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28首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期必背必读篇目

四年级下期必背必读篇目

四年级下期必背必读篇目一、必背古诗《竹枝词》唐刘禹锡《秋浦歌》唐李白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花非花》唐白居易二、必背现代诗歌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一代人(顾城)来如春梦几多时?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去似朝云无觅处。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友谊土和草(日本)金子美铃郊外的花草,妈妈不知道如果没有水分的滋润,成千上万的草籽啊就不能滋长;都是土地一个人抚养没有阳光的慰抚,而当草儿也不会茁壮。

郁郁葱葱地长大没有友谊的人儿哟,土地却在草下隐藏了就像沙漠中的旅人,自己的模样永远伴着寂寞,枯燥。

三、必读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要求:批注、勾画。

四年级下期必背必读篇目一、必背古诗《竹枝词》唐刘禹锡《秋圃歌》唐李白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花非花》唐白居易二、必背现代诗歌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一代人(顾城)来如春梦几多时?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去似朝云无觅处。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友谊土和草(日本)金子美铃郊外的花草,妈妈不知道如果没有水分的滋润,成千上万的草籽啊就不能滋长;都是土地一个人抚养没有阳光的慰抚,而当草儿也不会茁壮。

郁郁葱葱地长大没有友谊的人儿哟,土地却在草下隐藏了就像沙漠中的旅人,自己的模样永远伴着寂寞,枯燥。

三、必读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要求:批注、勾画。

四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二十四首

四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二十四首

四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二十四首1、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浣溪沙(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7、《杂诗》(其一)节选(晋)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明日歌(清)钱鹤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9、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花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1、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3、剑客(唐)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14、贫交行(唐)杜甫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1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6、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四年级下册古诗背诵

四年级下册古诗背诵

四年级下册古诗背诵1、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3、清平乐宋·晏殊红等小字,说尽亚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4、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切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8、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鱼肥。

青箸笠,绿袁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展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1、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2、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产暗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3、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乌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4、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5、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6、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宋·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龙,双燕归来细雨中。

17、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统编4年级下册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统编4年级下册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四年级下册背诵古诗

四年级下册背诵古诗

四年级下册背诵古诗
1.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 《悯农》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75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完整可打印)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完整可打印)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完整打印版)第一部分(共28首)1、咏鹅 (唐) 骆宾王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敕勒歌 (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春晓 (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7、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9、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0、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

13、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4、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6、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7、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8、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年级语文下册所有古诗

四年级语文下册所有古诗

四年级语文下册所有古诗
1、《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赤壁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春种一粒粟》: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周郎须臾,归去入秋农。

6、《满江红》: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7、《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8、《凉州词》: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青玉案·元夕》: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没朝朝暮暮。

水面初平,山色朦胧。

1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江上往来人,吴楚东南坼。

墨染云衣去,珠翠空归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28首【杜甫(唐)】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地生活。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是现实主义诗人。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

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

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

1.望岳2.前出塞九首(其六)3.春望4.蜀相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7.旅夜书怀8.登高9.江南逢李龟年10.赠花卿11.房兵曹胡马12.兵车行13.月夜忆舍弟14.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15.绝句二首(其二)16.孤雁17.登岳阳楼18.江亭【陆游(宋)】1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0.游山西村21.冬夜读书示子聿22.书愤23.剑门道中遇微雨24.诉衷情25.咏梅26.钗头凤27.塞上听吹笛/高适(唐)28.终南望余雪/祖咏(唐)【唐杜甫】1.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注释:1、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2、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3、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4、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5、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6、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7、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8、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前出塞九首(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译文: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

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

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注释:1、挽:拉。

2、当:应当。

3、长:指长箭。

4、擒:捉拿。

前四句极像谣谚.可能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

马目标大易射.马倒则人非死即伤.故先射马.蛇无头而不行.王擒则贼自溃散.故先擒王。

擒王句乃主意所在.下四句便是引申这一句的。

5、亦有限:是说也有个限度.有个主从。

正承上句意。

沈德潜《杜诗偶评》:“诸本杀人亦有限.惟文待诏(文徵明)作杀人亦无限.以开合语出之.较有味。

”不确。

6、列国:各国。

7、疆:边界。

自有疆.是说总归有个疆界.饶你再开边。

和前出塞诗第一首中的“开边一何多”照应。

8、苟能:如果能。

9、侵陵:侵犯。

10、岂:难道。

最后两句是说如果能抵制外来侵略的话.那末只要擒其渠魁就行了.又哪在多杀人呢?张远《杜诗会粹》:“大经济语.借戍卒口中说出。

”在这里我们相当明显的看到杜甫的政治观点。

3.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1、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2、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3、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4、恨别:怅恨离别。

5、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6、抵:值.相当。

7、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8、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4.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1、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2、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3、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6、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7、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注释:1、秋高:秋深。

怒号(háo):大声吼叫。

2、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

三.泛指多。

3、挂罥(juàn):挂着.挂住。

罥.挂。

长(cháng):高。

4、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塘.一作”堂“。

坳.水边低地。

5、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忍能.忍心如此。

对面.当面。

为.做。

6、入竹去:进入竹林。

7、呼不得:喝止不住。

8、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