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论文
乐学议论文800字2022

乐学议论文800字2022乐学议论文1我这题目,是把周总理的“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和刘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化用并拼凑了一番,因而确信,“敬学与乐学”必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活动。
“敬”“乐”即是主眼,但人类必须“学”,才有“敬学”“乐学”。
故而先谈学之必要。
颜真卿有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古今贤文》又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既是圣人所说,学习要勤奋,更要靠自身努力。
若不学者,只得“黑发不知勤学早,自首方悔读书迟。
”由此可见,学习贯穿朝年暮年,有做之必要。
牛顿小时候成绩不好,被老师找家长。
可到最后,老师却找都不想找了,牛顿的人生似乎被否定了。
可人家长大后不是一样发现了重力学为物理学做出许多贡献?我举此例子,不是要说不学习不代表没出息,而是想说纵使在学基础与理论知识时学不透,将来也可在某某学方面有所成就。
反之,一点也不学的人,无论哪个知识点都不学的人,哪来的事成?学习,如何学?第一要敬学。
“敬”谓何?古人云:“主一无适便是敬。
”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便是敬。
学有何可敬?牛顿等人的成就可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就可有的,也不是“台下三分钟”一可成的。
学习物理是学习,学习修电灯泡也是学习。
在我看来,学习的知识是没有轻贱之分的,无论当个学生也好是修理工也好,都是要学习的,只是内容不同罢了。
第二要乐学。
学习苦,这几乎成了当代学生的经典名言。
可否设身处地想一想,初三备考的我们,常常过了午夜才睡觉,是累是辛苦,但陪在一旁、等我们睡着后才安然入眠的父母不辛若吗?我们学习是为了我们自己,父母对此无益可受,却陪我们一同苦。
学习苦,不学习亦苦。
只有苦中寻乐,方能渗透学之乐趣。
没有什么事情比学习,比修坐在那里学习要轻松的了。
学习看着累,获取如识却是乐,我深明于此。
对学习负责,在学中找乐,并不矛盾,负责即敬学,找乐即乐学。
我深信人类必应做到此样。
乐学--让数学课堂更有效

乐学--让数学课堂更有效乐学--让数学课堂更有效【论文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儿童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学得生动有趣,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学数学呢?我尝试着让学生这样学:一、想像学;二、描绘数学;三、体验数学。
【论文关键词】想像描绘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需,无处不用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序就越高。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更是强调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活动中去学,去探索发现。
那么如何使学生感兴趣,不再觉得数学的枯燥无味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开发智力——想像数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
关于猜想,正如波利亚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之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
学生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就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
于是,他便主动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或搞小动作。
”从波利亚的论述中,我们可感受到:对小学生而言,并非要出现像科学家那样的猜想,凡是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猜想意识的,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猜测,都可看作猜想,都非常有意义的。
可见,猜想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策略。
为此,我们在教学数学活动中,教学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
同时把“经历、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列为课程目标中“数学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在感知和辩认这些几何体的形状特点,教材中关于这一内容没有做更多具体的安排,但这又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怎么办?我清了清嗓子,很神秘地说:“同学们,想不想玩魔术啊?”话音未落,孩子们的小眼睛一下子变得神采奕奕。
创设乐学情境 促进教学优效论文

创设乐学情境促进教学优效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快乐。
愉快学习是优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真正乐学,学生才能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千方百计地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和探究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寓乐学于教师的语言中小学课堂师生的交往中,主要是言语的交流。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的程度大不一样,教师的语言素质是关键性的因素之一。
尤其在数学课堂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的接受,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
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许多生动有趣的东西。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从而乐学、爱学,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在保证数学本身的科学前提下,教师有时还需要列举通俗的实例,引用形象的比喻,以便于学生的理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你真了不起!”“你的回答很有创意!”……这些充满激情、充满鼓励的评价应常挂在教师的嘴边,让孩子们放松紧张焦虑的心情,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学数学是快乐的,从而逐渐地喜爱上数学。
二、寓乐学于动手操作中有位教育家曾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皮亚杰也说过: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更多的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以“动”保“思”,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并积极进行探究。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认识时,我先引导学生在搭积木的过程中观察并把这些积木的面画下来,画出一个个平面图形。
然后,通过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围画出不同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这些图形的特征。
语文教学中乐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乐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乐学就是乐中有学,学中有乐的一创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感受到它是以乐为突破口,以学为纽带,求质为核心,以乐学促学,以学亦乐为目标,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
如何实施乐学的创新,结合我多年的工作经历,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以乐学促学,引发兴趣以乐促学是把求学知识视为一种乐趣,用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组织学生自我运动,使他们主动地、自主地、快乐的地进行学习。
1、利用竞赛式教学,激发挑战性。
竞赛本是挑战性极强的一项活动,它的种类繁多,有口头赛、分组赛、级别赛等。
我用这些竞赛在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把某些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上课时分成小组,做短剧演出,看哪个组演得好,并给予公证的评价及适当的奖励。
例:教学《宴子使楚》一文,我先和学生一起把它编成剧本,然后让学生分别去做道具,再让学生分组表演,学生在欢乐的演出中,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理解了人物的性格,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人物的情感。
2、运用故事,激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潜动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始发动机,对于形成实践行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据此我运用讲故事的方式紧扣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为探求知识而自学投入学习,例如教学《蛇与庄稼》一文,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故事的原尾,提出问题“想弄清蛇、田鼠、庄稼三者之间的关系吗?”设置悬念,再以座位的横列为单位,让学生分别担当蛇、田鼠、庄稼、老农等角色,让学生根据教师对故事的叙述自主表演该角色,使学生全身心融入故事情节之中,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这样,学生不仅在愉悦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带来了快乐,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模式,同事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地位,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论文:乐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乐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怎样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在识字、阅读和作文等教学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锻炼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怎样把教授知识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得到思维的训练和美感的教育?这是语文教学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和尝试,深感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学生“乐学”的问题。
这是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不成熟阶段,目标意识和意志品质尚相当薄弱,因而学习的自觉性较差,“玩心”教重,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因此只有学生“乐学”,才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运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成为现实的、有效的,从而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乐学本身不仅以为着学生的积极参与,还意味着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活动均处于最佳状态,因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
乐学,就是借助于学校和社会的积极影响,通过教师的形象感染和有意义的教学手段与技巧,及时建立和维持师生之间的肯定性联系,不断沟通师生情感,使学生保持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愉快、轻松的学习心境。
由此看来,乐学的关键在于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纽带,这正是所谓“两情相通,乐在其中”。
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得到了三个方面的认识:一、美感启迪,激励学生的爱美心和求美情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有的快乐来自于对美的作品的瞻仰。
”事实上,美的东西不仅给人以快感,而且,给人以激情,给人以力量。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以美的东西感化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美的体验,美的教育,这是解决学生乐学问题的一贯重要方面。
语文教学中美的因素非常多,不管是识字、阅读,还是作文,都包含着美的迁移过程。
教师要善于揭示课文的内在美,创造教学设计的形式美,塑造教师主体的形象美,用美感带领学生穿越知识的丛林,使他们在美的享受中,产生强烈的爱,美之心和求美之情。
乐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乐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摘要:乐学,就是让学生乐意学习,即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强烈的学习乐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兴趣;乐学;获得成功一、注重情感的投入,给学生认知的欢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利用情感的力量给学生认知的欢乐,使他们的学习更深入、更持久地进行。
1.教师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激发往往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教师健康积极的情感感染着学生相应的情感。
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与后进生的情感交流、传递,努力使班中每个学生都有“抬起头来走路”的自豪感。
幽默、风趣、亲切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愉悦。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先用一个圆在讲台上滚一周,指出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并量出结果。
接着,我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学生:“这个圆能滚吗?能够量出结果吗?”学生都摇头笑了。
那怎么才能知道这个圆的周长呢?幽默、风趣的话一下子唤起了学生一种积极学习的情感。
2.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们的个性中蕴含着巨大的尚未释放的潜力。
“期待能够激励上进。
”我每接一个新班,非常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尊重、关心学生,耐心帮助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
对个别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倍加关心,对一些不太难的问题,让他们先回答;对他们取得的一点细小的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一些可能产生的问题和错误,事先提醒他们注意和预防。
课后和学生多交流,培养师生间的感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这样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知识、游戏巧结合,给学生学习的乐趣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小学生尤其重要的是把他们引进“乐学”的大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很多,游戏教学无疑是最佳方案之一。
“乐学”思想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

、
“ 乐学” 思 想 的 概 况
为了培养学 生的 自主学 习的能力 , 教 师在数学课堂上进 行教学 活动 时要为学 生创设 自主学 习的学 习情境 , 让 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学习氛 围中 学习数学知识 。“ 乐学 ” 强调 了学生在课堂 中的价值 , 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和探索欲望。学生运用积极 的思 维思考数学 问题, 有利于学生 主动构
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 将学生学 习数学 的兴趣成为 内驱力 , 提高课常效率 . . 培养 学生身心健康全 面发展符合新课 程改革 的需要 , 教师逐 渐重视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 力 , 良好 的学 习习惯能 够有 效 的提高 数学 的学 习效 率 。教师要培养学生制定学 习 目标 的习惯 , 学生通 过达 到预设 的 日标 , 提高 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学生的数学思 维训练 , 学生 在学 习过 程 中积极思考 , 不断提高 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注重学 生的实践操
建数学知识。“ 乐学” 课堂强调 了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 , 教师在 数学课堂上 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个性 , 使学生“ 会学 ” 、 “ 爱学” 、 “ 乐学 ” 。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需 要的各种资源 , 而不是 以
填鸭式 的教学方法 , 一味的向学生说教。通过教师创设 “ 乐学” 的学 习情 境, 学生将 获取 的新知识 , 并有机 的和 已有 的认知结构联 系在一起 , 促 进 学 习知识 的迁移 l J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 自主参 与学习 的能力 , 增 强学生的创 新意识 , 促 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在“ 乐学 ” 的教学课堂 上 , 实 现了师生关 系的平 等 , 促 进了教 学方式 多样化 的发展 , 使教 学评价 向着 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 “ 乐学” 思想在提升初 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中的价值 1 . 学生成 为学习的主体 在初 中数学教学课 堂上 , 将讲授 、 自学 、 实 践、 讨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 发挥学生在课 堂上 的主观能动性 , 着重培养 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意识。学生 在学 习数 学知 识和接 受数学 熏 陶的 过程 中, 增强 了课堂教学 的参与度 , 把握 了数 学的客 观规律 。学生作 为 主体 去活动 , 不仅 掌握 了新 的数学 知识 , 而且实 现 了学 生在活 动 中双向 构建 , 真正的实现乐学 。 2 .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 引导学生学 习数学 知识 教 师应改变 传统 的 教育理念 , 运用改革理念进行 教学 。教 师在进 行数学 教学 时 , 要在保 证 传授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 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能力与 实践 能力 。教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让“乐学”的乐章奏响在语文课堂上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让“乐学”的乐章奏响在语文课堂上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让“乐学”的乐章奏响在语文课堂上驾岭中心小学张乐霞摘要:“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
……”这是明代哲学家王艮的《乐学歌》,他把学和乐视为一物,的确是极好的见解。
《庄子》中有一佳句:“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我想,这里的“得意”,既指书中之意,又指自得其意,自得其乐。
大概,这就是王艮所说的“学是学此乐,乐是乐此学”吧。
那么,语文课堂上,怎么能让我们的学生也做到“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呢?关键词:乐学平等和谐兴趣陶冶方法“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
……”这是明代哲学家王艮的《乐学歌》,他把学和乐视为一物,的确是极好的见解。
《庄子》中有一佳句:“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我想,这里的“得意”,既指书中之意,又指自得其意,自得其乐。
大概,这就是王艮所说的“学是学此乐,乐是乐此学”吧。
那么,语文课堂上,怎么能让我们的学生也做到“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呢?一、平等和谐——用新型师生关系构建“乐学”的课堂。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学生乐学的基础,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爱心基础上的一种人与人的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
营造新型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以爱为源,以心换心。
公平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以欣赏的眼光、坦荡的胸怀去认同、信任每一位学生。
对学生时刻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给于更多的激励与表扬。
2、课堂中,注意言行举止。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微妙的影响,也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进而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
不要板着脸,以灿烂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
教师的表情亲切自然,给人阳光般的感觉,举止得体大方,给人美的享受,那么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就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产生共鸣,也容易激发求知欲望,增强兴趣,进而也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乐学,就是让学生乐意学习,即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强烈的学习乐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兴趣;乐学;获得成功
一、注重情感的投入,给学生认知的欢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利用情感的力量给学生认知的欢乐,使他们的学习更深入、更持久地进行。
1.教师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激发往往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教师健康积极的情感感染着学生相应的情感。
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与后进生的情感交流、传递,努力使班中每个学生都有“抬起头来走路”的自豪感。
幽默、风趣、亲切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愉悦。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先用一个圆在讲台上滚一周,指出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并量出结果。
接着,我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学生:“这个圆能滚吗?能够量出结果吗?”学生都摇头笑了。
那怎么才能知道这个圆的周长呢?幽默、风趣的话一下子唤起了学生一种积极学习的情感。
2.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们的个性中蕴含着巨大的尚未释放的潜力。
“期待能够激励上进。
”我每接一个新班,非常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尊重、关心学生,耐心帮助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
对个别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倍加关心,对一些不太难的问题,让他们先回答;对他们取得的一点细小的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一些可能产生的问题和错误,事先提醒他们注意和预防。
课后和学生多交流,培养师生间的感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这样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知识、游戏巧结合,给学生学习的乐趣
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小学生尤其重要的是把他们引进“乐学”的大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很多,游戏教学无疑是最佳方案之一。
游戏是儿童的忠实伴侣,把它与数学知识巧妙结合,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就会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到数学学习上来。
如,结合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安排了“找朋友”的游戏。
我在教13时,请一小朋友到讲台前举起自己捆好的一捆小棒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其余同学都立即举起三根小棒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再请其中一同学送到前面来,放在一捆的右边,最后大家查一查,看他(她)找得对不对。
对了的话,便齐声说:“对!对!对!请上位!”同时要求小朋友讲清:左边的一捆是1
个(),右边的3表示()个一,所以读作13。
然后出示直尺图,
让学生先读出10以内的数,再接着往下读,这样就把10以内的数与11-20的数联系起来。
再通过一些练习,使学生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三、形象直观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实物操作,鲜明生动的图像和实物能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中,常常用平时收集得来的一些小动物玩具和色彩鲜艳的图片以及学习用品来吸引学生。
例如,教学比“长短、高矮”时,我没有按教材中的直接由图引入,而是将一支铅笔藏在背后,然后提问:我的铅笔是长还是短?学生一脸茫然,我激励他们:猜一猜?多有趣的问题!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提起来了,抢着猜:长、短。
还有的说:不知道。
我紧接着又提出:猜一猜,我的铅笔和你的比较,谁的长?谁的短?学生马上争着来和我的铅笔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掌握了比较的方法。
通过实践,我体会到:利用直观、鲜艳、形象的教具教学,使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乐学,是学生通向成功的桥梁,让我们为学生创造一个乐学的情景,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