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黄光裕的创业史
国美电器的发家史之磨刀霍霍

国美电器的发家史之磨刀霍霍凭借着遍布全国的近200家门店,国美织就了一张"零售大网"。
拥有这张网,黄光裕就拥有了足够的资本挟"价格"号令诸侯,将上游生产商的利润一刀割下让利给消费者。
由此,黄光裕也就被众多厂家形容为价格"屠夫"或"杀手"。
24岁的黄光裕和哥哥分家后,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并从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
1993年,黄光裕的小门面变成了一家大型的电器商城;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10家;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 (2004)底,国美电器已经在全国的40多个城市及香港及东南区地区,拥有了190个门店和30个分公司。
分析黄光裕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经验:首先,源于黄光裕本人的商业敏感及敢于创新的个性。
可以说,国美的每一步跃进都体现了黄光裕敢于创新的思路。
他最早尝试新的供销模式,脱离中间商,而与厂家直接接触;他最早在媒体投放广告;他最早开设了连锁店;他最早尝试跨地域发展……自国美创立后的18年间,通过一系列的创新,黄光裕将连锁业态的有关内容都做了尝试,这种尝试的成功,为自己积累了原始的财富。
国美发展史上有三个关键点,也是黄光裕的三次创新:首先是在1993年将北京的几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等,统一为"国美",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此举为国美今后的扩张奠定了基础,黄光裕可谓是国内企业家中最早有"品牌意识"者之一。
第二次,在1996年下半年,以长虹、海尔等为首的国内家电企业崛起,国产家电品牌发展势头势不可挡。
黄光裕感受到中国家电制造业所具备的特有优势以及所带来的巨大潜力,他迅速地将产品结构由先前单纯经营进口商品转向经营国内品牌,几乎在一夜之间,所有国产品牌都稳稳地站在了国美的展示台上。
国美电器黄光裕-无法救赎的原罪

对“原罪”问题的思索(VI)
• 一个社会精英阶层的崛起,永远不只是器物文 明和财富的比拼,成为社会主流价值的引领和 模范遵守者,才是真正的精英之道。在黄光裕 们重新启蒙和自我救赎的同时,法治需要为公 权力明确在资源配置中的边界,这是最好的改 进路径。正如吴敬琏先生所说,“实行法治, 即符合公认正义的法律(善法)统治,是发达 市场经济共有的特征。法治不但具有值得追求 的价值,而且是非人格化交换占据市场经济的 必须制度支撑”。而这成为黄光裕们无法救赎 其原罪的深层次的外部原因。
对“原罪”问题的思索(V)
• 至此,民营企业家的原罪的制度评价就发生了本质的 变化,从一个中国改革秩序和法律秩序的创造者,集 体堕落为体制漏洞食腐的秃鹫,形成了其财富的暴长 与其社会声誉的江河日下的畸形背离。因此,在体制 并没有多大改进,公权力的边界在改革的前沿难以界 定的情况下,黄光裕等民营企业家做出了与体制共同 “堕落”的选择,这是一种对商业伦理可怕的背叛。 如果说改革之初民营企业家的“原罪”可以归咎于体 制本身,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今天制度逐步健全的 情况下,却利用体制的漏洞而作出与公众要求的社会 责任“逆向选择”的举动。而这成为了黄光裕无法救 赎其“原罪”的深层次的自身原因。
对“原罪”问题的思索(III)
• 追根究源,民营企业家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宿命 源于中国改革的基本路径以及与之相应的权力 结构。中国选择的“增量”改革的路径决定了 民营企业一开始就是改革的推动和试错者,又 是现行制度的违法者,一直游离在合法与非法 的灰色地带,而国家权力对资源的控制又迫使 他们只能通过寻租的模式换取发展的空间,要 么不发展,要么突破法律的底线去发展,以违 法换生存的原罪由此而生。民营企业被迫不断 突破现有的法治,并以原罪的代价创造着这个 国家未来的法律要素。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国美控制权之争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国美控制权之争公司治理案例分析——国美控制权之争公司治理案例分析:国美控制权之争一、人物简介黄光裕,生于1969年5月,父母是农民,兄妹有四人,家境很贫寒。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出现在北京的市场上,一开始他是个卖服装的小贩,87年1月1号,黄光裕创办了国美电器商店,这个创意,让黄光裕在日后的道路上,找到了成为中国首富的方向。
到了2000年,当国美连锁店覆盖全国的时候,30岁的黄光裕用事实告诉了所有的同行,要么复制国美,要么被国美淘汰。
2004年销售额238亿元,在中国所有连锁企业中排名第二。
除了零售之外,黄光裕并于2005年1月成立国美置业,专事房地产业的投资。
随后,黄光裕涉足资本市场,创办了总资产50亿元的并且在市场上展开了并购,大中、永乐、三联商社等都被其收入囊中。
鹏润投资,2008年11月,北京市公安局宣布,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因为经济问题被捕。
2010年4月22日黄光裕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次庭审控辩双方均为大牌,其中主辩为“中国刑辩第一人”田文昌,控方主诉为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吴春妹。
2010年5月18日黄光裕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一审判决,法院认定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
陈晓,1959年初出生于上海,1985年开始从事家用电器销售,1992年担任某国营家电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1996年,他带领47位员工,集资近百万,创建上海永乐家电,任董事长。
2003年12月,陈晓兼并广州东泽,首开国内家电连锁业并购先河。
2004年底永乐成功引入美国摩根士丹利战略投资。
2005年7月,宣布以不高于1.4亿元的价格收购台湾灿坤在内地的半数门店。
2005年10月14日,陈晓率永乐在香港成功上市。
正当他准备大展宏图之际,国内家电零售业排行第一的国美电器,突然于2006年7月在香港宣布并购永乐家电,这场迄今为止最大的家电连锁业并购案耗资52.68亿,轰动全国,而在合并正式落下帷幕的第12天,陈晓担任国美电器总裁。
昔日中国首富黄光裕的传奇创业人生

昔日中国首富黄光裕的传奇创业人生国美在90年代之后渐入佳境,黄光裕开始实践潮商李嘉诚所说的“商者无域”,开始了多个领域的尝试,业务拓展到金融借贷、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听说黄光裕又减刑一年了,算上2012年获得的10个月减刑,黄光裕可以少坐22个月牢。
一般情况下,每三年有可能获得一次减刑。
如果黄光裕表现良好,理论上还有两次减刑机会,刑期最快于2019年1月16日结束,距今约有3年零1个月!昔日中国首富如今落得如此劲敌?我们来看一下黄光裕的创业发家史。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6岁北上谋生】1969年,黄光裕出生在广东潮汕地区。
家道中落,年少时期的穷窘让他很早就体验到人生的艰辛,常与兄长黄俊钦靠拾破烂、捡垃圾以补家用。
80年代初期,十几岁的黄光裕就与他人一起走私家电。
由于环境所限,黄光裕初中肄业,16岁随其兄黄俊钦北上谋生计。
【创业初期:反市场主流行之,坚持薄利多销】1986年,黄光裕跟黄俊钦在北京的珠市口盘下一个名叫“国美”的门面,开始出售进口电器。
1987年“国美电器店”正式挂牌。
其时进口电器销售为卖方市场,不少商家正采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黄氏兄弟却反其道而行,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
【国美帝国现雏形:统一命名,连锁经营】1992年,珠市口的国美电器城发展为大型电器商城,黄光裕将名字五花八门的门店都统一名称“国美电器”,集中打响品牌,开始走向连锁经营之路,1993年黄氏兄弟分家,黄光裕在年仅24岁时就分得“国美”品牌和几十万现金。
【黄氏屠夫:压制供货商,全国范围内大跃进】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之后迅速增长至在全国88个城市,2004年底,国美电器遍布中国大陆、香港及东南亚区主要城市,拥有30个多个分公司。
黄光裕凭借国美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采取向供货商延长付款周期、长期大量占用往来资金的操作,缔造强势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高速扩张。
【商者无域:进军多个领域,投资收购和兼并】国美在90年代之后渐入佳境,黄光裕开始实践潮商李嘉诚所说的“商者无域”,开始了多个领域的尝试,业务拓展到金融借贷、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黄光裕创业历程_0

黄光裕创业历程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创业活动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深入商业领域的方方面面。
下面就为大家解开黄光裕创业历程,希望能帮到你。
黄光裕创业历程1985年,当时只有17岁的汕头少年黄光裕与他的哥哥一道,身揣4000元钱从家乡北上,到内蒙古一带做贸易。
一年后,两兄弟一起来京,用3万元的贷款在珠市口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电器店开始经销家用电器,并在1987年1月1日首次打出“国美电器”的招牌。
第二个版本称,黄光裕最早在北京珠市口开一家小店,原是卖服装的,干了半年老是亏本,只好改行卖电器。
对于这段历史,黄光裕讳莫如深,绝口不提。
无论如何掩饰,总之十多年前的黄光裕还是个普通的生意人,和其他千千万万商人一样,起早贪黑打理着店面,一不留神就把买卖做亏了。
但这个普通人创造的国美却是中国商业界的神话。
上世纪80年代末,整个家电市场需求远大于供应,谁掌握了货源,转手就能赚钱。
黄光裕敏锐地发现了扩展性最好的家电市场,同时也预见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最终必将转向买方市场的大趋势。
国美扎根于大型的人口消费市场,对消费者的价格倾向有着深刻的认识。
国美没有采取一般商家所采用的倒买倒卖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做法,而是确定了“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
这一策略延续至今,成为国美立业之本。
很多人称黄光裕带出的国美是“价格杀手”,黄光裕对此不置可否,“既然竞争在所难免,那么只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他并不认为是他压低了生产商的价格。
“十几年前听人说外国的电器坏了都不值得去修,因为便宜,我要做的就是让中国老百姓也买到价格很低的电器。
”黄光裕说他给中国家电业带来的肯定是正面影响,加速他们进步或者淘汰。
“厂家利润少,不是国美造成的,而是企业的竞争力在下降。
为什么有核心技术能力、有品牌、有优质服务体系的企业不怕竞争。
你不能说,我付出了,我就要有所回报,那就没有能人和平凡人之说了。
”黄光裕说他追求的是利润应该越来越合理,让企业通过提高核心能力来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不管商家还是厂家都是这样。
黄光裕家族的成功故事

黄光裕家族的成功故事黄光裕是中国当代最成功的零售业企业家之一。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黄光裕家族的成功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在公众场合,本来毫不起眼的黄光裕,却发现自己总是生活在众目睽睽之下。
黄光裕是中国当代最成功的零售业企业家之一。
但黄光裕三个字,已经加载了太多与他的气质和本性不相称的含义。
这些“无形资产”,有些让他暗喜不已,有些却让他负荷过重。
现在即便是他的一些小商业把戏,都足以撼动整个中国零售市场。
蝉联两届中国首富,使36岁的黄光裕成为无数中国年轻人追逐的榜样。
然而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黄光裕是位极端的人物,因为初中未毕业的他,在资本市场上所表现的套现能力,以及他的财富人生,在当代中国几乎不可复制。
不过,认定无形资产才是真正财富的黄光裕,所到之处,总能引发或大或小的动静:“你是怎样成为中国首富的?”“国美还能增长吗?”“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有足够坚挺的资金链吗?”这是人们最爱问黄光裕的问题,而他也总能不痛不痒地一一回答。
事实上,有关黄光裕和国美的前途,常常成为财经媒体讨论的话题。
对于国美这样成长到很大规模而且还在迅速成长的公司而言,人们对其的任何质疑都不足为奇。
一方面黄光裕的哥哥黄俊钦的隐形财富被外界津津乐道;另一方面国美内部家族成员的权力更选不断被曝光到台面上。
期待国美能有惊天动地的表现是一回事,但一味的追捧则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
国美也许算不上中国最好的私有企业,但他是野心和财富的代名词。
2006年黄光裕还能坐稳首富的交椅吗?我们不知道,就像黄光裕自己放话“2008年销售额达到1200亿”一样,也许只是一个市场想象,但已经让市场投资者们兴奋地盘算着未来盈利。
正如拿破仑的经典名言:统治这个世界的是想象力。
国美似乎看上去很美。
但在苏宁、永乐等竞争对手的不断挤压下,国美留给投资者的想象空间恐怕越来越小。
传言中的黄光裕具有教父般的霸气。
2005年12月3日,北京东方君悦酒店大宴会厅,英才杂志社等媒体主办的“最聚人气企业家”颁奖晚会正在进行当中。
陈黄之争

1999年国美进军天津,此后开始大规模向全国 扩张。 同年,创办了总资产约50亿元的鹏润投资 有限公司,进行资本运作。 2001年12月,国美在12个城市共拥有49家直 营连锁店及33家加盟连锁店,总资产达到5亿元。 2004年6月鹏润集团以83亿港元的价格,收购 2004 6 83 , 其22个城市94家国美门店资产的65%股权。国美 实现以借壳方式在香港上市,黄光裕资产突破亿元, 成为中国首富。 2004年12月,国美电器直营门店达200家,并 准备向海外进军。
陈黄之争
商业战场硝烟弥漫!陈黄之争,谁主 沉浮? —— 周俊 2010年11月5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光裕简介
奋斗史: 奋斗史: 黄光裕,籍贯广东汕头,出生于1969年5 月9日。 从小家境贫寒,拾过破烂、捡过垃圾。 1986年承包北京珠市口东大街420号国美服装店, 开始创业。 1987年将国美服装店更名为国美电器店,正式走上 家电零售业。
敬请思考
谁是真正的赢家? 国美会走向何方? 陈黄之争带给我们的思考?
Thank you!
但随着二者合作的深入,黄光裕与陈晓的关 系也逐渐发生着变化。黄光裕事发后,陈晓被委 任为董事局主席,临时主持大局,但黄光裕与陈 晓想法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二者关系开始变得 微妙。而随着贝恩资本的进入,黄光裕与陈晓那 种仍然非常微妙的关系被彻底打破。
国美控制权之争
8月4日,黄光裕发函要求召开股东大 会罢免陈晓等职位。国美董事局9月28日 召开特别股东大会,股东投票表决黄光裕 各项提议,最终陈晓胜出,继续掌控国美 电器。
陈黄恩仇录
从最初的竞争对手,但其后到同一个战线共 事,再到如今反目成仇,三年的时间里这两位重 磅人物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二人的一些往 事细节还历历在目。 2007年,在永乐电器与摩根士丹利对赌面临 失败境遇,陈晓和永乐当时陷入困境,随后,黄 光裕出现,永乐电器被国美电器收购,陈晓只身 到国美担任行政总裁一职。孤身一人的陈晓被外 界都认为当时担任的只是虚职一个,但黄光裕给 了陈晓最“贴心”的对待,黄光裕对内对外都力 挺陈晓。
黄光裕资本运作案..

•
去年年底至今年8月,在三联集团与国 美股权之争中,黄光裕“操纵”三联商社 的路径显现端倪。三联商社的股权拍卖始 于今年2月14日。当时隐姓埋名的“山东龙 脊岛公司”以5.373亿元的总价,竞得三联 商社10.69%的股权。受此消息刺激,三联 商社股价连续拉出8个涨停,由拍卖前的 7.83元最高涨至17.98元,涨幅为130%。 这正是黄光裕被调查的导火索。
创业阶段13亿贷款严重违规
• 多年来,外界对黄氏兄弟巨额财富的来源 质疑不断,而公安部的调查确已佐证: • (1)民营的“新恒基系”和“鹏润系”在 创业阶段,严重违规甚至违法获得中国银 行北京分行的信贷支持 。 • (2)黄光裕兄弟从创业开始,便一直是踏 着政策和法律的边缘迈步前行。比如早年 因倒卖电器产品被呼和浩特警方以投机倒 把查扣。
• 不过,公安部今年启动的新一轮调查,已 明令不针对国美电器,警方称黄光裕犯罪 事宜“主要涉及其个人”。内部人士称, 一则国美电器波及面广,尤其是金融危机 当头势必影响其上游产业;二是国美电器在 境外注册、香港上市,不属内地侦查范围 . Nhomakorabea谢谢
•
此役后,黄光裕的公司即表示收购龙 脊岛,从而间接获得三联商社10.69%股权。 而拍卖之前,黄光裕即吸入流通股,坐享8 个涨停的渔利。此后,黄光裕又通过战圣 公司多次竞得三联商社多数股份。
操纵证券市场罪
• 黄光裕所涉的操纵证券市场罪,是中国 《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新近规定并强化 的罪名。犯此罪者,最高可处十年有期徒 刑,并处罚金。前“上海首富”周正毅、 上海社保案中的富豪张荣坤等,已均因此 罪获刑。黄光裕兄弟从创业开始,便一直 是踏着政策和法律的边缘迈步前行。比如 早年因倒卖电器产品被呼和浩特警方以投 机倒把查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嘉宾:黄光裕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总裁
人物简介:1 7岁离汕北上闯商海,用3万元的贷款开始了家用电器的经销。
十几年时间就创造了“国美”的商界奇迹。
如今,鹏润投资的国美电器连锁已占有国内家电分销市场的35%。
2004年黄光裕在胡润百富人气榜榜首名列第一名;在福布斯大陆富豪榜名列第二名;同年12月还被中国商业联合会等20多家机构推选为2004中国商业年度人物。
主持人:黄光裕先生可能是中国内地人气最旺、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企业家。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创出了一系列商业奇迹,目前他的门店是每30个小时开一家。
观点荟萃:
■“国美”门店将扩张至近千家
国美集团下属两个行业,一个是电器,一个是地产业。
国美电器是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销售企业,目前已在全国80多个城市拥有了300多家直营门店,今年的销售额预计达350亿元。
在今后5年内,“国美”将会更快速的发展,预计至2008年,“国美”在全国的门店将扩张到800至1000家,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
地产方面,原来主要在北京发展,目前已在全国启动发展房地产计划,将更注重写字楼、住宅
等项目的开发和拓展。
■成功的秘诀:敢想敢干和坚持
我成功的秘诀是六个字:敢想、敢干、坚持。
敢想就是要树立目标,有理想,有广阔的视野和远见。
一个人“站不高就看不远”。
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一生是很难成就大事的。
敢做,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边实施边提高和改进。
坚持,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碰到逆境时要坚持不懈,才能发现机会、抓住机会。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的。
比如说,多年来,我就放弃了做批发,而一直坚持做零售业,这是我办企业的一个指导思想。
在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我当时就觉得企业应有更远大的目标。
经过研究调查后,1997年我开始涉足地产业,这并不是为了短期效益,而是看到了地产业的未来发展。
多年来,我一直力求把这两个行业做精做细,才创出了今天的业绩。
■成功在于系统失败在于细节
多年来,我办企业的感受是,成在系统,败在细节。
没有系统就不可能成功,失败就是细节的忽略。
忽略了细节,急于求成,就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就不可能得到持续发展。
所以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在做事情时要比别人更注重细节,更加系统地考虑问题;要比别人更有耐心一些,考虑得更长远一些。
除此之外,一旦发现机会还要毫不犹豫地把握住。
很多记者问我,你一生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我很难回答。
其实我每天都碰到不少困难,可以说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解决问题。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
解决难题虽然很难,但只要不畏艰辛,努力去做。
每道难题破解之时,企业也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赚钱不一定有事业,有事业一定能赚钱
我认为,对企业来说,要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才能取得与别人合作或谈判的资格。
要事事求变,主动创新,才能增强企业的活力。
但话又说回来,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做生意首先要想清楚是要赚钱,还是干事业。
赚钱不一定有事业,但有了事业就一定能赚钱。
干事业可能会规划得长远一些,但如果仅想赚钱,有可能是搞投机,急功近利,是不能做出大的成绩的。
现场互动:
问:我是一名潮汕青年。
请问青年人创业路在何方,是走出去,还是留下来?请你透露一下“国美”成功的秘诀?
答:干事业不局限于哪一个行业、哪一个地方。
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一个人要发展,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汕头在发展中曾经出现过一些迷茫的状态,这其实十分正常。
近几年来在各级的努力下,目前已走出发展的低谷。
为此,在潮汕也好、到外地也好,都有一定的发展机会。
但是总的一句话,机会不会自己找上门,要创一番事业,就应该放宽视野,主动出击,寻找合适的机会。
潮汕人在经商方面较有经验,为此,如果要发展自己的事业,我建议还是应该从事贸易业。
问:据说一家外资家电“巨头”已准备进入上海。
您作为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销售企业的“老总”,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答:作为企业,每天都在竞争的环境中求发展,任何一个同行都是我们的压力,同时也能给我们带来激励和动力。
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竞争对手,但每个时期我们都能通过竞争获得提升。
“国美”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就在于独具特色的运作模式,这一人无我有的方式使我们始终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