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绿道案例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实践案例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实践案例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设计不再只是追求繁荣和经济发展,而是更加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实践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践案例,介绍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具体应用。
案例一:绿色交通系统位于荷兰的乌特勒支市(Utrecht)是一个成功的可持续城市设计案例。
该市以发展绿色交通系统为主要目标,推行了大量的自行车道建设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如今,乌特勒支市的自行车道网络已非常完善,并且城市内有许多自行车租赁站点,方便市民和游客随时使用。
这些举措有效地降低了机动车的使用率,提高了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的便利性,减少了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的问题。
案例二: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德国的弗赖堡(Freiburg)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
该市推广并广泛应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通过建造太阳能光伏板和风力发电机等设施,大量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弗赖堡市还通过建筑节能、垃圾焚烧发电等手段,使得该市的可再生能源占比高达65%以上。
这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还为居民提供了稳定且廉价的能源供应。
案例三:生态景观规划新加坡是一个拥有丰富绿色生态系统的城市国家,他们的城市设计致力于保护和增强生态环境。
新加坡的植物园、公园和绿地面积较大,并且广泛利用垂直绿化和屋顶花园等手段增加城市绿色景观。
此外,新加坡还注重水资源管理,大规模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水处理设施,实现了雨水的再利用。
这种生态景观规划不仅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保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案例四:循环经济应用丹麦的哥本哈根(Copenhagen)市以循环经济为理念,实践了可持续城市设计。
该市通过大力发展再制造和回收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和环境污染。
此外,哥本哈根市还推广了共享经济模式,如共享自行车和共享汽车等,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
这些做法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案例分析国外9个街道景观

案例分析国外9个街道景观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街区的风貌有着巨⼤的影响。
优秀的街道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承担交通功能,更能在视觉形象上形成强烈的识别性,⽽且会对居民的休闲⽣活产⽣积极作⽤。
因此街道的景观设计显得越加重要。
现甄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设计师提供灵感。
城市街道景观墨西哥查普尔特佩克⽂化长廊墨西哥查普尔特佩克⽂化长廊(简称CCC)是⼀个针对查普尔特佩克⼤街的⾏⼈和可持续燃料车型景观规划建议。
建筑师旨在通过创造公园,为居民提供温⽂尔雅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到绿地对城市来讲有多么重要。
整个规划将1.3公⾥长的街道彻底改造,将车道推向两侧,植⼊新公交车道,得以扩⼤市民活动空间,改造后的最⼤宽度达到57⽶。
该案通过重新创造和发展公共空间获得房地产价值。
规划从海滨为起点,向⼤街深处蔓延。
⽀持⾃⾏车,滑轮,轮椅还有婴⼉车的专⽤道路将建成。
另外为了保证⼈们安全的到达中央⼈⾏道还设置了多个⼈⾏横道。
最终这个企划不仅将周围更加紧密的联系,还增加了近⼀倍的绿地,促进了城市多样性。
地⾯的零售区和长廊被精⼼设计的绿化装点,为公众提供绿荫,缓解城市绿岛效应。
公园收集⾬⽔来灌溉植物。
此外公园还设置了太阳能电池板为基础耗电功能。
建筑师认为这个融合了⾼架公园的新公共空间具有极⾼的品质。
查普尔特佩克⽂化长廊在保留历史关键要素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成为墨西哥以及其它国家道路发展的⼀个启发,它以交汇点的⽅式让城市更有流动性和更具有活⼒。
在长长的街道上,分有多个不同代表⾊主导的艺术区域,既丰富⼜统⼀。
是⼀个新的,让⼈兴奋的积极多元空间。
法国沙朗通勒蓬市区街道景观改造沙朗通勒蓬市是⽡勒德马恩省⾯积最⼩的市区之⼀,占地⾯积约为1.85平⽅千⽶。
该市位于巴黎市的东部7千⽶处,这⾥属于内部郊区,是⼤约30,000个群众的家乡,现在,该地区成为了所有内部郊区内⼈⼝最多的地区。
该市位于塞纳河畔,景⾊迷⼈,这⾥的⼈们总是能够见证塞纳河最美的时刻。
绿道规划中的典型案例

导 专 业 团体 运 营 ,同 时 把 数 万 名 居 老 服 务 中 心。 未 曾 入 内 ,老 人 们 开 2 O 2 O 年 ,全 区老年 人 口将增 至8 . 5
百 多 年 前 规 划 并 建 造 的 波
土 顿 公 园 系 统 , 有 一 个 好 听 的 名
法 国 卢 瓦 尔 河 流 域 绿 道 法 文 明 确 :控 制 城 区 肆 意 膨 胀 ,重 定 居
字— — “ 翡 翠 项 链 ” ,是 美 国最 早 名 称 意 译 即 “ 骑 自行 车 的 卢 瓦 尔 点 , 提 高 空 气 质 量 , 提 供 休 闲 机 的城 市 绿 道 ,全 长 1 6 公 里 ,串联 起 河 ” 。 此 绿 道 位 于 法 国 中 西 部 地 会 。 现 今 ,鲁 尔 区 作 为 借 助 于 绿道 系 列 公 园 , 使 全城 绿 地 成 为 一 个整 区 ,全长 近8 0 0 公 里 ,横 跨法 国 卢瓦 成 功 地 将 百 年 脏 乱 的 老 工 业 区 变 为 体 。 一 百 年 来 ,它 决 定 了波 士顿 的 尔大 区 和 中央 大 区两 个 行 政 大区 、6 宜居 城 区的典 型代 表 被广 为传播 。 城 市 形 态 ,影 响 着 城 市 的功 能 ,其 个 行 政 省 、8 个 大 中城 市 以及 1 个 地
绿过 枧 戈 j 的 典 型 莱
文/ 郑新钰
限制 ,园 中 野 花 怒 放 , 人 与 自然 一 的线 路 为城市 自行 车道 。
美国 :波士顿 “ 翡 翠 项 派和谐。 链” 法 国 :卢 瓦 尔 河 绿 道
一
德 国 :鲁 尔 老 工 业 区绿 道
德 国 从 一 开 始 建 立 绿 道 就 目的
响 ,就 像 音 乐一 样 ,直 达 人 的 内
精心的立体绿化——日本立体绿化精选案例

精心的立体绿化——日本立体绿化精选案例日本是典型的地狭人稠的国家,日本人把立体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形式之一,用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
日本城市十分重视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和空中绿化,这已成为日本绿色运动的一部分。
在东京、大阪、名古屋和福冈等日本大城市中,立体绿化建筑非常流行。
其中许多充满创意的绿化设计已成为环保生态的新宠,蔓延到众多的写字楼、公寓、医院、学校、公共设施以及市政大厦的屋顶和墙壁。
东京圣保那人才服务集团(Pasona Group),总部员工不单单在公司屋顶种蔬菜,他们还把绿色植物请进了办公区。
▲东京“PASONA group总部”墙体绿化▲东京“PASONA group总部”室内菜园Kono Designs公司整修了一栋9层高、面积215,000平方英尺的办公楼,增加了43,000平方英尺的都市绿化带以及200多种谷物、水果和蔬菜,这些果蔬谷物可直接采摘,成为公司食堂的盘中餐。
一些蔬菜种在屋顶,但办公室内也同样有大片种植区域。
东京榉树广场屋顶绿化这个作品位于日本琦玉县琦玉市,成功创造出了“人与自然共生”的都市广场氛围,在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7米高的人造地面上以6mx6m的方格栽植了220棵榉树,形成独特的“空中之林”。
广场在市中心铁路车场遗址上建造,崎玉新都心是个交通枢纽,原来绿化率较低,但通过屋顶绿化后,榉树广场以夺人心神的翠色矗立半空,足以产生横空出世的印象。
在这块人工地盘上包含了榉树的生长、排水及照明系统在内的设计。
在自然石材和银白色柔软轻型的固体金属做成完全平坦的地面上映照着榉树的倒影,人们在自然的氛围和光线中活动。
榉树广场开创了人工地盘上种植高大乔木的成功尝试,生长在都市市中心建筑群中的220棵榉树,为长期工作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一处能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季相变化的场所——林中的晨光、绿荫、夕阳、夜景……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爱恋和渴望。
每位来到这里的人们都能引起一种共鸣,那就是人与自然共生。
国外优秀碳中和湿地公园案例

国外优秀碳中和湿地公园案例
国外有很多优秀的碳中和湿地公园案例,以下是一些比较知名的:
1. 新西兰:怀卡托湿地公园。
该公园是全球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被誉为“自然之肺”。
该公园通过保护和管理,实现了碳中和的目标,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
2. 美国:休斯顿湿地公园。
该公园是一个大型城市湿地公园,通过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场所,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
3. 英国:伦敦湿地中心。
该中心是一个集教育、科研和环保于一体的机构,致力于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各种活动和项目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4.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植物园。
该园是一个集植物科研、观赏和休闲于一体的公园,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同时也致力于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
这些案例都是国外优秀的碳中和湿地公园,通过保护和管理湿地生态系统,实现了碳中和的目标,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
这些案例可以为我国建设碳中和湿地公园提供参考和借鉴。
滨水步道绿道案例研究

滨河区域场景
又享受小溪泛舟的野趣
1.2美国波士顿绿道——翡翠项链
滨河绿带
滨河区域场景
利用简朴拱桥联系 沿河绿道与滨水区。
交通组织
1.2美国波士顿绿道——翡翠项链
滨河绿带
滨河区域场景
小型绿地开敞空间供人们休憩、儿童玩耍
1.2美国波士顿绿道——翡翠项链
5.后湾沼泽地:面积约60公顷。 美国19世纪英式风景园林运动的典范(不满足于自然 风致园的过于平淡,追求更多的曲折、更深的层次、 更浓郁的诗情画意,具有浪漫主义气质)。
进一步净化水质、养殖河流鱼群。
柱状草裙式区
帘幕式
域
淡水区
沉水箱养殖 区(大鱼区)
沉水箱养殖 区(大鱼区)
微生物膜 (与水生植物、水生动 物构成副创生态系统)
1.3芝加哥滨河步道
滨水区平面空间形态类型
木板步道 突堤式 水广场 滨河剧场 码头
海湾
滨海 广场
3.水广场:水景设施为孩子与家庭提供了一个在河边与 水互动的机会。
绿岛 车行道 自行车道
步行道 绿带
节点间连接道路 断面形式
绿带
步行道
1.2美国波士顿绿道——翡翠项链
波士顿翡翠项链绿道示意
1.2美国波士顿绿道——翡翠项链
翡翠项链 公园段 示意图
翡翠项链沿途【滨水生态剧场】,可容纳300-500人同时开展演出活动
游客也可通过演出台后方在水上观赏演出,别有一番风味。
1.2美国波士顿绿道——翡翠项链
牙买加公园
8
7
河道景区和奥 姆斯特德公园
6
阿诺德植物园
后湾沼泽地
5
滨河绿带
富兰克林公园
9
4个国外景观绿道案例分析

4个国外景观绿道案例分析案例1:翡翠项链——波士顿公园绿道系统项目背景波士顿公园是一个公共园地,算得上是美国最早的公园。
波士顿公园在波士顿初建时期已经划定,供居民放养奶牛、士兵操练以及游戏、散步等户外活动。
1910-1913年,奥姆斯特德全面改造了波士顿公园,自然式布局的大树、大草坪,任人自由漫步,一派田园风光。
项目概况公园位于波士顿市中心,面积达50英亩。
这里从波士顿公地到富兰克林公园绵延约16公里, 由相互连接的9 个部分组成。
林荫道宽60米,中间有30米宽的街心绿带,两侧的住宅都面向大道,使街心绿带构成社区的活动中心。
① 波士顿公地(Boston Common)② 公共花园(Public Garden)③ 马省林荫道(Commonwealth Avenue)④ 滨河绿带(Esplanade), 又称查尔斯河滨公园⑤ 后湾沼泽地(Back Bay Fens)⑥ 河道景区和奥姆斯特德公园又称浑河改造工程(Muddy River Improvement)⑦ 牙买加公园(Jamaica Park)⑧ 阿诺德植物园(Arnold Arboretum)⑨ 富兰克林公园(Franklin Park)绿道特点复合功能,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经验借鉴第一:他们已经将群体的需求与个体的需求良好地结合起来。
园林景观的服务主体经历着个人——群体——个人和群体兼顾的历程,波士顿不同类别的园林景观是在以公众为服务主体的前提下,更加重视个性化的关怀。
第二:将科技尖端化的手法与生态化自然化的目标结合起来。
这也正是世界园林景观的两大发展趋势,尤其在处理工业化的种种显性或隐性破坏时,一切表面的和谐常常有赖于高科技支持。
第三: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破坏性景观的坚决改造结合起来。
内涵表征特色,保留和再现历史不仅是捷径,也是对景观建筑师协调能力的挑战,须得有慧眼和缜密的考虑,保证了一种崭新的吸引力同时也减少旧风貌的流失。
城市绿道的成功案例

城市绿道的成功案例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
原来是1930年修建的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总长约2.4公里,距离地面约9.1米高,跨越22个街区,于1980年停运,被遗弃了30多年后曾一度面临拆迁危险。
在纽约“高线之友”组织的大力保护下,高线终于存活了下来,并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绿道,为纽约曼哈顿西区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城重建的典范。
对于城市绿道,目前普遍的共识是,绿道应在功能上应兼顾生态、游憩和社会文化三大功能的协调。
纽约高线公园作为城市绿道,在生态、游憩和社会文化三大功能建设上有如下鲜明的特点:一、城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1、对城市历史的尊重——由于保留了高线铁路遗址,高线公园成为纽约西区工业化历史的一座“纪念碑”;2、对市民意愿的尊重——最初正是附近市民自发组织的“高线之友”团体推翻了拆毁高线铁路的议案,推动了公园的规划建设,可以说高线公园从项目缘起、竞标、设计、实施,均与当地居民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在为纽约市民带来一片美妙的公共空间同时,又承载了这座城市的记忆;3、对场地的尊重——在设计中提出,对结构特性的保存和重新阐释是其转型为公园的关键所在。
公园不仅保留和重新阐释了部分铁轨,还保留了部分厂房的残垣断壁。
这些场景,记载、诉说和传递着场地的历史。
二、生态功能建设1、景观美学——凸显野性之美设计者尊重场地特色,没有将荒芜后滋生的野生植被看做“脏乱差”的代表,而是视之为大自然勃勃生机的体现,让其与锈蚀的铁轨、废弃的厂房和仓库相映成趣,形成岁月留痕的历史美感;2、整体设计——贯彻“植-筑”策略高线公园整体设计的核心策略是“植-筑”(Agri-Tecture),它改变了步行道与植被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体验:时而展现自然的荒野与无序,时而展现人工种植的精心与巧妙;硬性的铺装和软性的种植体系相互渗透,营造出不同的表面形态,从高步行率区(100%硬表面)到丰富的植载环境(100%软表面),呈现多种硬软比例关系,既提供了私密的个人空间,又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场所,为使用者带来了不同的身心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排水缓冲去的公园连接道路断面示意图 基于车行道保留的公园连接道路断面示意图
绿道的生态设计:
(1)人行路径和娱乐设施尽量远离敏感的栖息地; (2)对于较敏感的地区采非侵入性的方式处理; (3)了解最需要保护的物种,以防止干扰野生动物; (4)使用木板路、护根覆盖和天然透水材料来防止损害敏感性土 壤,尽可能保留自然边界; (5)合理设置生态洼地,用无化学试剂的天然方式净化水,促进 生物多样性和生境生长等。
(2)该行动计划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为大众 确定出了新的“绿道层”。
(3)此外,三维计算机生成的未来河流廊道模型展示出 了河流未来发展的蓝本。
(4)该行动计划还提供了完整的开发成本评估、运作和 管理建议以及项目发展的战略。
案例3:新加坡公园连接道系统
项目背景:
新加坡土地资源紧张,但却有花园城市的美誉主要源自于其 绿化建设的成就。
绿道网络的构想始于1989年概念规划修编,一方面,形成连 接公园的网络,使公众能更容易的到达公园用地。另一方面,在 建成区营造自然廊道,让鸟类能从一处自然保护区迁移到另一处, 帮助它们寻找食物或繁殖地。
项目设想:
主要公园与开敞空间应由源自绿色缓冲带的绿色廊道相连接, 共同构成综合的网络体系以优化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绿道特点:
复合功能,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 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经验借鉴:
第一:他们已经将群体的需求与个体的需求良好地结合起 来。园林景观的服务主体经历着个人——群体——个人 和群体兼顾的历程,波士顿不同类别的园林景观是在以 公众为服务主体的前提下,更加重视个性化的关怀。
第二:将科技尖端化的手法与生态化自然化的目标结合起 来。这也正是世界园林景观的两大发展趋势,尤其在处 理工业化的种种显性或隐性破坏时,一切表面的和谐常 常有赖于高科技支持。
第三: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破坏性景观的坚决改造结合起 来。内涵表征特色,保留和再现历史不仅 是捷径,也 是对景观建筑师协调能力的挑战,须得有慧眼和缜密的 考虑,保证了一种崭新的吸引力同时也减少旧风貌的流 失。
这些绿廊应至少20m宽,除布置绿化景观,还应设置慢跑步 道。
绿廊还是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在不同公园间运动的通道,增 加城市化环境中的自然元素。
绿道景观设计:
(1)基于排水道缓冲区的绿道 应该包括至少4m宽的自行单 车径及慢跑道,在排水保留地的外缘布置2m宽的种植带。
(2)基于车行道保留区的绿道 选线还进一步利用了车行道保 留区。它一般由车行道及其两侧的路侧带组成。路侧带宽度各 异,但通常包括排水暗沟上的步行道、行道树栽植带、服务性 边沿。
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疏浚工程正消除污染的河底沉积物,并加 深河道。
2 工业河流 这条河是国际级的船运转运点,据评估,河流的资产高达
13亿美元,每年创造近2000万美元的财产税。
3 景观目的地 迈阿密河已成为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餐饮、购物等各种娱
乐活动的热点区域。该绿色通道已经将迈阿密河从过去的城市 败笔转变成为一个主要的旅游景点。
4.河流的遗产 迈阿密河的考古记录向人们展示了从美洲土著人到19世纪
开始定居于此的现代移民活动。沿河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
5.河流即是家园 迈阿密河沿岸居住着大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自从南佛罗
里达州出现最早的人类定居点以来,这条河流就开始成为生活 中心。
经验借鉴:
(1)绿道行动计划的过程中通过广泛征求来自不同文化 背景社区的意见,从而制定了可行的沿河绿道发展计划。
案例1:翡翠项链——波士顿公园绿道系统
项目背景:
波士顿公园是一个公共园地,算得上是美国最早的公园。波士顿公园在波士顿初建时期已经划定,供居民放养奶牛、士兵操练 以及游戏、散步等户外活动。
1910-1913年,奥姆斯特德全面改造了波士顿公园,自然式布局的大树、大草坪,任人自由漫步,一派田园风光。
牙买加公园
第四:将人们的被动欣赏与主动参与意识结合起来。现代 园林提倡的人与环境并重的境界,亦可引申为人与环境 的互动,人在景中,人本身即是一景,乃至是否可以引 入局部DIY式现代园林景观概念,都是我们可以探索的 内容。
案例2:迈阿密河绿道——工业河流的绿色基础设施
背景:
位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河市区的 迈阿密河一直是一条工业河流。迈阿 密河给人留下负面的印象:犯罪活动 的避风港、毒品交易地以及社区后院 的下水道。
① 波士顿公地(Boston Common) ② 公共花园(Public Garden) ③ 马省林荫道(Commonwealth Avenue) ④ 滨河绿带(Esplanade), 又称查尔斯河滨公园 ⑤ 后湾沼泽地(Back Bay Fens) ⑥ 河道景区和奥姆斯特德公园又称浑河改造工程(Muddy River Improvement) ⑦ 牙买加公园(Jamaica Park) ⑧ 阿诺德植物园(Arnold Arboretum) ⑨ 富兰克林公园(Franklin Park)
绿道公共改进措施:
(1) 尽可能与交通廊道和公共空间整合发展,提供更大的设计 灵活度;
(2)布置配套的街道家俱,如标示系统、地图牌、距离标志、 垃圾桶、照明装置、雨棚等;
(3)沿途合理设置小广场和节点,以增加趣味性;
(4)选取不同的栽植主题和配套设施,提高每段绿道的特色及 可识别性;
(5)选择。
项目介绍:
社区领导和居民们已计划将河流 从工业资源转变成为充满活力的社会 资产。
计划进一步提高河道的可达性和 实用性,使其更好为企业、居民和游 客服务,提高土地价值。此外,新增 加的娱乐设施使得河流成为目的地景 观。
绿色通道工程的五大主题:
1.天然河流 迈阿密河一直拥有重要的水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一项由
河道景区和奥姆 斯特德公园
阿诺德植物园 富兰克林公园
后湾沼泽地 麻省林荫道
波士顿公园
项目概况:
公园位于波士顿市中心,面积达50英亩。这里从波士顿公地 到富兰克林公园绵延约16公里, 由相互连接的9 个部分组成。
林荫道宽60米,中间有30米宽的街心绿带,两侧的住宅都 面向大道,使街心绿带构成社区的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