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澳门》赏析

合集下载

《七子之歌——澳门》的教学反思

《七子之歌——澳门》的教学反思

《七子之歌——澳门》的教学反思
《七子之歌——澳门》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课前预备到上课、总结,使我受益匪浅。

我所上的课是七年级一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澳门》。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学唱歌曲以及艺术创作,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与海峡两岸同胞心连心、手拉手的深情厚谊。

《七子之歌——澳门》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是根据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改编而成的,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李海鹰作曲。

《七子之歌——澳门》的教学内容贯穿着一个教育主题——早日实现统一祖国的大业,教学中应避免说教,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实践活动之中,重视对学生情感陶冶。

在课堂上,我主动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演唱、一起创造,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果明显。

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非常乐意创设有利于学生欣赏音乐的机会,提供更多更加广泛的资源,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发现音乐的美。

闻一多 七子之歌 赏析

闻一多 七子之歌 赏析

闻一多七子之歌赏析
《七子之歌》是中国现代诗人闻一多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诗,以“七子”比喻当时中国的七个失地,表达了诗人对民族解放和领土完整的渴望。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一、赏析要点
1.情感深沉而激昂
诗中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失地的深切思念。

通过对“七子”的深情呼唤和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祖国领土完整的强烈渴望和对外侵者的强烈抗议。

2.寓意深远
诗中以“七子”为象征,反映了中国当时的领土和主权危机。

每一段关于“子”的描述,不仅描绘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暗示了那里的悲惨遭遇和民族的苦难。

3.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
诗歌采用了简练有力的语言,节奏鲜明,充满激情。

每一句话都紧扣主题,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文学功底和语言表达的精确性。

4.象征手法的运用
闻一多在诗中大量使用象征手法,如“七子”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象征,通过具体化的描绘使其形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5.唤起民族意识
通过对失地的描写和对未来的期盼,诗歌唤起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和抵抗外侵的决心。

它不仅是对当时情况的描述,也是对未来抗争的号召。

二、总体评价
《七子之歌》作为闻一多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更在历史和政治上有着重要意义。

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苦难,也激发了民族的自觉和对自由、独立的渴望。

这首诗历经岁月依然能触动人心,反映了闻一多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文学造诣。

七子之歌—澳门

七子之歌—澳门

七子之歌—澳门七子之歌—澳门课题:七子之歌—澳门课型:综合课教材分析:这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

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

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

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

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有表情,自然的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4/4拍的强弱关系,把握好切分音的节奏。

2.歌曲的情绪体验,用优美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

2.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卡片,钢琴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入教室。

二,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师:刚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啊?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生:表现了人民不畏压迫,起来反抗的精神。

师:很好,由这首歌曲可以看出他们的坚定信念,他们这样奋起抗战,为的是保护自己的家园,收复失地。

在历史上,我们国家有名的七个地方都曾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至今有的地方还未回归。

,闻一多先生在1925年还专门为这七个地方创作了《七子之歌》组诗。

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的歌词就出自组诗,歌曲的名字是〈七子之歌--澳门〉。

出示歌曲卡片。

2,欣赏歌曲,让学生欣赏后回答: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的?3,朗读歌词。

4,模唱。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对,这是一首4/4拍的歌曲,那么它的强弱关系呢,也就是强、弱、次强、弱。

师:全曲呢还有一个典型节奏,大家找一找看它在哪里?师:对,它是一个切分节奏。

2、师:同学们唱的真好,下面把全班分开四组,你们根据自己对歌曲的不同理解,分别用多种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17.七子之歌--澳门(相关资料)

17.七子之歌--澳门(相关资料)

17.七子之歌—澳门一、文章背景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

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

本课是其中的首篇,表达了失地——澳门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七个地方)。

二、文章鉴赏第一层开头两句,叙述游子向母亲倾叙被掳走的苦难经历。

妈港(或妈阁)即文“Macau”的音译,本是澳门著名古刹妈阁庙的名称。

1553年葡萄牙在此登陆,问当地海民这是什么地方,渔民以为是问这座庙,就不假思索地回答:“妈阁”。

从此葡萄牙人就用“Macau”来称号澳门。

这好像一个小孩虽然被拐子拐走,拐子也给这孩子起了改名换姓,但孩子的内心一直不承认拐人所起的姓名,儿子澳门与母亲祖国血肉相连,骨肉相亲,儿子被侵略从“襁褓”中掳走,一去就是几百年,这实在是太久了,太久了,这是何为的辛酸与楚痛啊!第二层三、四两句,抒发澳门赤子心向祖国的炽热情怀。

诗中说,“但是他们掳走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是“精神犹存”,“灵魂不灭”,一颗忠贞不渝,向往母亲的心不变!正是这种精神的存在与张扬,中华民族才千百年来不屈不挠,奋斗不息。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转折对比句,突出澳门赤子之心系祖国,至死不变的炽热情怀。

第三层是五、六两句,这一层抒发了澳门赤子强烈期盼回到母亲怀抱的愿望。

诗中说,“三百年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本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隔”。

三百年,对于一个须臾不能离开母亲的孩童是多么漫长和难熬啊。

然而就是“三百年”,“梦寐不忘”,时时刻刻想念着自己的亲生母亲;三百年的风雨历程,自己可能变得苍老了,然而还要请母亲叫自己的一声的乳名,多么亲切的话语啊,多么深沉情感啊!诗人在这里用拟人的笔触,表现了满怀深情的呼唤和乞求。

八年级音乐 第4课时 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八年级音乐 第4课时 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第4课时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师: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听后的感受(可以就速度、风格特点、思想感情等各方面讲)。

歌曲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这首歌速度不快,适合用中速来演唱,演唱时要富有感情,后段的音调比前段高。

抒发澳门人民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回归之情。

这便是词曲作者共同表达的一种心声,我们演唱时要把握好这种感情基调。

下面我们来学唱这首曲子。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

一、学唱歌曲:要求:轻声,但有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

注意:音准,休止符,速度、力度的变化。

二、介绍词曲作家及作品相关知识师: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七子之歌—澳门》这首作品,我请一位同学读下第四页右下角的一段文字。

生:歌词选自我国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

“七子”是指历史上曾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而丧失领土主权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大连旅顺。

原诗共7首《每首诗最后都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句,以抒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师:这首诗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从美国归来后创作的,当时,他看到祖国满目疮痍,无比悲痛,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这是其中的一首。

在1999年举国上下欢庆澳门回归的时候,李海鹰先生把它谱写成《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这便是我们刚才学唱的--《七子之歌—澳门》,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首作品。

五、讨论、处理作品(结合本单元的实践与创造)1、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分几个部分,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作品。

(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

(2)歌曲的第一乐段(1-9小节)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在中音区迂回盘旋,对祖国母亲倾诉着缠绵的思念之情。

(3)歌曲的第二段(11小节以后)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向高音区发展,强烈而坚定地表达了迫切回归的心情。

结构音区情感中音区缠绵的思念之情二段体高音区迫切的回归之意2、针对《七子之歌——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些演唱处理方法(力度、速度、音色变化),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七子之歌—澳门

七子之歌—澳门
澳门

澳门原是明代广东省香山县(今珠海市)辖区, 本名濠镜澳,因海边有两山(南台山和北台山)形似 对门而得名澳门。1553年葡萄牙商人通过贿赂广东地 方官吏得以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1842年鸦 片战争后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半岛,宣布澳门为自 由港;1887年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 约》,取得永驻管理澳门的权利。1979年中葡两国建 交,葡方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 通过谈判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 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 别东省广州
人。1981年毕业于广州星海 音乐学院作曲进修班。现任 广东电视台音乐总监。主要 作品有《弯弯的月亮》《我 不想说》《走四方》等。
学 唱
七 子 之 歌—澳 门
歌曲分析 《七子之歌—澳门》
A
B
A
B
A1
C
D
D1
E
(1-2) (3-4) (5-6) (7-9)
(14-16) (17-21) (11-13)
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
国,爱他的人民!
闻一多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 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 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 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 大(旅顺-大连)。大型电 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主题 曲亦使用此组诗《七子之 歌· 澳门》。由于纪录片的 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 20日澳门回归用作主题曲。
歌曲主题
期盼祖国统一 热爱祖国 渴望早日回归祖国
总 结
1、了解了闻一多、李海鹰。 2、学唱了《七子之歌—澳门》 3、了解了《七子之歌—澳门》
的曲式结构。 4、知道了《七子之歌—澳门》 所抒发的情感内容。

《七子之歌——澳门》赏析

《七子之歌——澳门》赏析

《七子之歌——澳门》赏析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汉族,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1922年7月,闻一多先生赴美国留学。

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教然于1925年5月回国。

而“五州惨案”就在他归国后数日发生。

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

闻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膺。

他痛感中国人不仅在国外被人歧视,就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也要受帝国土义侵略者的欺凌。

于是,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

《七子之歌》即是其中之一。

《七子之歌——澳门》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闻名诗人闻一多有感于时事,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的一部组诗,组诗分七章。

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洲湾、九龙、旅顺、大连。

《澳门》是组诗为首的一章。

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

自此,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谁都不会忘记中心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

片中一位年仅7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琳用她那布满童真的动人声音演唱着《七子之歌——澳门》。

那歌声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

何止如此,那歌声也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人的心。

《七子之歌——澳门》为单二部曲式。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第一乐段(第1--9小节)的旋律比较平稳。

【诗词阅读及答案】《七子之歌》(香港 澳门)阅读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七子之歌》(香港 澳门)阅读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诗词阅读及答案】《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诵读欣赏七子之歌3.阅读《澳门》,顺利完成以下问题。

澳门你所述“macaco”不是我的生父姓氏?……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就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去旅者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必须回去,母亲!(1)诗中所说的“母亲”、“生母”是指________。

从修辞角度看,这既是________,又是________。

(2)“但是他们掳去的就是我的肉体,你依然看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对这两句诗赏析不当的一项就是()a.“他们”是指葡萄牙等殖民帝国,“我”指澳门。

b.“我的肉体”就是指澳门的主权,“掳”注重了殖民帝国对澳门的攻占、摧残与蹂躏。

c.“你”是祖国的拟人化,“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是说澳门人民没有忘怀祖国。

d.这两句诗抨击了殖民帝国的屠杀,抒写了澳门人民不屈服于强权统治者的精神。

4.诵读《香港》,完成下列问题。

香港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分虽微,地位险峻。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痰着我的脂膏;母亲啊!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啊!慢使我躲入你的默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这首诗中的“凤阙”就是指________。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使用拟人化的第一人称“对白”的方式,易于抒写猛烈的感情,很大地进一步增强了一种归属感的温柔,灌入着被抢掠的血肉之躯的疼痛感。

b.“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这句中的“海狮”是指当时的英国殖民者,“我”是指诗人闻一多。

c.“啖着我的骨肉,痰着我的脂膏”,这句中的“啖”和“痰”两个动词用得非常精确、生动,写下了当时的殖民者对香港的劫掠与奴役。

d.“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句话是全诗的主题。

现在香港终于于19977月1日回归祖国了。

(3)下面的一句话新闻穿靴戴帽,拖泥带水,目金修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子之歌——澳门》赏析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汉族,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1922年7月,闻一多先生赴美国留学。

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教然于1925年5月回国。

而“五州惨案”就在他归国后数日发生。

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

闻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膺。

他痛感中国人不仅在国外被人歧视,就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也要受帝国土义侵略者的欺凌。

于是,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

《七子之歌》即是其中之一。

《七子之歌——澳门》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闻名诗人闻一多有感于时事,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的一部组诗,组诗分七章。

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洲湾、九龙、旅顺、大连。

《澳门》是组诗为首的一章。

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

自此,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谁都不会忘记中心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

片中一位年仅7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琳用她那布满童真的动人声音演唱着《七子之歌——澳门》。

那歌声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

何止如此,
那歌声也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人的心。

《七子之歌——澳门》为单二部曲式。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第一乐段(第1--9小节)的旋律比较平稳。

其第三乐句(第5、6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在这里,形成了本乐段的一个小高潮,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着真诚的倾诉。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第二乐段(第11小节之后)开始处就出现一个六度大跳,第一乐句的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的处理要求,它似乎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

第二乐句是稍加变化的重复。

它进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

最后一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1999年澳门回归,到现在已经12年了,今天重新听了几遍容韵琳的《七子之歌》,用闻一多的诗当歌词很普实,容韵琳演唱中标准的普通话也许让人更真实,旋律及声音让人也很感动。

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七子的悲歌,随着历史的车轮,已经渐渐远去。

今天,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守护好祖国的每一片土地!守护台湾,守护钓鱼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