25
人性
人权
人道
个性解 减轻体 自然生 放 罚 物
伊拉斯莫斯论儿童教育
教育的目的:培养“善良”的人。 教育的任务:在年轻人头脑里播下虔诚的种子, 使之热爱并认真学习自由学科,习 惯于基本礼仪,为生活做好准备。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
儿童的地位与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 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与原因。
2
中世纪的儿童观
原罪说:引自《圣经》,认为儿童带着“原罪”来到人世,故生来性恶, 是有罪的“羊羔”,为了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需要加以鞭笞和惩戒,人 人应当听从教会的训诫,常年敬畏上帝,实行禁欲。从幼年起抑制儿童嬉 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以性恶论及禁欲主义作依据,教会要求摧残肉 体以使灵魂得救,声称“不可不管教孩童,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 灵魂免下阴间。”故教育中体罚盛行,且完全取消了体育。教会对古代文 化(特别是崇尚和谐发展的雅典文化教育)持敌视态度。
2015-4-2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蒙田的儿童教育观
教育目标:培养体制全面发展的绅士
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 学习广博的知识,主张身体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要行动,
独立思考与练习
反对娇生惯养,溺爱子女 教师应让学生说话,让他们轮流表达自己的观点。智慧、
有判断力、习惯文雅、举止谦逊。
201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